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木兰花》词集赏析及注释翻译

合集下载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雨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译文」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赏析」《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又名《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玉楼春·拟古决绝词》、《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纳兰性德的这首词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词中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

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整首词里最平淡又是感情最强烈的一句,一段感情,如果在人的心里分量足够重的话,那么无论他以后经历了哪些变故,初见的一刹那,永远是清晰难以忘怀的。

“何事秋风悲画扇”借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本应相亲相爱的两人,但却成了相离相弃,又将词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

第二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写出了主人公纳兰性德深深地自责与悔恨。

纳兰性德不是一个负心汉,只是当时十多岁的少年还没主宰自己的命运。

其实像李隆基这样的大唐皇帝都保不住心爱的恋人,更何况是纳兰。

第三句“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借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第四句“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句,承接前二句句意,从另一面说明主人公情感之坚贞。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晏殊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晏殊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宋代:晏殊
燕鸿过后莺归去。

细算浮生千万绪。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

挽断罗衣留不住。

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标签
宋词三百首、感叹、爱情、时光
译文
鸿鹄春燕已飞走,黄莺随后也归去。

这些可爱的鸟儿,一个个与我分离。

仔细寻思起来,人生漂浮不定,千头万绪。

莺歌燕舞的春景,像梦幻般没有几时,便如同秋云那样散去,再也难以寻觅她的影踪。

像卓文君那样闻琴而知音,像汉水江妃那样温柔多情,遇到郑交甫解佩相赠,这样的神仙般的伴侣早已离我而去,即使挽断她们绫罗的衣裙,也不能留住她们的倩影。

劝君莫要作举世昏醉,唯我独醒的人,不如到花间去尽情狂饮,让酒来麻醉我这颗受伤的心灵。

注释
1.浮生:谓人生漂浮不定。

2.春梦:喻好景不长。

3.闻琴:据《史记》载: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于夜以琴挑之,文君遂与相如私奔。

解佩:刘向《列仙传》:郑交甫至汉皋台下,遇二仙女佩两珠,交甫与她们交谈,想得到她们所佩宝珠,二仙女解佩给他,但转眼仙女和佩珠都不见了。

4.解佩:据刘向《列仙传》载:郑交甫行汉水之滨,遇二美女而悦之,二女便解下玉佩相赠。

5.独醒人:仅有的清醒的人。

关于作者
晏殊【y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

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晏几道词全集+赏析

晏几道词全集+赏析

晏几道词全集晏几道简介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一说1038-1112)字叔原,号小山。

晏殊第七子。

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

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

著名词人。

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

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

《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

”《鹧鸪天》中“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两句受人赞赏。

晏几道一生疏狂磊落,纵弛不羁,曾为许田镇监、开封府推官等小吏。

他与苏轼、黄庭坚先后同时,文章翰墨,自立规模。

以《鹧鸪天》词见称于神宗,词云:“碧藕花开水殿凉,万年枝上转红阳。

昂平歌管随天仗,祥瑞封章满御林。

金掌露,玉炉香,岁华方黄圣恩长。

皇州又奏圜扉静,十样宫眉捧寿觞(紫薇郎君按:《宋史仁宗本纪》并无记载狱空事,据《宋会要辑稿》实为神宗朝事,此年小山四十五岁)。

词虽是应命之作,内容无甚可取,但作者的艺术才华于此可见。

小山身出高门,不慕势利,黄庭坚称他是“人杰”,也说他痴亦绝人:“仕官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

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

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

人百负之而不恨,已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于此,足见小山之为人。

小山孤高自负,傲视权贵,即使是苏轼这种人,也不在眼下。

据《砚北杂志》云:“元佑中,叔原以长短句行,苏子瞻因鲁直(即黄庭坚)欲见之,则谢曰:‘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

’”(按:当时苏轼在京,正受帝、后赏识,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其高傲竟至此等程度。

他好藏书,能诗,尤以词著称。

据《墨庄漫录》云“叔原聚书甚多,每有迁徙,其妻厌之,谓叔原有类乞儿搬惋。

叔原戏作诗云:‘生计惟兹惋,搬擎岂惮劳。

造虽从假合,成不自埏陶。

阮杓非同调,颓瓢庶共操。

朝盛负余米,暮贮籍残糟。

幸免播同乞,终甘泽畔逃。

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原文及赏析

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原文及赏析

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原文及赏析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原文及赏析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原文及古诗词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作者:李煜朝代:南北朝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词句注释⑴明肌雪:肌肤明洁,白滑似雪。

韦庄《菩萨蛮》:”皓腕凝霜雪。

”亦是用白雪形容肌肤清亮光洁。

⑵嫔娥:宫中的姬妾与宫女。

⑶鱼贯:游鱼先后接续.比喻一个挨一个地依序排列。

⑷凤箫:凤凰箫。

泛指管乐器。

⑸水云:水和云。

此指水云相接之处。

⑹重按:一再按奏。

⑺霓裳(ní cháng):《霓裳羽衣舞》的简称,唐代著名法曲。

⑻歌遍彻:唱完大曲中的最后一曲。

唐宋大曲系按一定顺序连接若干小曲而成,又称大遍。

其中各小曲亦有称“遍”的。

一说遍、彻都是称曲调中的名目。

据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云:“彻者,如破之末一遍也。

”⑼香屑:香粉,香的粉末。

一说指花瓣,花的碎片。

如许昂胃《词综偶评》:“疑指落花言之。

”⑽阑干:栏杆。

用竹、木、砖石或金属等构制而成,设于亭台楼阁或路边、水边等处作遮拦用。

⑾情味:犹情趣。

译文月圆之夜,大型宫廷歌舞酒宴。

出场前先是画妆。

因是晚妆,为了适合舞场与烛光,画眉点唇,都不妨色泽浓艳。

宫娥们刚画完妆的一刻,是何等光彩照人呀!妆毕,春殿上美女如云,她们队列整齐,鱼贯而入,虽是层层娇娘的行列,望之也顿生军旅的浩荡之感。

歌罢宴散,月色更明。

当即吩咐随从灭尽红烛,纯任得得马蹄,踏着一路月色归去,方见得歌舞虽散,而余兴未尽!赏析:词的上片主要写春夜宴乐的盛大场面。

首句突出描绘“晚妆初了”的嫔娥们的盛妆和美艳,由此写出作者对这些明艳丽人的一片飞扬的意兴,同时从开篇即渲染出夜宴的奢华豪丽。

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唐代:韦庄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

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

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译文: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

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

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注释: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

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征人所在的远方。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mèi)湿斑红泪滴。

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袂:衣袖。

红泪:泪从涂有胭脂的面上洒下,故为“红泪”。

又解,指血泪。

文学作品中常把女子悲哭的泪水称为“红泪”。

赏析:这首词写思妇对征人的怀念。

上片写小搂远望。

一个“独”字写出她上楼并非为了赏心,而是怀念远人的表现;第二句写出所望的地点是“玉关”,以显示征人去地之远。

“芳草路”虚实相生,有芳草萋萋,王孙不归的感叹。

“消息”三句是“愁望”后的行动,表现了无可奈何的伤感。

下片写空闺叹息:望落花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潸然泪下,罗衣湿透。

结末二句,是女主人公的特殊心理活动:千山万水与征人相隔遥望,但自己却未去过。

妙在“不曾行”三字,她归怨于不曾行千山万水,故梦魂难觅。

翻腾一笔,声哀情苦。

韦庄词的一个很大的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而叙事性的特点是它的动作性。

即以此词为例,写一位闺中少妇思念远方良人,不是如一般词作者那样静止地以景物描写烘托她的愁思离绪,而是动态地写她此时此刻的行为举止,以此显现她内心世界中纷乱的愁云:她独自走上小楼,眺望远方的道路,未见人影而又怅然回到闺房之中。

她寂寞地坐看着庭院中的落花,眼泪不觉又流了下来,沾湿了衣袖,滴湿了衣襟……这里看到的不是一个静态的画面,而是一连串不断变化着的动作。

如果以此为脚本,让一位演员采表演,定然会作出几个连续性的小品。

古诗木兰花·小莲未解论心素翻译赏析

古诗木兰花·小莲未解论心素翻译赏析

古诗木兰花·小莲未解论心素翻译赏析《木兰花·小莲未解论心素》作者为宋朝诗人晏几道。

其古诗全文如下:小莲未解论心素。

狂似钿筝弦底柱。

脸边霞散酒初醒,眉上月残人欲去。

旧时家近章台住。

尽日东风吹柳絮。

生憎繁杏绿阴时,正碍粉墙偷眼觑。

【赏析】此词是作者为自己所眷恋的能歌善舞、色艺双绝的歌女小莲而作。

词之上片写今霄幽会的欢娱,下片追忆当时初见的情景,而以一“狂”字贯穿始中,小莲的风韵和作者的钟情都真切地表现出来。

上片起首两句,起笔不凡,传神地描写小莲天真幼稚,还未懂得怎样跟人细诉衷情,而她的狂放,却像钿筝中发出的热烈的乐音。

而小莲也是“狂”的,她不直接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情愫,而借热烈而狂乱的筝声去表达出来。

“柱”,即弦柱,可以想象到小莲急弦促柱时着迷似的“狂”态。

“未解论心素”,这是欲进先退的手法,次句才写出小莲的真实形象。

她的真纯,她的柔情密意,她心中激烈的风暴,都凭着这“雁柱十三弦”传送出来。

上片歇拍,写小莲脸上的晕霞渐散,宿酒初醒;眉上的翠黛消残,人将归去。

“霞”,指红晕、酒晕。

小莲借着一点醉意,弹筝时才狂态十足。

“月”,语意双关,既谓眉上额间“麝月”的涂饰卸妆睡眠时残褪,也表示良宵将尽,明月坠西。

两句实写欢会的情景,艳冶而优雅,没有一点儿庸俗低级的情调。

小莲天真烂熳,一片柔情,音容笑貌,仿佛可以呼之欲出。

下片追叙小莲的身世。

小莲旧时的家靠近“章台”居住,这里暗示她的歌妓身分。

“章台”与“柳”连用。

词中写春风吹絮,也许象征着小莲的飘零身世。

末两句说,最可恨的是杏子成丛,绿阴满树,正妨碍她粉墙后边偷眼相窥呢!收处回忆当日相见留情时情景,她主动地去偷眼相觑,正表现了小莲不受拘束的“狂”态。

此词词旨风流艳丽而无亵媟之失。

词中突出地描绘小莲的“狂”态,把一位天真烂漫而又妩媚风流的少女形象生动地展现读者面前,使人获得美的艺术享受。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古诗木兰花·绿杨芳草长亭路翻译赏析

古诗木兰花·绿杨芳草长亭路翻译赏析

古诗木兰花·绿杨芳草长亭路翻译赏析《木兰花·绿杨芳草长亭路》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晏殊。

其古诗全文如下: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前言】《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

这是一首描写送别时依依难舍的心情和离别后无穷无尽的离愁的词作,抒写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

上片写春景春恨,“楼头残梦”一联,“五更钟”“三月雨”言怀人之时、怀人之景,“残梦”“离情”言怀人之情,二句属对精工,情景交融。

过片深进一层,从无情立笔,反衬出多情的恼人,并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为千万缕。

末二句总见多情之苦耳,妙在意思忠厚,无怨怼口角。

全词感情真挚,情调凄切,抒情析理,绰约多姿,展示出迷人的艺术魅力。

【注释】⑴玉楼春:词牌名。

又名“木兰花”⑵长亭路:送别的路。

长亭:古代驿路上建有供行人休息的亭子。

《白帖》:“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⑶年少抛人:人被年少所抛弃,言人由年少变为年老⑷残梦:未做完的梦⑸五更钟、三月雨:都是指思念人的时候⑹一寸:指愁肠。

还:已经。

千万缕:千丝万缕。

比喻离恨无穷【翻译】在绿杨垂柳、芳草萋萋的长亭古道上,他好像情侣轻易地抛下我就登程远去。

楼头的钟声惊醒了五更的残梦,心头的离愁就像洒在花底的三月春雨。

无情人哪里懂得多情的人的苦恼,一寸相思愁绪竟化作了万缕千丝。

天涯地角再远也有穷尽终了那一天,只有怀人的愁思却是无限绵长、没有尽期啊。

【赏析】此词抒写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

整首词感情真挚,情调凄切,抒情析理,绰约多姿,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作者抒发人生感慨时成功地使用了夸张手法,更增添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上片首句写景,时间是绿柳依依的春天,地点古道长亭,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两人分别之处。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出自宋代晏几道的《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风。

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

酒醒长恨锦屏空。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1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赏析此词系作者为思念一个自己曾经深爱过的女子而作,全词写情婉转而含蓄。

作者正面写了与女子的初见与重逢,而对于两人关系更为接近后的锦屏前相叙一节却未作正面表现,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梦中相寻一节也写得很空朦,含蓄地暗示了多量的情感内涵,把心中的哀愁抒写得极为深沉婉曲。

上片叙写与女子初见及其后交往,通过描写穿戴、刻画神态表现女子之美。

起首一句,写有一天女子同别的姑娘阶前斗草的时候,词人第一次看见了她。

斗草,据《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

又有斗百草之戏”。

而柳永《木兰花慢》清明词云“盈盈,斗草踏青”,则春日亦有此游戏。

“穿针楼上曾逢”,转眼又到了七夕。

七夕,女子楼上对着牛郎织女双星穿针,以为乞巧。

这种风俗就从汉代一直流传下来。

这天晚上,穿针楼上,他又同她相逢了。

“罗裙香露玉钗风”以下三句,是补叙两次见面时她的情态。

她的裙子沾满了花丛中的露水,玉钗头上迎风微颤。

她“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几道《木兰花》词集赏析及注释翻译
木兰花
晏几道
秋千院落重帘暮,彩笔闲来题绣户①。

墙头丹杏雨除花,门外绿杨风后絮。

朝云信断知何处?应作襄王春梦去②。

紫骝认得旧游踪③,嘶过画桥东畔路。

[注释]
①彩笔:江淹有五彩笔,因而文思敏捷。

②襄王春梦:楚襄王游高唐,梦神女荐枕,临去,神女有“旦为行云,暮为行雨”语。

(见宋玉《高唐赋序》)
③紫骝:一种马。

【译文】
她住的重重帘幕的秋千院落里,当年我曾在她绣楼写诗作赋。

如今却只见雨后红杏立墙头,门外杨花柳絮在风中飘舞。

朝云飘逝,如今她在何方?怕是随着襄王的春梦归去。

紫骝马还认得我们当年的游踪,嘶鸣着跑过画桥驰向东边小路。

【评点】
本篇写旧地重游的情景,在暮春的一天重来当年欢会的楼前,但人去楼空佳人已不知何去,只有满院荒芜之景和认得旧游踪的骏马的嘶鸣。

上片描写的是旧地重游时的景象。

眼前的景物依旧,却不见了佳人的踪影,足见其空寂。

“重帘暮”指暮色苍茫,在重重帘幕的遮掩下,院落显得更加幽深。

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中,佳人必定会感到寂寥,那她是如何排忧的呢?接着词人做出了回答:“彩笔闲来题绣户。

” 原来,佳人是才女,闲时多以彩笔题诗来解忧。

然而,此刻,佳人早已不再。

下面两句写词人在院落外面看到的景物,一枝红杏伸出墙外,几处杨柳飘着飞絮,这时词人才猛然醒悟过来。

红杏的娇艳美丽,勾起了词人对佳人美丽容颜的回忆,但佳人再美丽,终会年华老去。

绿杨飘出的白絮四处乱飞,象征词人漂泊不定的生活。

这两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情景交融。

下片开始两句化用楚襄王梦遇巫山神女的典故,缅怀佳人。

佳人像朝云一样飘向了远方,从此不知下落,词人不免产生猜想,表达了他对佳人的关切之情,实际上也透露了佳人的行踪。

结句使词意陡转,从佳人到写自己。

为了表现自己对佳人的住处很熟悉,他不按照一般的写法来写,而用拟人的手法,说骏马都已经认得去往佳人住处的路了。

这个意境既像是词人想象的,又像是真实的情景,虚中带实,实中有虚,给人们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颇有韵味。

结尾二句借马言情,含蓄委婉,婉曲有致。

全词以景寓情,感人地抒写了怀人深情,韵致缠绵,含蓄隽永。

[赏析]
此作写恋情。

上阕写别后回想以前闲来绣户彩笔题诗,突出文字姻缘。

现在恐怕欢尽人散,庭院冷落,暗写别离:墙内之人如雨后杏
花,墙外之人似风后柳絮,沦落凄迷,情意缠绵。

下阕写对佳人的深深怀念。

“朝云”两句以楚王游高唐与神女欢洽的神话,写与恋人离别后音讯全无,只有凭春梦相见了。

最后二句又更进一层,说自己的马尚能记得恋人的住处,从“画桥东畔路”上经过时,竟长嘶而鸣,何况人呢!此种境界极富诗意,极有情趣,将恋旧的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