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工程地质》作业1-4及答案(整理)
工程地质试题及答案

工程地质试题及答案试题一1.工程地质是研究什么?–答:工程地质是研究地质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地质资源的学科。
2.工程地质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工程地质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工程建设区域的地质情况,包括地质构造、岩石结构和地层情况等,以便进行合理的工程设计和施工。
3.工程地质常用的调查方法有哪些?–答:工程地质常用的调查方法包括地质勘探、地质测量、地质钻探和地质地貌观察等。
4.工程地质调查报告应包含哪些内容?–答:工程地质调查报告应包含地质背景、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地质风险评价、工程建议等内容。
5.地质构造是指什么?–答: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岩石的组合方式和相互关系,包括构造线、构造面和构造体等。
试题二1.地层是指什么?–答:地层是指地球表面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岩石层序、特征和岩性的总称,是地质研究的基本单位。
2.地层分为哪些类型?–答:地层分为岩性地层和时代地层两类。
岩性地层根据岩石的组合和特征划分,时代地层根据地层中化石的组合和特征划分。
3.地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地层可以提供地质历史信息、地球演化信息以及地下资源分布等重要信息,对工程建设有重要指导作用。
4.地层划分主要依据是什么?–答:地层划分主要依据是岩性变化、化石组合和古地磁测量等。
5.地层名称有何要求?–答:地层名称应该简明扼要、准确符合地层的特征,遵循国际规范并有明确定义。
试题三1.地质灾害是指什么?–答:地质灾害是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以及环境造成的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2.如何预防地质灾害?–答:预防地质灾害的措施包括加强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规划合理的土地利用、加强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地质风险评估和防治措施等。
3.地质灾害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地质灾害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危险性评价、脆弱性评价和风险评价。
4.如何进行地质灾害治理?–答:地质灾害治理包括治理措施的选择、治理方案的制定和治理效果的评估等。
2021-2022国开大学电大本科《工程地质》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110)

2021-202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工程地质》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110)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计30分)1.工程地质条件即( )。
D.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2.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其中处于中间的圈层是( )。
C.地幔3.矿物受外力打击后,无固定方向的破裂并呈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称为( )。
C.断口4.岩浆岩构造不包括( )。
A. 层面构造5.岩石在饱水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与岩石在风干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的比值称为岩石的( )。
D.软化系数6.岩层走向与坡面走向一致,岩层倾向与坡面倾向相反时,岩层分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关系是( )。
D.弯曲方向一致,但岩层界线的弯曲度小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7.岩层在空间的水平延伸方向指的是( )。
A.走向8.组成褶曲中心部分的岩层叫( )。
A.核9.存在于岩体中的各种地质界面,如岩层层面、裂隙面、断裂面、不整合面等,统称为( )。
A.结构面10.土是自然界的产物,具有天然性,包括( )。
A.非均匀性、各向异性、结构性和时空变异性11.土从液体状态向塑性状态过渡的界限含水量,称为( )。
A.液限12.地下水按贮存条件的分类可分为( )。
A.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13.岩石的风化可以分为( )。
A.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14.动力触探试验的主要成果是( )。
B.锤击数和锤击数随深度变化的关系曲线15.野外工程地质测绘的方法,不包括( )。
A.实验法二、判断题(正确者在题后括号内填“√”,错误者填“×”,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6. 地应力是存在于地壳中的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原岩应力,广义上地应力是指地球体内的应力。
( √ )17. 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称为造岩矿物。
( × )18. 沉积岩的构造,是指沉积岩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
2021年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土建)练习题和答案(Part1)

2021年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土建)练习题和答案(Part1)共2种题型,共60题一、单选题(共45题)1.受反复冰冻的混凝土结构应选用()。
A:普通硅酸盐水泥B:矿渣硅酸盐水泥C: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D: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答案】:A【解析】:2021版教材P124普通硅酸盐水泥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制造地上、地下及水中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受反复冰冻的结构;也可配制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及早期强度要求高的工程2.(2021年)根据《建筑工程施面积计算规范》(GB50500-2013),关于无永久顶盖的室外顶层楼梯,其建筑面积计算说法正确的是()。
A: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B:按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C:不计算建筑面积D:层高2.20m以上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建筑面积计算规则与方法。
室外楼梯应并入所依附建筑物自然层,并应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建筑面积。
参见新规范。
@##3.根据《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0353-2013,关于项目特征。
说法正确的是()。
A:项目特征是编制工程量清单的基础B:项目特征是确定工程内容的核心C:项目特征是项目自身价值的本质特征D:项目特征是工程结算的关键依据【答案】:C【解析】:2021版教材P328项目特征是表征构成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措施项目自身价值的本质特征,是对体现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措施项目清单价值的特有属性和本质特征的描述。
4.(2021年)使用膨胀水泥主要是为了提高混凝土的()。
A:抗压强度B:抗碳化C:抗冻性D:抗渗性【答案】:D【解析】:使用膨胀水泥(或掺用膨胀剂)提高混凝土密实度,提高抗渗性。
目前掺用膨胀剂的方法应用颇广,但必须首先依据《混凝土膨胀剂》JC476严格检验膨胀剂本身的质量,合格后掺用,方可取得应有的防水效果。
5.关于桥面伸缩缝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设置伸缩缝处,栏杆与桥面铺装都要断开B:对于温差较大或跨径较大的桥梁宜采用镀锌薄钢板伸缩缝C:伸缩缝只能设置在两梁端之间D:伸缩缝只要求在平行于桥梁轴线方向上能自由伸缩【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桥梁工程。
2021年岩土专业知识练习题和答案解析(Part23)

2021年岩土专业知识练习题和答案解析(Part23)共2种题型,共50题一、单选题(共30题)1.采用回转式取土器取样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管管口至少应与外管齐平B:内管管口可比外管短50 ~ 150mmC:内管管口应比外管超前,对软土超前量可适当增加D:对软硬交替的土层,内管的超前量应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答案】:B【解析】:根据《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 89-1992)第3. 3. 4条,内管管口至少应与外管平齐,随着土质变软,可使内管超前增加至50 ~ 150mm。
2.关于建筑抗震设计,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用多遇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结构内力,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B:用设计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结构内力,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C:用罕遇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结构内力,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D:抗震设计指抗震计算,不包括抗震措施【答案】:B【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 4.1条、第5.4.2条可知,验算截面承载力要用设计地震作用。
根据第5. 5.1条,只有部分构件需要用多遇地震作用计算弹性位移。
根据第5. 1. 2第4款可知,罕见地震作用要用弹塑性方法计算位移。
抗震设计不仅有抗震计算,还有抗震措施。
3.建筑物地下室的外包底面积为800m2,埋置深度d=2m,上部结构的竖向力为160MN,已知未经修正的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00kPa,下列关于天然地基上的基础选型的建议中哪个选项是最合适的?()A:柱下独立基础B:条形基础C:十字交叉条形基础D:筏形基础【答案】:D【解析】:Fk/A=160×106/800 = 2001kPa,而未修正的持力层承载力显然偏低,故适于用筏基,整体性好。
4.对于换土垫层的质量检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素土、灰土和砂垫层可用贯入仪检验垫层质量,对于素土也可用钢筋检验,并均应通过现场试验以控制压实系数所对应的贯入度为合格标准B:垫层的质量检验必须分层进行,每夯压完一层,应检验该层的平均压实系数,当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填上层土C:当采用贯入仪或钢筋检验垫层的质量时,检验点的间距应小于5m D:当取土样检验垫层的质量时,对大基坑每100 ~ 150m2应不小于1个检验点,对基槽每15 ~ 25m2不应少于1个点,每个单独柱基应不少于1个点【答案】:B【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第4. 4.1?4.4. 3条,A项,对粉质黏土、灰土、粉煤灰和砂石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可用环刀法、贯入仪、静力触探、轻型动力触探或标准贯入试验检验;对砂石、矿渣垫层可用重型动力触探检验,并均应通过现场试验以设计压实系数所对应的贯入度为标准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
2021年岩土专业案例试题和答案(3)

2021年岩土专业案例试题和答案(3)一、单选题(共30题)1.某松散砂土地基,砂土初始孔隙比e0=0.850,最大孔隙emax=0.900,最小孔隙比emin=0.550;采用不加填料振冲振密处理,处理深度8.00m,振密处理后地面平均下沉0.80m,此时处理范围内砂土的相对密实度Dr最接近下列哪一项?()A:0.76B:0.72C:0.66D:0.62【答案】:C【解析】:2.条形基础的宽度为3.0m,已知偏心距为0.7m,最大边缘压力为140kPa,试指出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合力最接近于()kN/m。
A:360B:240C:190D:168【答案】:D【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 2002)第5. 2. 2条,由题可知,偏心距3.某一滑动面为折线型的均质滑坡,其主轴断面及作用力参数如图8-4、表8-8所示,问该滑坡的稳定性系数Fs最接近于()。
A:0.80B:0.85C:0.90D:0. 95【答案】:C【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2001)(2009年版)第5.2.8条及条文说明第5. 2. 8条,当滑动面为折线时,滑坡的稳定性系数为:4.某建筑采用筏形基础底面尺寸为10m×20m,底面压力为220kPa,基础底面下设300mm褥垫层,基础埋深2.0m,勘察资料如下:I.0~10m,淤泥质土,y=19.5kN/m3,qsk=7kPa,fak=80kPa,Es=8.8MPa;II.10~20m,砂土,y=18.5kN/in3,qsk=25kPa,fak=200kPa;III.地下水埋深2.0m。
采用深层搅拌法处理,桩按等边三角形布置,桩径为500mm,桩长9m,水泥掺入比为15%,桩体平均强度fcu=2.8MPa,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为0.4,桩端天然地基土承载力折减系数0.5,桩身强度折减系数为0.33,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
2021地质勘查安全生产考试真题模拟及答案(4)

2021地质勘查安全生产考试真题模拟及答案(4)共419道题1、《地质勘探安全规程》对野外交通作业作出了要求如下()。
(多选题)A. 对野外工作机动车辆性能的要求。
即地质勘探野外工作机动车辆应满足野外作业地区越野性能。
车辆越野外检测比较复杂,不同的地区又对车辆越野性能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来说,野外作业所使用的车辆越野陛能检测由车辆生产厂商和使用者共同测定B. 对车辆驾驶的要求。
即在野外作业出队前,应进行车辆性能检测,在野外工作期间应随时检修C. 对野外工作机动车辆驾驶员的要求必须持有合法驾驶证D. 对野外工作机动车辆驾驶员的要求。
即野外工作机动车辆驾驶员除持有合法的驾驶证外,还需经过野外驾驶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驾驶野外工作机动车辆试题答案:A,B,D2、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包括()。
(多选题)A. 综合预案B. 专项预案C. 现场预案D. 医疗预案试题答案:A,B,C3、林区出现火灾预兆的迹象有()。
(多选题)A. 烟味B. 烧焦味C. 野兽和鸟类向同一方向奔跑和飞驰D. 烟雾试题答案:A,B,C,D4、地质调查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建立地质调查作业区安全工作档案,内容包括()。
(多选题)A. 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类伤害源B. 流行传染病种、疫情种类等各类传染源C. 自然环境、人文地理、交通等状况D. 当地狩猎弩箭、套索、陷阱、爆炸性弹药等分布情况试题答案:A,B,C,D5、设在走道的灯光疏散指标标志的间距不得大于()米。
(单选题)A. 17B. 18C. 19D. 20试题答案:D6、从业人员享有下列哪些安全生产的权利?()(多选题)A. 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B. 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C. 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D. 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试题答案:A,B,C,D7、钻探工程施工伤亡事故主要是包括()。
2021知到答案 海洋工程地质 最新智慧树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新型矿产资源,据统计,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储量是石油、天然气储量的()倍选项:A:4B:3C:2D:1答案: 【2】2、单选题:海洋工程地质是一门随海洋工程兴起而发展的学科,最早形成于()年代。
选项:A:90B:60C:80D:70答案: 【60】3、单选题:天然气水合物储量较大,呈现出()的特点选项:A:矿层厚、规模大、分布广B:矿层薄,规模小、分布局限C:矿层薄、规模大、分布广D:矿层厚、规模大、分布局限答案: 【矿层厚、规模大、分布广】4、单选题:为寻求新的发展,()年美国多个重要部门联合制定了“全球海洋科学发展规划”。
选项:A:1986B:1996C:1966D:1976答案: 【1986】5、单选题:以下不属于海洋工程的是()选项:A:海洋牧场B:围海造陆C:船舶制造D:礁岛工程答案: 【船舶制造】第二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潮汐是海水周期性的()流动,潮流是海水周期性的()流动。
选项:A:垂直;垂直B:水平;水平C:水平;垂直D:垂直;水平答案: 【水平;垂直】2、单选题:按照工程计算经验,波浪测量中,有效周期通常为平均周期的()倍选项:A:1.21B:1.31C:1.15D:1.14答案: 【1.15】3、单选题:泥沙不离开海床面而产生往复运动的现象,称为()。
选项:A:跃移质泥沙B:悬移质泥沙C:推移质泥沙D:絮凝沉降泥沙答案: 【推移质泥沙】4、单选题:根据中立线的概念,靠岸一侧的沙砾()运动,靠海一侧的沙砾()运动。
选项:A:向岸运动;向海运动B:翔安运动;向岸运动C:向海运动;向海运动D:向海运动;向岸运动答案: 【向岸运动;向海运动】5、判断题:风速和风向随时间、空间变化,风速随高度增大而增大。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6、判断题:表面波最大振幅发生在海洋表面,内波最大振幅发生在海洋内部选项:A:错B:对答案: 【对】7、判断题:自然界水中的泥沙表面会带有正电荷选项:A:对B:错答案: 【错】8、判断题:风浪是由当地风产生的,往往波长较短,周期较长选项:A:错B:对答案: 【错】9、多选题:全球洋流运动主要受()因素影响。
2021年岩土专业知识练习题和答案解析(Part20)

2021年岩土专业知识练习题和答案解析(Part20)共2种题型,共50题一、单选题(共30题)1.在工程地质测绘中,对地质构造线的定位宜采用()。
A:目测法B:罗盘仪、气压计C:半仪器法D:仪器法【答案】:D【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2001) (2009年版)第8. 0. 4条规定,地质观测点的定位应根据精度要求选用适当方法。
对地质构造线、地层接触线、岩性分界线、软弱夹层、地下水露头和不良地质作用等特殊地质观测点,宜用仪器定位法。
2.在自下而上的土石吧渗流逸出处水力坡降1.1,求得临界水力坡降值1.0,则下述对流土可能性判定正确的是哪一种?()A:土体处于稳定状态B:土体发生流土破坏C:土体处于临界状态D:无法判定【答案】:B【解析】:工程中,若只要求出渗流逸出处的水力坡降i,与临界水力坡降icr比较,即可判别流土的可能性。
本题中icr( 1.0)小于i( 1.1),所以土体是处于破坏状态的。
3.关于小窑采空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表变形形成移动盆地B:应查明地表裂缝,陷坑的位置、形状、大小、深度和延伸方向C:当采空区采深采厚比大于30,且地表已经稳定,对三级建筑可不进行稳定性评价D:地基处理可采用回填或压力灌浆法【答案】:A【解析】:对于小窑采空区,由于其采空区范围非常窄小,地表不会产生移动盆地。
4.关于坝体与土质坝基及岸坡的连接必须遵守的规定,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坝断面范围内必须清除坝基与岸坡上的草皮、树根、含有植物的表土、蛮石、垃圾及其他废料,并将清理后的坝基表面土层压实B:坝体断面范围内的高强度、低压缩性软土及地震时易液化的土层,应清除或处理C:土质防渗体应坐落在相对不透水土基上,或经过防渗处理的坝基上D:坝基覆盖层与下游坝壳粗粒料(如堆石等)接触处,如果不符合反滤要求,应设置反滤层【答案】:B【解析】: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 274—2001)第7. 1.2条,坝体与土质坝基及岸坡的连接应遵守一系列原则,包括:①坝段面范围内必须清楚顼基与岸坡上的草皮、树根、含有植物的表土、蛮石、垃圾及其他废料,并将清理后的坝基表面土层压实;②坝段面范围内的低强度、高压缩性软土及地震时易液化的土层,应清除或处理掉;③土质防渗体应坐落在相对不透水地基上,或经过防渗粗粒的地基上;④坝基覆盖层与下游坝壳粗粒料(如碓石等)接触处,应符合反滤要求,如不符合应设置反滤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地质》作业1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内力地质作用?CA、地壳运动B、地震运动C、搬运作用D、变质运动2.下列哪种岩石为岩浆岩?AA、橄榄岩B、灰岩C、石英岩D、砂岩3.下列哪种矿物为变质矿物?BA、石英B、蛇纹石C、方解石D、辉石4.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地震运动、岩浆以及下列哪项?DA、搬运作用B、风化作用C、堆积作用D、变质作用5.下列哪种构造是沉积岩所不具有的? AA、片理构造B、层理构造C、层面构造D、化石6.下列有关皱的叙述哪项不正确?DA、褶皱是岩层产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B、褶皱背斜核部为老地层,翼部为新底层C、褶皱的基本类型又背斜和向斜D、褶皱核部为新底层,翼部为老地层7.下列有关节理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A、断裂后两侧岩块具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即节理B、由张应力形成的节理即张节理C、由剪应力形成的节理即剪节理D、内外力地质作用均可使岩层产生节理8.岩层倾向于地面倾向方向一致,当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则岩层分界线于地形等高线是怎样的?CA、平行B、弯曲方向相反C、弯曲方向一致,但岩层分界限的弯曲度小于地形等高线弯曲度D、弯曲方向一致,但岩层分界限的弯曲度大于地形等高线弯曲度9.下列哪项为地质年代单位?CA、宇B、界C、纪D、统10.岩层在空间的位置由以下何种要素确定?DA、地壳运动B、地形地貌C、走向和倾斜D、走向、倾向、倾角二、判断下列各说法正误,你认为正确者,在括号内填”R”,错误者填”W”。
1.矿物是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元素单质和化合物。
(W)2.玄武岩是岩浆岩。
(R)3.粘土矿物是沉积岩所特有的矿物成分。
(R)4.岩石的抗碱强度是沿已有的破裂面剪切滑动时的最大剪应力。
(W)5.地质年代单位有宇、界、系、统、阶。
(W)6.岩浆岩一沉积岩之间的接触关系为浸入接触,则岩浆岩行程时间早于沉积岩(W)7.某一褶曲,核部为老地层,翼部为新底层且对称分布,则该轴去为向斜轴去(W)8.放在地质图右侧面地层图例,应严格按照自上而下,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R)9.矿物受外力打击后,能够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即矿物的硬度(R)10.所有的岩浆岩周都含有石英矿物(W)三、简单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生物演化律如何确定沉积岩的相对地质年代?答:生物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
每一地质历史时期都有与之对应的生物种群,根据岩石中所保存的古生物化石,即可推断其所属地质历史时期,进而可判定岩层的相对新者关系(即相对地质年代)。
2.叙述喷出相、浅成相、深成相岩浆岩的结构构造特征?答:喷出相:岩石多呈玻璃质,隐晶质结构,流纹状,块状构造,气孔状构造。
浅成相:岩石多呈显晶质结构,斑状、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深成相:岩石多呈显晶质结构,块状构造。
3.在野外使用地质罗盘如何测量岩层产状?答:测量走向:罗盘长边紧贴层面,调整罗盘至水平,渎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即走向。
测倾向:罗盘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即倾向。
测倾角: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悬锤所示角度,即倾角。
4.叙述张节理的主要特征。
答:张节理产状不稳定,延伸不远,节理面粗糙不平,组成节理的岩块之间的距离较大。
不能切穿所经过的砾石及岩石碎屑等5.叙述各褶皱要素。
答:核:组成褶皱中心部位的岩层。
翼:中心岩层动外的岩层。
转折端:从翼向另一翼过渡的弯曲部分。
枢纽:组成褶皱岩层的同一层面最大弯曲点的边线。
轴面:由各岩层枢纽所连成的面四、论述题1.如何确定沉积岩的相对地质年代?答题要点岩石(体)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司依据地层层序律生物演化律以及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三种方法:(1)地层层序律未经构造变动影响的沉积岩原始产状应当是水平的或近似水平的。
并且先形成的岩层在下面,后形成的岩层在上而。
(2)生物演化律由于生物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进化的。
故可根据岩层中保存的生物化石来判断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
(3)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根据沉积岩层之间的不檗合接触判断。
与不整合面上底砾岩岩性相同的岩层形成时间较早另外与角度不整合而产状-致的岩层形成时间较晚。
如果岩层与岩浆岩为沉积接触,则沉积岩形成较晚,如果岩层与岩浆岩为侵入接触,则沉积岩形成时间较早工程地质作业(二)答案一、选择题1、根据地址成因,结构面可分为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以及下列何种结构面?DA、层面B、壁理C、断层D、次生2、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以下何项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BA、岩浆作用B、剥蚀作用C、地质作用D、地震作用3、沉积岩的结构可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以下何项及生物结构四种类型。
BA、斑状结构B、结晶结构C、碎裂结构D、散体结构4、下列哪项不是判别活断层的确凿证据?CA、错断全新世以来的最新地层B、地面疏松土层出现大面积又规律分布的地裂缝C、地面的重复或缺失D、古老地层与全新世以后最新地层是断层接触5、下列哪项是辨别活断层的确凿证据?AA、地面疏松土层出现大面积有规律的地裂缝B、地层的重复、缺失C、断裂三角面D、呈带状分布的泉6、下列有关断层的叙述,哪项不正确?CA、断裂后两侧岩块具有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即断层B、岩层断裂可以造成岩层突然中断C、断层不能造成岩层的重复D、断层能够造成岩层缺失7、逆断层指什么?AA、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B、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C、上盘水平左移、下盘水平右移的断层D、上盘水平右移、下盘水平左移的断层8、一幅完整的地质图应包括哪些?DA、钻孔分布图、平面图和柱状图B、钻孔分布图、剖面图和柱状图C、钻孔分布图、平面图和剖面图D、柱状图、平面图和剖面图9根、据《岩土工程勘查规范GB 50021-2001》,岩体结构划分为整体状结构、块状结构一下何项、碎裂状结构和三体结构五大类。
AA、碎屑结构B、显晶质结构C、层状结构D、变余结构10、背斜表面是什么?BA、核部为新地层、两翼对称出现老地层B、核部为老地层、两翼对称出现新地层C、乡下的弯曲D、鱼丸去反方向无关二、判断下列各说法正误,你认为正确者,在括号内填”R”,错误者填”W”。
1、地下水渗流导致的土体潜蚀破坏与流土破坏的机理是不同的。
(W)2、地下洞室断面形状的选择,应考虑洞室的用途和服务年限、洞室的围岩性质、岩土体地应力的分布特征、洞室的支护或衬砌方式和材料等因素综合确定。
(R)3、化石存在沉积岩中。
(R)4、地址成因岩石和划分为岩浆岩、沉积岩、片麻岩三大类。
(W)5、岩石的风化使岩石的成分发生了变化。
(W)6、承压水内部有压力而潜水内部无压力。
(R)7、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矿物的硬度。
(W)8、绿泥石只存在于变质岩中。
(W)9、根据SIO2含量不同,岩浆可划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酸性岩三大类。
(W)10、岩石的软花性可用质量损失率表征。
(W)三、简单回答下列问题1、应根据什么原则采取防止土体渗透破坏的措施?答:防止土体渗透破坏的原则一是改变渗流的动力条件,使其实际水力梯度减小到允许的程度;二是改善岩土性质,增强其抗渗能力。
具体要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性状来具体处理。
2、什么使潜水的等水位线图?如何根据等水位线确定水流方向和水力梯度?答:潜水面的形状可用等高线图表示,即为潜水等水位线图。
潜水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所以,垂直于等水位线的直线方向,既是潜水的流向(通常用箭头方向表示)。
在潜水的流向上,相邻两等水位线的高程与水平距离之比值,即为该距离段内潜水的水力梯度。
3、简述化学风化作用。
答:化学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水和各种水溶液的作用下所引起的破坏作用。
这种作用不仅使岩石在块体大小上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使岩石成分发生变化。
化学风化作用有水化作用、氧化作用、水解作用及溶解作用等。
4、岩体结构类型及工程特征。
答:整体状结构:整体强度高、岩体稳定。
块状结构:结构面相互牵制,岩体基本稳定。
层状结构:为各向异性体,稳定性较差。
碎裂状结构:变形和强度受软弱结构面控制,稳定性很差。
散体状结构:完整性遭到破坏,稳定性极差,接近松散介质。
四、论述题1、分析褶皱区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答案:褶皱形成以后,使岩层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同时,在褶皱的斩折端,一般张裂隙发育,岩层较破碎,在褶皱两翼,岩层中易产生剪裂隙。
由于褶皱构造中存在着不同的裂隙,导致岩层的完整体受到破坏,因此,褶皱区岩层的强度及稳定性较之原有岩层有所降低。
另外由于转折端更易遭受风和作用的影响,因此,工程应避免布置在转折端。
褶皱两翼,岩层均为单斜岩层,如果在褶皱两翼开挖形成边坡,可能导致边坡产生顺层滑动。
因此在两翼布设工程应尽量使开挖形成边坡的倾斜方向与岩层倾斜方向相反;如果边坡倾斜方向与岩层倾斜方向一致,应使边坡的倾角小于岩层倾角,否则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工程地质》作业3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可用来表征岩石的抗冻性?DA、渗透系数B、吸水率C、软化系数D、强度损失率2、顶围原有的和新生的结构面相互汇合交截构成的分离体在重力作用下与围岩母体脱离,突然塌落而终形成塌落拱这种围岩破坏形式属于-AA、顶围悬垂与塔顶B、侧围突出与滑塌C、底围鼓胀与隆破D、围岩缩径与岩爆3、一般岩石表面的坡度越大,坡积土的稳定性就-BA、越大B、越小C、不一定4、按形状原因天然地震科划分为哪几种?AA、构造地震和火上地震B、陷落地震和激发地震C、浅源地震和深源地震D、A+B5、下列关于地震和烈度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A、震级是地震所释放出来能量大小的反映B、震级是由地面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决定的C、烈度是由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决定的D、每次地真的烈度只有一个6、地下水中含有多种气体成分,常见的由O2,_CO2和H2S。
BA、COB、N2C、SO2D、H2S7、下列有关平行不整合接触哪项正确?AA、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产状不一样B、与不整合面上的底烁岩岩性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相对较早C、与不整合面上的底烁岩岩性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较晚D、根据底烁岩无法判断上、下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8、下列有关进入接触的叙述,哪项正确?DA、浸入接触是岩浆岩体与岩浆岩体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B、沉积岩形成时间较晚,岩浆岩行程时间较早C、浸入接触是沉积岩与变质岩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D、浸入接触是沉积岩与岩浆岩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9、围岩应力重新分布是指-应力的重分布。
AA、岩土原有应力B、洞石衬砌应力C、地下水动力应力D、洞石围岩总应力10、斜坡的破坏方式有滑坡和下列哪项?DA、流动B、松动C、流砂D、崩塌二、判断下列各说法正误,你认为正确者,在括号内填”R”,错误者填”W”。
1、根据岩体变形与时间、变形与荷载的关系曲线,可以区分岩体的稳定变形和非稳定性变形,但不能区分导致岩体破坏的变形与虽然延续但不会引起岩体破坏的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