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
芬兰教育成功的秘密

芬兰教育成功的秘密芬兰一直以来被誉为教育强国,其教育体系备受瞩目。
据调查,芬兰的教育系统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好的之一,而它的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
下面,让我们探讨一下芬兰教育成功的秘密。
一、教育的价值观芬兰的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芬兰的教育价值观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平等、公正的受教育机会,每个学生都有其潜在的天赋和才华。
芬兰教育的宗旨是为了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学生,使其成为未来的有想法的人才。
二、课程的质量芬兰的教育体系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根据学生的初衷和兴趣定制课程。
芬兰课程包括了许多实用性强的内容,如烹饪、IT技能、森林工作、音乐、绘画等多种学科领域。
芬兰的教学模式强调场景教学,以生活为背景来教授知识与技能,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课程与生活紧密相连。
三、师生关系芬兰的师生关系非常良好。
芬兰的教育体系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强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而不是机械地传授知识。
芬兰的教育体系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学习,他们的学生不会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是可以与教师互动、交流、探索,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想象。
四、教育基础设施芬兰的教育基础设施是世界上最好的之一。
芬兰的学校配备了最先进的科技,如电脑、电子设备等,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丰富和有趣。
芬兰的教室空间也很宽敞明亮,使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下学习,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
五、教师教育芬兰的教育体系注重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教育工作者的发展路径很久以来就已经被明确规定。
在学校的课程中,教师能够获得大量的实践机会和教学资源,能够得到长期的指导和支持,而且销假、调课更为方便,所以,一般短时期的种种问题不会影响教学质量。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书笔记(2篇)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书笔记最近在看《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心情就像第一次看《窗边的小豆豆》一样很激动。
没想到竟有一个国家的教育,从制度到理念到实施都是这样人性化,使孩子真正乐于学习,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真是教育中的桃花源呀。
比如他们对于校服和个性的想法、对于竞争和公平的理念,等等,让我无比惊讶,之前真的是见所未见这样的全社会普遍的一种教育理念。
书摘:北欧的孩子,和你我的小孩相同,毫无差异地拥有所有人性中的各个方面;而所有从儿童到青少年的青涩成长历程,也都一样。
唯一差别的是,整个社会和教育体制对于人的关怀、对于人的信任、对于人的尊重,以及对于人生到底是不是一场要赢在起跑线的竞赛的想法,是以更健康、更人文的深度,去厘定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芬兰教育体制真心吧每个别人家的孩子,都珍视为自己的宝贝,去拉拔抚育、用心灌溉,给予时间、空间,找到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协助鼓励养成学习动力,从不刻意强调精英、先进、竞争、比较,从不要求学生和老师具备超人能耐,从不奖励全勤与整齐划一,而将人人视为有着喜怒哀乐的平凡人性,然后从人性的根本上,去寻思如何陪着他们健康、正常地走完成长中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是什么?是制服,还是学习?孩子平常有什么衣服,就穿什么来上学,不就好了吗?一个社会,减少对孩子生活与学习上的管制,并不代表完全没有约束,而是一种“整体”对于“个体”的尊重。
很多日常事务,不管制,不禁止,就“见怪不怪”,既然在孩子们之间不是“怪”事,就不用劳烦大人们来管制。
钱要用在对教育有真正意义之处,有没有制服,与教育和学习成果真的无关。
如果制服只是为了好管理,那学校的教育目的,不就变成是先求管理得好,其次才是关注学生学习吗?《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书笔记(2)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书笔记第一章:导论芬兰教育被誉为全球第一,其成功的秘密值得深入探讨。
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揭示芬兰教育成功的原因,并将其应用于其他国家的教育系统中。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穆永锁《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是台湾作者陈之华的作品,她的两个女儿在芬兰受教数载。
此书是她对芬兰教育贴身观察、走访后的全面了解和纵深解读,带给我发自内心的震撼、感动与认同。
我们亚洲人喜欢“赢在起跑线上”,学习被认定越早越好。
但是,芬兰人却认为有好的基础,房子才能盖得牢靠与长久。
一切人生事物最重要的启蒙,就在学习的基础阶段,所以急不得。
芬兰孩子满7岁才入小学,比大多数国家都来得晚。
芬兰的研究与教育单位认为,7岁的孩子在心智与情绪各方面的发展相对成熟,所以比较适合开始进入小学。
但如果孩子尚未准备好,学校会鼓励父母让孩子多预备一年,以3年时间读完小学前两年,即所谓的“零年级”。
或者申请将孩子读幼儿园的时间提早一年,成为两年的学前教育。
为什么会有这种延缓、推迟呢?因为芬兰教育者认为,孩子在10岁前是一切学习态度养成与阅读习惯建立的基础阶段。
如果能在各方面及早察觉到需要特别协助的孩子,为他们量身定制出适合其发展学习能力的课程,即使多花了一两年时间,但日后整体教育需要再为这些孩子付出的额外辅导与附加资源,就会相对降低。
芬兰学校附设“零年级”,无非就是希望能让基础教育在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群当中,打下良好的根基,实实在在地去协助、辅导每一个需要特别照顾的孩子。
读了《芬兰教育全球第一》这本书后,其中几个教育理念让我记忆力犹新,同时也深受启发。
今天在这儿与大家分享一下。
如芬兰的“先见林后见树”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的学习总是那么轻松有兴趣。
回顾我们的教育,无论是对家里的孩子还是对我们班级孩子的教育,总是想把孩子感性的生活上升到理性,总想让孩子的兴趣成为他们的特长。
在我们的文化中,孩子出人头地常常被看成是父母老师最大的荣誉,也是父母和老师给予孩子的最大幸福。
其实我们的目的性太强,只要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目标,过程可以忽略。
这让我不得不联想到芬兰教育的“先见林再见树”的教育,例如芬兰的游泳课,游泳课上芬兰的孩子是在轻松快乐的情境下,先玩水,在水波中浮沉自如,快乐逐浪,自然地体会到自行换气和游泳的快乐,然后才学游泳。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完整版)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在翻到这本书之前,我对芬兰最大的印象是NKIA,曾经的手机行业巨头,但这本书,从教育的角度让我重新认识了芬兰。
它的国土面积与德国一样大,许多国土处在北极圈内,因此它实践的是真正的小班化教育;它被瑞典多年殖民,因此国民十分珍惜独立,也特别重视教育。
一个低调的北欧小国,却有着许多令我们惊讶的事实:1、芬兰教育是全球最均衡、学生成绩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2、芬兰学生多在全球PISA测试中名列前茅,被评价为整体表现第一;3、芬兰的高等教育,几乎被每一届世界经济论坛评为最佳;4、与上述三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四条,芬兰是全球课时最少,课后复习时间最短,假期最长的国家。
如此轻负高效的学习,让我忍不住一口气读完此书,并且深深为之打动,书中的内容平实但精彩纷呈,到处可以碰撞出教育思维的火花。
作者陈之华女士,旅居芬兰六年,两个女儿都得益于芬兰的教育。
她本人的众多头衔,使她有机会全面地了解芬兰的教育。
本书从初到芬兰的新生活,芬兰教育的特点,芬兰的基础教育,走访各地的感动,以及教育的未来这五个章节展开。
那么,芬兰教育究竟是怎样做到全球第一的呢?我想说说令我印象最深的四点。
一、见树又见林的教育全局观。
通常,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点接着一个点,一个动作学会再学另一个动作,就连我们的教材也大多这样设计。
但是学生学完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将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
因此,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芬兰人则站在全局的角度,先启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以及对整个学科即森林的了解,这样做的效果远胜于对着一棵棵树木的细节雕琢,将精力消耗在题海中。
对于这一点,我自己很有感触。
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很喜欢音乐课,每要学一首新的歌曲,我总是非常期待,但当时要先一遍一遍地学唱简谱,即使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终于到了唱歌词的时候了,可我们已经没什么兴趣了。
又比如学游泳,常见的模式是这样的,第一堂课可能就是让大家在泳池边双腿打直使劲地踢,或是双臂滑啊滑的练习,重复演练某段基本动作。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寒假期间,翻开《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这本书,本以为都是锦上添花的文字刻画了芬兰教育的美丽与成功,真正读起来才感觉自己的想法十分不妥。
作者陈之华长年旅居芬兰,身为两个孩子的家长,透过孩子的求学过程及亲身体验,实地探访芬兰学校、参与教学研习、回溯其历史及教育改革之路,用朴素的文字,务实的实例,贴近现状的比较,理清芬兰教育的实质,为我们揭开芬兰教育成功的神秘面纱。
感悟一:先见林再见树原文中写到:“先见林”,能让孩子先了解到整体课程概念与学习目标的全貌。
而“先见树”的教育模式,却有可能在还没有机会见到森林时,不少学生已经在既漫长又着重于树的细节过程中,感到疲惫不堪而半途而废,因而错过了能透过一株株高耸树木,望见整座丰硕魅力“森林”风貌的喜悦!对于这点观点,其实很芬兰——先启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以及对整个学科“森林”的了解,效果远胜于对着一棵棵树的细节、将精力消耗在题海中。
这就是即使是为了达到一样的学习目的,学习过程也可以是快乐与痛苦的区别。
在我国的篮球课堂教学中,按照教材设计程序来说,前几节课都是以练习基本准备姿势、步法、急停急起、原地运球时手型、姿势等形式为主,而很少有教师会把课程单元前几节课设计成学生自己激发兴趣的时间。
其实,对于篮球,孩子们拿到手时第一件事不是准备姿势、不是基本步法、也不是控球的手型对不对等等,而是急于想投篮。
篮球比赛以最终进篮得分的高低为胜负标准,有了投篮得分的激励,孩子们在体验了投篮动作之后,就想寻求正确的、能进球多的投篮姿势与方法,进而就调起了学习篮球的欲望与兴趣。
可想而知,基本准备姿势、步法在有了兴趣的前提下,有了目标的引导下,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何乐而不为感悟二:不让一人落后孩子一旦跟不上学习,如果不从制度层面上去特意照顾和鼓励,那学习与教育就不平等、不均衡,最终就是整个社会都要为这些长大之后的孩子们付出更大的教育成本,更糟的是这些国民素质缺口,即使再投入更多的资源矫正或改善,效果都有限了。
小学老师读书笔记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

小学老师读书笔记《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多少中国家长乃至教师所坚信观点,然而芬兰教育却一直奉行“不做起点不公平的较劲”这一理念,并且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芬兰的孩子在全球学生评量的PISA测试成绩却是十分平均和优异。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生并不是一场短暂的百米冲刺,起跑并没有那么重要,学习并不是争一朝一夕的成败,而应是一场与自己竞赛的马拉松,学习和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的能力。
从不强调“精英教育”的芬兰教育讲求“不让一人落后”,因此,他们将很大的力气花在了“零年级”学前教育上,让不同特点与能力的孩子在正式进入基础教学前能做好充分准备,根据不同情况设计出适合他们发展的课程。
这些看似延缓入学孩子获得更多发挥潜能的机会,有助于他们自由发
展。
曾以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过是孔子提出的一种理想化的教育境界,却扎扎实实地在芬兰这样一个教育界的传奇得以实现。
作为一名接受了许多先进教育理念熏陶的教师,更应该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努力挖掘孩子的不同潜能,让孩子百花齐放。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芬兰教育读后感作文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芬兰教育读后感作文芬兰教育读后感一摘抄:人生究竟是一场马拉松长跑,还是一场只在乎赢在起跑点的百米冲刺?芬兰教育一心想的,是不让一个孩子落后,尽力帮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最适当的位置,拥有完整丰富的人生,而且她做到了。
芬兰教育体制真心把每个别人家的孩子,都珍视为自己的宝贝,去拉拔抚育、用心灌溉,给予时间、空间,找到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协助鼓励养成学习动力,从不刻意强调精英、先进、竞争、比较,从不要求学生和老师具备超人能耐,从不奖励全勤与整齐划一,而将人人视为有着喜怒哀乐的平凡人性,然后从人性的根本上,去寻思如何陪着他们健康、正常地走完成长中的教育。
如此而已。
我最羡慕芬兰老师的,不是他们优渥的待遇,不是他们全球最少的课时,最长的假期,不是他们几乎不用批改作业,更没有一些形式的官方文件要上交。
而是整个社会给予老师的充分尊重和信任。
他们的学校从不给老师做无谓的评比和评分,教育机构的官员们的回答是:“我们的老师,都是一样好!”芬兰人还会反问:“请问,对老师作评比的意义何在?”当然,我们也讲信任和尊重,但是似乎停留在举旗帜,喊口号阶段。
而中国的怪现象是,口号喊得越响亮的,问题就越严重。
于是,社会不信任教育部门,教育局不信任校长,校长不信任老师,老师不信任学生,反过来,学生也不信任老师。
所以,一级一级下来,设计了无数的条条框框,来进行管理。
然后,揪住一点小错,就无限放大,喋喋不休。
比如现在的安全问题,已经到了草木皆兵的程度:学生如果假期游泳,出现了人身危险,班主任要为此负责。
外来人员闯入校园,和班上学生发生冲突,班主任要为此负责。
这些规定简直让人啼笑皆非。
为了安全问题,我们已经取消了春游,秋游,取消了大部分的校外活动,那再接下去,是不是要把我们的高中生放到保温箱里才觉得安全?同样的,芬兰的教育也给了孩子们充分的信任和尊重。
这种尊重,不是浮于言语上的,而是扎扎实实的落实于行动中的。
他们的教育参事在一次演讲中说:“赋予自由,就是责任的开始。
读书心得 读《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有感

读书心得读《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有感芬兰15岁中学生的教育水准,一直被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评鉴为整体表现首屈一指;国家整体清廉程度,更是一连六年被国际透明组织评定为全球第一!是什么原因使芬兰的孩子如此聪明,整体表现如此出色?这跟他们出色的教育制度,持续不断的良好教育,与老师长期、良性的启蒙与培养密不可分。
芬兰孩子满七岁才入小学,七岁的孩子,就心智与情绪各方面的发展较成熟,比较适合开始进入小学。
但如果孩子尚未准备好,学校会鼓励父母让孩子多预备一年,为进入小学做准备。
芬兰教育者认为,孩子在10岁前是一切学习态度养成与阅读习惯建立的基础阶段,如果能及早在各方面多加察觉到需要特别协助的孩子们,并配合他们的情况设计出适合发展学习能力的课程(芬兰老师获得充分的教学自由度与课程自主权,可以自行决定教材与教学内容和进度),为孩子开启无限宽广的学习之路。
芬兰没有“资优班”,毫不标榜精英培训。
芬兰教育体制内非常尊重每一个孩子,因为学生的理解进程本来就不尽然相同,所以希望在正常教学中,让同一课程但学习进度不同的学生,另外弹性编成不同授课班组,以因材施教的方式鼓励学生按照自身学习能力,一起迈向最终学习成果的目标。
芬兰没有后进班,只有引导班。
所谓的“后进生”,反而享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和社会关怀,还有一位乐观、灵活、懂得特殊教学的好老师带领着。
芬兰真真正正的不让一人落后,他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陪着那群“不一样”的孩子们通过各种学习方法,学习知识的同时,建立起他们的自尊与自重。
我深深的被芬兰老师的谦逊、平和、温暖感动着,为那些孩子的福气感动着。
在芬兰,老师一样好,不用评比。
但老师却在花更多的时间在做课程与教学的策划,带大家去寻找一个思考和自我学习的动力。
信任,是芬兰教育的核心价值。
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他们一再强调的是“人”的平等价值观。
芬兰,教育,一切都是为了学生。
“芬兰人知道唯有靠着教育,才能走出自己的一条康庄大道,并能完全独立于两大强邻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