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絮凝池及设计计算审批稿
折板絮凝池设计与计算书

折板絮凝池设计与计算絮凝池分为4个 1、 设计参数(1)设计水量)%6(700003算水厂自用水量按dm Q =(2)絮凝时间min 12=t(3)水深m H 5.4= 2、设计与计算(1)每个絮凝池流量h m d m Q 3392.77218550406.170000==⨯= (2) 每个絮凝池容积358.154601292.77260m Qt W =⨯==(3)每个池子面积235.345.458.154m H W f ===(4)每个池子净宽为了与沉淀池配合,絮凝池净长度m L 8.4\=,则池子净宽度 m Lf B 2.78.435.34\===(5)絮凝池的布置絮凝池的絮凝过程分为三段:第一段s m v 3.01=第二段s m v 2.02=第三段sm v 1.03=将絮凝池分为六格,每格的净长度为0.8m ,每两格为一絮凝段,第一、二格采用单通道异波折板,第三、四格采用单通道同波折板,第五、六格采用直板(6)折板尺寸及布置折板采用钢丝水泥板,折板宽度为0.5m ,厚度为0.035m ,折角90°,折板净长度0.8m 。
(7)絮凝池长度L 和宽度B 考虑折板所占宽度为m 04.060sin 035.0=ο,絮凝池的实际宽度取m B 32.7= 考虑隔板所占长度为0.2m ,絮凝池实际长度取5.8m ,超高0.3m 。
(8)各格折板之间的间距及实际流速 第一、二格m L v Q b 89.036008.03.092.77211=⨯⨯== 取0.90m 第二、三格m L v Q b 34.136008.02.092.77222=⨯⨯==取1.35m 第四、五格m L v Q b 68.236008.01.092.77233=⨯⨯=== 取2.65m s m 17.036008.06.192.772b 1≈⨯⨯==LQ v 谷实谷s m 30.036008.090.092.772b 11=⨯⨯==L Q v 实峰s m 20.036008.035.192.772b 22=⨯⨯==L Q v 实s m 11.036008.065.292.772b 33=⨯⨯==L Q v 实(9)水头损失h第一、二格采用单通道异波折板 j j h h h n h nh h ++=+=∑)(21gv v h 222211-=ξ⎥⎥⎦⎤⎢⎢⎣⎡⎪⎪⎭⎫ ⎝⎛-+=g v F F h 212122122ξgv h j 2223ξ=式中 h ∑——总水头损失,mh ——一个缩放的组合水头损失,m j h ——转弯或空洞的水头损失,m n ——缩放组合的个数21,h h ——渐放段和渐缩段的水头损失,m 21,ξξ ——渐放段和渐缩段的阻力系数 21,F F --------相对峰和谷的断面面积,m 2 21,v v ——峰速和谷速,m/s0v ---------转弯或孔洞处流速,m/s 3ξ----------转弯或空洞的阻力系数 计算如下:①第一格通道数为4,单通道的缩放组合的个数为4个,1644=⨯=n 个②1.0,5.021==ξξ 上转变8.13=ξ,下转变成孔洞0.33=ξ ③s m v 3.01=④sm v 17.02=⑤2172.08.090.0m F =⨯=⑥[]2228.18.0)35.02(90.0m F =⨯⨯+= ⑦上转弯、下转弯各2次,取转弯高为1m s m v 27.018.0360092.7720=⨯⨯=⑧渐放段水头损失 m g v v h 322222111056.181.9217.03.05.02-⨯=⨯-⨯=-=ξ⑨渐缩段水头损失m gv F F h 32221221221059.381.923.028.172.01.0121-⨯=⨯⎥⎥⎦⎤⎢⎢⎣⎡⎪⎭⎫ ⎝⎛-+=⎥⎥⎦⎤⎢⎢⎣⎡⎪⎪⎭⎫ ⎝⎛-+=ξ⑩转弯或空洞的水头损失 m g v h j 0357.081.9227.0)0.38.1(2222203=⨯+⨯=⨯=ξm h h h n h nh h j j 12.01057.3)1059.31056.1(16)(23321=⨯+⨯+⨯=++=+=∑---第二格的计算同第一格第三格为单通道同波折板j j h gv n h nh h +=+=∑22式中 ξ——每一转弯的阻力系数 n ——转弯的个数 v ——板间流速,m/s 计算如下①第三格通道数为4,单通道转弯数为7,n=4*7=28个 ②折角为90°,6.0=ξ ③sm v 20.0=m h g v n h nh h j j 093.01057.381.9220.0282222=⨯+⨯=+=+=∑- 第四格的计算同第三格 第五格为单通道直板gv n nh h 22==∑式中 ξ——每一转弯的阻力系数 n ——转弯的个数 v ——平均流速,m/s 计算如下:①第五格通道数为3,两块直板180°,转弯次数n=2,进口、出口孔洞2个②180°转弯3=ξ,进出孔口6.1=ξ ③sm v 11.0=m g v n nh h 006.081.9211.0)6.13(2222=⨯+⨯===∑ (10)絮凝池的各段停留时间 第一、二格水流停留时间: s Q V V t b 00.121215.0248.05.0035.05.432.78.011=⨯⨯⨯-⨯⨯=-=第三、四格时间均为s t 00.1212= 第五、六格水流停留时间; s Q V V t b 66.121215.028.05.3035.05.432.78.013=⨯⨯⨯-⨯⨯=-=(11)絮凝池各段的G 值 tgh G μρ1=水温C T 020=, Pa 3101-⨯=μ 第一段(异波折板)13164.98200.121101212.081.91000--=⨯⨯⨯⨯⨯⨯=s G 第二段(同波折板) 13203.86200.1211012093.081.91000--=⨯⨯⨯⨯⨯⨯=s G 第三段(直板) 13200.22266.1211012006.081.91000--=⨯⨯⨯⨯⨯⨯=s G 絮凝的总水头损失219.0=∑h ,絮凝时间min 12.1232.727==s t 431023953032.72732.727101219.081.91000⨯>=⨯⨯⨯⨯⨯=∑=-t t h g GT μρ斜管沉淀池 1、 设计参数采用4个池子,每个设计水量是0.2153m /s , 表面负荷q=10 m/(m ³/h)=2.8mm/s采用上向流斜管沉淀池,水从斜管底部流入,沿管壁向上流动,上部出水,泥渣由底部滑出。
絮凝反应池网格设计计算书

絮凝反应池网格设计计算书一、设计原则要求(1)网格絮凝池流速一般按照由大到小进行设计。
(2)反应时间10~30min,平均G 值20~70s ,GT 值10~105 ,以保证絮凝过程的充分和完善。
(3)为使絮粒不致被破坏或产生沉淀,絮凝池内流速必须加以控制,控制值随絮凝池形式而异。
(4)絮凝池内的速度梯度G由进口至出口逐渐减小,G值变化范围100~15110。
s-以内,且GT 2×4二、本絮凝池设计水量为100000t/d,厂区自用水量为7%,分2座,每座絮凝池=100000(1+0.07)/2=535000t/d=2229t/h=0.619m³/s。
单组分2组。
则Q总流量为0.619/2=0.3095m³/s=0.31 m³/s。
三、竖井隔墙过孔流速的计算如下表(以施工图标注尺寸为据)四、内部水头损失计算1-10格为前段,其竖孔之间孔洞流速为0.32-0.25m/s,过网流速为0.3038m/s,(0.3113)。
网格孔眼尺寸采用45 mm×45 mm或80 mm×80 mm两种规格进行计算比较,开孔比均约为39.4%,(38.45%);该段水头损失约为0.3056 m,(0.31277);G值约为92.724 s,(93.81).11-20格为中段,其竖孔之间孔洞流速为0.2-0.15m/s,过网孔流速为0.21233m/s。
网格孔眼尺寸采用105 mm×105 mm,开孔比均约为52.14%;该段水头损失约为0.084646 m;G值约为48.01 s.21-30格为后段,其竖孔之间孔洞流速为0.14-0.11m/s,不需设置网格。
该段水头损失约为0.026454 m;G值约为25.86 s.整个絮凝反应池的水头损失合计约为0.4167 m,(0.42387);平均G值约为61.04s,(61.57);GT=67922,(68504.2);符合设计条件要求。
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

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一、已知条件设计规模:处理水量为60000t/d二、已知水质条件常年平均浊度:60NTU 常年平均水温:16℃三、网格絮凝池的设计计算由已知水质条件,常年平均浊度为60度,常年平均水温为16℃,符合网格絮凝池的使用条件:原水水温为:4.0~34.0℃ 原水浊度为:25~2500度以此,此水质可以使用网格絮凝池对原水絮凝。
3.1 设计处理水量Q :)1(1ξ+⨯=Q Q 式中:Q :设 计处理流量(m ³/d) 1Q :设计规模(m ³/d)ζ:水厂的自用水系数,一般取:5%~10%,设计中取对于一般的水厂取5%,本设计采用5%。
则设计处理水量Q 为:s m h m d m Q Q /729.0/2625/63000)05.01(60000)1(3331===+⨯=ξ+⨯=3.2 单池设计处理水量2Q : NQQ =2 式中: Q :设计处理流量(m ³/d) 2Q :单池设计流量(m ³/d)N :絮凝池的数量,本设计取N=2则单池设计处理流量2Q 为:s m h m d m Q /365.0/5.1312/315002630003332====3.3 絮凝池的有效容积V :602TQ V =式中: 2Q :单池设计处理流量(m ³/h)T :絮凝时间(min),按《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要求,絮凝时间一般宜为12~20min ,用于处理低温低浊水时,絮凝时间可适当延长。
本设计中采用16min 则: 3235060165.131260m T Q V =⨯== 3.4 絮凝池的面积A :'H VA =式中: V :单池的有效容积(m ³)H ’:有效水深(m ),絮凝池与平流沉淀池配套时,池高可采用3.0~3.4m ;絮凝池与斜管沉淀池配套时,可采用4.2m 左右。
本设计考虑使用斜管沉淀池,因此采用4.2m 。
网格絮凝斜管沉淀池计算案例

0.013
.
0.10
.
.
i=
槽内起点水深:h1=ℎ
0.040m2
.
0.152
51.41
0.00048
.
0.00048
5.3
0.10
超负荷 30%时出水槽内流量 Q=0.01215×1.3=0.01579m3/s,集水总槽内流速
取 0.3m/s,槽宽 b=0.2m。
.
槽内终点水深:h4=
池子总高度为:0.3+1.5+1.5+0.6+0.87=4.8m。
(3)参数复核
1)雷诺数:
水力半径 R=d/4=30/4=7.5mm
运动粘度=0.01cm2/s(t=20℃)
Re=0.75*0.2/=0.75*0.2/0.01=15
2)沉淀时间:
T=l/ =1000/2.373=421s=7.02min
絮凝池的反应过程共分为三段,第一段放置密型网格,过栅流速设置为
0.25m/s,第二段放置疏型网格,过栅流速设置为 0.22m/s,第三段放置栅条。第
一段过孔流速为 0.3~0.2m/s,第二段过孔流速为 0.2~0.15m/s,第三段过孔流速为
0.15~0.1m/s。
以下为絮凝过程中不同段的竖井隔墙上孔洞尺寸及过孔流速,共 15 个竖井,
(4)排水渠计算
集水槽坡降为 0.15,水面坡降为 0.035m。
排水渠底的标高在集水槽的基础上降低 0.2m,宽度设置为 0.4m。
七、排泥方式及计算
沉淀池日排泥量为 472.23m3/d,则每小时为 19.68m3/h。设置每小时排泥一
次。设置排泥管的管径为 DN200mm,管道横截面为 0.0314 m2,穿孔管长度为
网格絮凝池计算书

③网格总水头损失为∑h总0.18m (13)过水洞水头损失第一档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1=0.0096m 第一档内通过孔洞的总水头损失为∑h1=0.1147第二档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2=0.0044m 第二档内通过孔洞的总水头损失为∑h2=0.0530第三档第一种孔洞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3=0.0015m 第三档第二种孔洞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4=0.0015m 第三档第三种孔洞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5=0.0015m 第三档第四种孔洞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6=0.0015m 第五档内通过孔洞的总水头损失为∑h5=0.0122过水洞总数头损失为∑h总0.18m (14)GT 值校核絮凝池总水头损失为h0.36m G 值计算式为50.89s -1GT=69166.56满足要求设计采用的排泥管管径为DN150mm(15)污泥斗尺寸:每个网格配一个泥斗,泥斗上部尺寸1100×1100mm×mm泥斗深h1.00m (16)絮凝池尺寸8.9×6.3m×m二、斜管沉淀池计算1、已知条件设计用水量Q=437.50m 3/h=0.12m 3/s液面上升流速v= 2.00mm/s 颗粒沉降速度u 0=0.40mm/s 采用蜂窝六边形塑料斜管,板厚b=0.40mm 管的内切圆直径d=32.00mm 斜管倾角60.00°沉淀池有效系数φ=0.952、设计计算(1)清水区净水面积A`=Q/v60.76m 2 (2)斜管部分面积A=A/φ63.96m 2沉淀池中间设置一道宽350mm 的隔墙,底端与斜管底端水平,顶端与集水槽底端相平,尺寸为8900x350x1790mm×mm×mm 斜管部分平面尺寸:宽度B`=7.20m ,长度L`=8.90m则斜管面积为A=64.08m 2 (3)进水方式由边长一侧流入,该边长度与絮凝池宽度相同L=8.90m(4)管内流速v2.31m 考虑到水量波动,设计采用v 0= 2.50mm/s (5)管长l①有效管长l 476.57mm ②过渡段长度l `=250.00mm ③斜管总长L =l+l`726.57mm ④取斜管总长L`=1000.00mm (6)池长调整B=9.40m 斜管支承系统采用钢筋混凝土柱、小梁及角钢架设 (7)管内沉淀时间t=400.00s= 6.67min①超高h1=0.80m ②清水区高度h2= 1.00m ③斜管区高度h3=0.87m ④配水区高度(按泥槽顶计算)h4= 1.78m ⑤排泥桁车排泥,排泥高度h 5=0.75m ⑥有效池深H`=h2+h3+h4= 3.65m ⑦滤池总高H=h1+H`+h5=5.20m (8)进口配水采用穿孔墙配水,进口流速为v=0.07m/s 墙长L=7.20m 进口孔眼总面积s= 1.74m 2设置进口边长0.15m的方形喇叭孔眼,孔眼个数n=77.16个,约为78个出口流速为v`=0.05m/s=θdu u v o θθcos sin 33.100-=。
网格絮凝—平流沉淀池与清水池叠合工艺设计总结

网格絮凝—平流沉淀池与清水池叠合工艺设计总结近年来,网格絮凝技术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并得到了长足发展。
网格絮凝技术是一种运用固定网格、旋流器等复杂结构,采用水流磨损的方式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从而达到污染物的减量控制和标准排放的理念。
网格絮凝技术具有较强的污染物去除能力,尤其是对低浓度悬浮性污染物能够达到良好的去除效果,所以它在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面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结合实际应用,本文介绍了采用网格絮凝技术的平流沉淀池和清水池叠合工艺的设计总结,具体包括了技术原理、组成及结构示意图、叠合工艺分析和设备参数,以及运行调试记录等。
以此可以从多个方面对网格絮凝技术进行简要总结,帮助有需要的人更好地理解并使用网格絮凝技术。
一、技术原理网格絮凝技术是一种高效、经济、优良的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在污水处理池中安装一定网格和旋流器,使污水形成自然旋流,污染物在动态流动中沉积,从而达到有效的去除。
网格絮凝技术和其他污水处理技术相比,除了有比较高的污染物去除效率外,同时还具有可操作性强、投资少、安装快、维护简便、运行工况稳定等特点,常用于处理悬浮性污染物,也可用于处理有机物、氮磷钝化物及某些分子量较大的有机物。
二、组成及结构示意图网格絮凝池的组成主要包括水入口、水出口、定位螺旋槽、螺旋回流段、螺旋槽室、旋流器系统、网格室等部分。
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定位螺旋槽及旋流器系统是网格絮凝技术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分别起到了在网格絮凝技术中的动静力效应及获得自然旋流的作用,从而促进污染物的沉积。
三、叠合工艺分析采用叠合工艺来实现网格絮凝技术,其工艺分析如下:(1)水入口和污水处理池:首先,将污水通过水入口进入污水处理池,利用水流的动力,将污染物均匀地分散在池水中,从而减少其污染物的沉积;(2)定位螺旋槽:定位螺旋槽是整个叠合工艺中最重要的部分,它通过定位螺旋槽的螺旋段,将污水按照一定的旋流路径进行运动;(3)旋流器系统:旋流器系统起到了获得自然旋流的作用,从而促进污染物的沉积和去除;(4)网格室:网格室起到了阻挡悬浮物的作用,从而达到有效的污染物去除。
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

停留时间t = =307.63s
水温20℃
G = = =86.53
(2)中段
h =0.026+0.045=0.071m
停留时间t = =246.10s
G = = =52.95
(3)后段
h =0.019m
t =922.89-307.63-246.10=368.16s
0.24
0.22
0.22
格编号
13
14
15
16
17
18
孔洞高×宽
1.60×1.86
1.60×1.86
1.90×1.86
1.90×1.86
2.28×1.86
2.28×1.86
流速
0.20
0.20
0.18
0.18
0.16
0.16
格编号
19
20
21
22
23
24
孔洞高×宽
2.56×1.86
2.56×1.86
本设计前段设置3层网格,中段设置两层网格,末端不设。
水流经过每个的竖井流速v 取0.12 m/s,由此得单格面积:
f=Q/ v =0.0563/0.12=0.47 m
设计单格为正方形,边长采用0.7m,因此实际每格面积为0.49 m ,由此得到分格数为n=15.01/0.49=30.6格。为方便施工,取格数为30格。
1.3 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
3.5.2 设计参数
絮凝池设计(近期)2组,每池设计流量为:
Q= m /d=0.0563 m /s。
絮凝时间t=16min,设计有效水深h=3.6m。
3.5.3 设计计算
絮凝池的有效容积V:V=Qt=0.0563×16×60=54.048 m
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

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一、 已知条件设计规模:处理水量为60000t/d二、 已知水质条件常年平均浊度:60NTU 常年平均水温:16C三、 网格絮凝池的设计计算由已知水质条件,常年平均浊度为 60度,常年平均水温为16C ,符合网格 絮凝池的使用条件:原水水温为:4.0〜34.0C 原水浊度为:25〜2500度以此,此水质可以使用网格絮凝池对原水絮凝。
3.1设计处理水量Q :Q =Q i (1)式中:Q :设计处理流量(m3d )Q i :设计规模(m3d )I 水厂的自用水系数,一般取:5%〜10%,设计中取对于一般的 水厂取5%,本设计采用5%。
则设计处理水量Q 为:•3 3 3Q =Q i (1) =60000 (1 0.05) = 63000m /d=2625m /h =0.729m /s3.2单池设计处理水量Q 2 :Q 2:单池设计流量(m3d )式中: Q :设计处理流量(m3d )Q 2NN :絮凝池的数量,本设计取N=2则单池设计处理流量Q 2为:63000 333Q 231500m 3/d =1312.5m 3/h =0.365m 3/s23.3絮凝池的有效容积V :60式中: Q2 :单池设计处理流量(m^h )T :絮凝时间(min ),按《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要 求,絮凝时间一般宜为12〜20min ,用于处理低温低浊水时,絮凝时间可 适当延长。
本设计中采用16mi n3.4絮凝池的面积A :式中: V :单池的有效容积(m3H':有效水深(m ),絮凝池与平流沉淀池配套时,池高可采用3.0〜3.4m ;絮凝池与斜管沉淀池配套时,可采用4.2m 左右。
本设计考虑使用斜管 沉淀池,因此采用4.2m 。
则:A = — 350 = 83.33m 2H' 4.2 3.5絮凝池的池高H :H=H +h+ h式中:H':絮凝池的有效水深(m )h :絮凝池的超咼(m ),—般取0.3m h '泥斗的高度,取0.6m则: H=H +h + h' = 4.2+0.3+0.6= 5.3m 3.5絮凝池的分格面积f :式中:f :絮凝池的分格面积(m2则:601312.5 1660= 350m 3A =—H'Q■. o :竖井流速(m/s ),按《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要求,絮凝池每格的竖井流速为:前段和中段为: 0.12〜0.14m/s ;末端为:0.1〜 0.14m/s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格絮凝池及设计计算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网格(栅条)絮凝池
网格絮凝池的二平面布置和穿孔旋流絮凝池相类似,由多格竖井串联而成。
絮凝池分成许多面积相等的方格,进水水流顺序从一格留到下一格,上下对焦交错流动,直到出口。
一、使用条件
1.原水水温为~℃、浊度为25~2500度。
2.单池处理的水量以1~万m3/d较合适,以免因单格面积过大而影响效果。
水厂产水量大时,可采用2组或多组池并联运行。
采用网格或栅条的絮凝池效果相接近,但栅条加工比较方便,用料也省。
3.适用于新建也可用于旧池改造。
二、设计要求
1.絮凝时间一般为10~15min;
2.絮凝池分隔大小按竖向流速确定;
3.絮凝池分格数按絮凝时间计算,多数分成8~18格:可大致按分格数均分成3段,其中前段各格为3~5mim,段端3~5min,末段4~5min;
4.网格或栅条数前段较多,中断较少,末段可不放,但前段总数宜在16层以上,中断在8层以上上下两层间距为60~70cm;
5.每格的竖向流速,前段和中段~s,末段~s;
6.网格或栅条的外框尺寸等于每格池的净尺寸。
前段栅条缝隙为50mm,或网格孔眼为80×80mm,中段分别为80mm和100×100mm;
7.各格之间的过水孔洞应上下交错布置,孔洞计算流速,前段~s,,中段~s,末段~s,各过水孔面积从前段向末段逐步增大。
所有过水孔须经常处于淹没状态,因此上部孔洞标高应该考虑沉淀池水位变化时会不会露出水面;
8.网孔或过栅流速,前段~s,中段~s;
9.一般排泥可用长度小雨5m、直径150mm~200mm的穿孔排泥管或单斗底排泥,采用快开排泥阀;
10.网格或栅条材料不可用木料、扁钢、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等。
木板条厚度20
~25mm,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厚度30~70mm。
三、计算
网格絮凝池计算公式如下表
网格絮凝池计算公式表
【例】网格絮凝池计算。
设计规模为6000m3/d,絮凝池分两组,可以单独工作。
【解】设水厂自用水量为5%,则设计流量为:
Q=6000×=63000m3/d=3/s
因分成2池,所以每池流量为3/s
设絮凝时间为10min,得到絮凝池的有效容积为
V=×10×60=3
设平均水深,得池的面积为:
A==
竖井流速取,得单格面积为:
F==
设每格为方形,边长采用,因此每格面积为,由此得分格数为:
n==
为配合沉淀池尺寸,采用25格
实际絮凝时间为:
t=×××=615s=
池的平均有效深度为,取超高,泥斗深度,得池的总高度为: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