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暑假读书随笔 读《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有感

合集下载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在阅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3 老师的作品《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我的教育叙事》这本书,我怀着学习的态度走进了王老师撰写的一个个教学事例,与其说是教学事例,可能用“故事”来形容更为恰当。

王维审老师对自己在教育一线工作中遇到的问提进行细节分析,积极反思,认真归纳,使自己真正做到了教育的有心人,多少年磨炼下来,他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教育感”天赋异禀的人。

我想说的只是尽量多的去关注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去发现他们的问题、成长并加以记录、思考,在这一过程中,要摒弃对孩子的偏见,用欣赏的眼光帮助孩子打破生命的盲点!《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5 不同的对待方式,造成学生以后不同的人生。

一个个触动心弦的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你我周围。

这本书的读者不应该仅仅是教师,如果更多人看到这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他们就会明白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会有多大,不管是好的方面还是坏的方面。

年龄越小影响越大。

老师无意的一句话可能点燃一个幼小的求知的火种,也有民戏言:老师不一定能帮你把成绩提上去,但可以把你的成绩拽下来。

教师的社会地位再低,再多的人瞧不起这个职业,教师自己清楚:当老师不难,难在踏踏实实当好老师。

普普通通的一线教师,身份最是普通,这个群体对教育的影响确是无法估量。

注:读书过程中,感慨很多,比如越深入越发现牛人多,越深入越发现当好老师匠就需要匠人精神,潜心做学问真的不容易;比如教师行业是否就注定要守住清贫?比如有的“名师”只是因着“名校”;比如众多真正优秀的老师只是在默默无闻;比如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绝不仅仅是分数;比如教师行业中有许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现象,有可能孩子的某个优秀特征在大学里显现出来是因为他的小学老师的某个教育行为——而今天只是趁着晚自习记录下一点点,敲打下来备忘。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6 利用暑假的时间,我仔细阅读了王维审老师写的这本书,或许没有王老师亲身体会的那样深刻,但也让我内心和对教育的认识有了巨大的提高。

教师读书随笔《寻找不一样教育》有感

教师读书随笔《寻找不一样教育》有感

教师读书随笔《寻找不一样教育》有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读完王维审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除了感动,更多的是反思。

我们的教室里有教育故事,我们的校园里有教育故事,我们的生活中也有教育故事。

然而,我们却没有像王老师一样,去发现那些故事,去思考那些故事,去总结那些故事。

在这本书中,王老师总结了他写叙述教育的心路历程,并告诉了我们写作的角度、技巧与方法,为我们的叙事教育写作提供了范本。

王老师是一个为文字而生的人。

他从临时工考入大学;大学毕业做校工;能当老师了,却又面临历史专业毕业教数学的专业错位;长期在农村执教……现在的王老师有很多头衔,“国培计划”中小学班主任研修项目授课专家,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功勋指导教师”,“叙事德育”倡导者和实践者等等。

这些改变都缘于文字。

由于他的性格与人生经历,他说他渐渐习惯了寂寞,学会了用读书、写作来驱逐寂寞。

王老师说“是寂寞给了我隐忍的勇气和成长的力量,也让我在寂寞中收获了他人所疏忽的、舍弃的很多东西”。

这本书中他带给我们的又是高于叙事教育的人生价值、人生意义。

他用简短的一句话,标注了教育叙事写作的意义:“教师进行教育叙事写作,不仅是为了戳破生活的真相,安顿生生命里的痛感,更重要的是为了找到摆脱教育困惑的出口,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向。

”而在背面则从“改变自己、影响他人、成就教育”三个方面展开阐述了“为什么写教育叙事”。

接着用《为生命擦亮一些日子》、《换一个方向成长》、《再加10%,从平凡到卓越》三个成长主题故事进一步叙述了教育叙事写作的意义。

而书的第二章《我们需要怎样的故事》则是通过五个主题故事为我们讲述了“教育叙事写什么”;第三章《找到一种最好的表达》也是通过五个主题故事向读者说明了在教育叙事写作中“怎样呈现教育事件”;第四章《从事例走向事理》借助五个主题故事详细介绍了“怎样写好教育叙事”;第五章《发现教育意义的密码》更是借助故事阐明了写作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
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无论是传统的学堂教育还是现代的终
身学习,都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这
本书给我带来了对教育的新的思考和启发。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丰富多样的案例和实践,探讨了不同国家和地区
如何以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培养下一代。

这些教育方式包括传统学校教育、家
庭教育、社区教育和实践学习等。

通过对比这些不同的教育方式,我们可以
发现,教育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包括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
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这本书也提到了许多引人思考的问题。

例如,当前的教育体制是否过于
重视应试教育,是否有足够的关注个体学生的发展和兴趣,以及如何通过引
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等等。

这些问题让我意识到,教育不应该只是灌输知识,而是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
需求。

阅读《寻找不一样的教育》不仅让我对传统教育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
意识到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变革和个体需求的发展。

在面对未来的教育挑战时,我们应该敞开思维,积极探索创新的教育方式,以培养有思想、有创造力、有责任感的新一代。

通过阅读《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我明白了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知识
传递,更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和社会责任感。

这本书给予了我对教育的
新的思考,在今后的学习和教育实践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和思维方式,努力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方式,为培养未来的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2023年《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书心得

2023年《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书心得

(寻觅不一样的教育)读书心得拜读了王维审的专著(寻觅不一样的教育),不经意间被这个“典范教师〃触动。

他的教育确实不一样,又似乎和我的教育一样,精确来讲我也和王老师一样,正在寻觅这种不一样的教育。

“每一个教师都期望能够给学生最好的教育,也都期望自己能够拥有最好的教育。

只不过,不同的人对好教育的认识不同,给予好教育的评价标准也会不同。

在很多人看来,好的教育就是分数高的教育,就是升学率高的教育,分数一度成为教育的普适性评价标准。

那么,这种观点到底对不对?我以为,完全正确。

无论怎么解读与修饰,分数无疑都是当今教育最重要的衡量标准,获得高分数也是全部人的行为目标。

所以,分数没有错,争取分数也没有错,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去获得分数。

〃以英语阅读教学为例,大概有两种教学方法:一是以做题战术为主的靶向阅读,其目的就是提高英语考试阅读题的分数,因为现在卷面上阅读题比例却来越大;二是以体系阅读为特征的慢阅读,从简单的绘本到世界名著,其目的在于滋养生命成长,并在渐渐的行走中获得分数之类的收获。

很明显,直接指向分数的教育见效快、易成名,但是明显窄化了学生的成长路径。

而那种指向生命成长的教育,则如中药治病,不会在短期内见到效果,倘假设以分数来量化,或许会在肯定的起始阶段处于劣势。

也正因此,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而有意忽略后者。

原因很简单,教育属于“百年树人〃的事业,真正的教育只是一个栽树的过程,教育的效果和成绩未必能够在教师的任教期间显现。

如此,一个能够只管栽树不看收获的教师就显得难能可贵,其教育境地与勇气都值得推崇。

现在的教育,大都还是直接指向分数的教育,一切的努力也都还是直接指向分数。

一个教师,如果可以多做一些不是直接指向分数的教育,多做一些分数之外的努力,就是最值得尊重的教师。

反观我的教育,一直处在一种撕裂状态。

无论教育理念上,还是教学初心,我坚持做“栽树〃的教育,不拔苗助长,也不乱施化肥激素促其速长,我期待“百年树人〃的美好。

老师读书心得 读《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有感

老师读书心得 读《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有感

老师读书心得读《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有感暑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一本为教师立言的教育书籍《寻找不一样的育》,作者是山东临沂市的一个教育工作者,他叫王维审。

王老师的这本书,既有对一线教师叙事写作的精要指导,又有对教育的深度思考和反思,堪称教育叙事写作的范本。

王老师把一个个散落在教育中的故事,用真实、质朴的语言记录下来,并用他那双仿佛能透视教育的慧眼,从那些不被常人关注的现象里,敏锐地挖掘出教育的精髓;从那些寻常的细节里,发现动人的教育力量,让我们读到了一种不一样的教育,带给了我们直抵心灵深处的触动和对教育的自我审视与思考。

王维审老师对自己在教育一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细节分析,积极反思,认真归纳,使自己真正做到了教育的有心人,多少年磨炼下来,他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教育感”天赋异禀的人。

王老师用了教育叙事的方法,将一个个教育生活中的点滴琐事进行阐述,从中告诉我们只有改变自己,改变心态,才可以改变教师的行为,教师的精神世界才会慢慢丰盈。

从《为生命擦亮一些日子》中,我们读到了一个真正的草根出身、历经磨难、却执着生长,最终发现了教育的意义,诠释了教育的真谛的王老师。

他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只有来自教师自己内心的觉悟和觉醒,才能完成教育生命的自我救赎;从《早读哭泣的孩子》、《懂得欣赏,比什么都重要》等故事中,我们读出了教育不是简单的命令或判断,教育需要智慧,用那些泛着灵气的小招数、小技巧成就了很多掺杂着疼痛与快乐的小故事,让我们的教育多了一些轻松和惬意;从《行走也是一种教育》、《种瓜,也是为了看花》等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牵着学生的生命,带着希望和欣赏,慢慢地行走在教育之路上的师者情怀: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栽种,千万不要过分关注最终收获什么,而是要学会欣赏过程。

不一样的教育是一种境界,是一种领悟,需要我们每个教师用心去感悟,多做教育中的有心人,使我们真正找到自己的成长方向。

请相信:你若寻找,便能得到!。

教育者最美的姿态——《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

教育者最美的姿态——《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
教 育 者 最 美 的 姿 态
— — 《寻找 不 一 样 的 教 育 》读 后 感
口 张剑 华
譬 新 班
. ^

我 的 ·他 同 书 炎技 个 人成 长 l1lf说 ,『I 恰 、 ,frj时 机 遇 到 r人 , 的 贵 人— — 维 市 老 IJIfi,从 此 止 J r写 作 的 道 路 ,教 订 此 变 得 更 』JI1炎 好 为 也 想把 r{ 的 教 育 变 {荚 好 . 我 辟 j li 的《.』l彳 小一 样 的 敦 f 》,被这 本 符作 中 『凡J烁 荷 智 慧 灵 比fr, j教 育 艺术 t ̄f]Yr
重 他 川 上l【然 的 心 态 m 刈 孩 f ,得 刮 J I卜的

一 样 的 教 育 不 一 样 的 情 怀 工 老 帅 蜕 『J己 小 箭 体 制 下 扶 成 功 的
暴 本 条 件 ,他 的 成 长之 路 l 『i胃垠 辛 :l 作 l9年 , 仃 14年 农 村 .当 过 临 时 r,做 过 饺 办 I 厂 的 I 人 ,被 剁 夺 过 课 的 权 利 哪怕 足 ll L八 做 老 师 ,也 会 时 II、f经 受 一波 ■折 的 ¨ i 以 及 遭 遇 种 种 公 平 f叮足 他 没 仃 颥 废 ,他 选 择 J 川 文
来 安 坝 牛 命 的 痛 感 .外 酞 着通 过 教 育 作 }}: 自 己 的桕 fI}l j磨 难 一 起 扎 根 ,住 f1 f1_埘 教 育 进 行 冷 静 思 考和 深 度 感 教 育 对 丁 他 足 一 份 宁 静 的 守 候 ,足 活 的 一 分
与 艺帅 卡H比 ,我 址 {,==运 的 叶1 、l 后 , 到 的 校 任 教 ,我 的 老帅 仍 然 把 我 当作 已 的学 生 .r把 于地 教 我 如何 做 一 名 好 老 帅 这 我 顺 利 地 完 成 从 一 ,L到 一 名 教 I 的 吁 份 转 换 一 ,找 来 到 如 今 的小 学 ,领 的 器 重 I_j史 持 , 的 接 纳 助 ,}I:我 迅 述 成 长 起 束 我 的 沦 史 ·篇 接 一 樯 获 奖 、发 表 .我 的优 质 课 也从 县 级 划 巾 绒 冉 列 竹 绒 ,教 学 能 r 、优 秀辅

教师读书随笔真正的教育——读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有感

教师读书随笔真正的教育——读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有感

教师读书随笔真正的教育——读《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有感在学校发布的《暑假教师道德课堂读书活动图书推荐》的目录中,我一眼便选中了《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我的教育叙事》这本书,从书名我推断,这应该是一本贴近一线教师教学实践的书籍,里面有很多的具体事例,我觉得这类书籍对我们的帮助往往要大于那些纯理论性的书籍,所以就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

在序言中,我对作者王维审有了简单的认识:草根出身,经历坎坷,善于在教育中思考,不断地反思、成长……读着这本书,我又对王维审老师充满了敬佩之情:敬佩他的工作能力,敬佩他的流畅文笔,敬佩他的善学善思……他用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境,如何克服;面对烦恼,如何消融:面对“瓶颈”,如何成长;面对问题学生,如何关爱……更巧妙的是,他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不仅教我们怎么做老师、做教育,还教我们怎么写叙事、写反思。

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这真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我为自己的选择沾沾自喜。

王老师在一线工作多年,对于我们的现状了解深入,他理解我们老师所有的烦恼、苦楚,但却诚恳地告诉我们,所有的困难都不能成为自己不成长的理由。

我们面对问题时,总是抱怨自己的不如意,其实很多时候是自己能力有限,知识有限,没有很好地解决问题。

要有能力去解决问题,就要善于学习,不断研究,不断成长,只靠怨天尤人和自甘平庸是没有丝毫用处的。

记得我教过的最“无可救药”的一个学生就是森。

他是四年级时转到我们学校的。

刚转来不到一个学期,就经常听闻他的“英雄事迹”,办公室的常客更是非他莫属。

他长得白白净净,相貌端正,衣着得体,单从外貌你绝不会相信他是爱捣乱的学生。

而且他极聪明,四年级时语数英三科都名列前茅。

五年级时,我成为了他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可以想象,我对他的印象已经糟糕透顶。

所以,从一开始,我对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带着感情色彩去看待的。

每天进入教室,总是能接收到关于他的形形色色的报告:写纸条骂人,吐别人口水,在前面同学的衣服上写字,把鼻涕抹在别人身上……这些事情让我觉得,这个孩子不仅是调皮,更是道德有问题,他所做的这些事情,都是性质极恶劣的,而且无论你怎么跟他交流,给他讲道理,他从来就不觉得自己有一点错,总是别人招惹了他。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书心得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书心得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书心得“教育是种子的事业,它的成功与否需要时间的见证。

多年以后,我在学生心中埋下的教育种子能不能开花结果,他们会因为我的教育而变得幸福还是窘迫,这才是最重要的。

”暑期读完王维审老师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这段话就深深印在了我的心头。

王维审老师在一次学生聚会后思索:我到底教给他们什么了?什么才是理想的教育?因为一个被他管教出来的男生对他说:“老师,我得敬您一杯酒,要不是您当时踹我那几脚,我也许早就混到监狱里去了。

等我有了儿子,一定还得让您教,您可得给我踹出个北大、清华来呀!”这样一段并不是批评的、真诚的话却开始让王老师思考。

其实,像这样的面临教过学生的经历我们很多老师都有,有两个学生毕业后对我的反馈让我印象深刻。

小胤是我初当教师时教的毕业生,他对数学的理解总是比别人慢,我急啊!“我是一个年轻教师,这孩子的成绩肯定要拉我们班的后腿,班级成绩不理想,多丢人啊”,这是我当时内心真实的想法,我利用课余时间给小胤补课,在补课的过程中看到他转不过弯来,我急着了,说出来的话也不大好听。

让我沾沾自喜的是,在我这样不辞辛苦地补课下,小胤的成绩提高地挺快,毕业时的成绩都已经达到中上水平了!我在这个孩子身上花费了很多心血和时间,可是他毕业后见到我的反应让我心凉一截,他看到了我,就这样直直地从我身边走过,后来我从其他同学那里听到这样的话“我不喜欢谭老师,反正她也不喜欢我,碰见了还不如看不见呢”。

孩子敏感地传递着这个世界的一切,原来他认为,在我的心底是嫌弃他的,不喜欢他的。

时隔境迁,人的心态会发生变化,青涩的我也会变得成熟,这个时候我碰到了小颖,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小女生,比我曾经教的任何一个学生在学习方面都要来得慢。

为了帮助她提高,我也只能利用课余时间给她补课,但这时候想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不会,我会为她后面的学习担心,会放慢自己讲课的脚步;她有了进步,我比她还开心,我认为她肯定能和其他同学一样学习数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暑假读书随笔读《寻找不一样的教育》
有感
假期中,我细细翻阅了王维审老师写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

从自序中就提出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根底在哪里?书中没有过多地讲解写作理论知识,只是讲述了一个个朴实生动的教育故事,这些故事似曾发生在你,我,他的身上,共鸣的同时更多的是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

“以真实打动人,以朴素吸引人,以沉浸启发人”——而这,就是教育叙事的价值。

; 王老师选择了用文字来安顿生命里的痛感,并通过教育写作让自己的精神与磨难一起扎根。

在持续的写作中,他开始了一场场关于教育的冷静思考和深度感悟。

; 我非常欣赏王老师说的这样一段话:“在我的精神世界里,教育已经不再是鲜花和荣誉,而只是一份宁静的守候;教育已经不再是职业手段,而是生活的一部分。

有掌声,我会行走;没有掌声,我亦会行走。

”在持续的写作中,他找到了自己的灵魂和依靠。

; 二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也曾迷茫困惑过,焦虑怀疑过。

我也曾经以为:教育的根底就是教师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把传授给学生,千方百计帮助学生获得分数;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得到同事的羡慕、领导的认可;得到更多的荣誉和证书,为评职称添砖加瓦;教师就是一种职业,是谋生的技能……。

随着时间的推进,我不断学习、反思、领悟、成长。

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读了《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这本书,我心中的答案更加明确。

正像王老师所感悟:教育是种子的事业,它的成功与否需要时间的见证,我们在学生心中埋下的教育种子能不能开花结果,他们会因为我们的教育而变得幸福还是窘迫,这才是最重要的。

也正像书中所说:教育无非就是使人生活得更自信、更快乐、更文明、更美好幸福,作为个体的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在教育中让我们的孩子更自信、更自尊,更自强。

回想自己当年上师范学校的时候,学到的书本知识已经淡忘了许多,但老师给予我的关怀和温暖却一直难以忘怀,老师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格和人格魅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做一个善良的人,给别人带去温暖一直是我做人的准则,这也是老师对我的影响,也是教育的根本。

先学会做人是关键。

现在的我,越来越贴近教育的本质,不会紧盯着学生的分数,更多的是注重分数背后的温暖教育,逐步走进学生的内心,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相处,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胜过知识的传递。

我尽力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让他们成为每天开开心心来上学的孩子。

懂得尊重、懂得关怀、懂得理解学生。

用教育的智慧和自身的人格魅力去赢得他们对我的认可和喜欢,接纳我,彼此温暖、彼此欣赏、共同成长。

教育就是这样简单,打开自己的世界,进入学生的世界,完成师生之间没有任何芥蒂的心灵相容。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教育叙事写作的范本,真是一部教育叙事的写作宝典。

如果我们一线教师也能够坚持用文字记录教育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享受写作带来的乐趣,品味自己的成功与失败,感悟教育的真谛,我们就可以带给孩子不一样的教育。

; 我是一个不擅长写作的人,但我已经做好了准备,让文字的力量带着我不断去寻找美丽的
教育故事,带着对教育的思考,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