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练习题

201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练习题
201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练习题

201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14武威)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2014汕尾)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树根“变”根雕

B.葡萄“变”美酒

C.玉石“变”印章

D.玩具机器人“变”形

3.(2014安徽)下列生产过程中,不发生

...化学变化的是()

A.安庆石油化工 B.毫州古井酿酒 C.铜陵有色冶金 D.六安水力发电4.(2014河南)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蒸馏 B.升华 C.爆炸 D.燃烧5.(2014随州)我们每天都生活在阳光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B.久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产生一层白膜

C.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

D.爆炸

6.(2014益阳)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这种变化是()

A.水沸腾B.瓷碗破碎C.石蜡熔化D.动植物呼吸7.(2014连云港)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以下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 B.木已成舟 C.聚沙成塔 D.百炼成钢8.(2014江西)下列属于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可燃性 B.导电性 C.酸碱性 D.还原性9.(2014龙东)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火箭发射 B.节日焰火 C.风力发电 D.葡萄酿酒10.(2014济南)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光合作用

B.

钢铁生锈

C.

酸雨侵蚀

D.

冰山融化11.(2014山西)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A.试管

B.量筒

C.燃烧匙

D.蒸发皿

12、某些玻璃仪器,为保证其密闭性,常常把玻璃的接触面处磨毛(也称磨砂),下列仪器中已经过了磨毛处理的是()

A、量筒

B、集气瓶

C、烧杯

D、锥形瓶

13.(2014淮安)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14.(2014?赤峰)下列所示的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验满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点燃酒精灯

D.

塞紧橡皮塞

15.(2014广州)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16.(2014安徽)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过滤B.加热液体C.除去CO中的水蒸气 D.量取9.3mL液体17、(2014德州)托盘天平是利用杠杆原理制造的一种称量仪器。如果仅用一个20g的砝码取19.5g的食盐,现有如下操作步骤,正确的称量方法是()①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大小相同的白纸②将20g砝码放在左盘

③将20g砝码放在右盘④将游码拨至0.5g处⑤在右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⑥在左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A.②④⑤ B.③④⑥ C.①③④⑥ D.①②④⑤

18、用托盘天平称量5 g药品时,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移,这时则应()

A、增加砝码B、添加药品C、减少药品D、调节平衡螺母

19、读量筒中液体体积时,某同学俯视读数为20 mL,则实际为()

A、大于20 mL

B、小于20 mL

C、为20 mL

D、无法判断

20、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A、加热前试管外壁干燥

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

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了

D、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了

点燃 二、简答题及实验题

21、托盘天平称量一未知质量的烧杯。现用“↓”表示向托盘上增加砝码,用“↑” 表示从托盘上减少砝码,请使用“↓”和“↑”在下表中表示你的称量过程,并在下图中用“┃”表示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若烧杯的实际质量为36.8 g )

砝码(g ) 50 20 20 10 5

取用情况

22 将下列操作还需要配合使用的另一种仪器(如下图所示)用短线连接起来。

23.(2014聊城)教材上有一习题:“设计实验证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现有一瓶用排水法收集的甲烷气体(图1中的A )。请根据图中装置宪成以下各题:

(l)要将A 中的气体通入B 装置中,应选图2中的 (填序号)“注水装置”。

(2)B 处是干冷的大烧杯,甲烷燃烧后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证明甲烷中一定含有

元素;将B 中烧杯正放向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证明甲烷中一定含 有 元素。

(3)此实验能否证明甲烷分子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填“能”或“不能”).

(4)写出甲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别它们。

参考答案:

1-20:C B D D B D D B C D B B A B A B D C B B

21:↓↑↓↓↑↓↓

22-23:略

24:(1)②(2)氢(H)碳(C)(3)不能(4)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

25:分别将燃着的木条放入三个集气瓶中,燃烧没有明显变化的是空气;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燃烧的更旺的是氧气。(其它合理均可)

走进化学世界练习题(含答案)(word)

走进化学世界练习题(含答案)(word) 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酸和碱反应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加热液体D.闻气体的气味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量筒不能做反应容器,故A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必须是密封体系,图示中导管与外界通着,故B错误;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C错误; D、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扇着闻,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2.“三不”原则,即“不闻、不摸、不尝”;具体说就是:不要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用手触摸药品,不能尝试药品的味道; 3.下列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可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答案】B 【解析】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无气味的气体生成;B. 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酸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可证明该气体没有助燃性,但不一定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才是二氧化碳;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选B 点睛:鉴定物质时应根据物质的特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是所有不助燃的气体的共性,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才是二氧化碳的特性。

最新初三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最新初三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S—32Zn—65 一、我会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1.南昌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用2%的小苏打漱口能有效预防口腔黏膜糜烂溃疡的发生或修复原有口腔黏膜的损伤。小苏打属于(A) A.盐B.酸C.碱D.有机物 2.有句谚语“每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苹果主要能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B) A.油脂B.维生素C.蛋白质D.无机盐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D) A.量取液体时读数B.稀释浓硫酸C.过滤D.酸碱中和 4.(2018?贵港)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B) A.混合物:煤、石油、冰水共存物 B.有机物:甲烷、乙醇、葡萄糖 C.复合肥料:尿素、*钾、氯化铵 D.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5.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B) 体液唾液胆汁胰液

pH6.6~7.17.1~7.37.5~8.0 A.人体的唾液一定呈酸性B.人体的胆汁一定呈碱性 C.人体的胰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D.酚酞试液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A.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变黑 B.*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 C.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无明显现象 D.尿素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推理是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B)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锈蚀,所以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都容易锈蚀 B.酸溶液的pH<7,常温下测得某溶液的pH=3,所以该溶液一定是酸性的 C.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D.CO2溶于水后能跟酸一样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向酸性土壤里撒熟石灰,可调节土壤的pH B.推广加碘盐是为了预防胃酸过多 C.钢铁在干燥的环境中比在潮湿的环境中更容易被腐蚀

【化学】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及答案(word).docx

【化学】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及答案(word) 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 1.标签向着手心,以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污染或腐蚀标签; 2.“三不一要”原则,即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具体是就是: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3.对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A.通过闻气味区别厨房中的醋和白酒 B.往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该沉淀一定是BaSO4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该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答案】 A 【解析】 分析: A、白醋与酒气味不同. B、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并不一定说明是硫酸钡,也可能是碳酸钡氯化银等沉淀.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确实能除掉氧化镁,但同时又引入了新的杂质.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不一定说明原溶液饱和,即使原溶液不饱和降温溶液照样会析出晶体. 解答:解: A、白醋与酒气味不同,闻气味可以区分,故此选项正确. B、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可说明有可能生成了硫酸钡、碳酸钡、氯化银等沉淀,故此选项错误.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确实能除掉氧化镁,但同时又引入了氯化镁的杂质,正确的做法是加入稀硫酸除掉氧化镁,故此选项错误.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不一定说明原溶液饱和,即使原溶液不饱和降温溶液照样会析出晶体,只要在降温过程溶液达到饱和时即可,故此选项错误.故选 A 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规范的是() A.给液体加热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C.闻药品气味 D.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 试管容积的 1/3,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标签未朝向手心,错误,符合题意。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固体药品的取用时,试管横放,用纸槽或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避免沾在试 管壁上。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5.在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天然气燃烧B.把水烧开沸腾C.铁锅生锈D.蔬菜腐烂【答案】 B 【解析】 【详解】 A、天然气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把水烧开沸腾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物质本身没变,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C、铁锅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蔬菜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 一般情况下燃烧指的是化学变化 6.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在现代有继承和发展。下列不涉及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基础练习题 含答案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1.下列情景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彩旗飘扬 B.舞台升降 C.点燃火炬 D.歌声悠扬 2.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3. 下列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甲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B.金属汞常温下是液体 C.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 D.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4. 下列关于物质鉴别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汽油和酒精可以通过闻气味鉴别 B.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观察颜色鉴别 C.用燃着的木条可以鉴别氮气、氧气 D.水和铁丝可以通过观察状态鉴别 5. 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B.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高 C.呼出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D.氧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 6. 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如图)。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棉线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7. 物理变化是指其他物质的变化,如蒸发、挥发、溶解等。化学变化是指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氧化、变质、生锈等。 8.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9. 蜡烛点燃前为柱形固体,质地较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其中温度最高。燃烧后生成物有和。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 10. 人体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和 11. 做化学实验取用药品时,取用块状固体用(一横、二放、三慢竖);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的药品时要用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 取用较多量液体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一倒、二向、三挨、四盖); 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垂直悬空、正上方)。 12. 判断正误。(√;×) (1)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 (2)有颜色、状态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

走进化学世界练习题

《走进化学世界》习题 1、研究一个自然现象或社现象常常需多学科参加,但各学科都有所侧重,下列课题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A.股票市场上的牛势或熊势B.5号飞船在太空中由椭圆形轨道变为圆形轨道 C.禽流感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D.超导材料的研制 2、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 A.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B.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C.较多量液体加热-烧杯D.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滴管滴加液体时,为防止液滴飞溅,滴管的下端要紧贴试管的内壁 B、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C、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干燥的固体可以直接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D、使用试管夹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4、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将块状固体放入直立的试管内 B.用药匙取固体药品后,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C.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 D.用胶头滴管吸取并滴加试剂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5、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错误的操作是:() A.必须使用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B.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为了防止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加热时垂直试管 D.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小心地在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加热 6、某同学为研究动物呼吸作用,用右图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可能观察到的 现象是( ) A.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墨水左移 B.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墨水右移 C. 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红墨水右移 D. 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红墨水左移 7、某人用托盘天平称量5.1g食盐时(1g以下用游码),称后发现砝码放在左盘,食盐放在了右盘。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 A.5.3g B.5.1g C.5.0g D.4.9g 8、如果没有化学的发展,世界就不可能像今日这样丰富多彩。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关系的是() A.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盛B.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C.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D.物质机械运动的规律 9. 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白玉为床,金作马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④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 1.下列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有 ①试管②集气瓶③瓷质蒸发皿④量筒⑤烧杯⑥燃烧匙⑦石棉网 A.①④⑤⑥⑦B.①③⑥⑦C.①③⑤⑥⑦D.①②③⑤⑥【答案】B 【解析】 :①试管②集气瓶③瓷质蒸发皿④量筒⑤烧杯⑥燃烧匙⑦石棉网.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瓷质蒸发皿、燃烧匙、石棉网;集气瓶、量筒不能用于加热;烧杯可垫石棉网加热. 故选B 2.“三不一要”原则,即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具体是就是: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3.节约原则,即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没有说明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4.下列图示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取用固体药品时,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应用药匙取用,故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错误。 点睛: 固体药品的取用原则有如下三条: 5.对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A.通过闻气味区别厨房中的醋和白酒 B.往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该沉淀一定是BaSO4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该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A、白醋与酒气味不同. B、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并不一定说明是硫酸钡,也可能是碳酸钡氯化银等沉淀.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确实能除掉氧化镁,但同时又引入了新的杂质.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不一定说明原溶液饱和,即使原溶液不饱和降温溶液照样会析出晶体. 解答:解:A、白醋与酒气味不同,闻气味可以区分,故此选项正确. B、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可说明有可能生成了硫酸钡、碳酸钡、氯化银等沉淀,故此选项错误.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确实能除掉氧化镁,但同时又引入了氯化镁的杂质,正确的做法是加入稀硫酸除掉氧化镁,故此选项错误.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不一定说明原溶液饱和,即使原溶液不饱和降温溶液照样会析出晶体,只要在降温过程溶液达到饱和时即可,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6.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向青少年连续开展多次报告.下列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一章_走进化学世界_单元检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5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30分,) 1. 下列对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A.有新物质生成 B.有能量变化 C.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发生变化 D.发光发热 2. 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晾干的正确方法是() A.管口向上,直立在试管架上 B.管口向下,倒扣在试管架上 C.平放在桌面上 D.以上均可 3. 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白酒和白醋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C.用高温灼烧氧化铁和木炭粉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少量铁 D.用加水溶解的方法区别NaOH、Na2SO4、NH4NO3三种白色固体 4.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 B.玻璃破碎 C.苹果腐烂 D.菜刀生锈 5.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火焰分三层 B.切下一小段蜡烛放入水中会浮在水面 C.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燃烧时产生黑烟 6.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植物发生光合作用 C.自行车日久出现生锈 D.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 7.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解水所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 B.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C.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大会使人中毒死亡 D.稀有气体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是化学变化 8. 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成分的要变化是() A.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 B.氧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变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人教版) 一、选择题 1.(07济宁)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与对该变化的判断,不符合 ...的是 A.沙里淘金…………………………………………物理变化 B.滴水穿石…………………………………………物理变化 C.百炼成钢…………………………………………化学变化 D.火树银花…………………………………………化学变化 2.(07重庆长寿区)以下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没有 ..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被消化了 B.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呼吸作用增强 C.水放进冰箱一段时间后结成冰 D.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结合成各种蛋白质 3.(07常州)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导电性B.可燃性C.延展性D.挥发性 4.(07常州)下列化学仪器需垫加石棉网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A.试管B.烧杯C.燃烧匙D.蒸发皿 5. (07成都)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剩饭变馊B.自行车生锈C.牛奶变酸D.电灯发光 6. (07济南)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B.牛奶变酸C.铁锅生锈D.氢气燃烧 7. (07上海)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粗盐 B、生铁 C、烧碱 D、空气 8. (07苏州)在做镁条燃烧实验时,用于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A.弹簧夹B.坩埚钳C.铁夹D.试管夹 9. (07苏州)实验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以下操作不当 ....的是 A.点燃氢气前必须要检验其纯度 B.刚从酒精灯火焰上撤下的试管应放在石棉网上 C.将鼻孔直接凑到盛有二氧化硫的集气瓶口闻气味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10. (07苏州)下列有关酒精灯使用或存放的图示错误 ..的是 A.B.C.D. 11. (07金华)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2020年初中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解析版)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以下发明中不属于化学发明的是() A.烧制陶瓷B.黑火药C.造纸术D.指南针 2.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 A.试管口B.中下部C.中上部D.正中间 3.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C.氧气不易溶于水D.木炭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4.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你认为下列能量主要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电熨斗通电产生的能量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能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能量 5.学习化学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某些变化的本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柴劈成块B.西瓜榨成汁C.残雪化成水D.高粱酿成酒 6.在甲、乙两个烧杯(一杯装清水,另一杯装盐水)中各放入一个同样大小的萝卜条。过一段时间,观察到甲、乙两个杯里的萝卜条的形态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盐水里的萝卜条变得软缩 B.乙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浓盐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 C.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变得软缩 D.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 7.下列取用试剂的操作图示错误的是()

A. A B. B C. C D. D 8.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的操作中正确的有() ①如果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在加热前擦拭干净,然后再加热 ②加热时,为防止试管脱滑,应使试管底部放在灯芯上加热 ③烧得过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会破裂 ④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应先进行预热,方法是在火焰处上下转动 ⑤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应把灯焰固定在固体部位加热 ⑥给液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切不可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 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⑤⑥D.③④⑤⑥ 9.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10.人类生活需要的能量有些来自化学反应。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 A.利用电热器取暖B.发电厂利用水力发电C.在手电筒中使用干电池D.利用蜡烛照明 11.目前人类所使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化学反应。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家庭烧煤取暖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C.利用海洋潮汐发电D.在家用电器中使用干电池

粤教版初中化学《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提纲

粤教版初中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物理性质: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由感官直接感知。 1.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溶解性,挥发性 化学性质: 在化学发应中表现出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常伴有外形、状态变化现象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伴有发光,发热,生成气体或沉淀 现象. 3.注意:1)伴有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沉淀等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灯泡通电发光, 发热; 无色氧 气变成淡蓝色液氧;给冷水加热,溶解在水中的气体一小气泡的形式放出,都是物理变 化. 2)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①物理变化:如车胎爆炸,压力锅(蒸汽锅炉)因压力过 大而爆炸 ②化学变化:如炸药爆炸,瓦斯爆炸 ③既不是简单的物理变化,也不是简单的化学变化 : 如原子弹爆炸 1) 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为液态,再汽化,而燃烧. 4.蜡烛燃烧: 2)蜡烛燃烧产生的黑烟是不充分燃烧的碳单质:炭黑;而蜡烛熄灭后冒出的 白烟是石蜡蒸汽凝固的固体小颗粒,白烟可以燃烧. 1)外焰:温度最高 5.火焰分三层 2)焰心:温度最低,焰心部分包含 CO和石蜡蒸汽. 3)内焰:

注意:1)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 2)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3)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漏斗 7.实验药品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1)使用药品做到三不不能把鼻子凑到瓶口问药品 (闻气味的方法:用手在容器口煽动,让少量气体飘进鼻子) 不能品尝任何药品 不能放回原甁 2)用剩的药品做到三不不能随意丢弃 不能拿出实验室 块状药品:”一横,二放,三慢竖”.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药品放在8.固体药品的取用试管口,慢慢将试管竖起,使药品慢慢地滑到试管底部,以 免打破试管. 粉状药品:”一斜,二送,三直立”.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 纸槽小心地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 落在试管底部 注意:用过的镊子和药匙及时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9.液体药品的取用 1)取用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 ①把瓶塞取下,倒放在桌上.目的:防止桌面上的杂质污染药品和塞子 上的药品腐蚀桌面. ②瓶上标签向着手心. 目的:防止液体药品流下,腐蚀标签. 2)从细口瓶倒液体③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倒入. 目的:防止液体洒落,防止倾倒过多. ④把试剂瓶口在试管口刮一下 ⑤立即盖紧瓶塞,把试剂瓶放回原处,标签向外. 目的:防止液体挥发或变质.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使药品放置有序, 以备下次使用方便. ①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 ②没有先使试管均匀受热 10.试管炸裂的原因③试管底部接触灯芯 ④烧得很热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洗涤方法:倒净废液→用自来水冲洗→用试管刷转动或上下移动洗涤11.仪器的洗涤→放指定位置 洗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一调: 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12.托盘天平的使用 2)二放: 干燥的药品放在纸上称量(两个托盘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 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①左物右码 三要②放砝码时,要先大后小 ③要用镊子夹取砝码 (1)把玻璃管插进带孔胶塞:先把要插入的玻璃管一端用水湿润,稍用力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2]首先展示胆矾晶体 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板书]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 6、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 (1nm=10-9m)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要求: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浅析《走进化学世界》

浅析《走进化学世界》 九年级化学是初中九年级学生新接触的新的学科,这门学科对学生来说是既新鲜又有趣。而《走进化学世界》是九年级化学的第一单元,我们教师一开始就应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爱好,指明学习化学的一些方法,告诉学生:世上无难事,只要努力学,就一定能学习好化学,并能使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课题: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对学生实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并掌握其方法。 本课题是学生学习化学的起始,教师上好第一堂课很重要。教师可利用微格教学,且适当加入几个有趣的化学实验。如:一、“魔棒灯”(所需药品:浓硫酸、高锰酸钾;仪器:玻璃棒,内盛酒精的酒精灯。步骤:用玻璃棒先蘸取浓硫酸,后蘸取高锰酸钾,再碰酒精灯芯;)二、烧不坏的手帕等。这样一开始就可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习化学,使学生亲自感受到,化学存有我们的生活中,它是那么的饶有情趣,富含在方方面面,使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材也就是抓住了学生的这种情感,引出了什么是化学,及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特别是图10,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鸟鱼能够同室,更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激发了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时:2课时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 教学难点:变化和性质的判断。 本课题以学生熟悉的化学实验为基础,引出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通过四个演示实验的现象,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趣味,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学生“我能学好化学”的自信心。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及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本课题内容较重要,教学时若只用一课时,教师难完成教学,学生也接受不了;若用二课时教学较妥当。教师教学时应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讲透彻,使学生能准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还要让学生能准确判断变化和性质(性质的叙述中常出现:能、会、能够、易、有、是等字眼)。 课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2课时 本课题介绍了化学实验的前身,指出了实验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这里安排的“活动与探究”,是学生实行科学探究的起始。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和“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空气有什么不同”的探究,培养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水平,亲自动手水平和分析水平。在教学中,教师要讲明科学探究的三大块:一、探究的方法和步骤;二、观察到的现象,三、结论解释(化学方程式)。在学生实验的同时,教师可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比较学习法”,以便为今后学好化学打好基础。在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题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水果榨果汁 B. 黄豆酿酱油 C. 糯米酿甜酒 D . 鲜奶制酸奶 2.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葡萄酿成酒 B. 木炭燃烧变成灰 烬 C. 轮胎爆 炸 D. 爆竹爆炸 3.大气中有两种氧元素组成的单质,即氧气和臭氧(O3)。在一定条件下,部分氧气转化为臭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上变化属于物理变 化 B. 以上 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C. 氧气和臭氧是同种物 质 D. 臭氧 是化合物 4.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甘薯酿酒 B. 石蜡熔 化 C. 烟花爆 炸 D. 食物腐败 5.食品安全是当今人们关注的热点,一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制造伪劣食品,下列事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用工业酒精和水兑制成“酒精” B. 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 C. 用色素、水、食盐等兑制成“假酱油” D. 用硫磺燃烧后的气体熏蒸粉丝以达到“美白”效果 6.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氢氧化钠易潮解 B. 浓盐酸易挥 发 C. 氯化钠易溶 解 D. 碳酸易分解 7.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冰块受热变为液体 B. 熨斗通电后变热 C. 樟脑球在衣柜中消 失 D. 吃进的食物被消化 8.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而物质在不断地变化.以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大米酿酒 B. 菜刀生 锈 C. 湿衣晾 干 D. 食物腐败

9.(2016?淄博)“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的物理变化的是() A. 粮食酿酒 B. 纺纱织 布 C. 烧制瓷 器 D. 冶炼生铁 二、填空题(共4题;共12分)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C.干冰用于人工降 雨 D.________ 11.从H、C、O、Na、Cl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一种符合下列内容的物质,请用化学式表示。 (1)与生命密切相关且占人体总质量2/3的液态物质________ (2)汽水中含有的酸________ (3)生活中最重要的调味品________ (4)重要的化工原料、俗称苛性钠的碱________ 12.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 A.小苏打用于面食加工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石墨用于做铅笔芯 D.________ . 13.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可以进行物质鉴别.将下列有关性质前的标号填在相应的括号中,从而区分各组物质. A.气味 B.味道 C.颜色 D.状态 (1)冰和水________ ; (2)铁和铜________ ; (3)食盐和蔗糖________ ; (4)酒精和汽油________ . 三、综合题(共2题;共13分) 14.2017年4月11日某市自来水出现了苯含量超标事故.苯是一种①液体,②无色透明,③有香味,④难溶于水,⑤易溶于有机溶剂,⑥本身也可作为有机溶剂.在常温下,苯还是一种⑦易燃物,⑧有高的毒性,

最新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

最新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 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大米酿酒C.苹果腐烂D.人的呼吸 【答案】A 【解析】 A、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大米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苹果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人的呼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三不一要”原则,即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具体是就是: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3.下列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可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答案】B 【解析】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无气味的气体生成;B. 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酸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可证明该气体没有助燃性,但不一定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才是二氧化碳;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选B 点睛:鉴定物质时应根据物质的特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是所有不助燃的气体的共性,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才是二氧化碳的特性。 4.对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A.通过闻气味区别厨房中的醋和白酒 B.往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该沉淀一定是BaSO4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该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答案】A

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及答案(word)

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及答案(word) 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 1.从化学的视角看,下列关于化学物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绿茵场上的足球运动,青草和足球都是物质 B.任何化学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 C.你的身体就是你摄入的化学物质做成的 D.看不见的东西都不属于化学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绿茵场上的足球运动员、青草和足球都是物质,选项说法正确; B.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任何化学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选项说法正确; C.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是化学物质,我们摄入的物质也不例外,选项说法正确; D.世界上的物质包括看的见和看不见的都是化学物质,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类别—用途”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是化学性质,用于制作叶脉书签;B、液氮气化时会吸热,物理性质,用作制冷剂;C 生石灰遇水,和水反应放热,化学性质,用作干燥 剂;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物理性质,用于制糖工业脱色。选A

3.实验室中配制100mL10%的稀硫酸,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烧杯B.托盘天平C.量筒D.玻璃棒 【答案】B 【解析】 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液体溶液的步骤是:计算、量取、稀释、装入试剂瓶贴上标签,量取时需要用到量筒和胶头滴管,稀释用烧杯和玻璃棒,没有用到托盘天平,故选B 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氧气验满B.读取液体体积 C.气密性检验D.液体加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即可,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量筒内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 D.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决此类试题的关键。 5.实验室里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浓硫酸: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增加了 C.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学生带来光明 D.铁钉: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了 【答案】D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提高训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提高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化学的认识错误的是(C) A.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B.炼丹术、炼金术为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C.现代化学是以理论推导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D.实验是检验化学理论的标准 2.下列有关“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C) A.我们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我们呼出的气体中不含氧气 C.我们吸入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D.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3.某同学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得到如下现象的描述,你认为错误的是(A) A.呼出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向空的集气瓶里呼出气体,内壁上产生水雾 4.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液体,为判断是不是氢氧化钠的溶液,你认为下述方法中最可行的是(C ) A.讨论 B.调查 C.实验 D.上网 5.对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C) A.蜡烛受热时从顶部开始逐渐熔化成液态 B.火焰分成三层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6.小明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B)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查找蜡烛成分的资料,探究黑色物质的成分 D.向老师请教黑色物质的成因 7.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脱落的无色溶液,要确定它是否为稀硫酸。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方法是(C) A.猜想与假设 B.上网查资料 C.进行实验 D.交流讨论 8.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D) 9. 在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小明根据下列现象推测烟花爆竹的成分中可能含有什么物质,其中不合理的是(B ) A.燃放烟花时,发出耀眼的白光,说明烟花中可能含有镁粉 B.燃放烟花时,发出蓝紫色火焰,说明烟花中可能含有铁粉 C.爆竹的火药呈现黑色,说明火药的成分中可能含有木炭粉

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光电现象 B.生命有机体的形成及功能 C.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D.矿产资源、地域分布和自然环境 2.下列变化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B.矿石粉碎C.钢铁生锈D.葡萄酿酒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铜丝做导线 B.干冰用作制冷剂 C.焦炭用于炼铁 D.石墨制铅笔芯 4.下列不符合近代化学观点的是( ) A.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会破裂 C.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破裂 D.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5.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 A.试管 B.量筒 C.燃烧匙 D.蒸发皿 6.在化学发展史上,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道尔顿 B.阿伏加德罗 C.拉瓦锡 D.门捷列夫 7.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观察现象 D.作出结论 8.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继续燃烧,而在呼出的气体瓶内熄灭。由此说明( ) 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 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小 C.呼吸过程中消耗了空气 D.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9.伦敦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C3H8)。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沸点为-℃,易液化 B.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C.着火点为450 ℃,易燃 D.无色气体 10.下列仪器中,具有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试剂三种用途的是( ) A.烧杯 B.量筒 C.集气瓶 D.试管 11.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