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景区自然生态环境管理
旅游业智慧景区规划手册

旅游业智慧景区规划手册第一章智慧景区概述 (2)1.1 智慧景区的定义与特征 (2)1.2 智慧景区的发展趋势 (3)第二章智慧景区规划理念与目标 (3)2.1 规划理念 (3)2.2 规划目标 (4)2.3 规划原则 (4)第三章智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4)3.1 通信网络建设 (5)3.2 信息采集与处理设施 (5)3.3 智能化管理系统 (5)第四章智慧景区旅游产品创新 (5)4.1 旅游产品种类 (5)4.2 旅游产品创新策略 (6)4.3 智慧旅游产品开发 (6)第五章智慧景区市场营销 (6)5.1 市场定位 (6)5.2 营销策略 (7)5.3 营销渠道 (7)第六章智慧景区游客服务与管理 (7)6.1 游客需求分析 (8)6.1.1 游客基本需求 (8)6.1.2 游客个性化需求 (8)6.1.3 游客舒适度需求 (8)6.2 游客服务设施建设 (8)6.2.1 智慧导览系统 (8)6.2.2 智能门票系统 (8)6.2.3 智慧餐饮服务 (8)6.2.4 智能住宿服务 (8)6.2.5 智慧交通服务 (8)6.2.6 智慧购物服务 (9)6.3 游客管理措施 (9)6.3.1 游客信息管理 (9)6.3.2 游客安全监管 (9)6.3.3 游客投诉处理 (9)6.3.4 游客满意度调查 (9)6.3.5 游客容量管理 (9)第七章智慧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9)7.1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9)7.1.1 景区生态保护规划 (9)7.1.2 景区生态修复与治理 (9)7.1.3 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 (10)7.2 可持续发展战略 (10)7.2.1 生态旅游发展 (10)7.2.2 低碳旅游发展 (10)7.2.3 生态教育与文化传承 (10)7.3 生态补偿机制 (10)7.3.1 生态补偿政策制定 (11)7.3.2 生态补偿实施 (11)第八章智慧景区安全保障 (11)8.1 安全管理机制 (11)8.2 应急预案 (11)8.3 安全设施建设 (12)第九章智慧景区人才培养与引进 (12)9.1 人才培养策略 (12)9.1.1 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12)9.1.2 落实人才培养计划 (12)9.1.3 拓展人才培养渠道 (12)9.2 人才引进政策 (13)9.2.1 优化人才引进机制 (13)9.2.2 提供优惠待遇 (13)9.2.3 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 (13)9.3 人才激励机制 (13)9.3.1 设立绩效考核制度 (13)9.3.2 推行股权激励 (13)9.3.3 实施荣誉激励 (14)第十章智慧景区评估与优化 (14)10.1 智慧景区评估体系 (14)10.2 智慧景区优化策略 (14)10.3 持续改进与创新发展 (15)第一章智慧景区概述1.1 智慧景区的定义与特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景区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发展模式,正日益受到业界的关注。
旅游行业智慧旅游与景区管理方案

旅游行业智慧旅游与景区管理方案第1章智慧旅游概述 (3)1.1 智慧旅游的定义与特点 (3)1.1.1 信息一体化:通过整合各类旅游信息资源,实现旅游信息的全面、准确、实时传递,提高旅游行业内部及与游客之间的信息互动效率。
(4)1.1.2 服务个性化: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了解游客需求,为游客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4)1.1.3 管理智能化: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景区智能化管理,提高景区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4)1.1.4 体验互动性: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创新旅游体验方式,提升游客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4)1.2 智慧旅游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4)1.2.1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智慧旅游发展,为智慧旅游提供政策保障。
(4)1.2.2 技术创新不断涌现: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旅游行业的应用不断深入,为智慧旅游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4)1.2.3 景区智慧化程度提升:景区纷纷开展智慧旅游建设,提升景区智能化水平,提高游客满意度。
(4)1.2.4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智慧旅游推动旅游产业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4)1.3 智慧旅游的核心技术 (4)1.3.1 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智能设备等实现对景区环境、游客行为等信息的实时采集,为景区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4)1.3.2 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海量旅游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旅游行业提供决策依据,实现精准营销和精细化管理。
(4)1.3.3 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智能语音、智能导览等应用,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旅游服务。
(4)1.3.4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创新旅游体验方式,让游客在虚拟世界中感受景区的魅力,提升游客的沉浸感和互动性。
(5)1.3.5 云计算技术:为旅游行业提供弹性、可扩展的计算资源,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业务效率。
旅游景区环境卫生管理手册

旅游景区环境卫生管理手册第1章引言 (4)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4)1.2 管理目标与原则 (4)第2章旅游景区环境卫生规划 (4)2.1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4)2.1.1 垃圾分类与收集设施 (5)2.1.2 公共卫生间设施 (5)2.1.3 清洁工具与设备 (5)2.1.4 环保宣传设施 (5)2.2 环境卫生服务设施布局 (5)2.2.1 垃圾收集点布局 (5)2.2.2 公共卫生间布局 (5)2.2.3 清洁工具与设备存放点布局 (5)2.3 环境卫生保障体系建设 (5)2.3.1 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6)2.3.2 环境卫生工作人员培训 (6)2.3.3 环境卫生监督检查 (6)2.3.4 游客环保教育与引导 (6)第3章保洁队伍建设与管理 (6)3.1 保洁人员招聘与培训 (6)3.1.1 招聘标准 (6)3.1.2 招聘流程 (6)3.1.3 培训内容 (6)3.1.4 培训方式 (6)3.2 保洁人员岗位职责与考核 (6)3.2.1 岗位职责 (6)3.2.2 考核标准 (7)3.2.3 考核流程 (7)3.3 保洁人员激励与保障措施 (7)3.3.1 激励措施 (7)3.3.2 保障措施 (7)第4章环境卫生清扫与保洁 (7)4.1 清扫保洁作业规范 (7)4.1.1 清扫保洁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按时到岗,着装整洁,佩带工作证。
74.1.2 清扫保洁工作应按照先外围后内部的顺序进行,保证景区环境卫生的整洁。
(7)4.1.3 清扫保洁过程中,应遵循以下步骤: (7)4.1.4 清扫保洁工作人员应掌握垃圾分类知识,保证垃圾正确分类投放。
(8)4.1.5 清扫保洁过程中,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腐蚀性的清洁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84.2 清扫保洁设备与工具选择 (8)4.2.1 清扫保洁设备与工具的选择应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和清扫保洁需求进行。
(8)4.2.2 常用的清扫保洁设备与工具有: (8)4.2.3 清扫保洁设备与工具应定期检查、维护、消毒,保证其正常使用。
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提升方案

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提升方案第一章导言 (3)1.1 编制背景 (3)1.2 编制目的 (3)1.3 编制依据 (4)第二章旅游景区现状分析 (4)2.1 旅游景区概述 (4)2.2 服务质量现状 (4)2.2.1 服务设施 (4)2.2.2 服务内容 (4)2.2.3 服务水平 (4)2.3 存在问题分析 (5)2.3.1 管理体制问题 (5)2.3.2 服务设施不完善 (5)2.3.3 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5)2.3.4 服务内容单一 (5)2.3.5 服务流程不完善 (5)2.3.6 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5)第三章服务理念与目标 (5)3.1 服务理念 (5)3.2 服务质量目标 (6)3.3 服务承诺 (6)第四章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优化 (6)4.1 交通设施改善 (6)4.1.1 完善交通网络布局 (6)4.1.2 提升交通设施质量 (7)4.2 住宿设施提升 (7)4.2.1 增加住宿设施种类 (7)4.2.2 提升住宿设施品质 (7)4.3 餐饮设施优化 (7)4.3.1 丰富餐饮种类 (7)4.3.2 提升餐饮环境 (8)第五章旅游景区服务流程优化 (8)5.1 接待服务流程 (8)5.1.1 预约接待 (8)5.1.2 现场接待 (8)5.2 导游服务流程 (8)5.2.1 导游选拔与培训 (9)5.2.2 导游服务流程 (9)5.3 后勤服务流程 (9)5.3.1 餐饮服务流程 (9)5.3.2 住宿服务流程 (9)第六章旅游景区人员培训与管理 (10)6.1 员工培训计划 (10)6.1.1 培训目标 (10)6.1.2 培训内容 (10)6.1.3 培训形式 (10)6.1.4 培训评估 (10)6.2 员工激励政策 (10)6.2.1 物质激励 (10)6.2.2 精神激励 (11)6.2.3 激励措施的实施 (11)6.3 服务质量监督 (11)6.3.1 建立服务质量标准 (11)6.3.2 实施服务质量监测 (11)6.3.3 服务质量改进 (11)第七章旅游景区营销策略 (11)7.1 品牌推广 (11)7.1景区品牌推广策略旨在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质量控制标准

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质量控制标准第一章导言 (3)1.1 概述 (3)1.2 目的和意义 (4)1.2.1 提高旅游景区管理水平 (4)1.2.2 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4)1.2.3 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 (4)1.2.4 保障旅游者权益 (4)1.3 适用范围 (4)第二章旅游景区管理基础 (4)2.1 旅游景区概述 (4)2.2 旅游景区管理体系 (4)2.3 旅游景区管理职责 (5)第三章旅游景区服务质量要求 (6)3.1 服务质量标准 (6)3.1.1 服务理念 (6)3.1.2 服务设施 (6)3.1.3 服务流程 (6)3.1.4 服务人员 (6)3.1.5 服务时效 (6)3.2 服务质量评价 (6)3.2.1 评价体系 (6)3.2.2 评价方法 (6)3.2.3 评价周期 (7)3.2.4 评价结果应用 (7)3.3 服务质量改进 (7)3.3.1 问题诊断 (7)3.3.2 改进措施 (7)3.3.3 实施方案 (7)3.3.4 跟踪评估 (7)3.3.5 持续改进 (7)第四章旅游景区环境管理 (7)4.1 环境保护与治理 (7)4.1.1 旅游景区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并实施环境保护规划,保证景区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
(7)4.1.2 旅游景区应加强生态保护,禁止乱砍滥伐、乱挖乱采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保障景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7)4.1.3 旅游景区应合理布局游览线路,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游客对景区环境的影响。
(7)4.1.4 旅游景区应加强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包括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噪声治理等,保证景区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7)4.1.5 旅游景区应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明确环境保护责任,对违反环境保护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8)4.2 环境卫生与绿化 (8)4.2.1 旅游景区应制定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明确环境卫生责任,保证景区环境卫生状况良好。
旅游景区环境监测与保护措施实施细则

旅游景区环境监测与保护措施实施细则第1章总则 (4)1.1 监测与保护目标 (4)1.2 监测与保护原则 (4)第2章生态环境监测 (5)2.1 空气质量监测 (5)2.1.1 监测目的 (5)2.1.2 监测范围 (5)2.1.3 监测项目 (5)2.1.4 监测方法 (5)2.1.5 监测频次 (5)2.2 水质监测 (5)2.2.1 监测目的 (5)2.2.2 监测范围 (6)2.2.3 监测项目 (6)2.2.4 监测方法 (6)2.2.5 监测频次 (6)2.3 噪音监测 (6)2.3.1 监测目的 (6)2.3.2 监测范围 (6)2.3.3 监测项目 (6)2.3.4 监测方法 (6)2.3.5 监测频次 (6)2.4 土壤质量监测 (6)2.4.1 监测目的 (6)2.4.2 监测范围 (6)2.4.3 监测项目 (6)2.4.4 监测方法 (6)2.4.5 监测频次 (7)第3章生物多样性保护 (7)3.1 植物资源保护 (7)3.1.1 建立植物资源档案 (7)3.1.2 加强植物多样性保护 (7)3.1.3 植被恢复与修复 (7)3.1.4 植物病虫害防治 (7)3.2 动物资源保护 (7)3.2.1 建立动物资源档案 (7)3.2.2 野生动物保护 (7)3.2.3 水生生物保护 (7)3.2.4 鸟类保护 (7)3.3 生态系统保护 (8)3.3.1 生态功能区划分 (8)3.3.2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8)3.3.3 生态环境监测 (8)3.3.4 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 (8)3.3.5 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 (8)第四章景观资源保护 (8)4.1 自然景观保护 (8)4.1.1 保护原则 (8)4.1.2 保护措施 (8)4.2 人文景观保护 (9)4.2.1 保护原则 (9)4.2.2 保护措施 (9)第五章环境污染防控 (9)5.1 生活污水治理 (9)5.1.1 监测与评估 (9)5.1.2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 (9)5.1.3 污水资源化利用 (10)5.2 垃圾分类与处理 (10)5.2.1 垃圾分类宣传与教育 (10)5.2.2 垃圾收集与分类储存 (10)5.2.3 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0)5.3 空气污染防控 (10)5.3.1 空气质量监测 (10)5.3.2 污染源防控 (10)5.3.3 绿化与生态修复 (10)5.3.4 低碳旅游推广 (10)第6章旅游设施环境保护 (10)6.1 设施建设与管理 (10)6.1.1 旅游设施规划与设计 (11)6.1.2 设施建设过程监管 (11)6.1.3 设施布局与功能分区 (11)6.2 设施运行与维护 (11)6.2.1 能源管理与节能减排 (11)6.2.2 污染物处理与排放 (11)6.2.3 设施维护与更新 (11)6.3 旅游活动环境保护 (11)6.3.1 游客教育与引导 (11)6.3.2 旅游活动规范 (11)6.3.3 生态旅游与绿色出行 (11)6.3.4 环保设施建设与完善 (12)第7章环境监测预警与应急 (12)7.1 监测预警体系 (12)7.1.1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预警机制,对旅游景区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控,保证景区环境安全。
a级景区村认定标准

a级景区村认定标准
1. 目录
1.1 村庄环境质量
1.2 旅游设施与服务
1.3 游客体验与满意度
1.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5 经营管理水平
1.6 社区参与与旅游发展
2. 村庄环境质量
2.1 自然环境优美,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噪声污染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2.2 村庄建筑风貌统一,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传统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2.3 村内道路畅通,路标指示牌清晰明了,公共厕所干净卫生。
3. 旅游设施与服务
3.1 旅游接待设施完善,包括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等。
3.2 旅游安全设施健全,包括安全警示牌、应急救援设备等。
3.3 旅游配套服务优质,如旅游购物、餐饮、娱乐等。
4. 游客体验与满意度
4.1 游客对景区的整体评价较高,满意度达到90%以上。
4.2 游客对景区的旅游服务、旅游设施、旅游项目等方面的评价较高。
4.3 游客对景区的生态环境、卫生状况、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评价较高。
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5.1 景区内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环保标准。
5.2 景区开发建设遵循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
5.3 景区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然生态和人文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6. 经营管理水平
6.1 景区管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管理规范。
6.2 景区内旅游企业资质齐全,经营规范。
6.3 景区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账目清晰。
7. 社区参与与旅游发展
7.1 景区周边社区积极参与景区开发建设和管理。
7.2 景区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共享。
旅游景区管理规定

旅游景区管理规定1. 引言旅游景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国家形象和增加居民消费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旅游景区,制定了本文档,规范旅游景区的管理行为,促进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
2. 景区管理机构2.1 旅游景区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景区日常管理、维护和服务工作。
管理机构应当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和资质。
2.2 景区管理机构应当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工作。
2.3 景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包括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
3. 景区基础设施建设3.1 景区应当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游客的安全和便利。
3.2 景区应当建立完善的交通系统,包括道路、停车场、公共交通等设施。
3.3 景区应当建设餐饮、住宿、购物等生活设施,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
4. 景区环境保护4.1 景区应当保护自然环境,禁止破坏植被、采矿、污染水源等行为。
4.2 景区应当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保持景区的整洁和环境卫生。
4.3 景区应当加强对珍稀植物和动物的保护,禁止捕杀和买卖珍稀物种。
5. 旅游服务质量管理5.1 景区应当建立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定期对景区的服务进行评估和改进。
5.2 景区应当培训员工,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确保游客得到优质的服务体验。
5.3 景区应当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游客的投诉和纠纷。
6. 安全管理6.1 景区应当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责任制。
6.2 景区应当加强对游客的安全教育,提供应急救援设施和服务。
6.3 景区应当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7. 法律法规遵守7.1 景区管理机构和从业人员应当熟悉旅游法律法规,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7.2 景区应当建立合规管理制度,确保景区的运营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7.3 景区应当定期进行自查和整改,确保自身合规。
8. 总结本文档旨在规范旅游景区的管理行为,促进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七景区环境管理
任务一景区自然生态环境管理
一、教材名称
《景区管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时:2课时(100分钟)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在旅游过程中对景区自然生态环境不太关注。
2.学生对景区自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原因缺乏理论认知。
四、教学目标:
1.了解景区环境遭受破坏的原因。
2.熟悉景区环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3.掌握景区环境管理的方法与措施。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景区环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教学难点:景区环境遭受破坏的原因。
六、教学方法:视频展示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七、教学准备:视频、图片、表格、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课前任务
1.知识准备:景区环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2.能力准备:景区环境管理的方法与措施。
(二)课堂导入
【任务呈现】:王涛等新入职员工在景区轮岗的第五站是景区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在各服务部门积极准备景区年度技能考核的过程中,景区环卫部虽然不直接参与景区服务技能考核,但是,今年暑假期间,景区水量的不断减少导致漂流等水上娱乐项目无法正常运营,而主要树种——冷杉的大面积死亡致使森林景观被严重破坏。
为保护景区自然生态景观和保证景区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景区高层决定加强自然生态环境管理,命令景区环卫部在景区年度技能考核期间,对景区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并参观学习同类景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做出景区自然生态环境管理的三年规划,王涛因自身专业优势,成为三年规划项目组的重要成员。
【设计意图】:
1.结合专业,体现理实结合。
2.带着疑问进入课堂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新授课
1.看一看,填一填
呈现图片:黄山景区禁售方便面、黄果树瀑布断流、四川乐山大佛“哭了”。
2.做一做,补一补
【学生活动】:通过照片对比,填写以上三个景区环境破坏的表现和原因
3.记一记,写一写
【学生活动】:根据表格内容,以及所给出的锦囊,总结出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原因。
锦囊一:美国黄石公园,生态旅游天堂
一万多年前,黄石公园(地图)原是印地安人的狩猎区,1807年,随着路易斯与克拉克探险队的远征及第一位进入黄石公园的白人约翰·寇特的探勘,黄石公园才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
直到1872年,美国总统格兰特签署了“黄石公园法案”,黄石国家公园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
如今,黄石公园地处美国西部爱达荷、蒙大拿、怀俄明三个州交界处的熔岩高原上,总面积8,987平方公里。
公园自然景观有以石灰石台阶为主的热台阶、大峡谷、瀑布、湖光山色、间歇喷泉与温泉等。
黄石公园内栖息着60种哺乳动物,12种鱼,6种爬行动物,4种两栖类动物,以及100多种蝴蝶和300多种鸟。
其中不乏世界珍惜动物北美野牛、灰狼、棕熊、驼鹿、麋鹿、巨角岩羊、羚羊等。
由于异常丰富的旅游资源每年约有300万游客到公园旅游,有1/3的美国人一生中至少去过黄石公园一次,如今黄石公园已经成为旅游者的天堂。
黄石公园员工自己引以为傲是他们保持国家公园系统的优良传统,即:公园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公园资源的保护工作。
在黄石公园,所有的雇员都被鼓励参与对游客的教育活动,尤其是教育的内容涉及到资源保护时。
当游客们看到在公路上慢悠悠地行走的野生动物时,会成为公园守护者的忠实的听众,听他们讲解关于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种群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锦囊二:方便面残渣会破坏景区生态环境
安徽黄山风景区的各个经营点按景区管委会要求全面停止销售方便面,此举近期招致游客和网友热议,被质疑为了“推销盒饭”。
黄山风景区管委会2013年10月6日回应:禁售方便面旨在避免大量的方便面包装盒、残留物给风景区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据介绍,方便面给黄山的保护带来三方面的压力:一是盒装方便面封盖的铝箔纸难以焚烧;二是残羹大多被倾倒在游览道的两侧、松树旁、悬崖下,造成沿途土壤盐碱化,植被受破坏现象严重;三是残羹被山上的松鼠、鸟类等过量食用后呈“半饲养化”,对黄山的野生动物保护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十分不利。
黄山景区相关管理部门同时出台了一系列相应措施,以保证“一日游”游客对方便食品如面包、馒头、饼干等的需求,物价部门对方便快餐的售价实行限价制等。
4.评一评,改一改
学生首先对以上两个案例进行分析和介绍,教师进行总结。
(1)景区自然生态环境的构成。
(2)景区自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原因。
(3)景区自然生态环境管理的措施。
(4)景区自然生态环境管理的相关标准
(四)课堂小结
运用所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某个周边旅游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表1:景区游客行为调查
景区名称:调查时间:
(五)课后拓展(巩固)
应用表格中的内容写出景区自然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设计意图】:
1.观看图片,呈现知识点,使得教学模式不再单一,通过填写表格检测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图片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现场分析和展示,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4.学生点评,促进成长,教师点评进行总结。
九、教学反思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落实、记忆、巩固知识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先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通过图片播放,呈现相关知识点,然后利用表格,落实知识点,最后通过讲一讲环节,既记忆、巩固知识点,同时培养学生的景区知识掌握能力和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