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百字古文选

合集下载

900字的古文名篇

900字的古文名篇

900字的古文名篇《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精心选定的古代散文、骈文选本,共六卷,每卷十篇,总计六十篇。

其中不少篇目选自西汉、东汉、魏晋、唐、宋的散文、骈文精彩名篇,也有一些篇目来自明、清。

编选者按照思想性、艺术性并重的原则,选取了那些符合儒家核心价值体系的作品,兼顾不同的风格流派。

以下是《古文观止》中的一篇经典名篇,共计900字左右:《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篇文章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全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文章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起笔,说明可供选择的花卉品种繁多。

接着以“晋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盛爱牡丹”为陪衬,引出下文对莲花的描写和评价。

在描写莲花的形象和品质时,作者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以莲自喻,借物抒怀,表达了自己不慕虚荣、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美好的情趣。

在文章结尾处,作者进一步强调了莲花所象征的君子品格。

他认为菊花代表着隐逸者,牡丹代表着富贵者,而莲花则代表着君子。

他感叹道:“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既是对莲花高贵品质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坚守君子品格的表白。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笔触细腻,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不仅描绘了莲花的美丽形象和高尚品质,还表达了作者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念。

它不仅是古代散文中的佳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古文观止》中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名篇,如《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等。

百字古文选

百字古文选

百字古文选2——高2017级文言阅读拓展资料(2015-3-21)诸葛亮用度外人范文正常言:史称诸葛亮能用度外人。

用人者莫不欲尽天下之才,常患近已之好恶而不自知也。

能用度外人,然后能周大事。

宋.沈括《梦溪笔谈》唐太宗论举贤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资治通鉴》)一顾千金昔有卖良马于市者,已三旦矣,而市人不顾。

乃谓伯乐曰:“吾卖良马,而市人莫赏。

今子一顺,请献半马之价。

”于是伯乐造市,来而迎睇之,去而目送之,一朝之价,遂至千金。

传北齐.刘昼《刘子》千里马郁离子之马,孳得駃騠焉。

人曰:是千里马也,必致诸内厩。

郁离子说,从之。

至京师,天子使太仆阅方贡,曰:“马则良矣,然非冀产也。

”置之于外牧。

明.刘基《郁离子》焦尾琴汉灵帝时,陈留蔡邕以数上书陈奏,忤上旨意,又内宠恶之,虑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迹吴会。

至吴,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声,曰:“此良材也。

”因请之,削以为琴,果有美音。

而其尾焦,因名焦尾琴。

晋.干宝《搜神记》拔杨容易栽杨难陈轸贵于魏王。

惠子曰:“必善事左右。

夫杨,横树之即生,倒树之即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拔之,则毋生杨。

夫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子虽工自树于王,而欲去子者众,子必危矣!”《韩非子●说林上》桎狗取鼠齐有善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

曰:“是良狗也。

”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

相者曰:“此良狗也,其起在獐麋豕鹿,不在鼠。

欲其取鼠则桎之。

”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

《吕氏春秋.士容》立木南门商鞅之令既具,未布。

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史记.商君列传》魏文侯守信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

文言文100字左右原文

文言文100字左右原文

文言文100字左右原文
以下是100 字左右的文言文原文:
1.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古文观止》必背五十篇

《古文观止》必背五十篇

《古文观止》选文凡222篇,先秦篇目约占三分之一,且多为史传节选,若脱离全书整体背景,理解不易,且文字较难,故今人学古文宜从汉人文章开始,汉文比较规整,容易契入,选文以《孔子世家赞》为首,因孔子奠定中华之文脉,以示不忘本原也;以《沧浪亭记》为尾,因文可佐于政道,用于劝世推贤,以示为文之旨不忘有道德者焉。

俗语有云:磨刀不误砍柴工。

文言通,学国学其如示诸掌乎?其然乎?请背诵五十篇以自试,则可知矣。

1. 孔子世家赞2.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3. 出师表4. 陈情表5. 兰亭集序6. 归去来辞7. 五柳先生传8. 北山移文9. 谏太宗十思疏10. 滕王阁序11. 春夜宴桃李园序12. 吊古战场文13. 阿房宫赋14. 师说15. 进学解16. 圬者王承福传17. 送李愿归盘古序18. 送董邵南序19. 祭十二郎文20. 箕子碑21. 种树郭橐駝传22. 梓人传23. 钴鉧潭西小丘记24. 待漏院记26. 书洛阳名园记后27. 严先生祠堂记28. 岳阳楼记29. 义田记30. 袁州州学记31. 朋党论32. 五代史伶官传序33. 相州昼锦堂记34. 丰乐亭记35. 醉翁亭记36. 秋声赋37. 祭石曼卿文38. 泷冈阡表39. 刑赏忠厚之至论40. 凌虚台记41. 超然台记42. 赤壁赋43. 三槐堂铭44. 上枢密韩太尉书45. 黄州快哉亭记46. 深虑论48. 尊经阁记49. 吴山图记50. 沧浪亭记。

古代文学 选本

古代文学 选本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本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选本:
1. 《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

《文选》收录了自周代至六朝梁以前七八百年间 130 多位作者的诗文辞赋 700 余篇。

2.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

《古文观止》收自东周至明代的文章 222 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

3.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 77 家诗,共 311 首,其中五言古诗 33 首,乐府 46 首,七言古诗 28 首,七言律诗 50 首,五言绝句 29 首,七言绝句 51 首。

4. 《宋词三百首》:是最流行的宋词选本,由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朱孝臧于 1924 年编定,共收宋代词人 88 家,词 300 首。

5. 《元曲三百首》:是一部元代散曲选集,今人卢前编辑。

此书选取了元曲中的 300 多首作品,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元曲的风貌。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古代文学选本,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选本,如果你对特定的文学体裁或时期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相关的选本。

精选百篇古文

精选百篇古文

精选百篇古文1.刘禹锡《陋室铭》2.杜牧《阿房宫赋》3.范仲淹《岳阳楼记》4.曹植《洛神赋》5.王勃《滕王阁序》6.《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韩愈《马说》8.韩愈《师说》9.韩愈《龙说》10.韩愈《原道》11.柳宗元《小石潭记》12.柳宗元《捕蛇者说》13.柳宗元《黔之驴》14.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15.苏轼《前赤壁赋》16.苏轼《后赤壁赋》17.苏轼《石钟山记》18.苏轼《留侯论》19.苏洵《辨奸论》20.苏洵《心术》21.苏洵《六国论》22.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23.苏辙《六国论》24.欧阳修《醉翁亭记》25.欧阳修《卖油翁》26.欧阳修《秋声赋》27.欧阳修《丰乐亭记》28.王安石《伤仲永》29.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0.曾巩《墨池记》31.曾巩《赠黎安二生序》32.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33.李白《与韩荆州书》34.李白《大鹏赋·并序》35.李白《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36.陶渊明《桃花源记》37.陶渊明《五柳先生传》38.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39.陶渊明《闲情赋》40.左丘明《曹刿论战》41.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42.左丘明《郑伯克段于鄢》43.宋玉《登徒子好色赋》44.宋玉《神女赋》45.宋玉《对楚王问》46.王粲《登楼赋》47.诸葛亮《前出师表》48.蒲松龄《山市》49.林嗣环《口技》50.周敦颐《爱莲说》51.魏学洢《核舟记》52.郦道元《三峡》53.周密《观潮》54.张岱《湖心亭看雪》55.吴均《与朱元思书》56.袁宏道《满井游记》57.刘向《唐雎不辱使命》58.陈寿《隆中对》59.《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0.《孟子》《鱼我所欲也》6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62.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63.列御寇《愚公移山》64.王羲之《兰亭集序》65.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66.司马迁《鸿门宴》67.《孟子》《寡人之于国也》68.荀子《劝学》69.贾谊《过秦论》70.范晔《张衡传》71.范晔《乐羊子妻》72.屈原《卜居》73.司马迁《报任安书》74.司马迁《滑稽列传》75.司马迁《货殖列传序》76.司马相如《上林赋》77.庄周《逍遥游(节选)》78.庄周《庖丁解牛》79.李密《陈情表》80.李华《吊古战场文》81.左丘明《臧僖伯谏观鱼》82.李斯《谏逐客书》83.刘向《触龙说赵太后》84.魏征《谏太宗十思疏》85.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86.韩愈《进学解》87.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88.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89.苏轼《贾谊论》90.苏轼《晁错论》91.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92.刘基《卖柑者言》93.归有光《项脊轩志》94.归有光《沧浪亭记》95.张溥《五人墓碑记》96.黄庭坚《书幽芳亭记》97.司马光《训俭示康》98.袁枚《黄生借书说》99.王国维《人间词话七则》100.沈复《童趣》精选百篇古文,不仅囊括古文砥柱之唐宋八大家,亦有从先秦至清末民国诸位古文大师之千古佳作。

570字古文

570字古文

570字古文
一、原文
[此处应给出570字古文内容,但由于未提供,暂无法准确书写]
二、注释
1. [选取古文中较难理解的字词]这个字词在古文中的意思是[具体解释],例如在文中“[具体句子]”,这里的该字词就表示这个含义。

2. [下一个字词],它的读音为[标注读音],其出处是[说出出处典籍],在这里解释为[具体解释]。

三、翻译
将古文逐句进行翻译,以现代白话文表达。

如“[古文句子1]”翻译过来就是“[对应的白话文句子1]”,尽量做到通顺准确,能够体现出原文的意境。

四、赏析
1. 从语言风格上来看,这篇古文用词[描述用词特色,如古朴典雅、简洁凝练等],例如“[举例说明用词]”,短短几个字就将[表达的事物或情境]描绘得[具体形容]。

2. 在文章结构方面,采用了[阐述结构形式,如总分总、层层
递进等]的结构。

开头通过[描述开头内容]引出下文,中间部分[说明中间论述或者叙述的内容],结尾[讲述结尾的方式和效果]。

3. 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也是非常丰富的,既有[情感1],像“[举例句子体现情感1]”,又有[情感2],如“[举例句子体现情感2]”。

五、作者介绍
如果能查询到作者相关信息的话。

1. 作者姓名为[具体姓名],其生活的朝代是[朝代名称]。

2. 在当时的文学环境下,作者受到了[列举影响因素,如当时的思潮、文学流派等]的影响。

3. 他的其他作品还有[列举其他作品],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阐述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或者意义]的地位。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山水游记类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山水游记类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山水游记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愚溪诗序柳宗元灌水之阳①,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古有愚公谷②,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③,不可以不更也,故易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愚池之东为愚堂。

其南,为愚亭。

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

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节选自《古文观止》,有改动)(注释)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

②家:安家。

③龂龂(yín):形容争辩的样子。

④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

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以愚触罪B.谪/潇水上C.而/适类于余D.故更之/为愚溪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谪(___________)(2)易(___________)(3)咸(__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2)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4.“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石井瀑布郦道元阳水又东北流,石井水注之。

水出南山,山顶洞开,望若门焉,俗谓是山为礕头山①。

其水北流注井,井际广城东侧,三面积石,高深一匹有余。

长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赑②之音,惊川聒谷,漰渀之势,状同洪河③。

北流入阳水。

余生长东齐,极游其下,于中阔绝,乃积绵载,后因王事,复出海岱,郭金紫惠④同石井,赋诗言意,弥日嬉娱,尤慰羁心。

但恨此水时有通塞耳。

选自《水经注·卷二十六·淄水》(注释)①礕(pī)头山:和上文“阳水”,均在山东青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字古文选
诸葛亮用度外人
范文正常言:史称诸葛亮能用度外人。

用人者莫不欲尽天下之才,常患近已之好恶而不自知也。

能用度外人,然后能周大事。

宋.沈括《梦溪笔谈》
唐太宗论举贤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资治通鉴》)
一顾千金
昔有卖良马于市者,已三旦矣,而市人不顾。

乃谓伯乐曰:“吾卖良马,而市人莫赏。

今子一顺,请献半马之价。

”于是伯乐造市,来而迎睇之,去而目送之,一朝之价,遂至千金。

传北齐.刘昼《刘子》
千里马
郁离子之马,孳得駃騠焉。

人曰:是千里马也,必致诸内厩。

郁离子说,从之。

至京师,天子使太仆阅方贡,曰:“马则良矣,然非冀产也。

”置之于外牧。

明.刘基《郁离子》焦尾琴
汉灵帝时,陈留蔡邕以数上书陈奏,忤上旨意,又内宠恶之,虑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迹吴会。

至吴,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声,曰:“此良材也。

”因请之,削以为琴,果有美音。

而其尾焦,因名焦尾琴。

晋.干宝《搜神记》
拔杨容易栽杨难
陈轸贵于魏王。

惠子曰:“必善事左右。

夫杨,横树之即生,倒树之即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拔之,则毋生杨。

夫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子虽工自树于王,而欲去子者众,子必危矣!”《韩非子.说林上》桎狗取鼠
齐有善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

曰:“是良狗也。

”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

相者曰:“此良狗也,其起在獐麋豕鹿,不在鼠。

欲其取鼠则桎之。

”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

《吕氏春秋.士容》
立木南门
商鞅之令既具,未布。

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史记.商君列传》
魏文侯守信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

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资治通鉴.周纪》楚厉王失信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

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

”民皆罢。

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

《韩非子》喜欢海鸥的人
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

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

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

”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者也。

《列子》两虎相斗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

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

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存必伤。

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战国策.齐策》
冯妇击虎
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

卒为善,士则之。

野有众逐虎,虎负隅,莫之敢撄。

望见冯妇,趋而迎之。

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

其为士者笑之。

《孟子·尽心下》石明三连杀五虎
石明三者,与母居余姚山中。

一日明三自外归,觅母不见,见壁穿而卧内有三虎子,知母为虎所害。

乃尽杀虎子,砺斧立壁侧伺虎至,斫其脑裂而死。

复往倚岩石傍,执斧伺候,斫杀牡虎。

明三亦立死不仆,张目如生,所执斧牢不可拔。

《明史.石明三传》药刀搏虎
陕西鲁子京,勇力过人,性不喜营产业,日以樵猎为生。

有搏虎法,见虎则先伏于地,俟其来即以药刀刺其喉,虎应手而毙。

药刀九曲五尖,取欢举山(山在商州),劫律草捣汁淬其锋,虎当之则虎毛腐裂,五喉九结(虎有五喉,食喉、水喉、风喉、骨喉、横喉),无不破伤。

清. 刘玉《巳疟编》
藤斗饿死虎
荆溪山中多虎,猎户取之甚艰。

山童早出,往村头易盐米,戏以藤斗覆首。

虎卒搏之,衔斗以去。

童得免。

数日,山中有自死虎。

——盖斗入虎口既深,随口开合,虎不得食而饿死也。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越人溺鼠
鼠好夜窃粟,越人置粟于盎,恣鼠啮,不顾。

鼠呼群类入焉,必饫而后返。

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而鼠不知也。

逮夜,复呼群次第入,咸溺水。

《燕书》查丸知冤
吴太子孙登,尝乘马出,有弹圆过。

左右求之,适见一人,操弹佩圆,咸以为是。

辞对不服。

从者欲捶之,登不听。

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

《三国志.吴书》
剖鸡断案
宋傅琰为山阴令。

有二人争鸡,琰问何以食鸡,一云粟,一云豆。

乃破鸡得粟,罚言豆者。

县内称神明,无敢为偷。

《南史.循吏传》
观茄辨窃
李亨为鄞令,民有业圃者,茄初熟,邻人窃而鬻于市。

民追夺之,两诉于县。

亨命倾其茄于庭,笑谓邻人曰:“汝真盗矣,果为汝茄,肯于初熟时并摘其小者?”即遂伏罪。

明.孙能傅《益智编》
浮脂识钱
有瞽者入屠者室,呼无人,窃其簝中钱而走。

屠者逐之,则搏膺而叫曰:“天乎!彼欺吾瞽而夺之钱也。

”(赵)廷臣投钱盎水中,见浮脂,以钱还屠者。

清.李元度《先正事略》
中州之蜗
中州之蜗,将起而责其是非,欲东之泰山,会程三千余岁;欲南之江汉,亦会程三千余岁,因自量其齿,则不过旦暮之间,于是悲愤莫胜,而枯于蓬蒿之上,为蝼蚁所笑。

陈仲子《於陵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