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细胞简介

常用细胞简介
常用细胞简介

常用细胞简介

说明:以上数据来源于ATCC,建议使用以上推荐的培养基。如果不使用相应的培养基会产生几方面的后果:1.细胞营养不良影响细胞生长;2.细胞分化导致的基因表达变

化;3.细胞休克、死亡;

常用细胞系所用培养液参考

常用细胞系所用培养液参考,其它详细参见ATCC细胞库(https://www.360docs.net/doc/2c2430870.html,) 细胞系名称细胞类型物种来源组织培养液与血清 293成纤维细胞 人 胚胎肾 MEM, 10% 马血清 3T6成纤维细胞 小鼠 胚胎 DMEM, 10% FBS A549上皮样 人 肺癌 F-12K, 10% FBS A9成纤维细胞 小鼠 结缔组织 DMEM, 10% FBS AtT-20上皮样 小鼠 垂体肿瘤 F-10, 15%马血清+ 2.5% FBS BALB/3T3成纤维细胞 小鼠 胚胎 DMEM, 10% FBS BHK-21成纤维细胞 仓鼠 肾 DMEM, 10% FBS or MEM, 10% FBS and NEAA BHL-100上皮样 人 乳腺 McCoy'5A, 10% FBS BT成纤维细胞 牛 鼻甲细胞 MEM, 10% FBS and NEAA Caco-2上皮样 人 结肠腺瘤 MEM, 20% FBS and NEAA Chang上皮样 人 肝 BME, 10% 牛血清 CHO-K1上皮样 仓鼠 卵巢 F-12, 10% FBS Clone 9上皮样 大鼠 肝 F-12K, 10% FBS Clone M-3上皮样 小鼠 黑色素瘤 F-10, 15%马血清+ 2.5% FBS COS-1成纤维细胞 猴 肾 DMEM, 10% FBS COS-3成纤维细胞 猴 肾 DMEM, 10% FBS COS-7成纤维细胞 猴 肾 DMEM, 10% FBS CRFK上皮样 猫 肾 MEM, 10% FBS and NEAA CV-1成纤维细胞 猴 肾 MEM, 10% FBS D-17上皮样 犬 骨肉瘤 MEM, 10% FBS and NEAA Daudi淋巴样 人 淋巴瘤患者外周血 RPMI-1640, 10% FBS GH1上皮样 大鼠 垂体瘤 F-10, 15%马血清+2.5% FBS GH3上皮样 大鼠 垂体瘤 F-10, 15%马血清+ 2.5% FBS H9淋巴样 人 T-细胞淋巴瘤 RPMI-1640, 20% FBS HaK上皮样 人 肾 BME, 10% 牛血清 HCT-15上皮样 人 结肠腺癌 RPMI-1640, 10% FBS HeLa上皮样 人 宫颈癌 MEM, 10% FBS and NEAA (in suspension, S-MEM) HEp-2上皮样 人 喉癌 MEM, 10% FBS HL-60淋巴样 人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RPMI-1640, 20% FBS HT-1080上皮样 人 纤维肉瘤 MEM, 10% HI FBS and NEAA HT-29上皮样 人 结肠腺癌 McCoy's 5A, 10% FBS HUVEC上皮样 人 脐带 F-12K, 10% FBS 肝素100 ug ml I-10上皮样 小鼠 睾丸肿瘤 F-10, 15%马血清+2.5% FBS IM-9淋巴样 人 骨髓瘤患者骨髓 RPMI-1640, 10% FBS JEG-2上皮样 人 绒毛膜癌 MEM, 10% FBS Jensen成纤维细胞 大鼠 肉瘤 McCoy's 5A, 5% FBS Jurkat淋巴样 人 淋巴瘤 RPMI-1640, 10% FBS

实验室常用菌株及特性

一、实验室常见菌株简介 Xl1-Blue菌株 基因型:endA1 gyrA96(nalR) thi-1 recA1 relA1 lac glnV44 F?[Tn10 proAB+ lacIq Δ(lacZ)M15] hsdR17(rK- mK+)。 特点:具有卡那抗性、四环素抗性和氯霉素抗性。 用途:分子克隆和质粒提取。 BL21(DE3)菌株 基因型:F– ompT gal dcm lon hsdSB(rB- mB-) λ(DE3 [lacI lacUV5-T7 gene 1 ind1 sam7 nin5])。 特点:该菌株用于以T7 RNA聚合酶为表达系统的高效外源基因的蛋白表达宿主。T7噬菌体RNA聚合酶基因的表达受控于λ噬菌体DE3区的lacUV5启动子,该区整合于BL21的染色体上。该菌适合于非毒性蛋白的表达。 用途:蛋白质表达。 BL21(DE3)ply菌株 基因型:F- ompT gal dcm lon hsdSB(rB- mB-) λ(DE3) pLysS(cm R)。 特点:该菌株带有pLysS,具有氯霉素抗性。此质粒还有表达T7溶菌酶的基因,T7溶菌酶能够降低目的基因的背景表达水平,但不干扰IPTG诱导的表达。适合于毒性蛋白和非毒性蛋白的表达。 用途:蛋白质表达 DH5α菌株 基因型:F- endA1 glnV44 thi-1 recA1 relA1 gyrA96 deoR nupG Φ80dlacZΔM15 Δ(lacZYA-argF)U169, hsdR17(rK-, λ– 特点:一种常用于质粒克隆的菌株。其Φ80dlacZΔM15基因的表达产物与pUC 载体编码的β-半乳糖苷酶氨基端实现α互补,可用于蓝白斑筛选。recA1和endA1的突变有利于克隆DNA的稳定和高纯度质粒DNA的提取。 用途:分子克隆、质粒提取和蛋白质表达。 JM109菌株 基因型:endA1 glnV44 thi-1 relA1 gyrA96 recA1 mcrB+ Δ(lac-proAB) e14- [F? traD36 proAB+ lacIq lacZΔM15]hsdR17(rK-mK+)。 特点:部分抗性缺陷,适合重复基因表达, 可用于M13克隆序列测定和蓝白斑 筛选。 用途:分子克隆、质粒提取和蛋白质表达。 DH10B菌株 基因型: F- mcrA Δ(mrr-hsdRMS-mcrBC) Φ80dlacZΔM15 ΔlacX74 endA1 recA1 deoR Δ(ara,leu)7697 araD139 galU galK nupG rpsL λ- The most widely used E. coli strain for BAC cloning is DH10B 。 host for pUC and other α-complementation vectors; pBR322

实验室常用细胞株

ATCC? Number: CRL-2865? Price: $329.00 Designations: T47D-KBluc Depositors: VS Wilson Biosafety Level: 1 Shipped: frozen Medium & Serum: See Propagation Growth Properties: adherent Organism: Hom o sapi ens (human) Morpholog y: epithelial Source: Organ: mammar y gland; breas t Tissue: duct Disease: ductal carcinoma Derived from metastatic site: pleural effusion Cell T y p e: epithelialtransfected with reporter plas mid Permits/F orms: In addition to the MTA menti oned above, other ATCC and/or regulatory per mits may be required for the transfer of this ATCC material. Any one purchasing ATCC material is ultimatel y r esponsible for obtaining the permits. Please click here for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s pecific requirements for shipment to your loc ation. Reverse Transcript: N Age: 54 years adult HeLa Mar kers: N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 第一讲绪论 生物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描述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叶以前)主要从外部形态特征观察、描述、记载各种类型生物,寻找他们之间的异同和进化脉络。达尔文《物种起源》(1859) (2)实验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到20世纪中)利用各种仪器工具,通过实验过程,探索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 (3)创造生物学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发展使人们有可能“创造”新的物种。 第二讲构造生物体的基本元件—从生物小分子到生物大分子 一、生物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关系 二、生物小分子简介 1、水 水占生物体的60%以上的重量。地球上生命起源于水中,陆生生物体内细胞也生活在水环境中。水的性质影响生命活动,如:溶解性质,酸碱度,pH。水影响生命活动的例子:△肺泡在水环境中保证O2和CO2的交换。△水分子间氢键造成水的表面张力,可使肺泡瘪塌。△肺泡中存在一种表面活性蛋白破坏水的表面张力,使肺泡胀开。 2、氨基酸 氨基酸是同时具有α-氨基和α-羧基的小分子。参与蛋白合成的共有20种天然氨基酸。根据侧链结构和性质,可把20种氨基酸分成不同的组:疏水氨基酸:亮氨酸。亲水氨基酸:丝氨酸。 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碱性氨基酸:精氨酸。氨基酸的功能:(1)作为组建蛋白质的元件(2)有的氨基酸或其衍生物具有生物活性(代谢调节、信号传递等) 3、单糖——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称为糖。 以葡萄糖为例,葡萄糖是六碳糖。单糖的生物功能:A、作为多糖的组成元件。B、作为燃料。C、组成寡糖参与细胞信号传递 4、核苷酸 核苷酸分子由三个部分组成:碱基:嘧啶、嘌呤、五碳糖(核糖或脱氧核糖)、磷酸。参加大分子核酸组成的共有8种核苷酸DNA水解液中:腺脱氧核苷酸(dAMP)、鸟脱氧核苷酸(dGMP)、胞脱氧核苷酸(dCMP)、胸腺脱氧核苷酸(dTMP);RNA水解液中:腺苷酸(AMP)、鸟苷酸(GMP)、胞苷酸(CMP)、尿苷酸(UMP)。 5、脂类 脂类是指生物体内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的各种小分子。葡萄糖--水溶性的、油脂--脂溶性的。 三、生物大分子的形成 生物大分子主要有三大类:蛋白质、核酸、多糖。它们都是由生物小分子单体通过特有的共价键联结而成。 1、氨基酸通过肽键联成肽链 寡肽:含有10 左右氨基酸残基(如二肽、五肽、八肽)。多肽:含10-20 个氨基酸残基。蛋白质:含几十个氨基酸残基。注意:肽链有方向性,氨基端(N 端),羧基端( C 端)。一条肽链的两端有不同结构和性质:一端的氨基酸残基带有游离氨基,称氨基端;另一端的氨基酸残基带有游离羧基,称羧基端。 2、单糖通过糖苷键联成多糖链 (1)贰糖对贰糖结构的了解包括弄清楚:单糖基成份,α-还是β-糖苷键取代位置。(2)淀粉和纤维素都由葡萄糖组成,它们之间主要区别在于α-糖苷键和β-糖苷键的区别(3)注意:多糖链也有方向性,有还原端和非还原端。 3、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联成核酸 (1)核酸链也有方向性。(2)DNA 和RNA 在组成成份上有差别。 四、生物大分子的高级结构 1、蛋白质的高级结构

常见细胞株中文名称及缩写

人类组织正常及永生化细胞 英文名中文名称 293E E转化人胚肾293细胞(B类) 293ET ET转化人胚肾293细胞(B类) 293KB KB转化人胚肾293细胞(B类) 293T人胚肾T细胞 A7d野生型人 C-KIT受体细胞株(B类)AMS3(SCF3)人干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细胞株(B类) APP-PS1人APP-PS1双基因转染细胞株(HEK293)(B类) FC33ASP2人胚胎肾细胞转化细胞 FIP293FIP293(来源于HEK293)(B类) HEK-293人胚肾细胞 CCC-HPF-1人胚肺二倍体细胞 CCC-ESF-1人胚胎皮肤成纤维细胞HFF(ATCC? SCRC-1041?)人前皮肤成纤维细胞 HFSF人胚胎眼巩膜成纤维细胞 HFTF人胚胎眼Tenon's囊成纤维细胞 HK-2人肾小球上皮细胞 HKC人胚肾上皮细胞 HSF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MRC-5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WISH人羊膜细胞 CCC-HEL-1人胚胎肝正常细胞 CCC-HEK-1人胚胎肾正常细胞 CCC-HHM-2人胚胎心肌组织来源细胞 CCC-HPE-2人胚胎胰腺组织来源细胞 CCC-HB-2人胚胎膀胱组织来源细胞 CCC-HIE-2人胚胎肠粘膜细胞 CCC-HBE-2人胚胎气管细胞 动物组织正常及永生化细胞 3T3swiss swiss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3T3L1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前脂肪) 3T6swiss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7WCY1.0人APP-PS1双基因转染细胞株(CHO)(B类) 7WD10人APP基因转染细胞株(CHO)(B类) 7WML6.0人APP-PSI(M146L)双基因转染细胞株(CHO)(B类) 7WPS1APP-PS1双基因转染细胞株(CHO)(B类) BaF3小鼠原B细胞(B类) BHK-21金黄地鼠肾 BS-C-1非注洲绿猴肾 C2C12小鼠成肌细胞 C3H10T1/22A6小鼠成纤维细胞 CH0dhfr二氢叶酸缺陷型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CHO-K1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细胞工程学教学大纲

《细胞工程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细胞工程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32 学时 学分:2学分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 开课学期:第5学期 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 《细胞工程》是通过对细胞及其组分的人工操作,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实现对动植物的遗传改造,用于农业、林业、园艺等生产实践;结合非生物材料等手段,生产用于治疗人类疾病或缺陷的人工器官,组织, 细胞及其代谢产物或用于深入研究的材料等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一门新兴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该门学科形成与发展,理论与原理,技术与方法等基础知识,结合科研实际以及最新研究动态,使学生对本课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适应后基因组学时代在教学、科研和生产开发各方面对当代生命科学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对细胞工程学的特性和内容,细胞工程的主要类型和技术操作,细胞工程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等进行阐述,使学生能够掌握如何将细胞工程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方法与考核 1.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2.课程考核方法:考试 1)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 2)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平时成绩(100分),包括学生课堂出勤情况(20分)、课堂发言及积极参与情况(20分)、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质量(60分)。此项成绩需由教师提供评分依据及记录。 3)期末成绩评分标准 以评分标准为依据,所得卷面成绩为准,以考试试卷形式考查,考试形式为笔试,满分100分,试题包括基本知识概念,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综合应用等能力等教学内容的考查。全面涵盖本课程知识重点和难点,渗透学科前沿及进展,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对本课程的知识和能力的学习情况。 五、大纲正文 绪论(2学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细胞工程的发展历史。 2. 了解生物工程学的组成内容 3. 了解细胞工程的应用。 4. 理解生物工程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学科交叉。 5. 理解细胞工程学与生物工程的其他技术之间的联系。 6. 掌握细胞工程学的主要组成。 7. 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观。

生物学家画像及简介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经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对人类有杰出的贡献。

孟德尔1822年7月20日(壬午年)-1884年1月6日(甲申年)出生于奥地利西里西亚,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

童第周,英文名Tung TC(1902年5月28日--1979年3月30日),浙江省鄞县塘溪镇人。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动物研究所所长。192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1927—1930年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前身)自然科学院生物系助教,后长期在山东大学任教。1951年任山东大学副校长。他是卓越的实验胚胎学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导者。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被授予“全国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称号。

卡尔·冯·林奈(1707年5月23日--1778年1月10日)瑞典博物学家。动植物双名命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的创立者。自幼喜爱花卉。曾游历欧洲各国,拜访著名的植物学家,搜集大量植物标本。归国后任乌普萨拉大学教授。1735年发表了最重要的著作《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1737年出版《植物属志》,1753年出版《植物种志》,建立了动植物命名的双名法,对动植物分类研究的进展有很大的影响。为纪念林奈,1788年在伦敦建立了林奈学会,他的手稿和搜集的动植物标本都保存在学会。

细胞生物学综述

细胞生物学综述 一、摘要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学科,它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主要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细胞的整体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个层次,以动态的观点,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活史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分支学科之一,主要是从细胞的不同结构层次来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细胞生物学与医学有着密切联系,掌握正确的细胞生物学学习方法,不仅为学好其他课程建立扎实的知识平台,且能拓宽视野。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随着技术的进步在不断革新,我们要正确有效地利用这些研究方法。 二、关键字 细胞生物学医药学发展简史 三、正文 1、细胞生物学简介 细胞生物学是在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三个层次上,研究功能和细胞基本生命规律的科学,它以细胞为研究对象,运用近代物理学、化学、实验生物学、胚胎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多种研究手段来研究生命活动。它主要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细胞信号转到,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 2、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细胞生物学从研究内容来看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显微水平,超显微水平和分子水平。 从时间上了来划分 2.1细胞发现和细胞学建立(1665~1839) R.Hooke(1665)用自制的显微镜(发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

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cells(小室)这个词来称呼他所看到的类似蜂巢的极小的封闭状小室(实际上只是观察到到纤维质的细胞壁)。 Leeuwenhoek(1677)用设计好的显微镜,观察了许多动植物的活细胞与原生动物。他是第一个看到活细胞的人,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等。 Schleiden(1838)发表了《植物发生论》,指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 Schwann(1839)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论文,指出动植物都是细胞的集合物。 细胞学说(1838~1839)施旺和施来登两人共同提出:一切动物、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体的基本单位,这就是著名的“细胞学说”。 2.2经典细胞学时期(1840~1900) 细胞学说建立后,很自然地掀起了对多种细胞进行广泛的观察与描述的高潮,原生质体理论的提出,细胞分裂的研究,重要细胞器的发现 构成了细胞学的经典时期。 2.3实验细胞学时期(1900~1953) 细胞学的发展主要采用实验的手段研究细胞学的问题,其特点是从形态结构的观察深入到生理功能、生物化学、遗传发育机理的研究。由于实验研究不断通相邻学科结合、相互渗透,导致了一些重要分支学科的建立和发展:细胞化学,细胞培养术,细胞遗传学,细胞生理学,细胞组分分级分离,电子显微镜发明与应用。 2.4分子生物学时期(1953~) 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相互渗透与交融是总的发展趋势。这一时期主要从分子水平研究细胞生物学,主要研究成果有: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遗传密码,中心法则,人类基因组计划。 2.5当代生命科学时期(1990~)

细胞工程简介 (1)

细胞工程 主讲人王文星 学前导引 本课程为必修考试课,理论授课32学时,期末考试闭卷 总成绩为100分:出勤+课堂提问占10%, 平时测验占20%,期末试卷占70%. 平时测验1~次,随堂考试,闭卷. 选用教材: 安利国,杨桂文.?细胞工程?第3版,科学出版社,2016 主要参考教材: 李志勇.?细胞工程?第2版,科学出版社,2010 殷红.?细胞工程?第2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第1章细胞工程简介 内容提要 一、定义五、主要研究内容 二、与其它生物工程的关系六、重要应用 三、发展历史七、本章小结 四、研究对象八、思考题 一、细胞工程定义 细胞工程: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通过类似于工程学的步骤,在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以获取新型生物或特种细胞产品的一门科学技术。 广义的细胞工程:包括所有的生物组织、器官及细胞离体操作和培养技术,狭义的细胞工程则是指细胞融合和细胞培养技术。 二、细胞工程与其它生物工程的关系 生物化学工程为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代谢工程提供产业化技术支持。

基因工程技术为细胞工程提供转基因细胞。 细胞工程技术为微生物工程、酶工程及工程产业化提供充足的 经过遗传改良和性状稳定的微生物、动植物细胞原料。 总结:细胞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各领域连接的桥梁和 纽带;与其它生物工程技术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三、细胞工程发展历史 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是细胞学说和细胞全能性学说。 在植物学界,100年前,德国学者Haberlandt(1902)发表了着名 的论文《植物细胞离体培养实验》,提出了细胞全能性的观点。 20AD中叶,植物细胞组织培养与细胞的遗传操作相结合,发展 成为植物细胞工程。 20AD60s末兴起的植物单倍体技术是一项在植物育种上用途广 泛的细胞工程技术。 20AD90s以来,虽然基因工程成为生物技术的主流,但是细胞工 程并为失去独立存在价值,它继续在优良苗木繁育、农作物育种和 植物天然药物的开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动物学界,1907年美国学者哈里森等人采用盖玻片悬滴培养 蛙胚神经组织,存活数周,而且观察到生长现象,从而开创了动物细 胞培养的先河。 1965年,哈利斯和沃特金斯证明了灭活的病毒在控制的条件下 可以用来诱导动物细胞的融合。至此细胞融合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 领域已经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 20AD70s初,诞生了细胞拆合工程。1972年,Prescott等人首先应用离心技术结合细胞松弛素B分离哺乳类细胞的胞质体获得成功,为研究哺乳类细胞核、质相互关系、细胞质基因的转移开创了新的途径。 近年来,细胞工程取得了迅速发展。如试管植物、试管动物、克隆动物、转基因生物反应器、干细胞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有:1977年,英国采用胚胎工程技术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试管婴儿。1997年英国利用成年动物体细胞首次克隆出绵羊“多莉”。2001年英国又宣布成功培育出世界首批转基因猪。2008年:美国科学家利用人胚胎干细胞可以在实验室培育出有携带氧功能的成熟红细胞,这个成果将可能解决个别血型血源紧缺的问题,也可帮助避免输血相关疾病的发生;美国研究人员在患糖尿病的老鼠身上做实验,将普通细胞转化成可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减轻了病情。这一研究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实现不同种类成体细胞间直接转化,代表再生医学的重大进步。 细胞工程发展历史 2009年,马萨诸塞州总医院(MGH)的研究人员找到一种成功地体外培养肝细胞的方法,培养的肝细胞具有药物毒性筛选功能。研究报告详细介绍了肝细胞如何在高氧条件和无动物血清的条件下生长,并如何快速发挥正常肝脏所具有的功能。 2010年,科学家首次实现将多功能干细胞变成功能性人体肠道组织。 2011年,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研究进展:细胞免疫疗法能够靶向肿瘤细胞而不伤及正常组织细胞,并可产生免疫记忆来预防肿瘤复发,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第四种方法。四、细胞工程的研究对象 细胞或其组成部分和构成的组织、器官等如染色体、细胞核、原生质体、整个细胞、受精卵、胚胎、组织或器官。 五、细胞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

细胞培养的常用术语及解释

细胞培养的常用术语及解释体外培养(in virto):原意为在试管中,现常与组织培养一词通用,译为体外培养。 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维持组织在体外生长、与泛指体外培养。 器官培养(organ culture):在体外维持器官、器官的部分或器官的原基生存和生长的方法。 *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细胞(包括单个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的生长称为细胞培养,在细胞培养中,细胞不再形成组织。 细胞融合(cell fusion):两个独立的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可用聚乙二醇(PEG)或仙台病毒诱发。 * 细胞杂交(cell hybridization):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细胞融合。导致一个含核体(aynkaryon)的形成。 体外培养转化(in vitro transformation):细胞在体外培养中发生与原细胞遗传性状不同的变化,但不一定具有致癌性。 单倍体(haploid):正常细胞染色体基本数(每一染色体只有一种)。 整倍体(euploid):具有两个以上单倍体数目的细胞。 非整倍体(aneuploid):细胞核内染色体数为单倍染色体数的非整倍数时,称非整倍体。 二倍体(diploid):具有两套染色单体数目的细胞(2n) * 原代培养(primary culure):从体内取出细胞或组织的第一次培养。 再培养(subculture):同传代。 * 传代(passage):无论是否稀释,将细胞从一个培养瓶转移或移植到

另一个培养瓶即称为传代或传代培养。也称再培养。 单层培养(monolayer culture):培养细胞在底物上长成单层。 悬浮培养(suspension culture):细胞在培养液中呈悬浮状态生长。 * 贴壁依赖性(anchorage-dependent):为细胞需贴附于底物或支持物上才能生长的性质。 贴壁依赖性细胞(anchorage dependent cell):由它们繁衍出来的细胞(或培养物)只有贴附于不起化学作用的物体(如玻璃或塑料等无活物体)的表面时,才能生长,生存或维持其功能。 无贴壁性(anchorage-independent):不依赖于贴附底物或支持物上生长的性质。 汇合(confluent):细胞相互连接成片占据所有底物面积。 近汇合(sub-confluent):细胞在底物上生长接近,但尚未完全汇合。 超汇合(super confluent):单层培养细胞附在底物上生长,汇合后发展成多层状态。 接触抑制(contact inhibition):细胞汇合相互接触后失去运动的现象。 密度抑制(density inhibition):细胞数量到一定数量后引起抑制增殖的现象。 群体密度(population density):培养底物单位面积上单层细胞数目。 饱和密度(saturation density):在特殊培养条件下,每平方厘米(单层培养)或每毫升细胞悬浮液内可达到的最大细胞数。

生物学学科简介

0710生物学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生物学 (英文)名称: Biology 一、学科概况 生物学是人类在对生存环境和自身认识的长期积累中,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古老学科,与医学、农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特别是在今天,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面临的诸多难题以及相关支持学科的发展都更加凸显了生物学的重要性,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学的迅速发展。 生物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为3个阶段:① 19世纪以及更早的时期,是以形态描述为主的时期。② 19世纪至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 进入了实验生物学时期,生物学建立并得到长足发展。③ 20世纪50年代以来,进入了快速发展的现代生物学时期。 生物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概念出现于19世纪。然而,生物学的起源通常追溯到古希腊,特别是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贡献。他对动物分类与解剖的工作,被看作最早的系统性的生物学研究。17至18世纪,生物学最早的分支-植物学和动物学逐渐形成专门的学科,1735年林奈建立的用于分类的‘二名法’沿用至今。 19世纪到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是生物学建立和快速发展的时期。借助于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施旺与施莱登于1838年和1839年提出了细胞学说,展示了生物界的同一性;1859年达尔文的进化论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1966年孟德尔遗传学说和随后的摩尔根的基因学说揭示了生物的遗传规律。正是细胞学说、进化论和遗传学说的建立奠定了现代生物学的基础。

1953年Watson和Crick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标志分子生物学这一新兴学科的问世,人们得以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活动的规律。分子生物学一经建立便强有力地影响和渗入到生物学的几乎各个学科领域,不仅产生了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等新的学科,而且极大地改变了整个生物学的面貌。同时,对医学和农业学实践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出现了以基因操作为基础的新兴生物技术产业。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是物理学,化学的理念和技术成就,密切地与生物学相结合,并日益成为生物学快速发展的动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 DNA测序技术,生物芯片技术与质谱技术的发展与基因打靶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功能基因学和蛋白质组学等“组学”的兴起以及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人们能够“认识”并能以实验手段加以研究的基因和蛋白质的种类有了爆炸性的增加,从而也使得过去相对孤立的功能基因、调控因子或信号通路的研究,日益趋于迅速细化的网络式系统研究。而生物学自身也成为一门学科综合性很强的前沿学科。 从1953年DNA双螺旋模型的建立至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分子生物学从建立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而多莉羊的诞生,人胚胎干细胞的建系和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技术的建立等,是生物学的研究在细胞乃至整体水平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的重要标志,显示出生物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特点是:以细胞及其社会、特别是生物活体为研究对象;以细胞信号调控网络为研究重点;在多层次上特别是纳米尺度上揭示生命活动本质为目标;多领域、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成为生物学研究的主要特征。总的特点是从生命活动的静态分析到动态的综合。 可以预见,21世纪的生物学不仅在揭示生命本质的研究中将会出现重大突破,而且也必将在解决人类健康、能源、粮食和环境等诸多领域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细胞细胞工程

2005年生物学高考第二轮复习 第51讲细胞·细胞工程 一考点聚焦 2005年高考《考试大纲·生物学》涉及本部分的内容有: 1.生命的物质基础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2)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2.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主要功能 细胞质基质 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和中心体)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膜(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研究生物膜的重要意义) 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2)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 (3)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 (4)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体细胞杂交 (5)动物细胞工程 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融合 单克隆抗体 二考点分析 细胞是组成大多数生物结构的基本单位,其基本结构和功能是本部分的重点和难点,此外,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细胞中糖分和核酸的分布、无机盐的功能、蛋白质分子中肽键数的计算、水的生理功能以及有关细胞工程的材料题也是高考的热门知识点。作为生物学知识的基础篇章,它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通过对近几年高考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本部分属于高考的重点内容之—。 “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绪论课的重点,出自绪论部分的题目,都是围绕这个问题来考查学生,题目都比较容易。 《生命的物质基础》一章高考点主要有:①DNA与RNA的化学组成(选择题);②各种化合物的含量,特别是水和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含量(多次出选择题)。③蛋白质的结构,特别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时,所形成的肽键数和产生的水分子数是高考重点,高考中多次出现这方面的选择题。④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元素各以比较归纳的形式出选择题。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一章中,《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节主要考点有:①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②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原核生物的举例。③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共有的物质(核酸)。④高尔基体和核糖体的功能。⑤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功能和都含有DNA和RNA的特点是高考的热点。以上五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出选择题,所以在平日学习时应多注意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的比较。本节还很容易出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的识图作答题。如1999年广东高考题和2001年上海高考题都出了分值在10分以上的大题,都是有关动物和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的识图作答题,重点考查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综合理解。 《细胞增殖》一节主要考点有:①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DNA含量、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常出选择题)。 ②分裂间期中G1期、S期、G2期分别合成哪些物质,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出题方式既有选择题也有简答

细胞培养中常见的问题

细胞培养中常见的问题 2006-11-23 15:53 细胞中的颗粒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的细胞总有颗粒,开始是细胞中有,后来细胞之间也好像有许多颗粒。好像是细胞碎片一样。是什么东西啊?是支原体污染吗?这可是我刚买回来的细胞啊! 我们实验室也有这种情况,是不是黑的小碎片,有人说是细胞代谢产物,后来拿到高倍镜下看还会动,就怀疑是污染了,也想问问大家到底是什么 是黑色的小碎片。我没注意到它会动,只是觉得不像是活的微生物。我觉得是由于某种污染或外界因素导致的细胞状态变差,裂解出的东西。但是,是什么东西不清楚。 的确很常见 在以前帖子见到说是“黑焦虫”。长时间培养的很容易出现,我根据自己的经验估计是一种污染,因为随着黑点增多,本来生长旺盛的细胞逐渐停滞甚至死亡。而且我后来原代培养的几批细胞并没有发现,我怀疑有好多细胞系本身就是污染的。不过增加换液次数的情况下,好象一般不太娇气的细胞生长不是很受影响。 以前听很有经验的老师说黑焦虫是国产血清的问题,可以有条件换进口血清试试,或者离心一下也可能能解决问题。那么所谓的“黑焦虫”到底是什么东西啊?有谁知道? 我培养的细胞也出现过此中问题,放到高倍镜下看时有东西在动,但培养液不混浊,估计不是细菌污染,可能是血清问题,是支原体污染。 我培养的细胞也出现过这样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是一种支原体污染。国产血清是罪魁祸首,因为只要将细胞饥饿一下,不超过24小时,这种东西就会疯长 我培养的细胞也有出现这中情况。但是并不影响细胞生长。应该不是支原体污染 最近,我复苏细胞细胞的时候也发现过这样的东西,尽管我用的是GIBCO的FBS,后来,每天换液之前洗几遍后,就慢慢变少,现在没了 细胞培养的细菌污染 我们新建的细胞室。每周都会做清洁,用0。2%新洁尔灭消毒,照紫外。实验前也会照至少30分钟。培养基中加青霉素,链霉素。可是培养细胞时还是常有细菌污染,有时甚至分析不出原因。用培养瓶还好一点,用多孔板或平皿就更凄惨。我养的是哺乳动物细胞,不知各位有什么好的方法避免污染!谢谢! 很可能是超净台无效了,,或者培养基?其实严格操作箱污染都难 我们是新的超净台,不可能失效。而且用同一瓶培养基,一瓶传两瓶,原始的一

Hela细胞简介

Hela细胞系(HeLa cell line)是生物学与医学研究中使用的源自一位名叫Henrietta Lacks美国妇女的子宫颈癌细胞的细胞系。这名美国妇女在1951年死于该癌症。为了让Lacks保持匿名,此细胞株原宣称是依「Helen Lane」命名。海拉细胞系被视为「不死的」(即,不同于其他一般的人类细胞,此细胞株不会衰老致死,并可以无限分裂下去),至今都被不间断的培养。此细胞系跟其他癌细胞相比,增殖异常迅速。海拉细胞系被George Gey分送给众研究单位(并未通知Lacks本人也未得到她的许可),并用作癌症细胞模型(model cancer cells)研究。海拉细胞系也被用作研究细胞信号传导(cellular signal transduction)。海拉细胞系是被人类乳突状瘤病毒第18型(Human Papillomavirus 18)转化的,和正常子宫颈细胞有许多不同。已证实海拉细胞系难以控制。此细胞系有时会污染同一实验室的其他细胞培养物(cell culture),干扰生物学的研究。污染程度难以估计,因为研究人员很少检定已确立细胞系的本质和纯度。据说有相当数目的体外细胞系(in vitro cell lines)其实就是海拉细胞系,因为原先的细胞株已被快速增殖的海拉细胞系污染物取代了。有学者认为此细胞系是一新的物种,因为此细胞株能自行繁殖和散布。在1991年此细胞株被命名为Helacyton gartleri。 科学研究史 在Hela出现之前,科学家已经实现了某些动物细胞的人工培养,但尚未成功培养人类细胞;人类细胞由于分裂次数有限,难以实现长期留存。肿瘤细胞HeLa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繁殖力成为科学家获得的第一个人类细胞系。据估计,全世界用于研究而繁育的Hela细胞的总数目已经远远超过了Lacks女士本人所有的细胞数,甚至有人认为可以将HeLa细胞看做一个新的物种。截至2009年,全世界已经有超过60000篇科学论文是基于对HeLa细胞的研究,并且这一数字还以每月300篇的速度不断增长着。而旨在揭开HeLa细胞永生秘密的科学探索更为治疗和预防夺去Lacks生命的病魔——宫颈癌指明了道路。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世界,宫颈癌每年夺去超过200000人的生命。1976年,德国病毒学家Harald zur Hausen提出人乳头瘤病毒(HPV)可能在宫颈癌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并相继于1983、1984年在宫颈癌活检标本和HeLa细胞中发现了HPV的两个重要亚型(HPV16和HPV18)。到现在,已发现的HPV亚型 HPV 已多达100多个。在HPV这个庞大的家族中,人们尤其关注某些与癌症相关的高危亚型,如HPV16、HPV18 、HPV31和HPV45等,这些HPV亚型已被证实与宫颈癌发病有着确定关系:人们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绝大多数宫颈癌细胞中检测到了HPVDNA;HPV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够使得人皮肤和宫颈细胞“永生化”——即成为HeLa细胞那样繁衍不止的细胞株。换句话说,正是由于HPV的感染,才使得人体的正常宫颈上皮细胞转化成为宫颈癌细

细胞学检验

液基细胞学检查(TCT) 简介: 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技术(Thinprep cytologic test),液基细胞学检查是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检测宫颈细胞并进行细胞学分类诊断,它是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一种宫颈癌细胞学检查技术,与传统的宫颈刮片巴氏涂片检查相比明显提高了标本的满意度及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宫颈防癌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细胞的检出率为100%,同时还能发现部分癌前病变,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虫、病毒、衣原体等。 意义: 所以液基技术是应用于妇女宫颈癌筛查的一项先进的技术。液基测试明显提高了子宫颈细胞样本的检测质量。常规巴氏涂片由于血液、粘液、炎症等因素影响,常使样本模糊,存在检测误差.在临床实验中,液基测试子宫颈细胞样本的数量,可以明显提高癌变细胞的检测率,并相应减少需要重复做巴氏测试的次数,从而降低了患者因被重做测试而引起的不必要的担心。常规巴氏涂片误差的减少势必将前期癌变的检测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并使那些早期癌变患者得到及早的、更有效的治疗。 选择TCT产品需注意事项 1、基础使用人群数量是否足够; 2、FDA认证或国家药监局认证通过安全性和有效性; 3、大量临床论文证实其有效性; 4、国内外使用过的医院或者大型检验机构数量和权威性。

比较: TCT检查是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检测宫颈细胞并进行细胞学分类诊断,它是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一种宫颈癌细胞学检查技术,与传统的宫颈刮片巴氏涂片检查相比明显提高了标本的满意度及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TCT宫颈防癌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细胞的检出率为100%,同时还能发现部分癌前病变,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虫、病毒、衣原体等。所以TCT 技术是应用于妇女宫颈癌筛查的一项先进的技术。 TCT测试明显提高了子宫颈细胞样本的检测质量。常规巴氏涂片由于血液、粘液、炎症等因素影响,常使样本模糊,存在检测误差.在临床实验中,TCT测试模糊子宫颈细胞样本的数量,可以明显提高癌变细胞的检测率,并相应减少需要重复做巴氏测试的次数,从而降低了患者因被重做测试而引起的不必要的担心。常规巴氏涂片误差的减少势必将前期癌变的检测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并使那些早期癌变患者得到及早的、更有效的治疗。 常规巴氏测试的缺点: 长期以来临床医师与化验技师在宫颈癌筛检方面和常规巴氏涂片方面作过许多改进工作。然而收效甚微,误差仍旧不可避免,测试结果仍然不准确。在常规的帕氏涂片测试中,医生需手工将用采集器取得的细胞样本涂在显微片上。这种传统手工方法制作的涂片只收集了最多20%的细胞,而80%以上的细胞样本则残留在采样器上并随采样器一起被丢弃。另外,

常见细胞株中文名称及缩写

. 人类组织正常及永生化细胞 英文名中文名称 293E E转化人胚肾293细胞(B类) 293ET ET转化人胚肾293细胞(B类) 293KB KB转化人胚肾293细胞(B类) 293T人胚肾T细胞 A7d野生型人 C-KIT受体细胞株(B类) AMS3(SCF3)人干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细胞株(B类) APP-PS1人APP-PS1双基因转染细胞株(HEK293)(B类) FC33ASP2人胚胎肾细胞转化细胞 FIP293FIP293(来源于HEK293)(B类) HEK-293人胚肾细胞 CCC-HPF-1人胚肺二倍体细胞 CCC-ESF-1人胚胎皮肤成纤维细胞 HFF人前皮肤成纤维细胞 HFSF人胚胎眼巩膜成纤维细胞 HFTF人胚胎眼Tenon's囊成纤维细胞 HK-2人肾小球上皮细胞 HKC人胚肾上皮细胞 HSF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MRC-5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WISH人羊膜细胞 CCC-HEL-1人胚胎肝正常细胞 CCC-HEK-1人胚胎肾正常细胞 CCC-HHM-2人胚胎心肌组织来源细胞 CCC-HPE-2人胚胎胰腺组织来源细胞 CCC-HB-2人胚胎膀胱组织来源细胞 CCC-HIE-2人胚胎肠粘膜细胞 CCC-HBE-2人胚胎气管细胞 动物组织正常及永生化细胞 3T3swiss swiss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3T3L1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前脂肪) 3T6swiss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7WCY1.0人APP-PS1双基因转染细胞株(CHO)(B类) 7WD10人APP基因转染细胞株(CHO)(B类) 7WML6.0人APP-PSI(M146L)双基因转染细胞株(CHO)(B类)7WPS1APP-PS1双基因转染细胞株(CHO)(B类) BaF3小鼠原B细胞(B类) BHK-21金黄地鼠肾 BS-C-1非注洲绿猴肾 C2C12小鼠成肌细胞 C3H10T1/22A6小鼠成纤维细胞 CH0dhfr二氢叶酸缺陷型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CHO-K1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