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

合集下载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0例护理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0例护理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0例护理发表时间:2016-05-06T10:07:57.9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5期作者:胡聪娇陈芳邱旭仙[导读]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3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伤口经久不愈,反复入院,其余27例治愈出院。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310000)【摘要】总结3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外科围手术期间的护理。

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宣教戒烟、患肢保暖、运动锻炼的重要性,做好坏疽肢体的护理;术后重视体位、伤口与活动护理,加强病情监测,重点观察患者血供情况,同时做好出院宣教,减少疾病复发。

3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伤口经久不愈,反复入院,其余27例治愈出院。

【关键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护理;四肢血管;被动吸烟;坏疽【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5-0397-01 Nursing care of 30 cases of thrombosis Zeng Guangjian, Lu Guangren,【Key words】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Nursing; Arteries; Veins; Smoking; Thrombosis;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周围动脉慢性闭塞性疾病之一,以侵犯四肢血管为主的全身性、非化脓性、节段性和周期性发作的动静脉炎性疾病。

[1]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以下肢多见。

主要症状为患者怕冷,皮肤温度降低;皮肤色泽苍白或发绀;感觉异常;患者疼痛,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患肢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患肢在发病前或发病过程中反复发生的游走性浅静脉炎;患者末端严重缺血,产生干性坏疽,脱落后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

本科室2014年收治30例该疾病,现报告如下: 30例均为我院血管外科的住院病人,其中男性29例,女性1例,年龄在19岁到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岁,其中3例无吸烟史,其余27例从16到28岁之间开始吸烟,每日吸烟量在10-40支烟,大多在20-30支。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与护理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与护理
临 床询 问病 史发 现 大 多数 病 人 有 吸 烟 史 。血 栓 闭 塞性
1 .严 格终身戒 烟 。有研 究 表 明 , 主动 或被 动 吸烟是 本病 发生和发 展 的重 要环 节 。烟碱 能使 血管 收 缩 , 烟 草 浸 出液 可致实 验动物的动 脉发 生炎性 改变l 2 j 。戒烟 可使 病情缓 解 , 再度 吸烟常 使病 情 反 复。 因此 在给 病 人做 健 康宣 教时要反 复强 戒 烟 的 必要性 , 监 督病 人 和 家属 戒 烟, 一 定要 病 人 及家 属从 根本 上认 识 到 戒烟 对 治疗 该 病 所具有 的重要意 义 , 病 人戒炯 不但可 以缩 短住 院时 间 ,
但 已有溃疡 形成 者 禁用 。进 行患 肢 功 能锻 炼 , 有利 于促
使 患 肢 侧 支 循 环 的建 。
药物 , 还 可根 据 中医辨 证论 治原 则予 以治疗 。中药选 用
脉络 宁 、 红花 注射 液 等 。西 药 选 用 丁 咯 地 尔 、 川 I 芎 嗪 等 静 脉给 药 。配 合 股 动 脉 冲 击 疗 法 , 口服 中 药 汤 剂 等 。 ③ 交感 神经 阻滞 。④肢 体 负压 疗 法 。将 患 肢 置 入 密 闭
立 。 ② 药 物 疗 法 。 除 了 选 用 抗 血 小 板 聚 集 与 扩 张 血 管
位 2 ai r n , 继 而作 患 肢 的旋 内旋 外 以及 属 曲伸 展运 动 , 如
此 反复约 2 O ai r n 一 - 。 可 根 据 患 肢 的 不 同 情 况 每 日练 习 ,
临 床 调 护 中国民间疗法
CH NA NATURo p ATH丫 F e b 20 1 4 V0 22 NO 2


血 栓 闭 塞 性 脉 管炎 的 治 疗 与 护 理

江苏医疗卫生护理专业知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措施(下)

江苏医疗卫生护理专业知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措施(下)

江苏医疗卫生护理专业知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
措施(下)
一、皮肤溃疡或坏死的护理
卧床休息,减少损伤部位的耗氧量;保持溃疡部位的清洁、避免受压及刺激;加强创面换药,可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湿敷,并遵医嘱应用抗感染药物。

二、术前准备
按常规准备,需植皮者,作好植皮区的皮肤准备。

三、术后护理
1.体位:静脉疾病术后抬高患肢30°,以利血液回流;动脉疾病术后平置患肢。

2.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血压、脉搏、肢体温度及切口渗血情况;(2)血管重建术及动脉血栓内膜剥除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肢远端的皮肤温度、色泽、感觉和脉搏强度以判断血管通畅的情况;(3)预防组织损伤与感染。

四、健康教育
绝对忌烟,以消除烟碱对血管的毒性作用。

指导病人进行肢体运动,以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

操作方法是:病人平卧,抬高患肢45°,坚持2~3分钟,然后双足下垂床边2~3分钟,再将患肢平放2~3分钟,同时进行踝部和足趾运动,如此反复锻炼5次,每日3~4次。

例题: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下列哪项不正确?
A.止痛,禁烟
B.指导抬腿运动
C.患肢用热水袋加温
D.保持患肢干燥
E.测皮温、观察疗效
正确答案:C。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措施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措施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措施1.控制或缓解疼痛(1)绝对戒烟(2)肢体保暖:但避免用热水袋或热水给患肢直接加温(3)有效镇痛2.减轻焦虑3.预防或控制感染(1)保持足部清洁、干燥(2)皮肤瘙痒时,可涂止痒药膏,避免用手抓痒(3)预防继发感染皮肤溃疡或组织坏死时应卧床休息保持溃疡部位的清洁、避免受压及刺激加强创面换药,并遵医嘱应用抗菌药物(4)预防术后切口感染4.促进侧支循环,提高活动耐力(1)步行:鼓励病人坚持每天多走路,以不出现疼痛为度。

(2)指导病人进行Buerger运动。

平卧位:抬高患肢45°以上,维持2~3分钟。

坐位:双足自然下垂2~5分钟,作足背屈、跖屈和旋转运动。

患肢平放休息2分钟;如此重复练习5次,每日数次。

5.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1)体位血管造影术后:平卧位,穿刺点加压包扎24小时,患肢制动6~8小时,患侧髋关节伸直、避免弯曲,以免降低加压包扎的效果。

鼓励病人多喝水,促进造影剂的排泄;静脉手术后:抬高患肢30°,制动1周;动脉手术后:患肢平放、制动2周。

(2)术后严密观察病人血压、脉率。

切口、穿刺点渗血或血肿情况。

肢体远端血运情况:双侧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皮肤颜色及感觉,并作记录。

若动脉搏动消失、皮肤温度降低、颜色苍白、感觉麻木,提示有动脉栓塞;若动脉重建术后出现肿胀、皮肤颜色发紫、皮肤温度降低,可能为重建部位的血管发生痉挛或继发性血栓形成,应紧急通知医师采取治疗措施。

(3)若有以下情况不宜运动:腿部发生溃疡及坏死时,运动将增加组织耗氧。

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时,运动可致血栓脱落造成栓塞。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的护理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的护理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的护理导学案例病人,男,42岁,吸烟20年,每天30支左右,冷库工作10年。

近来,右小腿持续性剧烈疼痛,不能行走,夜间加重,到医院就诊。

体检:右小腿皮肤苍白,肌萎缩,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问题:1.病人可能的发病原因是什么?2.应如何保护病人患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性、节段性和周期性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四肢远端的中小动静脉,尤其是下肢血管。

本病好发于40岁以下的有长期吸烟史的男性青壮年。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本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相关因素主要有两方面。

1.外在因素主要有吸烟(包括主动和被动吸烟)、寒冷和潮湿、慢性损伤和感染等。

吸烟是引起本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持续吸烟显著加速病情进展和症状恶化,及时戒烟能明显减缓症状,甚至达到完全缓解,而再吸烟后,病情又会复发。

2.内在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性激素、前列腺功能失调及遗传因素。

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二、病理生理本病多见于下肢中小型动脉,伴行静脉也常受累。

由远向近发展、病变呈节段性。

本病早期以血管痉挛为主,继而血管壁内膜增厚,管腔内血栓形成。

本病后期血管壁和血管周围广泛纤维化并有侧支循环形成,以代偿血液供应。

当动脉完全闭塞时,侧支循环失代偿时,最终可造成肢体远端坏疽或溃疡。

三、临床表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起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呈周期性发作,经过较长时间后症状逐渐明显和加重。

根据病程的进展以及病情的轻重分为以下三期。

1.局部缺血期局部缺血期以血管痉挛为主,因肢体供血不足,表现为患肢苍白、发凉、酸胀乏力,有麻木、刺痛和烧灼感,出现间歇性跛行。

此期有部分病人可伴有下肢反复发作的游走性静脉炎,表现为下肢浅静脉处皮肤红肿、有压痛,并出现条索状硬块,约2周逐渐消失,但在另一处又可发生。

此期患肢皮肤温度低于正常,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

2.营养障碍期除血管痉挛继续加重以外,还有明显的血管壁增厚及血栓形成,表现为间歇性跛行更加明显,最终在静息状态下出现持续性的患肢疼痛。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是一种以中、小动脉节段性,非化脓性炎症和动脉腔内血栓形成为特征的慢性闭塞性疾病,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绝大多数有吸烟史,病变主要累及患肢的中小动脉,使动脉腔狭窄、闭塞,缺血严重最终可能导致截肢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我院2008年4月~2012年4月采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所致下肢缺血60例(72条患肢),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50例,女10例,年龄27~42岁,平均35.3岁。

所有病例均有吸烟史,6~25年,病程3~26个月,全部患者均有足部和(或)下肢发凉、疼痛,曾出现间歇性跛行50例,发展为静息痛46例,足趾溃疡10例。

右下肢21例,左下肢27例,双下肢12例,共72条肢体。

24例下肢动脉造影,48例下肢动脉cta 检查,均有股动脉狭窄、腘动脉闭塞,膝关节以下没有流出道。

全部患者经过各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病例选择:确诊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造影或cta检查显示腘动脉闭塞,膝关节以下没有流出道者;或者经过其他方法治疗无效者。

下肢有感染病灶、过去5年内明确有恶性肿瘤疾病或血中肿瘤标记物(afp,cea,psa,ca19-9,ca125)水平明显升高者、目前仍在吸烟又不准备戒烟者除外。

2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的原理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硬膜外或椎管内麻醉下患肢沿血管走行区点状深部肌肉注射(深度1.0~1.5cm),每个点0.5ml~1.0ml单个核细胞悬液,点距2~3cm。

移植后常规应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

3 整体护理3.1术前护理3.1.1 心理护理由于下肢缺血性静息痛甚至溃疡、组织坏疽,病程长,久治不愈,长期遭受疼痛的折磨,活动少,睡眠质量差,情绪也可能变得易激惹或抑制[1]。

护理人员要针对病人的疼痛、焦虑程度,对病人进行耐心细致的护理,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讲解手术的方法、基本原理、预后情况、目前治疗慨况等,恢复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清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术前护理:1)绝对戒烟,消除烟碱对血管的收缩作用,以免引起下肢血液循环障碍。

2)肢体用棉袜套保暖,避免用热水袋、热垫直接给患肢加温,因热疗使组织需氧量增加,将加重肢体病变程度。

3)保持足部的清洁、干燥,可用35℃以下温水洗脚,洗脚时不要用患足试水温,因患足感觉异常,容易烫伤。

4)休息时取头高脚低位,使血流易灌流至下肢,减轻疼痛。

5)对疼痛剧烈的中、晚期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麻醉性镇痛药;对疼痛难以缓解的,可用连续性硬膜外阻滞方法止痛。

6)鼓励患者每天多走路,以疼痛出现作为活动量的指标。

7)有皮肤溃疡或坏死的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耗氧量,保持溃疡部位清洁、干燥,创面加强换药,并遵医嘱应用抗感染药物。

2.术后护理:1)体位护理:静脉血管重建术后应卧床制动1周,动脉血管重建术后应卧床制动2周。

2)饮食护理:给予患者低脂饮食,多饮水,多食粗纤维食物,避免大便干燥引起排便困难。

3)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者的体温、肤色、动脉搏动情况。

4)用药护理:术后抗凝治疗应遵医嘱用抗凝药物,注意保护患者,防止外伤。

5)基础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满足卧床患者的生理需求。

6)专科护理:①预防和控制感染: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洗脚,避免烫伤。

皮肤瘙痒时,涂止痒膏,避免用手抓痒,以免皮肤破溃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

②促进侧肢循环,提高活动耐力:鼓励患者坚持每天多走路,行走时以出现疼痛时的时间和行走距离作为活动量的指标,以不出现疼痛为度。

【健康教育】1.劝告患者坚持戒烟。

2.保护患肢,避免外伤,避免久坐久站。

3.术前及术后指导患者进行运动,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

4.坚持体育锻炼,每天至少30min,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血运。

5.穿棉袜及透气性好的鞋子,并及时更换,预防真菌感染。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
动脉造影
动脉彩超
处理原则
防止病变进展,改善和促进下 肢循环血液
非手术治疗
一般处理:严格戒烟、防止受潮和外 伤,肢体保暖但不做热疗,以免组织 需氧量增加而加重症状。疼痛严重者, 可使用止痛和镇静剂。早期病人患肢 进行适度锻炼,可促使侧支循环建立。
药物治疗:适用于早、中期的病人 1、扩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 2、预防和控制感染 3、中医中药 4、高压氧疗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
定义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累及 周围血管的炎症性、节段 性、周期性发作的慢性闭 塞性疾病,主要侵害四肢 的小动脉,多发生于下肢, 好发于男性青壮年。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尚未明确,与多种因素有关, 基本可归纳为两方面: 1、外来因素:主要有吸烟、寒冷 与潮湿的生活环境、慢性损伤和 感染。
便秘:与患者行走不便、长期卧床有 关
护理措施:指导患者适当活动,每日 顺时针规律按摩下腹部,促进肠蠕动, 保持大便通畅。 症状较重不能缓解者,遵医嘱予以番 泻叶泡水服用或予以开塞露外用,观 察用药效果。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宜进食富含粗纤 维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患肢疼痛不能自 行活动有关
护理措施: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及日常 生活习惯,协助患者将日常生活用品放 置伸手可及处。 做好心理护理,增加患者的自我价值感, 鼓励患者最大限度的进行生活自理。 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鼓励患者恢复期 可适当床边活动。
潜在并发症:有患肢皮肤感染的危险
护理措施:观察患肢皮肤温度、弹性、 色泽,肢端动脉搏动是否正常 教会患者家属帮助患者进行患肢肌肉 按摩,指导患者每日进行肢体功能锻 炼,放置外伤引起肢端溃疡。 遵医嘱予以抗感染药物的使用,观察 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原则
• 1.非手术治疗
• (1)一般治疗 • 1)严禁吸烟,以消除烟碱对血管的刺激而引起的血管收缩作
用。
• 2)防止受冷、受潮和外伤,但不应使用热疗,以免组织需 氧量增加而加重症状。
• 3)患肢应进行锻炼,以促进侧支循环建立。 • 4)止痛:疼痛是本病病人的较为突出的症状,当患肢出现
溃疡、坏疽或继发感染时,疼痛更为加重。一般镇痛药物 常难以奏效,可适当使用吗啡或哌替啶类止痛剂。为预防 药物成瘾,也可采用普鲁卡因股动脉内注射及腰交感神经 封闭术等,以减少止痛药物的用量。若腰交感神经封闭术 效果明显者,应及时性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
• 3.预防或控制感染
1)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洗脚,告诉病人先用 手试水温,勿用足趾试水温,以免烫伤。
2)预防组织损伤:皮肤瘙痒时,可涂止痒药膏避免用手抓 痒,以免皮肤破溃而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
3)预防继发感染:病人有皮肤溃疡或组织坏死时应卧床休 息,减少损伤部位的耗氧量;持溃疡部位的清洁、避免受 压及刺激;加强创面换药,并遵医嘱应用抗菌药物
组织坏死期
患肢动脉完全闭塞,发生干性坏疽,先 见于第一趾尖端,可延及其他各趾或更 高平面。此后,坏死组织可自行脱落, 在残端留下经久不愈的溃疡创面。当继 发细菌感染时,可转为湿性坏疽,常伴 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影像学检查
• 肢体血流图:有助了解肢体血流通畅情况。血流 波形平坦或消失,表示血流量 明显减少,动脉 严重狭窄。 • 超声多普勒检查:可显示动脉的形态、直径和流 速、血流波形等;踝肱指数,即踝压(踝部胫前 或胫后动脉收缩压)与同侧肱动脉压之比,正常 值>1.0。若比值为0.5-1,为缺血性疾病;若比 值<0.5,严重缺血。 • 动脉造影:可以明确动脉阻塞的部位、程度范围 及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
• (2)肢体保暖:告知病人应注意肢体保暖,避免受寒 冷刺激,但应避免用热水袋或热水给肢体直接加 温。寒冷可使血管收缩,而温度升高,加重局部 缺血、缺氧。
• 3)有效镇痛:对早期轻症病人,可遵医嘱用血管扩 张剂中医中药缓解疼痛。对疼痛剧烈的中晚期病 人常需使用麻醉性镇痛药。若疼痛难以缓解,可 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方法止痛
• 6.其他血管造影术后鼓励病人多喝水,促进造影剂的排 泄,必要时可给予补液。记录24小时的尿量。
• 七)健康教育 • 1,劝告病人坚持戒烟。 • 2,体位病人睡觉或休息时取头
高脚低位,使血液容易灌流至 下肢。告知病人避免长时间维 持同一姿势(站或坐)不变,以 免影响血循环。坐时应避免将 一腿搁在另一腿膝盖上,以 • 3,保护患肢 切勿赤足行走,避 免外伤;注意患肢保暖,避免 受寒;鞋子必须合适,勤换袜 子,预防真菌感染。 • 4·指导病人进行患肢功能锻炼, 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局部 症状。
治疗原则
• (3)高压氧疗法:通过高压 氧治疗,提高血氧含量,促进 肢体的血样弥散,改善组织的 缺氧程度。
• (4)创面护理:对干性坏疽 创面,应在消毒后包扎创面, 预防继发感染。感染创面可给 予湿敷和换药。
药物治疗
• 适用于早中期病人 • 1)扩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聚集:①前列地尔注 射液,具有扩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可以改善患肢血供,对缓解静息痛有一定效果。 ②α-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兴奋剂,如妥拉唑林等。 ③硫酸镁溶液,有较好的扩张血管作用。④低分 子右旋糖酐,能降低血黏度,对抗血小板聚集。 • 2)预防和控制感染:对并发感染者,根据细菌 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抗菌药物 。 • 3)中医中药,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活血化瘀; 清热利湿;补气养血辅以活血化瘀等。
• 3)大网膜移植术:适用于动脉广泛闭塞者。
• 4)腰交感神经切除术:适用于腘动脉远端狭窄的病人。腰交感神 经阻滞试验阳性(阻滞后皮肤温度提高1~2℃),提示血管痉挛 因素大于闭塞因素,可考虑实施行腰交感神经切除术
• 5)截肢术:肢体远端坏死已有明确界限者,或严重感染引起毒血 症者,需作截肢(趾、指)术。
(二)临床表现
• 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常呈周期性发作,经过较 长时间后症状症状逐渐明显和加重。按病变发展 程度,临床上可分三期:
• 1.局部缺血期此期以血管痉挛为主,表现为患肢 供血不足,出现肢端发凉、怕冷、小腿部酸痛, 足趾有麻木感。尤其在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小腿 肌肉抽搐,被迫停下,休息后疼痛可缓解,但再 行走后又可发作,这种现象成为间歇性跛行。少 数病人可伴有游走性浅静脉炎,出现下肢浅小静 脉条索性炎性栓塞,局部皮肤红肿、压痛,约经 两周可逐渐消失,然后又在另一处发生.此期患 肢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明显减弱。
护理问题
1.疼痛 与患肢缺血组织坏死有关 2.焦虑与患肢剧烈疼痛、久治不愈、对治疗失去 信心有关 3.组织完整性受损 与肢端坏疽脱落有关 4.活动无耐力 与患肢远端供血不足有关 5 .潜在并发症:术后切除出血和栓塞
护理措施
• 1.控制或缓解疼痛
• (1)绝对戒烟:告知病人吸烟的危害,消除烟碱对血 管的收缩作用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
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的护理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性、节段性和周期性发 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主要侵袭四肢的小动脉,小静脉也常受累。 好发于男性青壮年。
(一)病因病因尚未明确,与多种因素有关
1.外来因素主要有吸烟、寒冷与潮湿的生活环境、慢性损伤和感 染。
2.内在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性激素和前列腺素失调及遗传因 素。上述因素中,主动或被动吸烟是参与本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环 节。多数病人有吸烟史,戒烟可使病情缓解,再度吸烟常使病情反 复。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 (2)术后严密观察
1)病人血压、脉率。
2)切口、穿刺点渗血或血肿情况。
3)肢体远端血运情况,双侧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皮 肤颜色及感觉,并作记录。若动脉搏动消失、皮肤温度降 低、颜色苍白、感觉麻木,提示有动脉栓塞;若动脉重建 术后出现肿胀、皮肤颜色发紫、皮肤温度降低,可能为重 建部位的血管发生痉挛或继发性血栓形成,应紧急通知医 师采取治疗措施。
4)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密切观察病人体温和切口情况,若 发现伤口红肿、渗出和体温升高应及早处理,并遵医嘱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4.促进侧支循环提高活动耐力
(1)步行:鼓励病人坚持每天多走路,行走时以出现疼痛 时的行走时间和行走距离作为活动量的指标,以不出 现疼痛为度。
2)/指导病人进行Buerger运动
营养障碍期
此期除血管外痉挛继续加重外,还有明显 的血管壁增厚及血栓形成。即使在休息时 也不能满足局部组织的血液需求,故病人 足趾部可出现持续性疼痛,夜间尤甚。剧 痛常使其夜不能寐,迫使其屈膝抱足而坐, 或将患肢垂于床沿,以增加血供缓解疼痛。 这种现象称之为静息痛(休息痛)。此时, 足与小腿皮肤苍白、干冷、肌肉萎缩,趾 甲增厚,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消失。
• (1)体位:血管造影术后病人应平卧位,穿刺点加压包扎 24小时,患肢制动6-8小时,患侧髋关节伸直、避免弯 曲,以免降低加压包扎的效果。静脉手术后抬高患肢 30°,制动1周;动脉永手术后患肢平放、制动2周。自 体血管移植术后愈合较好者,卧床制动时间可适当缩短。 病人卧床制动期间上,维持2-3分钟。
(2)坐位:双足自然下垂2-5分钟,作足背屈、跖屈和 旋转运动。
(3)患肢平放休息2分钟;如此重复练习5次,每日数 次。
若有以下情况不宜运动:
1)腿部发生溃疡及坏死时,运动将增加组织耗氧。
2)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时,运动可致血栓脱落造成栓 塞。
• 5.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手术治疗
• 目的是增加体血供和重建动脉血流管道
• 1)动脉重建术:①旁路转流术:适用于主干动脉闭塞、但在闭塞 的近侧和远侧仍有通畅的动脉通道者;②血栓内膜剥脱术:适用 于短段的动脉阻塞者。
• 2)分期动、静脉转流术:适用于动脉广泛闭塞且无流出道者。 在下肢建立人为的动静脉瘘,通过静脉逆流灌注,向远端肢体提 供动脉血,4~6个月后再次手术结扎瘘近侧静脉。
辅助检查
(1)测定跛行距离和跛行时间 (2)测定皮肤温度:若双侧肢体皮肤温度相差 2℃以上,提示皮温降低侧肢体动脉血流减少。 (3)检查患肢远端动脉搏动情况:若搏动减弱 或不能扪及常提示血流减少
(4)肢体抬高试验:病人平卧,患肢抬高 70~80°,持续60秒,若出现,麻木、疼痛、苍 白或蜡黄色者为阳性,提示动脉供血不足。再让 病人下肢自然下垂于床缘以下,正常人皮肤色泽 可在10秒内恢复正常。若超过45秒且皮肤色泽不 均匀,进一步提示患肢存在供血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