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谈书法入门
王羲之行书运笔分析

行书的基本笔法行书第一章第一单元:点反捺点:最后一笔逆锋入纸后,力量由轻到稍重,然后笔略向下拖,回锋收笔,似反捺写法。
曲头点:笔锋入纸后,向右弯曲铺毫,重按后回笔出锋。
长点:外字的最后一笔,捺改为长点,笔入纸后向右拉长,再将笔下顿收锋。
斜点:尖锋入纸后,向右向下重按铺毫,再将笔向左上回锋至腹部收笔。
带右点:竖直下笔,按后将锋从腹中挑出,带写出右点,写时笔锋横向行走,第一点重,第二点轻。
兰叶点:次字最后一笔,尖锋入纸后重按铺毫,再将笔略提从中间出锋。
出锋点:笔入纸后,顺势一顿,即将锋带出,露出锋尖与下一笔有连之势。
平点:尖锋入纸后,笔平行向右铺毫,再略向下于中腹出锋,形似短横。
横四点:横四点,每点都极清楚,然又每点相连,其势略有上斜,不使平板。
横三点:岁字中间是横三点,首两点都从腹中出锋带右点,最后一点出锋上挑,以写戈笔。
二点水:上点出锋带出下点,转锋提笔向右上挑出。
上下点:上下两点相互呼应,上点出锋即成下点起笔,上点略轻,下点略重,反之亦可。
横波点:然字四点,其形不甚清楚,似水之波涛,曲折多姿,最后一点略重回锋。
隼尾点:最后一点取隶法,笔在中间作一重按,然后突然上提,以笔尖出锋,如鹰隼之尾。
三点水:首点出锋带出次点次点与末节点相连,末点按后上挑,其势一气呵成。
左右点:左右两点,作遥相呼应之势,一般是左低右高,字的重心易平稳。
行书第一章第二单元:横仰势横:所字上横呈上仰之势,使字更是丰满,稳固。
下挑横:长字中间长横行笔至收锋处,将笔锋向下挑出,以便连写下部点画。
垂头横:共字第一笔起笔呈反方向笔由下向上,用腕力写成有弹性的横画,其锋外露,收笔回锋。
露锋横:尖锋入纸,其锋外露,行笔由轻至重,最后锋尖略上提后下按,回锋至横越画中间。
重横:于字两横稍短,用笔较重,因此字点画少,点画粗壮,使字稳重有力。
上挑横:第一笔横画向上倾斜,收笔处向上挑出,以便写长撇。
波折横:此横亦用腕的翻动,轻重徐疾,波曲向前,收笔回锋,使线条生动活泼。
王羲之学书文言文的翻译

王羲之学书之初,师从卫夫人。
卫夫人,字仲容,东晋著名女书法家,以书艺高妙著称。
羲之随卫夫人学书,潜心钻研,勤学苦练,渐露头角。
卫夫人见羲之天资聪颖,勤奋好学,遂倾囊相授,传授其书法之精髓。
羲之学书,不拘一格,广泛涉猎。
他不仅学习古人之书,更吸收了当时民间书法的精华,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其书法以楷书为主,兼擅草、行、隶、篆各体,各体皆能独树一帜。
王羲之学书,注重字形之美。
他认为:“字如人面,各具神态。
”故在书写时,力求字形端庄、秀丽,笔画流畅、自然。
其楷书笔画圆润,结体严谨,颇具韵味。
草书则放纵自如,笔势连贯,颇具灵动。
行书则介于楷、草之间,既具楷书的端庄,又具草书的流畅,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羲之学书,尤重气韵。
他认为:“书法之道,气韵为先。
”故在书写时,注重气息的运用,使字字生动,跃然纸上。
其书法作品,气息贯通,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王羲之学书,善于借鉴。
他曾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故在学书过程中,广泛汲取前人之长,不断完善自己的书法技艺。
他先后师从卫夫人、王献之等人,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王羲之学书,严谨治学。
他认为:“学书如炼丹,须臾不可懈。
”故在学书过程中,严谨治学,精益求精。
他不仅勤奋练字,还深入研究书法理论,撰写了《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传世之作。
王羲之学书,注重实践。
他认为:“书如其人,非一日之功。
”故在学书过程中,注重实践,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他曾任会稽内史、右将军等职,公务之余,仍笔耕不辍,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技艺。
总之,王羲之学书,勤奋好学,博采众长,严谨治学,注重实践。
他的书法作品,字字珠玑,气韵生动,堪称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
后世学者,无不以王羲之为楷模,研究其书法技艺,传承其书法精神。
王羲之学书之路,实乃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段传奇。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聊聊书法

全班交流
郑板桥学书法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古代著名书 法家各种书体他都临摹,经过一番苦练,最后和前人写得几乎 一模一样,能够乱真了。但是大家对他的字并不怎样欣赏,他 自己也很着急,比以前学得更加勤奋,练得更加刻苦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 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 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 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
形容书法好的词语: 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 龙飞凤舞:如龙飞腾,似凤飞舞。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 龙蛇飞动:形容书法笔势劲健生动。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鸾飘凤泊: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形容书法潇洒,毫无拘束。
作品欣赏
鸾翔凤翥:翥(zhù),高高地飞起。比喻书法笔势飞动的姿态。 美女簪花:形容书法风格娟秀多姿。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相传晋朝的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墨汁渗入木 板有三分深。 铁画银钩:画,笔画。钩,勾勒。形容书法又刚劲又漂亮。 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形容书法酣畅浑厚。 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 剑拔弩张:剑从鞘里拔出来了,弓也张开了。比喻书法雄健,有气势。 落纸烟云:笔墨落到纸上如同烟一样变幻多姿。形容书法高超玄妙,变化多姿。
(1)有条理地表达,如可以分点说明。 (2)对感兴趣的话题深入交谈。
总结概括
2.小结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是中华民 族的文化瑰宝。希望同学们能掌握正确 的习练方法,持之以恒地坚持练习,写 一手漂亮的字,把汉字艺术传承下去。
作业布置
课后搜集一些名家书法作品图 片带到学校,和同学互相交流。
再见
王羲之草书笔法秘诀

王羲之草书笔法秘诀王羲之,字逸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碑刻家、文学家。
他的书法作品以“兰亭集序”、《快雪时晴帖》等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草书最为著名。
王羲之的草书字迹奇丽、洒脱、灵动,备受后人推崇。
下面就来看看王羲之草书笔法秘诀。
一、理解草书的精髓草书是一种书法笔画简单,字形潦草的字体,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杂乱无序的笔画几乎省略了所有的笔顺和结构,却在疏离的随意中折射出书法学的精髓。
通俗地说,草书是讲究骨法、纸垫和墨点。
骨法是指笔画中的弯曲和力度,纸垫是指拍打纸面时墨水的流畅程度,墨点则是指毛笔的描绘风格。
二、进行线条训练草书是一种运筹帷幄的文字艺术形式。
因此,要准确传递情感和表达力,良好的笔画和运动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对于草书作品的笔画和速度进行训练,达到熟练和自如的水平。
训练的重点是在线条的弯曲部分加上劲道,以及诱导毛笔单次水墨的量。
三、选择适合的毛笔对于草书来说,毛笔是至关重要的工具,因为毛笔的不同特点、弹性和形状会影响到每个笔画的呈现。
笔画需要适当的厚度,颜色浓度和纸面质地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毛笔可以分为羊毫、狼毫和猪鬃毫三种,选择合适的毛笔可以更好地完成草书的笔画任务。
四、控制毛笔的姿势和力度掌握毛笔和笔尖的力度和速度十分重要,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来适应。
适当增加毛笔的力度和速度,使每个笔画的宽度和投影程度不同,具有自然的变化。
在毛笔垫询问,掌握中盘力度的动感,可以运用一种流利、明亮的草密打法。
五、进行反复的排版和涂改草书需要不断涂改和排版,以达到最终的完美效果。
这需要坚持不懈地编辑每个笔画,以及尝试不同的排版和加强方法,仔细关注每一个笔画,反复推敲来达到最优化的草书风格。
王羲之的草书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正是因为他深刻理解草书的精髓和秘诀,并能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书法之中。
对草书的理解和实践,能够提高一个书法家的水平,帮助掌握书法技艺,更好地展现中国书法的传统魅力。
王羲之兰亭序笔法经典解析

王羲之兰亭序笔法经典解析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他最为著名的作品就是《兰亭序》,这是一篇关于饮酒赏景的文章,王羲之为其书写了一部书法卷轴,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和书法的代表之一。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王羲之兰亭序笔法的经典解析。
一、书法特点
王羲之的书法特点是柔婉而富有节奏感,尤其是他的笔画变化多样,头尾意韵流畅,似曲非曲的笔势使得每一个字的意象深入人心,印象深刻。
二、笔画结构
兰亭序中的每一个字,无论大小,都极为精细和细致,王羲之精益求精,描绘出了每一个笔画的结构。
首先,他的结体工整、严谨,行笔苍劲;其次,字形端正、秀美,筆勢圓潤、流暢。
他宛若自然之长存的神臂,笔下每个笔画仿如 reality 生活,真实而自然,凸显出书法的魅力。
三、布局韵律
王羲之笔下的《兰亭序》中,文意渐进递进,适合分段陈述。
王羲之将行文分成了21个纵行,每个纵行中的用笔都十分丰富,用笔的力度在经过仔细调整后,就形成了一种自然流畅的韵律感。
所以,《兰亭序》有着明显的层次和节奏感,读者可以根据这种韵律感来分别不同的段落,并更容易理解文意。
四、逸趣自然
王羲之书法作品富有逸趣,个性鲜明,自然而不造作。
他的笔法具有一种自然流畅的感觉,每一笔用力的轻重节奏明显,让人感觉具有生活气息。
他用笔描绘画面,让读者感受到了生活,展现出古人丰富的感情和才华智慧。
总的来看,《兰亭序》的魅力在于其显著的书法特点,方便、自然、明快,是王羲之笔下书法作品的代表之一,也是书法艺术中最具有魅力和观赏价值的一部分,被誉为“华夏书法艺术的瑰宝之一”。
王羲之草书口诀

王羲之草书口诀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
亳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有点方为水:上面有点,下面竖右挑,才是三点水旁;空挑却是言:竖画右挑,却是言字旁绵头无左畔:宝盖头音绵,写宝盖头时,不必写左边那一点;辵遶阙东边:辵读音绰,遶同绕,写走之底时,只要在左边竖下右绕即可;长短分知去:知和去两个字很相似,但其区别在于最后横画的长短,长的是知,短的是去;微茫视每安:每和安两个字相类似,要注意两个字区别的地方。
步观牛引足;这一句说的是“步”字的写法:先写牛,至末笔转左下撇出;羞见羊踏田:这一句说的是“羞”字的写法:先写羊,连笔在下写田字即成;六手宜为禀:这一句说的是“禀”字的写法:上写六,连笔下写手〔在我编著的《草诀三字经》为”六手禀〃〕;七红即是袁:这一句说的是“袁”字的写法:上写七,连笔下写红〔《草诀三字经》为”七红袁〃〕;十朱知奉己:这一句说的是“奉”字的写法:上写十,下写朱,十的第二笔和朱的第一笔共用〔《草诀三字经》为”十朱奉〃〕;三口代言宣:这一句说的是“言”字的写法:上写三,下连笔写口〔《草诀三字经》为”三口言〃〕。
左阜贝丁反:这一句说的是左耳旁和背字旁的写法:只要把丁字反写即成;右刀寸点弯:这一句说的是右边刀旁和寸字旁的写法:上为一点,下为横折钩;曾差头不异:“曾”和“差”字的共同点,即上半部的写法相同;归浸体同观:“归”和“浸”两个字右半部写法相同;孤殆通相似:“孤”和“殆”两个字很相似,左旁写法相同右旁一点之差;矛柔总一般:“矛”和“柔”两字只一点之差.采夆身近取:“夆”音逢,“采”和“夆”两个字写法几乎一样,头一样,身体有点不同;熙照眼前看:“熙”和“照”两个字,好好看看,有何不同?不同在上部左边思惠鱼如画:“思”、“惠”、“鱼”有和“画”字相同部分,可大不相同,注意区别;禾乎手似年:“禾”、“乎”、“手”字和“年”字也相似,只有第一二笔相同,后几笔不同;既防吉作古:不要把“吉”字写成“古”字,这两个字的差别在于中部;更慎达为连:写“达”和“连”字要慎重,其中部写法不同.宁乃繁于叔:“宁”字和“叔”字差不了多少,只是写“宁”字第一笔要多一个右钩,似乎繁了一点;侯兮不减詹:写“侯”字不比“詹”字简单,只是一笔成而已;称摄将属倚:“称”、“摄”两字,尽管右边相同,左旁还是有差别;某枣借来旋:“某”和“枣”字借“来”字转变而成;慰赋真难别:“慰”和“赋”这两个字写法几乎一样,但细看还是有差别;朔邦岂易参:“朔”和“邦”字简直是一样写法,能参得透吗?之加心上恶:“恶”字的写法:先写“之”字,下加“心”;兆戴免头龟:“龟”字的写法:上半部为“免”字的上半身,下写“兆”字的下半身;点至堪成急:“急”字的写法:上一点,下加“至”;勾干认是卑:“卑”字的写法:上一横勾,下加“干”;寿宜圭与可:“寿”字的一种写法:上写“圭”字,连笔写“可”字的下半部;齿记止加司:“齿”字的写法:上为“止”,下为“司”。
王羲之学书原文及注释

王羲之学书原文及注释
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注释:
1. 旷:王旷,王羲之之父。
2. 善书:擅长书法。
4. 窃:偷偷地。
5. 秘:秘藏的论书法的书。
6. 蔽:掩盖。
7. 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
令,美好。
8. 盈:满。
期(jī)月:一整月。
9. 卫夫人:东晋女书法家。
10. 太常:官名。
11. 笔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强劲。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后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祝版:祭神的木板。
书圣王羲之的笔法精讲《王羲之行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终于等到了

书圣王羲之的笔法精讲《王羲之行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终于
等到了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也是儿子,都是流量大V,王羲之的书法造诣被李世民推向了巅峰,赢得书圣的美誉。
今天分享的是王羲之的《行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行书,是很多书友喜欢的一种书体,比楷书写的快,比草书更容易认识,老少皆宜。
实用性和书法美学比较完美统一的书体,自古以来很多名家都在行书上造诣更高,王羲之一篇兰亭序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牛逼轰轰的,你说气人不?行书这一块王老板拿捏得死死的。
这本书很多字选用的是《怀仁集王书圣教序》,最能体现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喜欢王大人的书法书友们可以学习一下。
敲黑板:本人持续分享古今著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尽量分享完整版高清图片,方便大家临摹学习,更多资源看我以往发布的文章和视频。
学习书法从学习《宗少林实用钢笔字》开始,我们的视频教程是从专业的角度出发,系统并全面的讲解和演示,理论和实践同步进行的。
您的关注、点赞、评论、转发,是我持续分享的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羲之谈书法入门:学篆书
王羲之曾不止一次告诫其子王献之:
勿播于外,缄之秘之。
学篆籀,工省而易成。
—《笔势论十二章》
李世民为此点赞,在他为《晋书》写的《王羲之传》中,历数各家书法之短,唯独赞王羲之曰:“祥察古今,精研篆素,尽善尽美惟王逸少乎!”封建帝王为书家亲撰传论,并如此推崇,这是十分罕见的。
王羲之之所以能光耀百代成为“书圣”,显然也是与他认识到了学练篆书的重要意义,并苦练篆书是分不开的。
学篆多益
1、打基础,益他体
先学篆的理由也很多,历代书法名家都极为重视篆书的学习,从而在书道上取得惊人成就。
清代楷书理论《书法正传》说道:“古人以书名者,必通篆籒,篆籒所以为诸体之本。
”“古大家之书,必通篆籒然后结构纯古,使转劲逸,伯喈以下尽然。
”北宋米芾称:“谢安石《中郎帖》、颜鲁公《争座》书有篆籒气象,乃其证也。
”
楷书名家溥心畬说:“书法始于篆隶,次北碑、右军行楷,兼习行草。
“—《人民政协报》1990年7月17日。
清代书法家何绍基说得更为直接和肯定:“余学书从篆、分入手。
”
2、更助于通文识字
“作字者亦须知篆文须知点化来历先后…得其原本,斯不浮也。
”“不知篆籒之理,来处浅俗。
”“古人说:“不识篆而刻印,犹如不识字而作文章,其文章之不通,可想而知矣!”篆刻家尤其要先学篆。
有人身为知识分子,或者还是书法家,却对篆书知之甚少,甚至一窍不通,常常闹出许多笑话,以致铸成人生大错,悔之不及!是否学篆书?否先学篆书?于一个有志于书法的人来说,是一个值得十分慎重思考的重要问题。
3、更好地读通书法史
近人邓王少峰说得更为详尽,他说:“如何学习书法,我的观点与众略有不同。
首先写篆书,最好从两周金文开始。
因为这时的大篆文字已经较为规范了;随后习小篆,再习两京(两汉)隶书,再习楷书、行书;最后学草书,先章草,再小草、大草。
这样大方法花的时间相对长一些,但最后对形成自己的书风帮助很大。
它不仅能帮助自己练习笔法,而且还能帮助自己读通书法史,学到历史知识。
”(《书法报》2005年9月12日)刘君惠教授生前在与笔者讲论书道时,特别强调要学写篆书,并且“要先写它20年”,以为升登书法殿堂,打好坚实基础。
4、精美耐看,实用性不弱他体
东汉蔡邕在其所作《篆势》一文中赞美篆书道;“处篇籍之首目,粲彬彬其可观,摛华艳于纨素,为学艺之范先”。
篆书的装饰性很强,线条圆转流畅,“篆尚婉而通”,很好看。
楷行隶运用较广,但是篆书也不甘示弱。
不单是篆刻艺术的必须,而且在一些庄严场所、高雅家庭,不是也常能欣赏到篆书的优美么?
由此可见:“学书先学篆”的理由是很多的,而且这条道路肯定是可行的。
虽然这些书法大家,并不一定都以篆书称名于世;但完全可以肯定,他们都在篆书中
吸取过可贵的艺术营养;古往今来篆书哺育出了众多的书法大家,光耀史册,功不可没!
总之,学篆书是一定有很大益处,既然有益就该学;既然该学,还是尽早学更好。
那么,篆书难不难学呢?其实最简单。
篆书易学
我们知道,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过程。
纵观书法,也正是这样的:古代的篆书不象其后的隶、草、真、行那么复杂,更绝不是那么高不可攀,而是较为简单易学,仅有“点、直、弧、”三者,且用“点”极少,实际常用的不过“直、弧、”二者而已,较“永字八法”,就简单得多!
就其运笔过程来看,也没有明显的提、顿纵向运动,主要是单一的横向运动。
笔画无明显的粗、细变化,不过是一个“提笔中含”而已!也有人更直截了当地说,篆书“看来是难,其实简单”,“只是一个‘中锋’法而已(《书法艺答问》13页)。
篆书的横平、竖直、体正、对称,有变化而不多,这正好是书法初学者必须学到手而有易于学到手的、极为简易而又很有艺术价值的东西。
至今,很多书法老师、培训班都通过“画线条”“打圈圈”的“土方法”来打基础,是为了“短期快速见效”,其实,若想长远进步,还是直接学篆书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