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氮源对球等鞭金藻3增殖的影响011

合集下载

三角褐指藻户外高密度培养技术研究

三角褐指藻户外高密度培养技术研究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三角褐指藻户外高密度培养技术研究学院轻工与食品学院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糖工程)学生姓名魏峰学生学号200930401131指导教师魏东教授提交日期2013年06月03日摘要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tuum tricornutunm)是一种常用的海水经济硅藻,生长迅速,易于培养,富含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二十碳五烯酸(C20:5,EPA),是水产动物养殖的优质饵料。

目前,三角褐指藻的户外高密度培养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

为探究不同条件(环境条件和营养盐)对三角褐指藻生长以及其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本研究用单一变量法分别对其培养条件进行对比优化实验。

主要结果如下:(1)选用不同盐度的培养基对三角褐指藻进行户外高密度培养,盐度设定为3个梯度,20‰、25‰、30‰。

结果表明,在盐度为20‰条件下,三角褐指藻的生长状况要优于其他两种盐度,其OD值最高为0.998、细胞密度最高为6.0⨯106个/mL、细胞干重最高为177.78mg/L。

对脂肪酸的测定结果表明,25‰盐度下三角褐指藻细胞的脂肪酸含量最高(124.95mg/g),20‰盐度与25‰盐度基本相同(123.12mg/g),而30‰盐度最低(105.67mg/g)。

(2)在20‰盐度下,通入CO2控制培养基的不同pH值,对三角褐指藻进行户外高密度培养。

pH值设定为3个梯度,7.5、8.0、8.5。

结果表明,控制pH8.0,三角褐指藻的生长状况要远好于其他两种pH值,其OD值最高为1.045、细胞密度最高为5.8⨯106个/mL、细胞干重最高为166.39mg/L。

对脂肪酸的测定结果表明,pH值为8.5时三角褐指藻细胞的脂肪酸含量最高(145.91mg/g),pH值为8.0的稍低(134.92mg/g),pH值7.5的脂肪酸含量最低(109.76mg/g)。

(3)在20‰盐度、pH 8.0条件下,分别选用碳酸氢铵和尿素作为氮源对三角褐指藻进行户外高密度培养。

利用UV和ARTP诱变筛选优良性状的球等鞭金藻

利用UV和ARTP诱变筛选优良性状的球等鞭金藻

利用UV和ARTP诱变筛选优良性状的球等鞭金藻作者:陈建楠陈由强薛婷来源:《福建农业科技》2020年第02期摘要:为获取优良性状的球等鞭金藻突变藻株,通过紫外和等离子体诱变育种技术对球等鞭金藻进行诱变和高通量筛选。

结果表明:共筛选出了7株优良性状的突变藻株,分别为YB1Z2、ZA2、ZA5、Q2B5ZWYB、Z3YB4、Z3YB11、JN31,其藻液尼罗红染色测定油脂含量的荧光比值都大于原始藻株,突变藻株YB1Z2、ZA2、ZA5、Z3YB4、JN31比生长速率相比于原始藻株提高了1.38、1.22、1.33、1.10、1.37倍,突变藻株YB1Z2的生长速率最快,其次是突变藻株JN31。

突变藻株YB1Z2、Q2B5ZWYB、Z3YB4、Z3YB11、JN31的岩藻黄素单位含量均高于原始藻株,其中突变藻株YB1Z2、Z3YB11提高了1.07、1.08倍。

突变藻株YB1Z2、ZA2、ZA5、Q2B5ZWYB、Z3YB4、Z3YB11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原始藻株提高了1.22、1.09、1.08、1.18、1.13、1.18倍,突变藻株YB1Z2、ZA5、Z3YB4、Z3YB11、Q2B5ZWYB的多不饱和脂肪酸(C22∶6)DHA含量比原始藻株提高了1.28、1.27、1.26、1.21、1.21倍。

利用紫外和等离子体诱变育种技术对球等鞭金藻进行诱变筛选,获得了7株优良性状的突变藻株,为后续的研究和基础饵料藻提供了很好的种质资源。

关键词:球等鞭金藻;生长速率;岩藻黄素;不饱和脂肪酸;诱变筛选中图分类号:Q9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253-2301(2020)02-0009-08DOI:10.13651/ki.fjnykj.2020.02.002Abstract:In order to obtain the mutants of Isochrysis galbana with excellent characters, the mutation and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of Isochrysis galbana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ultraviolet and plasma mutation breeding technolog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total of seven mutants with excellent characters were screened out, which were YB1Z2, ZA2, ZA5, Q2B5ZWYB,Z3YB4, Z3YB11, JN31, respectively. The fluorescence ratio of oil content determined by Nile red staining in the algal solu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riginal strain. The growth rate of the mutant YB1Z2, ZA2, ZA5, Z3YB4 and JN31 was 1.38, 1.22, 1.33, 1.10 and 1.37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riginal strain, and the growth rate of YB1Z2 was the fastest, followed by JN31. The contents of fucoxanthin per unit in the mutant YB1Z2, Q2B5ZWYB, Z3YB4,Z3YB11 and JN31 were all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riginal strain, among which the mutant YB1Z2 and Z3YB11 increased by 1.07 and 1.08 times. The content of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n the mutant YB1Z2, ZA2, ZA5, Q2B5ZWYB, Z3YB4 and Z3YB11 was 1.22, 1.09, 1.08, 1.18,1.13 and 1.18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riginal strain. The DHA content of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C22∶6)in the mutant YB1Z2, ZA5, Z3YB4, Z3YB11 and Q2B5ZWYB was 1.28,1.27, 1.26, 1.21 and 1.21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riginal strain. In conclusion, the mutation screening of Isochrysis galbana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ultraviolet and plasma mutation breeding technologies, and then seven mutants with excellent characters were obtained, which provided good germplasm resources for the subsequent research and basic bait algae.Key words:Isochrysis galbana;Growth rate;Fucoxanthin;Unsaturated fatty acid;Mutation screening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是一種富含岩藻黄素和油酸、亚油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的海洋单细胞微藻[1-3],是我国养殖海产鱼类幼苗和双壳类幼虫的基础饵料藻[4]。

氮化合物对海洋生态系统中藻类生长的影响研究

氮化合物对海洋生态系统中藻类生长的影响研究

氮化合物对海洋生态系统中藻类生长的影响研究氮化合物是现代工业和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污染物,主要包括氨气、硝酸根、亚硝酸根和硝酸盐等,其排放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极大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氮化合物污染的加剧,学界对氮化合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对藻类生长的影响也越来越关注和研究。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藻类是全球生物量和生产力最高的物种之一,对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藻类生长的质量和数量主要受海洋水体中的养分含量控制,而氮化合物的排放不仅可导致水体中养分浓度增加,还会影响到藻类的生长和物质代谢等多个方面。

首先,氮化合物的排放会改变海洋水体中的氮素养分比例,给藻类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氨气和亚硝酸对浮游藻类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因为它们是蓝藻、硅藻等一些优势种的补充氮源。

但是,长期大量持续排放造成的硝酸盐和硝酸根增加,会使得海洋水体中的氮素养分比例发生变化,这会导致一些氮素稀缺的浮游藻类生长不足,从而减少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藻类的数量。

其次,氮化合物的排放对藻类的营养生长和元素循环过程造成影响。

氮化合物中的氮素形态和数量会直接影响藻类促生因子和酶类代谢过程,从而影响藻类生命活动和养分再生。

长期大量持续排放的氮化合物会导致底层水体中铵态氮盐的富集和蓝藻、绿球藻等的过度繁殖,从而降低藻类的养分利用效率和多样性。

此外,氮化合物的排放也会影响到藻类营养生长与海洋碳汇的结构与功能。

氮化合物中的硝酸盐和硝酸根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可作为藻类生长的营养源,但同时也会促进藻类的呼吸作用,加速海洋碳汇进入海底沉积物的速度。

因此,氮化合物排放对藻类的生长并不是简单的促进作用,而是一种对海洋碳循环和海洋生态系统多种元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破坏以及导致生态系统脆弱性增加的一种影响。

综上所述,氮化合物的排放和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和藻类的生长产生着明显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并不是简单的促进或抑制,多种阶段多层面的综合作用正在改变着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结构与生物多样性。

球等鞭金藻

球等鞭金藻

球等鞭金藻的 营养价值
3. 球等鞭金藻的 经济价值
球等鞭金藻的 饵料价值
3.1球等鞭金藻的营养价值 3.1球等鞭金藻的营养价值
陈椒芬等1987年对等鞭金藻研究结果表明, 细胞粗蛋白、粗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灰分的含量 分别占干重约46.8%,22.25%,22.54%和8.4% ,氨基酸含量为33.37%。金藻具有多种高价值产 物,是如白糖素、类胡萝卜素、抗氧化剂和长链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潜在来源。
2.1 球等鞭金藻的形态
色素体:细胞内有1~2个的侧生色素体,其形状和 位置往往随着身体的变化而改变。但有一些研究 者认为球等鞭金藻只有一个色素体。幼年活动个 体呈淡绿色至金色。但对于衰亡期个体的胶群相 及孢囊,其色素体的颜色,不带淡绿色而呈金色 或金褐色。 感光器:有一个小而暗红色的眼点,卵圆形,一 般位于中央位置,比较稀有的靠前端。眼点不突 出细胞的表面之上。 细胞核:一个,通常位于细胞的近中央处。
2.2 球等鞭金藻的生长繁殖
随着孢囊膜的增厚,逐渐分泌大量硅质(二 氧化硅成分),形成一个开口的硅质化的壁,核 、眼点、小色素体及一些细胞质在细胞的前端, 通过开口移入孢囊口,而若干数量的细胞质留在 孢囊外面。 一旦色素体等进入孢囊,使其变得更大,孢 囊外面的细胞质逐渐消失或由此开口流入壁内, 最后收缩至保持一薄层,一直到孢囊的前孔,以 一个半球形的硅质化的栓所封闭为止。 孢囊外表面粗糙,满布硅质化颗粒,特别当 外表细胞质崩溃后,能看得很清楚。这时孢囊的 直径为5~6μm。
通气:球等鞭金藻是一种裸露无壁且具有双鞭毛 的微藻,通气量过大会导致细胞的损伤,而球等 鞭金藻的生长要求尽量保持某一恒定的pH9 (一般 认为8.0),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培养基中的二氧 化碳大量消耗导致pH的上升,因此必须同入足够 量二氧化碳以保证其溶解平衡,另一方面,在多 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中,分子氧在脂肪酸的 去饱和机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通气速率 会导致培养基中氧浓度的高低,从而将对藻细胞 内脂肪酸的饱和程度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培养 过程中,需寻求一个最佳的通气速率和通气比例 (即空气和二氧化碳的比例)。

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parke)的培养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parke)的培养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1 球 等 鞭 金 藻 的形 态 特 征 及繁 殖 方 式
3 营 养 物 质 对球 等 鞭 金藻 生 长 繁 殖 的影 响
关 于 球 等 鞭 金藻 生 长 的 营 养成 分 , 内外 报 道 一 致 表 明 , 等 鞭 国 球 球 等鞭 金 藻 细 胞裸 露 , 状 多 变 , 大 多 数 呈 椭 圆 形 形 但 、光 镜下 . 侧 面观 为长 椭 圆形 或 长 方 形 , 胞 长 44 71 m, 27 44 m. 2 — 金 藻对 营 养 要 求 严 格 , 培 养 液配 方 较 复 杂 。咀 培 养 基 营 养 成分 的不 细 .— .¨ 宽 .— .1 厚 . x 4 其 H 不 也 3 m。 活 泼运 动 , 动 时 作缓 慢 而 稳 定 的 转 动或 旋 涡 状运 动 且 常在 同 , 仅会 对 金藻 细 胞生 物 量 有 明 显 的 影 响 , 会 造 成 藻 细 胞 内有 机 1 能 x 运
产经 济动 物 生 产 中有 着 重 要 的 作用 作 为 一 种具 有 DH ,P 生产 潜 为 70 90 偏 碱 性 , 偏 离 这 个 范 围 时 , 体 生 长 和 体 内代 谢 活 动 都 AE A .— ., 当 藻
力 的 藻种 , 等 鞭 金藻 的研 究 越 来 越受 到 重 视 : 球 将 会 受 到 抑 制 。{1 7 - 8
【 摘 要 】 等 鞭 金 藻 营 养丰 富 , 有 多种 有 价 值 的 生物 活性 物 质 。 内外 开展 了大 量 关 于球 等 鞭金 藻培 养 和 应 用 方 面的 研 究 。 文 简要 综 球 舍 国 本 述 了 生 态条 件 、 养物 质 对 球 等鞭 金 藻 的 生 长 和繁 殖 的 影 响 的研 究进 展 以及 球 等 鞭 金 藻 的 营养 价 值 和 应 用前 景 并展 望 了进 一 步提 高球 等 鞭 营

海洋微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

海洋微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

黄鸿洲,董旭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61005)piratehhz@摘要: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在人和动物的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人体心血管、神经、免疫系统疾病及癌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微藻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

利用微藻培养PUFA是最有发展前途的研究方向。

本文对PUFA的生理功能,合成途径,合成影响因子以及利用海洋微藻生产PUFA的现状、优势和前景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关键词:微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PUFA);二十二碳六烯酸(DNA);二十碳五烯酸(EPA)1.引言高度不饱和脂肪酸(PUFA)或其代谢产物不仅是构成高等动、植物细胞的重要成份之一,而且在人体内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被认为是比较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EPA是具有5个双键的20碳化合物,DHA是具有6个双键的22碳化合物,双键的位置从碳链甲基端第三个碳原子开始,故称为,3(n-3)不饱和脂肪酸。

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EPA DHA结构示意图[1]传统上工业鱼油是EPA及DHA等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来源,尤其以深海鱼种中的含量较高,但是从鱼油中提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存在腥臭味,加工过程复杂,产品价格昂贵等问题,人们倾向与寻找新的PUFA的生产原料。

微藻蕴量丰富、种类繁多,在地球上大约存在30 000种不同门类的微藻。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微藻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人们获取PUFA的重要来源。

2.PUFA的生理功能具有4-5个双键的高不饱和脂肪酸及其代谢产物不仅是构成动植物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而且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其中以EPA和DHA最为引人关注。

EPA和DHA可由亚麻酸转化合成,但在人体内脂肪酸的合成途径比较短,在体内没法直接合成EPA和DHA。

不同氮源对混养小球藻生长和部分生化组成的影响

不同氮源对混养小球藻生长和部分生化组成的影响

不同氮源对混养小球藻生长和部分生化组成的影响
葸玉琴 , 崇 梅 , 朱巧巧 , 杨 红 , 达文燕
(西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 甘肃 兰州 730070 )
摘要 : 探讨不同氮源对小球藻生理活动的影响 . 在添加葡萄糖且提供光照的混养条件下 , 检测研究尿素 、 KNO3 、 N H4 NO3 和 N H4 Cl 四种氮源对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 ulgaris )生长 、 光合色素含量 、 细胞内蛋白质含量 、 多糖含量 以及油脂含量的影响 . 结果表明 , KNO3 是促进混养小球藻生长和多糖 、 油脂积累的最佳氮源 , 以 KNO3 为氮源时 , 油脂含量达到了 17•93% ; 尿素是促进混养小球藻光合色素和蛋白质积累的最佳氮源 . 在实际应用中 , 可以根据不同 的需求来选择适宜的氮源 . 关键词 : 普通小球藻 ; 氮源 ; 混合营养 ; 生化组成 中图分类号 : Q 945• 79 ; Q 949• 2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988 Ⅹ (2015 )01‐0082‐05
收稿日期 : 2014—09—23 ; 修改稿收到日期 : 2014—11—19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364037 ) 作者简介 : 葸玉琴 (1964 — ) , 女 , 甘肃永昌人 , 副教授 , 硕士 , 硕士研究生导师 . 主要研究方向为低等植物生理生化和
污染生态学 . E—mail : xiyuqin@ nw nu• edu• cn
西 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学版) 第 51 卷 2015 年第 1 期
82
Journal of Northwest Normal U 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 Vol• 51 2015 No•1

小球藻水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小球藻水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农学学报2022,12(2):65-72Journal of Agriculture0引言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 Chick.)是绿藻门、绿藻纲、绿球藻目、卵孢藻科、小球藻属的一种普生性单细胞绿藻,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高蛋白、高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改性秸秆生物炭表征及尾水处理效果”(2021JBFM19);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资助(CARS-46)。

第一作者简介:钱信宇,男,1997年出生,江苏无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渔业环境监测与保护研究。

通信地址:214081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山水东路9号,Tel :*************,E-mail :****************。

通讯作者:吴伟,男,1967,江苏无锡人,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渔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

通信地址:214081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山水东路9号,Tel :*************,E-mail :***********;郑尧,男,1986年出生,安徽太湖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通信地址:214081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山水东路9号,Tel :*************,E-mail :**************。

收稿日期:2020-04-28,修回日期:2020-07-11。

小球藻水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钱信宇1,刘简1,杨晓曦1,王钰钦1,郑尧1,2,吴伟1,2(1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江苏无锡214081;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无锡214081)摘要:小球藻作为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是水生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促进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水环境毒理学评价的标准试验藻种。

为了给小球藻的水生态风险评估及相应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数据,本文系统分析了小球藻培养影响因素,概括了其产生的毒理效应,并对其营养价值与应用前景等进行了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作 为 C NH ) O( 22培 养 液 ( 验 2 、 3 .6 试 ) 以 7 7

膜 等均用洗 洁精清 洗 、 自来 水 冲洗 干 净后 放人 高 压灭 菌锅 消毒 。压力 6 8 g 1 ) 温度 1 1 , .k ( 5磅 , 2℃
时间 3 mi。冷 却 后 取 出 , 入 过 滤 过 的 海 水 。 0 n 加
每天下午 两点 用血 球计 数板 计 数 , 续观 察 连 1d 其 结果见 表 2 0, 。
万/ ml
表 2 球 等鞭 金藻 3 1 0 1三 组试 验增 殖 统计
由表 2得 到不 同氮 源对球 等鞭 金藻 3 1 的 01 生长 曲线如 图 1 :
10 0 0 8 0 0 60 0 4O O 20 0 0
叶绿素和许 多生理活性 物质 的主要成分 。而蛋 白 质、 核酸 、 脂是基 因、 磷 细胞核 、 细胞膜 的重要组 成
1 1 试 验 材 料 球 等 鞭 金 藻 3 1 ( s hyi . 0 1 I crs o s
g l n a s 种源来 自本 院生 物饵料 中心 , ab aP r ) a k 经过
o研究探讨
20 ( )6 — 5 00 2 :3 6
Th ng s i n a tviy a he a s pto e i e to c i t nd t bo or so id p s in u drtedfee t e eau e fi e c f c A.a o i nbo e oio n e h i rn mp rtr u t f t
3 2 氯化 铵 中氮 的价位 与 构成 氨基 酸 的氮 的价 .
位一样 , 是还 原 氮 , 以前 期单 胞 藻 ( 等 鞭金 都 所 球 藻 3 1 ) 殖 速 度 快 , N N 3 养 液 的一 倍 01增 是 aO 培 多, 接近尿 素培养液 , 后期 藻细胞 下沉 、 附壁 , 镜检 活动力 下 降 , 至 出 现 自溶 , 析 原 因 可 能 是 : 甚 分
察, 并分析 了其 增 殖 曲线 , 果 表 明 以尿 素 为氮 源最好 , 结 硝酸 钠 次之 , 氯化 铵 较差 。
关键 词 氮源 球 等鞭 金 藻 31 增殖 01
氮与磷 、 硫一起 被称为生 物体的生命元素 , 特 别是氮在植物体 中是组成 蛋 白质 、 核酸 、 脂 、 、 磷 酶
上 述 配 方 中 以 6 mg NO3为 氮 源 作 为 0 Na
m N 4I g H C 为氮源作 为 N 4 l H C 培养液 ( 试验 3 。 )
需要 注意 的是 , 我们 所用 的三角瓶 、 菌封 口 无
N No 培养 液 ( 验 1 , a 3 试 ) 由于 6 m N N 3 含 0 g aO 中 氮约 98 m (0 4 8 :9 8 ) .8 g 6 ×1 / 5 .8 折算成尿 素约 为 2 ,rg 折算成 N 4 l 为 3 .6 g 用 氮 与分 12 , a HC约 77r ( a 子量 之 比进 行换 算 ) 以 2 . mg O( H ) , 1 2 C N 22为氮
C N 22 O( H )培养 液 , 而后 期 异 养 菌 发 挥 作 用 使 球
等鞭金 藻 3 1 迅速 增殖 并维持 较 高 的藻 细胞浓 01 度。 因 此 , 据 本 次 试 验 发 现 , 球 等 鞭 金 藻 根 对 3 1 培养 液 的氮 源 而 言 , 01 以尿素 最 好 , 酸钠 次 硝 之, 氯化铵较 差 , 可见不 同的氮 源对 单胞藻 的增殖 作用并 不相 同。 目前 国内外有关氮 源对单胞 藻 的 作用意 见并 不 一致 : h oi 和 G err[ 等 先 O mr M T u r o4 e 】
物生产 中被广 泛应用 , 作为虾蟹类 的蚤状幼体 、 海 参、 鱼苗 、 贝类 的优 良开 口饵 料 , 以极大 地提 高 可
种苗 的成活率 和变态率 。我们 通过研究不 同氮源 对球等鞭金藻 3 1 增 殖的影 响 , 01 为藻类 的大规模
13 试验设计 .
除氮源外 , 其他试剂成 分及含量
Ab ta tEx e i e tt ee o y t m eh d wih t en r a e u a in , t de h n e t n t sr c : p rm n h c s se m t o t h o m lr g lt s we su id t e i g si c o o i
t i n h b sr t n ef in y o h i ee tsei ct n A .a o iu n bo e o io n e h i t a dtea o pi f c c ft edf rn p c i i j p n c so i p s in u d rte vy o o ie f fao d t
的 甚 至 自溶 。 3 结 果 与讨 论
3 3 硝酸钠培养 液 中的氮是 高氧化状 态的 N” , .
必须经过异养 菌 还原 成亚 硝 酸盐 , 还 原成 氨 而 再
被单胞 藻所 利用 【 4 , 3 这期 间有 一段 异 养 菌 的增 IJ
殖过程 , 以 它 前 期 增 殖 较 缓 慢 , 如 NH C 、 所 不 dl
液, 释 1 , 稀 倍 将球等鞭金 藻 3 1 藻细胞 杀死 , 01 静 置 3 m n后 , ~5 i 藻细胞 下沉 , 用血球 计数板计 数 。
2 结 果 与 分 析
N N 3 C N 22NH C 三种培 养 液 中分别 取 a O 、 O( H ) 、 4 1 培养液 7 H , 5 l 分别 加入 三 个 10 三角 瓶 中 , l 5 ml 再 在三个烧瓶 中分 别 加入 藻 种 1ml摇 匀 , 5 , 每天 振 荡3 ~4次 。其 条 件 为 : 度 为 2 温 0±1 的房 间 ℃
玻片等 。
部分 , 因此 , 氮在生物体 的生命活动 中起着极其 重
要 的作 用 。球 等 鞭 金 藻 3 1 (s hyi g l n 0 1 I crs ab a o s a P rs属 于金 藻 门 , a k) 普林 藻 纲 , 鞭藻 目, 等 等鞭 藻 科 。具有细胞 膜薄 、 没有 细胞 壁 、 白质 含 量高 、 蛋 易被鱼虾蟹 贝类消化吸 收的特点 。在水 产经济 动
单细胞 藻对 各 种氮 源 的利用 是 不 同的 , 酸 硝 盐 ( N N 3 、 盐 ( N e ) 尿 素 是培 养单 如 a O )铵 如 H4 1、 细胞 藻类 常用 的氮源【 。 2 J 3 1 球 等 鞭金 藻 3 1 藻液 中可 能含有 尿素 酶 , . 01 能够分解尿素 , 尿 素分 子结 构 中 的 ( ' , 而 H N) =C = 含有 2个 氨基 ( N 2 , O 一 H ) 与构 成 蛋 白质 的氨 基 酸 中的 氨 基 ( H ) 同, 以 球 等 鞭 金 藻 一N 2 相 所 3 1 在尿 素酶的酶解作用 下 , 用 尿素及 时又 迅 01 利
提纯培 养 , 2 0 年 4月 2 于 03 0日预先接种 , 以确 保 试验时 , 种群处 于指数生 长期 。试验 时 间从 2 0 03 年 5月 8日到 2 0 0 3年 5月 1 7日, 为期 1d 0。 试验 材料 : 硝酸钠 、 尿素 、 柠檬 酸铁 、 磷酸 二氢 钾、 硅酸钠 、 氯化铵 、 B 、 B 2均 为 A V 1V 1, R级试剂 。 12 试 验 仪 器 N k n E一4 0生 物 摄影 显 微 . io 0 镜、 红细胞血球计数 板 、 三角锥形瓶 、 无菌封 口膜 、 量筒 ; 移液管 、 超净工作 台 、 生化 培养箱 、 电热蒸 汽 压力消毒器 、 电子 天平 、 可调温电热炉 、 载玻 片 、 盖
《 河北渔业》 0 4年 第 4 ( 20 期 总第 16期 ) 3
o研究探 讨
不 同氮 源对球等 鞭金藻 3 增 殖的影 响 0 1 1
陆 德 祥
( 江苏省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通 2 6 0) 2 07
摘 要 本试 验 分 别 以尿 素 、 酸 钠 、 化铵 为 氮 源 供体 , 硝 氯 对金 藻 门 的球 等 鞭 金 藻 3 1 进 行 了培 养 观 01
图 1 球 等鞭 金藻 3 1 不 同氮源 的增 殖 曲线 01
8 5x 2 . [一 I

结果发 现 : O( H ) 培 养 液 能使 球 等 鞭金 C N 22 藻 3 1 快速增殖 , 在较短 的时间内达到较 高的 01 并
浓度 , 维 持一定 的浓 度基 本 不变 : a O 培 养 并 NN 3 液在前期 ( 月 8日一5月 1 5 3日) 增殖较 慢 , 、 中 后 期增殖较快 , 维持 较 高 的浓度 。N 4 l 且 H C 前期 增 殖快 , 增 殖 率不 高 , 期 ( 但 后 5月 1 日一5月 1 4 7 日) 藻细胞 下沉 , 镜检 时 , 藻细胞 活动能力不强 , 有
N 甘N +H N ; 被等鞭 31 用来合 成氨 H H3 , H 01
基 酸、 含氮 碱基 及衍生 物 , 使得 上述化学平 衡 向右 移动 , 藻液 中[ ] H 浓度 上 升 , 制并 破 坏 了球 等 抑 鞭金藻 3 1 的细胞分裂 ( 01 在偏碱性 的环境 中) 球 , 等鞭 金 藻 3 1 0 1藻 液 p 值 最 适 宜 为 7 5到 H .
速 [— l 3 4。
后报道 了蓝 藻 、 蓝绿 藻 对氨氮 的吸 收利 用 优 于其
它形式 的氮 源 , 为 单胞 藻 可 以直 接 以 NH 作 认 为合成 氨基酸 的原料 , 硝 态的 氮必 须 还原 成氨 而 态氮 ; 陈雄文 等I 分 析 了莱 氏衣 藻培 养 中氨 氮优 s ]
于 硝态 氮 的原 因 , ( 转第 1 下 9页)
l 一 5
《 河北渔a )0 4年 第 4期( 第 16期 ) k 20 总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