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寻找教育的另一种可能

合集下载

《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

《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

《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2018年度最受共同体教师喜欢的一本书,一定是特级教师池昌斌的《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

这本书是池昌斌老师的第一本教育著作。

池昌斌是一位从村小、乡镇小学走出来的特级教师,他从浙南大山里走出来,中师毕业,一路跨界野蛮成长,现任教于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

他好读书,喜爱登山与户外行走,他的身份是教师、摇滚乐迷、背包客、越读者等等,他的这本书非常适合渴望成长的广大教师阅读和学习。

本书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于2017年5月第2次印刷的版本。

封面很朴素,只有三种颜色:棕黄色、灰色、天青色,《另一种可能》的书名位居棕黄色最上面,给人一种辽远开阔的感觉,中间的灰色有一行英文:The Crossover Way to Be Professional;下方的天青色有一行特别醒目的副标题: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

这句话引发了我们对教师成长的思索。

本书的封底有这样几段文字非常醒目地概括了本书的主要观点:“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的未来是不确定的。

最好的成长方式,是让我们的世界永远充满另一种可能。

”本书共分六章。

分别是在路上;以野长的方式;师·生;阳光灿烂;柔软之心;爷爷是个好老师。

每一章节的前面都有一段简短的话,对整章节的观点进行提炼,阅读时非常方便读者理解作者的思想。

一作为一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特级教师,他的另类成长吸引我们许许多多一线教师,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努力成长。

这本书让“一切天性热爱孩子、喜欢教书育人的灵魂,淡定超越,洞开智慧。

”这一思想是贯穿全书的一条重要线索。

作者池昌斌的成长故事以及他的教育经历,有助于帮助我们理清当下纷乱繁杂的教育现状,更对那些渴望专业成长的青年教师有非常重要的启示。

这也是我一直关注这本书的一个原因。

第一章在路上,池昌斌老师这样描述自然对教育的重要性:“最好的教材是儿童的生活,最好的教室在大自然。

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

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

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嘿,你知道吗?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哇塞,这可真是一本让我感触超多的书!书里的这位特级教师,就像是一个超级英雄,不断突破自己,去探索新的领域。

我一边读一边就在想,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就好像我们在学校参加运动会,明明跑累得气喘吁吁,可还是咬着牙坚持冲向终点。

这位老师不也是这样吗?他面对那么多的困难和挑战,从不退缩,这不就是我们该学习的榜样吗?书里还讲了他和学生们之间的故事。

他不像有些老师,总是板着脸,凶巴巴的。

他会耐心地听学生们说话,就像好朋友一样。

我忍不住问自己,如果我的老师也能这样,那该多好呀!记得有一次,我们班的同学犯了错,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当时大家都吓得不敢出声。

可要是这位特级教师在,说不定会用一种特别温和又有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呢!还有啊,他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简直让我大开眼界!他不像传统的老师那样,只是一味地在讲台上讲个不停。

他会带着学生们一起做实验,一起去探索知识的奥秘。

这多有趣啊!这不就像我们去游乐场玩那些新奇的游乐项目一样,充满了惊喜和刺激!我读着读着,心里就不停地想,我以后能不能也像他这样,勇敢地去尝试新的东西,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呢?要是我也能有这样的勇气和智慧,那该有多棒!再想想我现在的学习生活,有时候遇到一点点难题,我就想放弃。

和这位特级教师比起来,我真是太惭愧啦!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觉得,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

只要我们敢于去尝试,敢于去突破,说不定就能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只要努力生长,就能长成参天大树。

我们也一样,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未来的路一定会充满精彩!所以呀,我决定从现在开始,向这位特级教师学习,不再害怕困难,努力去追求属于我的“另一种可能”!示例文章篇二:《<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哇塞!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这可真是一本让我感触多多的书啊!书里的这位特级教师,那经历简直就像一场超级精彩的冒险!他不满足于只在教育的一个小圈子里打转,而是勇敢地跨越边界,去探索新的领域。

《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寻找教育的“另一种可能”

《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寻找教育的“另一种可能”

《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寻找教育的“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寻找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原创:吴会锋听说和了解这本书源于同学群里的分享和讨论,同学们都被主人公所吸引,带着好奇我上搜索了这位我曾不知名的卓越的同行:池昌斌,上世纪70年代出生,特级教师。

从浙江南部的大山里走来,现任教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

从教20余年来,池老师始终坚持理性、独立、开放、尊重、包容和贴近自然的教育理想,集多种角色于一身——教师、摇滚乐迷、背包客、“越读者”他认为,教育最终着眼的一定是人的终身发展,是人生的意义认识与生命质量的提升,是人能否更有尊严、更幸福地活着。

基于这样的理解,他始终站在未来的角度看当下的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寻找另一种可能。

正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寻找另一种可能”深深的触动了我这颗自以为有教育情怀的心,带着对教育的虔诚和向往,我把《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捧在手中并爱不释手。

一、最美的教育在路上此刻的我正在G73次郑州开往深圳的列车上,像迟老师一样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刚刚发朋友圈:一切发生即是美好,美好正在发生,相信美好即将发生,美好永远在路上!真的,美好发生了,偶遇我最尊敬的正在学习路上领导,还在一个车厢,心情无比激动。

窗外美丽的风景让我目不转睛,忽然我想,学生和孩子们走出来会有怎样的遇见和好奇?会不会有和在学校不一样的收获和感悟。

在迟老师的书中找到了答案。

迟老师说“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室、最好的老师,是大自然,”看看今天的教育吧!我们总是把孩子关在教室和补习班里,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状态。

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泥土的芳香,就不可能真正感受到大地的美丽;如果不知道落叶是如何归根的,就不曾真正感受过季节的美好。

这样的人,大脑里装再多的知识也很难懂得体会人生真正的幸福。

期待我们的学校,能创造机会让孩子们走进自然,期待更多的家长能带上孩子远行,走在路上。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美好的教育也在路上,因为——亲近自然,走在路上,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心得体会-读《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心得体会 精品

心得体会-读《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心得体会 精品

读《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心得体会读《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心得体会冯玲花在当今的中国社会,每一个家庭都非常重视教育,都希望孩子不输在起跑线。

所有的家长都感到了教育的压力。

这是一种极好的社会现象,是中国社会进步的结果,也是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

这将是中国人口素质提高的基础。

过去,在中国人民在贫困线下挣扎的时候,大家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只是让他们自生自灭!现在的情况不同,家庭的物质条件有了保障,家长们就希望孩子们能有更大的发展。

一时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都想通过高考寻求更好的机遇。

慢慢地不断有人从过独木桥的队伍中跳起来,审视这条道路。

许多人发现这条路不一定是人生发展唯一出路。

于是一些人在思考、在实践、在进行有益的探索。

这些思考探索的成果就呈现在《教育的另一种可能》一书之中。

这是一本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教育特稿精选。

其中的每一篇目都能给人们以启迪。

教育工作者或许可以从拒绝当一个标准产品、寓言镇上的神话中学、读书改变了什么和第三条道路等篇目中找到解脱或减轻苦恼的方向。

就具体学科而言,中学英语教师节必读的篇目有应试狂拽教育跑,中学语文教师最好读一读对抗语文这一篇。

许多家长可能有这样的苦恼有本事的家长为何培养出没出息的孩子?读了生命的弓与矢,或许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晓航的父母的做法或许可以借鉴。

为了避免杨媛的悲剧重演,学校和家长能做的事情很多。

问题孩子还是问题家长告诉我们所有问题孩子的问题根源都是问题家长的身上。

对于那些想让孩子出国学习的家长来说,认真读一读破解美国高考、不知身在何处和斯坦福鸭子拨动中国式焦虑三篇,便可以避免误将俄亥俄大学认成俄亥俄州立大学。

敢于创新的教师可以从带领孩子走向知识和120平方米的教育实验田两篇中得到许多有益的感悟。

书中引用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副雪松曾经说过的话有这么一群人,工资不高,自由度不大,每天高强度地工作,承受着来自社会、家长的巨大压力,但仍然心怀教育理想,在有限的空间里争取做到最好。

《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

《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

《另一种可能----- 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这是第一次对一本教育专著产生了爱不释手的感觉,也是第一次迫不及待想要分享给更多老师们的一本好书,它就是池昌斌老师的《另一种可能一一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

本书是池老师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自己从教20年来从浙江省最偏僻的农村小学教师成长为深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的心里历程。

作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介绍了他的多种角色一一摇滚乐迷、背包客、“越读者〃,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讲述了他童年独户居住深山,艰苦的上学、求职经历,多次穿越藏区、登顶雪山、不断跨界成长为特级教师,阐释了他从教以来坚持理性、独立、开放、尊重、包容并贴近自然的教育理想。

如何成为一个影响孩子一生的好老师。

池老师用鲜活生动的事例在向我们传递一个理念,那就是对万物有感觉,要滋养成就出一个具有蓬勃生命力的立体的人,催生这个人成长为一个影响学生一生的好老师需要外部条件和内在能量两方面的结合。

一方面,童年自由舒展地融于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充分体验、实践,为一生的生命底色涂抹最纯净的颜色很重要。

其次,求学生涯中关键人物的指引帮助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池老师在中学没有遇到那许多成就帮助他的恩师,他也不一定能拥有后来的成功与成就。

再者是读书,持之以恒地大量阅读为池老师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窗,让他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尽管身处偏僻的乡村小学,但池老师其实一直是那个具有未来视野的眼界开阔的人,当然他开阔的视野不仅来自阅读,还来自他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广交优秀朋友,合伙开办广告设计公司、与圈外人士交流,登雪山进西藏,攀登珠峰,徜徉静谧云南……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都没有忘记自己最初的梦想,始终都在思索教育的真谛,思考作为教育人应该为孩子带来什么。

正是他对教育这样一种矢志不渝的情怀,才让他拥有了常人不具备的视野和格局。

再说说他成功的内因。

毫无疑问,池老师本身的生命基因中拥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他家族流淌出来的美好传承。

听特级教师讲座心得体会

听特级教师讲座心得体会

听特级教师讲座心得体会
作为一个听众,参加特级教师的讲座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我从中获得了许多新的知识和灵感,并对教育事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特级教师的讲座给我带来了深思。

他们在讲座中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经验,这让我重新思考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他们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仅仅关注课堂知识的传授。

这也让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应试技巧,更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特级教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他们分享了许多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和方法,这些方法都经过实际验证,非常实用。

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技巧,比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等。

这些技巧对我来说非常有用,我相信它们将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特级教师的讲座给我提供了与其他教育工作者交流的机会。

在讲座中,我能够与其他教师交流和分享我们的教学经验、困惑和疑问。

这种交流不仅可以帮助我解决问题,还可以拓宽我的视野,了解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这种互动和合作对我来说非常宝贵,让我感到自己不再孤单,有更多人可以依靠和学习。

总的来说,参加特级教师的讲座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

通过听他们的讲座和与他们的交流,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教学技巧。

我相信这些经验和知识将对我今后的教育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让我成为一名更优秀的教师。

特级教师__教育感言

特级教师__教育感言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我在教育这片沃土上耕耘了二十余载。

从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到如今受人尊敬的特级教师,这一路走来,充满了挑战与收获。

在此,我想以这篇教育感言,回顾我的从教之路,分享我的教育心得。

一、教育的初心与使命初涉教育行业,我怀揣着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教育,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

我深知,教育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每一个孩子成长的基石。

二、热爱学生,关爱成长教育是一场温暖的陪伴。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始终秉持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

我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需要我们用心呵护,才能茁壮成长。

我记得有一次,班上有个叫小明的学生,成绩一直不尽如人意。

我并没有放弃他,而是耐心地与他沟通,了解他的困惑和困难。

在了解到他因为家庭原因缺乏学习动力后,我主动关心他的生活,鼓励他参加课外活动,培养他的兴趣爱好。

慢慢地,小明的成绩有了明显提升,人也变得自信开朗。

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沟通和成长。

三、严谨治学,精益求精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

我始终坚持严谨治学,精益求精,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我还注重与其他教师交流合作,共同探讨教育教学方法,共同进步。

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四、传承文化,弘扬美德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的传承和美德的弘扬。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让他们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课堂上,我经常引用经典诗词、历史故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我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团队合作、关爱他人、尊重自然等美德。

2024年听特级教师讲座心得体会

2024年听特级教师讲座心得体会

2024年听特级教师讲座心得体会时间匆匆而过,眨眼间,已经到了2024年。

这一年,我有幸参加了一场特级教师讲座。

特级教师这个称号对我而言一直是一种追求和梦想,因此,对这次讲座我充满了期待。

讲座正式开始了,主讲人是一位特级教师,他已经在教育界有着多年的丰富经验。

他首先从“教育的内涵和目标”这一主题开始展开讲解。

他强调,教师的使命是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有文化的人,这一点对我有着极大的启发。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综合能力。

这一点对于我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提醒。

过去,我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他们个性的培养。

通过这次讲座,我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做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

接着,主讲人又阐述了“特级教师的素质和要求”。

他认为,特级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讲述了自己如何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成为一名特级教师的过程。

他的经历让我深受鼓舞,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特级教师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不断的学习提升才能达到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在讲座的最后,主讲人还分享了一些他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他认为,教师要善于创新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

他还表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些经验和方法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发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通过这次特级教师讲座,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

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远不止于教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引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寻找教育的“另一种可能”
《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寻找教育的另一种可能 原创 吴会锋 听说和了解这本书源于同学群里的分享和讨论,同学们都被主 人公所吸引,带着好奇我上网搜索了这位我曾不知名的卓越的同行池昌斌, 上世纪 70 年代出生,特级教师。

从浙江南部的大山里走来,现任教于北 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

从教 20 余年来,池老师始终坚持理性、 独立、开放、尊重、包容和贴近自然的教育理想,集多种角色于一身——教 师、摇滚乐迷、背包客、越读者他认为,教育最终着眼的一定是人的终身发 展,是人生的意义认识与生命质量的提升,是人能否更有尊严、更幸福地活 着。

基于这样的理解,他始终站在未来的角度看当下的教育,为学生未 来的发展寻找另一种可能。

正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寻找另一种可能深 深的触动了我这颗自以为有教育情怀的心,带着对教育的虔诚和向往,我 把《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捧在手中并爱不释手。

一、最美的教 育在路上 此刻的我正在 73 次郑州开往深圳的列车上,像迟老师一样 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刚刚发朋友圈一切发生即是美好,美好正在发 生,相信美好即将发生,美好永远在路上!真的,美好发生了,偶遇我最 尊敬的正在学习路上领导,还在一个车厢,心情无比激动。

窗外美丽 的风景让我目不转睛,忽然我想,学生和孩子们走出来会有怎样的遇见和 好奇?会不会有和在学校不一样的收获和感悟。

在迟老师的书中找到
1/7


了答案。

迟老师说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室、最好的老师,是大自然, 看看今天的教育吧!我们总是把孩子关在教室和补习班里,这是一种非常 危险的状态。

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泥土的芳香,就不可能真正感受到大 地的美丽;如果不知道落叶是如何归根的,就不曾真正感受过季节的美好。

这样的人,大脑里装再多的知识也很难懂得体会人生真正的幸福。

期 待我们的学校,能创造机会让孩子们走进自然,期待更多的家长能带上孩 子远行,走在路上。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美好的教育也在路上,因 为——亲近自然,走在路上,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二、以野生和多元 的方式让教师成长 迟老师用自己在深山里当教师的亲身体验告诉我 们,少一分抱怨,多一分努力,自己成长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大,我们的学 生也将会在我们积极乐观的教育影响下变得阳光灿烂,所以我们要做一个 不抱怨的老师,在任何困境中一定不要放弃对未来的梦想与希望,努力做 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情! 在现实的教育中教师好像被某种规范束缚着手 脚,乱了阵脚,也不敢盲从,我想,在规范和适度野长之间,应该是有度 的,只有给教师适度自由成长的空间,才能生长出一个个学生喜欢、充满 教育热情与特色的个性教师。

这样的教师的野长状态,为教师成为最 有特色的自己保留了更多的可能。

有人说,教育要引领社会发展。

我想一群相对封闭的人所做的事情能引社会的多元发限?好像不太可能。

引领社会意味着教师和学校的思考与实践要走在社会发展的前面。

所 以教师要走出去,涉足和了解多个行业,要多元化发展,因为行业之外人 士的故事总是更富启迪,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跨界思维与跨界体验! 三、 对任何学生都怀敬畏之心 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尊严的。

所谓的问题
2/7


学生,很多时候都是成人思维在儿童身上的有罪推定。

面对所谓的问 题孩子,我们不懂得他们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原因为什么这个孩子性格有 点怪异?为什么他不太合群?这些孩子背后到底有什么故事?对这些看 似怪异的孩子,我们不懂得甚至也没有想过要去懂他们,就给这些孩子贴 上一个标签一一问题孩子。

而孩子一旦被贴上这种标签,我们就会不 知不觉地放大他们的缺点。

作为老师不尊重一个孩子,最最要命的后 果是什么?是会带动全班孩子不尊重这个孩子,并在全班营造不尊重的氛 围。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类似不幸的孩子会自我否定,基至自暴自弃。

作为教师,我们要用一生的努力去读懂那些不一样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另 类学生的自尊,并给予他们有尊严的校园生活。

拥有一个怎样的现在 才能开创一个不一样的未来?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对每一个儿童的当 下和未来秉持敬畏之心。

四、以学生之心教学生 换位思考真的很 重要,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作为教师,要时不时地让自己回到学 生时代,把自己当成一个学生,想一想自己当学生的时候喜欢什么样的课, 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同伴关系,喜欢老师布置什么样的作业。

现在有些教师面对孩子麻木不仁,有极少数教师甚至冷酷无情,这令人无 法容忍。

面对他们的行为,我只想说拜托,你也读过书吧,你也当过 学生吧!扪心自问,如果你还是一个学生,你愿意接受这样的一个老师吗? 所以我们教师要把自己教回成学生,教回到课堂,教回到童年、少 年。

…… 在迟老师的书中我读出来教师无作为的智慧,教育雪落无 痕的智慧,我们教师应展现给学生作为平常人的那些真实情感,展现我们 的人文情怀,让学生感觉到内心的温暖! 我坚信,一个教师之所以多
3/7


年之后依然受学生尊重,肯定是因为他的风骨、他的底蕴、他的思想、他 的个性、他的坚持、他的脾气、他的鼓励、他的课堂、他的专业……以及发 生的那一个个教育故事。

有欢笑,也有泪水,学生和我们都需要这样 真实而温暖的教育生活。

这样的教育生活故事,会成为陈年美酒,时 间越长越值得回味,时间越长越是芳香扑鼻,时间越长越能见证教育的智 慧,时间越长越能创造更多的另一种可能。

2018 年 5 月 25 日于高铁 上
4/7


5/7


6/7


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