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常考易混知识点名师整理【马哲+毛概+史纲+思修】
2019考研政治马哲核心考点超强整理(5)

2019考研政治马哲核心考点超强整理(5)29、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四)★★★★★(自主创新是重点,要背熟,并实行扩展)(1)人类的实践和理解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持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持续实行创新,使我们的思想和理论持续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以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先导,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动。
30,真理(四)★★★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否准确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1)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准确反映。
(2)凡是真理都具有客观性:①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真理的客观性两点)(3)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的含义:①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准确理解,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客观性)②世界是可知的,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可知性)③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无限性)(4)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准确理解是有限度的:①从广度上说,它仅仅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的准确理解,有待于扩展;②从深度上说,它仅仅对特定事物的一定水准的近似准确理解,有待于深化;③从进程上说,它仅仅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准确理解,有待于发展。
(5)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①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包含的,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和颗粒。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反映与被反映。
)②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理解都是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6)真理的具体性指真理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
2019考研政治马原哲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4-毙考题

2019考研政治马原哲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4-毙考题的;③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
32,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价值评价以及尺度(价值的特点)(四)(1)价值指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或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用关系。
价值由两方面构成一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二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价值是在二者的关系中生成的。
(2)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两方面)①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②人的需要是受社会实践和历史条件制约的。
(3)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①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是否具有价值及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②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③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中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关系。
(4)价值评价是主体在对客体属性、本质和规律进行认识的基础上,把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客体,对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
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应当符合两项基本要求:一是对客体状况的正确认识,二是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两项要求)33,真理和价值的关系(四)★①真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客观尺度;价值是客观事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主体尺度。
②凡是真理必有价值,凡有价值的东西应不与真理相悖。
相互贯通,互为前提,相互引导,实践是共同标准。
③真理强调的是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的一致,价值则强调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特点人的需要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满足人的不合理需要的这类事物所体现的价值,与真理常常是相悖的。
只有通过正确反映对象并能动地改造对象以满足人的需要,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34,认识论与思想路线(四)★★①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②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07年新加)(五)①历史观是人们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
2019年毛概考试重点考点归纳

毛概考试重点归纳必考内容第一章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
考研政治:马哲知识点汇总

一、绪论这一章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准备阶段,在宏观上对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主要内容和特征进行了阐释,对于考生来说,需要把握这部分的主要内容,虽然一般不涉及大题,但是却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奏与铺垫。
具体来说,此知识点包含三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狭义: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段的斗争日益激化主观因素: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两大理论成果: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考研政 治重点题库解析

考研政治重点题库解析考研政治是众多考研学子必须面对的重要科目之一,其涵盖的知识点广泛,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形势与政策等。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重点题库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下面我们就来对考研政治的重点题库进行详细解析。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部分是考研政治的基础和核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在哲学方面,重点考查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例如,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等。
对于这些知识点,考生不仅要理解其内涵,还要能够运用它们分析实际问题。
政治经济学中,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是常考的重点。
理解资本的本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对于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部分,要重点掌握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历程,以及社会主义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部分内容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密切相关。
毛泽东思想的重点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等。
考生需要了解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重中之重。
例如,改革开放的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总目标等。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部分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进程和重大事件。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要掌握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以及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点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要熟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
2019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9考研政治完整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择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其创始人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在德国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出生在德国巴门市的一个工厂主家庭,他们放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毅然选择了充满荆棘坎坷的革命道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主要是因为A.德国是当时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B.他们对时代有着超越常人的认知能力C.社会历史条件和个人努力的相互作用D.他们拥有优良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答案】:C(社会历史条件和个人努力的相互作用)【答案解析】:社会历史条件和个人努力的相互作用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原因,故答案选C2.“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白马非马”这一命题的错误在于A.颠倒了事物形态的功能之间的关系B.割裂了事物共性和个性之间的联系C.混淆了事物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区别D.模糊了事物本质和现象之间的联系【答案】:B(割裂了共性和个性之间的联系)【答案解析】:白马非马主要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没有把握好,故答案选B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关于A.总体的人在总体的历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原理B.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原理C.人民群众的活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原理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答案】: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答案解析】:材料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要体现出来的是人民群众的作用,体现出的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
2019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考点复习提纲(划重点版)

2019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考点复习提纲(划重点版)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1(2加外来成分。
(3(把握唯心主义的两个基本形态)(唐刘禹锡唯物)万物创造者。
(4)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马克思和旧唯物最主要区别:唯物史观)在阶级社会,唯心主义哲学受到反动没落的社会阶级的拥护和利用,所以得到保存和留传。
根源不能说主观和客观相背离,因为它是认识错误的原因,可以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了条件。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5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重点把握)(6)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没有认为世界统一)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的基础之上。
(7)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④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核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目的,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作用(多选把握)(一)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4,科学主义,人本主义(一)(不是以人为本),具有非理性主义的特点。
5,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二)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是抹杀了意识的主观特征义:三个划清界限---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同不可知论、同旧唯物主义。
(正确理解物质范畴要把握自然物质的多样性,客观实在性。
)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和物质不可分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机械唯物论;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论。
2019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汇总(主观题)

2019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汇总(主观题)34题、马原主观题(1)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谈谈你对“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的认识。
【答案解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这种情况决定了检验标准既不能在纯粹主观范围内去寻找,也不能在纯粹客观范围内去解决,而只能是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而确定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和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
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判明主观与客观是否一致,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唯一性、归根到底性、最终性,离开实践,再也没有其他公正合理的标准。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条件性。
一方面,任何实践都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不可能完全证实或驳倒一切认识的局限性。
另一方面,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实践,由于历史条件的种种限制,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具有相对性、有限性,表现为具体的实践往往只是在总体上证实认识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而不可能绝对地、永恒地、一劳永逸地予以确证。
所以说,实践标准又具有不确定性。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一个包含着创新的发展过程。
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
努力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实践没有止境在不断变化,理论创新也会随之变化。
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是指具体实践水平受到历史条件的影响,理论创新要随着实践所处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