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试卷答案
《第5单元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_中图中华地图版

《第5单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问题的范畴?A、全球气候变化B、生物多样性减少C、人类遗传病增加D、水资源短缺2、关于可持续发展,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的同时,损害后代人的需求。
B、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
C、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考虑环境和社会影响的情况下,追求经济增长。
D、可持续发展是指只关注经济增长,忽视环境保护和社会公正。
3、下列哪种情况属于环境问题中的生态破坏?A、大气污染B、水土流失C、全球气候变暖D、土地荒漠化4、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A、将自然资源的消耗控制在最小范围B、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C、实现生态环境的完全恢复D、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5.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下哪项措施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A. 扩大农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B. 建设大型水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C. 划定自然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D. 推广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抗病虫害能力6.创设人工林可以:A. 增加固蚀作用,贫化土地资源B. 优化景观结构,提高生态功能C. 扩大非农业用地,降低土地生产力D. 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加剧气候变化7、下列哪项措施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A. 生态保护B. 社会公正C. 经济增长D. 文化多样8、关于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没有必然联系B. 环境问题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C. 环境问题对可持续发展具有负面影响D. 可持续发展可以解决所有环境问题9、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A、环境污染B、生态破坏C、资源枯竭D、气候变化 10、可持续发展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下列哪项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A、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罚款力度B、停止所有原始森林的开发C、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并发展绿色产业D、限制城市化进程以保护耕地11、在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主要表现为:A. 地区间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不均B. 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占有量低C. 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地面下沉D. 雨季洪水泛滥,淡水资源过多12、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可持续发展原则?A. 代际公平原则B. 环境保护优先原则C. 经济增长优先原则D. 社会公正原则13、【题目】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是水资源短缺,以下关于水资源短缺的描述,正确的是:A. 水资源短缺主要是由于人口增长导致的用水需求增加B. 水资源短缺主要是由于水污染导致的可用水资源减少C. 水资源短缺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降水量减少D. 水资源短缺主要是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导致浪费严重14、【题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思想是:A. 经济发展优先B. 人类发展优先C. 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D. 环境保护优先15、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B)。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题目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了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2、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系统论的方法以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为目的,对人工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生态环境和资源进行保护、改造、治理、调控、建设的综合工艺技术体系或综合工艺过程3、生态平衡在一定时期内,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平衡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
这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又称自然平衡。
4、人口过程人口过程是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它大致包括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
5.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以及由此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不利效应。
6.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7.人口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区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
8.沙漠化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活动,破坏了原有生态平衡,使原来不是沙漠的地区,也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生态环境恶化和生态环境朝沙漠景观演变的现象和过程9.水体水体是指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沼泽、海洋以及地下水等水的聚集体,是由水本身,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胶体物质、底泥和水生生物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或完整的自然综合体。
10.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主要是由于人为活动引起的,归结起来主要包括污水灌溉、工业废料、城市垃圾和畜禽粪便的农业利用、农药和化肥的不当施用、污染大气沉降物和汽车尾气等。
11.生态破坏生态破坏(又称环境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兴建工程项目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从而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考试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环境的中心事物是()。
A、人类B、人类和其他生物C、人类、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物质D、人类、其他生物、无生命物质和外部空间2、按照环境的功能不同,可以将环境分为()。
A、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B、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C、室内环境、村内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D、大气环境、水环境、土环境、生物环境、地址环境等3、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被称为()。
A、原生环境问题B、次生环境问题C、第一环境问题D、继发环境问题4、以下属于无限资源的是()。
A、土壤B、淡水C、动植物D、太阳能5、在生态系统中居于最重要地位的组成部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无生命物质6、环境科学主要研究()。
A、第一环境问题B、第二环境问题C、原生环境问题D、第三环境问题7、在环境科学里,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
A、十分之一定律B、生物放大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生物量金字塔8、一下属于第一环境问题的是()A、火山爆发B、臭氧层耗竭C、城市污染D、公害9、可以纳入环境与资源保护发保护范围的环境要素是()。
A、大气B、太阳C、宠物D、人工养殖的花卉10、导致臭氧层破坏的大气污染物是()。
A、酸雨B、二氧化碳C、氟氯烃类化合物D、汽车尾气11、构成环境的环境要素不包括()。
A、环境投资B、乡村C、城市绿地D、古墓葬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人工环境的有()。
A、城市B、名胜古迹C、风景游览区D、社会风气E、水库2、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法》保护对象的环境要素包括()。
A、大气B、海洋C、矿藏D、自然保护区E、人文遗迹3、以下属于自然资源的有()。
A、阳光B、土壤C、空气D、水E、野生动植物4、以下属于环境法保护对象的有()。
A、池塘里的青蛙B、马戏团里的大象C、农民种植的庄稼D、草原上放牧的牛羊E、人工栽种的次生林5、第二环境问题可以分为()。
石大《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模拟试题(一)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1、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激增B.城市化进程C.工业发展D.资源消耗1972年6月5日B.1974年6月5日C.1975年6月5日D.1973年6月5日4、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 A.烟尘和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C.烟尘和二氧化硫D.烟尘和氮氧化物5、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哪一年的什么地方召开?A.1972年,斯德哥尔摩B.1973年,巴黎C.1972年,巴黎D.1973年,斯德哥尔摩6、造成次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有oA.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B.对自然环境过度排放污染物C.破坏自然生态系统D.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7、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oA.人类的基本需求:衣食住行B.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层次需求,一般通过合理的生活模式来实现。
C.经济发展是不可取的D.经济发展是在有限制条件下的发展 8、世界三大酸雨地区分布在A.北美、南美、欧洲B.北美、欧洲、中国长江以南C.南美、欧洲、中国长江以北D.南美、欧洲、非洲 9、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处置的原则是2、 环境污染主要包括. A. 大气污染、 水污染、噪声污染、 白色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B. 大气污染、 水污染、噪声污染、 固体废弃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C. 大气污染、 水污染、白色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D. 大气污染、 水污染、噪声污染、 固体废物污染、白色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 3、第•届“世界环境日”是. A. A.最小化、无害化、资源化 B.规范化、最小化、无害化C.无害化、资源化、规范化D.最小化、资源化、规范化10、我国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有—A.有毒物质B.需氧有机污染物C.植物营养物D.酸性污染物E.碱性污染物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计15分)()1、原生环境问题是由自然力引起的,但可以通过人为力量避免。
环境保护试题答案

环境保护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A. 经济增长B. 社会进步C. 环境保护D. 资源消耗答案:C2. 下列哪种能源不属于可再生能源?A. 太阳能B. 风能C. 水能D. 石油答案:D3. 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哪一天?A. 3月22日B. 6月5日C. 5月31日D. 9月14日答案:B4. 森林砍伐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什么?A. 增加土地面积B. 减少生物多样性C. 提高土壤质量D. 促进水源涵养答案:B5. 什么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A. 自然灾害B. 太阳活动C. 人类活动D. 地球自然演变答案:C二、填空题1. 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答案:污染者付费2. 世界上第一部环境保护法是___________。
答案:《古代森林法》3. 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__________。
答案:紫外线4. 能源的三种基本形态是__________、电能和热能。
答案:机械能5.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支柱是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__________。
答案:环境可持续性三、判断题1. 气候变化仅由自然因素引起。
(错)答案:气候变化是由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引起的。
2.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目标的经济模式。
(对)3. 绿色建筑仅仅是指建筑外观绿化。
(错)答案: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以提供人们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
4.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不会对人类社会造成影响。
(错)答案: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的生存环境,对农业、医药、工业等多个领域产生负面影响。
5. 可再生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错)答案:虽然可再生能源相对于化石燃料来说更加可持续,但是在实际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影响。
四、简答题1. 简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考试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环境的中心事物是()。
A、人类B、人类和其他生物C、人类、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物质D、人类、其他生物、无生命物质和外部空间2、按照环境的功能不同,可以将环境分为()。
A、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B、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C、室内环境、村内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D、大气环境、水环境、土环境、生物环境、地址环境等3、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被称为()。
A、原生环境问题B、次生环境问题C、第一环境问题D、继发环境问题4、以下属于无限资源的是()。
A、土壤B、淡水C、动植物D、太阳能5、在生态系统中居于最重要地位的组成部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无生命物质6、环境科学主要研究()。
A、第一环境问题B、第二环境问题C、原生环境问题D、第三环境问题7、在环境科学里,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
A、十分之一定律B、生物放大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生物量金字塔8、一下属于第一环境问题的是()A、火山爆发B、臭氧层耗竭C、城市污染D、公害9、可以纳入环境与资源保护发保护范围的环境要素是()。
A、大气B、太阳C、宠物D、人工养殖的花卉10、导致臭氧层破坏的大气污染物是()。
A、酸雨B、二氧化碳C、氟氯烃类化合物D、汽车尾气11、构成环境的环境要素不包括()。
A、环境投资B、乡村C、城市绿地D、古墓葬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人工环境的有()。
A、城市B、名胜古迹C、风景游览区D、社会风气E、水库2、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法》保护对象的环境要素包括()。
A、大气B、海洋C、矿藏D、自然保护区E、人文遗迹3、以下属于自然资源的有()。
A、阳光B、土壤C、空气D、水E、野生动植物4、以下属于环境法保护对象的有()。
A、池塘里的青蛙B、马戏团里的大象C、农民种植的庄稼D、草原上放牧的牛羊E、人工栽种的次生林5、第二环境问题可以分为()。
(完整word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考试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环境的中心事物是()。
A、人类B、人类和其他生物C、人类、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物质D、人类、其他生物、无生命物质和外部空间2、按照环境的功能不同,可以将环境分为()A、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B、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C、室内环境、村内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D、大气环境、水环境、土环境、生物环境、地址环境等3、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被称为()。
A、原生环境问题B、次生环境问题C、第一环境问题D、继发环境问题4、以下属于无限资源的是()。
A、土壤B、淡水C、动植物D、太阳能5、在生态系统中居于最重要地位的组成部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无生命物质6、环境科学主要研究()。
A、第一环境问题B、第二环境问题C、原生环境问题D、第三环境问题7、在环境科学里,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
A、十分之一定律B、生物放大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生物量金字塔8、一下属于第一环境问题的是()A、火山爆发B、臭氧层耗竭C、城市污染D、公害9、可以纳入环境与资源保护发保护范围的环境要素是()A、大气B、太阳C、宠物D、人工养殖的花卉10、导致臭氧层破坏的大气污染物是()。
A、酸雨B、二氧化碳C、氟氯烃类化合物D、汽车尾气11、构成环境的环境要素不包括()。
A、环境投资B、乡村C、城市绿地D、古墓葬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人工环境的有()。
A、城市B、名胜古迹C、风景游览区D、社会风气E、水库2、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法》保护对象的环境要素包括()。
A、大气B、海洋C、矿藏D、自然保护区E、人文遗迹3、以下属于自然资源的有()。
A、阳光B、土壤C、空气D、水E、野生动植物4、以下属于环境法保护对象的有()。
A、池塘里的青蛙B、马戏团里的大象C、农民种植的庄稼D、草原上放牧的牛羊E、人工栽种的次生林5、第二环境问题可以分为()。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试题及答案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A. 二氧化碳B. 甲烷C. 氧气D. 氮氧化物2. 以下哪个措施不能有效减少空气污染?A. 使用清洁能源B. 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C. 大量焚烧垃圾D. 种植绿化植物3. 以下哪个城市被认为是世界上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A. 北京B. 纽约C. 温哥华D. 约翰内斯堡4. 以下哪个国家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A. 美国B. 中国C. 印度D. 俄罗斯5. 以下哪个措施可以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A. 大规模开发土地B. 建立自然保护区C. 过度捕捞海洋生物D.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6. (判断对错)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7. (判断对错)绿色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8. (判断对错)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可以无限期地开发和利用。
9. (判断对错)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10. (判断对错)环保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请简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及其基本原则。
12. 请列举三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措施。
13. 请简述环保产业的概念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4. 请论述我国在环保方面取得的成果及面临的挑战。
15. 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二、答案一、选择题1. C2. C3. C4. B5. B二、判断题6. 对7. 对8. 错(水资源虽然可再生,但过度开发和污染会导致水资源短缺)9. 对10. 对三、简答题11.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基本原则包括: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综合性。
12.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措施包括:(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节能技术;(2)发展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3)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环境问题又哪些分类方法?分几类?
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按污染的性质与来源划分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能源污染
2、何谓生态平衡?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哪些?试列举你熟知的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
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
自然因素指火山爆发、水旱灾害、地震、台风、流行病等自然灾害;人为因素主要指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生态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人为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主要有3种情况:1、物种的改变。
人为的使生态系统中某一种生物消失或者引进某一物种,都可能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2、环境因素的改变。
大量污染物进入环境,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环境因素。
3、信息系统的破坏。
许多生物都能释放出某些信息素以驱赶天敌、排斥异种、繁衍后代等,假如信息系统受到干扰和破坏,就会改变种群的结构,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3、全球气候变暖有哪些危害?
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海岸被冲蚀,排洪不畅,土地盐渍化,海水倒灌等。
引起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导致各国经济结构变化。
4、何谓“温室效应”?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有那些?
太阳发出的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地表温度
上升,发出长波辐射,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对短波吸收很弱,
而对长波辐射吸收很强。
因此地表从太阳辐射获得的热量相
对多,而散失到大气层以外的热量相对少,地球表面的温度
得以维持,这就是大气的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二氯乙烷、臭氧、CFC11、CFC12、四氯化碳、一氧化碳
5、什么是ISO14000?
ISO 14000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207技术委员会(TC207)从1993年开始制定的一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它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EMS)、环境管理体系审核(EA)、环境标志(EL)生命周期评价(LCA)、环境绩效评价(EPE)、术语和定义(T&D)等国际环境管理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的焦点问题,向各国政府及各类组织提供统一、一致的环境管理体系、产品的国际标准和严格、规范的审核认证办法。
6、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持续性原则——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
公平性原则——同代人的公平、代与代之间的公平、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共同性原则——各国虽差异甚大,但持续发展为全球发展总目标,全球必须联合行动
7、简述从哪几个方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一,制定测度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如何将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使人们能够更加直接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包括经济在内的各种活动进行评价。
第二,制定条约或宣言,使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有关措施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行为准则,并形成明确的行动计划和纲领。
第三,建立和健全环境管理系统,促进企业的生产活动和居民的消费生活向减轻环境的负荷转变。
第四,各有关国际组织和开发援助机构都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作为提供开发援助的重点领域。
8、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依靠群众大家动手
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9、实施清洁生产的途径有那些?
(一)采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料,替代毒性大、危害严重的原料;
(二)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工艺和设备,替代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物产生量多的工艺和设备;
(三)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水和余热等进行综合利用或者循环使用;
(四)采用能够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防治技术。
10、可持续发展观对人类传统发展理论的反思和创新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从以单纯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转向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综合发展;从以物为本的发展转向以人为本的发展;从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注重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发展;从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知识经济推动型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