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赏识赋予学生在进取中成长
赏识点亮学生成长的晴空

赏识点亮学生成长的晴空赏识教育是一种重视生命的教育。
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善于赏识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
新课程中指出教育的使命和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从小有良好的心态,学会自信,学会欣赏自己。
教师的赏识和鼓励是学生成才的阳光,是滋润学生成才的雨露,是引导学生树立信心、激发斗志、勇于奋斗的重要方法。
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善用赏识教育。
一、用心赏识,树立学生自信心前年我的班上有一位学生性格内向,不愿意与同学交流,缺乏自信。
我观察到这一现象,上课时便有意识地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刚开始他听到自己的名字时有些许惊讶,缓过神后才站起来回答,而且回答正确。
于是我就趁机大力表扬他,并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
经过几次这样的“有心设计”,我看得出他内心因为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赞美而激动不已,我的“赏识”给他精神上的鼓励,使他产生了自信。
慢慢地我发现他比之前自信了,阳光了,脸上也多了笑容,而且也会主动找同学聊天。
“亲其师信其道”,慢慢地我发现他对英语学习也产生了兴趣,上课有时还能积极举手,敢大胆发言,学习成绩也渐渐有所进步,后来这个学生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回学校看望老师时,他对我说:“老师,谢谢您,是您给了我自信。
要不是您,我不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由内向腼腆、不敢和人交流到自信阳光、敢于追求自己的理想,这种变化令我十分欣喜,而一想到这种变化,有我的一份努力,便觉得十分自豪。
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个体,固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教师如果能保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怀、爱护和肯定,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欣赏,便能逐渐唤醒学生自信心,让他们敢于表现自己,进而追求自我价值的提升。
所以,作为教师要善于应用“赏识——激励”这一武器,哪怕是一点微不足道的进步,都应该及时发现给予肯定,并促进他们不断改正缺点,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追求进步,体会自我的存在感和自身的价值。
“赏识”给学生扬起进取的帆

“赏识”给学生扬起进取的帆有位教育家曾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和热爱学生。
任教十余年来,年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发现很多老师德育惯用“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的方法,即用自己高尚的品行做表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影响和带动学生,使其发展和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养成文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可就是避免不了那种师生之间鼠见猫般的“怕”,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有些老师平时虽然事事做得无可挑剔,对学生实行榜样示范。
可他整天板着面孔,批评学生动不动就责骂,对学生的所作所为随时指责得一无是处。
学生见他就躲躲藏藏的。
那么试问:这些老师的“言传身教”到底有多大作用呢?效果是否好?质量是否高呢?教育家的话使我懂得老师不但是师父,还要做师母。
对于小学生,那种慈母般的爱尤其重要。
也就是说教育学生,除了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和感化,还需让学生感受自己温暖详和的情怀,让学生在这种情怀中来了解、信任、和爱戴老师。
不担心自己所做的事说出来会受到训斥。
这样,学生将在师爱中经一事长一智,学会处理问题,做有独立人格的人。
师生之间怎样才能达到这种互相尊重信任,感情融洽沟通呢?在数十年的经历中我学会了“赏识”。
赏识,是一种慈爱、一种热情、也是一种真诚的依恋。
是以喜爱为主,通过欣赏赞扬学生的闪光点,给他指出新的要求和希望,使学生自觉发挥优势,克服不足,以达到全面发展。
当然并不是说对学生的错不指出不批评,而是应该对学生多肯定和鼓励,少用批评指责的话语。
对一个性格开朗、外向型的学生,党员识会让他更加自信,做事更加积极认真;对一个性格内向、胆小的学生,赏识他偶尔表现出的闪光点,会使他克服怯懦和自卑,逐渐胆大起来,全神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与人交往中去;对有特长的学生,赏识会使他满心欢喜、继续发挥特长,积极进取,即使有失败也不气馁。
所以,对学生赏识,既发掘了学生的法力,引导他们乐观面对生活和前进中的坎坷,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和独立性;即为学生的发展导航,又为师生感情润滑。
让学生在赏识的课堂中成长

让学生在赏识的课堂中成长
教育的本质不仅是要传递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在学习中得
到快乐和满足。
而赏识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发现美,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在赏识的课堂中,学生可以学会欣赏和理解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
比如,在音
乐课上,老师可以选取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欣赏其特点和表现手法。
在美术课上,老
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不同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从中发现美和艺术的魅力。
学生在赏识中,可以发现不同文化的魅力,也可以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
其次,在赏识的课堂中,学生可以培养审美能力。
学生在不断欣赏和分析中,可以发
现事物的美丽之处,提高其审美品味和鉴赏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可以在社交场合
中展现自己的鉴赏成果,从而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最后,在赏识的课堂中,学生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学生在赏识的过程中,可
以发现自己对某个领域的兴趣和天赋,并计划未来的发展。
同时,学生在欣赏美的事物时,也可以增强自信心,在学习和生活中更有自信。
这样的学生会更加专注、认真,提高学习
效率和成绩。
综上所述,在赏识的课堂中,不仅仅是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成
长过程中发掘他们真正的兴趣和天赋,增强学生对自己的自信心,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更
加热爱和投入。
让学生在赏识的课堂中成长

让学生在赏识的课堂中成长课堂教育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节,而赏识教育则是课堂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赏识教育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学,使学生更加熟悉和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让学生在赏识的课堂中成长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首先,赏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赏识的课堂中,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所学内容的美妙之处,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与此同时,赏识教育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探索充满信心,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其次,赏识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品味。
在赏识的课堂中,教师会带领学生进行情境体验和交互式的学习,让学生通过感官和认知能力的活跃,更全面地理解和表达所学内容。
同时,赏识教育也可以让学生透过自己的感性认识,逐渐提高对所学知识的鉴赏和掌握能力,培养出良好的品味和审美素养。
最后,赏识教育也是一种全面、综合性的教育方式。
在赏识的课堂中,学生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接收者,更是全面发展和综合拓展的主体。
在赏识教育中,学生能够通过自我探索和归纳总结,逐步体会和发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理想。
尤其是当教师采用多元化和交叉式的赏识方式时,学生也能够在不同维度和领域的学习与体验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拓展。
总之,赏识教育是一种有益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教育方式。
在课堂教育中,应该重视赏识教育的作用和价值,让学生在赏识的氛围中逐步成长和发展,拓展自己的人格和智慧。
同时,教师也应该对赏识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发挥其最大的效益和作用。
让学生在赏识的课堂中成长

让学生在赏识的课堂中成长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让学生在赏识的课堂中成长,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赏识的课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情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打造一个赏识的课堂?让学生在其中茁壮成长呢?下面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一个赏识的课堂需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学生在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中,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学习中去,并且更容易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在教室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让学生在快乐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利用课外阅读、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多表达思想和观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这个氛围中茁壮成长。
一个赏识的课堂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需求。
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
在赏识的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布置、教学引导、学习反馈等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念。
也要注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只有在这样一个关注情感的课堂中,学生才能够得到深刻的赏识,从而茁壮成长。
一个赏识的课堂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潜在潜质。
在赏识的课堂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对于喜欢艺术的学生可以通过美术、音乐等方式来进行教学;对于喜欢体育的学生可以通过体育比赛、运动训练等方式来进行教学;对于喜欢科学的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创新设计等方式来进行教学。
只有在这样一个注重个性发展的课堂中,学生才能够得到真正的赏识,从而茁壮成长。
让学生在赏识的课堂中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用赏识拨动孩子成长的琴弦

用赏识拨动孩子成长的琴弦赏识是一种积极的情感表达,它可以带给孩子们更多的自信和安全感。
赏识也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成长动力,帮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顺利。
赏识是每位家长都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下面将详细讨论赏识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首先,赏识可以激发孩子们的自信心。
每个孩子都需要得到父母的认可和鼓励,这样他们才会更加自信和积极地探索和尝试事物。
当孩子们感受到家长的认可和赞扬时,他们会感到非常自豪和开心,从而进一步增加自信心。
自信的孩子们更加独立和自主,他们更加愿意尝试新事物,不会害怕失败,从而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其次,赏识可以增加孩子们的积极性。
赏识是一种正面的情感表达,它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内部动力,让他们更加活跃和积极地参与学习和生活。
当孩子们发现自己做的事情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和赞扬时,他们感到非常有成就感,从而更加愿意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旦孩子发现自己可以做到某些事情,并且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他们就会对学习和生活充满激情和热情,从而更加努力变得更好。
第三,赏识可以促进孩子们的发展。
赏识不仅是一种情感表达,还可以帮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开拓他们的思维和视野。
在得到家长和老师认可的同时,孩子们也可以从中吸取到学习和生活上的经验和教训,从而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
赏识还可以鼓励孩子们去探索自己的潜能和兴趣,并且通过多种途径发展自己的才能。
最后,赏识可以让孩子们更加幸福。
孩子们是最容易满足和快乐的,他们只需要得到一些简单的赞扬和认可就可以感受到家长和老师的爱和关注。
当孩子们感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赏识时,他们会感受到无限的温暖和幸福,从而更加愿意与家长和老师分享他们的万事万物。
这样的感受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更加快乐,还可以带给他们更多的正能量和动力,让他们更加健康地成长。
总之,赏识是教育孩子的必备品,它可以带给孩子们更多的自信、动力、发展和幸福。
家长和老师要懂得赏识的方式和方法,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光芒和价值。
让学生在赏识的课堂中成长

让学生在赏识的课堂中成长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赏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赏识能力不仅是学生人文素养的一部分,也是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赏识能力,让学生在赏识的课堂中成长。
下面将从知识的赏识、文化的赏识和情感的赏识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让学生在赏识的课堂中成长。
一、知识的赏识知识的赏识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欣赏和感悟。
通过知识的赏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和意义,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知识赏识能力:1. 提倡多角度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他们在多样的视角中理解知识。
比如在讲解历史时,可以让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理解历史事件,从而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考能力。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外阅读等方式去探索知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从而提高他们对知识的赏识能力。
3. 注重跨学科融合: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注重不同学科的融合,通过多学科的交叉引导学生理解知识。
例如在讲解物理知识时,可以结合数学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去赏识知识,提高他们的学科综合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赏识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知识。
二、文化的赏识文化的赏识是指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包容。
在当今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赏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赏识能力:1. 引导学生尊重多元文化: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尊重不同的文化,让他们理解并接受不同文化的差异性。
比如在学习语言文学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从而培养他们对文化的赏识能力。
2. 开展跨文化交流: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或课外实践等方式开展跨文化交流,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让小学生在赏识教育中成长

让小学生在赏识教育中成长每位小学生,都处在人生的发萌阶段,他们的人生观还没有形成,让小学生在赏识教育中成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通过良好的赏识教育,可以使小学生增强信心,培养健康的人格,从而今后以健康的人格和心理成长,为今后走上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搞好小学生的赏识教育,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理解学生,善待学生都说每一位学生都是一本富有个性的书,这是作为教师最能真切感受到的。
在如今的教学中,学生难免会受社会、家庭的影响而犯一些小错误,但这不能说明孩子们就是变坏了,是个“坏学生”。
教师的一句随意的评价可能给学生造成的将是终身的影响,所以对于学生的无心之过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过度紧张、无限放大。
其实孩子们犯错误时是无心的,是未加思考的,很快他们就会意识到自己的不对之处。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该只把眼光紧紧盯着学生犯错误这一行为上,而应该了解孩子行为的动机是什么。
是故意捣乱还是出于好奇或是纯粹是无心的玩笑。
只要他们的心不恶又何必难为孩子呢!反思我们自己在还未懂事的孩子时代,谁敢说自己末曾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呢?而如今我们不也成了教育工作者了吗?如果当时我们因无知犯了一些小小的错误而遭到老师一味的指责,我们是否能正确的面对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应该有像大海一样的胸怀,最大限度地包容、理解、善待自己的学生,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不可估量的潜能,只要老师善于给他们机会,他们就一定会还给老师许多惊喜。
二、尊重学生,倾听学生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开放的、动态生成的,当学生“活”起来、“动”起来的时候,我们的教师必须学会倾听。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让小学生在赏识教育中成长。
教师只有倾听学生发言,才能做到教学相长以退为进,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还能对各学生的理解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判断由教师对问题的分析深入到什么程度才是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的。
充分显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及“倾听着的教育”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赏识赋予学生在进取中成长
发表时间:2017-01-05T09:41:34.4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12月第264期作者:白连成
[导读] 要注重实事求是,不可以泛滥于随意之中。
讲求艺术手段,把控原则之上的尺度,使其发挥出应有的效用。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庆阳中心学校130518
摘要: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科学的方法,要学会以赏识的方式去帮助学生建立成功的信念;要以极大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种期待中去,积极地鼓励学生向成功的方向前进。
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素质的赏识要有足够的认识能力与方式,让学生在适宜的赏识中进步,在促进学生发展的积极性因素作用下成长。
关键词:温馨的环境赏识能动性爱的理性
面对着成长速率偏高、心理成熟偏早的中学生来说,学生的成长不仅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也需要一种优质教育氛围,给予学生一个应有的成长自信,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获得应有的尊重,积极、主动寻求自己成功的期待,发挥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这是教育的追求。
这就需要教师摒弃哪种严厉呵斥、以我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长处,站在赏识角度去教育学生,聚焦学生每一次的微小的进步与成功,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哪怕是一次微不足道的进步,都要予以鼓励,这也便是给予学生成长的快乐、自信和奋进的勇气与力量,内化于个体的自觉行为时,就是一种成功的指向是一种正能量,或许就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拼搏进取的意志力和创造成功的热切期待,使其成为从进步到成长过程的积累。
成功这种正能量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对学生学习会产生激励效应;或许也会促使学生将正能量带入到对学习与成长过程中,而这种动机正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希望学生所展现出来的状态,也是学生心理倾向于成功、成才的志趣所在。
第一,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成长环境。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适于自身成长、进步的学习氛围里,让自己置身于一种宽松、民主、温馨的环境中自由地成长。
让这个环境成为学生自身所需的能够给予自己展示的平台,从而发展自信、获取智慧。
当学生把自己的能力在相应环境中得以展示时,一种愉悦的心境便会油然而生,若这种展现受到师生们的赏识,一种表达努力进取的正能量与奔向成功的信念就如泉水喷涌而出。
否则,就可能会产生屏蔽。
从学生学习与成长来看,就是在发挥主体作用中摄取以积极的行为的一个成长过程。
但是,在给予学生成长所创设的环境时,我们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方面要为每一个学生构建与其能量相适应的平台,要基于学生对教师的赏识心态,创造具有均等化的展示机会,摒弃那种只为优等生提供表现、展示机会的扭曲性教育教学思维模式;否则,偏离现代的教育思想,也有违于素质教育宗旨。
另一方面要注重表现机会的多样性。
由于学生的个性、爱好、智慧、情感、记忆、能力等状态是各不相同的,据此,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尊重、包容、理解的方式和手段——扬其长、避其短,给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平台,让多项的内容、多种的方式和方法助推表现机会,为学生展示成功形象与获得赏识的舞台提供支撑。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每一个人在任何一方面的成功并且得到赏识,表现出来的都是一种正能量的因素,都可能呈现未来的个性与全面发展的滋长之势,或许会终身受益。
第二,要讲求赏识手段的艺术化尺度。
教师的教育其艺术性就在于运用好赏识的方式与手段,因为,赏识并非没有尺度,没有原则,它必须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做到:赏识有法、有度、有当,做到正确地赏识而不偏废、偏激、偏轨,让赏识发挥出理想的效能性。
在寻求赏识能动性时必须注重其影响性作用。
首先,要把赏识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一基础之上,拉近师生的默契度,建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地位,在包容中体谅学生,并把人文关怀融为一体;运用正能量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进行引导,提倡对学生进行鼓励的、无劣的评价影响性作用。
让点名的表扬侧击或者暗示对立面的想象,防止追求表扬的意识作怪、滋生与蔓延。
其次,教师必须要用纯洁、文明、高尚的语言去正面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手段去感染和感化学生;禁忌用嘲讽的言辞去挖苦与呵斥学生,造成一语伤人心、一言挞人性的积重难返的效应。
其实,教师过分的否定性评价或者过度的肯定性评价,只讲赏识,不讲原则地不给学生留有进步的空间和回旋余地,是无益于学生的进取与发展的。
但是,以引导的方式教育激励学生,不仅要让学生看到榜样与高尚,还要让学生懂得珍惜与自强,在宽容时排斥放任,用尊重消除迁就;让正能量温润学生的成长,让爱心的阳光环绕在成功的征途中。
第三,让赏识的理性在关键处投放。
作为教师必须以平常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长处,肯定其进步的光彩面,赏识其成功的价值。
但是,对于学生的失误或者错误,就需要理性地分析与处置。
让“跌倒”者振作、爬起来努力进取;给予获得赏识的成功者以借鉴。
其实,已经告诫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所面临的每一个进步或者迈上新台阶,都是使成长过程达到了新高度。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出现失误甚至跌倒;我们必须在思想意识上有所准备,一旦发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失误与跌倒,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够帮助“跌倒者”重整信心、鼓足勇气与坎坷决战。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学生成长过程是一项复杂、艰巨、漫长的工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拥有大爱去对学生去付出,要不断用爱的温度去融化学生的一切,让来自各方面“阻止”学生成长的因素得以遏制与溶解消除。
总之,赏识是对学生成长过程中优点或者长处的一种肯定,但是,绝不可以失衡。
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教育必须具有灵性,要注重实事求是,不可以泛滥于随意之中。
讲求艺术手段,把控原则之上的尺度,使其发挥出应有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