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农民军开科取士考述

合集下载

李自成的主要事迹

李自成的主要事迹

李自成的主要事迹李自成(1606年-1645年)是中国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也是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被他推翻后建立的大顺政权的皇帝。

他的主要事迹是领导了农民起义,推翻了明朝皇权,建立了短暂的大顺政权。

以下是关于他的主要事迹的详细介绍:李自成出生在明朝崇祯皇帝时期的陕西省蒲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他从小就对明朝的官吏贪污腐败和压迫农民感到愤慨,并希望能够为农民争取权益。

在他20多岁时,他结识了一位名叫张献忠的农民,两人决定发动起义,推翻明朝统治。

起初,李自成和张献忠只是在附近的农村进行零星的抗税活动,但他们的声势很快蔓延开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他们的队伍。

1628年,他们领导了一次大规模的起义,军队迅速壮大并占领了蒲城。

此后,他们开始向陕西的其他地区扩张,吸收了更多的起义军和农民。

1630年左右,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关系逐渐破裂,他们的目标和理念有所不同。

最终,张献忠带领一部分起义军离开,离开了李自成的领导。

自此以后,李自成独立领导起义军行动,并逐渐成为起义军的领袖。

他号召农民团结起来,一起反抗明朝政府的压迫。

1633年,李自成的起义军占领了陕西省的凤翔府,建立了农民政权。

此后,他开始向东发展,占领了宝鸡和兰州等地。

1638年,他的起义军攻占了陕西省的西安,此后李自成自封为皇帝,建立了大顺政权。

然而,李自成的政权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他的政权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导致内部腐败和军队失控。

其次,李自成和他的农民起义军缺乏足够的军事经验来抵抗明朝政府的进攻。

明朝政府派出大军镇压起义,迫使李自成的大顺政权陷入困境。

1644年,明朝的统治者明思宗逃离首都北京,李自成乘机攻占了北京并于同年自封为大顺皇帝。

然而,仅仅几个月后,清朝的入侵者李自成攻入北京,并俘虏了他。

1645年,李自成被处决,大顺政权彻底崩溃。

李自成的主要事迹是带领起义军进行军事行动,推翻明朝政权,并在短暂的时间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他的农民起义对明朝的衰落和清朝的兴起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中国历史具有深远意义。

历史上农民政权的科举考试

历史上农民政权的科举考试

历史上农民政权的科举考试
鲁威
【期刊名称】《高校招生:高考升学版》
【年(卷),期】1999(000)002
【摘要】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政权,也有开科取士的。

明末张献忠的大西国,清代的太平天国,都曾开科取士,并且都曾点过状元。

这两个农民政权的科考,都有过历代正统封建政权的科举所没有过的现象。

崇祯十七年初,李白成建立大顺国并攻入北京以后,张献忠率军入川,于同年十月建立了大西国。

大西国虽只存在了两年零一个月,却举行过两次乡、会联试和一次特科考试,不过两次都是以屠杀结束的。

【总页数】2页(P57-58)
【作者】鲁威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8.3
【相关文献】
1.局部执政的继承与创新——工农民主政权与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比较研究 [J], 陈永亮
2.试论中国历史上农民政权的性质 [J], 彭年
3.从大顺政权的性质看历史上的农民政权问题 [J], 赵凯球;史学通
4.太平天国政权是农民的革命政权——与孙祚民同志商榷 [J], 涂鸣皋
5.谈农民政权与太平天国政权特征之异同 [J], 吴海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自成出山战——入河南(四)

李自成出山战——入河南(四)

李自成出山战——入河南(四)
入河南
崇祯十三年六月,闯王李自成仅千余人,从房县出发,取道商州,进入河南的淅川和内乡附近一带
经过一段修整,从众者数万。

十二月,义军北上,连克鲁山、郏县、伊阳三县
二十一日攻克宜阳
而后又携胜利之师,攻克永宁,抓住了明万安王朱采轻以及豪绅百余人。

抓住之后,交由当地人民公开审讯,然后处决。

随后义军又接连攻克偃师、灵宝、新安、宝丰等地,已经对洛阳形成包围之势。

这个时期,起义军已经有口号了
“不杀平民,唯杀官。


这种简单平白的政治口号,是老百姓易于了解的,名正言顺才能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此时起义军也加入了不少谋士,诸如牛金星、宋献策、李岩这类的人物。

作为起义军中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为起义军的规章制度、招揽人才和建立政权方面正规化起到了很大作用。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35题)1、有学者指出。

孟子对于社会秩序思考的出发点是建立在“人性善”上。

下列言论体现孟子这一思想的是()。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B.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C.释法术而以心治,尧不能正一国D.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答案】 A2、十九世纪以来,世界主要文学流派出现顺序()。

A.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B.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现实主义C.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D.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现代主义【答案】 A3、《中国现代的区域研究》中记载:“1880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委派候补知县戴华藻集股两万两白银,开办中兴矿局,约为商股。

”由此可以判断中兴矿局的经营方式是()。

A.官督商办B.官办C.商办D.官商合办【答案】 A4、唐代后期的盐铁使刘晏推行新盐法,只在产盐区设置盐官,收购盐户生产的食盐,转卖给商人,由其分销,在非产盐区设常平盐仓来调剂盐价。

这一改革()。

A.取消了政府对盐政的监管B.导致了商人任意抬高盐价C.形成了官商分利经营机制D.增加了盐政机构行政成本【答案】 C5、19世纪60至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逐渐汇入到工业文明大潮中的重要事件。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兴办同文馆等新式学堂,对中国历史发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培养了了解西方的改革人才B.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C.改变了中国落后的封建教育体制D.增强了近代中国的国防力量【答案】 A6、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推动各种国际交流和合作。

中国开展这些外交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

A.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B.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C.为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环境D.挑战美苏两极格局【答案】 C7、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其主要史实有()。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答案】 D8、《清史稿》载:光绪帝“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

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生平最新考证

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生平最新考证

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生平最新考证李自成原名鸿基,生于万历三十四年八月廿一日(即公元1606年9月22日),世居陕西延安府米脂县李继迁寨。

鸿基自幼聪明机智,喜好刀枪棍棒,勇猛有识略。

六岁时,其父李守忠砍柴不幸坠崖身亡,母子生活失去依靠,家境贫寒,鸿基只好为艾姓地主放牧维持家计;十三岁时,其母病逝,鸿基成为孤儿。

鸿基十六岁已长成彪形大汉,便到当时的银川驿站当了一名驿卒,靠军粮糊口。

崇祯元年(1628年)二月,明朝廷裁撤驿站,精简兵员,鸿基因丢失公文,首当其冲列入裁撤人员之列,因此失业回家,因生活拮据,只好向本寨的艾举人告借,並租种艾举人的田地,到年终,欠债加上当年该交的租粮,鸿基已完全无力偿还,不免与上门催债的艾举人发生冲突,艾诏只得将鸿基告到县衙,县令晏子宾将鸿基拿去,上了大枷,游街示众,将置于死地,后幸亲戚朋友相帮,凑足了钱,贿通了县令,才放了出来。

崇祯二年二月,鸿基因杀死与他人有奸情的妻子和债主艾举人,命案在身,无人救得,被迫改名自成,带侄子李过到甘肃甘州总兵杨基肇部投军。

因李自成胆大机智、武艺高强,被参将王国提升为军中把总。

当年八月,驻守榆中的参将王国贪污军饷银和欠饷三个月,士兵生活十分困难,李自成与士兵向参将王国索饷遭恶骂,李自成一气之下与士兵一道杀死王国和本地县令徐智,揭杆举义,拥众五百余。

崇祯三年,李自成率众投农民军首领不沾泥,六月投高迎祥,领八队封为闯将。

崇祯四年,鏖兵河南,战卫辉府,杀县令周以祥、把总蓝正春,招兵入本部三千余。

崇祯五年,率部攻平定州,杀县令李光治,击败总兵邓仕兴。

夺井陉县、威州,攻真定府三日未下,旋走太安驿。

崇祯六年,李自成在农民军首领王自用病卒后,收其遗部2万余人。

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

崇祯七年,李自成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崇祯八年,李自成与各路农民军首领聚会河南荥阳,共商分兵定向之策。

李自成申论作文素材

李自成申论作文素材

李自成申论作文素材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起义与革命,其中一位引人注目的领袖就是明朝末年的李自成。

他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农民,却凭借着个人魅力和智慧,成功领导了农民起义,最终推翻了明朝王朝,建立了一时短暂而又激动人心的大顺 dynasty。

李自成的故事成为了历史中的佳话,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李自成之所以得以成功领导农民起义,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的个人魅力和智慧。

相对于其他起义领袖,李自成具有较高的军事才能和独特的领导能力。

他能够察觉到农民的诉求与不满,并及时采取行动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同时,李自成能够与士兵和农民建立起亲近的关系,并赢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

这使得他的领导能力更加深入人心,为他领导起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李自成所领导的农民起义也受到了历史环境的影响。

在明朝末年,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民众生活困苦,官府的腐败和压榨更加严重。

这为农民起义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发展时机。

李自成善于把握历史的机遇,在明朝政权的崩溃与动荡时刻,迅速发动起义并占领了重要的地盘。

他巧妙地利用了民众的怨愤,形成了强大的起义势力,最终成功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最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也得到了一些外部力量的支持。

在起义的初期,一些有识之士与豪强纷纷加入了他的队伍,为起义提供了物资和军事援助。

这些外部力量的加入进一步增强了起义军的实力,为成功建立大顺朝提供了保障。

总的来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的个人魅力和智慧,历史环境的配合以及外部力量的支持。

李自成的故事告诉我们,领袖的智慧与魅力对于推动革命与赢得民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历史环境的变化和外部力量的加入也能够为革命的成功创造有利条件。

这些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和政治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与借鉴。

高考明朝历史知识点:明末农民战争

高考明朝历史知识点:明末农民战争

高考明朝历史知识点:明末农民战争王二起义:天启七年,陕西发生灾荒,遍地都是饥民,澄城知县张平耀不顾人民死活,还严催赋税,于是王二团结几百个饥民,冲进县城,杀死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此后响应者四起,主嘉允、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均先后加入农民军。

农民军最初只在陕西、山西一带分散活动,逐粮就食。

从崇祯六年起,农民军活动的区域扩大,转战于河南、湖广、南直隶、四川、陕西诸省,农民起义开始形成全国性的规模。

荥阳大会:这时农民军中以闯王高迎祥一支最强,在群雄中最具有号召力。

从崇祯七年起,明政府连续组织大规模的围剿,以期消灭农民军。

这年洪承畴受命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等处军务,调兵七万人向农民军展开进攻。

崇祯八年正月,主要的农民军首领高迎祥、罗汝才、张献忠、李自成等都聚集在河南,共有十三家七十二营。

为粉碎明军的进攻,首领们在荥阳举行大会,商讨作战方略。

会上,李自成提出“分兵定所向”的主张,就是联合作战,分兵出击,得到大家的赞同。

会后,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等即率军离开荥阳东进。

正月十五日,一举攻克凤阳,焚毁明朝皇陵。

凤阳是明朝的中都,又是南北大运河的重镇。

起义军袭破凤阳,明廷大为震动。

不久,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等又都转进入陕西。

洪承畴的围攻计划全盘破产。

转战湖广、江西崇祯九年秋,闯王高迎祥被俘牺牲,李自成由闯将被推为闯王,但这时他的势力还小,起义军中以张献忠的势力最强,实际成为支撑局面的主力。

崇祯十一、二年间,在明军的围攻下,很多起义军先后投降了明朝,张献忠也在湖广谷城伪降熊文灿;李自成在四川北部梓潼打了败仗,退入陕南商洛山中,因而一时出现了起义军斗争的沉寂局面。

崇祯十二年五月,张献忠于谷城重举义旗,李自成也出山战斗,起义军又活跃起来。

明政府急派大学士杨嗣昌督师襄阳,统兵十万,对张献忠大举围剿。

张献忠奋力突破包围,进入四川,杨嗣昌也领兵人川追击。

张献忠采用“以走致敌”的战略,领兵疾走不停,从崇祯十三年七月到十四年正月,在半年之内,几乎走遍全川,行程五、六千里,使明军疲于奔命,无法追及,仅尾随而已。

人物传记李自成

人物传记李自成

人物传记---李自成1644年(崇祯十七年,3月19日,皇宫内乱成一团,皇上不知去了哪里,宫女、太监们纷纷逃命。

宫外来了一队人马簇拥着一位头戴毡笠、腰佩战刀、坐骑乌骓马的首领,威风凛凛,从承天门(天安门)向皇宫走来。

这位首领不是别人,正是统帅农民起义军打败明朝官军推翻明王朝的农民革命领袖——李自成。

李自成生活在明朝末年。

这时的政府正处于腐败专政时期,有权有势之人强占田地。

失去土地或拥有少量土地的广大农民依然要交纳种种苛捐杂税。

明政府向百姓强行索要出兵辽东后金汗国所耗的巨额军费,称之“辽饷”,以后又追加镇压人民起义的“剿饷”、“练饷”,合称三饷。

穷困潦倒的农民没有能力交税,或饿死,或逃往异乡。

有时遇上灾年,农民更加悲惨。

1628年(崇祯元年),陕西、山西、河南诸地发生灾荒。

陕西地瘠灾重,百姓吃草根、树皮、白石粉,甚直人食人。

官府不顾人民死活,照旧逼税催租。

饥民走投无路,王二率众首先在陕北澄县起事,高迎祥、张献忠等积极响应,明末农民战争拉开了序幕。

李自成,号“鸿基”,乳名“闯儿”。

1606年(万历三十四年)出生在陕西延安府米脂县李继迁寨。

他家几辈都以种田为生,父亲李守忠承担着官家“养马”差事,长年辛劳,全家仍吃不饱、穿不暖。

少年时代的李自成就被迫出家为僧,后来又为地主放羊牧马。

父母去世后他向艾姓地主借债,21岁应募到银川当驿卒。

地主强行逼债,将李自成打入死牢。

苦难的生活,刻骨的仇恨,造就了他坚强不屈的性格。

最后他在一狱卒的帮助下,越狱杀了仇人,带侄儿李过赴甘肃当兵去了。

1629年冬,后金汗国派兵打进锦州,明政府急忙调集各路援军。

这时已升为小军官“总旗”的李自成随参将王国带兵开往北京。

途经金县(今甘肃榆中县)发生兵变,李自成带头杀死克扣军饷、责打士兵的王国。

1630年李自成联合士兵参加了农民起义军,投入闯王高迎祥部下,号称“闯将”,从此走上了农民革命之路。

这时,黄河流域各地起义军都在山西会合,结成36营,共有20多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自成农民军开科取士考述2011-06-20 12:06:19王兴亚开科取士是李自成农民军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

《明史·李自成传》里,不载此事,但时人疏文,清初著述及地方志里,却有或详或略的记述。

近人关于李自成起义史事的论著,对此事有所涉及,但不具体。

本文兹就所见材料,予以考述。

一、“设科目试士”的提出争取知识分子是李自成农民军所提出的一项重要政治主张。

崇祯十七年四月十二日陈方策塘报里有谓:(李自成农民军)敬重斯文秀才,迎之者,先赏银币,嗣即考较,一等作知府,二等作知县。

时复见选来道、府、县伪官,各系山、陕西秀才,益信为然。

(注:引自李天根《爝火录》卷二。

)这里所说的“嗣即考较”,即对归附的斯文秀才进行考核,然后分别情况,予以选用。

“设科目试士”,便是农民军“考较”斯文秀才的重要方式。

另外,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二三《李岩劝自成假行仁义》条记:李岩归附李自成后进曰:“欲图大事,必先尊贤礼士,除暴恤民”。

《明史》卷二九三《李得笥传》载:“贼谋主牛金星者,故举人也,劝贼重用举人,贼所至获举人,即授以官”。

按李岩、牛金星归附李自成时在崇祯十三年底。

至迟在崇帧十四年初,李自成农民军领导集团,已把“尊贤礼士”、“重人举人”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主张和政策。

关于李自成农民军考试选官的开始时间,诸书所记各异。

查继佐《罪惟录·李自成传》、毛奇龄《后鉴录·李良成传》等,记其事始于崇祯十七年正月,说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大顺,改元永昌时,开科取士。

彭孙贻《平寇志》卷六记:崇祯十六年正月,李自成在襄阳,“伪拜百官,……荆(荆州)、襄(襄阳)举人、诸生俱就伪试”。

说明崇祯十六年正月李自成农民军已实行开科取士。

另,据当时河南新乡县人张缙彦所撰《{K23336.JPG}居文集》卷二《河北开科议》里载称:壬午(崇祯十五年)河南乡试,以寇围报罢。

九月,黄河泛滥,汴梁坏,始议开科河北。

……闻彼狡贼破雒(洛)阳时,考试行赏,以蛊惑人心(注:据河南新乡市图书馆藏张缙彦《{K23336.JPG}居文集》崇祯十六年本衙刻本。

)。

按:顺治十八年《河南府志》卷三记,李自成农民军于崇祯十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再克洛阳,在此留居四十余日。

据此可知,所谓李自成在洛阳考试行赏时间是在该年十月底至十二月初。

根据现有材料,此系李自成考试士人之始。

李自成农民军的这一措施,是适应“取天下”的农民战争发展和政权建立的需要而采取的。

崇祯十四年正月,攻克洛阳,崇祯十六年初,李自成农民军更占据了“南跨大江、松滋、枝江至澧州,北滨大河,东有归德、汝宁、德安,西至潼关”(注:戴笠、吴殳《怀陵流寇始终录》卷十六。

)的广大地区。

明末农民战争进入到了胜利发展的新阶段。

早在崇祯十三年十二月攻克河南宜阳县开始,李自成农民军即已设“伪官”,“济贫安民”(注:乾隆十二年《宜阳县志》卷三《人物志·楚瑢》。

),管理地方事务,其后,在其占据的府、州、县地区,相继建立地方政权机构,并按照自己所制定的官制,“更署置司、道、府、县诸长吏”(注:徐树丕《识小录》卷二。

),崇祯十五年夏,“设防御使、府尹、州牧、县令四官”(注:钱{K23337.JPG}《甲申传信录》卷六《李闯始末》。

),第二年正月,“增授府同、理刑、州判,县佐等官”(注: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四二《流贼》。

)。

形势的发展,要求李自成派遣大批官员到各级机构中任职。

开科取士正是顺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而采取的一项措施。

自隋唐以来,科举取士成为封建王朝培养、选拔官员的基本方式。

明朝的科举制度更加完备。

但是,随着政治日渐腐败,权贵势要把持朝政,贪污成风,贿赂公行,在人才选拔中,“重制科,循资格”,许多士人,有奇才异能,但“不得寸进”,只能“久困孤寒”(注:懒道人《剿闯小史》卷四、卷二。

)。

因而,不满明朝时政,极力谋求新出路的下层知识分子,所在多有。

李自成所提出的“尊重斯文秀才”、“重用举人”主张,表达了他们的愿望,取得了他们的信赖,于是纷纷归附。

正如郑廉所说:不仅“举人而乃附贼耶,……后进士而亦附贼也”(注:郑廉《豫变纪略》卷四(乾隆八年彭家屏刻本)。

)。

如何满足归附农民军的士人的要求,也是摆在李自成等领导人面前一个突出的问题。

正是基于上述的原因,李自成等决定实行开科取士二、“设科目试目”的实施情况“设科目试士”,是崇祯十五年底提出的,到襄京政权和大顺政权时得到了进一步完备,并在农民军占领区付诸实施。

其具体情况,大致如下:(1)襄京政权时期。

崇祯十五年十二月初二日,李自成攻克襄阳,改襄阳为襄京,建造昌义府。

翌年三月初十日,宣布称新顺王,建立中央政权机构。

这时,襄京政权所辖地区,包括今河南黄河以南和湖北的大部地区。

李自成“移文于伪防御使,考取生员,一二等者,送伪吏政府选官”(注:康熙三十二年《内乡县志》卷一○《兵事志》。

)。

按照李自成政权建制,“各道立防御使”。

据《绥寇纪略》、《平寇志》诸书记载:崇祯十六年初,李自成在刑州、襄阳、扬武州(李自成改承天府为扬武州)、汝宁、信阳、南阳均置防御使。

这些防御使,都执行了李自成关于考取生员的指令。

如在湖北,《平寇志》卷六载其事:崇祯十六年正月,“荆、襄举人、诸生俱就伪试”。

时人亦报称:崇祯十六年,“闯贼已屯荆、襄,献贼盘踞蕲、黄,蠲租取士,设立伪官,逆谋叵测”(注:《明清史料》辛编第一○本。

)。

此外,《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一七二《德安府部纪事》记李自成农民军在德安府考取生员的情况。

其中有谓:“(崇祯)十六年癸未正月初九日,官民俱空出城。

十三日,伪曹操、罗一龙(注:《明史》卷二九四《谌吉臣》载:“崇祯十五年十二月,李自成陷襄阳,其党贺一龙陷德安”。

此载罗一龙,误也。

)至,用{K23338.JPG}圭为考试官,遍拘诸生,有宁投水不赴者”。

此时,罗汝才与李自成合营,接受李自成的领导。

此载{K23338.JPG}圭,系罗汝才的“谋主”(注:关于{K23338.JPG}圭,诸书所记不一。

清代史学家徐鼒在《小腆纪年附考》卷一作山西举人吉珪。

并加考证:“《北略》作山东人元珪。

《传信录》又云:王玄珪,山左人。

未知孰是,疑此辈多半假名姓,故传闻不一也”。

)。

《明史·谌吉臣传》还载:李自成农民军崇祯十六年正月陷云梦,“袁启观者,云梦诸生也。

贼据城,启观立寨自守。

贼执去,出题试之”。

在河南,康熙二十九年《汝阳县志》卷九下《列女·孔迈传》载:“伪官金有章下令考试茂才授职,规避者处以极刑”。

该志卷七《武功》记:金有章系李自成委派的汝宁防御使,崇祯十六年四月到任。

在李自成农民军所辖的荆州、襄阳、德安、云梦、汝阳情况如此,其所辖其他地区,于此便可窥见。

(2)大顺政权建立前后。

崇祯十六年十月,李自成农民军挺进关中,攻克西安,以此为都城,称西京。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京宣布建国大顺,即顺王位。

在此前后,李根据开国需要,不仅“命伪官试州县生员”(注:徐鼒《小腆纪年附考》卷一。

),“檄各府举人赴西安候选”(注:郑廉《豫变纪略》卷七。

),同时对开科取士进一步作了若干规定:其一、改革考试文体。

《怀陵流寇始终录》卷十六载:崇祯十六年十月,礼政府巩焴“请改八股试士”。

《鹿樵纪闻》卷下《自成犯阙》记云:此时李自成“遣官考州县生童,改八股为论”。

谈迁在《北游录》纪闻上《伪正文体》具体记述其事说:“令诸生经义俱散文,毋八股对偶。

礼政府尚书巩焴、侍郎姜学易、从事秦镜、提督校监察御史黎志升等八人,各撰文一篇,刊布为式”。

这是对明朝以八股取士的考试制度的一个改革。

其二、考试分秀才、举人两科。

其三、考试合格者分三等授官。

邹漪《明季遗闻》里载:李自成在西安,“考校州县生员,一等与六政府属,二等与州县,三等与佐贰”(注:钱{K23337.JPG}《甲申传信录》卷六《李闯始末》;谈迁《国榷》卷九九等,亦有类似记载。

)。

戴笠、吴殳在《怀陵流寇始终录》卷十六详记其事云:“分用乡举三等,首为弘文院,次为六政府从事,外为防御使,诸生十名内充州县长,次教官”。

其四、考试录用名额按州县大小确定。

明时府、县,依其所辖人数多寡,分上、中、下三等。

《小腆纪年附考》卷一记李自成在西安考试事云:“名数以州县大小为差”。

《甲申传信录》卷六所记,犹为具体:州县大者,一等、二等、三等,各十名,“县小者,一等五名有差,二等、二等准与此”。

在此期间,大顺所辖地区考试情况,散见于清初著述和有关地方志。

《甲申传信录》卷六、《国榷》卷九九俱载: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十四日,遣官考州县生员”。

当年陕西朝邑县人李楷,据其亲身见闻说:自成十月入关,据西安,僭号顺王,设立伪官,分布州县,要结愚民,诡行仁义,令州县籍绅宦、举贡,俱赴西安,不应,则逼而致之。

至,则于未仕者予以官。

既仕者,以输饷为差等。

已而,变其法,考试诸生而官之,举贡则不仕者听。

(注:李楷《河滨文选》卷五《烈孝廉传》。

)另,顾公燮《消夏闲记摘钞》卷下《李自成考诸生赏功臣》条记牛金星在陕西华州考试诸生事谓:李自成僭位西安,命牛金星考华州诸生,其题为所过者化三句,文体改八股为义,中格者为县令。

(注:吴伟业《绥寇纪略》卷九《附记》记这次考试云:“题为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

)据《甲申传信录》卷六、《国榷》卷一百、《罪惟录》传三十一、《鹿樵纪闻》等载,李自成农民军在进军北京,道经山西时,也曾在潞安、平阳举行过考试。

此时河南地区为大顺的辖区,其中黄河北部三府为新占领区。

关于大顺河南地方政权执行考选诸生政策的情况,郑廉在《豫变纪略》卷七有个概述。

文曰崇祯十七年三月:贼檄各府举人赴西安候选。

孟县举人李毓梁奉其母避山谷中。

……河内县举人萧腾凤闭户不出,迫之而逸。

西华县举人李鬯和耻与李自成同姓,改曰理,寒石,其名也。

及贼有西安赴选檄,伪令迫之百方,卒坚卧不动,竟得免。

可见大顺河南各级政权,在不同程度上执行了李自成“檄各府举人赴西安听选”的指令。

(3)攻占北京后。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大顺军攻克北京。

在北京期间,李自成“一应衙门,悉行更张”(注:陈济生《再生纪略》。

),“更定大顺汇典”(注:谈迁《国榷》卷一○一。

),又适应形势发展、完备大顺政权的需要,一方面宣布“各省直乡试,候旨定期即于中秋时举行”(注: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二○《初四辛酉》引《燕都日记》。

)。

同时又“檄北直、山西举人入京听选”。

并且先后在顺天府、北京举行考试。

顺天府考试,由大顺顺天府尹王则尧具体主持,分童生、生员两科。

《甲申传信录》卷五《顺天府》条记这次考试事云:王则尧,山西翼城人,庚辰进士,除山东布政司参议。

三月二十二日,先授伪职到任。

四月初一日,考试生员,题目天与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二作。

应试者,系顺天府属宛平、大兴二县诸生。

关于这次考试录取的情况,《国榷》卷一○○记:“伪顺天府尹王则尧考试宛平、大兴诸生百五十人,送史政府选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