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网格絮凝池
网格絮凝池计算书

③网格总水头损失为∑h总0.18m (13)过水洞水头损失第一档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1=0.0096m 第一档内通过孔洞的总水头损失为∑h1=0.1147第二档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2=0.0044m 第二档内通过孔洞的总水头损失为∑h2=0.0530第三档第一种孔洞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3=0.0015m 第三档第二种孔洞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4=0.0015m 第三档第三种孔洞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5=0.0015m 第三档第四种孔洞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6=0.0015m 第五档内通过孔洞的总水头损失为∑h5=0.0122过水洞总数头损失为∑h总0.18m (14)GT 值校核絮凝池总水头损失为h0.36m G 值计算式为50.89s -1GT=69166.56满足要求设计采用的排泥管管径为DN150mm(15)污泥斗尺寸:每个网格配一个泥斗,泥斗上部尺寸1100×1100mm×mm泥斗深h1.00m (16)絮凝池尺寸8.9×6.3m×m二、斜管沉淀池计算1、已知条件设计用水量Q=437.50m 3/h=0.12m 3/s液面上升流速v= 2.00mm/s 颗粒沉降速度u 0=0.40mm/s 采用蜂窝六边形塑料斜管,板厚b=0.40mm 管的内切圆直径d=32.00mm 斜管倾角60.00°沉淀池有效系数φ=0.952、设计计算(1)清水区净水面积A`=Q/v60.76m 2 (2)斜管部分面积A=A/φ63.96m 2沉淀池中间设置一道宽350mm 的隔墙,底端与斜管底端水平,顶端与集水槽底端相平,尺寸为8900x350x1790mm×mm×mm 斜管部分平面尺寸:宽度B`=7.20m ,长度L`=8.90m则斜管面积为A=64.08m 2 (3)进水方式由边长一侧流入,该边长度与絮凝池宽度相同L=8.90m(4)管内流速v2.31m 考虑到水量波动,设计采用v 0= 2.50mm/s (5)管长l①有效管长l 476.57mm ②过渡段长度l `=250.00mm ③斜管总长L =l+l`726.57mm ④取斜管总长L`=1000.00mm (6)池长调整B=9.40m 斜管支承系统采用钢筋混凝土柱、小梁及角钢架设 (7)管内沉淀时间t=400.00s= 6.67min①超高h1=0.80m ②清水区高度h2= 1.00m ③斜管区高度h3=0.87m ④配水区高度(按泥槽顶计算)h4= 1.78m ⑤排泥桁车排泥,排泥高度h 5=0.75m ⑥有效池深H`=h2+h3+h4= 3.65m ⑦滤池总高H=h1+H`+h5=5.20m (8)进口配水采用穿孔墙配水,进口流速为v=0.07m/s 墙长L=7.20m 进口孔眼总面积s= 1.74m 2设置进口边长0.15m的方形喇叭孔眼,孔眼个数n=77.16个,约为78个出口流速为v`=0.05m/s=θdu u v o θθcos sin 33.100-=。
网格絮凝—平流沉淀池与清水池叠合工艺设计总结

网格絮凝—平流沉淀池与清水池叠合工艺设计总结近年来,网格絮凝技术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并得到了长足发展。
网格絮凝技术是一种运用固定网格、旋流器等复杂结构,采用水流磨损的方式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从而达到污染物的减量控制和标准排放的理念。
网格絮凝技术具有较强的污染物去除能力,尤其是对低浓度悬浮性污染物能够达到良好的去除效果,所以它在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面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结合实际应用,本文介绍了采用网格絮凝技术的平流沉淀池和清水池叠合工艺的设计总结,具体包括了技术原理、组成及结构示意图、叠合工艺分析和设备参数,以及运行调试记录等。
以此可以从多个方面对网格絮凝技术进行简要总结,帮助有需要的人更好地理解并使用网格絮凝技术。
一、技术原理网格絮凝技术是一种高效、经济、优良的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在污水处理池中安装一定网格和旋流器,使污水形成自然旋流,污染物在动态流动中沉积,从而达到有效的去除。
网格絮凝技术和其他污水处理技术相比,除了有比较高的污染物去除效率外,同时还具有可操作性强、投资少、安装快、维护简便、运行工况稳定等特点,常用于处理悬浮性污染物,也可用于处理有机物、氮磷钝化物及某些分子量较大的有机物。
二、组成及结构示意图网格絮凝池的组成主要包括水入口、水出口、定位螺旋槽、螺旋回流段、螺旋槽室、旋流器系统、网格室等部分。
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定位螺旋槽及旋流器系统是网格絮凝技术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分别起到了在网格絮凝技术中的动静力效应及获得自然旋流的作用,从而促进污染物的沉积。
三、叠合工艺分析采用叠合工艺来实现网格絮凝技术,其工艺分析如下:(1)水入口和污水处理池:首先,将污水通过水入口进入污水处理池,利用水流的动力,将污染物均匀地分散在池水中,从而减少其污染物的沉积;(2)定位螺旋槽:定位螺旋槽是整个叠合工艺中最重要的部分,它通过定位螺旋槽的螺旋段,将污水按照一定的旋流路径进行运动;(3)旋流器系统:旋流器系统起到了获得自然旋流的作用,从而促进污染物的沉积和去除;(4)网格室:网格室起到了阻挡悬浮物的作用,从而达到有效的污染物去除。
网格絮凝池及设计计算

网格(栅条)絮凝池网格絮凝池的二平面布置和穿孔旋流絮凝池相类似,由多格竖井串联而成.絮凝池分成许多面积相等的方格,进水水流顺序从一格留到下一格,上下对焦交错流动,直到出口。
一、使用条件1.原水水温为4。
0~34.0℃、浊度为25~2500度.2.单池处理的水量以1~2。
5万m³/d较合适,以免因单格面积过大而影响效果。
水厂产水量大时,可采用2组或多组池并联运行。
采用网格或栅条的絮凝池效果相接近,但栅条加工比较方便,用料也省。
3.适用于新建也可用于旧池改造.二、设计要求1.絮凝时间一般为10~15min;2.絮凝池分隔大小按竖向流速确定;3.絮凝池分格数按絮凝时间计算,多数分成8~18格:可大致按分格数均分成3段,其中前段各格为3~5mim,段端3~5min,末段4~5min;4.网格或栅条数前段较多,中断较少,末段可不放,但前段总数宜在16层以上,中断在8层以上上下两层间距为60~70cm;5.每格的竖向流速,前段和中段0。
12~0。
14m/s,末段0。
1~0。
14m/s;6.网格或栅条的外框尺寸等于每格池的净尺寸。
前段栅条缝隙为50mm,或网格孔眼为80×80mm,中段分别为80mm和100×100mm;7.各格之间的过水孔洞应上下交错布置,孔洞计算流速,前段0。
3~0。
2m/s,,中段0。
2~0.15m/s,末段0。
1~0。
14m/s,各过水孔面积从前段向末段逐步增大。
所有过水孔须经常处于淹没状态,因此上部孔洞标高应该考虑沉淀池水位变化时会不会露出水面;8.网孔或过栅流速,前段0。
25~0。
30m/s,中段0.22~0。
25m/s;9.一般排泥可用长度小雨5m、直径150mm~200mm的穿孔排泥管或单斗底排泥,采用快开排泥阀;10.网格或栅条材料不可用木料、扁钢、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等.木板条厚度20~25mm,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厚度30~70mm。
三、计算网格絮凝池计算公式如下表网格絮凝池计算公式表【例】网格絮凝池计算.设计规模为6000m³/d,絮凝池分两组,可以单独工作. 【解】设水厂自用水量为5%,则设计流量为:Q=6000×1。
絮凝反应池网格设计计算书

絮凝反应池网格设计计算书絮凝反应池网格设计计算书一、设计原则要求(1)网格絮凝池流速一般按照由大到小进行设计。
(2)反应时间10~30min,平均G 值20~70s ,GT 值10~105 ,以保证絮凝过程的充分和完善。
(3)为使絮粒不致被破坏或产生沉淀,絮凝池内流速必须加以控制,控制值随絮凝池形式而异。
(4)絮凝池内的速度梯度G由进口至出口逐渐减小,G值变化范围100~15110。
s-以内,且GT 2×4二、本絮凝池设计水量为100000t/d,厂区自用水量为7%,分2座,每座絮凝池=100000(1+0.07)/2=535000t/d=2229t/h=0.619m3/s。
单组分2组。
则Q总流量为0.619/2=0.3095m3/s=0.31 m3/s。
三、竖井隔墙过孔流速的计算如下表(以施工图标注尺寸为据)四、内部水头损失计算1-10格为前段,其竖孔之间孔洞流速为0.32-0.25m/s ,过网流速为0.3038m/s,(0.3113)。
网格孔眼尺寸采用45 mm×45 mm 或80 mm×80 mm 两种规格进行计算比较,开孔比均约为39.4%,(38.45%);该段水头损失约为0.3056 m,(0.31277);G 值约为92.724 s,(93.81).11-20格为中段,其竖孔之间孔洞流速为0.2-0.15m/s ,过网孔流速为0.21233m/s。
网格孔眼尺寸采用105 mm×105 mm,开孔比均约为52.14%;该段水头损失约为0.084646 m;G值约为48.01 s.21-30格为后段,其竖孔之间孔洞流速为0.14-0.11m/s,不需设置网格。
该段水头损失约为0.026454 m;G值约为25.86 s.整个絮凝反应池的水头损失合计约为0.4167 m,(0.42387);平均G值约为61.04s,(61.57);GT=67922,(68504.2);符合设计条件要求。
网格絮凝池与改型网格絮凝池的工艺设计探讨

( 略) 后
3 设计理论依据
31 新建网格絮凝池设计理论依据 《 . 给水排水工
32 改造 网格絮凝池设计理论依据 《 . 给水排水工
程快速设计手册》 中网格絮凝池的设计要求
( 絮凝时间一般为 1 一5 m n 1 ) O 1 i;
程快速设计手册》 中改型网格絮凝池的设计要求 (全池分为尺寸相同的 3 6 1 ) - 格。
h rci l n ne n f c n t oy ds c tr n o a c ocln od a te pat a e g er g eeti eter ei re o flt e f cuetp nat e f c ue tp n . df d ltc o c ln o d i i l
【 要】 结合工程设计实践与实际运行效果的对比, 摘 对网格絮凝池与改型网格絮凝池理论设计规范中
的设计要求与实际工程效果之间的差距提出探讨 。
【 关键词】网格絮凝; 网格絮凝池; 絮凝时间; 流速激 果 【 中圈分类 ̄]Q 8 T 05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 ̄ ]0666 (060-040 - 0-7 420 )4 06-3 1 -
( 絮凝 时间 4 1 a , 2 ) - 0 r n 一般 取 6 8 mn 流量 i — i,
( 絮凝池分格大小按竖向流速确定 ; 2 ) (絮凝池分格数按絮凝时间计算 , 3 ) 多数分成 8 1 格; 8 可大致按分格数均分成 3 , 中前段各格 段 其 为 3 5m n 中段 3 5 m n末段 4 5m n — i, — i, — i;
【 b ta t I c od n e wt o p r o fte e gn e n ein a d te pa t a A s c 】 n acra c i c m ai n o h n ier g d s n rc cl r h s i g h i
网格絮凝池在净水中的应用

网格絮凝池在净水中的应用在给水净化处理的混凝、沉淀、过滤诸多工艺中,混凝是其中的核心。
天然水体中分散着相当大部分由无机胶粒组成的杂质,如:黏土、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和金属碳酸盐,还有来自腐殖质的有机胶体物质以及有生命的微生物(藻类或细菌)。
城镇用水及工业废水处理中,絮凝(混凝)过程是应用最普遍的关键环节之一。
絮凝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后续单元过程的运行工况、处理费用及最终出水水质。
实践证明,设计时混凝工艺选定的合理,不仅可提高出水水质,还能达到节能节约降低运行费用的目的。
絮凝是给水处理的最重要的工艺环节,滤池出水水质主要由絮凝效果决定的。
传统廊道反应、回转孔室反应以及回转组合式隔板反应的絮凝工艺,水在设备中停留20~30分钟,水中尚有很多絮凝不完善的小颗粒。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普通网格反应;国外推出了折板式与波形板反应设备,使絮凝效果有了比较明显地改善。
但由于人们对絮凝的动力学本质认不清楚,也就妨碍了絮凝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1 絮凝的动力学致因絮凝是微小颗粒接触和碰撞的过程。
颗粒在水中的接触碰撞,主要有三种途径:(1)颗粒的布朗运动;(2)颗粒间的沉速差异;(3)流动水体的水力作用。
由布朗运动所造成的颗粒碰撞速率与水温成正比,与颗粒浓度平方成正比,而与颗粒尺度无关,实际上只有小颗粒才有布朗运动,随着颗粒粒径增大,布朗运动将逐渐减弱,当颗粒粒径大于1μm时,布朗运动基本消失。
对于一般絮凝池来说,絮体颗粒一般从微米级增至毫米级以上,因此由布朗运动产生的颗粒接触碰撞可忽略不计。
至于因沉速差异而造成的颗粒接触碰撞,在沉淀池中有一定的作用,然而在反应池中,由于水流的强烈紊动,相对来说沉速差异的作用将是微小的。
特别是在絮凝的初始阶段,颗粒细小,本身的沉速就不大,不同颗粒间的沉速差异也就更小,因此对于因沉速差异而产生的接触,在反应池中一般可以忽略不计;基于以上分析可以断定:流动水体的水力作用对加速颗粒絮凝起主导作用。
毕业论文折板絮凝池

3.2.4.1折板絮凝池的设计计算1.设计参数水厂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水量为54000dm/3=0.6253/m s。
絮凝池近期考虑两组,每座设2池,每组设计水量为0.313m3/s, 单池处理水量为0.156 m3/s。
, 采用三段式, 总絮凝时间17min, 第一段为相对折板,第二段为平行折板,第三段为平行直板。
折板布置采用单通道, 速度梯度G要求由减至左右, 絮凝池总GT大于。
考虑与沉淀池合建, 每组池宽取8.9m, 两池之间的隔墙厚取100mm, 则单池宽度3.2m, 絮凝池布置如图3.2.3。
图3.2.3 折板絮凝池斜管沉淀池布置图絮凝池有效水深H0采用3.2m, 折板宽采用500mm, 夹角90°, 板厚60mm。
折板示意图如下:图3.2.4 折板大样图2.设计计算:(1)第一絮凝区:设通道宽为1.4m,设计峰速采用0.35m/s,则峰距1b :m b .320.41.320651.01=⨯=谷距2b : m c b b 1.03553.0232.0212=⨯+=+=。
图3.2.5 第一絮凝区折板布置图侧边峰距3b :m c t b B b 7586.02)04.0355.0(332.02.232)(3213=+⨯-⨯-=+--=侧边谷距4b : m c b b 4250.1355.07586.034=+=+=中间部分谷速2v : s m v /108.003.14.1156.02=⨯=(0.1~0.15m/s )侧边峰速1v ':s m v /162.07586.04.1156.01=⨯=' (0.25~0.35m/s) 侧边谷速2v ':s m v /107.04250.14.1156.02=⨯='水头损失计算: ① 中间部分:渐放段损失: ()m gv v h 0028.08.92108.032.05.0222222111=⨯-⨯=-=δ渐缩段损失:m g v F F h 0063.08.9235.003.132.01.0121222122122=⨯⎥⎥⎦⎤⎢⎢⎣⎡⎪⎭⎫ ⎝⎛-+=⎥⎥⎦⎤⎢⎢⎣⎡⎪⎪⎭⎫ ⎝⎛-+=δ 按图布置,每格设有6个渐缩和渐放,故每格水头损失:m h 465.00063.00028.006=+⨯=)(② 侧边部分:渐放段损失:()m gv v h 00037.08.92107.0162.05.0222222111=⨯-⨯='-'='δ渐缩段损失:m g v F F h 00089.08.92162.04250.17586.01.0121222122122=⨯⎥⎥⎦⎤⎢⎢⎣⎡⎪⎭⎫ ⎝⎛-+='⎥⎥⎦⎤⎢⎢⎣⎡⎪⎪⎭⎫ ⎝⎛''-+='δ 每格共6个渐缩和渐放,故m h 076.000089.000037.006=+⨯=')( ③ 进口及转弯损失:共1个进口,1个上转弯,2个下转弯,上转弯处水深4H 为0.5米,下转弯处水深为3H =0.9米,进口流速取0.3m/s 。
网格絮凝池设计

网格(栅条)絮凝池网格絮凝池的二平面布置和穿孔旋流絮凝池相类似,由多格竖井串联而成。
絮凝池分成许多面积相等的方格,进水水流顺序从一格留到下一格,上下对焦交错流动,直到出口。
一、使用条件1.原水水温为4.0~34.0℃、浊度为25~2500度。
2.单池处理的水量以1~2.5万m³/d较合适,以免因单格面积过大而影响效果。
水厂产水量大时,可采用2组或多组池并联运行。
采用网格或栅条的絮凝池效果相接近,但栅条加工比较方便,用料也省。
3.适用于新建也可用于旧池改造。
二、设计要求1.絮凝时间一般为10~15min;2.絮凝池分隔大小按竖向流速确定;3.絮凝池分格数按絮凝时间计算,多数分成8~18格:可大致按分格数均分成3段,其中前段各格为3~5mim,段端3~5min,末段4~5min;4.网格或栅条数前段较多,中断较少,末段可不放,但前段总数宜在16层以上,中断在8层以上上下两层间距为60~70cm;5.每格的竖向流速,前段和中段0.12~0.14m/s,末段0.1~0.14m/s;6.网格或栅条的外框尺寸等于每格池的净尺寸。
前段栅条缝隙为50mm,或网格孔眼为80×80mm,中段分别为80mm和100×100mm;7.各格之间的过水孔洞应上下交错布置,孔洞计算流速,前段0.3~0.2m/s,,中段0.2~0.15m/s,末段0.1~0.14m/s,各过水孔面积从前段向末段逐步增大。
所有过水孔须经常处于淹没状态,因此上部孔洞标高应该考虑沉淀池水位变化时会不会露出水面;8.网孔或过栅流速,前段0.25~0.30m/s,中段0.22~0.25m/s;9.一般排泥可用长度小于5m、直径150mm~200mm的穿孔排泥管或单斗底排泥,采用快开排泥阀;10.网格或栅条材料不可用木料、扁钢、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等。
木板条厚度20~25mm,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厚度30~70mm。
三、计算网格絮凝池计算公式如下表网格絮凝池计算公式表【例】网格絮凝池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42栅条絮凝池设计计算 1 •设计参数:絮凝池分两池,每池的处理水量为0.3125m 3/s 。
絮凝时间取12min,絮凝池分 三段:前段放密栅条,过栅流速^栅=0.25m/s,竖井平均流速也井0.12m /s ;中段 放疏栅条,过栅流速为⑷栅=0.0.22m/s,竖井平均流速V 2井0.12m/s ;末段不放栅 条,竖井平均流速 V 3井0.12m/s 。
前段竖井的过孔流速 0.30-0.20m/s ,中段 0.2-0.15m/s 末段 0.14-0.1m/so 2 •设计计算: (1) 池体尺寸: ① 絮凝池的容积W 为:W=Qt=0.3125 X12 >60=225m 3 ② 絮凝池的平面面积A:为与沉淀池配合,絮凝池有效水深取3.2米,则絮凝池平面尺寸AW 22570.3m 2③絮凝池单个竖井的平面面积f 为:为与沉淀池的宽度相配合,取竖井的长 L=1.6米,宽b=1.6米.单个竖井的实际平面为Q 1,61,62,56m2,竖井个数n为:nf 卷27.5个'为便于布置,取28个。
(2) 竖井内栅条的布置:选用栅条材料为工程塑料,断面为矩形,厚度为50mm,宽度为50mm ①前段放置密栅条后(栅条缝隙为 50mm):竖井过水面积为:4水—031251.25m 2V 1 栅 0.25竖井中栅条面积为:A 栅2.56-1.25 1.31m 2,需栅条数:单栅过水断面面积:1.6 0.05 0.08m 20.31250.122.6m 2所需栅条数:M i △栅13116.375根,取M i 17根a i 栅0.08两边靠池壁各放置栅条1根,中间排列放置15根,过水缝隙数为16个平均过水缝宽:S1= —5046.88mm16实际过栅流速:斗栅031250.26m/s 16 1.6 0.04688②中段设置疏栅条后(栅条缝隙为 80mm):竖井过水面积为:A2水—031251.42m2 V2 栅0.22竖井中栅条面积为:A2栅2.56-1.42 1.14m2单栅过水断面积:a2栅1.6 0.05 0.08m2所需栅条数:M2色栅11414.25根,取M2=14根a?栅0.08两边靠池壁放置栅条各一根,中间排列放置12根,过水缝隙为13个。
平均过水缝宽S2 =1600-14 5069.2mm13实际过栅流速:v2栅031250.22m/s 13 0.069 1.6(3)絮凝池的总高:絮凝池的有效水深为3.2米,取超高为0.3米,池底设泥斗及快开阀排泥.泥斗深取0.6米,则池的总高H为:H=3.2+0.3+0.6=4.1m。
单竖井的池壁厚为200mm,絮凝池壁厚300mm絮凝池的长、宽:L 1.6 4 0.2 3 7mB 1.6 7 0.2 6 12.4m (不包括结构尺寸)絮凝池的布置见下图3.2.8:表示竖井隔墙的开孔位置,上孔上缘在最高水位以下,下孔下缘与排泥槽齐平,(4) 竖井隔墙的孔洞尺寸:A031251.04m 2。
取孔的尺寸为:B >H=1.0mX1.0m,竖井1-6为前段,竖井 0.37-11为中段,竖井12-16为末段,根据每段的过孔流速要求确定其余各孔的尺寸 见表3.2.9:3.2.9竖井编号孔的尺寸HX B/m过孔流速/m/s1# 1.0 X.0 0.30 2# 1.0 X.12 0.28 3# 1.0 X.20 0.26 4# 0.8 X.81 0.24 5# 0.8 X.89 0.22 6# 0.8 X.00 0.20 7# 0.9 X.90 0.19 8# 0.86 X.0 0.18 9# 0.83 X.1 0.17 10#0.9 X.080.16注:图中各格的数字作为水流依次通过竖井的编号,顺序(如箭头所示),上”下”单个竖井的池壁壁厚考虑200mm 。
竖井隔墙孔洞的过水面积:AV流量过孔流速'如1#竖井的孔洞面积图328栅条絮凝池布置示意图进水渠的水从进水孔进入第一格,流速采用 v 0.3m/s ,进水孔尺寸采用H B 1.0m 1.0m ,开孔距离池顶 700mm (5) 水头损失计算:2 2h h| h 21 2竺(m) 2g2g式中h-总水头损失;h ,每层网格、栅条的水头损失, m;h 2每个孔洞的水头损失,m;,—栅条、网格阻力系数,前段取 1.0,中段取0.9; 2—孔洞阻力系数,可取 3.0;v 1竖井过栅、过网流速,,m/s; v 2各段孔洞流速,m/sI .前段计算数据如下:竖井数为8个,单个竖井栅条层数为2层,共计16层,1=1.0,过栅流速v1 栅=0.26m/s竖井 1 个孔洞,2 3.0,过孔流速分别为:0.3m/s, 0.28m/s, 0.26m/s,0.24m/s,0.22m/s, 0.22m/s, 0.20m/s, 0.20m/sh h 1 h 222V 1V 2 1 2 ,2g2g216 1.0 °.263(0.320.2820.2620.2420.222 2 0.2022)0.055 0.072 0.127mn .中段计算数据如下:竖井个数为10个,分别布置1层栅条.共计10层.10.9过栅流速V栅0.22m/s;竖井隔墙有10个孔洞,过孔流速分别为:0.19m/s,0.19m/s,0.18m/s, 0.18m/s, 0.17m/s ,0.17m/s, 0.16m/s , 0.16m/s0.15m/s, 0.15m/s 。
M.第三段计算数据如下:水流通过孔数为10个,过孔流速分别为 0.14m/s, 0.14m/s, 0.13m/s, 0.13m/s, 0.12m/s, 0.12m/s, 0.11m/s,0.11m/s, 0.10m/s 0.10m/s 。
23.0IV.总损失计算如下: H= h h ' h" 0.1270.067 0.022 0.216m(6)各段停留时间: 第一段:T 1V 1.623.2 8 209.72s 3.5minQ 0.3125第二段:T 2V 21.623.2 10 262.14s4.37minQ 0.3125第三段:T 3V 3 21.6 3.2 10 262.14s 4.37minQ0.3125T 209.72 262.14 262.14 734s(7) G 值:G .J-gh ,当温度为 20r 时,1 103Pa.s ,h lh 2 2V 112g 2V 22 -2gQ=o*7*7*7(0.19 2 0.182 0.17 2 0.16 2 0.152)2 9.8110 0.90.2222 9.81h h 1 h 23(0.14222 9.81 0.022m 2V 1 2V 2 12g2g0.1322 0.1222 0.1122 0.1022)g h 9.81 1000 0.216X 1 103734GT 53.7 73439415.8。
(8)絮凝池排泥计算: 采用多穿孔管排泥方式 1、穿孔管直径D=1.68d . L式中d —孔眼直径,m,此处采用32mmL —穿孔管长度,m,根据絮凝池宽度,12.4-0.8=11.6mD 1.68 0.032.11.6 0.183m ,采用DN200钢管,喇叭口进口采用正四边形,边长为160mm ,泥斗高300mm 。
采用手动杠杆式快开阀门。
3.栅条絮凝斜管沉淀池技术经济计算根据设计手册第10册,生产规模为150000m 3/d 的栅条絮凝斜管沉淀池建 筑安装工程费用为5827465元,设备购置费用为1500903元,费用合计7328368 丿元。
根据生产规模指数法估算。
若已建同类项目的装置规模与拟建项目的装置规 模相差不大,生产能力比值在0.5~2.0之间,n=1 ;若已建项目装置与拟建项目装 置的规模相差不大于 50倍,且拟建项目的扩大仅靠扩大设备规格来达到时,n=0.6~0.7;若是靠增加相同规格的设备的数量达到时, n=0.8~0.9此处取n=0.6x y (纠 C f5已知 y 7328368 元,c 1 150000 m 3/d , q 27000 m 3/dC f 1第一段: G i9.81 1000 0.127 77.1s 150.1s 128.7s 1平均G53.7sgd9.81 1000 0.067 第二段: G 2G;1 10 3 262.14 .1 10 3209.72 9.81 1000 0.022 ■. 1 10 3 262.14第三段:则本设计采用的栅条絮凝斜管沉淀池的投资总计:x 73283681270001 131.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