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
《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读后感

《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读后感《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读后感原创:谭欢欢在继续教育研修中,我选修了母校一位教授的课程。
老师在授课中两度提到《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这本书,加之我对外国教育颇感兴趣,当即买了此书,读罢,我产生了一些思考。
一是关于学校教育。
当我读到”在芬兰教育中,学校与学校,不会做无谓的‘竞赛’、‘排名’;学生与学生,老师与老师,更不会做原本起跑点就不公平的较劲”时,我很吃惊。
没有评比,没有考核,那岂不是乱套了?然而,我的忧虑是多余的,”不考核”不代表没有目标与方向。
在看似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下,”信任”成为芬兰教育的核心价值。
”防制不是管理的法则,相互尊重与相互信任才是教育的开始。
”信任学生,培养他们独立管理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比如,学生每天上课的时间与节数不同,所上的课程也是随时调整。
学生能够自主管理自己的时间,合理规划一天的行程,而不是死板地”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我想这也是我们的学生所欠缺的,我们把一天的时间切分成大大小小固定的几块,装在不同的”抽屉”里,到了固定的时间就打开对应的”抽屉”,让学生做一成不变的事情。
就像《小王子》中的掌灯人,每天只会干一件事——”点灯”“熄灯”,这是何等可悲?当我们有大把富余的时间需要自主安排时,反倒无所事事了。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管理”“的能力,才是我们的教育所应给予的。
信任教师,芬兰人意识到”如果一个社会体制对自己的教师连最基本信任都没有的话,那还谈什么教育呢”?只是很可惜,很少有人能够意识甚至做到这一点。
我们都说”干教师,是一件良心活。
”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是万万不敢登上讲台的。
只要我们有过准备不足的经历,我相信大家都会”痛定思痛”.且不说我们有多高尚,为了学生,为了家庭,为了学校。
就单单为了自己的尊严与颜面,也会认真对待课堂与学生。
因为谁都不想体会”被挂在讲台上”的尴尬与无助。
归根结底,我们都是人,有作为人的尊严。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书笔记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书笔记《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是一本撰写于2015年的教育类图书,作者为彼得·维斯基。
本书主要讲述了芬兰教育系统的特点、成功之处以及其背后的秘密。
书中第一章介绍了芬兰教育系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概况。
芬兰在20世纪初建立了现代教育系统,并且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教育改革。
改革的核心思想是追求平等和个性化的教育。
芬兰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全部潜力,而不仅仅是应试能力。
在芬兰,学生在学校的时间相对较短,但是学习效果非常出色。
第二章探讨了芬兰教育成功的原因。
作者指出,芬兰教育最大的优势是其注重平等和公平的教育理念。
在芬兰,所有学生都享有相同的教育机会,不论其社会背景或学习能力如何。
此外,芬兰教育强调教师的专业性和自主性,教师在课堂上有很大的自由度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芬兰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第三章讨论了芬兰教师的培训和要求。
芬兰教师需要接受严格的培训,并且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芬兰教师被视为专业人士,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芬兰教师的培训注重教学技能的培养,以及如何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第四章介绍了芬兰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方法。
芬兰的课程设计非常灵活,注重跨学科的整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芬兰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扮演着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
第五章讨论了芬兰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福利保障。
在芬兰,学生的健康和幸福被认为是学习的基础。
因此,学生有权享受充分的体育活动和休息时间,同时,学校也提供丰富的社会活动和支持服务,以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
第六章论述了芬兰教育的评估机制。
芬兰的教育评估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而不是对学生间的竞争。
芬兰没有标准化考试,学生的学习成果主要通过教师的评估和课堂作业反映出来。
此外,芬兰注重对教育质量的持续监控和改进。
第七章讲述了芬兰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
芬兰教育的成功吸引了全球教育界的关注和学习。
读《芬兰教育第一的秘密》有感

读《芬兰教育第一的秘密》有感无意中从校长室的书柜里,翻到了这本书,单是书名就已经把我吸引了,一连串的问题从我的脑海中蹦出来。
芬兰的教育是第一吗?芬兰的教育到底有着怎样的与众不同?不由自主的翻开这本书寻找芬兰教育的秘密所在。
书中介绍的秘密有:见树又见林,先见林,再见树;人生是场马拉松;不做起点不公平的较劲;老师一样好,不用评比等等,而我则对用家庭教育赢过全世界这个秘密最感兴趣。
“芬兰父母从小教孩子们读书,但却不把学业当成唯一,在与学校的沟通中,也不只在意孩子们的成绩。
芬兰的家庭教育,是打造世界第一竞争力的基石。
”一代一代的芬兰人把良好的家庭教育传承给下一代。
北欧的高纬地带决定了每年漫长的冬日。
阅读成了芬兰人消磨时间的绝妙武器。
所以阅读不但是自然地理环境带来的小小要求,同时也是家庭教育带给孩子一生的习惯。
作者写道“根据国际学生评量计划(PISA)的研究,芬兰中学生的阅读水平极为出色。
”芬兰的父母每天会尽量抽出尽可能多的时间陪孩子阅读,孩子每天也会花至少半小时的时间阅读。
不过现在我们的孩子呢?每天被如山的作业轰炸,真有点闲暇时间了又被电视、网络、手机占去了绝大局部。
这些习惯了快餐阅读的孩子们浮躁的无法静下心来好好看一本书。
而且,我们的家长学历层次低,绝大局部的工作环境和状况都处于社会最底层,他们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就更别谈对孩子的阅读、学习习惯有所引导和协助了。
就拿我们一年级的家长来说吧,大多都是80后,给孩子创造舒适的学习习惯都是少之又少,绝大局部为进城务工随迁人员,租住的房屋很小,孩子连张像样的写字台都没有,孩子的学业成绩、习惯培养全靠老师,而当孩子在学校受委屈了,家长则会异常重视的刀学校来找老师评理,一点礼让之心都没有。
看着生活在这样家庭里的孩子,我的心里有些许难过,但是正视问题永远比保持无知要重要一些,我的力量很有限,但是改变不了整个教育体制,至少我能稍稍改变自己身边的孩子,改变一个算一个!。
读《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的一点思考

读《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的一点思考《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是台湾作者陈之华的作品,她的两个女儿在芬兰受教数载。
此书是她对芬兰教育贴身观察、走访后的全面了解和纵深解读,给我们中国的教育改革和教师的教育行动不无启发。
当我们看到下面这样的“事实”,感叹之余,每个人一定都会追问:这样的事实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1、芬兰的儿童直到7岁才开始上学。
2、芬兰的孩子在十岁前很少参加考试或做家庭作业。
3、不按孩子受教育的第一个6年的表现来衡量孩子。
4、芬兰的孩子只在16岁时有一次强制的标准化测试。
5、不管聪明与否,所有的孩子都在同一个教室上课。
……11、93%的芬兰学生从中学毕业。
这一比例比美国高17.5%。
12、43%的芬兰中学生上职业学校。
13、芬兰小学生一天有75分钟课间休息时间,而美国只有27分钟。
24、教师拥有和医生与律师一样的社会地位。
……25、在2001年国际标准化测评中,芬兰儿童在科学、阅读和数学上达到或非常接近最高标准。
(每次度量结果一直都是如此)当然,这些事实背后,首先离不开“体制”的努力。
陈之华女士在书中有这样的文字:2007年入冬的11月间,我在约瓦斯曲莱大学教育主管学院与院长和一位资深研究学者聊了将近两个多小时。
他们都分别当过几十年的中学老师,因此实务经验和教学理念都相当丰富。
在谈话中,彼此交换的议题非常多,不过让我最动容的,莫过于话题谈到老师“自由度”与“被尊重”程度的时候……“如果教育体制对老师们有评比、考核的话,那会是种什么情形?”我问起。
“我们可以向你保证,那芬兰的教师必定集体罢工!大家不干了!”想不到,这两位发髻泛白的资深教育人士,竟是如此斩钉截铁,摇着头很酷地大声说道。
“真的吗?为什么呢?”我惊讶的问。
“如果一个社会体制对自己教师的最基本信任都没有的话,那还谈什么教育呢?”他们中气十足、异口同声地说着。
接着两位教授此起彼落地述说着,他们当年在教学时,所想的都是如何善待学生,怎样教导才对学生最有益处,从来不是为了要让学生或自己的教学成果拿第一,他们压根没想过要“争第一”“抢第一”。
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读后感字

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读后感字作为一位教育爱好者,我不禁对芬兰教育的成功感到钦佩,于是开始阅读了《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一书。
此书详细地阐述了芬兰教育体系的特点、历史沿革和成功之路,同时也对中国教育现状提出了诸多思考和建议。
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芬兰教育的实力和特点。
首先,芬兰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发展。
在芬兰学校中,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力,教师不会将他们限制在一个繁琐的考试体系中,相反,他们鼓励学生在兴趣爱好中自由探索和发展。
其次,在芬兰学校中,教师地位很高,他们是推动教育变革的主力军。
在芬兰,教师有着高额的荣誉和社会地位,教育是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政府不断投入经费和人力支持教育改革。
此外,书籍中还讲述了芬兰成功的背后。
其成功不仅在于其教育基本方针的设计,更离不开芬兰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社会机制的调整。
在芬兰,国家不仅致力于教育的改革,更致力于整体社会的提高和进步。
芬兰民众具备高度的受教育意愿和自主性,外部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同时,政府引导孩子们在纯净的自然环境中学会欣赏,更多关注自然科学和生态问题的意识也让他们从小就有了科学精神。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芬兰教育成功的种种因素也在考验着中国教育的变革之路,芬兰学校给人以启示,中国教育更多的只是逼迫和压制。
从我的角度出发,芬兰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特别是对于当前中国的教育现状,我们需要继承芬兰教育的优点,致力于教育改革与基础教育的更新。
大道始于足下,芬兰的教育成功是从基础教育开始的,我们需要从底层逐步探索一个适应中国国情的教育实践方式。
该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向世界证明了,教育制度可以通过实践来调整,可以通过与社会因素互动而持续改进,从而具备全新的改革启示。
创新是芬兰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思维方式的转变与创新的推广才是获取教育成功的出路。
此外,芬兰倡导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发展,更是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打造一份积极的基础。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书笔记(2篇)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书笔记最近在看《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心情就像第一次看《窗边的小豆豆》一样很激动。
没想到竟有一个国家的教育,从制度到理念到实施都是这样人性化,使孩子真正乐于学习,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真是教育中的桃花源呀。
比如他们对于校服和个性的想法、对于竞争和公平的理念,等等,让我无比惊讶,之前真的是见所未见这样的全社会普遍的一种教育理念。
书摘:北欧的孩子,和你我的小孩相同,毫无差异地拥有所有人性中的各个方面;而所有从儿童到青少年的青涩成长历程,也都一样。
唯一差别的是,整个社会和教育体制对于人的关怀、对于人的信任、对于人的尊重,以及对于人生到底是不是一场要赢在起跑线的竞赛的想法,是以更健康、更人文的深度,去厘定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芬兰教育体制真心吧每个别人家的孩子,都珍视为自己的宝贝,去拉拔抚育、用心灌溉,给予时间、空间,找到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协助鼓励养成学习动力,从不刻意强调精英、先进、竞争、比较,从不要求学生和老师具备超人能耐,从不奖励全勤与整齐划一,而将人人视为有着喜怒哀乐的平凡人性,然后从人性的根本上,去寻思如何陪着他们健康、正常地走完成长中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是什么?是制服,还是学习?孩子平常有什么衣服,就穿什么来上学,不就好了吗?一个社会,减少对孩子生活与学习上的管制,并不代表完全没有约束,而是一种“整体”对于“个体”的尊重。
很多日常事务,不管制,不禁止,就“见怪不怪”,既然在孩子们之间不是“怪”事,就不用劳烦大人们来管制。
钱要用在对教育有真正意义之处,有没有制服,与教育和学习成果真的无关。
如果制服只是为了好管理,那学校的教育目的,不就变成是先求管理得好,其次才是关注学生学习吗?《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书笔记(2)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书笔记第一章:导论芬兰教育被誉为全球第一,其成功的秘密值得深入探讨。
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揭示芬兰教育成功的原因,并将其应用于其他国家的教育系统中。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寒假期间,翻开《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这本书,本以为都是锦上添花的文字刻画了芬兰教育的美丽与成功,真正读起来才感觉自己的想法十分不妥。
作者陈之华长年旅居芬兰,身为两个孩子的家长,透过孩子的求学过程及亲身体验,实地探访芬兰学校、参与教学研习、回溯其历史及教育改革之路,用朴素的文字,务实的实例,贴近现状的比较,理清芬兰教育的实质,为我们揭开芬兰教育成功的神秘面纱。
感悟一:先见林再见树原文中写到:“先见林”,能让孩子先了解到整体课程概念与学习目标的全貌。
而“先见树”的教育模式,却有可能在还没有机会见到森林时,不少学生已经在既漫长又着重于树的细节过程中,感到疲惫不堪而半途而废,因而错过了能透过一株株高耸树木,望见整座丰硕魅力“森林”风貌的喜悦!对于这点观点,其实很芬兰——先启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以及对整个学科“森林”的了解,效果远胜于对着一棵棵树的细节、将精力消耗在题海中。
这就是即使是为了达到一样的学习目的,学习过程也可以是快乐与痛苦的区别。
在我国的篮球课堂教学中,按照教材设计程序来说,前几节课都是以练习基本准备姿势、步法、急停急起、原地运球时手型、姿势等形式为主,而很少有教师会把课程单元前几节课设计成学生自己激发兴趣的时间。
其实,对于篮球,孩子们拿到手时第一件事不是准备姿势、不是基本步法、也不是控球的手型对不对等等,而是急于想投篮。
篮球比赛以最终进篮得分的高低为胜负标准,有了投篮得分的激励,孩子们在体验了投篮动作之后,就想寻求正确的、能进球多的投篮姿势与方法,进而就调起了学习篮球的欲望与兴趣。
可想而知,基本准备姿势、步法在有了兴趣的前提下,有了目标的引导下,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何乐而不为感悟二:不让一人落后孩子一旦跟不上学习,如果不从制度层面上去特意照顾和鼓励,那学习与教育就不平等、不均衡,最终就是整个社会都要为这些长大之后的孩子们付出更大的教育成本,更糟的是这些国民素质缺口,即使再投入更多的资源矫正或改善,效果都有限了。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2篇)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在翻到这本书之前,我对芬兰最大的印象是NOKIA,曾经的手机行业巨头,但这本书,从教育的角度让我重新认识了芬兰。
它的国土面积与德国一样大,许多国土处在北极圈内,因此它实践的是真正的小班化教育;它被瑞典多年殖民,因此国民十分珍惜独立,也特别重视教育。
一个低调的北欧小国,却有着许多令我们惊讶的事实:1、芬兰教育是全球最均衡、学生成绩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2、芬兰学生多次在全球PISA测试中名列前茅,被评价为整体表现第一;3、芬兰的高等教育,几乎被每一届世界经济论坛评为最佳;4、与上述三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四条,芬兰是全球课时最少,课后复习时间最短,假期最长的国家。
如此轻负高效的学习,让我忍不住一口气读完此书,并且深深为之打动,书中的内容平实但精彩纷呈,到处可以碰撞出教育思维的火花。
作者陈之华女士,旅居芬兰六年,两个女儿都得益于芬兰的教育。
她本人的众多头衔,使她有机会全面地了解芬兰的教育。
本书从“初到芬兰的新生活”,“芬兰教育的特点”,“芬兰的基础教育”,“走访各地的感动”,以及“教育的未来”这五个章节展开。
那么,芬兰教育究竟是怎样做到“全球第一”的呢?我想说说令我印象最深的四点。
一、见树又见林的教育全局观。
通常,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点接着一个点,一个动作学会再学另一个动作,就连我们的教材也大多这样设计。
但是学生学完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将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
因此,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芬兰人则站在全局的角度,先启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以及对整个学科即“森林”的了解,这样做的效果远胜于对着一棵棵树木的细节雕琢,将精力消耗在题海中。
对于这一点,我自己很有感触。
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很喜欢音乐课,每次要学一首新的歌曲,我总是非常期待,但当时要先一遍一遍地学唱简谱,即使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终于到了唱歌词的时候了,可我们已经没什么兴趣了。
又比如学游泳,常见的模式是这样的,第一堂课可能就是让大家在泳池边双腿打直使劲地踢,或是双臂滑啊滑的练习,重复演练某段基本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欣赏芬兰教育:先见林,再见树
芬兰一再强调,只有发展出持续学习的 动力与热情,学习成果才会强大、丰硕,而 且无止尽地延伸。
我欣赏芬兰教育:先见林,再见树 我欣赏芬兰教育:阅读是终生资产
我欣赏芬兰教育:先见林,再见树 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赏芬兰教育:阅读是终生资产 我欣赏芬兰教育:
老师一样好,不用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