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重度烧伤患儿休克期临床补液的体会
探究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的补液技巧

探究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的补液技巧标签:重烧伤;休克期;补液治疗技巧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休克期是由于低血容造成,因为毛细血管发生扩张,导致血管通透性变强,导致血浆样液渗出,从而血容量减小。
成人的烧伤面积大于20%或者是小儿烧伤面积大于10%,都可能休克,愈大面积发生休克率也就愈高,时间也就愈早[1]。
对于大面积的烧伤患者可不可以度过休克期,是救治能否成功的关键。
本文就对大面积烧伤休克期的补液技巧进行研究综述。
1.关于补液量的公式关于补液量的研究,有多个公式,比如Evans公式,补液量根据体质量以及烧伤的面积来计算[2]。
Moyer的公式是认为休克是血钠不足,主张首个24h补给平衡液[3]。
后来,Baxter的Park-land公式,主要内容是首个24h补电解质,第2个补充的是血浆以及水分等[4]。
Monafo的观点是高渗钠疗法,不仅补液少而且液体的负荷比较轻,具有扩容迅速等优点[5]。
但是过度的补液也会造成一些并发症。
总之国内学者对于补液的公式研究较深,但是哪个补液公式,都要有“个体化”。
现行补液的公式是烧伤犬实验结论,但是只对面积在50%到60%之间的患者适用。
2.关于补液的一般方法大面积烧伤患者在休克期一般体温较低,导致血液升高黏度,加上患者的心肌收缩力降低,心的排血量减少导致血液的循环发生障碍;同时烧伤创面发生水分的蒸发,患者大多畏寒,特别是由于患者大面积烧伤大量输入低温液体,不利于纠正患者的休克。
所以对于复苏液进行加温有利于平衡患者的能量代谢,大大的降低能量的消耗,从而改善患者的肾脏血量,保护患者的脏器功能,有效缩短复苏的时间。
谭清彦实验显示[6],休克复苏液在38至39摄氏度时,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同时增加了尿量。
通过计算机的自动化系统研究休克复苏具有重要意义,据马永沂等研究分析表明[7],通过计算机对休克复苏进行仿真的临床治疗研究,计算的补液方案可以满足不同患者需要,不过临床难以接受该方案。
休克病人的补液原则

休克病人的补液原则
休克病人的补液原则是基于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维持器官灌注和功能的目标。
根据不同类型的休克,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补液原则:
1. 危重休克病人的早期补液:在休克早期,迅速补充液体以扩容是至关重要的。
晶体液(如晶体胶体溶液或盐水)通常被优先选择,建议以输注20ml/kg的速度开始,并可根据患者的响应进行调整。
补液时应密切监测心脏功能、尿量和临床表现。
2. 补液类型的选择:晶体胶体溶液可以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提高有效血容量。
晶体溶液(如盐水或平衡盐溶液)则更容易扩展细胞外液体,并在休克早期起到补充血容量的作用。
选择补液类型时需根据休克的类型、伴随病因和患者的基础状况进行评估。
3. 目标指导的补液: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监测指标,通过补液调整来达到目标灌注压、心率、尿量和中心静脉压等指标。
有效的灌注压也是保证器官灌注、功能的关键。
4. 避免过度补液:过度补液可能导致心功能负荷过重,肺水肿等副作用。
在补液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压、心脏指数、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楔压等指标,以避免过度补液。
5. 注意电解负荷平衡:在进行液体复苏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电解负荷平衡,特别是钠、钾、钙和镁等电解质的水平。
根据电解质的变化,可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休克病人的补液原则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表现进行个体化评估和调整。
在补液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各项指标,并根据患者的响应及时调整补液策略。
113例特重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的护理体会

保证其通畅 , 同时观察穿刺部 位有无红肿 、 液。根据医 嘱安 渗
排早期补液量和种类 , 临床 中 , 烧伤 后第 1 2 个 4h的补液量 为: 患者 的体重 ( g k )X烧伤 面积 X1 8r . r 0 l 基础需 d+200 m ( 要量 ) 。烧伤后第 2 3天补液量应在 第 1 2 、 个 4h补液 量基础
吉林 医 学 2 1 0 0年 4月 第 3 1卷第 1 期 1
・
1 1・ 51
13例 特 重 烧 伤 患 者休 克 期 补 液 的 护理 体 会 1
熊晖珍 , 秀清 ( 詹 广东省汕头 市第二人 民医院外 三科 , 广东 汕头 551) 10 1
[ 摘
要 ] 目的 : 探讨特重烧伤 患者休克期 的输液管理 。方 法 : 回顾性 分析 13例特重烧 伤患 者 的临床资料 。结果 :1 例 1 11
2 % 。2 0 0 0 4年 1 一 0 9年 6月 , 科 收 治 大 面 积 烧 伤 患 者 月 20 我
足, 缺血缺氧 , 患者不 能平稳 渡过 休克期 j 使 。我科 通过加快 血浆等胶体液输 液速度 , 各种液 体每 2 0~ 0 l 0 50 m 交替 1次 , 使 每小 时尿量保持在 8 l Or 左右。 n 2 1 补液原则及方法 : . 烧伤患者往往 由于未能及 时补液而加 重休克 , 因此补液宜早 。患者人 院后 应立 即建 立静脉通 道 , 选
患者平稳 渡过休克期 , 治愈 9 9例 , 死亡 l , 中 2例患者在休 克期死亡 。结论 : 4例 其 通过加 强特重烧伤 患者休 克期输液 的管理 , 使
烧伤休克期的补液原则

烧伤病人休克期的护理及如何补液大面积烧伤由于剧烈疼痛和大量血浆液体外渗,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发生低血容量休克,伤后2-3小时最为急剧,8小时达高峰,随后逐渐减慢,一般维持36-48小时,至48小时逐渐恢复,临床以48-72小时为休克期。
表现口渴,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心率增快,休克早期血压往往表现为脉压减小,随后血压下降,呼吸浅快,末梢循环不良,病人诉畏冷。
此期患者病情严重,变化迅速,故应严密观察,加强护理。
1.床单位的准备氧气,负压吸引,监护仪,输液泵,气管切开包,一次性尿垫及大棉垫,烤灯等。
2安置患者于烧伤重症监护病房(1)保温冬季室温30-32度,夏季28-30度,以患者不冷为宜,加强床边保暖措施,给予烤灯照射等。
(2)体位平卧位,左或右侧卧位,每2-4小时翻身一次,至休克期平稳度过。
(3)了解病情 a.保持呼吸道通畅:b.保持静脉输液通畅:c.测生命体征并记录:d.留置导尿,保持鸟管通畅。
(4)防止休克期患者发生坠床等意外。
(5)备好急救药品及物品。
3.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休克期(48小时)内每2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必要时应随时怎加测试次数,并准确纪录。
(1)体温体温早期可正常,38度以上位早期感染或伤前有炎症。
如双腋窝皮肤烧伤可测试肛温。
(2)脉搏可用听诊器挺听心率一分钟,成人120次/分以上,儿童140次/分以上为休克的表现之一,应及时报告医生。
(3)呼吸正常成人呼吸18-20次/分,但休克期患者的呼吸常常浅而急促或深沉而缓慢,因此,应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变化及有无发绀等情况,特别是注意头面部烧伤护着尤应注意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发生。
(4)血压收缩压低于80mmHg应注意已有休克发生,但如患者伤前有高血压,测量时下降30-40mmHg应注意已有休克发生。
如双上肢深度烧伤可测量下肢血压,四肢深度烧伤可结合尿量、心率等观察休克情况。
4 密切观察精神状态(1)口渴较早出现的症状,但不可无原则地满足患者要求。
成批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治疗体会

医 护 人 员 快 速 前 伸 至 事 故 现 场 救 援 , 时 实 施 正 确 的 补 液 复 苏 治 及
疗 , 有效地 Biblioteka 防休 克 的发 生 。 能 【 键词 】 烧 伤 ; 休 克 ; 液 体复 苏 关
A e i i r x o ai n o ui r s c t to rng t s c t g fm a s bu p te t CAI S pr lm na y e plr to ff d e us iai n du i he ho k s a e o l s m ains hao pu,
结 果
难 度 ] 而 人 院 前 处 理 不 当 和 人 院 不 及 时 , 造 成 。 是
成 批 烧 伤 救 治 失 败 的 主 要 原 因 。笔 者 单 位 2 0 02 年 1月 对 一 批 严 重 烧 伤 患 者 进 行 现 场 补 液 复 苏 , 取 得 满意效果 。 资 料 与 方 法
ZHENG Qig i . y .CHEN ib C ibz e Jn e AIL n ih n.ZOU io g. p r n fBun .T e l 5 h Hopi lo Zb n De a t to r s h 7 t s t f me a
PLA 。Zb g ho an z u.36 300 Fu J a P o i e P. ,Ch a 0 i n r vnc B m
严 重 撕 裂 伤 患 者进 行 止 血 包 扎 。对 3例 7 % T S 0 BA 以上 和 1例 烧 伤 5 % T S 0 B A伴 头 皮 撕 裂 伤 患 者 建 立 2个 静 脉 通 道 , 给 予 吸 氧 治 疗 , 伤 后 2 h内送 人 并 在 烧 伤 科 。 另 7例 重 度 烧 伤 伤 员送 急 诊 室 处 理 后 再 收 入 专科 , 场 及 转 运 途 中补 液 10 0~ 0 。 现 0 20 0 ml 3 人 院 后 处 理 : 克 期 补 液 量 参 照 公 式 计 . 休 算 , 根 据 临 床 指 标 进 行 调 整 。 重 度 吸 入 性 损 伤 并 患 者入院后即行气 管切 开 , 浓度 吸 氧 , 道 湿 化 、 高 气 雾 化 和灌 洗 治 疗 , 气 胸 患 者 行 胸 腔 闭 式 引 流 。 创 对 面 清 创 后 涂 S — g暴 露 治 疗 , 形 焦 痂 予 以 切 开 减 DA 环 张 , 给予全身性抗 感染等 处理 。1 并 1例 患 者 伤 情 和 休 克期 补 液 情 况 见表 1 2 、。
严重烧伤创面深度对休克期晶胶体补液量的影响分析

[ 2 ] 苏智 锋. 直肠 癌术后 局部复 发 1 5 例 临床分 析[ J ] . 内蒙古 中医药 ,
2 0 1 0 。 2 9 ( 8 ) : 6 4 — 6 5 .
术式 、 首次 患病 的肿瘤分期 、 性别 、 癌胚抗原水平以及再 次手术
[ 3 】 赵公金. 根 治性直肠癌术后局部 复发的预后分析[ J ] . 中国实用医药 , 2 0 1 2 , 7 ( 1 9 ) : 1 0 0 .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4 — 0 3 )
晶胶 补 液量 之 间的 相 关性 。 方 法 回顾 性 分析 我 院 治疗 的 7 O 例
烧伤 患者, 计算 患者的补 液 系数 , 然后 用 S P S S 1 3 . 0统计 学软件 对该 系数和烧伤面积进行相 关性分析 。 结果 烧伤 面积与补液
量之 间 的关 系即 自变 量 与 因变 量 之 间 的 关 系为 直 线性 相 关 , 回
法 。直肠癌手术 治疗后会在原肿瘤部位或者术野范 围内 , 发现 新病灶 , 新病灶可 以单独 出现或者合并远处 转移 , 这种现象称 之为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 直肠癌术后 局部复发在临床上多表 现为便血 、 便频 、 会阴部疼痛 、 泌尿 系统症状 或者阴道流 血等 。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部位多在 吻合 口、 会 阴部、 骨盆 、 盆 内邻
影 响直肠癌 术后局部复发 患者预后的主要 因素是再次 的 手术方式 , 一些学者认为影响局部复发预后 的关键 因素是患者
对患者术后 随访 1 年~ 2年 ,根治性手术患者的术后生存 期( 3 5 . 5 ±1 . 7 ) 个月 明显高于姑息性手术患者术后生存期 ( 1 7 . 6±
1 _ 3 ) 个月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尸 < 0 . 0 1 ) 。见表 1 。
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治疗

烧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总量
成人:烧伤面积(%)χ体重(Kg)X1.5ml(晶体、 胶体)+2000 ml(基础水分)
儿童:烧伤面积(%)χ体重(Kg)X1.8ml(晶体、 胶体)+60-80 ml/ Kg(基础水分)
婴儿:烧伤面积(%)χ体重(Kg)X2ml(晶体、 胶体)+100 ml/ Kg(基础水分)
2021310释放血管活性小面积大面积15体液渗出局部组织水肿局部组织渗出水肿全身组织内脏的渗出和全身水肿口渴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心率增快呼吸浅快末梢循环不良2021310烧伤休克的监护指标2021310神志清楚安静合作脑循环灌流良好烦躁不安脑缺血缺氧神志恍惚昏迷脑循环管灌流严重不足coco中毒中毒2021310观察尿量变化是了解烧伤病人复苏效果最灵敏的指标之一
入。
一、入院后评估 :对病人的烧伤面积、深度、烧伤 时间、生命体征、入院前的处理(包括已输入的 液体种类、量)、有无呼吸道烧伤及其他合并伤 等进行评估,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二、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 :一般采用留置针选择 体表大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大隐静脉等), 可行深静脉插管或静脉切开。休克期内要保证有2 条以上静脉通路,液体24小时维持。
三、怎么补?
一、先晶体后胶体:由于血液粘滞度高,首
先输入一定量的晶体,8小时后血容量扩充后 再给予胶体。
二、先盐后糖:即先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
后再补葡萄糖。
三、先快后慢:急性体液渗出期渗出的高峰
是伤后6—8小时。
四、见尿补钾:烧伤后第2个24小时,尿量
>30ml /h,即可开始补钾。
五、液种交替:各种成分按比例尽量交替输
其他
连续监测血尿常规、血细胞比容、血生化及 肝肾功能等辅助检查,这些监测指标即可帮 助了解全身状况及因休克期缺氧损害所致的 并发症,又能评估休克复苏的效果。
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1 . De p a r t me n t o f B u r n s ,t h e S e c o n d Ho s p i t a l o f Ni n g b o Ci t y, Ni n g b o 3 1 5 01 0, Ch i n a ;2 . De p a tme r n t o f B u ms , B e i —
An a l y s i s o n i nf lu e nc e f a c t o r s o f s ho c k s t a g e lui f d v o l um e i n s e v e r e bur n p a t i e nt s
C HEN C u i F AN Yo n Z HANG Ch u n Z HANG Gu o a n。
・
临床研究 ・
2 0 1 3 年 1 1 月 第 5 1 卷 第 3 2 期
严重烧 伤患者休克期补液量 的影 响因素分析
陈 粹 范 友 芬 张 淳 张 国安
1 . 宁 波市 第二 医 院烧 伤科 , 浙江 宁波
3 1 5 0 1 0; 2 . 北 京积 水潭 医 院烧 伤科 , 北京 1 0 0 0 3 5
2 4 h o u r s a v e r a g e c r y s t a l v o l u me ,a v e r a g e v o l u me o f c o l l o i d ,a v e r a g e mo i s t u r e a n d t o t a l a v e r a g e l f u i d we r e c o mp a r e d .
床 治疗 组 比较 , 具 有 显著 性差 异 ( P<0 . 0 5 ) 。 结论 临床 上应 该 重视 补 液量 的影 响 因素 , 做 到个 体 化补 液 , 提 高 治疗 有效 率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重度烧伤患儿休克期临床补液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3-01-18T08:34:58.4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8期供稿作者:邹隆耘陈星光[导读] 对重度烧伤患儿休克期临床补液进行分析探讨。
邹隆耘陈星光(赣州市立医院烧伤外科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目的对重度烧伤患儿休克期临床补液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选取了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8例重度烧伤休克期患儿,其中男性76例,女性42例,年龄为0.8-12.1岁,平均年龄为(8.6±3.1)岁。
上述患儿的烧伤面积在31%-60%之间,50例为II度烧伤,68例为III度烧伤。
对其临床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结果108例(91.53%)痊愈出院,10例(8.47%)患者由于脏器衰竭而死亡。
结论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补液计划,能够有效提高治疗重度烧伤合并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重度烧伤补液
因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普遍较差,故发生烧伤的概率相当高。
而作为一种由重度烧伤引发的全身复杂性综合病理生理过程,烧伤休克通常是由于重度烧伤所引起,在临床上常伴有各类并发症,其后果较为严重,部分患者的生命可能受到威胁,所以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且休克期进行补液复苏能够有效改善预后[1]。
笔者选取了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8例重度烧伤休克期患儿,对其临床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探寻补液治疗对患者的临床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8例重度烧伤休克期患儿。
其中男性76例,女性42例,年龄为0.8-12.1岁,平均年龄为(8.6±3.1)岁。
上述患儿的烧伤面积在31%-60%之间,50例为II度烧伤,68例为III度烧伤。
烧伤原因如下,82例为开水烫伤,16例为火焰烧伤,14例为蒸气烫伤,电流击伤和化学烧伤各2例。
患儿主要的临床症状为皮肤发白、肢体发凉、脉搏细弱、心率增速、尿量减少、收缩压降低、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浅静脉充盈不良等。
1.2 方法
第一时间建立静脉通道,纠正患儿的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及低蛋白血征,确保补液通畅。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制定输液计划,并按照患儿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烧伤后第一天输入胶晶体液量为烧伤面积×体重×系数(儿童为1.8,婴幼儿为2)+生理量×体重。
一般情况下胶体应与晶体比重相同。
受伤8h内,均匀输入总液量的一半,随后的16h内将剩余的液量均匀输完。
在第2天,补入的胶晶体量应减半,第3天胶晶体量继续减半[2]。
输液过慢及中断输液或都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输液速度务必参照患儿的尿量、脉搏、血压等情况,加以严格的控制。
通常,儿童每小时的尿量应在12ml/kg左右。
烧伤休克期为2-3d时,患儿若血压偏低,脉压差小,尿量少,则可判断血容量不足,甚至已休克,此时应先输入胶体液;若患儿的血压及脉压差正常,而尿量偏少,则应输入电解质液或水分,输入液体温度应在38.5°C左右。
输液时应遵循先快后慢、先晶后胶、先盐后糖等原则。
在24h后,可适度提高胶体的输入量,以提升毛细血管内胶体的渗透压,以回收渗透至血管外的液体,防治或降低组织水肿的程度。
若患儿尿量偏少,甚至没有尿,则应先提高血容量,防治休克[3]。
在使用利尿剂的情况下,血容量基本补足,直至血压上升,可用甘露醇。
若患者反复接受利尿剂治疗,但依然尿量偏少,甚至没有尿的,则应对急性肾衰加以考虑。
通常,碱性液:电解质液=1:2,若患者存在严重的酸中毒或血红蛋白尿,则可将上述比例将至1:1。
若气温过高、采用了烤灯或热风机对创面进行烘烤时,建议提高输入量,从而避免肺呼吸、皮肤等失水。
此外,还应确保患儿气道的通畅,保持其呼吸功能及心血管功能,进行吸氧、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
对患儿的消化系统、心脏、肾脏、呼吸系统和血液系统等进行监测,定期对血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等指标进行检验,并加以记录。
2 结果
经补液及其他各项治疗,上述患者中,有108例(91.53%)平稳度过休克期,痊愈出院,10例(8.47%)患者由于脏器衰竭而死亡。
26例患儿于复苏期间出现并发症,其中12例为急性肾衰,6例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为脑水肿,心功能不和应激性溃疡各2例。
3 讨论
烧伤的面积及烧伤深度对烧伤休克的发生时间与严重程度有着紧密的关联。
通常,面积越大、深度越深,则发生休克的时间越早、休克时间也越长。
在这段时间内,患儿的血容量会发生持续的变化,常见的有电解质紊乱、血浆渗透压改变等。
应加以注意的是,烧伤后体液外渗、有效循环血量降低是并非突发性的,而是逐步发生的[4]。
因此,应对患儿的病情加以严密的关注,防治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西方有学者早在上世纪中叶就提出,补液量应按照患者体质量及烧伤面积来确定。
上世纪70年代,西方又有学者提出了高渗钠溶液疗法,该方法的优点是补液少,扩容迅速和液体负荷轻,然而同时提高了引发肺水肿等并发症的概率。
虽然,陆续有人提出补液的计算公式,但至今尚无学界普遍认为的通用公式,不管选用何种公式计算补液,都应当坚持个体化的原则。
本研究中,108例患儿平稳度过休克期,痊愈出院,而另有10例患儿由于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由此可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补液计划,能够有效提高治疗重度烧伤合并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克芳. 5例重度烧伤患儿的护理体会[J]. 中国现代医生. 2009(18): 152-153.
[2] 徐朝晖,徐国士,邱明昕,等. 严重烧伤创面深度对休克期晶、胶体补液量影响的临床分析[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0(1).
[3] 王志勇,田恒进,靖树林. 重度烧伤不同的烧伤面积对休克期补液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9).
[4] 蔡立伟. 小儿重度烧伤休克期的补液治疗探讨[J]. 中国医药导刊. 2010(11): 1880-1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