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集市与超市
《集市和超市》公开课教案

《集市和超市》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集市的概念,知道集市的特点和功能。
2. 让学生了解超市的概念,知道超市的特点和功能。
3.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经济活动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市的概念、特点和功能。
2. 超市的概念、特点和功能。
3. 集市和超市的异同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市和超市的概念、特点和功能。
2. 教学难点:集市和超市的异同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集市和超市的特点和功能。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集市和超市的具体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集市和超市的概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集市和超市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集市和超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集市和超市的概念。
2. 讲解:讲解集市和超市的概念、特点和功能,让学生了解集市和超市的基本情况。
3. 案例分析:分析集市和超市的具体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集市和超市的概念。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集市和超市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 总结:对集市和超市的特点和功能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集市和超市的认识。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观察和分析身边的集市和超市,总结其特点和功能,下次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思考深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集市和超市特点和功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收集各种集市和超市的图片,用于课堂展示和引导学生思考。
2. 案例资料:准备一些集市和超市的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3. 作业模板:为学生提供课后作业的模板,帮助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集市和超市的概念、特点和功能。
导学案三年级上册七单元《集市和超市》

集市和超市事物都是分类的,商品也是一样。
超市和集市里有很多商品,你知道怎么分类吗【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的读70页的词语。
3、初步整体感知集市和超市的相关知识。
4、购物前制定计划,购物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购物后填写购物清单。
5、自读课文,边读边对照自己第一次购物的情景;体会良子的心情,回想自己的心情。
【学习重点】目标1、2、3【学习难点】目标4、5~【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自主预习】完成预习六要点【合作探究】1、探究一:生字、新词(1)读准字音fù shípǐn qiān bǐjíshìchāo shìlíng qián tóu sù ( ) ( ) ( )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购()折( ) 协()—钩()拆( ) 胁()(3)把你想到的东西分分类:A、粮食类:大米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B、副食类:酱油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C、文具类:铅笔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D、生活用品类:肥皂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E、家电类:电饭锅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4)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一()帽子一()笔一()醋一()白菜一()皮鞋一()雨伞一()衣服一()台灯一()剪子一()电话!3、朗读课文,和父母商量购物计划。
第二课时【回顾导入】小组内多种形式朗读诗歌,检测课文是否读正确、读通顺了。
(小组汇报,展示朗读情况。
)【合作探究】主问题一介绍一种你买的商品,想一想怎样把他介绍清楚。
主问题二记一次自己的购物经历。
四、【展示反馈】1、组内交流,然后修改。
2、推荐优秀,全班展示。
《集市和超市》的教案设计

《集市和超市》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集市的定义、特点以及与超市的区别。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不同购物环境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引导学生懂得珍惜资源,合理消费。
教学重点:1. 集市和超市的定义、特点和区别。
2. 如何在不同的购物环境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教学难点:1. 集市和超市的区别。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图片3. 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集市和超市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两种不同的购物环境。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集市和超市的特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集市的定义、特点以及与超市的区别。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集市和超市的不同之处。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购物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集市和超市。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购物经验,讨论在不同的购物环境中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
四、情景模拟(15分钟)1. 教师设计一个关于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集市和超市的营业员和顾客。
2. 学生通过情景模拟,体验在不同购物环境中的购物过程。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集市和超市的特点及区别。
2. 学生分享在情景模拟中的感受,反思如何在实际购物过程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集市和超市的定义、特点和区别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以及在实际购物过程中的消费行为。
六、实践活动:市场考察(10分钟)活动目的: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集市和超市的不同特点。
活动准备:教师为学生准备考察所需的用品,如笔记本、相机等。
活动过程:1. 教师组织学生前往附近的集市和超市进行实地考察。
2. 学生分组进行考察,记录下集市和超市的环境、商品、价格等信息。
3. 考察结束后,学生回到教室,与同学们分享考察心得。
七、课堂讨论:集市和超市的利与弊(10分钟)活动目的:通过讨论,让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集市和超市的优缺点。
第七单元 集市与超市

第七单元集市与超市主备人:魏艳华备课组:三年级语文备课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观察集市与超市图,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及认识事物的能力。
2. 让学生发现集市与超市的区别。
3. 为学生营造开放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集市与超市的资料及图片,参观集市与超市。
教具准备:集市与超市的挂图及资料,字卡。
教学过程:一、认识集市1. 你家里的蔬菜水果衣服都是从那里买来得?(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回答)2. 出示字卡:集市(请生认读)你去过集市吗?去过什么集市?都和谁去的?那里什么样?3. 出示集市图师:这是集市一角,你能从图中看到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后进行交流汇报)4. 集市上还有什么?它们什么样?(请生拿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及资料,小组内交流)5. 你能从中发现什么问题?(通过学生的交流,加深对集市的认识)二、认识超市1. 出示超市图,这是什么地方?(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生字卡:超市请生认读)你是从哪儿知道的?[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评价,培养学生勤于观察思考的习惯及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2. 你去过那些超市?(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板书或请学生板书,进行渗透性识字写字)3. 在你印象中超市是这样的吗?还有哪些图画中没有?(请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拿出有关的图片及资料进行交流)三、区分集市与超市师:人们通过集市与超市获取所需物品,那集市与超市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全面了解,其中包括集市所在地,商品及其摆放形式,购物形式,销售形式等)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渗透性识字、写字,积累词语。
2.在认识集市与超市商品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对商品归类3.学习使用量词4.了解商业专用语和符号教具准备:集市与超市图学生课前准备:了解集市与超市销售的各种商品,搜集有关商品买卖中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练习商品归类1. (出示集市与超市图)请学生说说自己课前了解了那些商品。
(三年级语文教案)第七单元集市和超市

第七单元集市和超市三年级语文教案内容第七单元集市与超市(第一课时)备课人:张红梅教学目标知识1、通过观察集市与超市,或组织学生参观集市与超市,引导学生留心生活。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情感教育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的感情。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及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
重难点通过观察集市与超市,或组织学生参观集市与超市,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培养勤于观察思考的习惯及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
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课前准备小黑板、课件师生活动过程●一、揭示主题你去过集市或超市吗?那里是什么样的?能说说你第一次去集市或超市的经历与感受吗?●二、观察图画(一)了解农村的基本特点1引导学生根据图画,判断这是什么地方?2、指名反馈。
(农村的集市)3、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这是农村的?请认真地从图中找一找。
4、同桌互相交流。
5、集体反馈。
(1)周围的房屋及环境。
(2)人民的衣着。
(3)有不少的牲畜出现在什么地方‘(4)卖的产品。
6、教师:这是一个农村集市,它有什么特点呢?(二)观察中了解农村集市。
(1)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集市。
(2)时间。
(3)买卖的产品。
(4)物品的放置。
(5购物方式。
(6)销售方式。
(三)集市怎样?超市怎样?教师帮助学生整理凌乱的认识注意引导学生从所在地、商品、买卖双方进行有序整理。
●三、弄清集市和超市的区别。
从市场所在地、商品及其摆放形式、购物形式、销售形式等方面进行区别。
●四、联系实际1、说说你走访的集市或超市的情景。
2、谈谈自己走访的感受和收获。
内容第七单元集市与超市(第二课时)备课人:张红梅教目标知识1、观察课文图二,认识超市,了解超市的特点。
2、理解并积累相关商业性用语,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情感教育联系自己第一次购物的经历进行交流。
学会购买东西,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注意语言的训练及积累。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市和超市》PPT课件

商品摆放
购物形式
销售方式
了解项目 超市相关表现或是特点
时间 每一天的固定营业时间里 地点 城市繁华的地段 商品种类 蔬菜、水果、衣服、文具、生 活用品
商品摆放 同一类商品放在一起 购物形式 自由选择,集中付款 销售方式 零售
写出同类商品
粮食类 副食类 文具类 生活用品 类 家电类 大米、 酱油、 铅笔、 肥皂、 电饭锅、
演示结束!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感谢聆听!
liáng bǐng
gòu
粮
饼
购
liáng bǐng
gòu
粮
粮食 粮仓 购买 购物
饼
饼干 烧饼
购
fù
副 铅 集 超
lí ng
qián
qiā n
jí
chāo
tóu
零 钱 投
fù
副 铅 集 超
lí ng
qián
qiā n
jí
chāo
tóu
零 钱 投
副食 副总 铅笔 集市 集中 超市
零钱 零食
钱币
写出同类商品
粮食类
副食类
文具类 生活用品类 家电类
大米、白面、小麦、大豆、小 米 酱油、醋、盐、味精、辣椒 铅笔、钢笔、小刀、橡皮擦、 尺子 肥皂、毛巾、牙膏、牙刷、香 皂 电饭锅、电视机、冰箱、洗衣 机
请填上恰当的量词
帽子 皮鞋 剪子
笔 雨伞 电话
醋 衣服
白菜 台灯
例如:饼干 一块饼干 一包饼干 一千克饼干
请填上恰当的量词
帽子 笔 醋 一顶帽子 一支笔 一瓶醋 一摞帽 一杆笔 一缸醋 一打帽子 一套笔 一壶醋
口语交际《集市和超市》

北师大版三年级口语交际《集市和超市》崇州实小王艳君一、教材分析:《集市和超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作为本册的开放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增长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学习有些语文基础知识。
二、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探究学习的能力,因为在前几册学习时也接触过开放单元,所以本单元的学习对学生难度不是很大。
但要求学生具备一些集市和超市的生活体验。
三、教学目标:1、通过亲身体验,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2、认识并积累有关商业用语,培养学生结合生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3、懂得购物应该有计划,有方法。
4、学会自己买东西,培养生活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社会,增长社会生活经验,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难点:了解生活中的贸易行为。
五、教学准备:1、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超市。
2、准备银行卡、发票;准备两袋包装完好的小食品。
六、教学过程:(一)揭示单元主题1、提前布置学生亲身观察、参观超市。
2、全班交流自己在超市的所见所闻。
(教师通过布置学生参观超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二)归类练习,积累提高1、练习对商品进行简单的归类(1)学生在亲身参观超市后,小组进行交流。
(2)在认识商品的基础上,对商品进行归类练习,让学生了解与自己的生活联系紧密的一些日常商品,如“粮食类”、“电器类”、“文具类”等。
并要求学生填写70页第一题。
(3)学生说说自己常见的一些商品,大家共同讨论这些商品属于什么类别。
2、积累量词(1)学生在认识各种商品时,会接触与物品名称密不可分的量词。
因此教师应提示学生在参观超市时注意观察里面促销单上使用的量词,如:500克大米,一个碗;一瓶金龙鱼油等等。
(2)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充满情趣的练习中进行量词与相关词语的搭配。
3、了解贸易的一些词语,积累词语,拓展提高(1)为学生讲述有关商业道德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其含义及道理。
超市和集市

第七单元集市与超市 2014、11、11一、单元计划:本单元的学习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在前几册学习时也接触过开放单元,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对学生难度不是很大。
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集市和超市的生活体验。
二、学情分析\教材分析:《集市和超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本单元为开放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经常发生在生活中的贸易行为;同时增长一些生活经验,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通过亲身观察、参观集市和超市,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培养学生勤于观察思考的习惯以及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2、在单元学习时,理解并积累有关商业用语,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3、通过学习与活动,使学生懂得购物应该有计划,有方法;4、阅读《第一次买东西》,联系自己第一次购物的经历,进行交流;5、学会购买东西,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注意语言的训练及积累,从而调动起学生表达的积极性;6、创设情景,进行口语交际的练习,使学生在学习和社会交往中养成合作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学生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认识社会,了解经常发生在生活中的贸易行为;同时增长一些生活经验,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揭示单元主题,引导质疑:组织、引导学生亲身观察、参观集市和超市;全班交流自己在集市和超市的所见所闻,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二)、归类练习,积累提高:1、交流心得,练习对商品进行简单的归类:(1)学生在亲身参观、感受集市和超市的景象后,在4人或6人小组里进行参观心得的交流;(2)在认识集市和超市中的商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商品进行归类的练习,从而让学生更广泛地积累、了解与学生自己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一些日常商品,如“粮食类”、“副食类”、“文具类”等等;2、开展“量词宝宝找妈妈”活动:(1)学生在认识、介绍各种商品时,会接触大量的、与物品名称密不可分的量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集市与超市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开放单元,主题为“集市和超市”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经常发生在生活中的贸易行为;同时增长一些生活经验,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学生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可以学习表达、学习交往,提高相应的语文能力。
本单元由两幅主体画页,一篇课文和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组成。
本单元建议教学5课时。
教学目标
1、进行渗透性识字、写字。
2、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培养勤于观察思考的习惯及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
3、在单元学习中,理解并积累有关商业性用语,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4、通过学习与活动使学生懂得购物应有计划,有方法。
5、交流自己的第一次购物经历,学会购买东西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6、注意语言的训练及积累,从而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
7、创设一定的情景,在情景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写作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和社会交往中养成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结合实际理解并积累有关商业用语。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尝试写自己的购物经历。
教学建议
1、集市和超市图,可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及意愿选择一幅作为重点观察了解,学生如有兴趣,可全使用,也可尊重学生意愿任选一幅观察、了解、交流。
2、认识集市与超市可从生活实际入手,请学生谈谈:你们去过集市与超市吗?那里是什么样的?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讨论的兴趣,适当将话题引向深入:“能说说你第一次去购物的经历吗?”这样既为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做了铺垫也能为教师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做了必要的准备。
3、出示图片后,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尽可能的让学生把图中出现的事物表达全面、多角度的认识集市与超市。
但是这时候学生的认识是散乱无序的,下面就需要教师进一步帮助学生将他们对集市与超市的初步认识进行有序整理:集市是什么样?超市是什么样?注意引导学生从所在地、商品、买卖双方进行有序整理。
4、通过观察与认识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发现集市与超市的区别,区别是多方面的,应让学生全面了解其中包括市场所在地、商品及其摆放形式购物形式销售形式等等,其中最应了解的区别是:集市是一般定期出现在农村的、方便农民的自产自销的交易市场。
(有些地方还有大集小集之分)而超级市场却不然。
5、有条件的教师和学生还应该搜集有关图中未提供的集市与超市的其他图片或录象资料,使学生巩固并拓展对其的了解与认识。
6、建议本单元用4——5课时。
拓展习题
一、写出同类的商品。
(语文天地)
粮食类大米
副食类酱油
文具类铅笔
生活用品类肥皂
家电类电饭锅
二、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积累了那些商业用语,试着写下来。
三、你又认识哪些商品的名字了,把你会写的商品写一写。
参考资料
连锁店:一个公司或集团开设的经营业务相关、方式相同的若干个商店。
“消协”:消费着协会的缩写。
打折:买卖货物时,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做几折。
例如标价一元的减到九角叫做七五折。
“3.15”:消费者权益日。
信用卡:银行发给储户的一种代替现款的消费凭证。
超级市场:是一种大型的、综合性的、实行顾客“自我服务”方式的零售商店。
其经营特点是:所有出售的商品,按一定数量和规格包装,明码标价,分门别类,敞开陈列。
出口处设有收款柜,与顾客结算货款,超级市场由于陈设简单,职工少,销售费用低,商品零售价格较低,在许多国家成为销售大众文化商品的主要商业组织形式。
语文天地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天地,分为:日积月累、初展身手、开卷有益、畅所欲言、妙笔生花、金钥匙、六部分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经常发生在生活中的贸易行为,同时增长一些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此外,在语文天地中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时践活动,让他们学习表达、学习交往、通过相应的语文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集市与超市中的商品的基础上,能正确地对商品进行归类,学会正确使用量词。
2、理解并积累“买卖公平”“诚心为本”等四个词语,明白它们所包含的意思及道理。
3、了解商业专用语和符号,并能进一步明确其意思。
4、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制定购物计划及购物清单,尝试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
能按一定的顺序较清楚的介绍自己所购买的商品。
5、练习书写自己的购物经历,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6、学会阅读说明书。
教学重、难点
学会正确使用量词。
了解商业专用语和符号,并能进一步明确其意思。
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制定购物计划及购物清单,尝试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
能按一定的顺序较清楚的介绍自己所购买的商品。
教学建议
1、C1练习商品归类,建议此项练习时,再次出现前边的集市和超市的画面,在交流过程中提示学生。
引导学生对自己所认识的商品进行归类。
2、C2是照样子说一说,学会使用量词。
此项练习要帮助学生在广泛交流的同时把握其准确性,然后再说一说,并加以巩固、记忆。
3、C3是积累词语,了解商业专业用语和符号,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的故事、图片及资料,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4、“初显身手”分为:和父母商量购物计划,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填写购物清单,这三部分可以作为单独的一课时处理。
通过学生观察、联系实际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购物要有计划,学会怎样填写购物清单,教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看法。
5、自读课文《第一次买东西》可以和妙笔生花,记一次自己的购物经历相结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小组读课文、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购物经历。
6、介绍一种商品可以和阅读说明书相结合,让学生同桌交流,在此基础上能有顺序地介绍商品,能独立阅读说明书。
从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一些社会生活经验。
拓展习题
一、将不是一类的词语用“\”画去。
1、大豆水草玉米麦子白面
2、油盐酱醋柴米
3、洗头牙膏毛巾肥皂洗衣粉
4、铅笔刀子橡皮文具尺子
二、写出你自己了解或者喜欢的商品名称,然后向小组同学介绍一下。
我最喜欢(或者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及资料各种商品的说明书。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