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23《京剧趣谈》课后拓展训练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3《京剧趣谈》教案+导学案+预学案+活动卡+教学实录+课时测评+课外拓展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3《京剧趣谈》教案+导学案+预学案+活动卡+教学实录+课时测评+课外拓展

23*京剧趣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京剧趣谈》是一篇略读课文,介绍中国国剧京剧中的奥秘——“马鞭”“亮相”,从中让我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在教学中借助抓住关键词概括文章内容,运用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

引导学生在多种方式的朗读中,体会京剧奥秘中的“趣”,这正是京剧的博大精深所在。

鼓励学生搜集具有艺术特色的戏剧,并进行对比阅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读通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播放京剧片段)激趣:同学们,你们能猜猜这是哪一种戏剧吗?预设:京剧,听到了锣鼓声。

2.是的,看来同学们对京剧有些了解,那你们还能深入地说一说吗?预设:生1:我知道京剧中的人物分类:生、旦、净、末、丑。

生2:我知道脸谱知识,红色代表忠贞,比如关羽。

黑色代表正直,比如包公。

3.导入:同学们对京剧的知识了解得真多,但是听说过“马鞭”与“亮相”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京剧趣谈》了解一下吧!设计意图:通过京剧音频引入新课,将了解的相关资料与同伴分享,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教师检查读文情况。

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学习重要的途径之一。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读通文字,读懂文义,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做好铺垫。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请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作好批注。

3.学生汇报。

预设:这篇文章介绍了京剧中的“马鞭”与“亮相”,感受到京剧的艺术魅力。

4.你觉得哪部分的内容最吸引你?把阅读引向深入,促使学生真正地走进课文内容,进行发散性思维,从而透彻地理解“马鞭”和“亮相”的意义。

预设:生1:“马鞭”这一部分内容是我喜欢的,想深入了解一下京剧中“马鞭”有怎样的作用。

生2:我想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亮相”与京剧中的“亮相”有啥不同?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去阅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有阅读期待的课堂才能让孩子真正地获得知识。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导学案第【1】篇〗《京剧趣谈》配套教案一、教材简析:课文讲了“马鞭”这一道具在京剧表演中的运用,讲了舞台上双方作战时两种表演手法的作用。

重点是从描述中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驰骋、尴尬、虚拟、约定俗成、凸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特色。

3.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了解艺术带给人们的享受。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京剧表演特点的说明方法。

三、教学重点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京剧表演特点的说明方法。

五、教具准备京剧演出片段的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平时喜欢听歌还是听戏?那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和京戏相关的歌曲《说唱脸谱》。

(播放歌曲)歌曲欣赏听完了,接下来咱们来看脸谱,猜猜这些脸谱代表歌中唱的那些人物。

这些人物分别是窦尔敦、关羽、典韦、曹操、张飞。

大家说京剧脸谱是不是很有趣呢?其实,京剧的有趣之处不仅仅体现在脸谱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要介绍京剧的其它有趣之处。

一起来看——出示题目:《京剧趣谈》设疑自探:看到题目后,你的脑海中产生了什么疑问想通过本节课去了解呢?主要问题梳理:1.什么是京剧?2.本文要从哪些方面和我们谈京剧的趣味?3.京剧趣在哪里?解疑合探1:什么是京剧?京剧:戏曲的主要剧种。

中国的“国粹”,国剧,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享誉海内外。

表演上唱、念、做、打并重。

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故又名皮黄戏。

它的行当全面(分生、旦、净、丑四大类)、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

解疑合探2:本文要从哪些方面和我们谈京剧的趣味?自探提示:1.快速浏览课文,根据课文的小标题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谈京剧的趣味。

1.马鞭(道具)2.亮相(表演)解疑合探3:京剧趣在哪里?自探提示1:自读《马鞭》这一部分,思考讨论:1.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哪两类道具?(实在道具和虚拟道具)2.说说京剧表演中为什么演员不能骑真马?(1.舞台小2.真马难以控制)3.京剧是如何解决“骑马”表演中遇到的问题的?(以“鞭”代马)4.舞台表演中使用“马鞭”的作用是什么?(1.突出姿态优美 2.表演更自由 3.具有装饰美)5.说说作者举了哪些虚拟道具的例子,找出能体现虚拟道具妙处的关键词句,谈谈自己的体会。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3《京剧趣谈》教案新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3《京剧趣谈》教案新人教版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京剧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京剧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 布置一些研究性作业,如让学生调查京剧在当地的传承和发展情况,了解京剧的社会影响力,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作业反馈:
- 在学生提交作业后,及时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作业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建议。
- 对于实践活动和研究性作业,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成果和体验,同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3. 例题3:请简要介绍京剧的唱腔特点。
答案:京剧的唱腔特点是优美动听,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节奏感。京剧的唱腔通常分为唱、念、做、打等部分,其中唱是指唱腔的演唱,念是指念白的朗读,做是指表演的动作,打是指武打的技巧。
4. 例题4:请举例说明京剧中的脸谱艺术。
答案:京剧中的脸谱艺术是用来表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脸谱通常采用红、蓝、黑、白等颜色,通过线条和图案的组合来表现角色的特点。例如,红色脸谱代表忠诚、正直的角色,蓝色脸谱代表勇猛、豪放的角色,黑色脸谱代表刚毅、严肃的角色,白色脸谱代表奸诈、阴险的角色。
5. 例题5:请简述京剧表演中的“四功五法”。
答案:京剧表演中的“四功五法”是指表演的基本功和技巧。四功是指唱、念、做、打,五法是指手、眼、身、法、步。唱是指演唱技巧,念是指念白朗读,做是指表演的动作,打是指武打的技巧。手是指手势动作,眼是指眼神运用,身是指身体姿态,法是指表演的法则,步是指步伐行走。这些基本功和技巧是京剧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演员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和积累才能掌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

2.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畅谈京剧,激发学习之趣1.同学们、中国的国粹有很多,其中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武术、中国书法、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四大国粹”。

在众多国粹之中,京剧为何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呢?(智慧课堂利用互动向学生平板推送京剧介绍)2.相机导入京剧趣谈。

(板书:京剧趣谈)(设计意图:视频与智慧课堂推送资源展现京剧的魅力,直观的再现让学生了解京剧,拉近了京剧与学生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默读课文,初探京剧之趣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京剧艺术哪两个方面内容?“马鞭”“亮相”各代表什么呢?(京剧道具,表演方式)。

2.课文就是抓住道具有趣和京剧的表演方式有趣这两方面来写的。

(板书:道具之趣、表演之趣。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训练目标,需要适时加强练习指导。

)三、借助想象,品味京剧之趣1.道具之趣,虚实相生(1)文章中到底是怎样写出道具之“趣”的呢?学习“马鞭”。

出示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你觉得有“趣”的地方做上批注;用上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展开想象,进一步体会“趣”。

(2)学生交流。

预设:“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表演太自由了。

学生自由练读。

汇报:马鞭有不同的颜色,约定俗成的方法就是不同人物使用不同颜色的马鞭。

猜一猜,下面的这些人物分别会使用哪种颜色的马鞭呢?连线——说理由(智慧课堂推送随堂测试,全班答题完成连线)小结:我们在抓住关键词的基础上,对“不同人物”“约定俗成”的使用方法展开想象,进行补充,就能真正体会到马鞭的装饰美与使用的趣。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3 京剧趣谈-创新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3 京剧趣谈-创新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3 京剧趣谈-23.《京剧趣谈》创新教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中“驰骋、尴尬、虚拟”等几个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京剧表演的特点及运用的说明方法。

3.体会京剧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京剧吗?说一说你喜欢的京剧名段吧。

2.教师板书课题点明“趣谈”。

“趣谈”是什么意思?3.“京剧趣谈”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二、自学生字,读顺课文。

1.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不理解的词可在小组内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词语。

2.巩固练习,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检查学生理解词语的情况。

3.再读一遍课文。

看看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把它画出来,提出来和同学们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4.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读书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哪几种艺术特色?(一是利用虚拟的道具能表演得具有神韵,二是奇特的亮相表演能带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四、重点讲读,体会写法。

1.老师导语引入:作为戏曲表演,要在舞台上展示各种生活场景。

但是,舞台的空间总是有限的,要表现骑马的一个场景,应该怎样来实现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回答这个问题。

2.用虚拟的马鞭来表现骑马,成功吗?学生汇报,教师点拨指导:演员用马鞭来表演骑马很成功。

主要表现在:(1)骑马人特定和优美的姿态能鲜明地表现出来。

(2)马鞭拿在手里,演员可以很自由地做出各种动作,表示出各种意义。

3.京剧中有些虚拟的道具一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为了说明这个事实,作者举出了哪两个例子?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然后回答。

五、出示要求,自主学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第23课《京剧趣谈》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第23课《京剧趣谈》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京剧趣谈》选入教材本单元,旨在使学生感悟艺术的高妙,受到美的熏陶。

课文分两部分,作者的编写意图是想通过这两方面的介绍使学生对京剧这门艺术有一些了解。

第一部分《马鞭》是为了向学生介绍京剧表演中利用虚拟的道具来表现真实生活的特点;第二部分《亮相》是为了向学生介绍双方打斗场面的表现手法。

文章语言严谨,生动有趣,说理清楚,可读性强。

【作者介绍】徐城北,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10月20日生于重庆,长于北京,肄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

曾在新疆和河北工作了15年,“文革”当中被迫在全国游走了22个省。

粉碎“四人帮”后专业归口,调回首都,在中国京剧院担任编剧,后转入学术研究,曾任该院研究部主任。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成果:多年专注于对京剧艺术及其背景进行学术研究。

著有《梅兰芳与20世纪》、《京剧与中国文化》、等各类著作共40余册。

经常进入戏曲实践和民俗背景当中进行探查,经常在国内外各类报刊发表文章,多次获奖。

【与文章有关的资料介绍】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组词。

彻()虚()维()凸()切()虑()唯()凹()二、补充四字词语。

无()无()()不透文质()()吞()咽三、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2、通过具体语句,分析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

3、学习分析小说人物心理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通过具体语句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齐读课题“盼”,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盼望,希望的意思。

盼,目分黑白也。

——《说文解字》盼,美目也。

——《字林》说明这个字是期待等待美好的事物,或者实现一个美好的愿望。

今天我们看看作者要盼望一个什么美好的事物呢?盼穿雨衣。

主人公在实现“穿上新雨衣”这一愿望的过程中,他的心理有哪些变化?作者如何表现这样变化呢?二)、研读课文1、文章1-2段,这是一件什么样的雨衣?“绿色的”“透明的”“斗篷式的”:雨衣非常美丽、便捷。

2、我初次见到它时有哪些具体表现呢?“戴”“抖抖”“窸窸窣窣”3、这些词体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内心非常欣喜,迫不及待地想要穿上新雨衣。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具体表现来体会到人物的心理。

4、我盼望着穿雨衣,也就盼望着变天,我是如何盼望着变天的呢?“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是这样想”:体现我内心十分焦急着急。

通过人物的直接描写,体现人物心理。

5、我盼变天,终于变天了,此时我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呢?“路边的小树忽然莎啦啦地喧闹起来,好像在嘻嘻地笑。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树被风吹动的声音,体现起风了,要下雨了。

因此通过此时环境的特点,来展现人物的内心。

6、因此当我们理解人物内心时,可以通过直接描写人物内心的语句、描写人物外在表现以及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理这三方面来分析人物心理特点。

四人为一组,阅读文章的5—21节,圈画出描写主人公心理的语句,并结合三个表现人物内心的方法,分析人物此时的心情。

5—15段:人物的语言、肖像(外在表现),体现主人公无法穿上雨衣内心的失望。

(分角色朗读课文)16段:人物的心理活动,直接体现人物的心理。

六年级上册23《京剧趣谈》教案

六年级上册23《京剧趣谈》教案

六年级上册23《京剧趣谈》教案
1)京剧亮相表演的艺术手法,如何通过服装、化妆、动作等方面来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2)京剧亮相表演的特点,如何利用舞台设计、灯光效果等手段来营造气氛,增强观众的观赏体验。

6.学生分组讨论,展示自己的想法。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

四、拓展延伸,提高应用
1.让学生观看京剧表演视频,分析演员如何运用马鞭、虚拟道具等表演手段来表现角色特点和情感变化。

2.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京剧角色,包括服装、化妆、动作等方面,并通过表演来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可以组织小组比赛,评选最佳表演者。

3.让学生了解其他中国传统戏曲形式,如昆曲、豫剧等,比较它们与京剧的异同,探讨不同戏曲形式的艺术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七单元艺术之旅
第23课京剧趣谈
使用人:班学号姓名
第一课时【建议十分钟完成】
◆能力题
一、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全面的,充分的。

( )
唯独害怕;只怕。

( )
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 )
彻底唯恐无穷无尽
二、根据原文回答问题。

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从“彻底”和“无比漂亮”中感受到了什么?
三、古诗七彩园:(填色彩)
1、乌云翻墨未遮山,()雨跳珠乱入船。

2、山外()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总是春。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丝绦。

四、古诗百花园(填花名)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相映红。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4、人闲()落,夜静春山空。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村。

◆提升题
五、在()里填上合适的词语或成语。

()的景色()地工作严厉的()
交换()()的态度()地讨论
严厉地()交流()
六、在(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好之后,()能发现真理。

(2)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上帝的恩赐,()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3)花儿()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

(4)邱少云()牺牲自己,()挪动一寸地方。

(5)()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困难,()我们一定能够克服。

(6)()雪下得多大,大家()坚持到校。

七、加标点。

(1)很简单怀特森先生说这一切都是我编造出来的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2)每个角落里都是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邻来的农民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
八、按要求改写句子。

(1)正是炎夏,天气酷热,地上的草木都被晒得枯焦了。

(改成“把”字句)
(2)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改成反问句)
(3)我们的操场很小,怎能踢球呢?(改成夸张句)
(4)鸟儿放开嗓子鸣叫起来,好听极了。

(改成比喻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