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悬架方案的选择
悬架设计指南

设计指南(弹簧、稳定杆)不管悬架的类型如何演变,从结构功能而言,它都是有弹性元件、减振装置和导向机构三部分组成。
一 弹性元件弹性元件主要作用是传递车轮或车桥与车架或车身之间的垂直载荷,并依靠其变形来吸收能量,达到缓冲的目的。
在现用的弹性元件中主要有三种;(1)钢板弹簧,(2)扭杆弹簧,(3)螺旋弹簧。
钢板弹簧设计板弹簧具有结构简单,制造、维修方便;除作为弹性元件外,还兼起导向和传递侧向、纵向力和力矩的作用;在车架或车身上两点支承,受力合理;可实现变刚度,应用广泛。
(一) 钢板弹簧布置方案1.1钢板弹簧在整车上布置(1) 横置;这种布置方式必须设置附加的导向传力装置,使结构复杂,质量加大,只在少数轻、微车上应用。
(2) 纵置;这种布置方式的钢板弹簧能传递各种力和力矩,结构简单,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
1.2 纵置钢板弹簧布置(1) 对称式;钢板弹簧中部在车轴(车桥)上的固定中心至钢板弹簧两端卷耳中心之间的距离相等,多数汽车上采用对称式钢板弹簧。
(2) 非对称式;由于整车布置原因,或者钢板弹簧在汽车上的安装位置不动,又要改变轴距或通过变化轴荷分配的目的时,采用非对称式钢板弹簧。
(二)钢板弹簧主要参数确定初始条件:1G ~满载静止时汽车前轴(桥)负荷2G ~满载静止时汽车后轴(桥)负荷1U G ~前簧下部分荷重2U G ~后簧下部分荷重1W F =(G 1-G 1U )/2 ~前单个钢板弹簧载荷2W F =(G 2-G 2U )/2 ~后单个钢板弹簧载荷c f ~悬架的静挠度;d f -悬架的动挠度1L ~汽车轴距;1、 满载弧高a f满载弧高指钢板弹簧装在车轴(车桥)上,汽车满载时钢板弹簧主片上表面与两端(不包括卷耳孔半径)连线间的最大高度差。
a f 用来保证汽车具有给定的高度。
当a f =0时,钢板弹簧在对称位置上工作。
为在车架高度已确定时得到足够的动挠度,常取a f = 10~20mm 。
2、 钢板弹簧长度L 的确定L —指弹簧伸直后两卷耳中心间的距离(1)钢板弹簧长度对整车影响当L 增加时:能显著降低弹簧应力,提高使用寿命;降低弹簧刚度,改善汽车平顺性;在垂直刚度C 给定的条件下,明显增加钢板弹簧纵向角刚度;减少车轮扭转力矩所引起的弹簧变形;原则上在总布置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将钢板弹簧取长些。
车辆主动悬架改造方案模板

车辆主动悬架改造方案模板背景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车辆悬架系统也在不断升级。
传统的悬架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车主开始考虑改装车辆悬架系统。
主动悬架系统是目前最为先进的悬架系统之一,通过使用电控或液控系统,可以实现车辆主动调节悬架高度和硬度,从而提升车辆的性能和舒适性。
目的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车辆主动悬架改造方案模板,帮助车主们更好地了解主动悬架系统的改装方案和步骤,为大家的改装之路提供参考和帮助。
方案概述改造车辆主动悬架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合适的主动悬架系统。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主动悬架系统可供选用,通常需要考虑车辆品牌、车型、车重、系统性能等方面因素。
2.进行车辆原有悬架系统的拆卸。
在进行改装之前,需要先将车辆原有的悬架系统进行拆卸,包括弹簧、减震器、悬挂杆等部件。
3.安装主动悬架系统。
将选用的主动悬架系统进行安装,并根据车辆参数进行调整,包括悬架高度、硬度等参数。
4.进行车辆测试。
安装完成后,需要对车辆进行测试,在不同路况和行驶情况下测试主动悬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注意事项在进行车辆主动悬架改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改装前需要进行细致的评估和规划,确定是否有必要进行改装,以及改装的目的和效果。
2.选择合适的主动悬架系统非常重要,在选购时需要考虑到车型和品牌等因素。
3.改装过程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确保改装过程的安全和准确性,防止车辆出现问题。
4.改装后需要进行严密的测试和调整,确保车辆主动悬架系统的稳定和安全性。
结论车辆主动悬架改造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需要选用合适的主动悬架系统和专业人员进行改造,以确保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
希望本文档能够为车主们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让大家更好地进行车辆改装。
汽车底盘悬架类型与设计的要点

汽车底盘悬架类型与设计的要点摘要:近年来,我国汽车的普及率逐步提高,而且汽车的销量节节攀升,带动我国汽车相关行业发展,同时也促进我国汽车设计显著提升。
汽车作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最频繁的代步工具,现在人民们对汽车的舒适性与稳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通过优化汽车底盘悬架结构设计,能对汽车行驶的舒适性与安全性有很大提高,能让汽车行业发展更好的满足人民对汽车使用的需求。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汽车底盘悬架结构设计要点进行简要介绍,希望对汽车从业人员或者对此方面感兴趣的人员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汽车底盘;悬架结构;麦弗逊汽车底盘悬架的工作就是让车辆的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最大限度的增加,这样能够提供良好的车辆操纵性与稳定性。
我们平常开车行驶与路面时,路面不是百分百平整的,经常会是去凹凸不平,这种路面作用在车轮上,从而发生车轮的颠簸。
如果此时车轮直接与车身连接一起,车轮的颠簸直接就会传递到车身,造成很糟糕的驾乘体验。
那么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车轮与车架的中间结构,就是悬架结构,能够起到了吸收竖直方向的车轮加速动能作用。
车轮的垂直加速力先通过悬架结构一部分的吸收与释放,最后一小部分才传到在传到车架上,这样避免车轮在颠簸的路面上出现车轮离开地面的状态。
通常我们常见的悬架系统主要包含减振器、稳定杆、弹簧、导向连接件等零件组成。
一个良好的悬架设计能够很好匹配路面的隔离性能、轮胎的抓地性能、转弯的性能。
一、汽车底盘悬架结构类型我们按照悬架的刚度与阻尼会随着不同的路面情况而改变,悬架系统可以分为被动悬架、半主动悬架和主动悬架三大类。
主动悬架涉及众多的电子感应装置,能够主动地根据路面信息情况自发地调节悬架的刚度与阻尼。
如果悬架系统按照导向机构来分类,可以分成独立悬架系统和非独立悬架系统两大类。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传统车大多数车型采用的被动悬架中的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设计。
(一)非独立悬架系统如图1所示,非独立悬架系统简单的理解就是前轮或者后轮的左右两个轮子会相互作用,左边的轮子会受到右边的轮子的影响。
H88-Teamcenter-汽车行业_Simcenter3D汽车前后悬架结构强度解决方案

Simcenter 3D汽车前后悬架解决方案作者:汪永财审校:冒小萍一、汽车悬架系统介绍汽车悬架是很复杂的产品,工程设计也非常困难,产品设计团队不仅要考虑车身与轮胎间的弹簧和避震器组成的整个支持系统性能,还要设计出系统的乘坐舒适的感觉,不同的悬挂设置会使驾驶者有不同的驾驶感受。
外表看似简单的悬挂系统综合多种作用力,决定着轿车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根据控制形式不同,悬架分为被动式悬架、主动式悬架。
根据汽车导向机构不同可分为独立悬架、非独立悬架。
现代的汽车舒适性是轿车最重要的使用性能之一。
舒适性与车身的安全性一样的重要,只是在产品设过程中分不同阶段所考虑的,结构本身的强度、刚度是每一个零件设计的重要指标。
舒适性能也同样反映在每一个零部件设计中,如结构刚度要满足要求。
舒适性能与车身的固有振动特性有关,而车身的固有振动特性又与悬架的特性相关。
所以汽车悬架是保证乘坐舒适性的重要部件。
同时也是车身与车轴之间作连接的传力机构件,又是保证汽车行驶安全性的重要部件。
因此汽车悬架是车辆工程中很重要的技术指标。
汽车悬架结构形式和性能参数的选择合理性直接对汽车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有很大的影响。
在复杂的工程设计中我们要如何运用软件类工具来帮助我们设计师来完成车辆的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的仿真分析呢?下面我们主要介绍一下在仿真环境下来解决汽车悬架产品设计过程中的难题及所存在的问题。
二、汽车悬架系统在仿真环境中的运用现状分析需求1.汽车悬架系统CAE现状分析现代汽车系统设计过程中CAE虚拟仿真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汽车整车厂都有专业的设计分析团队。
但从仿真分析看,不同企业所运用的专业分析软件也是多样性的,设计、分析、加工等都是不同类工业软件在处理。
这样就会造成数据之间的不统一。
所以总结下来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如下:➢如何快速建模是悬架结构CAE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
由于悬架结构自身特点, 汽车结构二维CAD设计在相当长一段时内还将存在,并在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汽车悬架设计

第六章悬架设计悬架设计§1 概述§2 悬架结构形式分析§3 悬架主要参数的确定§4 弹性元件的计算§5 主动与半主动悬架系统§1 概述一主要作用传递车轮和车架(或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缓和、抑制路面对车身的冲击和振动;保证车轮在路面不平和载荷变化时有理想的运动特性。
保证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二对悬架提出的设计要求1)保证汽车有良好的行驶平顺性。
2)具有合适的衰减振动能力。
3)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
4)汽车制动或加速时要保证车身稳定,减少车身纵倾;转弯时车身侧倾角要合适。
5)有良好的隔声能力。
6)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尺寸要小。
7)可靠地传递车身与车轮之间的各种力和力矩,在满足零部件质量要小的同时,还要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寿命。
2 悬架结构形式分析一、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悬架非独立悬架独立悬架两类左、右车轮用一根整体轴连接,再经过悬架与车架(或车身)连接左、右车轮通过各自的悬架与车架(或车身)连接非独立悬架独立悬架1 非独立悬架优点纵置钢板弹簧为弹性元件兼作导向装置结构简单制造容易 维修方便 工作可靠缺点汽车平顺性较差高速行驶时操稳性差轿车不利于发动机、行李舱的布置应用:货车、大客车的前、后悬架以及某些轿车的后悬架2 独立悬架优点 簧下质量小;悬架占用的空间小;可以用刚度小的弹簧,改善了汽车行驶平顺性;由于有可能降低发动机的位置高度,使整车的质心高度下降,又改善了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左、右车轮各自独立运动互不影响,可减少车身的倾斜和振动,同时在起伏的路面上能获得良好的地面附着能力。
缺点 结构复杂 成本较高 维修困难应用:轿车和部分轻型货车、客车及越野车二、独立悬架结构形式分析分类 双横臂式 单横臂式、 双纵臂式 单纵臂式 单斜臂式麦弗逊式和扭转梁随动臂式1 评价指标:1)侧倾中心高度侧倾中心位置高,它到车身质心的距离缩短,可使侧倾力臂及侧倾力矩小些,车身的侧倾角也会减小。
proe钢板弹簧

2 前悬架运动模型的建立在接到新产品开发项目描述书后,按整车总布置需求,初步确定前、后悬架方案后,以整车总布置所提供的初步车架模型作为设计骨架模型,就可以开始悬架三维运动模型的建立。
2.1 前悬架系统装配的建立(1)依次选择“File→Create→Assembly”,创建空的组件,给出悬架装配的图号作为文件名,例如“Qianxuanjia”,系统默认扩展名为“.asm”。
(2)在Qianxuanjia组件中,打开“Component(元件)→Create→Skeleton Model (骨架模型)”,建立前悬架系统的骨架模型,系统默认名称为“Qianxuanjia_skel.prt”,如图1所示。
按提示,在 Creation options中设置骨架模型为Empty(空),按“ok键”确认即可;3)再次打开“Component(元件)→Create→Subassembly(子组件)”选项,建立钢板弹簧总成的空子组装配,并给出相应的文件名图号为“Qianbanhuang”;(4)运用与(3)相同的步骤方式,创建减振器总成空的子组装配,并给出相应的文件名图号为“Jianzhenqi”;建立以上空骨架以及空子组装配后,保存文件,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悬架系统总成骨架的设计。
CAD教程网,教程2.2 系统骨架模型的设计(1)打开文件“Qianxuanjia_skel.prt”,创建板簧运动所需要的样条曲线,以及钢板弹簧后吊耳运动控制曲线。
在Feature(特征)中依次进行如下操作,“Feature→Create→Datum→Curve→Sketch→Done”,进入到草绘界面,指定绘图参照面后,进行如图2所示的草绘。
图1图2首先,按悬架草布置方案确定板簧前后及吊耳安装的D、F、R点,并用草绘中的“Line→Centerline”构造连接板簧两安装中心点D、F的对称中心线轴线G,约束D、F点关于中心轴线G对称;其次,依次点击“Sketch→Adv Geometry(高级几何)→Spline→None”,过D、E、F点做如图所示的样条曲线,用直线连接F点和吊耳上固定R点,作为吊耳的运动控制曲线。
悬架设计开题报告

悬架设计开题报告悬架设计开题报告悬架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操控性、舒适性以及安全性能。
在这篇开题报告中,我们将探讨悬架设计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1. 悬架的作用和重要性悬架系统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起到支撑车身、减震和保持车轮与地面接触的作用。
一个好的悬架系统能够提供稳定的操控性,减少车身的倾斜和震动,同时保持车轮与地面的接触,提高牵引力和制动性能。
因此,悬架设计对于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2. 悬架设计的挑战悬架设计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汽车的悬架系统需要在不同的路况下保持稳定性和舒适性。
这意味着悬架系统需要能够适应不同的路面状况,如平整的公路、颠簸的乡间小道或崎岖的山路。
其次,悬架系统需要考虑到车辆的重量分布和动力传输,以确保车轮与地面的接触力合适。
此外,悬架系统还需要考虑到车辆的安全性,如防翻滚和碰撞保护等方面。
3. 悬架设计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挑战,悬架设计可以采用多种解决方案。
首先,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悬架系统,如独立悬架、扭力梁悬架或多连杆悬架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悬架系统具有各自的优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车辆的用途和需求进行选择。
其次,可以使用可调节的悬架系统,如气动悬架或电子悬架。
这些可调节的悬架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路况和驾驶需求进行调整,提供更好的操控性和舒适性。
此外,还可以采用先进的材料和制造工艺,如碳纤维材料或3D打印技术,以提高悬架系统的强度和刚度,同时减轻重量。
4. 悬架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悬架设计也将朝着更先进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首先,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悬架系统需要适应电动汽车的特殊需求,如电池组的重量和位置。
其次,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悬架系统需要与其他车辆系统进行集成,以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
此外,悬架系统还可以与智能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结合,实现主动悬架调节和预测性悬架控制,以提供更好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SUV驱动桥设计方案悬挂系统与驱动力调校分析

SUV驱动桥设计方案悬挂系统与驱动力调校分析一、引言随着SUV市场的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聚焦于SUV的驱动桥设计方案,特别是悬挂系统和驱动力调校。
本文将对SUV驱动桥设计方案中的悬挂系统和驱动力调校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它们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二、悬挂系统设计方案悬挂系统是SUV驱动桥设计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车辆在路面上的稳定性、操控性和舒适性。
1. 悬挂系统类型SUV常用的悬挂系统类型包括独立悬挂、扭力梁悬挂和多连杆悬挂。
独立悬挂系统具有较好的悬挂自由度,能够提供更好的操控性和舒适性;扭力梁悬挂系统则更适合用于较为经济实惠的SUV,其简单的结构和低成本使得它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悬挂系统。
2. 悬挂系统参数调校在悬挂系统设计中,参数调校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悬挂系统的主要参数包括弹簧刚度、减震器阻尼和悬架高度等。
弹簧刚度的调校可以影响车辆的悬挂负载能力和舒适性,较硬的弹簧刚度可以提高悬挂负载能力,但可能会牺牲一定的舒适性;减震器阻尼的调校可以影响车辆在不同路况下的阻尼效果,较软的减震器阻尼可以提供更好的车辆舒适性,但可能会导致悬挂系统在激烈驾驶时的不稳定性。
三、驱动力调校方案驱动力调校是SUV驱动桥设计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它直接影响到车辆的加速性能、通过能力和驾驶乐趣。
1. 驱动方式选择SUV常见的驱动方式包括前驱、后驱和四驱。
前驱方式简单且成本较低,适用于城市环境下的SUV,但在通过能力上稍逊一筹;后驱方式则具有较好的操控性能和通过能力,适合用于偏向运动驾驶的SUV;四驱方式则在通过能力上具有绝对优势,适合用于越野场景下的SUV。
2. 动力分配控制在具备四驱驱动方式的SUV中,动力分配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驱动桥设计方案会采用不同的动力分配策略,如常规的固定前后桥分配比例、主动式四驱以及扭矩矢量分配等。
这些不同的动力分配控制方式能够实现对车轮间扭矩分配的精确控制,从而提升车辆通过能力和操控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后悬架方案的选择
目前汽车的前、后悬架采用的方案有:前轮和后轮均采用非独立悬架;前轮采用独立悬架,后轮采用非独立悬架;前轮与后轮均采用独立悬架等几种。
前、后悬架均采用纵置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的汽车转向行驶时,内侧悬架处于减载而外侧悬架处于加载状态,于是内侧悬架受拉抻,外侧悬架受压缩,结果与悬架固定连接的车轴(桥)的轴线相对汽车纵向中心线偏转一角度。
对前轴,这种偏转使汽车不足转向趋势增加;对后桥,则增加了汽车过多转向趋势,如图6—3a所示。
轿车将后悬架纵置钢板弹簧的前部吊耳位置布置得比后边吊耳低,于是悬架的瞬时运动中心位置降低,与悬架连接的车桥位置处的运动轨迹如图6—3b所示,即处于外侧悬架与车桥连接处的运动轨迹是oa段,结果后桥轴线的偏离不再使汽车具有过多转向的趋势。
图6—3 汽车的轴转向效应
另外,前悬架采用纵置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时,因前轮容易发生摆振现象,不能保证汽车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所以轿车的前悬架多采用独立悬架。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中高级及其以下级别的轿车,常采用麦弗逊式前悬架和扭转梁随动臂式后悬架。
图6—4所示为麦弗逊式前悬架,其弹性元件——螺旋弹簧套装在减振器外部,下摆臂的球头伸到轮辋空间内,使结构非常紧凑。
当主销轴线的延长线与地面的交点位于轮胎胎冠印迹中心线外侧时,具有负的主销偏移距rs,这对保证汽车制动稳定性有利。
图6—4 麦弗逊式悬架
图6—5 传统橡胶衬套及其产生的轴转向效应
扭转梁随动臂式后悬架,除在表6—1中介绍的一些特点外,由于扭转梁随动臂式支承点处采用各向异性的橡胶衬套,既具有隔振性能,又能防止汽车因后轴轴转向而产生过多转向。
图6—5a所示为悬架铰接点处采用传统橡胶衬套支座。
因橡胶部分比较厚大,能较好地隔振、隔声。
但是在侧向力作用下,由于橡胶的弹性作用,后轴会产生不利于操纵稳定性的轴转向效应(图6—5b)。
图6—6a所示橡胶衬套,在横截面上按对角线方向开有楔形孔,使之在不同的方向有不同的刚度。
即沿汽车纵轴线方向衬套有较小的刚度,以保证汽车在驶过道路接缝或小凸起障碍时能较好地缓和冲击与振动;而当车轮承受Fy1
和Fy2侧向力作用时,可将F y1和Fy2简化到作用在衬套上的力Fl、F2和力矩M1、M2(图6—6c),橡胶衬套在侧向力F1、F2作用下,衬套内侧相对外侧移动,同时与锥形凸肩相互压紧(图6—6b),使纵向刚度和总扭转刚度增大,减轻了轴转向效应。
因此,装用这种橡胶衬套的汽车转弯行驶时,比装用传统橡胶衬套的汽车具有更好的操纵稳定性。
值得指出的是,在装配时要特别注意这种衬套的安装方向。
轿车后悬架采用纵置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而前悬架采用双横臂式独立悬架时,能够通过将上横臂支承销轴线在纵向垂直平面上的投影设计成前高后低状,使悬架的纵向运动瞬心位于有利于减少制动前俯角处,使制动时车身纵倾减少,保持车身有良好的稳定性能(详见本章第五节)。
图6—6 扭转梁随动臂式悬架用橡胶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