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法1-6章习题解答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必修一各章节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各章节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各章节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在研究下述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是()A.研究地球的自转问题B.研究体操运动员参赛时的姿势C.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效应D.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时间【解析】在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的运动时,火车的长度、形状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而对地球的自转、运动员的姿势、乒乓球旋转等现象中的物体,其大小或形状不能忽略,不能视为质点.【答案】D2.关于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考系必须是静止不动的物体B.参考系必须是静止不动或正在做直线运动的物体C.研究物体的运动,可选择不同的参考系,但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结果是一样的D.研究物体的运动,可选择不同的参考系,但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对于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而言,一般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解析】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A、B错误;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一般是不同的,C错误、D正确.【答案】D3.下列关于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位置没有变化就是不运动B.两物体间的距离没有变化,两物体一定都是静止的C.自然界中没有不运动的物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先选参考系,平常说的运动或静止是相对于地球而言【解析】物体的位置对某一参考系不变,但对另一参考系位置可能变化,物体在运动,故A错误;两物体间距离没有变化,两者可能静止,也可能以相同的速度运动,故B错误;对于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可能静止,也可能运动,由于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故C、D正确.【答案】CD4.(2012·杭州二中高一检测)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考系是()A.水B.桥C.人D.河岸【解析】“水不流”是以水为参考系,而桥相对于水是运动的,故A正确.【答案】A图1-1-105.在我国东南部的某大城市,有一天下午,在该城市的中心广场行人拥挤,有人突然高喊“楼要倒了!”其他人猛然抬头观看,也发现楼在慢慢倾倒,便纷纷狂奔逃生,引起交通混乱,但过了好久,高楼并没有倒塌.人们再仔细观望时,楼依然稳稳地矗立在那里,如图1-1-10所示.下面有关探究分析这一现象原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是一种错觉,不可能发生B.感觉楼要倾倒的原因是人在运动C.是因为选择了高空运动的云作为参考系D.是因为选择了旁边更高的楼作为参考系【解析】若人以旁边的楼作为参考系,两个楼之间是相对静止的,人会感觉楼是静止的,D错.若人以高空运动的云作为参考系,认为云是静止的,那么楼相对云是运动的,人就感觉楼在动,即感觉楼在慢慢倾倒,C对,A、B错.【答案】C6.(2012·郑州一中高一检测)公路上一辆卡车紧急刹车,由于惯性,卡车上的货物相对车厢向前滑行了x=5 cm,为了测出这个距离x,我们选取的最合理的参考系应该是()A.树木B.行人C.卡车D.公路【解析】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当研究具体问题时,要以简单为准,本题中以卡车为参考系最方便,故选项C正确.【答案】C7.图1-1-11某空军红鹰飞行表演队驾驶我国自主研制的k-8高级教练机首次亮相,飞出特高难动作,如图1-1-11为六机低空拉烟通场表演,以非常一致的飞行姿态通过观礼台.飞机编队保持队形不变.下列关于飞机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飞过,是以地面为参考系B.飞行员看到观礼台向后掠过,是以飞机为参考系C.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静止的D.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运动的【解析】飞机相对地面及地面上的建筑物向前飞行,而地面上的建筑物相对飞机向后运动.可见,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飞过是以地面为参考系.飞行员看到观礼台向后掠过是以飞机为参考系,A、B正确,由于飞机编队保持队形不变,所以以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静止的,C对、D错.【答案】ABC图1-1-128.(2012·石家庄一中高一期中)如图1-1-12是体育摄影中“追拍法”的成功之作,摄影师眼中清晰的滑板运动员是静止的,而模糊的背景是运动的,摄影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运动的美.请问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A.大地B.太阳C.滑板运动员D.步行的人【解析】由于摄影师眼中运动员是静止的,所以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滑板运动员,此时背景相对运动员是运动的,从而模糊不清,故C正确.【答案】C9.为了提高枪械射击时的准确率,制造时会在枪膛上刻上螺旋形的槽.这样,当子弹在枪管中运动时,会按照旋转的方式前进.离开枪管后,子弹的高速旋转会降低空气密度、侧风等外部环境对子弹的影响,从而提高子弹飞行的稳定性.下列关于子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研究子弹的旋转对子弹飞行的影响时可以把子弹看做质点B.当研究子弹射击百米外的靶子所用的时间时可以把子弹看做质点C.无论研究什么问题都可以把子弹看做质点D.能否将子弹看做质点,取决于我们所研究的问题【解析】在研究子弹的旋转对子弹飞行的影响时不能忽略子弹的大小和形状,因而不可以把子弹看做质点;但研究子弹射击百米外的靶子所用的时间时,其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可以看做质点,故选项B、D正确.【答案】BD10.如图1-1-13所示,某人从学校门口A处开始散步,先向南走了50 m 到达B处,再向东走100 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150 m到达D处,则A、B、C、D各点位置如何表示?图1-1-13【解析】可以以A点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的正方向,向北为y轴的正方向,如图所示,则各点坐标为A(0,0)、B(0,-50 m)、C(100 m,-50 m)、D(100 m,100 m).【答案】见解析11.以某十字路口的交通岗亭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正方向,向南为y轴正方向,画出用坐标系描述坐标为(-60 m,80 m)的建筑物相对交通岗亭的位置,并求该建筑物距岗亭的距离.【解析】二维坐标系的坐标值顺序为x坐标、y坐标,故该建筑物的坐标x=-60 m、y=80 m,该建筑物位于交通岗亭西60 m、南80 m处,由勾股定理可知该建筑物距交通岗亭100 m.【答案】见下图100 m图1-1-1412.如图1-1-14所示,一根长0.8 m的杆,竖直放置,今有一内径略大于杆直径的环,从杆的顶点A向下滑动,向下为正方向,(1)取杆的下端O为坐标原点,图中A、B两点的坐标各是多少?环从A到B的过程中,位置变化了多少(OB间距离为0.2 m)?(2)取A端为坐标原点,A、B点的坐标又是多少?环从A到B的过程中位置变化了多少?(3)由以上两问可以看出,坐标原点的不同是对位置坐标有影响还是对位置变化有影响?【解析】(1)由于杆长0.8 m,OB为0.2 m,题目给出坐标系向下为正方向,故以O点为坐标原点,A、B的坐标分别为x A=-0.8 m,x B=-0.2 m.由A到B位置变化为x B-x A=-0.2 m-(-0.8) m=0.6 m.(2)由题意知,AB长为0.6 m,以A为原点,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A=0,x B=0.6 m.A到B位置变化为x B-x A=0.6 m-0=0.6 m.(3)坐标原点选的不同,同一位置的坐标不同,但位置变化相同.【答案】(1)x A=-0.8 m x B=-0.2 mx B-x A=0.6 m(2)x A=0x B=0.6 mx B-x A=0.6 m(3)坐标不同位置变化相同1.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B.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C.位移-10 m比5 m小D.-10 ℃比5 ℃的温度低【解析】由矢量的定义可知,A正确,B错误;位移的正、负号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其大小由数值和单位决定,所以-10 m的位移比5 m的位移大,故C错误;温度的正、负是相对温度为0 ℃时高出和低于的温度,所以-10 ℃比5 ℃的温度低,故D正确.【答案】AD2.关于路程和位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为零,位移也一定不为零D.物体的位移为零,路程也一定为零【解析】位移是有向线段,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二者是不同概念,A 错.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与路程相等,B正确.位移大小和路程无直接关系,路程不为零,但可能是运动物体又回到出发点,位移为零,即C、D均错.【答案】B3.(2012·西安一中检测)根据材料,结合已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丙)图1-2-5A.图(甲)为我国派出的军舰护航线路图,总航程4 500海里,总航程4 500海里指的是位移B.图(甲)为我国派出的军舰护航线路图,总航程4 500海里,总航程4 500海里指的是路程C.如图(乙)所示是奥运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线路图,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手的位移D.如图(丙)所示是高速公路指示牌,牌中“25 km”是指从此处到下一个出口的位移是25 km【解析】 4 500海里的总航程指路程,B正确,A错误;火炬手所走路线总长度指路程,C错误;25 km指从此处到下一出口的路程,D错误.【答案】B图1-2-64.如图1-2-6所示,“神舟八号”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583秒后精准进入轨道.从“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到与“天宫一号”对接,大约耗时2天.此后飞船绕地球稳定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时58分10秒表示时间间隔B.“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过程中位移大小始终小于路程C.2天表示时刻D.研究“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的轨迹时,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解析】5时58分10秒表示时刻,2天表示时间间隔,A、C错误;“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过程中,轨迹为曲线,位移大小始终小于路程,B正确;研究“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的轨迹时,飞船大小对轨迹影响不大,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D正确.【答案】BD图1-2-75.由天津去上海,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轮船,如图1-2-7所示,曲线ACB和虚线ADB分别表示天津到上海的铁路线和海上航线,线段AB表示天津到上海的直线距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乘火车通过的路程等于其位移的大小B.乘轮船通过的路程等于其位移的大小C.乘火车与轮船通过的位移大小相等D.乘火车与轮船通过的位移大小不相等【解析】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A、B错误;位移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C正确,D错误.【答案】C6.一个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的位移一定等于路程B.物体的位移与路程的方向相同,都从A指向BC.物体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它的路程D.物体的位移是直线,而路程是曲线【解析】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A、B错误;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做其他类型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C正确;位移和路程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位移与初、末位置有关,路程与运动轨迹有关,不一定是曲线,D错误.【答案】C7.在2012年国际田联室内世锦赛男子800 m决赛中,埃塞俄比亚选手阿曼以1分48秒36夺冠.对于材料中800 m比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相同比较运动的时刻B.位移相同比较运动的时间间隔C.路程相同比较运动的时刻D.路程相同比较运动的时间间隔【解析】800米比赛时,选手的起点位置是不同的,但跑过的路程相同.比赛比较的是完成全程所用的时间,指的是时间间隔.故D项正确.【答案】D8.北京时间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 m,测速精度0.2 m/s.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移B.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置C.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间间隔D.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解析】由位置、位移、时间间隔、时刻的定义可知,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一个点,是位置,不是位置的变化,A错、B对.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C错,D对.【答案】BD图1-2-89.(2012·保定一中高一检测)如图1-2-8所示,自行车的车轮半径为R,车轮沿直线无滑动地滚动,当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时,气门芯位移的大小为()A.πR B.2RC.2πR D.R4+π2【解析】如图所示,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的过程中,初末位置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位移大小为x=(2R)2+(πR)2=R4+π2,因此选项D正确,其他选项均错误.【答案】D10.在图1-2-9中,汽车初位置的坐标是-2 km,末位置的坐标是1 km.求汽车的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图1-2-9【解析】由题意知,汽车在初、末位置的坐标分别为x1=-2 km,x2=1 km.所以汽车的位移为Δx=x2-x1=1 km-(-2) km=3 km,位移的方向与x轴正方向相同.【答案】 3 km与x轴正方向相同11.某测绘规划技术人员在一次对某学校进行测量时,他从操场上某点A处开始,先向南走了30 m到达B处,再向东走了40 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60 m到达D处,则:(1)这人步行的总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各是多少?(2)要比较确切地表示此人的位置变化,应该用位移还是路程?【解析】(1)如图,三角形AED为直角三角形,AE=40 m,DE=30 m,所以AD=AE2+DE2=50 m,A、D分别为起点和终点,所以位移的大小是50 m.他走过的路程为:30 m+40 m+60 m=130 m.(2)为了确切描述此人的位置变化,应该用位移,这样既能表示他相对出发点的距离,又能表示他相对出发点的方位.【答案】(1)130 m50 m(2)位移图1-2-1012.(2012·杭州一中高一检测)图1-2-10为400 m的标准跑道,直道部分AB、CD的长度均为100 m,弯道部分BC、DA是半圆弧,其长度也为100 m.A 点为200 m赛跑的起点,经B点到终点C.求:(1)200 m赛跑的路程和位移;(2)跑至弯道BC的中点P时的路程和位移.(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解析】(1)在200 m赛跑中,200 m指路径的长度,即路程是200 m;位移是从起点A指向终点C的有向线段,因BC是半圆弧,则直径d=2×100πm≈63.7 m,故位移的大小AC=AB2+d2≈118.6 m,方向由A指向C.(2)跑至弯道BC的中点P时,路程是s=AB+BP=100 m+50 m=150 m;位移的大小AP=(AB+d2)2+(d2)2≈135.6 m方向由A指向P.【答案】(1)200 m118.6 m,方向由A指向C(2)150 m135.6 m,方向由A指向P.1.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B.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C.位移-10 m比5 m小D.-10 ℃比5 ℃的温度低【解析】由矢量的定义可知,A正确,B错误;位移的正、负号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其大小由数值和单位决定,所以-10 m的位移比5 m的位移大,故C错误;温度的正、负是相对温度为0 ℃时高出和低于的温度,所以-10 ℃比5 ℃的温度低,故D正确.【答案】AD2.关于路程和位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为零,位移也一定不为零D.物体的位移为零,路程也一定为零【解析】位移是有向线段,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二者是不同概念,A 错.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与路程相等,B正确.位移大小和路程无直接关系,路程不为零,但可能是运动物体又回到出发点,位移为零,即C、D均错.【答案】B3.(2012·西安一中检测)根据材料,结合已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丙)图1-2-5A.图(甲)为我国派出的军舰护航线路图,总航程4 500海里,总航程4 500海里指的是位移B.图(甲)为我国派出的军舰护航线路图,总航程4 500海里,总航程4 500海里指的是路程C.如图(乙)所示是奥运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线路图,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手的位移D.如图(丙)所示是高速公路指示牌,牌中“25 km”是指从此处到下一个出口的位移是25 km【解析】 4 500海里的总航程指路程,B正确,A错误;火炬手所走路线总长度指路程,C错误;25 km指从此处到下一出口的路程,D错误.【答案】B图1-2-64.如图1-2-6所示,“神舟八号”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583秒后精准进入轨道.从“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到与“天宫一号”对接,大约耗时2天.此后飞船绕地球稳定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时58分10秒表示时间间隔B.“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过程中位移大小始终小于路程C.2天表示时刻D.研究“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的轨迹时,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解析】5时58分10秒表示时刻,2天表示时间间隔,A、C错误;“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过程中,轨迹为曲线,位移大小始终小于路程,B正确;研究“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的轨迹时,飞船大小对轨迹影响不大,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D正确.【答案】BD图1-2-75.由天津去上海,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轮船,如图1-2-7所示,曲线ACB和虚线ADB分别表示天津到上海的铁路线和海上航线,线段AB表示天津到上海的直线距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乘火车通过的路程等于其位移的大小B.乘轮船通过的路程等于其位移的大小C.乘火车与轮船通过的位移大小相等D.乘火车与轮船通过的位移大小不相等【解析】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A、B错误;位移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C正确,D错误.【答案】C6.一个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的位移一定等于路程B.物体的位移与路程的方向相同,都从A指向BC.物体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它的路程D.物体的位移是直线,而路程是曲线【解析】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A、B错误;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做其他类型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C正确;位移和路程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位移与初、末位置有关,路程与运动轨迹有关,不一定是曲线,D错误.【答案】C7.在2012年国际田联室内世锦赛男子800 m决赛中,埃塞俄比亚选手阿曼以1分48秒36夺冠.对于材料中800 m比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相同比较运动的时刻B.位移相同比较运动的时间间隔C.路程相同比较运动的时刻D.路程相同比较运动的时间间隔【解析】800米比赛时,选手的起点位置是不同的,但跑过的路程相同.比赛比较的是完成全程所用的时间,指的是时间间隔.故D项正确.【答案】D8.北京时间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 m,测速精度0.2 m/s.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移B.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置C.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间间隔D.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解析】由位置、位移、时间间隔、时刻的定义可知,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一个点,是位置,不是位置的变化,A错、B对.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C错,D对.【答案】BD图1-2-89.(2012·保定一中高一检测)如图1-2-8所示,自行车的车轮半径为R,车轮沿直线无滑动地滚动,当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时,气门芯位移的大小为()A.πR B.2RC.2πR D.R4+π2【解析】如图所示,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的过程中,初末位置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位移大小为x=(2R)2+(πR)2=R4+π2,因此选项D正确,其他选项均错误.【答案】D10.在图1-2-9中,汽车初位置的坐标是-2 km,末位置的坐标是1 km.求汽车的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图1-2-9【解析】由题意知,汽车在初、末位置的坐标分别为x1=-2 km,x2=1 km.所以汽车的位移为Δx=x2-x1=1 km-(-2) km=3 km,位移的方向与x轴正方向相同.【答案】 3 km与x轴正方向相同11.某测绘规划技术人员在一次对某学校进行测量时,他从操场上某点A处开始,先向南走了30 m到达B处,再向东走了40 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60 m到达D处,则:(1)这人步行的总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各是多少?(2)要比较确切地表示此人的位置变化,应该用位移还是路程?【解析】(1)如图,三角形AED为直角三角形,AE=40 m,DE=30 m,所以AD=AE2+DE2=50 m,A、D分别为起点和终点,所以位移的大小是50 m.他走过的路程为:30 m+40 m+60 m=130 m.(2)为了确切描述此人的位置变化,应该用位移,这样既能表示他相对出发点的距离,又能表示他相对出发点的方位.【答案】(1)130 m50 m(2)位移图1-2-1012.(2012·杭州一中高一检测)图1-2-10为400 m的标准跑道,直道部分AB、CD的长度均为100 m,弯道部分BC、DA是半圆弧,其长度也为100 m.A 点为200 m赛跑的起点,经B点到终点C.求:(1)200 m赛跑的路程和位移;(2)跑至弯道BC的中点P时的路程和位移.(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解析】(1)在200 m赛跑中,200 m指路径的长度,即路程是200 m;位移是从起点A指向终点C的有向线段,因BC是半圆弧,则直径d=2×100πm≈63.7 m,故位移的大小AC=AB2+d2≈118.6 m,方向由A指向C.(2)跑至弯道BC的中点P时,路程是s=AB+BP=100 m+50 m=150 m;位移的大小AP=(AB+d2)2+(d2)2≈135.6 m方向由A指向P.【答案】(1)200 m118.6 m,方向由A指向C(2)150 m135.6 m,方向由A指向P.1.下列所说的速度中,哪些是瞬时速度()A.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9.5 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B. 2011年8月28日铁路调整列车运行后,部分高铁和客专的动车组速度悄然降低,如济南西—杭州的G51次列车,在沪杭高铁段时速由350 km降至300 kmC. 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 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D. 由于堵车,在隧道内的车速仅为1.2 m/s【解析】9.5 m/s是运动员冲线瞬间的速度,8 m/s是太空舱落入太平洋瞬间的速度,对应的都是一个时刻,都是瞬时速度;350 km/h、300 km/h、1.2 m/s 说的都是行程中的平均速度,故应选A、C两项.【答案】AC2.(2012·海口一中高一检测)对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瞬时速度为0,平均速度一定为0B.瞬时速度为0,平均速度可以不为0C.瞬时速度不为0,平均速度一定不为0D.瞬时速度不为0,平均速度可以为0【解析】车辆中途刹车停止后,再启动运行的一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不为0,但停止时的瞬时速度为0,A错误;B正确;物体沿一圆周运动一圈的过程中,瞬时速度不为0,但位移为0,所以平均速度为0,C错误,D正确.【答案】BD图1-3-53.(2012·玉溪高一检测)2012伦敦奥运会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公认的世界飞人,他在男子100 m 决赛和男子200 m 决赛中分别以9.63 s 和19.32 s 的成绩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如图1-3-5所示.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0 m 决赛中的位移是100 m 决赛的两倍B .200 m 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5 m/sC .100 m 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8 m/sD .100 m 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64 m/s【解析】 200 m 决赛是曲线,指路程,其位移小于200 m ,因此选项A 错误.由于200 m 决赛的位移x 1<200 m ,则平均速度v 1=x 1t 1<20019.32 m/s ≈10.35 m/s ,故选项B 错.100 m 决赛的平均速度v 2=x 2t 2=1009.63 m/s ≈10.38 m/s ,故C 选项正确.100 m 决赛中的最大速度无法求得,故选项D 错误.【答案】 C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相等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相等则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B .做匀速运动的物体,在任何一个时刻的速度都相等C .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跟所需时间的比值是一恒量,则该物体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D .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 匀速直线运动中,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相等,且瞬时速度不变,B 正确.【答案】 B5.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110 s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1-3-6所示,则小球在图示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

物理教学法最新试题答案

物理教学法最新试题答案

物理教学法最新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在物理学中,以下哪个原理是描述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A. 能量守恒原理B. 牛顿第一定律C. 浮力原理D. 电磁感应原理答案:B2. 光的折射现象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而产生的。

当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如何改变?A. 向上偏折B. 向下偏折C. 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3. 以下哪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的动能?A. E = mghB. E = 1/2 mv^2C. E = pVD. E = qV答案:B4.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那么电阻的单位是什么?A. 欧姆(Ω)B. 法拉(F)C. 亨利(H)D. 瓦特(W)答案:A5. 牨定定律表述的是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根据牨定定律,两个电荷之间的力与它们的电荷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个定律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牛顿B. 库仑C. 欧姆D. 法拉第答案:B二、填空题1.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指向曲线中心的加速度称为________,它是物体速度方向变化的量度。

答案:向心加速度2. 在电路中,电容器的主要功能是储存________和释放电能,它由两个相对的导体板组成,两板之间有绝缘介质。

答案:电荷3. 光的波长是指连续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在可见光中,波长最长的是________色光,波长最短的是紫________色光。

答案:红,外4. 物体的密度定义为物体的质量除以它的体积,用符号ρ表示。

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千克,体积为2立方米,那么它的密度为________千克/立方米。

答案:15. 在热力学中,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是三种主要的热传递方式。

当热通过物质直接传递时,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

答案:热传导三、简答题1. 请简述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为F=ma,其中F代表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大学物理1-6章课后习题答案1

大学物理1-6章课后习题答案1

二、课后习题解答1-1、一飞轮直径为0.2m ,质量为5.00kg ,t 边缘饶一轻绳,现用恒力拉绳子的一端,使其有静止均匀地加速,经0.50s 转速达10转/s 。

假定飞轮可看作实心圆柱体。

求; 飞轮的角加速度及在这段时间转过的转数 拉力及拉力所做的功从拉动后t=10s 时飞轮的角速度及边缘上一点的速度和切向加速度及发向速度。

解:,/1058.1,/6.12,/126,/1026.1)3(3.4921212125232202s m r a s m r a s m r v s t J J J J A t n t t z z z ⨯======⨯====-=ωβωβωωωωτ1-2、有一根长为l 、质量为m 的匀质细杆,两端各牢固的连接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整个系统可绕一过O 点并垂直于杆的水平轴无摩察的转动,如图。

当系统转到水平位置时,求: 系统所受的和力矩 系统的转动惯量 系统的角加速度解: (1)设垂直纸面向里为z 轴的正方向(即力矩的正方向),合力矩为两小球及杆的重力矩之和。

mgl M M M M lmg r g dr rg rgdm M l mlmg M lmg M F r M z z zz l l l l z zzz 4341243,4190,4/34/24/34/0=+'+'=∴======'-='=⨯=--⎰⎰杆右左杆右左杆所受重力矩:其中两小球所受重力矩:ρρρθ224/34/34/34/24/34/222483748731)41(,)43()2(ml J J J J ml r dr r dm r J l m J l m J z z zz l l l l l l z z z=+'+'=∴====='='---⎰⎰杆右左杆右左杆的转动惯量:两小球的转动惯量:转动惯量之和,小球的转动惯量和杆的系统的转动惯量等于两λλ(3)由转动定理lg J M J M z z z z 3736==⇒=ββ1-3、有一质量为m 1、 m 2(m 1>m 2)两物体分别悬挂在两个半径不同的组 合轮上,如图。

中学物理教材教法试题及标准答案

中学物理教材教法试题及标准答案

一、填空题共设20空,每空1分,缺或答错者每空扣1分。

1、(1)中学物理教学法概论(2)中学物理教材教法分析(3)中学物理实验技术及实验研究(4)中学物理教学见习与试教2、(1)讲授法(2)实验法(3)自学法(4)讨论法3、(1)提出问题创设便于发现物理规律的物理环境;(2)带领学生探求物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形成规律;(3)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加深理解规律;(4)指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4、(1)平时复习(2)阶段复习5、(1)依据教学大纲,确立教学目的与要求(2)依据学生接受水平,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设计教学过程。

(3)依据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书(4)依据物理学的知识体系,认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6、(1)备学生(2)备教法(3)备教材二、选择题本题共设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选项为任选,选错或未选的每题扣2分。

1、A、2、C3、C、D4、A三、简答题本题共设6个小题,答题应简明、条理清晰、要点准确,否则将按各要点分值酌情减分。

1、本题8分,各要点分值如下:(1)该门课程是一门由物理科学、教育科学、心理学、哲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1.5分)。

(2)它综合运用这些科学成果来研究中学物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正在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5分)。

(3)主要研究物理基础知识教学的一般过程(1分);(4)如何立足于知识传授、着眼于能力的培养(1分);(5)物理教学的目的任务,中学物理教学的内容和体系,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原则;中学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等(3分)。

2、本题8分,各要点分值如下:在物理教学中,首先应通过各种环节特别是教学内容的处理和选择,使学生的心理状态,由好奇转为喜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3分);再通过教给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研究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入门,甚至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饱满的学习情绪(3分);最后的目标是使学生树立起克服学习中种种困难的意志(2分)。

新课标高中物理参考答案

新课标高中物理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章 力与物体平衡[实战训练场]1.ACD 2.ABC 3.AD 4.C 5.BD 6.D 7.A 8.BC 9.BD 10. D 11. BD 12. ACD 13. ACD 14. 第1空:4 第2空:2 15. 大16. 第1空:1.5 第2空:0.3 17. 2.5 18. 第1空:26 第2空:15 第3空:25 19.见图1220. 如图13所示,F 2=2.5 N21.(1)乙图更好一些,因为用甲图测量时必须使物体匀速滑动,而用乙图测量则不必保证木板匀速移动. (2)2.4 N . 22.2 050 N .第一章 力与物体平衡[能力提升篇] 一、选择题1.ABD 2.ABC 3.BC 4.AD 5.CD 6.BC 7.BD 8.AB 9.BC 10. A D二、填空题11. 第1空:10 第2空:0.2(或1/5) 12. 0.15 13. 第1空:200 第2空:0.3 第3空:18014. 第1空:0 第2空:5 第3空:0 15. 第1空:5 第2空:5三、作图题16. 见图13, 第1空:3.2 第2空:4.3 17. 见图14.四、计算题18. 解:①受到向左的拉力F ' =25 N .A 受到摩擦力向右= f = 25 N .绳子对A 无拉力,T =0.A 还受到重力、支持力,均为100 N .②F '=2×25 N=50N .f =100×m=40 N .T =F '-f=图12图13图13 图1410 N .重力、支持力同①不变. 19. F 33第二章 质点的运动[实战训练场]1.ACD 2.B 3.B 4.ABD 5.BC 6.A 7.A 8.D 9.ABD 10. D 11. AB 12. A 13. 16. 14. 1:2:3.15. (2n-1)S . 16. 3:4. 17. 第1空:7.5 第2空:4.2. 18. 1.6. 19. 第1空:0 第2空:1.6 第3空:8 第4空:20. 20.第1空:0.25 第2空:0.3 第3空:0.1.第二章 质点的运动[能力提升篇] 1.A 2.AB 3.C 4.CD 5.ACD 6.ACD 7.BD 8.ACD 9.A 10. ACD 11. AD 12. AD 13.ABC 14. 3 15. 第1空:0.50 第2空:0.33 第3空:3.50. 16. 61.25. 17. 第1空:gH 2;第2空:H 98. 18. 第1空:匀速直线;第2空:匀加速直线;第3空:10;第4空:37.5. 19.(1)a 1=0.5m/s 2;(2)a 2=31m/s 2;(3)v m = 2m/s . 20. 78.4.第三章 牛顿定律[实战训练场]1.C 2.CD 3.ABD 4.D 5.AC 6.B 7.BC 8.AD 9.CD 10. BC 11. C 12. BCD13. 7。

初升高物理衔接教材含答案

初升高物理衔接教材含答案

初升高物理衔接教材含答案第一章:力学基础第一节:力的概念学习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

2. 掌握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 学会力的表示方法。

知识点梳理:-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共同决定了力的性质。

- 力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箭头表示方向,线段长度表示大小。

例题:1. 描述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画出一个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力的示意图。

答案:1. 重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g),方向垂直向下,作用点在物体的质心。

2. 示意图中应包括物体、斜面、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其中重力垂直向下,支持力垂直于斜面向上,摩擦力沿斜面向下。

第二节:牛顿运动定律学习目标:1. 理解牛顿第一、二、三定律。

2. 能够应用牛顿定律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知识点梳理:-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例题:1. 解释为什么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计算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在受到50N的力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

答案:1.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具有惯性,即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除非有外力作用。

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 \( a = \frac{F}{m} \),所以 \( a= \frac{50N}{10kg} = 5m/s^2 \)。

第二章:能量与功第一节:能量守恒定律学习目标:1.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2. 能够区分不同形式的能量。

知识点梳理:-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 能量的形式: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等。

例题:1. 解释为什么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一个自由落体的物体会保持加速下落。

物理学法大视野答案九年级下册

物理学法大视野答案九年级下册

物理学法大视野答案九年级下册下面是九年级下册物理学法大视野的习题答案:第一章摩擦力1.1 摩擦力的定义和分类1.(1)摩擦力的定义:物体间由于接触而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称为摩擦力。

2.(2)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2.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1.(1)静摩擦力:静止物体间的摩擦力。

2.(2)动摩擦力:运动物体间的摩擦力。

3.(3)两者的区别:静摩擦力比动摩擦力大,当外力超过物体之间的静摩擦力时,物体就会开始运动。

3.摩擦力的计算1.(1)静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s≤μsFn (Fs为静摩擦力,μs为静摩擦系数,Fn为物体受到的外力的垂直分力)。

2.(2)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k=μkFn (Fk为动摩擦力,μk为动摩擦系数,Fn为物体受到的外力的垂直分力)。

第二章动量守恒定律1.动量的定义和单位1.(1)动量的定义: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是物体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即p=mv。

2.(2)动量的单位:牛顿秒(Ns)。

2.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和应用1.(1)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在一个系统内,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2)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在碰撞过程中,可以利用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物体的速度或质量。

3.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的区别1.(1)完全弹性碰撞:碰撞前后动量和动能都得到了完全保持和转移,如弹球在水平地面上反弹。

2.(2)非完全弹性碰撞:碰撞前后动量得到了保持,但是动能部分转化为了内能,如人体在汽车碰撞中的受伤。

第三章压强和浮力1.压强的定义和计算1.(1)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称为压强。

2.(2)压强的计算公式:P=F/A (P为压强,F为力,A为面积)。

2.浮力的概念和浮力的计算公式1.(1)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浮力称为浮力。

2.(2)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Vg (F浮为浮力,ρ为液体或气体的密度,V为物体的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一章至第七章课后练习及答案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一章至第七章课后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课后练习及答案《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1.同学之间交流:怎样才能更精确地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一页纸的厚度、铜丝的直径?你能想出多少种测量硬币周长的方法?硬币的直径——用直尺和三角板如图所示测出硬币的直径。

硬币的周长等于它在纸面上滚动1周的线段的长纸的厚度——测量出100张纸的厚度再除100。

铜丝的直径——将铜丝在一只笔上排紧绕上数圈,测出所绕铜丝的长度,再用这一长度除以所绕的圈数就得到了铜丝的直径。

测硬币周长的方法有:(1)用绳子绕硬币一周,测出所绕一周绳子的长即为硬币的周长;(2)在硬币上作两条弦,分别作中垂线,相交的点就是硬币的圆心,让刻度尺过圆心,就测出了其直径,再用直径乘以圆周率就得到了其周长;(3)作出相互垂直且有一个公共端点的两条弦,把另两个端点连起来就是该圆的直径,用刻度尺测出该圆的直径,再乘以圆周率就得到了其周长;(4)让硬币在纸上沿直线滚一圈,记下起点和终点,用刻度尺测出两点之间的长度就是其周长。

2.你知道吗?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尺”,比如在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

请你根据这一常识,设计一个方案,估测你的身高约多少。

用刻度尺测量自己的脚长,在乘于7得到了自己的身高。

3.一天等于多少秒?一天=24×3600 s=86400s4.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就做成了一个摆如图。

要测出他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周期),怎样能测得更准确?你能做一个周期为1秒的摆吗?测摆动50次或者更多次所用的时间,求平均值。

次数越多越精确。

另外最好是从最低处开始计时,因为那时候速度最大,时间短。

通过调整摆线的长度来调整摆动的周期。

《1.2运动的描述》1.分别以火车车头、车厢的座椅、树木、房屋为参照物,说一说行驶列车上的物品相对于哪些是静止的,相对于哪些是运动的。

以火车车头为参照物——物品是静止的。

以车厢座椅为参照物——物品是静止的。

以树木为参照物——物品是运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思维: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
2、物理创新思维的基本特点:新颖性、灵活性、综合性
3、中学物理教学原则:(1)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2)激发学习
兴趣和探究欲望的原则(3)创设物理环境,突出观察、实验、探究的原则(4)启发思考、教给方法的原则(5)联系生活、技术、社会实际的原则
4、常用教学模式及其各自的操作过程:(1)启发——引导模式:激发动机——引
导观察——启发思维——练习运用——巩固深化(2)自学——讨论模式:提出问题或明确主题——指导自学——讨论交流——成果总结(3)探究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发现和表述问题——猜想与假设——证据、论证、结论——评估与应用(4)课题研究模式:发现和提出问题——制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总结交流(5)合作学习模式:异质分组——明确任务——组内合作学习——全班讨论交流——总结评价
5、常用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主要用语言,辅以演示,向学生传授知识、
启发思维、发展能力的方法(2)讨论法: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促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3)谈话法: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4)实验法:把观察、实验这种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法与物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5)阅读法:物理语言包括文字、符号和图像
6、常用教学策略:(1)概念转化策略(2)任务驱动策略(3)图示策略(4)分层
教学策略:A 学生分层 B 教学目标分层a:发展性目标b:提高性目标c:基础性目标 C 课堂教学分层 D 分层练习 E 分层评价
7、物理教学资源的特点:多样性、独特性、价值潜在性
8、物理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开放性原则、优先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个性原则
9、生活与社会教学资源的特点:广泛性、生活性、趣味性、体验性、便捷性
10、生活与社会教学资源的开发:自制器具、自组物件、借用器具开展物理实
验、用人体获得亲身感受、用手学物理
11、生活与社会教学资源的利用:(1)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学资源:演示实验、
课堂小实验、边学边实验、趣味物理实验等(2)课间利用教学资源(3)在实验室利用教学资源:验证型实验、探究型实验、创新型实验等(4)利用家庭中教学资源:验证型、探究型、制作型、创新型等(5)利用公共场所的教学资源12、生活与社会教学资源开发的一般方法:(1)了解环境资源可利用情况(2)
根据教学主题确定实验内容(3)根据实验内容选择生活资源(4)实验方案与器具设计a:针对实验主题的方案设计b:针对环境中某具体实物的实验设计13、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特点:(1)从内容的选择上,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的需要出发,由单纯注重物理知识转变为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并重(2)在内容的组织方式上,围绕三个核心科学概念选取和组织物理知识,知识结构比较松散,注意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3)在对知识的要求上,注重学生日常的生活经验和亲身体验,注重对知识的定性理解和实验应用,在定量计算方面则降低了要求
14、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特点:(1)知识范围广(2)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进一
步增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3)突出了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能力(4)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义务教育阶段提出的科学探究要素的基础上,对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15、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是认识与发展统一、多个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16、教学设计的原则:(1)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相统一的原则(2)整体设计和
要素分析相结合的原则(3)规范性和创造性兼顾原则(4)静态设计和动态设计并重的原则(5)教师与学生交互协调的原则
17、教学设计的内容:(1)制定教学目标(2)分析教学内容(3)分析学生和
教学环境(4)选择教学模式、方法和策略(5)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6)制定测评工具(7)教学反思和修改
18、基于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基于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要
充分考虑模块的三维目标的实现(2)开始模块教学前完成对该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保证该模块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上的合理分配(3)基于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可将模块再分解为若干个单元(4)对于单元的教学内容还需要进一步的划分,这种划分将更有利于接近日常的教学安排
19、单元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1)首先明确教学目标(2)教学设计的建议a
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出发认识力b体现教科书内容的开放性c体现自主学习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3)课时分配建议:单元教学应由明确的主题b单元教学设计还需要对单元主题进行分解c单元教学设计应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20、教案设计的基本要求:学习课程标准的内容、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制定
计划,编写教案。

做到“三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
21、教案包括:教学课题、教学目标(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实验教具及媒体、教学过程(主要内同、程序安排、时间分配、习题作业、技能训练等)、课后分析
22、说课的基本内容: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过程、说实验
23、说课要求:(1)说课不是备课,不能按教案来说(2)说课不是讲课,教师
不能把听说课的老师和专家、领导视为学生(3)说课不是“备课”,也不是“读课”,要突出“说”字(4)注意发挥教师自身的教学个性和创新精神,防止生搬硬套(5)注意避免过于表现“理论依据”,脱离教材、学生、教师实际,空谈理论(6)说课与评课结合
24、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1)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2)
实验能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物理学习情境(3)实验能发展学生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4)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5、中学物理实验分类及其作用(1)演示实验a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望b提供必要的感性素材,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和认识规律c进行观察和思维训练,巩固和应用物理知识d提供示范,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作风(2)学生分组实验a基本仪器使用训练性实验b测定性实验c验证性实验d探究性实验(3)随堂实验:a由于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来学习知识b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克服课堂教学“满堂灌”的现象b由于在这类实验的间隙穿插教师的启发、引导、讲解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有利于扩大课堂内师生的信息交流c出于这类实验小型灵活、运用方便,可以增加学生动手实验在教学中的比重,提供更多的机会,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6、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1)要有明确的目的(2)要明显和直观a演示
的现象要明显b仪器简单,过程明了c多种感官并用,提高感知效率(3)要安全、可靠,确保成功a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b确保安全c正确对待演示中的失误,切忌弄虚作假(4)要有启发性
27、演示实验教学中得观察指导策略:(1)明确观察目的,做好观察的思想准
备(2)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理清观察思路(3)纵横对比,把握事物特征a纵向对比b横向对比c正反向对比
28、基本仪器使用训练性实验的教学要求(1)逐步养成正确认识基本量具、仪
表的习惯:(途径)观察、思考、查阅资料、、尝试练习、相互讨论(2)遵循、操作规范,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a装配仪器b仪器的预备性调整c启动仪器和观察记录d实验结束后收尾工作(3)逐步掌握实验操作的规范动作(4)学会正确读数:先观察量程,再看最小分度,然后看零点,再进行读数和记录
29、验证性实验的教学过程:准备阶段、操作阶段、总结阶段
30、探究性实验一般过程(1)创设真实的情景,提出问题(2)提出猜想与假
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交流与合作
31、我国中学物理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高中教育
32、四个要素:学生、教师、物理世界、媒体。

关系:学生是认识的主题,物
理世界是被认识的客体、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对客体的认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媒体是帮助学生认识物理世界的重要工具
名词解释
1、科学素养:一个人对于科学的基本认识、态度以及应用科学处理日常和社会问
题的能力。

2、科学大纲:根据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每门学科的目的、任务而编写的教学指导性
文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中学教学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3、内容标准:物理课程标准的主题,规定了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括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
4、教学原则: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性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
本要求
5、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在实践中建立的相对稳定的教学
过程框架结构和活动程序。

要素:理论基础、教学目标、实施条件、操作程序6、教学方法: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工作方式方法,同时也
对应着学生的学习方法
7、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
适应学生认识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

特点:针对性和选择性
8、物理教学资源:指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能够用于实现教学目标各种条件的总称
9、文本教学资源:以文本形式呈现物理教学内容的教学资源有物理教科书、物理
教学参考书、物理教学期刊、物理科普读物等
10、说课:在教师备课的基础上,有授教师对同行或专家、领导系统地阐述自
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11、物理实验:物理工作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的
条件下使用物理现象反复再现,从而进行观测研究的科学实践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