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大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常考易混知识点名师整理【马哲+毛概+史纲+思修】(1)
2019考研政治马原哲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4-毙考题

2019考研政治马原哲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4-毙考题的;③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
32,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价值评价以及尺度(价值的特点)(四)(1)价值指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或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用关系。
价值由两方面构成一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二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价值是在二者的关系中生成的。
(2)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两方面)①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②人的需要是受社会实践和历史条件制约的。
(3)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①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是否具有价值及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②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③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中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关系。
(4)价值评价是主体在对客体属性、本质和规律进行认识的基础上,把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客体,对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
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应当符合两项基本要求:一是对客体状况的正确认识,二是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两项要求)33,真理和价值的关系(四)★①真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客观尺度;价值是客观事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主体尺度。
②凡是真理必有价值,凡有价值的东西应不与真理相悖。
相互贯通,互为前提,相互引导,实践是共同标准。
③真理强调的是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的一致,价值则强调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特点人的需要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满足人的不合理需要的这类事物所体现的价值,与真理常常是相悖的。
只有通过正确反映对象并能动地改造对象以满足人的需要,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34,认识论与思想路线(四)★★①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②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07年新加)(五)①历史观是人们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
2019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3_毙考题

2019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3考研政治复习要注意结合做题来巩固,尤其是马原部分的知识点比较多,哲学观点也比较难理解。
下面毙考题分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我们一起来结合相关知识点记忆:2019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3单项选择题: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它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系统与要素的关系D.两个同等程度范畴2.北极星指的是最靠近北天极的一颗星,是夜空能看到的亮度和位置较稳定的恒星,千百年来地球上的人们靠它的星光来指导。
实际上,由于地球自转轴存在周期性的缓慢摆动,北极星不是一成不变的,曾经的北极星会被新的更靠近北天极的恒星取代。
现阶段北极星是指小熊座α星,在3000年前是天龙座α星,隋唐时期,北极五成了北极星,而到了公元4000年前后,仙王座γ星成为北极星。
以上材料说明A.时空是人们主观经验的产物B.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C.无条件的绝对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静止是运动的普遍状态3.柳宗元在《非国语》中指出: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
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
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 这句话的哲理在于A.物质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B.运动的主体是物质和精神C. 我是万物运动变化的绝对主宰D.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4.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种观点是A.辩证法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5.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
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A静止是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静止是运动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C静不是动,动不是静D静中有动,动中有静6.人们用来测量时间的单位年月日等是靠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来确定的,测定宇宙天体之间距离的单位是用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一年的距离(即光年)来测量的。
2019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9考研政治完整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择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其创始人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在德国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出生在德国巴门市的一个工厂主家庭,他们放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毅然选择了充满荆棘坎坷的革命道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主要是因为A.德国是当时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B.他们对时代有着超越常人的认知能力C.社会历史条件和个人努力的相互作用D.他们拥有优良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答案】:C(社会历史条件和个人努力的相互作用)【答案解析】:社会历史条件和个人努力的相互作用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原因,故答案选C2.“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白马非马”这一命题的错误在于A.颠倒了事物形态的功能之间的关系B.割裂了事物共性和个性之间的联系C.混淆了事物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区别D.模糊了事物本质和现象之间的联系【答案】:B(割裂了共性和个性之间的联系)【答案解析】:白马非马主要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没有把握好,故答案选B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关于A.总体的人在总体的历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原理B.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原理C.人民群众的活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原理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答案】: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答案解析】:材料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要体现出来的是人民群众的作用,体现出的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
2019考研政治史纲真题解析

2019考研政治史纲真题解析考研政治真题公布后,各种解析也出来了!小编为大家提供2019考研政治史纲真题解析,一起来看看中国近现代史纲真题有什么特点吧!2019考研政治史纲真题解析本文由新东方在线政治主讲刘源泉老师提供今年考题总体感觉卷子的难度适中,对有些精度的考察更加细致。
告诉我们考研政治不一定想象那么难,但是有一些细节肯定要仔细把握。
紧跟时代。
比如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包括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包括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问题都没有回避。
所以不要相信押题或者反押题,特别是反押题,考研命卷老师一定会直面热点,只是角度的问题。
我依然觉得多选题比较难,所以还是在这方面要多花一点精力。
我们说一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特点。
在四门公共政治课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分最少、书最厚。
同学最不会复习的就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研政治这是这样,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么多的事件很容易考偏,但是我们看我们的复习和考卷有四个特点:第一,经典永远是经典大事件,结点性事件永远是重要的。
今年考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以前国共两党还在抗战。
12题考了重庆谈判,这也是结点性的事件。
再比如说还考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所以经典永远经典,结点性的事件很重要。
明年五四运动一百年,结点性的事件。
所以大家注意一下这个事件前后概括有什么不同。
第二,再次证明整数纪念年事件一定考今年的第29题多选题考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为什么呢?我们中国的改革开放忘不了安徽的小岗村,就是整数纪念年。
还有这样的事件,重要的活动习近平总书记一定有讲话,这很有可能是命题中的选项或者材料。
第三,史纲每年总有一些细节点也一些细微超纲的情况。
今年考的比较难一点的是考到中国共产党的工人斗争,这里涉及到香港海员大罢工等等,这也是史纲的特点,如果没有细节的话体现不出历史感。
另外还考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历史史实,这属于细节。
但是总体来说考细节一定要有这种历史感,也也体现了史纲的特点,但是我跟大家说一下,一般考细节多半考两个,一个是背景的,一个是评价类的。
2019年考研政治重点题含答案3180

2019年考研政治重点题含答案简答题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暂无解析单选题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C.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走向共同富裕D.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答案:A[解析] 做此题时考生要注意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是有直接联系的,基本目标是纲,基本政策是为实现基本目标而制订的。
这个题的备选BCD三项分别为实现经济、政治、文化三大基本目标的基本政策之内容,有些也很有干扰性,如C。
还要注意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基本纲领的内容与基本路线易混淆,可参见《2006年政治理论辅导讲稿(汪云生等主编,当代世界出版社)》P410~413。
单选题3、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A.解放生产力B.推进工业化C.建设现代化国家D.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答案:A[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
单选题4、党的报告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科学体系和时代精神作了新的阐述。
A.十五大B.十三大C.十二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A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是十五大的主题,也是十五大制定跨世纪发展战略的核心。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试题-9页精选文档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试题一、单选题。
每小题1分,共15分1.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2.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3.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A.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C.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D.人的价值表现了人的能力的大小4.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A.Ⅰ(v+m)=ⅡcB.Ⅱ(v+m)=ⅠcC.Ⅰ(v+m)>ⅡcD.Ⅱ(v+m)>Ⅰc5.把公司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这是A.无限责任公司B.股份有限公司C.有限责任公司D.合伙制企业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B.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C.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D.保护民族工商业7.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的著作是A.《〈共产党人〉发刊词》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C.《新民主主义论》D.《论联合政府》8.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019考研政治马原哲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3-毙考题

2019考研政治马原哲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3-毙考题(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四个决定作用①实践是认识的源泉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四点:提供新课题;经验材料;研究手段;规定发展方向(2)认识对于实践也有巨大的反作用:思想本身不是现实力量,和实践相结合才会变现实,被群众掌握才起作用①实践本身就包含认识的因素,需要以正确的认识作先导;②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逻辑;③认识能够反过来指导实践。
正确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3)实践的基本特征:①物质性。
唯物实践观与唯心实践观的区别;②直接现实性。
实践与认识的区别;③主观能动性。
人的实践与生物适应活动区别;④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
24,传统哲学知行观及其现代意义(四) 听其言而观其行强调以行验知,以行证知①知和行是不可分割的两方面。
知行相须,知行互发。
②知和行既相互区别又彼此联系。
知行两端,不离不一。
③重视知的作用。
知然后行,行为知功。
④重视行的的作用。
行而后知。
25,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四)★感性是基础,理性是升华①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
特点直接性具体性。
②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特点间接性抽象性。
(1)相互区别:经验论的错误表现为:夸大了感性认识在认识中的作用①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源和流的关系②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对事物表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和概括对事物本身及规律的认识。
③感性认识通过感觉、知觉、表象反映;理性认识则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
④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是起点,是初级阶段,不能说是认识的来源);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2019考研政治史纲选择题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考研政治史纲选择题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9.戊戌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是因为变法政令(A) A.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诉求 B.采纳了维新派开办国会的主张 C.触动了封建制度的根本 D.具有彻底性和不妥协性解析:2018年是戊戌变法120周年。
本考点为史纲大纲解析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的第三个知识点: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其中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中第二点: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政治上,维新派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开议院、兴民权,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所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诉求。
C、D为基本史实错误。
10.中共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完全取胜的斗争是(C ) A.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B.香港海员罢工C.安源路矿工人罢工D.开滦五矿工人罢工解析:2018年是刘少奇诞辰120周年。
此题考查史纲第四章开天辟地大事变中第三个知识点“中国革命新局面”中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中的工人运动。
但是题干的问法超纲,大纲中并没有这一知识点。
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发生在1922年9月,在共产党人刘少奇、李立三的领导下,一万七千多工人英勇斗争,迫使路矿当局承认工人的大部分条件,罢工取得了胜利,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A选项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发生在1923年,B选项香港海员罢工由海员工会领导,D开滦五矿工人罢工发生在1922年10月,非中共领导。
11.中共中央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有(B) A.不赞成张学良杨虎城的主张 B.为了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C.工作重心已向城市转移 D. 接受共产国际的指示解析:此题考查史纲第六章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
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中共从民族大义出发,为了解决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以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