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应用题:初一数学应用题精选30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30道

应用题30道1.小明和小东各有课外书若干本,小明课外读物的数量是小东的2倍,小明送给小东10本后,小东课外读物的数量是小明剩余数量的3倍,求小明和小东原来各有课外读物有多少本?2.某商店出售的某种茶壶每只定价20元,茶杯每只3元,该商店在营销淡季规定一项优惠方法,即买一只茶壶赠送一只茶杯。
某顾客花了170元,买回茶壶和茶杯一共38只,问该顾客买回茶壶和茶杯各多少只?3.某厂共有120名生产工人,每个工人每天可生产螺栓25个或螺母20个,如果一个螺栓与两个螺母配成一套,那么每天安排多名工人生产螺栓,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才能使每天生产出来的产品配成最多套?4.一列快车长70米,慢车长80米。
若两车同向而行,快车从追上慢车到完全离开慢车所用的时间为20秒;若两车相向而行,则两车从相遇到离开所用的时间为4秒。
求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5.已知某铁路桥长800米,现有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共用45秒,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是35秒,求火车的速度和长度。
6.某船的载重量为300吨,容积为1200立方米,现有甲、乙两种货物要运,其中甲种货物每吨体积为6立方米,乙种货物每吨的体积为2立方米,要充分利用这艘船的载重和容积,甲、乙两重货物应各装多少吨?7.在某条高速公路上依次排列着A、B、C三个加油站,A到B的距离为120千米,B到C的距离也是120千米.分别在A、C两个加油站实施抢劫的两个犯罪团伙作案后同时以相同的速度驾车沿高速公路逃离现场,正在B站待命的两辆巡逻车接到指挥中心的命令后立即以相同的速度分别往A、C两个加油站驶去,结果往B站驶来的团伙在1小时后就被其中一辆迎面而上的巡逻车堵截住,而另一团伙经过3小时后才被另一辆巡逻车追赶上.问巡逻车和犯罪团伙的车的速度各是多少?8.某服装厂接到生产一种工作服的订货任务,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按照这个服装厂原来的生产能力,每天可生产这种服装150套,按这样的生产进度在客户要求的期限内只能完成订货的45;现在工厂改进了人员组织结构和生产流程,每天可生产这种工作服200套,这样不仅比规定时间少用1天,而且比订货量多生产25套,求订做的工作服是几套?要求的期限是几天?9.某停车场的收费标准如下:中型汽车的停车费为6元/辆,小型汽车的停车费为4元/辆.现在停车场有50辆中、小型汽车,这些车共缴纳停车费230元,问中、小型汽车各有多少辆?10.某班同学去18千米的北山郊游。
初一几何应用题及答案

初一几何应用题及答案期末考试快到了,给大家精心准备了30题初一数学应用题,快来做做吧。
1.甲、乙两地相距189千米,一列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2千米,一列慢车从乙地去甲地每小时行54千米。
若两车同时发车,几小时后两车相距31.5千米?2.一个筑路队要筑1680米长的路。
已经筑了15天,平均每天筑60米。
其余的12天筑完,平均每天筑多少米?3.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12把椅子,共付215.40元,每把椅子7.5元。
每张桌子多少元?4.菜场运来萝卜25筐,黄瓜32筐,共重1870千克。
已知每筐萝卜重30千克,黄瓜每筐重多少千克?5.用两段布做相同的套装,第一段布长75米,第二段长100米,第一段布比第二段布少做10套。
每套服装用布多少米?6.红光农具厂五月份生产农具600件,比四月份多生产25%,四月份生产农具多少件?7.红星纺织厂有女职工174人,比男职工人数的3倍少6人,全厂共有职工多少人?8.蓓蕾小学三年级有学生86人,比二年级学生人数的2倍少4人,二年级有学生多少人?9.某校有男生630人,男、女生人数的比是7∶8,这个学校女生有多少人?10.张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5%少4页,这时已看的页数与剩下页数的比是1∶7。
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11.一个书架有两层,上层放书的本数是下层的3倍;如果把上层的书取30本放到下层,那么两层书的本数正好相等。
原来两层书架上各有书多少本?12.第一层书架放有89本书,比第二层少放了16本,第三层书架上放有的书是一、二两层和的1.5倍,第三层放有多少本书?艺书的本数与其他两种书的本数的比是1∶5,工具书和文艺书共有180本。
图书箱里共有图书多少本?13.有甲、乙两个同学,甲同学积蓄了27元钱,两人各为灾区人民捐款15元后,甲、乙两个同学剩下的钱的数量比是3∶4,乙同学原来有积蓄多少元?14.小红和小芳都积攒了一些零用钱。
她们所攒钱的比是5∶3,在“支援灾区”捐款活动中小红捐26元,小芳捐10元,这时她们剩下的钱数相等。
七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分类精选30道

七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分类精选30道追及问题:1、姐姐步行速度是75米/分,妹妹步行速度是45米/分。
在妹妹出发20分钟后,姐姐出发去追妹妹。
问:多少分钟后能追上?2.小张和小王,分别从甲乙两地出发步行,1小时30分后,小张走了甲乙两地距离的一半多1.5千米,此时与小王相遇。
小王的速度是3.7千米/小时,那么小张的速度是多少?3.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着同一公路追赶前面的一个骑车人。
甲乙两车分别用10分钟、6分钟追上骑车人。
已知甲车速度是24千米/小时,乙车速度是30千米/小时,问两车出发时相距多少千米?4.一支部队排成1.2千米队行军,在队尾的张明要与在最前面的营长联系,他用6分钟时间追上了营长。
为了回到队尾,在追上营长的地方等待了18分钟。
如果他从最前头跑步回到队尾,那么用多少时间?5.甲乙两车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向开出。
快车经过8小时到达乙地,慢车经过10小时到达甲地。
(1)相遇时,乙车行了360千米。
求两地距离。
(2)相遇时,乙离目的地还有360千米。
求两地距离。
(3)相遇时,乙比甲多行360千米。
求两地距离。
(4)两车在离中点处360千米相遇,求两地距离。
(5)5分钟后两车又相距360千米。
求两地距离。
6.家离图书馆4.8千米,弟弟从家出发以60米/分速度步行去图书馆。
15分钟后,哥哥骑自行车从家出发去追赶弟弟,自行车的速度是240米/分。
问:(1) 哥哥在离家多远处追上弟弟?(2) 哥哥追上弟弟后不久到达图书馆,又马上折回,过不久与弟弟相遇,那么相遇处离图书馆多少千米?环行跑道问题:1.小张和小王各自以一定的速度在周长为500米的跑道上跑步。
小王每分跑180米。
①小张和小王同时从一个地点出发,反向而行,75秒钟后两人相遇,求小张的速度?②小张和小王同时从一个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跑步,经过多少分钟两人第一次相遇?2.在600米环行跑道上,兄妹两同时从同一起点都按逆时针跑,每隔12分两人相遇一次;若两人反向跑,则每隔4分两人相遇一次。
初中数学应用题精选

初中数学应用题精选1. 题目:已知某班级共有40名学生,其中有20名男生和20名女生。
如果班级举行了一次数学测验,其中男生的平均分是78分,女生的平均分是85分。
请计算这次测验的班级平均分。
2. 题目: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
如果将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减少10厘米,那么它的面积会增加多少平方厘米?3. 题目: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行驶了4小时后,汽车行驶了多少公里?4. 题目:一个班级有50名学生,其中有30名女生和20名男生。
如果这个班级的学生参加了一次数学竞赛,其中女生平均分是80分,男生平均分是70分。
请计算这次竞赛的班级平均分。
5. 题目:一个圆的半径是5厘米,求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
6. 题目: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
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7. 题目: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有20名男生和20名女生。
如果这个班级的学生参加了一次数学竞赛,其中男生平均分是75分,女生平均分是85分。
请计算这次竞赛的班级平均分。
8. 题目: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6厘米和8厘米,第三边的长度是5厘米。
请判断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还是锐角三角形。
9. 题目:一个班级有30名学生,其中有15名男生和15名女生。
如果这个班级的学生参加了一次数学竞赛,其中男生平均分是80分,女生平均分是75分。
请计算这次竞赛的班级平均分。
10. 题目: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11. 题目: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4厘米。
如果将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减少8厘米,那么它的面积会增加多少平方厘米?12. 题目:一辆汽车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行驶,行驶了2小时后,汽车行驶了多少公里?13. 题目:一个班级有50名学生,其中有30名女生和20名男生。
如果这个班级的学生参加了一次数学竞赛,其中女生平均分是85分,男生平均分是75分。
请计算这次竞赛的班级平均分。
14. 题目:一个圆的半径是10厘米,求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
七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及答案大全

七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及答案大全一、有理数运算1. 某人的银行卡上存有 200 元钱,他取了 120 元钱,还了一笔帐,付了 67 元钱,最后他的银行卡上还剩下多少钱?答:银行卡上还剩下 13 元钱。
2. 某家饭店有 5 桌客人,每桌消费 78 元钱,另外还有一桌消费了 120 元钱。
饭店的总收入是多少?答:饭店的总收入是 510 元钱。
3. 汽车每小时行驶 56 公里,从 A 市到 B 市要行驶 448 公里,需要多长时间?答:汽车需要行驶 8 小时。
二、比例与比例应用1. 一朵花每天太阳下山后的 6 小时内会开放 9 朵花瓣,如果这朵花一天中太阳落山的时间为 18:30,那么它最晚开放多少朵花瓣?答:这朵花最晚开放 45 朵花瓣。
2. 一家糖果店有 4 种不同重量的糖果,它们的价格比分别是 1:2:3:4,如果第一种糖果每克 0.4 元,那么第四种糖果每克多少钱?答:第四种糖果每克 1.2 元。
3. 好视力党员比例是 3:7,全国共有 8000 万好视力人群,那么党员中好视力人群的人数是多少?答:好视力的党员人数是 3600 万。
三、平均数1. 某班有 50 个学生,他们的总成绩为 2500 分,平均分是多少?答:平均分是 50 分。
2. 一家餐厅一天供应 300 份饭菜,若中午饭时间供应的饭菜量是晚饭的 1.5 倍,中午共供应多少份饭菜?答:中午共供应 150 份饭菜。
3. 用一张面积为 20 $\mathrm{dm}^{2}$ 的长方形纸板剪出 5 个形状相同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答: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 20 平方厘米。
四、百分数1. 一桶汽油原价是 280 元,打了 8 折之后的价格是多少?答:打折后的价格是 224 元。
2. 某商场清仓促销,商品原价标价 60 元,打了 2 折的折扣,折后价格是多少?答:折后价格是 12 元。
3. 某自行车厂每条自行车生产 100 元的成本,标价 300 元,最终实际售价是标价的 80%,每条自行车的利润是多少?答:每条自行车的利润是 40 元。
初一数学应用题试题及答案

初一数学应用题试题及答案试题:1. 某中学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计划购买一批篮球和排球。
已知篮球每个的价格为80元,排球每个的价格为50元。
学校计划花费不超过2000元,并且购买的篮球和排球总数不超过40个。
如果学校购买了x个篮球和y个排球,求x和y的可能值。
2. 某工厂生产一批零件,每个零件的成本为5元,销售价格为10元。
工厂计划在一个月内生产并销售这批零件,预计总收入为20000元。
如果工厂每天生产零件的数量相同,求工厂每天需要生产多少个零件。
3.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两倍,如果长增加2米,宽增加1米,面积就增加了12平方米。
求原长方形的长和宽。
答案:1. 解:设学校购买了x个篮球和y个排球,根据题意可列出以下方程组:\[ 80x + 50y \leq 2000 \]\[ x + y \leq 40 \]由第二个方程可得 \( y \leq 40 - x \),代入第一个方程得:\[ 80x + 50(40 - x) \leq 2000 \]简化得:\[ 30x \leq 2000 \]\[ x \leq \frac{2000}{30} \]\[ x \leq 66.67 \]因为x和y都是整数,所以x的可能值为0到66,但是还要满足x+y≤40,所以x的可能值范围是0到39。
对于每一个x的值,y的可能值可以通过 \( y = 40 - x \) 计算得出。
2. 解:设工厂每天需要生产n个零件,根据题意可得:\[ 10n \times 30 = 20000 \]简化得:\[ n = \frac{20000}{10 \times 30} \]\[ n = \frac{2000}{30} \]\[ n = 66.67 \]由于零件的数量必须是整数,工厂每天需要生产67个零件。
3. 解:设原长方形的宽为a米,那么长为2a米。
根据题意可得:\[ (2a + 2)(a + 1) - 2a \cdot a = 12 \]简化得:\[ 2a^2 + 3a + 2 - 2a^2 = 12 \]\[ 3a + 2 = 12 \]\[ 3a = 10 \]\[ a = \frac{10}{3} \]\[ a = 3.33 \]因此,原长方形的宽为3.33米,长为 \( 2 \times 3.33 = 6.67 \) 米。
初一趣味应用数学

初一趣味应用数学
1.一列火车通过一座长300米的铁桥,完全通过所用的时间为30秒,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10秒,邱火车的车长以及它的速度.
l+300=30v
300-l=10v
v=15m/s
l=150m
答:车长150m,速度15m/s.
2、某班同学去18千米的北山郊游.只有一辆汽车,需分两组,甲组先乘车,乙组步行.车行至A处,甲组下车步行,车返回接乙组,最后两组同时到达北山.已知汽车速度是60km/h,步行速度是4km/h.求A 点距北山的距离.
设甲的速度为x,乙的速度为y
80x+80y=400
80y-80x=400
所以x=0 y=5(这道题时间为80秒与实际不符)
3、设A点距北山的距离为x,车返回到乙组时,乙距出发点距离为y
那么[x-4*(18-x-y)/60]/4=(18-y)/60
y/4=(18-x)/60+(18-x-y)/60
所以x=2 y=2
A点距离北山为2km
3.牡丹杯足球赛11轮(即每个队均需比赛11场),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一分,负一场得0分.国兴三高俱乐部队所胜场数是所负场数的4倍,结果共得25分,此次杯赛该球队胜负平各几场?
设胜x场,负y场,则平11-x-y场
x=4y
3x+11-x-y=25
x=8
y=2
胜8场,负2场,平1场。
初一配套应用题及答案

初一配套应用题及答案初一配套应用题及答案「篇一」1.甲乙两个水管单独开,注满一池水,分别需要20小时,16小时.丙水管单独开,排一池水要10小时,若水池没水,同时打开甲乙两水管,5小时后,再打开排水管丙,问水池注满还是要多少小时?解:1/20+1/16=9/80表示甲乙的工作效率9/80×5=45/80表示5小时后进水量1-45/80=35/80表示还要的进水量35/80÷(9/80-1/10)=35表示还要35小时注满答:5小时后还要35小时就能将水池注满。
2.修一条水渠,单独修,甲队需要20天完成,乙队需要30天完成。
如果两队合作,由于彼此施工有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就要降低,甲队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五分之四,乙队工作效率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九。
现在计划16天修完这条水渠,且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队要合作几天?解:由题意得,甲的工效为1/20,乙的工效为1/30,甲乙的合作工效为1/20*4/5+1/30*9/10=7/100,可知甲乙合作工效>甲的工效>乙的工效。
又因为,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所以应该让做的快的甲多做,16天内实在来不及的才应该让甲乙合作完成。
只有这样才能"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
设合作时间为x天,则甲独做时间为(16-x)天1/20*(16-x)+7/100*x=1,x=10答:甲乙最短合作10天3.一件工作,甲、乙合做需4小时完成,乙、丙合做需5小时完成。
现在先请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
乙单独做完这件工作要多少小时?解:由题意知,1/4表示甲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1/5表示乙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1/4+1/5)×2=9/10表示甲做了2小时、乙做了4小时、丙做了2小时的工作量。
根据"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可知甲做2小时、乙做6小时、丙做2小时一共的.工作量为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数学应用题:初一数学应用题精选30
题
?1.甲、乙两地相距189千米,一列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2千米,一列慢车从乙地去甲地每小时行54千米。
若两车同时发车,几小时后两车相距31.5千米?
2.一个筑路队要筑1680米长的路。
已经筑了15天,平均每天筑60米。
其余的12天筑完,平均每天筑多少米?
3.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12把椅子,共付215.40元,每把椅子7.5元。
每张桌子多少元?
4.菜场运来萝卜25筐,黄瓜32筐,共重1870千克。
已知每筐萝卜重30千克,黄瓜每筐重多少千克?
5.用两段布做相同的套装,第一段布长75米,第二段长100米,第一段布比第二段布少做10套。
每套服装用布多少米?
6.红光农具厂五月份生产农具600件,比四月份多生产25%,四月份生产农具多少件?
7.红星纺织厂有女职工174人,比男职工人数的3倍少6人,全厂共有职工多少人?
8.蓓蕾小学三年级有学生86人,比二年级学生人数的2倍少4人,二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9.某校有男生630人,男、女生人数的比是7∶8,这个学校女生有多少人?
10.张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5%少4页,这
时已看的页数与剩下页数的比是1∶7。
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
11.一个书架有两层,上层放书的本数是下层的3倍;如果把上层的书取30本放到下层,那么两层书的本数正好相等。
原来两层书架上各有书多少本?
12.第一层书架放有89本书,比第二层少放了16本,第三层书架上放有的书是一、二两层和的1.5倍,第三层放有多少本书?艺书的本数与其他两种书的本数的比是1∶5,工具书和文艺书共有180本。
图书箱里共有图书多少本?
13.有甲、乙两个同学,甲同学积蓄了27元钱,两人各为灾区人民捐款15元后,甲、乙两个同学剩下的钱的数量比是3∶4,乙同学原来有积蓄多少元?
14.小红和小芳都积攒了一些零用钱。
她们所攒钱的比是
5∶3,在“支援灾区”捐款活动中小红捐26元,小芳捐10元,这时她们剩下的钱数相等。
小红原来有多少钱?
15.学校买回315棵树苗,计划按3∶4分给中、高年级种植,高年级比中年级多植树多少棵?
16.三、四、五年级共植树180棵,三、四、五年级植树的棵树比是3∶5∶7。
那么三个年级各植树多少棵?
17.学校计划把植树任务按5∶3分给六年级和其它年级。
结果六年级植树的棵数占全校的75%,比计划多栽了20棵。
学校原计划栽树多少棵?
18.一杯80克的盐水中,有盐4克,现在要使这杯盐水中盐与水的比变为1∶9,需加多少克盐或蒸发多少克水?
19.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梨共540千克,苹果和梨重量的比是12∶15。
运来梨多少千克?
20.水果店运来橘子300千克,运来的葡萄比橘子多50千克,运来苹果的重量是葡萄的2倍,苹果比橘子多运来多少千克?
21.把960千克的饲料按7∶5分给甲、乙两个养鸡专业户。
甲专业户比乙专业户多分得饲料多少千克?
22.甲、乙两个仓库原存放的稻谷相等。
现在甲仓运出稻谷14吨,乙仓运出稻谷26吨,这时甲仓剩下的稻谷比乙仓剩下的稻谷多40%。
甲、乙两个仓库原来各存放稻谷多少吨?
23.学校操场是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80米,长、宽的比是4∶3,这个操场的长、宽各是多少米?
24.碧波幼儿园内有一块巧而美的长方形花坛,周长是64米,长与宽的比是5∶3,这块花坛占地多少平方米?
25.在一幅比例尺是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5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26.某玩具厂生产一批儿童玩具,原计划每天生产120件,75天完成。
为了迎接“六一”儿童节,实际只用60天就完成了任务。
实际每天生产玩具多少件?
27.甲、乙两个家具厂生产同一规格的单人课桌、椅,甲可以
生产1800张桌子,乙可以生产1500个椅子一共可生产1500套课桌椅。
现在两厂联合生产,经过合理安排,尽量发挥各自特长。
现在两厂每月比过去可多生产课桌椅多少套?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28.建筑工地要运122吨水泥,用一辆载重4吨的汽车运了18次后,余下的用一辆载重2.5吨的汽车运,还要运多少次?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
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29.空调机厂四月份生产空调机1800台,五月份比四月份增产10%。
四、五月份共生产空调机多少台?“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
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30.师徒两人合作生产一批零件,师傅每小时生产40个,徒弟每小时生产30个,如完成任务时徒弟正好生产了450个,这批零件共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