GMP对制药用水要求
GMP对制药工艺用水的要求

GMP对制药工艺用水的要求标准一、简介药品生产企业的工艺用水主要是指制剂生产中洗瓶、配料等工序以及原料药生产的精制、洗涤等工序所用的水。
水的名称应避免和水的制造过程有关,如去离子水、除盐水、蒸馏水这样的名称,即水的制造过程与其名称脱钩,而是从化学和微生物的角度根据质量指标对水进行分类(如中国药典规定纯化水可以用三种不同方法制得,将来可能还会有更好得方法)。
二、制取方法注射用水一般用纯化水通过蒸馏法(还有反渗透法和超滤法)制得,化学纯度高达99.999%,无热原。
因纯蒸汽的制备过程与用蒸馏水制备注射用水的过程相同,可使用同一台多效蒸馏水机或单独的纯蒸汽发生器,三、水质类别与要求饮用水:1、制备纯化水的水源;2、口服剂瓶子初洗;3、设备、容器的初洗;4、中药材、中药饮片的清洗、浸润和提取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纯化水:1、制备注射用水(纯蒸汽)的水源;2、非无菌药品直接接触药品的设备、器具和包装材料最后一次洗涤用水;3、注射剂、无菌药品瓶子的初洗;4、非无菌药品的配料;5、非无菌药品原料精制应符合中国药典标准;注射用水:1、无菌产品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最后一次精洗用水;2、注射剂、无菌冲洗剂配料;3、无菌原料药精制;4、无菌原料药直接接触无菌原料的包装材料的最后洗涤用水应符合中国药典标准。
纯蒸汽:1、无菌药品物料、容器、设备、无菌衣或其他物品需进入无菌作业区的湿热无菌处理。
2、培养基的湿热灭菌纯蒸汽冷凝水应符合中国药典注射用水标准。
四、总结想要制取符合GMP的工艺用水那就少不了符合GMP标准的纯化水设备,也就是GMP纯化水设备,纯化水设备要GMP标准要从刚开始的设计、选材,到后来的制造、安装甚至是纯化水的运输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想要符合GMP要求的纯化水就要从纯化水设备抓起。
以上资料来自科瑞水处理,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GMP对制药用水的要求

一、GMP对制药用水要求1.药品生产用水应适合其用途,应至少采用饮用水作为制药用水.各类药品生产选用的制药用水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相关要求。
2.饮用水应符合国家有关的质量标准,纯化水、注射用水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质量标准。
3.水处理设备及其输送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应能确保制药用水达到设定的质量标准.水处理设备的运行不得超出其设计能力。
4。
纯化水、注射用水储罐和输送管道所用材料应无毒、耐腐蚀;储罐的通气口应安装不脱落纤维的疏水性除菌滤器;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避免死角、盲管。
5.应对制药用水及水源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并有相应的记录.6。
纯化水、注射用水的制备、储存和分配应能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如注射用水可采用70℃以上保温循环。
7。
应按照操作规程定期消毒纯化水、注射用水管道、储罐以及其它必要的辅助管道(如清洁、消毒用的管道、生产用临时连接管道),并有相关记录。
操作规程还应详细规定制药用水微生物污染的警戒限度、纠偏限度和应采取的措施二、GMP对制药纯化水设备系统的要求1.结构设计应简单、可靠、拆装简便。
2.为便于拆装、更换、清洗零件,执行机构的设计尽量采用的标准化、通用化、系统化零部件。
3。
设备内外壁表面,要求光滑平整、无死角,容易清洗、灭菌。
零件表面应做镀铬等表面处理,以耐腐蚀,防止生锈。
设备外面避免用油漆,以防剥落.4。
制备纯化水设备应采用低碳不锈钢或其他经验证不污染水质的材料。
制备纯化水的设备应定期清洗,并对清洗效果验证。
5.注射用水接触的材料必须是优质低碳不锈钢(例如316L不锈钢)或其他经验证不对水质产生污染的材料。
制备注射用水的设备应定期清洗,并对清洗效果验证。
6。
纯化水储存周期不宜大于24小时,其储罐宜采用不锈钢材料或经验证无毒,耐腐蚀,不渗出污染离子的其他材料制作.保护其通气口应安装不脱落纤维的疏水性除菌滤器。
储罐内壁应光滑,接管和焊缝不应有死角和沙眼。
应采用不会形成滞水污染的显示液面、温度压力等参数的传感器。
制药企业生产用水管理规程(GMP)

目的:本程序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规定了生产用水的管理。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各生产工序。
职责:质量管理部、生产部
内容:
1使用范围
1.1饮用水:一般生产区工艺用水及清洁、消毒液配制用水。
1.2纯化水:洁净区工艺用水及清洁用水。
2饮用水管理
2.1饮用水每一年由卫生防疫部门检测一次,有合格检测报告。
2.2二次给水设施(包括高低位水箱,水泵、管道),有专人管理,水池、水箱必须加盖。
2.3纯化水管理:
2.3.1制备的纯化水各项检验指标合格方可使用。
2.3.2化验室每周取样全检,并出具检测报告。
2.3.3制水系统水箱及管道每三个月清洗一次。
2.4贮罐和管路的清洁及消毒:
2.4.1清洁
a)清洁频次:每三个月一次。
b)清洁方法:
○1用饮用水冲洗管路及贮罐(必要时水加热)。
○2用纯水冲洗至中性。
2.4.2 消毒
a)消毒频次:供水时。
b)消毒方法:用紫外灯、臭氧消毒。
制药用水制备与存储的gmp法规要求与科学原理

制药用水制备与存储的gmp法规要求与科学原理制药用水在药品生产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参与到原料药物的制备、药剂的生产、药品包装以及清洁卫生等方面,因此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制药用水需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制药用水的制备与存储需要遵循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良好制造规范)的法规要求,并且基于相应的科学原理。
首先,制药用水的质量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根据GMP法规要求,制药用水需要符合药品生产的相关标准,如中国药典、美国药典等所规定的相应指标,如微生物菌落总数、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和内毒素含量等。
这些指标的要求对制药用水的消毒、净化等工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需要严格的监控和记录。
其次,制药用水的制备与存储需要基于科学原理。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制药用水通常采用多重工艺进行处理,其中包括过滤、蒸馏、离子交换、紫外线照射、超滤等。
这些工艺的选择是基于制药用水中的水质指标,如悬浮物、溶解性无机盐、有机物、溶解氧等,以及不同药品生产工艺的特点进行的。
科学原理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消除或减少制药用水中的有害物质,确保制药用水的质量稳定和纯净度,从而保证药品生产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GMP法规要求制药用水的存储也需要符合相应的规定。
在存储环节,应采取遮光、干燥、通风和防冻等措施,避免外界物质的污染和制药用水的降解。
制药用水的存储设施应具备防腐蚀、耐高温、耐压等特性,并且要定期进行清洁和维护,以保证存储水的质量和安全。
最后,制药用水的制备与存储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根据GMP法规要求,生产企业应建立制药用水管理规范和相应的操作程序,对用水设施、用水工艺、用水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
这包括建立相应的工艺流程、记录和报告的要求,保证制药用水质量的可追溯性,以及建立完善的质量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措施,确保用水过程中的质量风险可控。
综上所述,制药用水的制备与存储需要遵循GMP法规要求,并基于相应的科学原理。
GMP认证制药用水标准要求

GMP认证制药用水标准要求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注射用水(Water for Injection, WFI)必须由蒸馏工艺制备这一局限早已被突破,技术更先进、更节能、品质更稳定可靠的高纯水(Highly Purified Water, HPW)及其制备工艺早在1975年已经得到正式确认(美国药典第19版:USP19);现在,美国药典已经在其连续7个版本中明确确认了以反渗透(RO)为基础的HPW 工艺可以作为制取注射用水的法定工艺,并且历经数十年的医药实践,HPW注射用水生产技术已被证明是最先进、可靠的方法之一,以至于在美国的药物专利25条中,反渗透方法是最常用的注射用水生产工艺,由于HPW符合甚至超过WFI的各项理化参数指标,自2002年6月起正式被欧洲认可为第三水质级别。
今天,以RO为基础的HPW已经为代表医药先进技术的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所确认,成为医用纯化水的标准制备方法之一。
在与国际接轨过程中我国药典亦对医药用水的法定制备方法进行了重新定义。
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所收载的制药用水,因其使用的范围不同而分为纯化水、注射用水及灭菌注射用水,首次将过去的蒸馏水改为纯化水,并且对纯化水具体定义为“纯化水为采用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它适宜的方法制得供药用的水”,实际上放弃了对生产工艺“必须为蒸馏法”的限定,为相关企业采用国际上广为流行的反渗透HPW方法制备纯化水奠定了法律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新的国家药典将注射用水定义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从而使RO技术进入注射用水制备过程成为可能。
2000年版国家药典在制约用水技术上朝国际先进领域迈进了一大步。
与传统的蒸馏法相比较,以反渗透法为基础的联合了最新电去离子(EDI)技术的新工艺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先进性。
1.高效节能。
蒸馏法系历史最为悠久的医药用水制备工艺,主要有多级蒸馏、高压分级蒸馏和离心净化蒸馏几种工艺。
所有蒸馏方法均在120℃高温状态下进行,所以可以得到完全无菌的水。
中国药典制药用水要求详解

中国药典制药用水要求详解中国药典中对GMP制药用水的要求非常严格,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要求:源水质量、处理系统、水质监控和操作规范等。
下面将对这些要求进行详解。
首先,源水质量的要求。
制药用水的源水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例如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
源水的硬度、总溶解固体、细菌等指标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经过处理后的水质符合GMP规定的标准。
其次,处理系统的要求。
制药用水的处理系统应该使用适当的工艺和设备,确保水质符合GMP标准。
处理设备必须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保证其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处理系统应该包括预处理、反渗透(RO)或电离(DI)等水质处理工艺,以去除源水中的悬浮物、杂质和离子等。
同时,处理系统还应设有适当的消毒装置,以保证制药用水在输送过程中不会被污染。
第三,水质监控的要求。
制药用水的质量必须经过严格的监控和检测。
监控方案应包括源水和处理水的定期监测,以及系统设备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控。
监控指标包括水质指标(如溶解氧、电导率、总溶解固体、细菌总数等)、温度、流量等。
同时,制药用水应进行定期的微生物监测,确保不会存在细菌、霉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最后,操作规范的要求。
制药用水的生产和使用过程应该符合相关的操作规范,包括工艺和设备的操作规范、生产记录的填写要求、设施和设备的清洁消毒规范等。
制药用水的输送和储存设施应有专门的管理和维护人员,负责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以及水质监控和检查等工作。
总之,中国药典对GMP制药用水的要求非常严格,主要包括源水质量、处理系统、水质监控和操作规范等方面。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制药用水的质量稳定和安全,保证药品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制药企业在生产和使用制药用水时,需严格按照中国药典的要求进行操作和管理,以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性。
GMP水质量要求

GMP水质量要求纯化水、注射用水储水罐与输送管道所用材料应无毒,耐腐蚀,储水罐的通气口应安装不脱落的纤维疏水性过滤除菌器,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避免死角和盲管。
应对原水与制药用水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纯化水、注射用水的制备、储存和分配应能防止微生物的滋生,注射用水可采用70℃以上保温循环。
按照书面规程消毒纯化水、注射用水管道和其他相关供水管道。
操作规程还应详细规定制药用水微生物污染的警戒限度、纠偏限度和应采取的措施。
饮用水加氯杀菌(国标余氯大于0.3mg/l)自来水泵定期切换。
管道主管路要有千分之三的坡度,泵口为最低点管路中的水能在泵口处完全排掉。
回路上的阀门应45度安装。
纯化水呼吸器要采用不脱落纤维的疏水性除菌滤器,最好能电加热,呼吸器要定期测试更换。
紫外灯紫外灯杀菌灯的灯管要定期更换(纯化水),工作时间,紫外强度、灯管报警水管路要有流量计,恒压装置控制流速。
0.915m/s 3英尺/秒速度过低,有细菌滋生的危险回水控制温度、流速、电导率及TOC注射水系统要求生产用的注射水应在制备后6H内使用,制备后4H内灭菌72H内使用,后市在80℃以上保温、65℃以上保温循环或4℃以下存放。
.注射水管道、储罐316L 阀门选用隔膜阀要有适当的过滤器储罐呼吸器要采用疏水性,电加热避免潮湿,滤芯要做完整性实验。
容易出现的问题注射用水贮罐内的内表面未进行抛光处理或光洁度差无喷淋装置或保温装置管道设计部合理无法将管路中的积水排空。
制品配制所用注射用水的制备记录中未明确生产的时间与生产用水时间矛盾。
注射用水贮罐未安装疏水性过滤器;或是安装的疏水性过滤器的孔径不符合要求;或未制订清洗,消毒或更换周期注射用水的部分管道系统为非循环方式,回水温度低于70℃水系统设备档案中无贮罐和输送管道无材质证明。
水系统的管道布局图和现场显示系统是存在管道的死角,盲管。
水系统的管道布局与实际的管道安装不一致。
清洗,消毒验证的周期与实际操作部一致水处理及配套系统设计存在缺陷、存在质量隐患,未对水处理及配套系统进行维护、保养、无相关记录未制订水质警戒线无水系统循环取样示意图图示取样点与现场取样点不符合;现场标识不完善。
GMP对制药用水的要求(GMP课件)

非无菌药品生产
最终灭菌无菌药品
一、纯化水制备系统
(一)纯化水应用范围 非无菌药品:配料、设备清洗、原料药精制工艺用水、饮片提取溶剂 灭菌药品:设备包材粗洗、中药注射剂提取溶剂 注射用水水源 (二)纯化水制备系统 1、多介质过滤器 2、活性炭过滤器 3、软化器:离子交换树脂 4、膜技术:微滤、超滤、纳米技术和反渗透
对比项目 来源 性状 pH 氨 硝酸盐 亚硝酸盐 重金属 易氧化物 细菌内毒素 三菌总数 应用范围
知识链接
纯化水、注射用水质量检测标准
纯化水
注射用水
蒸馏、离子交换、反渗透等方法制得
纯化水经蒸馏所得
无色澄明液体,无臭,无味
无色澄明液体,无臭,无味
符合规定
5.0~7.0
≤3.00×10-6g/100ml
CONTENT
第
三
GMP对制药用水的要求
节
制药用水
GMP(2010版)第九十六条规定量标准及相关要求。制药用水至少应当采用饮用水。
饮用水:为天然水经净化处理所得的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纯化水: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制药用 水,符合纯化水项下的规定。 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符合注射用水项下的规定。 灭菌注射用水:本品为注射用水参照注射剂生产工艺制备所得。
一、纯化水制备系统
(一)纯化水应用范围 非无菌药品:配料、设备清洗、原料药精制工艺用水、饮片提取溶剂 灭菌药品:设备包材粗洗、中药注射剂提取溶剂 注射用水水源 (二)纯化水制备系统 1、多介质过滤器 2、活性炭过滤器 3、软化器:离子交换树脂 4、膜技术:微滤、超滤、纳米技 术和反渗透
二级反渗透纯化水制备工艺流程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MP认证制药用水要求一:制药用水分类及水质标1、制药用水(工艺用水:药品生产工艺中使用的水,包括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分类1)饮用水(Potable-Water):通常为自来水公司供应的自来水或深井水,又称原水,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按2000中国药典规定,饮用水不能直接用作制剂的制备或试验用水。
2)纯化水(Purified Water):为原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制药用的水、不含任何附加剂。
纯化水可作为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的溶剂或试验用水,不得用于注射剂的配制采用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超滤法等非热处理制备的纯化水一般又称去离子水。
采用特殊设计的蒸馏器用蒸馏法制备的纯化水一般又称蒸馏水。
3)注射用水(Water for Injection):是以纯化水作为原水,经特殊设计的蒸馏器蒸馏,冷凝冷却后经膜过滤制备而得的水。
注射用水可作为配制注射剂用的溶剂。
4)灭菌注射用水(Sterile Water for Injection):为注射用水依照注射剂生产工艺制备所得的水。
灭菌注射用水用于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液的稀释剂。
2、制药用水的水质标准1)饮用水: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2)纯化水:应符合《2000中国药典》所收载的纯化水标准。
在制水工艺中通常采用在线检测纯化水的电阻率值的大小,来反映水中各种离子的浓度。
制药行业的纯化水的电阻率通常应≥0.5MΩ.CM/25℃,对于注射剂、滴眼液容器冲洗用的纯化水的电阻率应≥1MΩ.CM/25℃。
3)注射用水:应符合2000中国药典所收载的注射用水标准。
二:GMP对制药用水制备装置的要求1、结构设计应简单、可靠、拆装简便。
2、为便于拆装、更换、清洗零件,执行机构的设计尽量采用的标准化、通用化、系统化零部件。
3、设备内外壁表面,要求光滑平整、无死角,容易清洗、灭菌。
零件表面应做镀铬等表面处理,以耐腐蚀,防止生锈。
设备外面避免用油漆,以防剥落。
4、制备纯化水设备应采用低碳不锈钢或其他经验证不污染水质的材料。
制备纯化水的设备应定期清洗,并对清洗效果验证。
5、注射用水接触的材料必须是优质低碳不锈钢(例如316L不锈钢)或其他经验证不对水质产生污染的材料。
制备注射用水的设备应定期清洗,并对清洗效果验证。
6、纯化水储存周期不宜大于24小时,其储罐宜采用不锈钢材料或经验证无毒,耐腐蚀,不渗出污染离子的其他材料制作。
保护其通气口应安装不脱落纤维的疏水性除菌滤器。
储罐内壁应光滑,接管和焊缝不应有死角和沙眼。
应采用不会形成滞水污染的显示液面、温度压力等参数的传感器。
对储罐要定期清洗、消毒灭菌,并对清洗、灭菌效果验证。
7、制药用水的输送1)纯化水和制药用水宜采用易拆卸清洗、消毒的不锈钢泵输送。
在需用压缩空气或氮气压送的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的场合,压缩空气和氮气须净化处理。
2)纯化水宜采用循环管路输送。
管路设计应简洁,应避免盲管和死角。
管路应采用不锈钢管或经验证无毒、耐腐蚀、不渗出污染离子的其他管材。
阀门宜采用无死角的卫生级阀门,输送纯化水应标明流向。
3)输送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的管道、输送泵应定期清洗、消毒灭菌,验证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8、压力容器的设计,须由有许可证的单位及合格人员承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钢制压力容器》(GB150-80)及“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办理。
三:典型的纯化水制备系统反渗透法:反渗透法制备纯水技术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由于它操作工艺简单,除盐和除热源效率高,又比较经济。
《美国药典》从19版开始收载此法,为制备注射用水的法定方法之一。
1机制:反渗透是渗透的逆过程,是指借助一定的推力(如压力差、温度差等)迫使溶液中溶剂组分通过适当的半透膜从而阻留某一溶质组分的过程。
工艺流程反渗透法制备注射用水的工艺流程为:原水→预处理→一级高压泵→第一级反渗透装置→离子交换树脂→二级高压泵→第二级反渗透装置→纯水设备选材安装(药品GMP实施与认证P168)(对于药厂来说)第31条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应符合生产要求,易于清洗、消毒或灭菌,便于生产操作和维修、保养并能防止差错和减少污染。
第32条与药品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应光滑、平整、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蚀不与药品发生化学变化或吸附药品。
设备所用的润滑剂、冷却剂等不得对药品或容器造成污染。
第33条与设备连接的主要固定管道应标明管内物料名称、流向。
第34条纯化水、注射用水的制备、储存和分配应能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和污染。
储罐和输送管道所用材料应无毒、耐腐蚀。
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避免死角、盲管储罐和管道要规定清洗、灭菌周期。
注射用水储罐的通气口应安装不脱落纤维的疏水性除菌滤器。
注射用水的储存可采用80oC以上保温、65oC以上保温循环或4oC以下存放。
第35条用于生产和检验的仪器、仪表、量具、衡器等,其适用范围和精密度应符合生产和检验要求,有明显的合格标志,并定期校验。
第36条生产设备应有明显的状态标志,并定期维修、保养和验证。
设备安装、维修、保养的操作不得影响产品的质量。
不合格的设备如有可能应搬出生产区,未搬出前应有明显标志。
第37条生产、检验设备均应有使用、维修、保养记录,并由专人管理。
设备清洗设备的清洗规程应遵循以下原则:1 有明确的洗涤方法和洗涤周期。
2 明确关键设备的清洗验证方法。
3 清洗过程及清洗后检查的有关数据要有记录并保存。
4 无菌设备的清洗,尤其是直接接触药品的部位和部件必须灭菌,并标明灭菌日期,必要时要进行微生物学的验证。
经灭菌的设备应在三天内使用。
5 某些可移动的设备可移到清洗区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
6 同一设备连续加工同一无菌产品时,每批之间要清洗灭菌;同一设备加工同一非灭菌产品时,至少每周或每生产三批后进行全面的清洗。
设备的安装设备的安装应遵循以下原则:1 联动线和双扉式灭菌器等较新式设备的安装可能要穿越两个洁净级别不同的区域时,应在安装固定的同时,采用适当的密封方式,保证洁净级别高的区域不受影响。
2 不同洁净等级房间之间,如采用传送带传递物料时,为防止交叉污染,传送带不宜穿越隔墙,而应在隔墙两边分段传送。
对送至无菌区的传送装置则必须分段传送。
3 设计或选用轻便、灵巧的传送工具,如传送带、小车、流槽、软接管、密闭料斗等,以辅助设备之间的连接。
4 对传动机械的安装应增加防震、消音装置,改善操作环境,动态测试时,洁净室内噪声不得超过70dB。
5 生产、加工、包装青霉素等强致敏性药物、某些甾体药物、高活性、有毒害药物的生产设备必须分开专用。
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必须制订一整套设备清洁与维修的书面规程,其内容包括:1 清洁与维修设备的负责人、实施人。
2 清洁与保养的时间安排表。
3 清洁、保养与维修作业的方法、所需设备、材料,包括保证维修效果所进行的设备拆卸与组装过程记录。
4 除去前批工作标志。
5 防止已清洁设备被污染的方法。
6 检查设备清洁程度后使用的制度。
设备的管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对制药用水的要求:一:纯化水:(P344)检查:1 酸碱度:取本品10ml,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不得显红色;另取10ml,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5滴,不得显蓝色。
2 氯化物、硫酸盐与钙盐:取本品,分置三支试管中,每管各50ml第一管中加硝酸5滴与硝酸银试液1ml,第二管中加氯化钡试液2ml,第三管中加草酸铵试液2ml,均不得发生浑浊。
3 硝酸盐:取本品5ml置试管中,于冰浴中冷却,加10%氯化钾溶液0.4ml与0.1%二苯胺硫酸溶液0.1ml,摇匀,缓缓滴加硫酸5ml,摇匀,将试管于50oC水浴中放置15分钟,溶液产生的蓝色与标准硝酸盐溶液[取硝酸钾0.163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摇匀,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100 ml,再精密量取10 ml加水稀释成100 ml摇匀,即得(每1 ml相当于1μgNO3)]0.3ml,加无硝酸盐的水4.7 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
000006%)。
4 亚硝酸盐:取本品10ml,置纳氏管中,加对氨基苯磺酰胺的稀盐酸溶液(1→100)1ml及盐酸萘乙二胺溶液(0.1→100)1ml,产生的粉红色,与标准亚硝酸盐溶液[取亚硝酸钠0.750g(按干燥品计算),加水溶解,稀释至100 ml,摇匀,精密量取1 ml,加水稀释成100 ml,摇匀,再精密量取1 ml,加水稀释成50 ml,摇匀,即得(每1 ml相当于1μgNO2)]0.2ml,加无亚硝酸盐的水9.8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02%)。
5 氨:取本品50ml,加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放置15分钟;如显色,与氯化铵溶液(取氯化铵31.5mg,加无氨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成1000ml)1.5ml,加无氨水48ml与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003%)。
6 二氧化碳:取本品25ml,置50ml具塞量筒中,加氢氧化钙试液25ml,密塞振摇,放置,1小时内不得发生浑浊。
7 易氧化物:取本品100ml,加稀硫酸10ml,煮沸后,加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0.10ml,再煮沸10分钟,粉红色不得完全消失。
8 不挥发物:取本品100ml,置105oC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并在105oC干燥至恒重,遗留残渣不得过1mg。
9 重金属:取本品40ml,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与硫代乙酰胺试液2 ml,摇匀,放置2分钟,与标准铅溶液2.0ml加水38 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5%)。
二:注射用水检查1 pH值:应为5.0~7.0。
2 氨:取本品50ml,加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放置15分钟;如显色,与氯化铵溶液(取氯化铵31.5mg,加无氨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成1000ml)1ml,加无氨水48ml与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002%)。
3 细菌内毒素:每1m中含内毒素量应小于0.25EU。
4 氯化物、硫酸盐与钙盐:取本品,分置三支试管中,每管各50ml第一管中加硝酸5滴与硝酸银试液1ml,第二管中加氯化钡试液2ml,第三管中加草酸铵试液2ml,均不得发生浑浊。
5 硝酸盐:取本品5ml置试管中,于冰浴中冷却,加10%氯化钾溶液0.4ml与0.1%二苯胺硫酸溶液0.1ml,摇匀,缓缓滴加硫酸5ml,摇匀,将试管于50oC水浴中放置15分钟,溶液产生的蓝色与标准硝酸盐溶液[取硝酸钾0.163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摇匀,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100 ml,再精密量取10 ml加水稀释成100 ml摇匀,即得(每1 ml相当于1μgNO3)]0.3ml,加无硝酸盐的水4.7 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