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B模型滑翔机训练浅谈
手掷模型滑翔机的调整与试飞[5篇范例]
![手掷模型滑翔机的调整与试飞[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787b9ded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c4.png)
手掷模型滑翔机的调整与试飞[5篇范例]第一篇:手掷模型滑翔机的调整与试飞手掷模型滑翔机的调整与试飞一、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飞机模型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强烈追求欲。
2、懂得并初步掌握手掷模型调试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3、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问题,懂得并初步掌握手掷模型调试的基本方法。
2、难点学会根据对模型飞行姿态的综合分析和判断,确定调整手段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1、回顾复习:模型飞机各操纵舵面的名称与作用1)副翼——机翼后缘靠外侧的活动部分,左边的称左副翼,右边的称右副翼。
它们的作用是对飞机作横向转动操纵。
2)襟翼——机翼后缘靠内侧的活动部分,左边的称左襟翼、右边的称右襟翼。
它的作用是增加机翼的升力。
3)升降舵——水平尾翼后缘的活动部分,一般没有左右之分。
它的作用是对飞机作俯仰转动操纵。
4)方向舵——是指飞机垂直尾翼后缘的活动部分。
它的作用是对飞机作方向转动操纵。
2、直线飞行调试示范活动过程介绍:手掷起飞→飞行观察(轨迹、姿态)→分析原因→调整→再试飞,观察效果示范步骤:1)小动力手掷模型。
2)观察模型飞行轨迹和姿态。
假设模型偏航,同时快速下沉。
3)分析原因偏航的可能原因:1横侧不平衡;2方向不平衡⌝下沉的可能原因:1重心位置太靠前;2水平尾翼安装角太大 4)调整方法探讨⌝在实施调整前,必须先制定调整方案。
当模型同时存在几个问题时,首先要分清主次,找出主要问题,即主要矛盾,先行解决。
其它次要的问题暂时撇开。
⌝等主要牙盾解决后,再看留下的问题。
如果问题还不止一个,那么我们需要不断地去分清主次矛盾,按照先主后次的步骤,分析解决问题。
⌝通过模型飞行调试的过程,学习科学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5)实施调整措施。
6)再试飞,观察调整结果。
7)把调试过程填入下表飞行调试实验情况记录表3、学生操练活动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共性问题集体解剖4、效果检验组织若干学生飞行演示5、教师总结调试的步骤和方法6、课后探究探索盘旋飞行的调试方法,自制飞行调试实验表,把调试内容、方法、过程记载清楚。
中班健康滑翔机教案反思

中班健康滑翔机教案反思
中班教案《滑翔机》适用于中班的体育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练习听信号四散跑,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在活动中,教师也十分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想象力、创造能力以及关爱意识的培养。
如在引导幼儿想象给滑翔机加油时,使用拟人的方式引导幼儿关爱滑翔机。
在活动的结尾处利用长丝袜,让幼儿把满地的废纸装进丝袜,做成体育用品流星球,也自然地融合了爱护环境和废物利用的教育。
滑翔机练习操作上的方法

滑翔机练习操作上的方法这款飞机很好操作,很好控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交流经验哈~有什么不懂的,也可以问我哈~下面是我自己总结的一些操作上的方法!起飞:左手拿遥控器右手拿飞机翅膀下面(开关位置差不多是重心)飞机拿着水平朝前机头稍微一点点向上(大概10度)记得飞机要水平哦这些准备好后左手把油门推上去然后在把飞机抛出去。
抛出时间以1秒为标准.(就是说飞机从手上开始抛到抛出只用一秒)转方向:要是想转方向的话就点动控制方向杆点下放下还需要在转在点比如:要往左边转方向就油门不放点下往左边的方向杆就放还要转在点.飞机上升:要是想更高飞行就加油门飞机机头朝上去一点在放下油门等快要水平的时候在加油门这样就高度就高起来要是还想高就一直按这方法去操作先加油门机头朝上飞一下后放油门等飞机快平行的时候在加在这基础上高度会慢慢高的.飞机下降:想放底高度就放下油门下降一些距离后在加油门等飞行后在放下油门这样持续.降落:这步最关键好多新手在这步摔断机身和螺旋桨.正确的方法是:想降落的时候对准位置放下油门等降落一点高度在加下油门(也注意控制好方向)等飞机快水平在放下油门降落一些高度后在加下油门把握高度这样持续动作等快接近地面在加下油门让机头朝上这样降落.所以说滑翔机有的人飞的好好,有的人不好,关键是练习,毕竟不是玩具,希望您早日学会,玩的开心.新手刚开始建议手掷起飞简单些,操作方法:左边的动力杆推到中上部不动,飞机水平用力往前扔出,起飞之后,动力杆也不要松开,右边的方向键要及时点动控制,不要一直按着方向键不动起飞之后,如果飞机往左偏,方向键就及时往右点相反同理如果飞机抬头过高就把后面的水平尾翼往下掰一下,如果飞机老是栽头就把两边大机翼往上掰一下注意事项:飞机快要落地或者撞到东西时及时松开两边推杆这样就不容易撞坏了。
“山鹰”模型飞机

“山鹰”模型飞机的飞行受哪些因素影响?我参加了学校的航模兴趣小组,在这里我见到了很多种模型飞机,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山鹰”模型飞机,于是我在每次航模小组活动中,我都会对“山鹰”模型飞机进行仔细的观察。
“山鹰”模型飞机的结构很简单,双翼展长大概60cm,机身长约50cm,V字尾翼,具有后推式螺旋桨,碳纤杆身。
那“山鹰”模型飞机的飞行受哪些因素影响呢?为了探索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分析研究。
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山鹰”模型飞机属于无线电遥控电动模型滑翔机(P5B)简称遥控电动滑翔机,由操作者用无线电遥控设备操作各舵面,以电动机为动力源,升空后可进行滑翔的模型飞机。
“山鹰”模型飞机操作时左手控制遥控器“上升\下降”操作杆,右手控制“左转\右转”操作杆,眼睛观察“山鹰”模型飞机所处的高度和方位,左右手和眼睛必须互相配合。
经过一年多的操作训练,我终于掌握了“山鹰”模型飞机的飞行技巧,我总结出“山鹰”模型飞机的飞行受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1.初速度和风向的影响。
第一次放飞“山鹰”模型飞机时,我将其放在草坪上,操作遥控器却只见螺旋桨快速转动却怎么也飞不起来,于是我让队员替我把“山鹰”模型飞机投掷出去,我在选择最佳时机控制遥控器,“山鹰”模型飞机终于飞起来了。
老师告诉我们“山鹰”模型飞机由于其特殊的外部结构不能像模型直升飞机那样从地面直接起飞,应用手投掷滑翔,最好选择无风或微风的天气,如果有风(风速不能大于3米\秒)最好逆风投掷。
2.重心的位置。
每次飞行前,老师都要求我们调整“山鹰”模型飞机机翼和尾翼的位置方向,这样做主要为了找“山鹰”模型飞机的重心。
有几次我没有调整,发现“山鹰”模型飞机出现头重,头轻或倾侧的现象。
3.电磁波的干扰。
“山鹰”模型飞机在飞行时周围最好不能有其他电动模型,如果有相同频率的遥控装置会影响“山鹰”模型飞机的正常飞行。
4.空间的影响。
平常我们都在空旷的操场上操作“山鹰”模型飞机,下雨时我想能不能在室内放飞?通过实验“山鹰”模型飞机不能在室内小空间自由飞行,最好在平坦且方圆50米范围内无障碍物的场地。
江西省电动滑翔机P5B竞赛项目开展现状的研究

江西省电动滑翔机P5B竞赛项目开展现状的研究作者:张苑妹庄淡盛来源:《活力》2019年第12期[摘要]航空模型的一大特点是应用于科研、生产和国防领域,是载人飞机的先驱。
在飞机研制的过程中,航空模型一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研制手段。
模型滑翔机是一种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它不依靠发动机作动力进行飞行,而是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继而在机翼上产生升力以平衡机体重量进行滑翔部分模型滑翔机安装有动力装置,如P5B竞赛项目滑翔机,其使用电动机作为动力装置,将模型飞机带到合适高度,然后关闭动力进入滑翔。
滑翔机的外形和构造与常规飞机基本相同。
模型滑翔机按其用途、制作材料、飞行性能、比赛级别等的不同而分成多种类别,遥控电动模型滑翔机P5B是其中的一种。
在设计制作、飞行训练和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涉及许多的空气动力学、飞行原理、制作工艺等相关知识。
如今关于P5B竞赛项目的详细介绍比较少,而竞赛的开展情况可以比较好地反映这个项目的普及情况和发展水平。
本文通过对竞赛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提高和发展P5B滑翔机项目。
[关键词]体育竞赛;航空模型;电动滑翔机P5B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P5B遥控电动模型滑翔机;P5B遥控电动模型滑翔机项目的竞赛成绩。
(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对象,通过图书馆、百度网、中国知网等查询网站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期刊,为论文提供理论依据与研究参考。
二、遥控电动模型滑翔机P5B项目竞赛的发展历史滑翔机发展的开端、发展过程与飞机不同。
1931年,天津河北汽车学校的随世新和朱晨制造了一架机长7.8m,机重218kg的单翼式滑翔机。
滑翔机制造的全盛时期在1940—1944年的5年期间,所造各种滑翔机200多架,多数是仿制。
1941年,重庆成立了中国滑翔总会。
而我国在1986年开始把遥控电动模型滑翔机列入普及航空模型竞赛规则,取其代号为P3E,以作为P3(无线电遥控类)中的一个项目。
模型飞机飞行调整基本知识

模型飞机飞行调整基本知识模型飞机飞行调整基本知识1、飞机的平衡和稳定(1)平衡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相等的重物,则这个天平就处于平衡状态。
在杠杆的支点两边,如果力和力臂的乘积相等,则这个杠杆就平衡了, 飞机的重心就像杠杆上的支点,机翼和尾翼的升力,像杠杆上的力。
要想使飞机上的俯、仰力平衡,就必须使重心两端的力矩相等。
即: A・a=B・b。
我们在手投滑翔调整所做成的模型飞机时,有时增加或减少机头的配重,这就是在移动重心的位置(从而改变a、b的长度); 调整机翼或尾翼的角度,就是在改变机翼或尾翼的升力(即改变A或B的大小),最后达到A • a=B • b的结果。
(2)稳定。
模型飞机在飞行中会不断地受到来自各方而的干扰(如阵风和不稳定的气流等),破坏原来的平衡状态。
如果在外来干扰消除后,模型飞机木身有能力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这种能力就叫做模型飞机的稳定性或安定性。
例如一个正立的不倒翁,外力使它偏离了中立位置后,只要你一放手,它就会自己重新立起来。
这就是具有稳定性的不倒翁。
如果把它倒立过来,只要稍有振动它就会倒下来,这就是不稳定的不倒翁。
飞机上的重心位置,机翼、尾翼的形状,机身的长度,以及机翼的上反角等都对飞机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例如,飞机的尾翼,有时就像箭羽一样在保持着飞机的'航向或俯、仰飞行姿态。
飞机的上反角也对飞机的横向稳定性有帮助作用。
影响模型飞机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还有重心的位置和翼型的形状。
概括地讲,重心在模型上的相对位置越靠前、越靠下,模型的稳定性越好。
翼型的前缘半径越大,中弧线弯曲越小,稳定性越好。
“S” 型翼型的稳定性也很好。
2、滑翔(1)在我们前面制作过的纸模型飞机、弹射模型飞机和手掷模型飞机等都是没有动力装置的模型飞机,这些没有动力装置的模型飞机也叫做滑翔机,它们在空中没有动力的飞行就叫滑翔。
有动力的飞机在发动机停止工作以后的无动力飞行也可叫滑翔。
(2)为什么模型飞机上没有动力,它却能在空中长时间地滑翔呢?观察从滑梯上下滑的孩子,他们没有任何动力装置,自己也没有用力,却从滑梯上很快地滑下来了。
“小飞龙”弹射模型滑翔机的调整和飞行(上)

“小飞龙”弹射模型滑翔机的调整和飞行(上)下沉速度的调整在模型飞机弹射试飞之前,为了确保模型飞机的安全,我们应该先调整好模型飞机的滑翔飞行状态,通过小动力手掷滑翔试飞,把弹射模型飞机的下沉速度(每秒降低的高度)调整到最小。
因为弹射模型飞机的体积较小,重量很轻,抗风能力较差,这一步试飞调整需要在无风条件下进行。
具体操作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初步试飞调整首先采用垂直尾翼舵角调整法,调整模型作直线飞行。
然后,针对模型在试飞滑翔中出现的头重或头轻现象,用增减机头配重的方法进行粗略调整。
如果模型飞机下滑角较大(由飞机“头重”造成),应在机头里减少配重;如果模型飞机出现波状飞行(由飞机“头轻”造成),应在机头里适当增加配重。
如此反复调整,使模型飞机基本达到俯仰平衡。
2微调机头配重调整的方法是:在逐次减少机头配重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模型的手掷滑翔试飞。
每次的配重减少量尽量微小,使模型下滑角逐渐变小,滑行距离逐渐增加。
当模型因为再减去一点配重而缩短滑行距离时,表明模型的下滑角已达最小。
在进行以上试飞时,必须手执模型飞机的重心部位,将模型飞机举过头顶,左右机翼保持水平,将模型沿机身轴线方向掷出(切勿爬升),仔细观察和牢记模型飞机的滑翔姿态。
每次掷出的起飞线位置、掷出高度、投出速度必须相同。
否则无法比较飞行结果。
3微调水平尾翼安装角由于模型滑行最远的时候,留空时间并不是最长。
因此,通过以上调整还没有达到最小下沉速度。
需要继续调整。
这时可测量一下模型的重心位置,按照模型重心位置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调整方法。
如果模型重心位置在设计范围之内,可继续采用减少配重方法对模型进行调整,方法与要求基本同上。
所不同的是,要用秒表测定模型每次试飞的留空时间。
由于机头配重的减少,模型滑行的距离会缩短一些,下滑角会增大一些。
但是,由于滑翔速度明显变小。
模型留空的时间反而增加。
当模型因为再减少一点机头配重而出现轻微波状飞行时,表明这架模型的下沉速度已经达到最小。
最新整理数控遥控滑翔机飞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doc

遥控滑翔飞行的基本原理•什么是滑翔机滑翔机是一种高性能的无动力飞机, 它能够利用大气中的上升气流来飞行。
模型滑翔机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利用上升的热气流来提供动力, 另一类是利用当风吹向倾斜的山岥时所产生的上升气流来提供滑翔动力。
山岥滑翔机的机师如果能够掌握这些上升的气流就能使飞机长时间在空中翱翔.山岥滑翔机的飞行速度比热气流滑翔机的速度要快, 一般来说它们的体积也比较细小。
它们的机翼主要由发泡胶外包一层木皮来造成。
有些高性能的滑翔机它们的机翼是由碳纤维倒模而成。
有很多打空战用的滑翔机是由特别的发泡胶EPP材料所造成, 这些材料是比较坚轫和有很强的防撞能力。
如何在斜岥上产生升力模型滑翔机滑翔机是一种高性能的无动力飞机, 它能够利用大气中的上升气流来飞行。
模型滑翔机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利用上升的热气流来提供动力, 另一类是利用当风吹向倾斜的山岥时所产生的上升气流来提供滑翔动力。
山岥滑翔机的飞行速度比热气流滑翔机的速度要快, 一般来说它们的体积也比较细小。
它们的机翼主要由发泡胶外包一层木皮来造成。
有些高性能的滑翔机它们的机翼是由碳纤维倒模而成。
有很多打空战用的滑翔机是由特别的发泡胶EPP材料所造成, 这些材料是比较坚轫和有很强的防撞能力。
滑翔机的种类: 滑翔机有各种不同的设计,如果以翼和尾的形态来分类,大致上可以分为传统有尾机,无尾机和Canard机。
有尾机可以再以机翼的前后掠和尾板的形像分细。
无尾机由于形态像一个三角形,一般都称为三角机。
Canard机的升降板是在翼的前方机头位置。
有些飞机在翼尖的位置是加上一个winglet,用以增加飞行时的稳定度。
传统有尾机: 以机翼的形态来分类,有尾机可以分为前掠翼,后掠翼和无掠翼机。
如果以尾板来分,可分为低尾,中尾,高尾和V尾机。
V尾机是很适合玩山坡滑翔比赛。
后掠翼机无掠翼机前掠翼机在翼尖加上winglet的滑翔机低尾机中尾机高尾机 V尾机无尾三角机:Delta Wing with Fuselage Delta Wing without FuselageFull Sweep Delta Model Canard 机:遥控装备一套完整的遥控装备包括有一个发射器(Transmitter),一个接收器(Receiver)和几个服务器(Servo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航联遥控模型滑翔机比赛有很多项目,包括遥控牵引模型滑翔机系列(f3b/j、f3h等)、遥控电动模型滑翔机(f5b)、遥控手掷模型滑翔机(f3k)和遥控火箭推进模型滑翔机(s8e/p)等。
这些项目在起飞方式与飞行科目等方面虽有较大差异,但对选手的操纵要求却有很多相似之处——必须对气流有较强的感知判断能力,并据此对模型飞机进行控制,达到竞时、竞速及定点着陆等竞赛要求。
国内开展较多的项目主要有遥控电动模型滑翔机(p5b)、遥控手掷模型滑翔机(f3k/p3k)和遥控火箭推进模型滑翔机(s8d)等3项(前缀由f改为p的项目为普及级,主要是基于各项目发展现状及不同选手的水平层次对比赛器材或内容做了适当更改)。
这3个项目中,p5b项目在国内开展较为广泛。
除了每年的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各地举办的模型公开赛上也经常能看到p5b模型飞机的身影。
此外,青少年比赛中,还有进一步降低难度的p5b-1、p5b-2等普及级项目。
目前国内p5b项目比赛分留空时间与定点着陆两项内容。
每轮比赛时间为7分钟,最大测定时间为300秒。
模型从出手开始计飞行时间,动力结束时计动力时间,模型着陆停止前进时计时结束(即留空时间)。
留空时间每1秒换算成1分,若超过最大测定时间着陆,则每超过1秒扣1分。
定点得分以模型着陆停稳后机头在地面的垂足到靶心的距离(x)确定,计算公式为:y=100-4x。
比赛最终成绩以留空时间得分与定点着陆得分之和减去动力时间得分(每1秒换算为1分)为该轮原始分,最后再以每批次各选手原始分为基础按千分制换算为正式得分。
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在遥控模型滑翔机训练中积累的一些经验,从模型飞机的配置、调整试飞、操纵训练技巧及操纵手与助手的配合4方面对p5b项目中模型飞机调整和操纵训练进行详细介绍。
一、模型飞机的配置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模型飞机是影响比赛成绩的关键一环。
p5b项目除要求模型具备极高的爬升速度,以尽量缩短动力飞行时间外,同时还要求模型具有较强的滑翔和稳定性能。
目前国内比赛中技术领先的p5b模型可在7秒动力时间内爬升至150~200m(图1)。
而根据竞赛规则要求,p5b模型使用的动力电池电压应低于8.4v,因此不仅要选择重量较轻、容量较大的2s锂聚合物电池组(标称电压7.4v、最高电压8.4v),还要选用高kv值电机和大电流电子调速器以获得较大功率。
据笔者统计,历年的比赛选手们使用的p5b模型中,动力电机主要采用28系列外转子电机(kv 值在2 000以上)或以内转子电机与齿轮减速器搭配使用(图2);电调多选用50~70a竞赛级电调(图3);电池多是2s锂聚合物电池(容量1 300 ~2 000mah,放电倍率30c~45c,图4)。
此外,作为动力输出至关重要的一方面,螺旋桨的尺寸需根据所选电机的参数进行合理搭配。
目前国内选手的参赛模型大都装配碳纤维折叠桨,特别是德国cam折叠桨。
该桨性能较好,比普通折叠桨质量轻,而且高速旋转时不易变形(图5)。
二、p5b模型的调整与试飞高性能的模型会使操纵手训练时更有底气。
在系统的操纵训练前,首先要对模型进行充分的调整与试飞。
1.地面的基本调试(1)移动电池位置调整整机重心,将其调至距机翼前缘30%~40%处。
(2)检查各舵面并调整舵机中立位置。
由于p5b模型一般都有襟副翼,因此要在遥控器上设置好襟副翼的混控模式,主要包括巡航和降落(刹车)两种模式。
在巡航模式中,要将两侧副翼下放2~3mm,并相应调整水平尾翼向下1~2mm;在降落模式中,将两侧副翼下放5~9mm,并相应调整水平尾翼向下4~6mm。
(3)检查螺旋桨连接器,调整折叠桨与桨罩间的松紧螺丝,使其在关闭动力后能完全收合。
(4)调整遥控器的油门锁定开关,并根据电调说明书设置相应的电调刹车,确保关闭动力后电机轴不再旋转。
2.试飞调整完毕后,应在静气流天气条件下进行试飞。
先以70%左右油门操纵模型爬升至30~50m高度后平缓改出,然后关闭动力进行低空试飞,检查螺旋桨是否收合,并在未开启襟副翼模式的情况下对各舵面进行微调,使模型飞机保持平稳飞行姿态(图6)。
随后,再逐一开启襟副翼的巡航与着陆模式进行检查,根据情况对遥控器设置进行微调。
三、操纵训练技巧模型的调整与试飞完成后,就可进行正式的操纵训练了。
操纵训练一定要循序渐进,才能逐渐掌握基本的操纵技巧。
p5b项目操纵训练可分为起飞爬升阶段与改出、对气流的判断和对飞行时间的控制以及降落航线的建立和定点着陆等。
模型起飞时,对操纵手与助手的配合默契度要求很高。
操纵手开启动力前,助手应手持模型重心处,根据风向调整机头朝向上风区(图7);当操纵手开启动力并确认可以出手时,助手应尽力以合适角度掷出模型(图8)。
模型掷出后,操纵手应操纵模型以80°~90°大仰角爬升,并尽量维持其直线爬升避免偏航。
待模型爬升到150~200m左右时,果断使其改出。
在训练初期,若操纵手对模型未完全适应,可缩短动力飞行时间,使模型在较低空域改出后进行操纵训练。
改出是动力爬升阶段结束后难度很高的一个动作。
虽然时间很短,但对随后的飞行影响却很大。
模型改出动作良好,才能维持动力爬升阶段结束时模型达到的最大高度。
赛场上时常能看到模型改出失败,导致模型下坠损失高度的情况。
正确的改出动作是在关闭动力的同时借助模型上升速度一步推杆到位使模型转入平飞。
推杆操纵量的大小要做到在推杆后使模型刚好改平而又没有高度损失。
改出动作需要长期的刻苦训练才能掌握。
要使模型获得较长的留空时间,需掌握以下两个要领:第一是确保模型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始终保持姿态平稳,以比较合理的高度损失换取留空时间;第二要掌握对上升气流的合理利用,尽可能借助上升气流维持甚至增加模型的飞行高度。
所谓保持平稳姿态,就是使模型在巡航飞行中机翼无大幅度抖动,并保证它不出现波状飞行现象。
比赛中,p5b模型在空中的巡航路线如图9所示。
操纵手将模型改出后使其继续向上风区保持直线飞行。
前行100~300m后,由于模型远离操纵手,因此其姿态会变得不易识别。
此时操纵手应操纵模型向下风区大半径水平转弯,在缩短模型与自身距离的同时使其完成360°转弯,随后再继续操纵模型向上风区前进。
在模型转弯过程中,对其各舵面的操纵都要慢打慢放、由小到大。
例如利用副翼操纵模型转弯时,在将副翼操纵杆向某一方向打出后,升降舵协同拉杆使模型转弯的同时,应慢慢将副翼操纵杆先向反方向回打,然后向转弯方向打一点,而后再放回来。
这样慢慢往复操纵,才能使模型始终以平稳姿态完成转弯。
此外,转弯过程中还应随时注意风向变化对模型姿态的影响,及时根据模型姿态对风向作出判断并对舵面加以修正。
模型在飞行中,应尽量保持直线,减少操纵次数。
操纵手应仔细观察模型的飞行姿态,通过其姿态的轻微变化收集气流信息。
要避免模型完全随风飞行,而应使其按自己设想的线路飞行,并在维持飞行方向的过程中感受气流状态及变化。
当模型姿态发生变化时,操纵手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它进行控制。
若观察到其一侧机翼上浮,根据不同天气可采取以下操作:1.对流活跃,风较大的天气。
上浮一侧机翼下方可能存在较强热气流,应操纵模型转入上浮机翼的那一侧飞行。
2.对流不活跃,微风的天气。
在下风方向一定距离外可能有上升气流,导致周边气流被吸入,应操纵模型往下风区飞行。
3.大风,乱流天气。
机翼的上浮可能是由乱流造成的,应操控模型继续按原路线飞行。
在训练与比赛时,模型的留空时间要尽量达到最大测定时间5分钟(300秒)。
如遇到较强的乱流天气,可在模型爬升阶段适当增加1~2秒的动力时间提高模型改出高度。
对于p5b项目,定点着陆也至关重要。
特别是在比赛中,选手们的动力时间与留空时间分数接近时,定点着陆得分将直接影响比赛的总成绩。
操纵手应建立良好的降落航线,在降低模型高度的同时,通过转弯或摆动机翼减小其着陆速度,以便更加精确地定点。
同时,操纵模型着陆时还要注意对其飞行时间的掌控,最大化接近满分飞行时间。
比赛中,一般在留空时间临近4分钟时,就要对模型的高度进行控制。
在逐渐降低飞行高度的同时,操纵手要操纵模型向下风区转向飞行。
在距离留空满分时间截止还有20~30秒时,应维持模型在20m左右高度飞行,并逐渐使模型转向操纵手身后,绕着陆点靶心的扇形航线飞行(图10)。
待距满分留空时间截止还剩10秒时,应操纵模型向着陆点作直线飞行,有襟副翼的模型可开启着陆(刹车)模式使其适当减速(图11、图12)。
在直线飞行阶段,操纵手应站在距离靶心后方2m处操纵模型逐渐降低高度到约1m并控制好飞行速度,在观察着陆点的同时操纵模型一步步接近着陆点靶心,适时推杆定点着陆(图13、图14)。
着陆航线要根据风向和风速作适当调整,操纵模型转向的时机选择、模型在操纵手身后的飞行时间与高度的掌控等都需要在长期的训练中逐步积累经验。
四、操纵手与助手的配合除了操纵手自身的训练外,操纵手与助手的配合在比赛中也很重要。
助手的作用并不仅仅只是起飞阶段放飞模型,在比赛过程中还要向操纵手准确报时提醒并观察模型飞行(图15)。
比赛中,助手一般要准备1~2块秒表(一块记录比赛总时间,另一块记录模型留空时间)。
在起飞阶段,助手奋力将模型掷出后,应以正计时方式读秒向操纵手报告动力飞行时间,并及时提醒操纵手关闭动力操纵模型改出。
模型进入无动力滑翔后,助手应观察其它模型飞行情况并结合本队模型姿态,告知操纵手气流变化情况,指挥操纵手操纵模型转向上升气流较强空域。
助手在留空飞行过程中的报时,前4分钟可一分钟一报,最后一分钟或30秒后可采用倒数读秒方式告知操纵手留空时间,以便操纵手对模型留空时间进行调整。
当模型进入最后直线定点着陆航线时,助手应提醒操纵手将模型降至适当高度并在关键时刻告知其推杆定点。
以上是笔者在p5b项目训练中积累的一些经验,不尽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要想真正飞好一个项目,最根本的还是要坚持不断学习总结和长期外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