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度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从政 治 的高度 观察 、 析问题 , 分 保持 政治上 的清醒 和坚 定 ,
深 刻 领 会 和 贯彻 党 的基 本 理 论 、 本 路 线 和基 本 纲 领 , 基 明确 在 重 大 政 治 问题 上 应 该 坚 持 什 么 、 对 什 么 , 大 是 大 非 面 反 在
能 否 言 行 一致 是 一 个 人 世 界 观 的 重要 表 现 。 只有 真 正 树 立
致 。坚决维 护党和政府 的路线 、 方针 、 政策 , 为营造 和谐 、
稳定 的社 会环境 做 出自己的贡献 。如果 教师 自身的政治 素 质不高 , 政治敏锐 性不强 , 大是 大非 面前糊涂 、 在 动摇 , 么 那 你就不可能给学 生讲清楚问题 ,不可 能对 学生进 行正面教 育。所 以思政课 教师要时刻关 注国内外重大新 闻 ,紧跟形 势、 紧跟时代 、 始终站在社会 发展的潮 头 , 持清醒 的头脑 , 保 做党 的政策 和方 针的宣传者 、 维护者 , 做思想政 治工作 的排
的 思 想 道 德 教 育 ,教 师 要 以 自己 的人 格 魅 力 引 导 学 生 信 仰
力、 不断学 习新 的教育 理念 和教育思想 , 跟踪学术 动态 , 关
注社会发展 中的新生事物 。一个教师 即使有深厚 的理论 知
识 功 底 , 果 不 能 自觉 遵 守 思 想 政 治课 教 学规 律 、 乏 良好 如 缺
第 3卷 第 3 期 21 0 1年 3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科 学 教 育 版 )
Ju n l f h e g nv r t s ̄n e e u ai ) o ra o i n i s y(ee e & d c t n C f U ei , o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质的多维度自我提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质的多维度自我提升作者:张春晖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10期张春晖(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81)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势在必行。
本文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质自我提升的几个维度:人格魅力;职业责任感;理论自信和学识水平;教学技巧和组织能力;教学语言的幽默感和艺术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质;提升中图分类号:G64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064-03一、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质的必要性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关乎学生个人的成长,又直接影响国家的进步、民族的命运与社会的发展。
尤其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更为重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现实是有的大学生对思政课比较消极,甚至反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作为发挥教育主导作用的教师的综合素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承担这门特殊课程的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
但是,思政课教师站在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第一线,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直接的影响。
他们担负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塑造大学生健康的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历史使命。
这种品德和价值观的塑造,以教育形式为主,同时也离不开人的感染作用,尤其是教育者自身的素质对学生有不可估量的感染作用。
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心理不够成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时期,对教师人格魅力所引发的感染力有一种不自主的屈从作用。
这种屈从、示范作用虽然不是立竿见影,但能潜移默化,教师的道德品质、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6号——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6号——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0.01.16•【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6号•【施行日期】2020.03.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6号《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已经2020年1月7日教育部第1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2020年1月16日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思政课是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必须按照国家要求设置的课程。
思政课教师是指承担高等学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和研究职责的专兼职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中承担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
第三条主管教育部门、高等学校应当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在师资建设上优先考虑,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
第四条高等学校应当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求,构建完善立德树人工作体系,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持、配合思政课教师开展教学科研、组织学生社会实践等工作,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第二章职责与要求第五条思政课教师的首要岗位职责是讲好思政课。
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思政课教师的立场情感和温度

做有立场、有情感、有温度的教师,理应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
思政课教师的立场情感和温度发布时间:2018-07-19作者:姚迎春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2018版教材使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讲的一句话耐人寻味,他说:“要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高度,带着立场、情感、温度来统筹推进‘三进’工作,做到感情和行动相统一。
”“立场、情感、温度”六个字寓意深刻,既是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要求,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担当。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是思政课教师的“树人”之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肩负重大政治责任和职业使命,正确的政治立场是其履行“树人”之责的方向保证和根本前提。
政治立场是立足于一定的阶级、政治集团、派别,反映其利益和要求的政治立足点与出发点。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服务人民的阶级立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立场、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的价值立场,其实质和核心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2008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201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重申这一主张并要求:“新任专职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共党员,并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背景硕士以上学位。
”这些以“否决制”和“门槛制”,自上而下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立场作出硬要求。
高校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必然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立场问题更要作为“政治红线”和“职业底线”反复强调。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真正地“姓马信马”“在马言马”,坚守职业的政治站位,坚定自身的政治信念,坚持教学的政治纪律,做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做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守土人。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总结(通用4篇)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总结(通用4篇)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总结(篇1)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高校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的引路人,其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保障。
只有当教师自身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二是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三是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四是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开展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有效途径:一是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三是举办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认识;四是建立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机构,为教师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通过开展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教师的政治素养得到了提高,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二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得到了提升,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和教育质量;三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了激发,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了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四是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了增强,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只有不断加强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注重培养教师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总结(篇2)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有效地开展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发布时间:2021-11-10T06:49:23.486Z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第17期作者:段媛媛[导读] 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高质量的发展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段媛媛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要: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高质量的发展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教师队伍的建设、师德师风的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政教师的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成为了工作的中心,立德树人的基础。
大力加强思政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深入推荐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教师人人进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好局面。
关键词:师德师风综合素养评价体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师德师风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灵魂。
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师德师风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灵魂。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在新时代下,面对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需求,面对新时代大学生个性化的表现,以及大众获取知识方式的途径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这些都对教师队伍的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除了提高本身的教学能力以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的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教师队伍的改革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讲话中,始终强调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升新时代教师素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首要任务。
二、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正确认识当前高校发展任务重,特别是民办高校,在2021年面临着未来发展方向的挑战,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课题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对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存在认识不足、定位不清的情况,把办学的重心放在各学科建设、学生人才培养等领域,认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在于个人自觉。
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打造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才能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的作用,形成以思政课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育人环境。
一、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在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鉴于此,习总书记提出了“六要”的新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明确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指明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和水平的方向。
应该说,这“六要”的新要求,是一个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
在这一有机整体中,对思政课教师的素质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政治要强、情怀要深,着重于思想政治素质要过硬;思维要新、视野要广,强调的是专业能力素质要过硬;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注重的是个人品德素质要过硬。
二、新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师具备高尚师德的重要性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养,师德为先。
师德是教师的立教之根、立身之本,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是确保教师“为谁培养人”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保证教师自觉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靠的就是广大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引领。
只有师德修养良好、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引领学生走向成人、成才与成功。
只有师德高尚、师爱博大的教师,才能完成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在于立师德。
具体来说,思想政治课教师师德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师德关乎教育资源优化,直接影响教育系统是否能够健康运作。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缺乏高尚师德的教师,即使学术水平再高、教学能力再强,也难以为人师表,难以获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思政课教师的六个要求

思政课教师的六个要求思政课作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思政课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以下是思政课教师的六个要求:一、政治理论素养要求思政课教师作为政治教育的传承者和引导者,需要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素养。
这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入理解和把握,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的熟悉和运用能力。
只有具备政治理论素养,思政课教师才能够准确传达和引导学生理解这些理论,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质。
二、思政教育理念要求思政课教师应当有明确的思政教育理念,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以及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念。
思政教育应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能力要求思政课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能够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开展高效的思政教育教学活动。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灌输正确的知识和理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独立思考。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将思政课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学科知识储备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政治理论素养,还需要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储备。
思政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
只有掌握了这些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教师才能够更好地传达和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和分析。
五、社会实践经验要求思政课教师应当具备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能够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教师应了解社会的发展动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教师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思政课所学知识。
六、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思政课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力提名人物名单
(按姓氏笔画排序)姓名学校源自于文博北京化工大学马宁
昆明学院
马秋丽
山东大学(威海)
马惠兰
北方民族大学
王治东
东华大学
王晓荣
陕西师范大学
邓淑华
电子科技大学
邓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艾志强
辽宁工业大学
龙群
石河子大学
田海舰
河北大学
冉绵惠
西南交通大学
兰桂萍
重庆师范大学
巩茹敏
哈尔滨工业大学
张立梅
临沂大学
张居永
广东药科大学
张晶
武汉科技大学
陈艳红
上海海洋大学
林贤明
福建农林大学
金瑶梅
上海理工大学
周军
沈阳师范大学
周显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洪岩
辽宁警察学院
夏永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顾友仁
安徽大学
凌小萍
广西师范大学
黄岭峻
华中科技大学
曹敏
西安工程大学
崔一楠
西南科技大学
章忠民
上海财经大学
商爱玲
西南政法大学
盖逸馨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渠长根
浙江理工大学
彭付芝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蒋晓东
长沙学院
程早霞
浙江大学
鲁宽民
西安理工大学
曾楠
南方医科大学
蒙慧
兰州大学
解丽霞
华南理工大学
廖小琴
东南大学
谭小琴
天津大学
毕霞
河海大学
朱晨静
河北科技大学
朱颖华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刘伟
大连海事大学
刘丽琼
云南师范大学
刘林
黑龙江大学
刘勇
扬州大学
祁冰
辽宁大学
孙武安
温州大学
李艳萍
云南民族大学
李淑英
东北财经大学
李曦
华东交通大学
杨小霞
福建师范大学
杨婷
华南师范大学
肖安宝
广西大学
肖芳
曲阜师范大学
邸春玲
哈尔滨师范大学
汪先平
安徽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