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交叉弹性
交叉弹性

目录
01 弹性系数
02 关系
基本信息
交叉弹性是指此商品价格的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或者相关商品需求量对此商品价格变动的反 应程度。
弹性系数
弹性系数
某种商品对另一种商品交叉弹性大小的大小可以用交叉弹性的弹性系数来表示。这种弹性系数为某种商品需 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以Ecx表示X商品对Y商品的交叉弹性,△Qx/Qx表示X 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Py/Py表示Y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则X商品对Y商品的交叉弹性的弹性系数计算公 式为:
Ecx =(△Qx/Qx)/(△Py/Py)=△Qx/△Py·Py/Qx
关系
关系
图1交叉弹性 商品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替代关系,一种为互补关系。如果两种商品之间 可以互相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如果两 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 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和他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变动,相应的需 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值。如果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他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 方向变动,相应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值。若两种商品不存在相关关系,则意味着其中任意一种商品的需 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做出反应,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0。
不同关系之间产品的交叉弹性图示见右图1。
谢谢观看
经济学解释10需求的交叉弹性与替代品、互补品

经济学解释10需求的交叉弹性与替代品、互补品商品之间存在⼀定的关系,所以,⼀种商品的需求不仅受它本⾝价格的影响,还要受到其他相关商品或劳务价格的影响。
如果想要研究⼀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他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就可以⽤交叉弹性来分析和度量,同时我们可以考虑如何区分替代品或互补品,或者研究替代品或互补品的价格对商品的需求的影响。
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在某特定时间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种商品的需求对另⼀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它衡量的是产品A的需求量对产品B的变化的反应程度。
公式表达为:需求交叉弹性与两种商品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两种商品的之间的相关性1、交叉弹性⼤于0,表明A商品的需求量变化和B商品的价格变化⽅向⼀致。
这样的两种商品可能为替代品,凡是替代品的交叉弹性⼀定⼤于0。
替代品是指在效⽤上可以相互或部分代替,满⾜消费者的同⼀种欲望的商品。
两种商品如果有替代关系,当其中⼀种商品价格不变时,另⼀种商品价格提⾼,就会引起对前⼀种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反之,另⼀种商品价格下跌,就会引起对前⼀种商品需求量的减少。
替代品的交叉弹性为正数。
替代品属于相关商品的⼀种(另⼀种为互补品),常⽤于对市场上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原因分析。
2、交叉弹性⼩于0.表明B商品的⼏个变化与A商品的需求量变化⽅向相反。
互补品的交叉弹性⼀定⼩于0。
互补品是指在效⽤上互相补充配合,从⽽满⾜消费者的同⼀种欲望的商品。
当两种商品为互补品时,当其中⼀种商品价格不变时,另⼀种商品价格上涨,就会引起对前⼀种商品需求量的下降;反之,另⼀种商品价格下跌,就会引起对前⼀种商品需求量的上升。
互补品的交叉弹性为附属数。
互补品和替代品皆属于相关产品,常⽤于对市场上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原因分析。
3、交叉弹性等于0.表明这两种商品没有交叉弹性,称为相互独⽴的商品。
⼆、对商品的需求进⾏预测通过了解相关产品的将来价格变化,可以预测相关产品的需求量的变化。
二、交叉弹性

• 需求交叉弹性是需求交叉价格弹性(Cross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的简称,它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 变动的反应程度。
• 互补商品之间:Exy<0。 • 替代商品之间:Exy>0。
•
交叉弹性系数的计算
• 交叉弹性exy表示商品X和Y的交叉弹性,也
二、交叉弹性
交叉弹性 的含义: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另一 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商品之间关系的分类:
独立品:消费者在消费时,不需其他商品的消费与之配套就能得到 满足的商品。
补充品:消费者在消费时,需要别的商品作为补当。
正是商品之间存在的以上三种关系,决定了此商品 价格的变动会影响彼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就是商品X的价格变化(自变量)引起商品Y 需求量的变化(因变量)。
• 其计算公式为: eyx =dQy/dPx×Px/Qy
• 交叉弹性 eyx >0,表明X和Y 两种商品可以互代; • 交叉弹性eyx<0,表明X和Y两种商品相互补充。 • 交叉弹性eyx=0,表明X和Y相互独立.
• 交叉弹性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说明两种商品的的替 代或互补关系越密切;越接近于零越说明X和Y两种 商品的相关性越小,甚至相互独立。
• 交叉弹性的作用:作为划分行业的参考;有 利于企业区分内外制订正确的经营决策。
• 需求交叉弹性的应用
•
通过需求交叉弹性,生产者可以知
道对自己产品的需求会因其它产品价格
变化可能引起的反应
•
企业可以利用交叉弹性来测定行业
间的相互关系
•
交叉弹性需求

性 叉弹性系数的绝对值越大。
取
值
需 替代商品 求 需求交叉弹性系数>0。对于替代
交 商品来说,一种商品需求量与另
叉
一种商品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 所以其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正值。
弹 如一般来说,两种商品之间的功
性 能替代性越强,需求交叉弹性系
取 数的值就越大。
值
需 其他商品
求 需求交叉弹性系数=0。若两种
求 交
羽毛球和乒乓球 羽毛球和乒乓球之间的
叉 功能可以互相代替,一
弹 方价格上升,另一方价
性 格下降,他们的叉弹性
事 系数就是正值。
例
谢谢观看
交 商品的交叉弹性系数为零,则
叉 说明X商品的需求量并不随Y商
弹 品的价格变动而发生变动,两
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取
种商品既不是替代品,也不是 互补品。
值
需 事例一:互补商品
求 交
照相机和胶卷 相机和胶卷之间是功能互
叉 补性商品,一方需求量上
弹 升则另一方需求量也上升。
性
它们之间的需求交叉弹性 系数就是负值。
事
例
需 事例二:替代商品
需求交叉弹性
第八组全体成员
需 需求交叉反映了相应于其他商
求 品价格的变动,消费者对某种
交 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敏感程度,
叉 其弹性系数定义为需求量变动
弹 性 含
的百分比除以另外商品价格变 动的百分比。交叉弹性系数可 以大于0、等于0或小于0,它 表明两种商品之间分别呈替代、
义 不相关或互补关系。
需
求 交 叉
需求交叉弹性可以是正值,也可 以是负值,它取决于商品间关系 的性质,即两种商品是替代关系 还是互补关系。具有互补关系的
需求交叉弹性

需求交叉弹性
考试内容:掌握需求交叉弹性的含义、公式和类型。
1.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定义和公式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E ij=商品i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商品j的价格的相对变动
2.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类型
(1)i、j两种商品为替代品时,则E ij>0,因为商品的需求量与替代品的价格呈同方向变化。
(2)i、j两种商品为互补品时,则E ij<0,因为商品的需求量与互补品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3)E ij=0时,说明i、j两种商品是无关的。
【例题1·单选题】()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A.需求价格弹性
B.供给价格弹性
C.需求交叉弹性
D.供给交叉弹性
[答疑编号911010206: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例题2·单选题】当E ij >0,交叉弹性系数为正数时,表明两种商品的关系为()。
A.两者为互补品
B.两者为替代品
C.两者无关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答疑编号911010207: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例题3·单选题】(2008年)如果甲产品是乙产品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是负数,则说明甲产品和乙产品()。
A.无关
B.是替代品
C.是互补品
D.是缺乏价格弹性的
[答疑编号911010208: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需求交叉弹性系数

需求交叉弹性系数
交叉弹性系数(Cross Elasticity of Demand)是指两个商品之间的需求变化。
如果一个商品的价格改变导致另一个商品的需求增加或减少,就可以测算出这之间的交叉弹性系数以及需求差异。
交叉弹性系数可以告诉企业调整某商品的价格,将会对另外一个商品的销售产生怎样的影响。
交叉弹性系数的计算方法是:先算出两种商品在不同价格时的供求量,然后一种商品的改变价格,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的变化率,最后由于改变价格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销售量的增减除以产生价格变化的那种商品,形成出交叉弹性系数。
通常来说,如果交叉弹性系数很小,说明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联系很弱;而如果交叉弹性系数较大,说明两种商品之间的连接很强,改变某一方商品的价格,会对另一种商品产生较大影响。
交叉弹性系数对公司定价和营销策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可以使公司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定价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总之,交叉弹性系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提供重要的市场数据,为企业定价和营销策略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需求收入弹性与需求交叉弹性

1.3 Incomes and Cross Elasticity of Demand需求收入弹性与需求交叉弹性一、需求收入弹性(一)什么是需求收入弹性 (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Income elasticity The responsiveness of demand to a change in consumer income.The major determinant of 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 is the degree of ‘necessity ’ of the goods.需求收入弹性被用来表示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以E m 表示需求收入弹性系数,Q 代表需求量,ΔQ 代表需求量的变动量,I 代表收入,ΔI 代表收入的变动量,则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的一般表达式为: Q II QI I QQ E m ∙∆∆=∆∆==/收入变动的百分比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二)需求收入弹性的种类一般来讲,消费者的收入与需求量是同方向变动的。
但各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大小并不相同,依据需求收入弹性数值,可将商品分为以下二种:Normal goods Goods whose demand increases as consumer income increase. They have a positive 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 Luxury goods will have a higher 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 than more basic goods.1、正常品 (normal good),需求收入弹性系数为正值。
说明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将随着收入的增加(减少)而增加(减少),经济学中称这种商品为正常品。
其中需求收入弹性系数介于0和1之间的商品,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小于收入变动的幅度,称为生活必需品,如粮食、服装等;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的商品,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大于收入变动的幅度,称为奢侈品,如珠宝、笔记本电脑等。
cross-price elasticity交叉价格弹性

cross-price elasticity交叉价格弹性求助编辑交叉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的供需量对其他相关替代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灵敏程度。
其弹性系数定义为供需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另外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交叉弹性系数可以大于0、等于0或小于0,它表明两种商品之间分别呈替代、不相关或互补关系。
可替代程度愈高,交叉价格弹性愈大。
根据定义,交叉价格弹性可分为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和供给交叉价格弹性。
目录Cross-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The responsiveness of demand for one good to a change in the price of another (either a substitute or a complementary).It enables us to predict how much the demand curve for the first product will shift when the price of the second product changes.The major determinant of cross elasticity of demand is the closeness of the substitute or complement. The closer it is, the bigger will be the effect on the first good of a change in the price of the substitute or complement, and hence the greater the cross elasticity – either positive or negative.需求交叉弹性是需求交叉价格弹性(Cross-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的简称,它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求交叉弹性
1.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定义和公式
掌握定义: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掌握公式:Eij=商品i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商品j价格的相对变动
2.掌握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类型
(1)i、j两种商品为替代品时,则Eij〉0。
如不同品牌的冰箱、空调、彩电之间,公路货运与铁路货运之间,猪肉与鸡蛋之间等等(2)i、j两种商品为互补品时,则Eij〈0。
如皮鞋与西裤,组合音响与CD唱片,电器设备与电力等等。
(3)Eij=0时,说明i、j两种商品是无关的。
A商品对B 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