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走“弯路”中成长
让学生多走些“弯路”又何妨

给 孩 子 自己开 门机 会 ,轻 易地
帮 他 打开 门 ,不 但 剥夺 了孩 子
寻求正确 “ 门” 法 的乐趣 , 开 方
更会使他 们变得懒 于动手 , 疏
于尝试 , 惯依赖 父母 、 师 , 习 老
些 “ 路 ”但 走 这 样 的 “ 路 ” 弯 , 弯
确 把 握好 让 学 生 走 “ 弯路 ” 的机 会 。 观学 生 犯 的错 误 , 纵 大致 可 分 为 两种 类 型 :一 种是 我 们 必
陈 明 责
\
须予 以立 即纠 正 的 ,如学 生 乱
丢垃圾 、 讲 整洁 、 负弱小 、 不 欺
迷恋 网络 游 戏 等 ,一旦 放 任 以 后 就 难 以“ 拾 ” 而 另一 种 , 收 ; 即 孩子 能够 自行 纠 正 的 ,主要 是
“ 弯路 ” 走 的机 会 , 我 们 的鼓 让 学 生们 在 一 次 次 “ 跌倒 ” 再 一 后 次 次地 “ 站起 来 ” 圈 !
( 作者单位 :山东省 枣庄 市市 中区实验 小学)
为他 们 的每 次 进 步 喝彩 , 让 记 回家 的 路 一 样 ,往 往 只 有 犯 励 ,
却 是 很有 必要 的 ,而 且 是 非 常
以致 于 永 远不 会 自理 、 自立 。 众
所 周 知 , 孩 子 是 不成 熟 的 , 小 也
有 意 义 的 ,有 利 于 学 生综 合 素
质 的提 高 。 老 师 ,请 多 给学 生 们 一 些 “ 错 ” 机 会 , 他 们 手 持 爱 犯 的 让
堕 :箜. 璺
1 活 2生
自 谈i 由 -
生 成 长 。 为 教 师 , 平 时 的教 作 在
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引路人.doc

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引路人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引路人》的内容,具体内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简言之,班主任要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引领学生走上成人、成才的道...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简言之,班主任要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引领学生走上成人、成才的道路,走上幸福和成功的人生道路。
从班主任、政教主任到德育副校长,笔者从事德育工作16年,对班主任这个学生成长"引路人"的角色,有切身的体会和思考,在这里谈一些粗浅看法。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路",既是针对学生的成长而言的,也是针对班主任的专业成长而言的,两者交织融合在一起,不分彼此。
一、励志教育,为学生发展找准出路。
对一个国家和社会来说,流动人口之所以难管理,在于其流动性,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和生存条件。
如果一个群体面临一种不稳定的生活状态,我们如何能奢望社会良性发展?同样的,面对学生,班主任也要解决好"民生"问题,让学生"安居乐业"。
学生的"民生",主要是学生的志向、志趣问题,让学生志有所向,事有所为,闲有所好。
志有所向。
就是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
让学生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和价值追求,既要树立长远的志向和理想,还要制定中期、短期的目标,更要有每天的计划和安排,学会每天有目标、有计划地生活。
一个没有志向和追求的人,必然会浑浑噩噩虚度年华,容易滋生是非、违法乱纪。
班主任须重视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每个阶段都有梦可追,每天都有"计"可循,当自己人生的主人。
事有所为。
在弯路中成长记叙文高中高一高分作文

在弯路中成长记叙文高中高一高分作文在弯路中成长记叙文1当人们陷入重重困难、无计可施地准备放弃的时候,当植物感染病菌、致残叶败毫无生机将要枯萎的时候,只要心怀一个信念——“一个苹果正等待着我!”保持探索的精神和不懈的探索,就可以在探索中获得成长,再现重生。
科学的探索之路充满曲折与荆棘,探索的过程也就无比艰辛,唯有具备坚强的意志、超人的毅力和博大的胸怀者,方能在一次次的失败与挫折中不断完善,最终走向成功,获得成长。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一例。
他为了寻找做灯丝的最佳材料,曾经做了无数次实验,他用过普通的金属丝线,还用过其他许多材料,可结果都归于失败。
有些人因此而嘲笑爱迪生,认为他做了这么多实验,一点价值也没有。
而他却坦然地笑笑说:“这些实验的价值就在于告诉后人,这些材料都不适合做灯丝,可以使后人避免重复失败,这离成功不是更近一步了吗?”的确,生活中任何一次探索,都是创造力的一次成功,都是一次快速科学的成长。
不仅科学的探索如此,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
还记得1993年一个叫蒙特卡洛的地方吗?还记得萨马兰奇向世人宣布结果的情景吗?还记得澳洲人喜极而泣,紧紧拥抱的情景吗?还记得12亿中国人当时的极度失望吗?一个即将到手的苹果就这样突然坠落了。
自从1993年北京申奥败给悉尼后,国人便刻骨铭心地记住了上面的每一个细节,我们不得不承受这失败的打击。
但是,失败没能冷却中国人的申奥热情,挫折没能阻止龙的子孙探索的步伐。
正视失败,勇于探索,不屈不挠,正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中国人在知道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的“苹果”不属于自己后,保持者探索的精神,移动攻城木梯,目标指向20XX年奥运会主办权这只“苹果”。
我们卧薪尝胆,完善自己,扛起“新北京、新奥运”的.大旗,终于在2001年圆了申奥梦。
回顾昨天,在1993年的“世纪申奥”活动中,悉尼、北京还有那属于全人类的奥林匹克,其实都是赢家!失败后的不断反省,不断探索,使我们摒弃了浮躁和对形式的过于专注,走向了成熟。
在摸索中成长——我的专业成长故事

在摸索中成长——我的专业成长故事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四年前的我还是憧憬着教育事业的大学生,如今,自己已成为了70多个孩子的老师,每次看着学生们天真烂漫的笑脸,听着那一声声“老师好”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幸福。
回首这三年多的成长轨迹,我感慨万千,以下请大家与我一起分享成长中的点点滴滴。
一、从学习中成长。
一开始的时候,只会就事论事,学生学习了也不会变通。
后来我就精心钻研教材,精心备课。
比如上课之前,我都准备好给不同层次学生提的问题,准备好课堂的活动,尽量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各个方面的练习,课堂有效率。
关于教学的方法,我完全得益于听有经验的老教师的课,我直接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切实有用的方法,让我少走很多弯路。
二、反思中成长。
每节课后我都会进行反思,或者想学生这节课为什么反映不强烈。
或者想我是不是语法没有解释清楚,有没有再浅显的例子?也或者是体味这一节课下来收获的快乐。
总结之后再进行新的实践。
三、合作中成长。
学会合作也是我们青年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实质上教师的工作到处体现着合作意识。
集体备课、教研组活动中与同事的合作,自己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合作等等。
学会合作,积极合作,才能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真正的好学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学探究出来的,所以我更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会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发现、挖掘问题,去提出问题,这时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深刻的。
他会提出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甚至是千奇百怪的问题,也只有这样老师才会有的放失,才会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解放了自己,而是担子更重,压力更大。
活跃的思维,多角度的问题激励着我,逼使着我广泛查阅资料,涉猎相关学科知识,以备学生的不时之需,都说,成功来源于积极的思维,而积极的思维又取决于学生吸纳的知识容量,而老师大容量的、有深度的课堂教学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思维量和知识容量,真是备课无止境啊!老师们,让我们共勉吧!。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不走或少走弯路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不走或少走弯路
常常看到在大大小小的数学考试后,一些同学大呼小叫:这道题我本来会做的,可惜不是这里看错了,就是那里算错了;还有一些同学在考试过程中,对于“难题”百思不得其解,可是交卷之后,并没有得到别人的任何帮助,便想出了解题的方法。
上述这些现象我们将如何面对,争取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对此我向大家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1、钻研课本,打好基础
在数学复习中,首先应将课本中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性质、公理、定理及解答问题中常用的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梳理,注意挖掘和发挥课本中例题、习题的潜在功能,归纳整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练习重效率,切忌好高骛远
做练习题若不注意消化吸收,只是一味地贪多求快,轻易重难,则会劳而无功。
复习时,一要落实课本中练习、习题以及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探索性内容,二要精选近年来各地中考(微博)试题中的优秀试题,进行强化训练,不能贪多求快,要注意练习的效率。
3、注重反思解题的思维过程,提高思维能力
平时做练习时,注重反思解题的思维过程、探索过程、自己出错的原因和思维的断层。
解题时,要注意观察已知条件和需解决的问题的特点、挖掘其背后隐含信息、联想有关的已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解题后应反思,此题的解法自己是怎么想出来的,通过解题自己受到了什么启发,特别是在解答时曾感困难的问题,更应思考在什么地方遇到了困难,造成困难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又可吸取什么经验、教训等等。
4、树立自信,保持好心态
良好的心态对理科考试尤为重要,也是思路顺畅的前提。
过度紧张会导致思路不清,计算错误或做不出题。
学会自我调控情绪,培养自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考试。
“弯路”启示:让学生在错误中成长——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出错的反思

— —
( 3 )
4 . 7 5
+3 . 4 0
8 .1 5
着 学生 走 “ 直路” 当 学 生 犹豫 着要 走 入“ 弯路” 时. 就 会 被 老 师 无 情 地 拧 “ 直” . 学 生 所 得 到 的 知 识 都 是 现 成 的、 直接 的。 不敢 在课 堂 上 犯 错 , 即 使
B 老师 : 好, 自己 动 手 试试 。
( 学生独立列竖式 , 老师巡视 , 并
、
包容 “ 弯路” 。 允 许 学 生 出 现
错 误
将 几 名 学 生 的 竖 式 计 算 过 程 拿 到 实 物 投 影 上 展 示 )
《§ M i l l 奄镪 }
片 段 一 五 年 级 上 册 《 小 数 加 减
惊: 数 学 题 还 真 有 不 同 的 答 案 !正 当 我吃惊时 . 吴丹辉又站起来 : “ 我 还 有 更 巧 妙 的解 法 . 而 且 容 积 比你 们 还 大! ” 我瞪大眼睛 . 吴丹辉继续说 : “ 如 果 我们 把 这 块 铁 皮 的一 半 平 均 分 成4 份( 如图3 ) , 补 在 另 一 半 的 四边 上 ( 如
的 路更 加 丰 富 多 彩
一
样列 式做 到 了个 位 和个 位对 齐 . 十 分 位 和 十 分 位 对 齐 . 百 分 位 和 百 分 位 对 齐 生2: 我 同意第 1 种 和第3 种 的 方 法. 不 过第3 种方 法 中“ 3 . 4 O ” 百 分 位 上的“ O ” 可 以省 略 不 写
图3 ) .则 它 的 容 积 为 2 0 x 2 0  ̄ 5 = 2 0 0 0
( 立方厘米 )
成长作文之成长是一个走弯路的过程作文

成长是一个走弯路的过程作文【篇一:《弯路》作文指导】弯路【作文题目】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
不摔跤,不碰壁,怎能练就好筋骨,怎能长大呢?请以“弯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首先要理解“弯路”的内涵,准确把握这个概念的含义。
张爱玲说:“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路。
”因为年轻,我们总是看不清前进的方向,我们碰壁。
摔跟头,一路磕磕绊绊,走过许多弯路。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走一条直路,但往往由于认识、方法不当等原因而走了弯路。
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谁都难免走一段弯路,你若不是能掐会算,未卜先知,就难保不偏离目的地,七拐八绕。
人生的弯路,均是走过方知其弯。
走了一段弯路不要紧,关键是如何对待自己走过的弯路,如何看待别人走过的弯路。
正确的做法是及时总结经验,调整人生的方向,使自己尽快走上正道,正如一位企业家所言:上一步走得不好不要紧,下一步要走对才是重要的。
总结经验相当重要,如果人们能够在投身于某项事业、确立某个奋斗目标之前,正确评估自己的天赋、能力和客观条件,鉴别他人的建议或参谋是否可取,并能够汲取他人的经验教训,人们虽不是可以预知未来的神灵,恐怕也可以在人生的道路上少碰一点壁,少走一点弯路。
审题必须理清如下三个问题:一,是什么?“弯路”是指文题背景语中的“摔跤”“碰壁”等,亦即在求学之路,创业之路,人生之路,科学之路,革命之路等上面所遭遇的挫折,失败等。
二,为什么?从客观上来看,天灾,人祸以及尚不成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等,均可导致人走上弯路。
从主观上来看,经验、体验不足,阅历、经历不够,认识、思考不深等,均可导致人走上弯路。
三,怎么办?既然“弯路”是“非走不可”的,那么,我们就应该正视“弯路”,冷静地应对“弯路”,积极地从所走过的“弯路”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从而为以后走上“通途”创造条件。
不走弯路的4种教育方法

不走弯路的4种教育方法在当前的社会中,教育愈发重要,成为了一个家庭、社会和国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教育也面临了许多问题:比如过分注重考试,注重分数而不是能力、人格教育等问题。
于是,导致许多学生从学校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无法自主学习等问题一一出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特别是对于年轻人的教育问题,需要采用一些不走弯路的教育方法。
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自主学习和创新是当今社会追求的核心价值之一,同时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教育中要注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索,开展各种自主实践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能力和意识。
2. 推崇多学科交叉合作每一个学科都是重要的,但是一些学科的交叉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发更多的思考空间。
有些科目相信许多学生都感到太枯燥了,但是如果将不同科目的学习进行交叉合作,就会增加相应科目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多学科交叉合作也能够增强学生视野,拓宽思维,并促进语文、数学和其他科目的概念理解。
3. 促使学生走出教室学习教育不仅局限于课堂学习,有时其它方面的学习甚至比课堂上更有益处。
比如:学生可以在自然中发现各种生物和植物;能够通过手工制作来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参加社区活动就能增强社交能力等等。
4. 教育要培养实际能力现今社会最需要的是具备实际能力的优秀人才。
教育应该不只侧重知识的传递,更应该注重实操技能的培养。
只有拥有了能实际应用的技能,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才能更富有成效和更多价值。
正如我们所见,这些不走弯路的教育方法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力。
以此来培养未来社会的“发明家”、创造者和领袖。
仅仅靠重视分数,单纯的记忆来获得优秀的成功是不可能的,未来的孩子们必须具备超越考试分数的群体合作能力、开放心态和实际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制作菠菜鸡蛋汤》烹饪实践活动指导课
活动目的:指导学生学习制作菠菜鸡蛋汤。
指导片段: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如何做菠菜鸡蛋汤。做菠菜鸡蛋汤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菠菜用油炒一下,然后放入水,水开之后打入搅拌好的鸡蛋液;第二种方法是烧开水,打入搅拌好的鸡蛋液,然后撒进菠菜。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1.巧“走弯路”,突破模式求品质
听过很多方法指导课,发现每种课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定了型”,大家都遵循了固定的“模式”。拿方案制定指导为例,听了很多教师执教的方案制定指导课都是这样的流程:
提供范例,初识方案——群策群力,制定方案——集思广益,交流方案——吸纳建议,完善方案。
学生按照这个流程进行方案制定,从三年级用到六年级,甚至到中学都是一个模式,学生怎么能够不厌烦呢?三年级刚接触方案制定需要提供范例认识方案,六年级学生早已经历过多次的主题活动,对活动方案早已耳熟能详,是否还需要这样的流程逐步指导呢?答案是否定的。不仅是方案制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诸多方法指导皆如此。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善于突破模式,打破常规,用创新的姿态去进行指导,以提升指导的“品质”。
师:现在大家先来用第一种方式做菠菜鸡蛋汤,现在开始!
生按照老师的指导按步骤操作。
师:我们再来用第二种方式做菠菜鸡蛋汤吧,开始!
生在教师指导下操Βιβλιοθήκη 。对本课例中的学生来说“弯路”是什么?“弯路”就是学生可能做不成菠菜鸡蛋汤,可能做出的蛋汤不够美味,是学生活动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和难题,是在实践探究过程中的失误。然而在该课堂上,老师在学生每一步活动之前都事必躬亲,一步步指导,学生在教师的“细致”指导下,没有出任何差错,一步步顺利完成了菠菜鸡蛋汤的制作过程。我们会发现在这种“不会出错的活动”中,学生失去了主动探究的兴趣,自主探究的能力也被扼杀了。学生在“按部就班”的程序中“一帆风顺”地活动,无挑战,无激情,更无从谈起深刻的经验和教训了。
让学生在走“弯路”中成长
作者:张晓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6年第02期
摘要:对于指导者来说,总是希望被指导者少走“弯路”——不经历失败和挫折,不面对困难和教训。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如若一味地传授,学生会缺少教训和经验;如若一味地不敢放手,手把手地指导,学生无法经历困难和挫折,也就谈不上成功的快乐!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方法指导要敢于让学生走“弯路”。要想指导学生把“弯路”走好,教师就要提升指导的“质”,找准指导的“点”,把握指导的“度”,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自收获成功或者失败的深刻体验。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
“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2.勇“走弯路”,开创先河抓实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到现在,很多专家提出了诸多“课型”,让许多一线教师觉得迷茫:今天我要上什么指导课?这个主题活动中我还有什么方法指导课没有上?学生要去体验小交警生活,这个又属于什么方法指导课?……这些问题困扰着很多教师,束缚了教师的思维。究其原因,乃教师被各类专家的理论绑架了思想。试想,一个教师的思想被折断了翅膀,如何带领学生翱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领域广泛,其方法指导课的外延也非常广泛。教师在追求专业性的过程中也不要害怕自己走“弯路”,勇于面对困难,披荆斩棘,开拓创新。只要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实践,亲身体验,有所发展,就是成功。
关键词:综合实践;方法指导;弯路;适度;维度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5-0064-05
一、聆听一段故事
渔王的儿子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
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对于渔王的儿子来说“弯路”是什么?“弯路”就是渔王儿子在打渔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失败经历。渔王自认为高明的传授就是“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然而正是这种“手把手式”的传授,这种“不走弯路”的学习经历,捆住了他儿子们的双手,绑架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不能开拓创新,不能打破父亲给他们设置的条条框框(方法),自然也就失去了获得失败经验和教训的机会。由此可见“走弯路”非常重要,正如路人所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课例中的老师与故事中苦恼的渔王,他们的方法指导如出一辙,但是都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弯路,是一定要走的!只有让学生在活动中遭遇困难与挫折,经历失败与教训,才能获得深刻的体验与反思,从而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探索方法,提升能力。
三、例谈三条要点
听了故事,看了课例之后,审视现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指导,类似的情形普遍存在。在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学生需要用到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设计与制作、实验研究等诸多探究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活动方法是新鲜的,也是困难的。于是很多教师就“母性情感泛滥”,如同老母鸡一样,一路小心翼翼地“护”着,生怕学生“摔”着,生怕学生“走弯路”。然后还要埋怨,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难做,学生这也不会那也不会。教师不要担心学生“走弯路”,指导学生把弯路走好很重要!那么,这“弯路”该怎么走好呢?
要点一:教师指导要敢于创新,提升“走弯路”的“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方面,涵盖了学生生活的全部。因其内容广泛,方法颇多,因此指导起来相当有难度。而今教育都在提倡“效率”,可是很多人误把“效率”与“速度”画上了等号。其实“效率”跟“质量”关系更为密切。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引领学生经历发现、探究、尝试的过程,教师自己首先要有“走弯路”的勇气和能力,才能与学生一同走出有质量的“弯路”。教师该如何走“弯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