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23《雾凇》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3雾凇.doc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备人总课时数3课时课题23雾淞使用人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了解吉林雾淞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淞的奇异景象。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丽山刑打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雾淞的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课、,- 刖教师具备教准多媒体课件料接资链《九九歌》学生搜集有关雾淞的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作业设计课内巩固1、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造句。
2、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雾漱是怎样形成的。
课外延伸搜集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文章,读一读。
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第一课时一、课前交流: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
1、复习《九九歌》(1)同学们,你知道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吗?(2)以前学过的《九九歌》还记得吗?谁来为大家背一背?2、揭示课题。
(1)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吉林的雾淞可是闻名全国的呀!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2)课件出示雾淞图片,板书课题。
指导“淞”字字形,左边是“7 ”,不能写成g ” o指导学生观看课件,初步感知雾淞景观。
学生交流观后感。
教师过渡:雾淞是水汽遇冷在树枝上结成的冰花,俗称树挂。
这么奇特、美丽的雾淞景观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3《雾淞》。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轻读课文,边读划出生词,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
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读通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抽读词语卡片,注意纠正下列字的读音:封、凝、零、淞、琼等。
指读长句如:“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等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词:长堤俗称凝固摄氏夜幕零下淹没模糊2、学生自由识记字形。
3、教师重点强调“凝”、“幕”、“摄”等字。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3.雾凇(相关资料)

雾凇简介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气遇冷凝华而成,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
雾凇非冰非雪,而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凝华的水蒸气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
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时能具备这两个形成雾凇的极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更是难得。
“雾凇”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代宋·吕忱(公元420年—479)所编的《字林》里,其解释为:“寒气结冰如珠见日光乃消,齐鲁谓之雾凇。
”这是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雾凇”一词。
第 1 页共 1 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3课 雾凇_苏教版 (共25张PPT)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72021/8/72021/8/78/7/2021 11:49:18 AM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8/72021/8/72021/8/7Aug-217-Aug-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8/72021/8/72021/8/7Saturday, August 07, 202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曾岑
北风卷地向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毛茸茸,亮晶晶 晶莹闪亮 洁白如玉 洁白无暇(xiá)银 花绽放 粉妆玉砌 银装素裹
千姿百态
姿态奇特
美不胜收 心旷神怡 神清气爽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8/72021/8/7Saturday, August 07,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8/72021/8/72021/8/72021/8/78/7/2021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7日星期 六2021/8/72021/8/72021/8/7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8月2021/8/72021/8/72021/8/78/7/2021
银 线
漫步在 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 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 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 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清早,寒风吹拂, 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 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 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 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 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课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课文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课文《雾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详细的介绍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课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课文:三九严寒,大地冰封。
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
树木被雾气淹没了。
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雾凇》课文解析:曾经听过几个老师教学《雾凇》这一课。
他们的教学程序大致相同:从题目入手,让学生从第一、三自然段通过读感受雾凇的美,然后再简单说说雾凇形成的原因、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着力引导学生美读课文的一、三自然段。
对于第二自然段的用时,没有超过课堂用时的五分之一。
在教学此课前,我也想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
读着此课,我突然想起了自己上年暑假到黄山的旅游。
去黄山的路上,导游滔滔不绝的向我们介绍黄山的美景,以及每一处景物形成的原因。
下了车之后,他只是说了说集合的地点,就让我们自己去领略黄的风光了。
由于车上他对黄山美景的介绍,我们再来观赏黄山,就可以更深层次的领略各处景物的韵致,不至于走马观花,一看了之。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案设计三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案设计三篇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案设计三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对神奇的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在我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一个万物萧条的季节,大地冰封,树木凋零,我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
这时候,我们都向往南方春天般的温暖,然而,很多人都在这严寒的冬季,赶往我国北方松花江畔的江城——吉林,这时的吉林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20-30摄氏度,是什么吸引着八方来客?生:在这样的冰天雪地中有一种奇观——雾凇。
2、雾凇很美,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让我们一起走进吉林,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凇吧!(播放录像)它,像盎然怒放的银花,晶莹闪烁。
它,像高山上的雪莲,韵味浓郁。
它,似梨花攀枝,洁白高雅,壮丽多娇。
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把江城点缀得繁花似锦。
三九严寒,北国大地万木萧条,当走进祖国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二、探究成因1、吉林雾凇的景观很美,它们争奇斗艳,独具魅力的风姿,是神州大地北国风光的景中之绝,看到这美丽的雾凇,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生:雾凇是怎么形成的?生:雾凇有什么特点?生:雾凇是什么样子的?生:为什么说雾凇是闻名全国的奇观?生:我们这个地方是不是具备形成雾凇的条件?师:看来大家有很多问题,很多同学想知道这么美的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可能还想知道在我们这个地方能不能形成雾凇,是吗?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雾凇形成需要的条件?(课件显示问题)2、你们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雾淞是怎样形成的?课件显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23课《雾凇》课文-word文档资料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23课《雾凇》课文
三九严寒,大地冰封。
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
树木被雾气淹没了。
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教材分析
《雾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的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大自然的奇特之美。
文章通篇围绕“奇”而展开的。
第一自然段的景色之奇,围绕雾凇的多、美来让学生有
感情的品读“吉林奇观”,在教学时,学生分别能够从“十里长堤”、“缀满”来说明霜花之多,“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说明霜花之美。
文章在开始教学时就引导孩子从文之中去体会无以伦比的美丽画卷。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雾凇》精品教学课件

拓展练习
假如你是小导游,你会说些什么? 假如你是小画家,你会画些什么? 假如你是歌唱家,你会唱些什么? 假如你是小诗人,你会写些什么? 假如你是……你会……
1、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欣赏
吉林雾凇瑰丽奇异的景象,受到美的陶冶, 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着背诵课文。
图 片 欣 赏
看了这些美景你想用 哪些语句来赞美它!
内容:第一段 方法:小组互读第一自然段后合作学习: (1)第一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用“__ ”画出描写雾凇的句子,并想 想你从哪些词中知道雾凇景色的美丽。 检测:各小组汇报合作学习情况。
注二段后讨论: (1)什么是雾凇?形成雾凇需要哪些条件? 请用“___”勾出相关的语句。 (2)雾凇是怎样形成的?(用自己的话概 括) 检测:看哪一小组能迅速地讨论。
这么美的雾凇原来是 这样形成的啊,我们再给 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当堂练习
尽情补充: ……美, ……美, ……更美! 我爱… …,我爱… …,我更爱… …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读出雾凇的奇特、读 出我们的自豪心情。
内容:第三段 方法:精读第三段,讨论: (1)那么松花江畔的人们是怎样赞美的 呢? 请用红色“﹏”勾画。 (2)你能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 树梨花开。”这句诗的意思吗?(用自己的 话说说) 检测:各小组汇报合作学习情况
小组内赛读第三段:
四上23《雾凇》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雾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景观之美,背诵课文。
3.通过读课文、看图片、讨论交流感受雾凇的美以及形成的原因,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视阅读教学,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见附件)教师:教学课件、词语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闻名全国的四大自然奇观之一的吉林雾凇。
出示课件:欣赏雾凇图片(略)(二)借助预习单,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能否读正确。
出示课件:(1)读准字音(“凝、零”是后鼻音,“淹”是前鼻音。
“俗”是平舌音,“摄、氏”是翘舌音。
“堤”读“dī”,不要读成“tí”。
“模”在课文中读“mò”,不要读“mú”。
(2)学生交流在书写本课生字时需要注意或容易出错的地方。
(强调“凝、零、雾”笔画较多,注意笔顺,把字写好。
“凝”的第三笔为撇,第九笔为点。
“雾”的第十笔是横撇。
“零”的最后一点不能丢。
“氏”独体结构,不要在底面加点。
(3)同位之间互相点评、互相指导。
(2. 检查词语认读情况。
出示课件:(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交流明确并造句。
(注意借助语境和字词典,词语的意思要注意关键字义的理解,要结合造句运用中理解)3. 检查朗读课文。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读通句子。
(提醒学生学习优点,帮助正音)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借助朗读,读懂每一段的内容。
A分段轮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思考: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B指导学生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3.雾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识记本课10个生字,并能结合图片来理解“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琼枝玉树”等词语。
学会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口头造句。
2.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
3.借助课件读懂课文内容,在朗读中品味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受到美的陶冶。
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文中的一些好词佳句来描写一处雾景或雪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课件读懂课文内容,在朗读中品味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受到美的陶冶。
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文中的一些好词佳句来描写一处雾景或雪景。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整体感知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以及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以及读书情况。
2.在初读感知环节,借助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自由读、默读、圈画、合作交流、想象画面、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等方式感受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激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通过小练笔,训练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文中的一些好词佳句来描写一处雾景或雪景。
5.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及时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前置性预习单。
(见后附件1)教师: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有效推进教与学。
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欣赏图片,导入课题。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2.你知道我国有名的四大自然景观吗?课件出示(山清水秀的桂林山水、神奇壮丽的长江三峡、天下第一奇观的云南石林、还有洁白晶莹、美丽动人的吉林雾凇)板书:雾凇。
(注意,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雾”和“凇”都是形声字,“雾”上面是雨字头,下面是务。
“凇”字是两点水加一个松树的松。
)3.这么美的雾凇连江主席看了都情不自禁的吟诵到:(多媒体出示)“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今天让我们乘坐时光快车到吉林去走走看看。
听课文录音。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融绚丽的色彩、美妙的画面为一体的情境,再加上名人的赞颂之词,充分的激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情感移入文境。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学生拿出预习单,小组内检查生字是否写得正确、规范。
教师针对预习单上的错字及不规范的字进行范写指导。
学生练写错字和不满意的字。
2.课件分组出示生字词,组织学生认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4.认真默读课文,交流汇报预习所得。
(1)雾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你能否用一两个词,概括出雾凇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吗?引导学生说出“奇特美丽”。
(3)除此之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归纳并板书:奇特美丽形成原因(设计意图:这是学生预习成果的汇报展示机会,学生课前通过对文本的反复阅读,对个别字词的浅层推敲,以及通过质疑、做批注、查资料等方法,对文本内容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此时,先让学生说说,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又从不同方面获得了反馈信息,便于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品读课文,感受美景。
围绕“雾凇是怎么样的美丽、奇特”,学习课文第一、第三自然段。
共同交流,引导学生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三九严寒,大地冰封。
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1.导: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并投影出示相关的雾凇的图片。
2.品:(师生共同抓住以下重点词句进行体会)(1)“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理解雾凇之美;(2)把“缀满”换成“挂满”、把“十里长堤”换成“长堤”,通过对比,体会雾凇之多。
3.读:先自由美读,再互相美读。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的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4.读,画(1)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雾凇的美丽、奇特、壮观?(2)画出描写雾凇特点的词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5.品析(1)“千姿百态”、“琼枝玉树”那我们来看看雾凇都有哪些姿态?(出示雾凇清晰、多样的图片)它们像什么?你能把这个句子填写完整吗?说话训练: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远远望去,这雾凇就像用精美的玉石雕刻出来的。
用书中的词来说就是----()。
(用填一填的方法理解“千姿百态”、“琼枝玉树”)(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导:多美的雾凇呀!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
人们看到这奇特的景观,怎能不由衷地发出赞叹:师引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理解诗句的含义。
6.多美的景观啊,让我们也一起漫步在松花江畔,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吧!(齐读3自然段)7.熟读成诵: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三段。
(设计意图:以读促教,以读促学。
让学生反复的不同形式的读,在读中感受雾凇的美丽,体会雾凇的奇特,感知雾凇的壮观。
学生是有目的的去读,学生是带着问题走进文本的,辅以清晰逼真的场景,舒缓优扬的音乐,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习得方法的过程,也是陶冶身心的、愉悦的过程。
引领学生在品词赏句的过程中,感受雾凇的奇壮美妙,领略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之精当。
)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四)合作探究,探寻成因。
过渡:读到这里,你一定想知道: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呢?请同学们在课文第2自然段,找找其中的原因吧。
1.合作学习,探讨:(1)从这段中,你发现了什么?(2)雾凇的形成,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3)雾凇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2.反馈交流,引导理解:(1)雾凇形成所具备的条件从“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这句话中理解雾凇形成所具备的条件有二:其一,严寒季节;其二,饱和的水气。
(2)饱和的水气是从哪里来的?找出并读读相关的句子。
(3)雾凇是如何形成的?齐读。
初步明白:水汽——遇冷——凝结进一步引导深入理解:这些过于饱和的水汽又是怎样遇冷凝结成雾凇的呢?紧扣“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体会雾凇是慢慢的形成的。
“渐渐地”、“慢慢地”——写出了凝结的速度慢,“轻轻地”——写出了样子轻,无声无息,“一层又一层地”——说明雾气不断,逐步结成。
指名读,评价,齐读,读出变化之慢。
(4)练习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说话。
至此,雾凇就这样形成了,雾气还在不断地凝结呢!作者又连着写道……(生齐读)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儿,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多么神奇啊,再读。
3.描述雾凇形成的过程然后出示雾凇形成的示意图,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这部分既是课文的重点,也是课文的难点,通过合作学习,多媒体展示图片、雾凇形成的示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精妙凝练的语言,帮助学生读懂文本,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五)归纳升华拓展练笔过渡:经过一夜的天造地设,第二天一早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已到处是银松雪柳了,多美啊!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松花江畔来共同欣赏领略这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奇观吧!1.(映示:课件雾凇奇观片段)出示三幅图片,师: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
多美呀!看了这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雾凇奇观,难怪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师引读——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出示小练笔:读一读,并选用其中的词语说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
笼罩凝结模糊弥漫洁白晶莹蒸腾缀满缭绕淹没琼枝玉树(设计意图: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场所,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重视听、读的训练,而且要重视说、写的训练。
设计写小练笔的环节,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 (六)拓展延伸,探寻美景(大屏幕展示它们的图片)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
大自然是神奇的,还有许多奇特的景观呈现在我们面前,如火烧云、彩虹、海市蜃楼、极光等等,它们都有哪些特色?它们又是如何形成的?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探究,自由选择合作伙伴,或向身边有经验的请教,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上网进行查找,通过日记、摄影、图画等形式与同学、老师交流,向大家展示你的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课内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课外学习的欲望,把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学习,树立大语文观,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七)个性作业:(1)假如你是小导游,你会说些什么?(2)假如你是小画家,你会画些什么?(3)假如你是小诗人,你会写些什么?(设计意图: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作业,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快乐。
)(八)板书设计:晶莹洁白银光闪烁景观千姿百态 琼枝玉树 奇观23.雾凇形成 水汽——遇冷——凝结附:《雾凇》预习单班级: 姓名: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
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生字万花筒1.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
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2.多音字组词。
m ó ( ) m éi( ) m ú( ) m ò ( )二、朗读训练营1.正确、流利地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第一组:俗称 摄氏度 零下 缀满 江畔 缭绕 镀上第二组: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银松雪柳 千姿百态 琼枝玉树第三组:十里长堤 淹没 模糊 凝结2.通过查工具书,我理解了以下词语。
3.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观?三、资料百宝箱通过查阅资料,我对我国的四大自然奇观有了如下了解。
四、质疑交流台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写下来和大家一起讨论。
模 没教后反思:成功之处:1.现代教育手段与文本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