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精品课件_乐民之乐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乐民之乐,忧民之忧ppt4

【高中语文】乐民之乐,忧民之忧ppt4

宋代的大儒家程颐做讲官时,一日讲罢,还未 告退。宋哲宗站起来松动一下,顺手折了栏杆外的 一条柳条,程颐马上就进谏说:“方春发生,不可 无故摧折!”上掷枝于地,下殿而罢。 所以明人冯梦龙便说:“遇到孟夫子,好货好色 都自不妨。遇了程夫子,柳条也动一些不得。苦哉! 苦哉!”因此把他列入迂腐之列。
提出与民同乐的主张
正反对比论证
不与民同乐 与民同乐
• (王) (百姓) • (百姓) • 鼓乐——疾首蹙额 ——欣欣然有喜色
• 田猎——疾首蹙额 ——欣欣然有喜色
突出主题:与民同乐
• 第一则主旨: •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如果王跟 百姓同乐,那么就能成就王业了。 • 孟子所谓“同乐”是指? • 不是说王跟百姓一同欣赏音乐或者一同打猎 ,而是说王以百姓之乐为乐,而百姓亦以王 之乐为乐。
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本文所记叙的两次对话有何联系? 并作了怎样的艺术处理?
庄暴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所以特别向孟子提出 来请教。其实庄暴问话的语气里,可以看得出来,庄暴 这个人的心目中,认为齐宣王偏爱音乐,是不大妥当的。 孟子对于这个问题持什么态度呢?他与庄暴不同, 他始终是用诱导的方法,希望君主们能行王道,施仁政, 这就是孟子所以能为圣人的道理。他不同于一般说教家, 明辨是非,将善恶作尖锐的对立;也不像后世的理学家 们,认为这件事不好,就把它戒除掉。
继之庄暴,提出话题 奉承齐王,借题发挥
好乐(yuè )
齐王变色,话不投机
独乐(yuè )乐 与众人乐(lè )
齐王有兴,情绪好转 ) 浓化谈资,步步诱导 与民同乐(lè 齐王就范,落入圈套

孟子描绘了人民个个“疾首蹙頞 ”“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 离散”的悲 惨图景和人人都“欣欣然有喜色”,祝 福国君身体健康的太平景象这两幅画面 其作用是什么? • 避免直接的、枯燥的说教。通过描写 来说理,在议论文中可以借鉴使用。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精美课件)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精美课件)


《诗经》上说:‘开始营建灵台,于是反复地度量。百姓制造,
不到一天就把它筑成了。开始营建时文王说不要着急,可是百
姓十分踊跃,就好像儿子跑了为父亲做事一样。文王在那饲养
禽兽的灵囿中,看到母鹿趴在那里,母鹿长得胖嘟嘟的并且有
光泽,鸟儿则长着洁白而有光泽的羽毛。文王在那灵沼旁边,
满池的鱼儿在欢悦。’文王依靠民力造起了高台深池,但人民
对粮食不够吃的给予补助;秋天里巡视收获情况,对歉
收的给予补助。夏朝的谚语说:“我王不出来巡游,我
怎么能得到休息?我王不出来游乐,我怎么能得到救助?
一巡游一游乐,足以作为诸侯的法度。”
18
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 虐民, 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 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 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 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徴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 君者,好君也。”
正反对比,以周文王和夏桀的典型例证作 为论据,提出了当政者应“与民同乐” 的思想主张。从而又一次教育了梁惠王。 孟子的基本思想是:仁慈的政治领导人 与民同乐,所以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 残暴专制独裁者穷奢极欲,不顾老百姓 的死活,其结果是自己也得不到真正的 快乐。
14
15
自主学习
放于琅琊 fǎng yá 秋省敛而助不给 xǐng jǐ 睊睊 juàn 慝 tè 徵招 zhǐ sháo
9
10
自主学习
经史勿亟 jí 麀鹿攸伏 yōu yōu 於牣鱼跃 wū rèn
王在灵囿 yòu 麀鹿濯濯 zhuó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课件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课件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重 要性:这种思想体现了作者 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今社 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05
乐民之乐
介绍“乐民之乐”的含义和表现形式
单击此处添加项标题
含义:乐民之乐是指以民众的快乐为快乐,关注民生福祉,追 求民众的幸福和安乐。
单击此处添加项标题
忧民之忧
课件目录:介绍 课件的结构和内 容
课件内容:详细 介绍每个部分的 内容和要点
课件特点:介绍 课件的特色和亮 点
课件应用:介绍 课件的使用方法 和应用场景
总结与展望
总结:回顾本次课件的主要内容 展望: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和期望 感谢观看:感谢大家的聆听和支持 联系方式:提供作者的联系方式,方便进一步交流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课件封面
标题:《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标题字体:采用楷体,字号适中,突出主题。
背景图片:选择与“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主题相关的图片,如山水、 民乐等,以增加视觉效果。 配色方案:采用清新淡雅的色调,如浅绿、淡蓝等,以突出课件的清 新自然风格。
布局结构:将标题置于封面正中,其他元素如副标题、作者姓名等 可放置在标题下方或四周,布局合理、美观。
04
引言
介绍本次课件的主题和目的
主题:《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目的:探讨儒家思想中的民本主义思想,分析其内涵和价值,并探 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应用和传承这一思想。
简要介绍“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含义和重要性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含义: 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和社会 现实的深刻关注,体现了作者 对人民福祉的追求和责任感。
展望未来如何更好地实现“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课件 2.4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课件 2.4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X 学习导引 UE XI DAO YIN
S 深入探究 HEN RU TAN JIU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1.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译文:如果王非常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就差不多了! 今天的音乐和古代的音乐是一样的。 点评:今乐、古乐本不可混同,但孟子深知齐宣王不会放弃对今乐的爱 好,所以存异求同,以便进一步劝导齐王在爱好今乐的情况下实现“与民同 乐”。所谓“今之乐由古之乐”,问题不在于爱好今乐还是爱好古乐,而在于能 否与民同赏。若能与民同赏,则古今无异。如果能够施行仁政,即使齐王爱 好今乐也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另一方面,在齐宣王听到孟子提及“好乐”而 “变乎色”时,孟子及时肯定了好乐有助于治国,以此语来消除齐王的羞惭之 心,这样就抓住了对话进行下去的关键,并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
-9-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X 学习导引 UE XI DAO YIN
S 深入探究 HEN RU TAN JIU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的,百姓也会以君主的快乐为快乐。以百姓 的忧虑为忧虑的,百姓也会以君主的忧虑为忧虑。 点评:孟子明确地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当然,他并不 是在说百姓的地位比国君的地位高,而是说国君在治国时,如果不照顾到老 百姓的利益,就很难维持自己的统治。因为孟子认为,国家存在的根本不在 于“天时、地利”,而在于“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劝诫统治者要与 民同忧同乐。所谓的“同忧同乐”也不仅仅是指同百姓一道娱乐,一道忧苦, 更主要的是指统治者要推己及人,施恩于民,关心百姓疾苦,想百姓之所想, 急百姓之所急。只有达到此种境界,才能君民上下一心,实现仁政理想。

高中语文课件-乐民之乐-忧民之忧PPT (2)

高中语文课件-乐民之乐-忧民之忧PPT (2)

2021/9/3
贵州省大方县第三中学
36
其实与民同乐的思想对各级领导人来 说都很重要,比如说,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 人,是一心想中饱私囊,捞它一把,还是 想致力于改善广大职工的福利,走大家共 同富裕的道路,这的确是一块试金石。而 实际情况是,往往那些只顾自己,不惜铤 而走险的人,虽然也可能在短时间内满足 自己的欲望,真的捞上了一把。但是,欲 壑难填,其最终结果多半是以身试法,并 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2021/9/3
1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 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么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 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 的火燃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 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仁人之心
“ 从前齐景公问晏子说:‘我想到转附、朝儛两座山去观光游览,然
后沿着海岸向南行,一直到琅邪。我该怎样做才能够和古代圣贤君王的巡
游相比呢?’
“晏子回答说:‘问得好呀!天子到诸侯国家去叫做巡狩。巡狩就是巡视
各诸侯所守疆土的意思。诸侯去朝见天子叫述职。述职就是报告在他职责
内的工作的意思。没有不和政事有关系的。春天里巡视耕种情况,对粮食
不够吃的给予补助;秋天里巡视收获情况,对歉收的给予补助。夏朝的谚
语说:“我王不出来巡游,我怎么能得到休息?我王不出来游乐,我怎么
能得到救助?一巡游一游乐,足以作为诸侯的法度。”
2021/9/3
贵州省大方县第三中学
43
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 方命虐民, 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 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 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 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徴招》、《角招》是也。 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高中语文选修课件2.4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高中语文选修课件2.4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敌人已经被引出营垒了,但这时还不能与之交锋,因为:“凡战者,以 正合,以奇胜。”(《孙子兵法·势篇》)必须“避其锐气,击其惰 归”(《孙子兵法·军争篇》),否则必致两败俱伤,使谈话无法继续下 去。此时孟子采取了“欲擒故纵”的策略,对齐王激昂的情绪进行安 抚:“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好一个完美的伏击战例!
执教:灵武回中
吴春艳
整体把握
主人公: 清兵卫
线索: 葫芦 (对葫芦——喜爱、热衷、痴迷)
结构特点
开头 (倒叙:先说结局,设下悬念, 引起兴趣)
结尾 (再说结局,呼应开头,引 人深思)
品读课文 :
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清 兵卫对葫芦的痴迷?
课文第二至第六段集中写清兵卫对葫芦的痴 迷,尤其是课文写清兵卫竟然把老头子的秃顶看 成是葫芦的细节尤为生动传神,如果不是痴迷到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在“孟子见梁惠王”一章中,孟子从梁惠王一句“贤者亦乐此乎”的 问话引申开去,说“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然后引用 古代故事来说服梁惠王,在强烈的对比中让梁惠王同意自己的观点, 做出正确的抉择。时机抓得准,论证有力。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一章,孟子也是在回答了齐宣王“贤者亦 有此乐乎”的问话后,紧接着提出了“与民同乐”的观点,然后借齐景 公问晏子出游一事,阐明了“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观点,借古讽今, 很有说服力。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在我们看来,这时趁势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已经是水到渠成。孟 子则不然,他还是没有正面解释为什么说“今之乐由古之乐”,而是另 外提了两个看似关系不大的问题:“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与少 乐乐,与众乐乐,孰乐?”蓄势之功,令人叹服。而从战略上来考虑,这 实际上正是吸引敌人之后的诱敌深入、迂回包围之计,《三国演义》 中的诸葛亮正是靠此计,火烧新野,一战成名。

高中语文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课件
乐民之乐,忧民之 忧
2019/3/6 1
课文梳理
2019/3/6
2
• 1、文段中有两场对话,是谁与谁的对话,讨论的内容是什 么?
2019/3/6
3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 对也。”曰:“好乐何如?” •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齐国大臣庄暴来见孟子说:“我庄暴被王召见,王告诉我说他喜欢音 乐,我庄暴没有话回答(不知道怎么说才好)。”接着问:“喜欢音乐怎 么样呢?” 孟子说:“如果王非常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就会很不错了!”
• 孟子向往的又是怎么样的社会呢? • 孟子所希望的是一个民贵君轻,以民为本,君民同乐的和谐社会
2019/3/6
13
• 大家心中所向往的是什么样的社会?
2019/3/6
14
温家宝总理到田间地头视察西南旱情
2019/3/6
15
2019/3/6
16
乐民之乐
2019/3/6 17
2019/3/6
18
读一读,写一写
•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 (乐、忧: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欢乐, 以……为忧愁。)
2019/3/6
19
布置作业
• 预习第二则:读译,画出疑难点。
2019/3/6
20
可得闻与
与,通“欤”。
今王田猎于此
田,通“畋”,打猎。
今之乐由古之乐 “由”通“犹”,如同。
2019/3/6
4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 乐耳。” •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 也。” • 曰:“可得闻与?”

人教版语文选修《乐民之乐,忧民之忧》ppt课件

人教版语文选修《乐民之乐,忧民之忧》ppt课件
参与社会实践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责任担 当意识和奉献精神,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05
艺术手法与审美体验
修辞手法运用
比喻
通过生动的比喻,将抽象 的情感和理念转化为具体 的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排比
运用排比句式,使语言节 奏鲜明,增强气势和感染 力。
拟人
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特 征,使其形象更加生动, 富有情感色彩。
道的思想。
礼制观念
儒家思想注重礼制,认为礼是维 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文章中 通过描写人物遵守礼仪、尊重传 统的行为,体现了礼制观念的重
要性。
忧国忧民情怀传承
爱国情怀
文章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人物身上体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感和使命感。这种情怀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民本思想
文章关注民生疾苦,体现了民本思想。通过了解百姓的疾苦和需求 ,人物展现出对民众的关爱和同情。
感谢聆听
07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针对文章内容提出问题并讨论
问题1
文章中提到的“乐民之 乐,忧民之忧”是什么 意思?它体现了什么样 的思想?
问题2
文章通过哪些具体的事 例来说明“乐民之乐, 忧民之忧”的重要性?
问题3
在现代社会中,“乐民 之乐,忧民之忧”的思 想有哪些现实意义和应 用价值?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和感悟
作者背景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仁政、民本思 想,强调君主应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关心人民的疾苦。
文章内容概述
主题思想
文章表达了孟子关于君主应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与民同乐、同忧的思想。他认 为,君主只有真正关心人民的疾苦,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前372—前289)
名轲,战国中期鲁国 邹人。受业于子思(孔 子之孙,名)之门人, 曾游历于宋、滕、魏、 齐等国,阐述他的政 治主张,还曾在齐为 卿。晚年退而著书, 传世有《孟子》七篇。 他是战国中期儒家的 代表。
•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孟子把孔子的 “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他认为实 行“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 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 生产资料;“勿夺农时”,保证农民有劳 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 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 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孟子看 到人民遭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 企图采用这些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 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不过它对发展生产还 是有好处的。
• 同“仁政”学说相联系,孟子还提出了“民贵 君轻”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孟子·尽心下》)。他认为君主只 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统治地位, 因此他主张国君要实行“仁政”,与民“同 乐”。对于残害百姓的国君,国人可以杀。商 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武王伐纣,他认为 杀得对,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 也”(《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虽然有同 情人民、谴责暴君的一面,但他的政治思想还 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所以他又宣扬:“劳心者 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 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 上》)。这种观点长期以来成为替剥削制度作 辩护的理论根据。
2、齐王听到孟子谈到好乐一事, 为什么会“变乎色”?
3、作为儒学大师的孟子又为什 么会说“今之乐由古之乐”?
• 明确:今乐、古乐固不可混同,但 孟子以便进一步劝导齐王在爱好今 乐的情况下实现“与民同乐”,所 以求同存异。在齐王听孟子提及 “好乐”而“变乎色”时,孟子及 时肯定了好乐有助于治国,掌握了 谈话的主动权。
思考:
1、这一节阐述了一个什么观点?
怎么样阐述? 2、齐王听到孟子谈到好乐一事, 为什么会“变乎色”? 3、作为儒学大师的孟子又为什么 会说“今之乐由古之乐”?
• 明确:古时历来重视礼乐,儒家认为 音乐具有重要的政治教化作用。从音 乐可以考察一个国家的兴亡盛衰,反 对把音乐作为单纯的娱乐活动。“先 王之乐”是用来教化百姓,安定民心, 治理国家,巩固统治的,与“世俗之 乐”截然不同。齐王爱好的不是“先 王之乐”而是“世俗之乐”,这又与 儒家的音乐主张不吻合了,齐王怕受 到孟子的批评,因而脸上表现的有点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请同学自由朗读一遍课文,理
清不会读的字词。
请听课文的第一节的录音,注
音情感和生僻字词的读音。
请同学们对照《完全解读》理清译文, 注。
(包括通假字和活用词) 2、把文言特殊句式标出来。 3、把对照《完全解读》翻译后, 你还是觉得不明白的标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