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絮凝池

合集下载

絮凝反应池网格设计计算书

絮凝反应池网格设计计算书

絮凝反应池网格设计计算书一、设计原则要求(1)网格絮凝池流速一般按照由大到小进行设计。

(2)反应时间10~30min,平均G 值20~70s ,GT 值10~105 ,以保证絮凝过程的充分和完善。

(3)为使絮粒不致被破坏或产生沉淀,絮凝池内流速必须加以控制,控制值随絮凝池形式而异。

(4)絮凝池内的速度梯度G由进口至出口逐渐减小,G值变化范围100~15110。

s-以内,且GT 2×4二、本絮凝池设计水量为100000t/d,厂区自用水量为7%,分2座,每座絮凝池=100000(1+0.07)/2=535000t/d=2229t/h=0.619m³/s。

单组分2组。

则Q总流量为0.619/2=0.3095m³/s=0.31 m³/s。

三、竖井隔墙过孔流速的计算如下表(以施工图标注尺寸为据)四、内部水头损失计算1-10格为前段,其竖孔之间孔洞流速为0.32-0.25m/s,过网流速为0.3038m/s,(0.3113)。

网格孔眼尺寸采用45 mm×45 mm或80 mm×80 mm两种规格进行计算比较,开孔比均约为39.4%,(38.45%);该段水头损失约为0.3056 m,(0.31277);G值约为92.724 s,(93.81).11-20格为中段,其竖孔之间孔洞流速为0.2-0.15m/s,过网孔流速为0.21233m/s。

网格孔眼尺寸采用105 mm×105 mm,开孔比均约为52.14%;该段水头损失约为0.084646 m;G值约为48.01 s.21-30格为后段,其竖孔之间孔洞流速为0.14-0.11m/s,不需设置网格。

该段水头损失约为0.026454 m;G值约为25.86 s.整个絮凝反应池的水头损失合计约为0.4167 m,(0.42387);平均G值约为61.04s,(61.57);GT=67922,(68504.2);符合设计条件要求。

网格絮凝斜管沉淀池计算案例

网格絮凝斜管沉淀池计算案例
0.070
0.013
.

0.10
.
.
i=
槽内起点水深:h1=ℎ
0.040m2
.
0.152
51.41
0.00048
.
0.00048
5.3
0.10
超负荷 30%时出水槽内流量 Q=0.01215×1.3=0.01579m3/s,集水总槽内流速
取 0.3m/s,槽宽 b=0.2m。
.
槽内终点水深:h4=
池子总高度为:0.3+1.5+1.5+0.6+0.87=4.8m。
(3)参数复核
1)雷诺数:
水力半径 R=d/4=30/4=7.5mm
运动粘度=0.01cm2/s(t=20℃)
Re=0.75*0.2/=0.75*0.2/0.01=15
2)沉淀时间:
T=l/ =1000/2.373=421s=7.02min
絮凝池的反应过程共分为三段,第一段放置密型网格,过栅流速设置为
0.25m/s,第二段放置疏型网格,过栅流速设置为 0.22m/s,第三段放置栅条。第
一段过孔流速为 0.3~0.2m/s,第二段过孔流速为 0.2~0.15m/s,第三段过孔流速为
0.15~0.1m/s。
以下为絮凝过程中不同段的竖井隔墙上孔洞尺寸及过孔流速,共 15 个竖井,
(4)排水渠计算
集水槽坡降为 0.15,水面坡降为 0.035m。
排水渠底的标高在集水槽的基础上降低 0.2m,宽度设置为 0.4m。
七、排泥方式及计算
沉淀池日排泥量为 472.23m3/d,则每小时为 19.68m3/h。设置每小时排泥一
次。设置排泥管的管径为 DN200mm,管道横截面为 0.0314 m2,穿孔管长度为

网格絮凝池计算书

网格絮凝池计算书

③网格总水头损失为∑h总0.18m (13)过水洞水头损失第一档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1=0.0096m 第一档内通过孔洞的总水头损失为∑h1=0.1147第二档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2=0.0044m 第二档内通过孔洞的总水头损失为∑h2=0.0530第三档第一种孔洞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3=0.0015m 第三档第二种孔洞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4=0.0015m 第三档第三种孔洞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5=0.0015m 第三档第四种孔洞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6=0.0015m 第五档内通过孔洞的总水头损失为∑h5=0.0122过水洞总数头损失为∑h总0.18m (14)GT 值校核絮凝池总水头损失为h0.36m G 值计算式为50.89s -1GT=69166.56满足要求设计采用的排泥管管径为DN150mm(15)污泥斗尺寸:每个网格配一个泥斗,泥斗上部尺寸1100×1100mm×mm泥斗深h1.00m (16)絮凝池尺寸8.9×6.3m×m二、斜管沉淀池计算1、已知条件设计用水量Q=437.50m 3/h=0.12m 3/s液面上升流速v= 2.00mm/s 颗粒沉降速度u 0=0.40mm/s 采用蜂窝六边形塑料斜管,板厚b=0.40mm 管的内切圆直径d=32.00mm 斜管倾角60.00°沉淀池有效系数φ=0.952、设计计算(1)清水区净水面积A`=Q/v60.76m 2 (2)斜管部分面积A=A/φ63.96m 2沉淀池中间设置一道宽350mm 的隔墙,底端与斜管底端水平,顶端与集水槽底端相平,尺寸为8900x350x1790mm×mm×mm 斜管部分平面尺寸:宽度B`=7.20m ,长度L`=8.90m则斜管面积为A=64.08m 2 (3)进水方式由边长一侧流入,该边长度与絮凝池宽度相同L=8.90m(4)管内流速v2.31m 考虑到水量波动,设计采用v 0= 2.50mm/s (5)管长l①有效管长l 476.57mm ②过渡段长度l `=250.00mm ③斜管总长L =l+l`726.57mm ④取斜管总长L`=1000.00mm (6)池长调整B=9.40m 斜管支承系统采用钢筋混凝土柱、小梁及角钢架设 (7)管内沉淀时间t=400.00s= 6.67min①超高h1=0.80m ②清水区高度h2= 1.00m ③斜管区高度h3=0.87m ④配水区高度(按泥槽顶计算)h4= 1.78m ⑤排泥桁车排泥,排泥高度h 5=0.75m ⑥有效池深H`=h2+h3+h4= 3.65m ⑦滤池总高H=h1+H`+h5=5.20m (8)进口配水采用穿孔墙配水,进口流速为v=0.07m/s 墙长L=7.20m 进口孔眼总面积s= 1.74m 2设置进口边长0.15m的方形喇叭孔眼,孔眼个数n=77.16个,约为78个出口流速为v`=0.05m/s=θdu u v o θθcos sin 33.100-=。

网格絮凝—平流沉淀池与清水池叠合工艺设计总结

网格絮凝—平流沉淀池与清水池叠合工艺设计总结

网格絮凝—平流沉淀池与清水池叠合工艺设计总结近年来,网格絮凝技术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并得到了长足发展。

网格絮凝技术是一种运用固定网格、旋流器等复杂结构,采用水流磨损的方式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从而达到污染物的减量控制和标准排放的理念。

网格絮凝技术具有较强的污染物去除能力,尤其是对低浓度悬浮性污染物能够达到良好的去除效果,所以它在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面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结合实际应用,本文介绍了采用网格絮凝技术的平流沉淀池和清水池叠合工艺的设计总结,具体包括了技术原理、组成及结构示意图、叠合工艺分析和设备参数,以及运行调试记录等。

以此可以从多个方面对网格絮凝技术进行简要总结,帮助有需要的人更好地理解并使用网格絮凝技术。

一、技术原理网格絮凝技术是一种高效、经济、优良的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在污水处理池中安装一定网格和旋流器,使污水形成自然旋流,污染物在动态流动中沉积,从而达到有效的去除。

网格絮凝技术和其他污水处理技术相比,除了有比较高的污染物去除效率外,同时还具有可操作性强、投资少、安装快、维护简便、运行工况稳定等特点,常用于处理悬浮性污染物,也可用于处理有机物、氮磷钝化物及某些分子量较大的有机物。

二、组成及结构示意图网格絮凝池的组成主要包括水入口、水出口、定位螺旋槽、螺旋回流段、螺旋槽室、旋流器系统、网格室等部分。

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定位螺旋槽及旋流器系统是网格絮凝技术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分别起到了在网格絮凝技术中的动静力效应及获得自然旋流的作用,从而促进污染物的沉积。

三、叠合工艺分析采用叠合工艺来实现网格絮凝技术,其工艺分析如下:(1)水入口和污水处理池:首先,将污水通过水入口进入污水处理池,利用水流的动力,将污染物均匀地分散在池水中,从而减少其污染物的沉积;(2)定位螺旋槽:定位螺旋槽是整个叠合工艺中最重要的部分,它通过定位螺旋槽的螺旋段,将污水按照一定的旋流路径进行运动;(3)旋流器系统:旋流器系统起到了获得自然旋流的作用,从而促进污染物的沉积和去除;(4)网格室:网格室起到了阻挡悬浮物的作用,从而达到有效的污染物去除。

毕业论文网格絮凝池

毕业论文网格絮凝池

3.242栅条絮凝池设计计算 1 •设计参数:絮凝池分两池,每池的处理水量为0.3125m 3/s 。

絮凝时间取12min,絮凝池分 三段:前段放密栅条,过栅流速^栅=0.25m/s,竖井平均流速也井0.12m /s ;中段 放疏栅条,过栅流速为⑷栅=0.0.22m/s,竖井平均流速V 2井0.12m/s ;末段不放栅 条,竖井平均流速 V 3井0.12m/s 。

前段竖井的过孔流速 0.30-0.20m/s ,中段 0.2-0.15m/s 末段 0.14-0.1m/so 2 •设计计算: (1) 池体尺寸: ① 絮凝池的容积W 为:W=Qt=0.3125 X12 >60=225m 3 ② 絮凝池的平面面积A:为与沉淀池配合,絮凝池有效水深取3.2米,则絮凝池平面尺寸AW 22570.3m 2③絮凝池单个竖井的平面面积f 为:为与沉淀池的宽度相配合,取竖井的长 L=1.6米,宽b=1.6米.单个竖井的实际平面为Q 1,61,62,56m2,竖井个数n为:nf 卷27.5个'为便于布置,取28个。

(2) 竖井内栅条的布置:选用栅条材料为工程塑料,断面为矩形,厚度为50mm,宽度为50mm ①前段放置密栅条后(栅条缝隙为 50mm):竖井过水面积为:4水—031251.25m 2V 1 栅 0.25竖井中栅条面积为:A 栅2.56-1.25 1.31m 2,需栅条数:单栅过水断面面积:1.6 0.05 0.08m 20.31250.122.6m 2所需栅条数:M i △栅13116.375根,取M i 17根a i 栅0.08两边靠池壁各放置栅条1根,中间排列放置15根,过水缝隙数为16个平均过水缝宽:S1= —5046.88mm16实际过栅流速:斗栅031250.26m/s 16 1.6 0.04688②中段设置疏栅条后(栅条缝隙为 80mm):竖井过水面积为:A2水—031251.42m2 V2 栅0.22竖井中栅条面积为:A2栅2.56-1.42 1.14m2单栅过水断面积:a2栅1.6 0.05 0.08m2所需栅条数:M2色栅11414.25根,取M2=14根a?栅0.08两边靠池壁放置栅条各一根,中间排列放置12根,过水缝隙为13个。

网格絮凝池在净水厂改造中的应用

网格絮凝池在净水厂改造中的应用

网格絮凝池在净水厂改造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水资源日益紧缺,保障水质安全已经成为各地领导和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这也促使净水厂在不断探索、研究新的处理技术,以提高废水和污水的处理能力。

网格絮凝池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的污水处理技术逐渐在净水厂中得到应用。

本文将对网格絮凝池在净水厂改造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网格絮凝池的原理与特点网格絮凝池属于物理污水处理技术,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去除水中浮游颗粒、胶体物质和悬浮物质。

其主要原理是:将水流通过网状构造中的微小孔隙,利用自身流动力学的特性,将大分子的胶体物质和悬浮物聚集成较大的团簇,使之变为微米级别的颗粒后沉淀。

其主要特点是:(1)高效处理水质:网格絮凝池处理效率高,能够有效去除水中浮游颗粒、胶体物质和悬浮物质,从而提高废水和污水的水质。

(2)占地面积小:网格絮凝池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可以方便地放置在净水厂的有限场地内,从而节省了土地资源。

(3)操作简便:网格絮凝池操作简单,不需要很多专业技术人员控制,维护周期较短。

(4)可靠性高:网格絮凝池具有稳定的处理效果和较高的可靠性,能够长时间运行不失效。

二、网格絮凝池在净水厂改造中的应用净水厂改造是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水质的重要方式之一,而网格絮凝池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净水厂改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大幅提高水质网格絮凝池通过去除水中浮游颗粒、胶体物质和悬浮物质的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水质。

首先,水处理后的深度可以达到一定的标准,比如说可以达到国际标准WHO的要求。

其次,它对水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也有很好的保障,同时影响污水处理的因素较小,能够长时间稳定地运行。

2. 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大多数净水厂占地面积较大,而网格絮凝池由于占地面积较小,可以在净水厂的有限空间内布置,因此可以节省很多土地资源。

这对于土地资源较为紧缺的地区来讲,意义更加重大。

3. 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由于废水处理量的增多,传统的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

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

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

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一、 已知条件设计规模:处理水量为60000t/d二、 已知水质条件常年平均浊度:60NTU 常年平均水温:16C三、 网格絮凝池的设计计算由已知水质条件,常年平均浊度为 60度,常年平均水温为16C ,符合网格 絮凝池的使用条件:原水水温为:4.0〜34.0C 原水浊度为:25〜2500度以此,此水质可以使用网格絮凝池对原水絮凝。

3.1设计处理水量Q :Q =Q i (1)式中:Q :设计处理流量(m3d )Q i :设计规模(m3d )I 水厂的自用水系数,一般取:5%〜10%,设计中取对于一般的 水厂取5%,本设计采用5%。

则设计处理水量Q 为:•3 3 3Q =Q i (1) =60000 (1 0.05) = 63000m /d=2625m /h =0.729m /s3.2单池设计处理水量Q 2 :Q 2:单池设计流量(m3d )式中: Q :设计处理流量(m3d )Q 2NN :絮凝池的数量,本设计取N=2则单池设计处理流量Q 2为:63000 333Q 231500m 3/d =1312.5m 3/h =0.365m 3/s23.3絮凝池的有效容积V :60式中: Q2 :单池设计处理流量(m^h )T :絮凝时间(min ),按《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要 求,絮凝时间一般宜为12〜20min ,用于处理低温低浊水时,絮凝时间可 适当延长。

本设计中采用16mi n3.4絮凝池的面积A :式中: V :单池的有效容积(m3H':有效水深(m ),絮凝池与平流沉淀池配套时,池高可采用3.0〜3.4m ;絮凝池与斜管沉淀池配套时,可采用4.2m 左右。

本设计考虑使用斜管 沉淀池,因此采用4.2m 。

则:A = — 350 = 83.33m 2H' 4.2 3.5絮凝池的池高H :H=H +h+ h式中:H':絮凝池的有效水深(m )h :絮凝池的超咼(m ),—般取0.3m h '泥斗的高度,取0.6m则: H=H +h + h' = 4.2+0.3+0.6= 5.3m 3.5絮凝池的分格面积f :式中:f :絮凝池的分格面积(m2则:601312.5 1660= 350m 3A =—H'Q■. o :竖井流速(m/s ),按《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要求,絮凝池每格的竖井流速为:前段和中段为: 0.12〜0.14m/s ;末端为:0.1〜 0.14m/s 。

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水厂)

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水厂)

设计计算一、已知条件水厂的设计规模为220003m /d ,自用水系数为10%,絮凝池分为两组,则每组的设计规模为:33322000 1.1/212100m /d 504.167m /h 0.140m /s ⨯===絮凝时间:15min T =絮凝池分为三段,前段放密网格,过网流速1=0.25m/s v 网,竖井平均流速1=0.13m/s v 井,絮凝时间14min t =;中段放疏网格,过网流速2=0.22m/s v 网,竖井平均流速2=0.13m/s v 井,絮凝时间24min t =;末端不放网格,竖井平均流速3=0.12m/s v 井,絮凝时间35min t =。

二、设计计算1、每组絮凝池设计流量:33322000 1.1/212100m /d 504.167m /h 0.140m /s Q =⨯===2、 絮凝池容积W :30.01401360109.2m W Q T =⨯=⨯⨯=3、 絮凝池平面面积A :絮凝池的有效水深=4.1m H 有效,则2/=26.634m A W H =有效一阶段絮凝池单个竖井的平面面积2/0.140/0.13 1.077m f Q v ===井,取竖井平面为正方形,则一阶段单个竖井边长为 1.04m L ==,取 1.1m L =则单个竖井的实际面积为2' 1.21m f =。

二阶段絮凝池单个竖井的平面面积2/0.140/0.13 1.077m f Q v ===井,取竖井的平面为正方形,则二阶段单个竖井边长 1.04m L ==,取 1.1m L =则单个竖井的实际面积为2' 1.21m f =。

三阶段絮凝池单个竖井的平面面积2/0.140/0.12 1.167m f Q v ===井,取竖井的平面为正方形,则二阶段单个竖井边长21.04m=1.08m L =,取1.1m L =则单个竖井的实际面积为2' 1.21m f =。

4、竖井的个数:一阶段竖井个数11/'0.140604/(1.21 4.1) 6.9n A f ==⨯⨯⨯=,取为7个 二阶段竖井个数22/'0.140604/(1.21 4.1) 6.9n A f ==⨯⨯⨯=,取为7个 三阶段竖井个数33/'0.140605/(1.21 4.1)8.7n A f ==⨯⨯⨯=,取为8个 校核:一阶段絮凝池实际絮凝时间1 1.217 4.1/(0.14060) 4.13min T =⨯⨯⨯= 二阶段絮凝池实际絮凝时间2 1.217 4.1/(0.14060) 4.13min T =⨯⨯⨯= 三阶段絮凝池实际絮凝时间1 1.218 4.1/(0.14060) 4.72min T =⨯⨯⨯= 总絮凝时间:12312.98min T T T ++=5、竖井网格的布置选用塑料斗状网格,断面为倒V 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