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威海)机械原理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哈工大机械原理知识点整理

哈工大机械原理知识点整理

哈工大机械原理知识点整理机械原理是机械学中的基础课程,旨在通过对物体受力、运动以及相互作用等现象的研究,揭示物体运动的规律和特性。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原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力的作用与受力分析、力的组合、运动学基本原理、功、能和动力学基本原理等,下面是对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原理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力与受力分析1.力的概念与具体表现形式:力的概念、力的分类、力的单位、力的矢量表示、力的直观表现形式;2.力的作用与力的效果:力的作用条件、内力与外力、相互作用力、力的效果与力的平衡;3.力的分解与合成: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三角形法则、力的正交分解、力的合成与合力;4.牛顿定律与爱因斯坦力学:牛顿定律、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

二、力的组合1.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力的分解;2.力的平衡:力的合力与力的平衡、力的合力与力矩的平衡、力的合力与平衡方程。

三、运动学基本原理1.点的运动分析:点的位置、点的位移、点的速度、点的加速度;2.物体速度的矢量与正交分解:速度的矢量表示、速度的正交分解;3.平面运动分析:平面运动的描述、平面定位法、平面速度分析、平面加速度分析;4.物体运动与相对运动:相对运动的描述、相对速度、相对加速度;5.运动学基本定律: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抛体运动、斜抛体运动。

四、功、能和动力学基本原理1.功的概念与计算:功的概念、功的计算公式、功率;2.动能与动能定理: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动能的变化;3.动力学基本定理: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动力学基本方程;4.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

此外,岛链李记培训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原理的教学中,还会涉及到摩擦力、弹性碰撞、补偿曲线、矩和力矩、静力学平衡、静力支撑图和弹簧等相关内容。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运动、力学和能量转换的一门学科,它对于理解和设计各种机械设备和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对机械原理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系统内部相对运动、力学和能量转换的科学。

它包括静力学、动力学、运动学、力学和能量转换等科学原理。

2. 力和力的分析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者改变其状态的原因,力的大小用牛顿(N)为单位。

力的分析包括受力分析、合力分析、平衡条件、力的合成和分解等。

3. 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的学科,它包括物体的运动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曲线运动等内容。

4.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它包括牛顿定律、质点动力学、刚体动力学、动量守恒定律以及动力学运动规律等内容。

5. 力矩和力矩分析力矩是使物体绕某一轴转动的效果,力矩的大小用牛顿•米(N•m)为单位。

力矩分析包括力矩的计算、平衡条件、力矩的合成和分解等。

机械原理的实际应用1. 齿轮传动齿轮传动是一种通过齿轮进行相互啮合传递力和转动的机械传动方式。

齿轮传动可以实现速度比和力矩比的变换,广泛应用于汽车、机床、风力发电机等各种机械设备中。

2. 带传动带传动是一种通过带轮和传动带进行力的传递和速度的变换的机械传动方式。

带传动简单、结构紧凑,广泛应用于风扇、工程机械、输送带等各种场合。

3. 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利用杠杆进行力的受力和转矩的传递的原理,广泛应用于剪切机、千斤顶、摇臂等各种机械设备中。

4. 液压传动液压传动是通过液体的压力传递力和运动的原理,它具有传动平稳、传力稳定、速度连续可调和传动功率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机械、冶金设备和船舶等领域。

机械原理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的机械装备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的机械装备具有智能诊断、自适应控制、远程监控等特点,将大大提高机械装备的智能化程度和生产效率。

(完整word版)《机械原理》基础知识点

(完整word版)《机械原理》基础知识点

《机械原理》基础知识点1构件:具有确定运动的单元体组成的,这些运动单元体称为构件零件:组成构件的制造单元体运动副:两构件直接接触的可动联接构件的自由度:构件的独立运动数目运动链:若干个构件通过运动副所构成的系统机架:固定的构件原动件:机构中做独立运动的构件从动件:机构中除原动件外其余的活动构件运动链→机构:将运动链中的一个构件固定,并且它的一个或几个构件作给定的独立运动时,其余构件便随之作确定的运动,这样运动链就成了机构2机构运动简图:表示机构中各构件间相对运动关系的简单图形。

机构运动简图必须与原机械具有完全相同的运动特性。

示意图:只为了表明机械的结构,不按比例来绘制简图3约束和自由度的关系:增加一个约束,构件就失去一个自由度4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自由度等于机构的原动件数5瞬心:在任一瞬间,两构件的运动都可以看作是绕某一重合点的相对转动,该重合点称为他们的瞬心速度中心绝对瞬心:运动构件上瞬时绝对速度为零的点相对瞬心:两运动构件上瞬时绝对速度相等的重合点6摩擦力增大并不是运动副元素材料间摩擦因数发生了变化,而是运动副元素的几何结构形状发生变化所致。

7摩擦圆:对于一具体的轴颈,r和fv为定值,因此ρ为定值,以轴心O为圆心,ρ为半径做一圆,该圆成为摩擦圆。

8机械自锁:由于摩擦的存在,会出现无论施加多大的驱动力,都不能使机械沿驱动方向产生运动的现象。

自锁条件:η≤0 机械发生自锁9连杆机构(低副机构):若干个构件通过低副联接所组成的机构10平面四杆机构基本形式:铰链四杆机构11曲柄:在两连杆中能做整周回转机构摇杆:只能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摆动的构件周转副:将两构件能做360°相对转动的转动副摆动副:不能将两构件能做360°相对转动的转动副12铰链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1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2连架杆和机架中有一杆是最短杆13最短杆为连杆时,该机构为双摇杆机构;最短杆为连架杆时,该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最短杆为机架时,该机构为双曲柄机构;14有急回运动:θ≠0时,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和导杆机构无急回运动: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和双摇杆机构15死点位置:压力角为90°,传动角为0°。

机械原理知识点汇总

机械原理知识点汇总

机械原理知识点汇总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设备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的学科,是机械工程的基础和核心部分。

以下是机械原理的常见知识点:1. 力的作用点和载荷:力矩和力偶、力的合成与分解、静力学平衡条件、力的传递与转换等。

2. 运动学:位移、速度、加速度、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旋转运动等。

3. 动力学:运动物体的力学特性、牛顿三定律、质量与权重、动量、力对动量的作用、功、功率、能量守恒、动能与势能、机械效率等。

4. 科里奥利力:物体在旋转坐标系中受到的惯性力,与转动半径、转动角速度和线速度有关。

用于解释离心力和科里奥利力。

5. 惯性力和离心力:物体在非惯性系或旋转系中受到的假想力。

离心力是惯性力的一种,是旋转体上各质点因受到转动约束而有的离心趋向于离开该转轴的力。

6. 摩擦力:摩擦的本质是接触面内的分子间作用力产生的力。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7. 力的矩和力偶:力矩是力绕某一轴产生的力力矩,力偶是力矩的特殊情况,力的两组等大的力共线并且同向或反向。

8. 杆的受力分析:使用平衡方程和受力平衡条件计算杆的受力。

9. 原动机和传动机构:涉及到动力传输和转动传递的相关原理和机械装置设计,包括各种起动器、接触传动装置、减速器和平动机构等。

10. 齿轮传动:引入齿轮传动的定义、工作原理、齿轮参数和齿轮组合的计算与选择等。

11. 制动与离合器:机械制动器的原理和分类,包括盘式制动器和钳式制动器,离合器的原理和应用等。

12. 螺旋传动:螺旋副的类型、应用和计算等。

总之,机械原理涵盖了力学、动力学、运动学以及各种机械装置的设计和应用原理。

以上是机械原理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大学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

大学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

大学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一、基本定义1. 机械原理的定义机械原理是指研究机械系统结构、运动和受力等方面的一门基础理论。

机械原理是机械设计和工程技术的基础,是制定机械设计规范和标准的依据,也是机械设计和生产中的必备理论依据。

2. 机械原理的基本内容机械原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机械系统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等方面。

其中,结构分析主要研究机械系统的构成和相互关系;运动分析主要研究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和特性;受力分析主要研究机械系统的受力情况和稳定性。

3. 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机械系统和机械零部件,如机床、汽车、飞机、轮船等。

同时,机械原理也适用于其他技术领域,如建筑、航天、航空、电子、通信等领域。

二、机械系统的结构分析1. 机械系统的基本构成机械系统是由各种机械零部件和机械元件组成的,包括机床、传动装置、连杆机构、液压系统、气动系统等。

机械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机械零部件和机械元件的搭配和连接。

2. 机械系统的结构分类根据机械系统的功能和用途,可以将机械系统分为传动系统、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工作系统等。

其中,传动系统主要用于传递动力和运动;控制系统主要用于控制机械系统的运动和工作;动力系统主要用于提供能源和动力;工作系统主要用于完成机械系统的工作任务。

3. 机械系统的设计原则机械系统的设计原则包括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工艺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等。

在机械系统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满足机械系统的使用要求和性能指标。

三、机械系统的运动分析1. 机械系统的运动类型机械系统的运动类型包括直线运动、旋转运动、往复运动、连续运动等。

不同的机械系统有不同的运动类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设计。

2. 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可以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达朗贝尔原理进行分析和计算。

需要考虑机械系统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特性,确定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参数。

3. 机械系统的运动参数机械系统的运动参数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等。

机械原理全部知识点总结

机械原理全部知识点总结

机械原理全部知识点总结一、牛顿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否则不会改变其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作用时,其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二、运动学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及关系2.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描述和分析3. 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问题的解决方法4. 圆周运动和角速度、角加速度的计算5. 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三、动力学1. 动量和动量定理:动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 动能和动能定理:动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动能定理的应用3. 动力和动力定理:动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动力定理的应用4. 质点受力分析:引力、弹力、摩擦力等力的计算和分析5. 动能、动量和功率的关系:能量守恒定律和功率的计算方法四、静力学1. 平衡条件和平衡方法:受力平衡条件的表述和计算方法2. 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定理和力的分解定理的应用3. 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材料的力学性质4. 梁的静力学分析方法:简支梁、固支梁和悬臂梁的静力学分析方法五、轴系1. 轴系的分类和特点:一般轴系、滚动轴系和滑动轴系的特点和应用2. 轴系的受力分析:轴系受力平衡条件和计算方法3. 轴系的设计与选用:轴系的设计原则和选材方法4. 轴系的传动:轴系的传动原理和传动装置的种类及应用六、传动1. 传动的分类和特点: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和齿条传动的特点和应用2. 传动的传递特性:传动的传递比、效率和传动比的计算方法3. 传动装置的设计与选用:传动装置的设计原则和选用方法4. 传动装置的振动和噪音控制:传动装置的振动和噪音控制原理和方法七、机构1. 机构的分类和特点:平面机构、空间机构、连杆机构和歧杆机构的特点和应用2. 机构的运动分析:机构的运动规律、运动轨迹和运动参数的计算方法3. 机构的静力学分析:机构的受力平衡条件和受力分析方法4. 机构的动力学分析: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方法八、机器人1. 机器人的分类和特点: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专用机器人的特点和应用2. 机器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3. 机器人的传感器和执行器:机器人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种类和应用4.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和编程方法以上是机械原理的全部知识点总结,涵盖了牛顿定律、运动学、动力学、静力学、轴系、传动、机构和机器人等内容。

机械原理知识点汇总

机械原理知识点汇总

绪论1.机械原理是一门以机器与机构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机械又是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2.一般机器具有三个特征,现代机器可以定义为: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转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与信息。

3.凡用来完成有用机械功的机器称为工作机,凡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称为原动机。

工程中大多是工作机和原动机互相配合应用,有时再加上独立的传动装置,则称为机组。

4.从功能的角度讲,机器一般主要由动力系统、执行系统、传动系统、操纵和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

5.机构是能实现预期的机械运动的各构件(包括机架)的基本组合体。

6.机器是由各种机构组成的,它可以完成能量的转换或做有用的机械功;而机构则仅仅起着运动及动力传递和运动形式转换的作用。

从结构和运动的观点来看,两者之间并无区别。

7.机械原理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有机构的组成原理与结构分析、机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常用机构及其设计、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及机械系统动力学设计等五个方面。

8.机械原理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具有进行机械系统设计的初步能力。

在培养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为学生从事机械方面的设计、制造、研究和开发奠定重要的基础,并具有增强学生适应机械技术工作能力的作用。

第 1 章机构组成原理及机构结构分析1.凡两构件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形式的相对运动的连接称为运动副,常用的平面运动副有回转副、移动副和高副。

如果两构件脱离接触,运动副就随着消失。

2.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件用运动副连接构成的构件系统称为运动链。

各构件用运动副首尾连接构成封闭环路的运动链称为闭式链,否则就称为开式链。

3.为便于机构的设计与分析,常撇开构件、运动副的外形和具体构造,而用规定的线条和符号代表构件和运动副,并按比例定出各运动副位置,表示机构的组成和传动情况,这样绘制出能够准确表达机构运动特性的简明图形就称为机构运动简图。

《机械原理》知识要点

《机械原理》知识要点

《机械原理》知识要点一、力学基础知识1.质点和刚体的概念:质点是没有尺寸的物体,可以看作是质量集中于一点;刚体是保持形状不变的物体。

2.牛顿力学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动力学方程)、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3.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矢量和。

4.矢量运算:矢量的加法、减法、数量积和矢量积。

5.应力和应变: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作用,应变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尺寸变化。

二、运动学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物体的位置变化,速度是位移关于时间的导数,加速度是速度关于时间的导数。

2.相对运动与相对速度: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以及相对速度的概念。

3.圆周运动学:圆周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与线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的关系。

4.二维运动学:平面运动的描述与分析,如抛体运动。

三、动力学1.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会引起物体的加速度变化,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2.平衡分析: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3.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是在物体静止时阻止其开始运动的力,滑动摩擦力是物体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

4.弹簧力与胡克定律:弹簧的变形与所受力成正比。

四、能量与功1.功与能量的概念:功是力在位移方向上的投影与位移的乘积,能量是物体在力或力场作用下所具有的能做功的能力。

2.动能与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速度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3.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不受非保守力(如摩擦力)的作用下,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和)守恒。

4.功率: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五、重力和万有引力1.重力与质量: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质点之间的引力,与质点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与质点之间的质量成正比。

3.万有引力和圆周运动:行星绕太阳的运动遵循圆周运动学定律。

4.地球重力和物体的自由落体:地球重力是物体自由下落的原因,自由落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工大(威海)《机械原理》知识点整理整理人:131310405郭勇辰第一章1.机械是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2.机器是一种人为实物组合的具有确定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完成有用功、转换能量或处理信息,以代替或减轻人类的劳动。

3.现代化机器具有四个组成部分:原动机、传动机、执行机构和控制系统。

4.一部机器通常包含一个或若干个机构。

机构是一个具有相对机械运动的构件系统,或称它是用来传递与变换运动和动力的可动装置。

第二章1.构件与零件的区别在于:构件是运动的单元,而零件是制造的单元。

一个构件既可以是一个零件,也可以是由若干零件装配而成的刚性体。

2.运动副:两构件间的直接接触又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活动连接成为运动副。

3.一个运动副引入的约束数目最多只能是5个,最少是1个。

4.运动链:若干构件通过运动副连接而成的构件系统称为运动链。

运动链中各构件首位封闭,则称为闭式链,否则为开式链。

5.机构:如果将运动链中的一个构件固定作为参考坐标系,则这种运动链称为机构。

6.运动副的分类:把引入1个约束的运动副称为Ⅰ级副,以此类推;以面接触的运动副称为低副,以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称为高副;如果两运动副元素间只能相互做平面平行运动,则称之为平面运动副,否则为空间运动副;7.不按比例绘制的运动简图成为机构示意图。

8.机构运动简图的单位为m/mm(图纸上1mm所代表的真实长度)。

9.自由度:确定一个构件或机构的运动(或位置)所需的独立参数的数目。

10.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自由度大于零,且机构的原动件数目等于机构的自由度数。

11.计算自由度时注意三种情况: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

12.复合铰链:由两个以上构件在同一处构成的重合转动副。

13.局部自由度:不影响整个机构运动的自由度。

14. 虚约束:起重复限制作用的约束。

(虚约束的几种情况在P17)15. 三维空间中,一个活动构件具有6个自由度。

16. 任何机构都包含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系统三个部分。

17. 基本杆组:最简单的、不可再分的、自由度为零的构件组。

18. 机构的组成原理:任何机构都可以看作是由若干个基本杆组依次连接于原动件和机架上所组成的系统。

19. 基本杆组构件数n 和低副数P L 的关系:L 2n P 3= (由F=0得出)。

20. 机构的级数:机构中所包含的基本杆组的最高级数。

21. 高副低代的条件:代替前后机构的自由度完全相同;代替前后机构的瞬时运动情况(位移、速度、加速度)不变。

(具体方法在P22)第三章1. 连杆机构是若干刚性构件用低副连接而成的机构,又称为低副机构。

2. 平面连杆机构中结构最简单、应用最广泛的是四杆机构。

3. 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基本类型: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

4. 连架杆:与机架相连接的杆件。

5. 曲柄:能做整周回转运动的连架杆。

6. 摇杆: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做往复摆动的连架杆。

7. 平面连杆机构的演化方法:改变相对杆长、转动副演化为移动副;选用不同构件为机架、变化双移动副机构的机架。

8. 铰链四杆机构中有曲柄的条件(曲柄和机架共线):最短杆和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最短杆是连架杆或机架。

9. 压力角:力的作用线与受力点的速度所夹的锐角。

10. 传动角:压力角的余角(最小值在曲柄和机架共线时取(联想其他四杆机构))。

通常要求最小传动角min 40γ≥ 。

11. 图解法中,最小传动角min min γ=δ 或min max 180γ=-δ。

(P41)12. 极位夹角(曲柄和连杆共线(联想其他四杆机构)):四杆机构中,原动件曲柄转动一个循环内,从动件运动(摆动和移动)到两个极限位置时,曲柄对应位置所夹锐角θ 。

(原动件与中间的杆重合的时候)(P42)13. 急回运动:从动件摇杆往复摆动平均速度不等的运动。

14. 可以急回运动的四杆机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和摆动导杆机构(极位夹角=最大摆角,急回特性最明显)(P43)。

15. 行程速比系数180K 180+θ=-θ,用来衡量摇杆急回作用的程度;极位夹角K 1180K 1-θ=+ 。

16. 死点位置:从动件的传动角0γ=时机构所处的位置。

17. 存在死点位置的前提条件:摇杆或者滑块为原动件。

18. 顺利通过死点的方法:采用惯性大的飞轮;机构死点位置错位排列;限制摆杆角度。

19. 平面连杆机构运动分析的方法:图解法、解析法和实验法。

20. 速度瞬心:相对作平面运动的两构件上瞬时相对速度等于零的点或者说绝对速度相等的点(等速重合点)。

21. 机构中速度顺心的数目m(m 1)K 2-= (顺心位置的确定在P46)。

22. 三心定理:三个作平面运动的构件的三个顺心必在同一条直线上。

23. 用解析法(杆组法)对平面连杆机构作运动分析的过程:P49最后一行开始。

24. 通常将作用在机械上的力分为驱动力和阻力两大类。

25. 机构动态静力分析的方法:图解法、解析法。

26. 用解析法(杆组法)对平面连杆机构作动态静力分析的过程:P56第三点+基本杆组受力是静定的,所以平面机构受力分析可以按基本杆组为单元求解。

受力分析的顺序从已知外力的基本杆组开始。

27. 杆组受力静定条件是未知力数和方程数相等。

即L 2n P 3=。

(与基本杆组构件数与低副数关系相同)28. 移动副自锁的条件:驱动力F 作用在摩擦锥之内(β<ϕ )。

29. 槽面当量摩擦系数sin v f f =θ 。

(图在P64) 30.轴的当量摩擦系数v f =,较大间隙的轴颈可近似取v f f 。

(摩擦力矩f v M f Gr = ,r 为轴颈半径)31. 摩擦圆:以v f r ρ= 为半径作的圆,ρ为摩擦圆半径。

32. 转动副自锁的条件:驱动力作用线在摩擦圆以内(e <ρ )。

33. 计及摩擦时四杆机构的受力分析步骤:P6934. 驱动力所做的功(输入功或驱动功)表示为d W ,生产阻力所做的功(输出功或有益功)表示为r W ,克服有害阻力(损耗功)表示为f W 。

则d r f W W W =+。

35. 机械效率的表示形式(分别用功、功率、力(驱动力和阻力)):0000(11)()()F f G r r d d d F G M P F M W P G W P P F M G M η===-=-ξ==== 。

(P69) 36. 机械发生自锁的条件:0η≤ 。

37. 四杆机构设计的基本问题:函数机构设计、轨迹机构设计、导引机构设计。

38. 四杆机构的运动特性:传动特性(连架杆转角曲线)、导引特性(连杆转角曲线)。

(P76)39. 函数机构设计方法:解析法、数值比较法、图解法。

40. 轨迹机构设计方法:实验法、解析法、数值比较法、图谱法。

41. 导引机构设计方法:图解法、解析法、数值法。

第四章1. 凸轮机构分类(P114)。

2. 基本名词术语P117图。

3. 常用的从动件运动规律及适用场合:等速运动,产生刚性冲击,低速场合;等加速等减速,产生柔性冲击,中速运动场合;余弦加速度运动(简谐运动),产生柔性冲击,中速运动场合;正弦加速度运动(摆线运动),无冲击,高速运动场合;3-4-5多项式,无冲击,高速运动场合。

4. 刚性冲击与柔性冲击区别:刚性冲击有无穷大的加速度(速度突变);柔性冲击有加速度突变。

5.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滚子):滚子回转中心和滚子与凸轮接触点的连线和从动杆的夹角。

6. 为了改善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传力性能或减小凸轮尺寸,经常采用偏置式凸轮机构。

(P133图)7. 避免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运动失真的方法:减小滚子半径、增大基圆半径。

8. 避免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运动失真的方法:减小最大升距或增大相应的凸轮转角、增大基圆半径。

9. 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要求凸轮轮廓全部外凸,并根据凸轮廓线不产生尖点的条件确定基圆半径。

(0min max (s s'')r ≥ρ-- )P13410. 滚子半径的选择(凹、凸)(P134)11. 空间凸轮机构按凸轮形状分类:圆柱凸轮机构、圆锥凸轮机构、弧面凸轮机构、球面凸轮机构。

第五章1.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具有任意齿廓的二齿轮啮合时,其瞬时角速度比值等于齿廓接触点公法线将其中心距分成的两段的反比。

2. 啮合节点:齿轮机构中的相对速度瞬心点。

3. 节圆:节圆是齿轮的相对瞬心线,齿轮的啮合传动相当于两节圆做无滑动的纯滚动。

4. 共轭齿廓:能满足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实现给定传动比规律的一对齿廓。

5. 共轭齿廓的求法:包络线法、齿廓法线法、动瞬心线法。

齿廓法线法P144图5-4。

6. 渐开线的性质(P146)7. 同一基圆生成的两条同向渐开线等距;同一基圆生成的两条反向等长渐开线法线等长。

8. 渐开线方程:/cos tan K b K K K K Kr r inv =α⎧⎨θ=α=α-α⎩ (渐开线上任一点K 的向径和展角)图在P147。

9. 渐开线齿廓啮合传动特点:传动比恒定不变221211''b b r r i r r == (节圆半径和基圆半径反比);中心距变动不影响传动比;啮合线为过节点的直线。

10. 啮合角:啮合线与中心连线的垂线的夹角,用'α 表示。

它是节点C 处的压力角。

11. 中心距的变化与啮合角的变化的关系:121212cos ''cos ''r r b b O O O O α=α=+ 。

12. 分度圆:具有标准压力角和标准模数的圆,分度圆上齿厚和齿槽宽相等。

(标准齿轮)13. 法向齿距等于基圆齿距:n b p p = 。

14. 渐开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与基本参数(P149)。

15. 基本参数:齿数z 、模数m 、分度圆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a h *、顶隙系数c *。

16. p m =π ,d mz = 。

17. 渐开线齿廓K 点的压力角arccos()b K Kr r α= 。

分度圆压力角标准值为α=20°。

18. 齿根高f a h h c =+ 。

19. 正常齿:1a h *= ,0.25c *= 。

非标准的短齿:0.8a h *= ,0.3c *=。

20. 齿条主要特点:P152。

内齿轮的主要特点:内齿轮轮廓为内凹齿、齿根圆大于齿顶圆、齿顶圆必须大于基圆。

21. 中心距121()2a m z z =± ,+用于外啮合,-用于内啮合。

22. 渐开线齿廓加工方法:展成法(范成法)(P153图5-12中的c m *)、仿形法。

23. 展成运动(范成运动):齿轮插刀的节圆与被加工齿轮的节圆相切或齿条刀具的节线与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相切并作纯滚动的运动。

刀具有齿轮插刀、齿条插刀和滚齿。

24. 标准齿轮与变位齿轮的加工方法P1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