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导学案(教师用)

合集下载

部编本七上第二单元师生作文导学案

部编本七上第二单元师生作文导学案

七上第二单元作文导学材料温馨提示:请老师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基本没有独立作文能力,可选用导学材料;如果学生基础较好可以不用,以免学生选材、行文陷入套路之中。

读中悟法语段一: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作者怎样“添枝加叶”,把我发脾气写得具体的?语段二:下面的越盾写母亲提出想推儿子去看菊花之事,写得非常细致,请用圈点批注法批注作者从哪些方法添加细节来写具体写的。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

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读文评法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例文,思考例文是怎样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的?是怎样抓住细节具体表现主旨的?最后再给文章来点点评。

例文1 那一次,我真开心暑假时,我随阿姨及她的同事来到了三爪仑,‚打‛了一场橹崖漂流之战。

从此,那场战斗便经常在我心中回放。

‚船到了!‛一声吆喝声传遍四周,我急忙挤向前,这才瞧见阿姨已占领了一只船。

我三步并作两步地奔去,俩人一同将船拖入水中。

接着,我眼疾手快地抓起‚装备‛——桨以及从小弟那里‚死缠烂打‛得来的水枪,一屁股坐上船,拉开了一场漂流之战的序幕。

‚冲啊!冲啊!‛我在心中喊着谁也听不到的口号,兴奋地划着桨,想一马当先冲出去。

作文教学导学案2

作文教学导学案2
教 法
收集写作素材,讲解描写方法,指导学生按照日记的格式正确书写。
学 法
听、读、思、写、交流综合运用
教学课时
三课时
导 学 预 案(主备人:尚晓凤)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生活在这个美丽多彩的世界上,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很多的东西。你们都有认真观察他吗?(学生回应)。你们会怎样去观察的?
2、让学生讨论;
“唉,毕竟是只蚂蚁!”我替它惋惜,“要是它力气大,那……”我刚要起身回家,惊异便把我拉了过来:刚才的蚂蚁卷土重来,身后还跟着大队人马。一阵瞠目结舌后,我平静了:蚂蚁力量太小,多来十个也无用的!我讥讽着这些小生灵,觉得它们是痴心妄想。只见它们有的聚气凝神,紧抱米粒;有的二蚁连手,奋力拼搏;有的发起蛮劲,搬米疾走……不多工夫,米粒便象是返乡归国似的移向蚁穴。(写出自二人小组交换读文。
3、互相修改。
三、认真誊写。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1、教师从学生的习作中选两篇比较优秀的讲评。
2、习作展评出示作文
3、这篇习作的优点:(可以从选材、句子或一些精彩的段落入手,以)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
4、这篇习作欠妥的地方:(提合理建议,以促进学生全面提高。)
5、分小组学习交流本次的收获或一些好的建议,完善以后的习作活动。
6、全班交流汇报。
板 书 设 计
观察日记
(1)按照正确的日记格式。
(2)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3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教 学 反 思
3、教师小结。(观察方法和顺序做以指导)
二、明确目标
1、熟悉并正确运用写日记的形式。
2、出示习作要求并画出写作的中心内容。
3、指名归纳习作要求。
三、 写前指导

作文导学案

作文导学案

作文导学案学习内容学习目标1、写一位教过自己的老师1.从学习写作的角度读懂例文《我的班主任》片断,回顾《师恩难忘》一文的写法,联系习作要点提示,领略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的方法。

2 .根据作文的要求,自拟题目,抓住一两件事写一位老师。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环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

教学难点:把人物动作、神态写得细腻感人。

学习过程复备栏(一)复习《师恩难忘》,明确写法。

1.指导学生重读《师恩难忘》。

(1) 师恩“难忘”,师恩“深重”,田老师教了作者4 年,发生的事不少,作者选择了什么事来写?为什么要回顾这件事呢?(2) 读了文章,我们宛然“身临其境”,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受呢?2 .学生朗读思量,教师检查点拨。

3.师生共同小结:由此可见,写人要选好典型事例,还要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

(二)学习例文《我的班主任》,领悟写法1 .自读例文,想一想:(1) 作者选择的事例有什么特点?(2) 作者是怎样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的?把描写冯老师动作、神态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2 .分小组讨论、交流。

(1) 选取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从“小”处见“大”。

(2) 写时抓住了人物动作、神态来描写,细致入微,具体感人。

如“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一双眼睛望着我”……(3) 相应地写出“我”的感受和反应。

(三)阅读习作要求,运用写法1.指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我们的成长无不渗透着老师的心血。

像上面上课时纠正写字姿式之类的事,哪个老师没做过?”启示学生回顾所有教过你的老师(包括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

确定其中一个,选择他(她)匡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认真想一想后来再写下来。

2.选材:老师关心匡助你的事有哪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3.组织讨论:怎样才干把这件事叙述得生动具体4.拟题,完成初稿。

5.组织修改。

作文导学案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2、写一种动物1、能读懂例文,知道作者是抓住鸽子的外形和动作两个方面的特点,把鸽子写得很有情趣的。

小学作文教学导学案

小学作文教学导学案

小学作文教学导学案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

下面小编给你分享小学作文教学导学案,欢迎阅读。

1、明确作文的性质。

小学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作文一点也不神秘,只要会说话,会写字,就能写文章。

高玉宝、高尔基等人没上过多少学,却写出了著名的作品,便是证明。

“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2、从写句子、写话开始。

3、求真、立诚。

求真,就是习作要“有真意”,说真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成人话;立诚,就是“诚实地说自己的话”,老老实实,实事求是。

“诚于中”才能“形于外”。

为人真诚,才能说真话,吐真情。

这既是作文的问题,又是做人的问题。

4、一定要勤动笔,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勤于观察体验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想清楚再写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规范、工整书写的习惯。

5、确立“写作基于阅读”的思想。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要体现快乐作文、放胆作文、生活作文、个性化作文等理念。

6、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

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

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

以备考试用之。

7、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

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

8、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

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作文训练从写句子、写话到写片段再到写成篇的作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10、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习作有内容,内容源于生活之中,需要在观察中发现;有了内容,还要靠精心地安排、组织材料。

正如叶老所说,要想写好文章,就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缜密的思维力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文辅导导学案

作文辅导导学案

荣成市第三十二中学导学案班级:姓名:学科语文课型作文指导课授课人席红云课题灵活表达,精彩纷呈——记叙文写作中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学习目标1、通过知识导航,了解写作中的五种表达方式。

2、通过品析名著,学习各种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综合运用。

3、通过实例演练,学会在文章中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一、范例引路,明确目标登山(修改前)今天我们去登山。

我爬得太累了,跟妈妈说我不想爬了。

妈妈教育了我一番,我们又继续爬,终于,我们登上了顶峰。

登山(修改后)今天我们去登山。

我爬得太累了,擦了一把汗,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已经快累死了,不能再爬了。

”这时妈妈对我说:“既然你要爬山,那就要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一定要坚持并且努力战胜困难。

”听了妈妈的一番话,我憋足了力气继续向山顶走去。

终于,我们登上了顶峰。

我向山下眺望,远处的山峰清晰可见,高高低低,连绵起伏,楼房似火柴盒一般大小。

这些景物使我兴奋地叫了起来……啊!这次登山收获真不少啊!它不仅锻炼我的意志,还让我懂得了前进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的,只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就能达到顶点。

1、读一读,比较一下,登山(修改后)和(修改前)你更喜欢哪一个?你的理由是什么?2、分析一下登山(修改后)比(修改前)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找出来,认真的体会。

(提醒:字体不同,表达方式就不同)二、知识导航,学以致用1、知识回顾2、辨一辨,说一说(指出以下句子用了哪一种表达方式?)①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鲁迅《故乡》②爸爸病倒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

()——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③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④啊!这样的早晨,一年年都过去了,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学校里啦!()——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⑤这是我们这里养鸡的器具,木盘上面有着栅栏,内盛食料,鸡可以伸进颈子去啄,狗却不能,只能看着气死。

七年级《作文指导》导学案

七年级《作文指导》导学案

作文指导(2课时)留心生活学会观察学教目标1、激发学生留心生活仔细观察的兴趣。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的习惯,引导学生怎样去观察思考周围事物;3、引导学生由生活中的观察到作文写作的转化。

4、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

学教重点:激发学生留心生活仔细观察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周围事物的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学教过程:一、预习导学:.我们透过观察这一“窗口”,可以感知社会生活,认识自然现象,了解身边的人和事,获取和积累丰富而新鲜的写作素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重视观察,学习观察。

要真正做到有话可写,关键还在于掌握观察的方法。

那么,如何观察呢?1、观察要有顺序。

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特点,观察事物时要善于抓住其特点,按照事物本身的逻辑、顺序,理清其内在结构、本质,写出来的作文才能准确、生动。

观察周围的事物,可按时间、空间或事物的性质、特点、发展的顺序、作者观察的角度等确定观察的顺序,或从近到远,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或由人及物,从整体到局部由物及理等观察有序,语意才明朗;观察若无序,主次就颠倒。

2、观察要抓住特点。

每件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特点,观察时要努力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观察事物,要观其景,闻其声,品其味,还要用心思考,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捕捉事物的特点。

3、观察时要展开想象和思考。

任何一篇作文都要表达一个明确的中心,即通常说的主题。

通过运用方位观察、主次观察、时序观察等多种不同的观察方法,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的真实地写下来,按顺序、抓特点,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这样的文章只是让我们看到了形,尽管是条理清晰、结构明朗的形,但就犹如一尊雕塑,有骨架而没有血肉。

要把我们的观察所得描写得有血有肉,就要展开合理的想象联想和思考。

由物及人,由事及理、由此及彼,由过去及未来,在想象的天地里自由翱翔,就能让一切难以表达的东西在有所思中变得豁然开朗。

可以借助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所写事物更生动传神。

八年级作文导学案1

八年级作文导学案1

学习内容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总第1 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教师:马莉备课时间 3 月3日学习目标1.搜集有关歌颂母亲的诗歌散文赏析;2.引导学生回忆和母亲之间发生的印象深的事情。

3.抓住人物突出的个性,有细致生动的描写。

学习重点抓住人物突出的个性,有细致生动的描写。

学习难点抓住人物突出的个性,有细致生动的描写。

学习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修改栏)一. 习作要求:1. 有真情实感,能打动人。

2.抓住人物突出的个性,有细致生动的描写。

3.结构完整,详略得当。

二. 老师指导:1.我要写2.写什么①母亲小传:为母亲写一篇小传,力求全面反映母亲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点。

②母爱深情:描述母亲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从而透视母亲对你(们)的特有的情感和独特的个性。

③爱的思考:虽然普天下的母亲对子女的爱心是一样的真切,但是由于生活环境、个人性格等等的差异,母爱的表现形式却各不相同;而子女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也千差万别。

对此,你有什么独到的感想,可以写出来。

3.怎么写整体构思:从不同的角度截取几个片段,分别表现母爱的几个侧面,还可以把自己的成长经历作为一条线索,顺着这条线索,挑拣主人公对你的成长影响较大、给你印象较深的情节去写。

习作要求一是“有真情实感,能打动人”。

习作要求二是“抓住人物突出的个性,有细致生动的描写”。

习作要求三是“结构完整,详略得当”。

三.习作尝试:亲爱的同学们,十几年了,母爱陪伴着你们一路走来,你们对母爱的赞歌也应同行啊!就把以往的经历中你感受到的母爱,或者你对母亲的爱,用心地描绘出来吧!另外,“母亲小传”和“爱的思考”应有所不同。

“母亲小传”:既是传记,就不能只截取一个生活片段。

只能像填写履历表格那样,截取几个你认为比较重要的片段,作简要介绍。

跟填写履历表格又不一样的是:我们是在写文章,重要的环节也要详细地介绍,才能够展现母亲独特的经历和独有的个性。

“爱的思考”:常见的题目就是《妈妈,您听我说》,便于直抒胸臆,但要注意人称的变化和说话的语气。

作文辅导教案5篇

作文辅导教案5篇

作文辅导教案5篇作文辅导教案篇(1):学校作文指导课教案一、写自己参与过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学校中班级作文指导。

无论学校生活还是家庭和社会生活都布满了很多好玩而又有意义的活动。

比如,春游,秋游活动。

学校里的各种体育活动,课间活动。

比如,砸沙包,丢手绢,一二三木头人,踢毽子,跳绳等等活动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好材料。

再如,家庭里的过生日,家庭联欢会,家庭卡啦ok竞赛,家庭故事会,家庭趣味活动等等都可以变成我们写作的好材料,写进文章里会让人觉得妙趣横生。

二、写自己的亲身经受。

习作是学校生真情实感的反映。

生活中同学会经受各种各样的事情。

比如,一次没完成作业被老师批判?学习中表现好被老师表扬?自己做了一件错事,事后感到懊悔;自己不经意间关心了别人而感到心里特殊拘束,那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感动肯定会回味悠长。

再比如自己第一次做饭,第一次登台演讲,第一次独自一人在家,第一次走亲戚等等,都可以写进作文里。

由于作文的选材来自于自己的生活,既真实,又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何乐而不为呢?三、写自己的熟识的动植物,学校生都喜爱去动物园看各种各样的动物。

动物的形状,毛色,神态,动作以及生活习性就会渐渐地为小伴侣们所熟识。

还有的常常去动物园看动物,对动物既有了了解和熟悉,还有的产生了感情。

因而,我们写这些动物应当是比较简单的事情。

自己家或者邻居家养的动物,由于常常接触,有的甚至常常和动物在一起玩,因而,对这类动物比较熟识,也情愿写进作文中去。

植物也是这样,比如,家里养的花草,院子里种的树木,小区的树木,也可以是森林公园里的树木,都可以写进习作中来。

如,学校语文课本中的选文《我爱家乡的杨梅》一文,就是特别好的例子,值得借鉴。

四、写常吃的水果。

水果和我们的联系非常亲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比如,跟着家长去体验摘果子—买果子—吃果子的乐趣,就是一篇非常好的习作素材。

对不同水果的形状、颜色、质地、口感等也很有写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是,每天我都循规蹈矩,不敢有丝毫犯规。一日,因汽车误班,我回到家时已六点半,我犹豫着,始终不敢进门,徘徊在家门口。父亲拖着生病的身子开门张望,发现我在门口。我转身想逃,还没来得及,就觉得肩头一松,书包已被拿下,莫非他要打我?我不敢往下想,但父亲只是拍拍我的头,带我进门。“饿了吗?”见我点头,便不住往我碗里夹菜。”
文段二:
爱,是我们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崇尚爱,尊重爱,奉献爱。正是因为有了爱的存在,我们的社会才得以延续到今天。
徐本禹正是怀着一颗无私的爱心,只身一人走向大山里,用温柔的双肩担负起不该属于他的那份重担;邰丽华对艺术的热爱为我们勾勒生命的蓬勃和人生的高洁;李春燕对父老乡亲们的爱使她成为照亮苗乡的月亮……
(二)练习:
学习用“因果论证法”和“假设论证法”展开议论:
论点:绝境之下有坚定地信念,就能走出绝境
材料:暴走妈妈陈玉蓉、伤愈复出翔飞人
1.因果论证
暴走妈妈陈玉蓉之所以……是因为……
伤愈复出翔飞人之所以……是因为……
2.假设论证:
暴走妈妈陈玉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果……就不会……
伤愈复出翔飞人如果……就不会……


1.“叙”要准确简洁,“议”要恰当深入,二者注意衔接,并与材料、话题、观点、标题等完美融合。
成才当勤苦。勾践卧薪尝胆三年,发愤图强最终打败吴国,27岁的苏洵昼夜不息的苦读,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冕不分昼夜的绘画,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
四、




★列举事例之后要简短分析,即事例后面要紧跟说理论证,正所谓“有理有据”。
(一)议论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
1.因果论证
因果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如果论据陈述的是结果,那么就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这叫做“探因”;如果论据陈述的是原因,那么就可推出结果,这叫做“究果”。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结:事例+议论=说服力
三、




三、




(一)比较记叙文中的记叙和议论文中的记叙的不同:
概括为:
南宋著名画家郑思肖,在宋朝灭亡之后画兰花时,特意不画兰花根部的泥土,以寄托自己的亡国之痛。
练习: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力学家。他一生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75岁的时候,一天,他下蹲着,专心致志地研究着画在地上的几何图形,忽然,残暴的罗马士兵闯进他的房内。但是,阿基米德一点也没注意到。残暴的罗马士兵拔出宝剑,指着阿基米德的鼻尖。这时,他才明白了发生的事情。可是,阿基米德一点也没有惧色,他坦然地对罗马士兵说:“等一下杀我的头。再给我一会儿工夫,让我把这条几何定理证完。不能给后人留下一条没有证完的定理啊。”残暴的罗马士兵狞笑了,举起手中宝剑就向阿基米德砍去。阿基米德大叫一声“我还没有做完”,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2.假设论证
假设论证法就是针对着上面所举的事,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推论论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从而有力地论证论点。
例:
合作可以增进彼此的友谊,共创事业的成功。为共助赵国,蔺相如的宽宏大度换来了廉颇的负荆请罪,也成就了“将相和”的历史佳话。如果蔺相如针对廉颇的挑衅,采取殊死搏斗的态度,那么不仅将相失和,恐怕赵国也早已成为秦国的囊中之物。
记叙文中的记叙(文段一):生动具体形象感人以情动人
议论文中的记叙(文段二):列举事实简练概括以理服人
(二)议论文中的“叙”有三个特点:
1.精(概述性):人物的基本状况、行动和行动结果(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例:
南宋著名画家郑思肖,画得一手好兰花。宋朝灭亡以后,他继续画了不少兰花,但是没有画土。兰花的根儿离开了泥土,就失去了依靠,如同鱼儿离开了水一样,怎么能有生气呢?有个人看了他的画叹息说:“先生,你的兰花画得确实很好,可惜有美中不足!”他听说自己的画有缺点,连忙问:“有什么不足?”那人说:“你的兰花根儿上没有泥土,就没有依靠了。”他听了,才松了一口气说:“奥,原来这样。不过,土地都被人家夺去了,这一点你不知道?”此时,那人才恍然大悟,原来它是通过这种画法表达自己爱国思想的呀!
定向概括为:
远大的目标要与实际行动结合才能成功。越王勾践从吴国回国之后,就确立了兴越灭吴的奋斗目标,目标是美好的,但道路是艰辛的。为了这一目标,他葬死者,问伤者,吊有忧,贺有喜;为了这一目标,他屈尊下顾,礼贤下士;为了这一目标,他亲自耕作,与百姓同甘共苦。这远大的目标加上长达十年的一步一步的行动,终于使他在最后一举歼灭吴国,成就了一代霸业。
练习:用以下材料证明:
观点一“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观点二“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才会有所成就”。
居里及其夫人,数十年如一日,百折不挠地进行着繁重的工作,他们一公斤一公斤地炼制铀沥青矿的残渣,从几十吨铀沥青矿渣中提炼中出来一克镭。他们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实验室是一所类似马厩的屋子。
观点一概括为:
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居里及其夫人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进行着繁重的工作,他们极其耐心地一公斤一公斤地炼制铀沥青矿的残渣,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中提炼出一克镭。
文段一:
父亲的身体一直不好,从小我便住在外婆家。7岁那年,因为妈妈工作的关系,我回到了家——一个全然陌生的家。父亲的脾气不好,妈妈处处忍让,但也没见他脸上露出过笑意,仿佛自己成为家中的元老是名副其实的。
他规定每晚六点以前必须开饭。有一次,母亲因烧鱼而晚开饭,父亲便一言不发,坐在那太师椅上。微胖的身驱,仿佛一个生锈的大水壶,只要一经加热,便可以沸腾。我不敢靠近,害怕会一触即发。那闸门式的嘴,好像只要一经打开,愤怒之词便会如潮水般涌来。
概括为:(50字以内)
科学家至死念念不忘科学研究。75岁高龄的科学巨匠阿基米德,毕生从事科学研究,直到被罗马士兵砍下头之前,还全神贯注地研究着画在地上的几何图形。
2.扣(定向性):紧扣论点组织语言
例:用以下材料论证观点“远大的目标要与实际行动结合才能成功”。
勾践被困会稽山时,绝望到几乎自杀的地步,幸有大夫文种进言劝其向夫差示弱,并以西施为饵实行美人计。而夫差骄傲自大,不信忠臣伍子胥的谏言,结果给了勾践喘息的机会。越王勾践俯首帖耳,取得夫差的信任得以回国后,就确立了兴越灭吴的奋斗目标,并坚信这个目标可以实现,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坚持不懈,矢志不渝,“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富国强兵,苦心人,天不负,终于在公元前473年一举灭掉吴国。
2、在错误的道路上迈出一步,你只能品尝苦果。成克杰身为人民公仆不想着兢兢业业地工作,却贪图享受,生活腐化。如果他不在腐化的生活道路上迈出一步,他怎么会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马家爵作为一个贫穷人家走出的大学生,不思学业有成,从而孝敬父母,报效国家,却因为一点点小恩怨伺机报复。如果他不在报复的路上迈出一步,他怎么会有伏法抵罪的结局?
文段1缺乏逻辑、缺少必要的论证
文段2叙议结合、有见解
小结:一篇议论文,如果只叙不议,就是论据的堆砌;如果只议不叙,只会流于空洞的说教——好的议论文,往往要做到叙议结合,即把叙事与议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
分析叙议结合的作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常用关联词语有:
“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为”“所以”“因此”等。或者用“为什么”来领起“探因”,用“结果怎样呢”来领起“究果”。
例:
为什么钱学森一个人“任何时候都足以抵得上五个师”呢?那是因为他的头脑里掌握了太多高深、前沿的现代科学理论和高精尖的现代科学技术;那是因为这些关于“原子能量”的“知识”足以增强一个国家的实力甚至改变整个世界、决定人类命运。
“议论文写作指导之叙议结合”导学案
课题
议论文写作指导——叙议结合
课型:写作
课时
1课时
备课人




1.学习议论文中叙述的写作
2.学习议论文中议论的写作
3.掌握议论文中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
导学流程
一、
导入:
认清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论点:一步与一生
比较以下两个文段,你觉得哪一个更有说服力,为什么?
1、马加爵进入大学之后,成绩十分优异,却因为一时的冲动,使得一辈子被禁锢了起来。孙中山革命半生,推翻了清政府统治,创立了民国,一世的英明成就,却拱手让给了袁世凯,抱憾终生。毛主席建立了党和军队,创立了新中国,功不可没,却在晚年发动了“文革”,十分可惜。
练习:用排比叙例法叙述如下三个事例,来证明“成材当勤苦”这个观点。
1、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
3、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蔺相如义正词严,秦廷上怒斥秦王,令完璧终归赵国;晏子唇枪舌剑,楚国中巧对楚王,使楚王自讨其辱;樊哙人微言重,鸿门下严责项王,保主公脱离虎口。这些人无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都用满腔热血凝聚忠诚之言,维护伟大人格和国格。
例二:对比
同是交战赤壁,苏轼高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杜牧却低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同是“谁解其中味”的《红楼梦》,有人听到了封建制度的丧钟,有人看见了宝黛的深情,有人悟到了曹雪芹的良苦用心,也有人只津津乐道于故事本身。——考生《回答》
例三:设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