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物理第二章 何曼君

ei ei 1 cos
sin cos sin sin
ei ei 2 cos 2 ei ei m cos m ei e j cos
i- j
ei 1 0 0 ei ei 2 cos2 - sin 2 sin
2.2.3.1 静态柔顺性-热力学定义 2 1
De
持久长度
lp=l exp(De /kT) De-0, lp->l
32
2.2.3 高分子的柔顺性(flexibility)
2.2.3.2 动态柔顺性-动力学定义
DE
2
由 1到 2的转换时间(持续时间) t p=t 1exp(DE/kT) D E-0, t p ->t 1
In melt or solution
Random coil 无规线团
Computer Simulation of a Single Chain in Solutions
30
特殊的链构象:平面锯齿链(zigzag)和螺旋链
Polyproplenes in Crystals
31
2.2.3 高分子的柔顺性(flexibility)
i 1 j i 1 i j
N
N
2
/N
2
41
理想高分子链模型几何统计理论结果的适用性
体积排除
1.模型的局限性
稀溶液反而有问题 矛盾??
适合Q溶液, 熔体
2. 几何统计方法 的局限性
不知道具体的概率分布
42
2.2.4.2 理想高分子链模型的概率统计方法
…
h1 , F ( h1 ) h2 , F ( h2 ) h3 , F ( h3 )
高分子物理第二章高分子链结构

例:-(CH2-CH)-
聚苯乙烯中的苯环
|CH3 -(CH2-|C)-
C=O | OCH3
聚甲基丙烯酸酯中的甲基和酯基 (C4H9)
由反应生成的侧基
HH
H
HH
H
聚醋酸乙烯酯 H
C
C
C
C
C
C
C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水解
OH H H OH H OH OH H H OH H OHOH H
St
St
St
CH2- CH
CH2—CH = CH— CH2
CH2-CH
x
y
z
交替共聚示例
CH2= CH
CH = CH
+CC
OOO
CH2 CH CH – CH – CH2 CH CH – CH –CH2 CH
CC
CC
OOO
OOO
接枝共聚
St St St St St
St
St
CH2-CH=CH-CH2 -CH2-CH=CH-CH2 -CH2-CH=CH-CH2
N
梯形聚合物示例
•梯形高分子的特点:
热稳定性好,因为受热时链不易被打断, 即使几个链断了,只要不在同一个梯格 中不会降低分子量。
(二)端基、侧基
•加聚物端基:引发剂残基、单体单元 •缩聚物端基:单体官能团,封端剂 •端基活性
(二)端基、侧基
端基(end group)
不影响力学性能,但影响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 ❖非反应性:-CH3、-OCH3, 如聚甲醛受热降解从端羟基开始,必须进行酯化 或醚化以封端。
其区别与聚合物与低聚物的区别相同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第二章

逐步聚合反应的分类:
逐步聚合反应
缩合聚合 逐步加成 开环聚合 氧化偶合 Diels-Alder加成聚合
✓ 缩聚:
✓聚加成:形式上是加成,机理是逐步的。
聚氨基酸酯,简称聚氨酯
✓开环反应:部分为逐步反应。 ✓氧化偶合:单体与氧气的缩合反应。
✓ Diels-Alder加成聚合:单体含一对共轭双键,如:
2.3.2 线形缩聚机理特征:逐步的、可逆平衡 1、逐步性:以二元酸和二元醇为例:
通式为:
缩聚反应的单体转化率、产物聚 合度与反应时间关系示意图
反应程度p: 参加反应的基团数占起始基团数的分率。 N0:起始的基团数
N:反应到 t 时体系中残留的基团数
以等摩尔的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为例: N0:体系中的羧基数或羟基数,等于二元酸与二元醇的分子总数, 也等于反应时间 t 时的二元酸和二元醇的结构单元总数。 N:反应到 t 时体系中残留的羧基数或羟基数 ,等于聚酯的分子数, 因为一个聚酯分子平均带有一个端羧基和1个端羟基。
1)不可逆的缩聚动力学
在及时脱水的条件下,k4=0;k1、k2、k5都比k3大,聚酯化速率 或羧基消失速率由第三步反应控制。
质子化种的浓度[C+(OH)2]难以测定, 引入平衡常数K’消去
考虑到HA的离解平衡
上式中氢离子[H+]可来自羧酸本身,进行自催化,但因为酯 化反应为慢反应,一般采用外加无机酸催化加速。
1-2官能度体系 例:辛醇与邻苯二甲酸酐(官能度为2)反应形成邻苯 二甲酸二辛酯(DOP)。
二元反应体系中若有一原料的官能度为1,则缩合后只能 得到低分子化合物,称为缩合反应。
2-2官能度体系
2官能度体系 2-2或2官能度体系的单体进行缩聚,形成线形缩聚物。
高分子物理第二章 高聚物的聚集态结构

晶态 非晶态
取向结构 Orientation
决
决
高分子的聚集态 定 聚合物的基本性能特点 定 材料的性能
控制成型加工条件
获 得
预定材料结构
得 到
预定材料性能
高聚物的聚集态
晶态 一般晶态与半晶态
半晶态 取向晶态与半晶态 玻璃态
非晶态 取向态Leabharlann 橡胶态 粘流态液晶态
织态
第二节 结晶高聚物的结构模型
一、樱状微束模型(两相结构模型)
从而存在最大结晶温 度Tmax
Tmax=(0.80~0.85) Tm
低温
高温
Tmax=0.63 Tm+0.37 Tg-18.5
如: PP Tm=176℃ Tmax=0.85(176+273)K=381K
例 如 定向PS
Tc →Tm时,成核少,但生长快,
容易成为大球晶,不透明,脆,
表面粗糙。
Tc →Tg时,成核多,但生长慢, 容易成为小球晶,可能透明, 脆,表面细致。
这是人们多年来所接受和公认的结晶高聚物的结构模 型。
1、依据: 通过X-衍射
证实:除了有晶 相的衍射环外, 还有由于非晶造 成的弥散环。
2、中心论点: 高聚物只能部分结晶,有晶区,同时也有非晶区,
两相同时并存,一条高分子链可以贯穿好几个晶区和非晶 区,在非晶区中分子链仍是卷曲的。
3、应用: 用此模型可以解释一些实验事实,但有另一些实验事
后来许多聚合物如古塔波胶,PP, 聚α-烯烃,纤维素及衍生物等也相 继培养出了单晶。在电镜下可以清楚 的看到这些单晶具有规则的几何外 形。
Andrew Keller (1925~) 英国
远程有序和进程有序贯穿整个晶体。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第2章-逐步聚合反应

含活泼氢官能团的亲核化合物与含亲电不饱和官能团的亲电 化合物之间的聚合。如:
n O=C=N-R-N=C=O + n HO-R’-OH
( C N R N C O R'O ) n O H H O
聚氨基甲酸酯,简称聚氨酯
6
含活泼氢的官能团:-NH2, -NH, -OH, -SH, -SO2H, -COOH, -SiH等 亲电不饱和官能团:主要为连二双键和三键, 如:-C=C=O, -N=C=O,-N=C=S,-C≡C-,-C≡N等
共缩聚 在均缩聚中加入第二种单体进行的缩聚反应 在混缩聚中加入第三或第四种单体进行的缩聚反应 共缩聚在制备无规和嵌段共聚物方面获得应用: 无规共缩聚可适当降低聚合物的 Tg、Tm 可合成聚氨酯、聚酯型热塑弹性体
11
2.2 缩 聚 反 应
二、 官能度及等活性理论
1、官能度的概念
是指一个单体分子中能够参加反应的官能团的数目。 单体的官能度一般容易判断。 个别单体,反应条件不同,官能度不同,如
在不断排出低分子副产物时符合不可逆条件。 以聚酯化反应为例,聚酯是酸催化反应:
K 值 小, 如聚酯化反应,K 4, 副产物水对分子量影响很大 K值中等,如聚酰胺化反应,K 300~500 水对分子量有所影响 K值很大,在几千以上,如聚碳酸酯、聚砜 可看成不可逆缩聚
对所有缩聚反应来说,逐步特性是共有的, 而可逆平衡的程度可以有很大的差别。
17
2.3 线形缩聚反应
一、线形缩聚的单体
2
逐步聚合反应特征
以二元羧酸与二元醇的聚合反应为例:
。 。 。
。 。 。
3
逐步聚合反应类型
逐步聚合反应具体反应种类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两大类:逐步缩合聚 合(Polycondensation) (简称缩聚反应)和 逐步加成聚合(Polyaddition) (1) 缩聚反应 a. 聚酯反应:二元醇与二元羧酸、二元酯、二元酰氯等之间反应 n HO-R-OH + n HOOC-R’-COOH H-(ORO-OCR’CO)n-OH + (2n-1) H2O
高分子物理 第二章:高分子的凝聚态结构

*结晶对物理性质的影响 非晶高分子材料一般是透明的,而结晶高分子材料一般都
是不透明或半透明的。 *结晶高分子材料的透明性与球晶的尺寸有关:
当球晶的尺寸大于入射光的半波长时,在晶相和非 晶相界面发生折射和反射,材料不透明;
当球晶的尺寸小于入射光的半波长时,在晶相和非 晶相界面不发生折射和反射,材料透明。 * 球晶尺寸与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关系:
球晶尺寸越大力学性能越差,因为球晶的边界会有 更大的裂缝成为力学薄弱环节。
3、2 高聚物晶体的结构: 一、晶格、晶胞和晶胞参数
当物质内部的质点(可是原子、分子、离子)在三维 空间呈周期性的重复排列时,该物质称为晶体。
晶态高聚物通常由许多晶粒所组成,x射线衍射分析可 知,每一晶粒内部具有三维远程有序的结构。但是,由于 高分子链是长链分子,所以呈周期排列的质点是大分子链 中的链节,而不是原子、整个分子或离子。这种结构特征 可以仿照小分子晶体的 基本概念与晶格参数来描述。
晶格——晶体具有的空间点阵,点阵的排列使高聚物具 有一定的几何形状,称为结晶格子,简称晶格。
晶胞——晶体的最小重复单元。 把晶格划分为晶胞,晶胞原子结构确定后,就可确
定晶体结构。
晶胞参数:
用平行六面体来表示晶胞
六个晶胞参数
c
三个晶轴 : a,b,c
βα γ
三个晶角: α,β,γ
b
见书上57页表2-4
聚集态
气态 液态 固态
相态
气相 液相 晶相
注意:高聚物无气态,这是因为高聚物的分子量很大分 子间作用力很大,此分子间作用力大于分子中化学键的 键能,高聚物在气化以前早以分解了,所以无气态。
因而研究单个高分子的行为都是在稀溶液中进行。
高聚物的聚集态
高分子物理第二章习题及解答

第二章2.1聚合物的晶态和非晶态结构2.1.1内聚能密度例2-1 根据高聚物的分子结构和分子间作用能,定性地讨论表2-3中所列各高聚物的性能。
表2-3线形高聚物的内聚能密度高聚物内聚能密度兆焦/米3 卡/厘米3聚乙烯259 62聚异丁烯272 65天然橡胶280 67聚丁二烯276 66丁苯橡胶276 66聚苯乙烯305 73高聚物内聚能密度兆焦/米3 卡/厘米3聚甲基丙烯酸甲酯347 83聚醋酸乙烯酯368 88聚氯乙烯381 91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477 114尼龙66 774 185聚丙烯腈992 237解:(1)聚乙烯、聚异丁烯、天然橡胶、聚丁二烯和丁苯橡胶都有较好的柔顺性,它们适合于用作弹性体。
其中聚乙烯由于结构高度对称性,太易于结晶,从而实际上只能用作塑料,但从纯C-C单键的结构来说本来应当有很好的柔顺性,理应是个橡胶。
(2)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醋酸乙烯酯和聚氯乙烯的柔顺性适中,适合用作塑料。
(3)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尼龙66和聚丙烯腈的分子间作用力大,柔顺性较差,刚性和强度较大,宜作纤维。
可见一般规律是内聚能密度<70卡/厘米3的为橡胶;内聚能密度70~100的为塑料;>100的为纤维。
2.1.2 比容、密度、结晶度例2-2 由文献查得涤纶树脂的密度ρc=1.50×103kg·m-3,和ρa=1.335×103kg·m-3,内聚能ΔΕ=66.67kJ·mol-1(单元).今有一块1.42×2.96×0.51×10-6m3的涤纶试样,重量为2.92×10-3kg,试由以上数据计算:(1)涤纶树脂试样的密度和结晶度;(2)涤纶树脂的内聚能密度.解(l) 密度结晶度或(2) 内聚能密度文献值CED=476(J·cm-3)例2-3 试从等规聚丙烯结晶(α型)的晶胞参数出发,计算完全结晶聚丙烯的比容和密度。
高分子物理课件第二章

2、同质多晶现象
聚乙烯的稳定晶系是斜方晶系,拉伸时可形成 三斜或单斜晶系。
同质多晶现象:由于结晶条件的变化,引起分 子链构象的变化或者堆积方式的改变,一种聚合 物可以形成几种不同的晶型。
形成的晶型不同,聚合物所表现出来的性能 也不相同。
3、 聚丙烯的晶胞结构
基于内聚能的加和性,即原子或基团摩尔吸引力常 数Gi的加和
CED
Gi
i
M0
CED与高聚物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
a. CED < 300 J/cm3时(70cal/cm3) 聚合物都是非极性的,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是色散力,比较 弱,分子链属于柔性链,具有高弹性,作橡胶使用。 b. CED > 400 J/cm3时(100cal/cm3) 聚合物都是极性的,由于分子链上有强的极性基团或分子 间能形成氢键,分子间作用力较强,加上易于结晶和取向, 作纤维使用 c. 300 J/cm3 < CED < 400 J/cm3时(70-100cal/cm3) 聚合物的分子间作用力居中,适宜作塑料使
但是在用X射线研究聚合物的凝聚态结构时,人们 发现:聚合物内部确实存在着三维有序的规整结构。
结晶聚合物最重要的实验证据为:
x射线衍射花样(图)——一系列同心圆(德拜环) (非晶聚合物—弥散环或称无定形晕) 衍射曲线—尖锐的衍射峰 (非晶聚合物—很钝的衍射峰)
实验证明:如果高分子链本身具有必要 的规整结构,同时给予适宜的条件(温度等), 就会发生结晶,形成晶体。
纤维(>100)
解释PE的 CED < 300J/cm3 却作为塑料使用,Why? PE分子链的结构非常规整,很容易结晶, 从而使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作为塑料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高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⑴ 结构复杂
高分子是由很大数目(103—105)的结构单元所组成。每一 结构单元相当于一个小分子,这些结构可以是一种(形成均聚 物)也可以是几种(形成共聚物),结构单元靠共价键连接。 形状可以是线型、支化、星形、交联等
⑵ 高分子链具有一定的柔性
高分子的主链都有一定的内旋转自由度,可以使主链弯 曲而具有柔性,但如果化学键不能内旋转则形成的刚性链具 有一定的形状。
第二章高分子物理
2、高分子结构的内容
一级结构——近程结构 二级结构——远程结构(主要指分子的形态) 三级结构——聚集态结构(不包括织态结构),
描述分子与分子间是如何相互排列堆砌的
第二章高分子物理
高聚物结构
高分子聚集态结构
高分子链结构
晶 态 结 构
非 晶 态 结 构
取 向 态 结 构
高分子链近程结构 高分子链远程结构 织
键连接而组成。这类大分子大多由加聚反应制得。如聚乙 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通用塑科都是碳链高 分子,它们的结构差别仅在于侧基不同,主链是完全一样 的。
杂链高分子 它们是主链上除了碳原于外,还含有氧、氮、
硫等其它元素以共价键结合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这类高 分子主要由缩合聚合和开环聚合反应得到。例如聚酯类和聚 醚类聚合物主链含有氧原子,聚酰胺类高分子主链台有氮原 子,聚矾类高分子主链含有硫原于。
如果在缩聚过程中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官能度的单体存 在,在加聚过程中,有自由基的链转移反应发生,或双烯类 单体中第二个双键活化等,都能生成支化或交联的高分子。
第二章高分子物理
ⅱ)双烯类聚合物
共扼双烯类单体发生加聚反应的键接结构同加成方式有关。
结构对称的丁二稀CH2=CH-CH=CH2的聚合有1,2—加聚和1, 4—加聚两种方式,前者的双键在侧基上。而后者使主链含有 双键。
1,4加成
nH2C CH CH CH2
1,2加成
CH2 CH CH CH n
顺式 反式
第二章高分子物理
杂链聚合物是由缩聚反应或开环聚合而成的,因主链带 极性,易水解,醇解或酸解。这类聚合物主要用作工程塑料。 例如:
O
O
O R O C R' C n
聚酯
O
O
NH R NH C R' C n
聚氨酯
第二章高分子物理
元素有机高分子 它们是由碳以外的其它元素以共价键
结合形成主链的高分子化合物。已知的如硅、硼、磷、铝、 等同氧组成的分子链,磷和氮组成的分子链,全硅分子链 等。这类聚合物如在侧基上含有有机基团,就称为元素有 机高分子,例如:
态
结结
构
构 单
元
的
化
学
组
结 构 单 元 的 键 接 方
结构 单元 的立 体构 型与 空间 结构
共聚 支 物中 化 结构 与 单元 交 的序 联 列分
布
高 分 子 的 大 小
高 分 子 的 形 态
成式
第二章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见图1-1所示:
第二章高分子物理
第一节 高分子链的近程结构
第二章高分子物理
ⅰ)单稀类单体
单稀类单体(CH2=CHR)在聚合过程中可能的键接方式有 头—头 (尾—尾)接和头—尾接两种,当然也有可能是两种 方式同时出现的无规键接。
头—头(尾—尾)接
头—尾接
第二章高分子物理
许多实验表明:在自由基或离子型聚合的产物中,大多数是 头—尾键接的。同时,改变聚合条件能有效的控制聚合物的 键接结构,如离子型聚合得到的聚合物比自由基聚合产物具 有更有规的头—尾键接结构。 Note: 这种由结构单元间的联系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异构体称 为顺序异构体。
CH2 CH n CH CH2
全同 间同 无规
对于1,—加聚和3,4—加聚,可能有头—尾和头—头等不同的键接方式;
对于1,4—加聚,又有顺式和反式等各种构型。
第二章高分子物理
3、支化与交联
一般高分子都是线型的,分子长链可以蜷曲成团,也可 以伸展成直线,这取决于分子本身的柔顺性及外部条件。线 型高分子的分子间没有化学键结合,在受力或受热的条件下 分子间可以相互移动,因此线型高聚物可以在适当的溶剂中 溶解,加热时可以熔融,易于加工。
第二章高分子物理
⑶ 高分子结构的不均一性
即使在相同条件下的反应产物,各个分子的分子量、单 体单元的键合顺序、空间构型的规整度、支化度、交联度以及 共聚物的组成等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
⑷ 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的晶态与非晶态之分
高聚物的晶态比小分子晶态的有序程度差很多,但是高 聚物的非晶态却比小分子液态的有序程度高。
第二章高分子物理
梯型和双螺旋型高分子 这类高分子一般主链是杂链,
把它单独作为一类是因为它的分子构成有独特结构:主链由 两条分子链平行排列而形成。两条链之间由一系列化学键相 连接即成梯形分子,而以双股螺旋的形式排列在一起即为双 螺旋型高分子。例如聚丙烯晴纤维在惰气中受热发生芳构化 而形成的聚合物:
第二章高分子物理
这类聚合物的特点:热稳定性好,因为受热时链不易被打断, 即使几个链断了,只要不在同一个梯格中不会降低分子量。
第二章高分子物理
2、结构单元的键接结构
键接结构是指结构单元在高分子链中的连接方式,它是 影响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键接结构是指单体在形成高分子 链时因其相互键接而造成的各基团之间的相对位置。具有对 称性结构的单体单元不会引起键接结构的差别,通常的缩聚 反应和乙烯的加聚反应都形成单一的键接结构。但结构不对 称的单体在聚合时因键接方式不同可导致结构单元的各基团 有不同的位置关系。
1、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
一般合成高分子是有单体通过聚合反应连接而成的链状分 子,称为高分子链,高分子链中的重复结构单元的数目称为聚 合度。高分子链的化学组成不同,聚合物的化学与物理性能也 不同。根据构成高分子主链的原子不同,可以把高分子分成下 列几类:
第二章高分子物理
碳链高分子 它的主链上的全部元素均由碳原子以共价
第一章 高分子链的结构
第二章高分子物理
结构研究的目的在于:
①了解结构对于材料性能的影响 ②在①的基础上,一是指导我们正确的选择和使用高分子材
料,如对力学性能要求不太高可选通用材料,而对力学性 能要求高的场合可选用工程塑料等。二是设计并合成具有 指定性能和指定结构的高聚物—称之为“分子设计”。三是 在进一步对聚集态结构进行控制从而制备具有指定性能的 高分子材料—称之为材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