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安全卫生知识讲座
职业卫生安全小知识范本(2篇)

职业卫生安全小知识范本职业卫生安全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通过采取预防措施来保障员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在职业卫生安全方面,存在着许多小知识,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员工避免职业病的发生,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以下是一些有关职业卫生安全的小知识。
1. 均衡饮食: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员工应该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2. 定期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员工的身体素质和抵抗力。
员工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休息时间,保证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或跳绳等。
3. 避免长时间久坐:长时间久坐不仅会导致肌肉疲劳和僵硬,还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员工应该每隔一段时间站起来活动一下,拉伸一下身体,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活动。
4. 健康工作姿势:正确的工作姿势对于预防肌肉骨骼疾病非常重要。
员工在工作时应保持良好的坐姿或站姿,避免短时间内长时间进行重复动作,如长时间敲打键盘、使用鼠标等。
5. 合理使用电子设备:频繁使用电子设备,如电脑、手机等,会对眼睛造成一定的压力。
员工应该注意保护眼睛,避免长时间盯着屏幕,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眼部放松运动,如眼球转动、远近视调节等。
6. 注意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同行业存在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员工应该了解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涉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如在化工行业,员工应注意化学物品的接触,使用防护手套等。
7. 定期健康检查:通过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员工应该按照公司或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以确保自己的身体状况处于良好状态。
8. 紧急情况应急处置:在工作环境中,紧急情况可能随时发生,员工应该了解应急处置措施,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并熟悉逃生路线和安全出口的位置。
这样,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9. 心理健康维护:职业卫生安全也包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
职业健康卫生意识培训

职业健康卫生意识培训
介绍
本次培训旨在加强员工对职业健康卫生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员工的健康生活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劳动保障环境。
形式
本次培训将以讲座和互动问答形式展开。
培训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的介绍;
2. 常见职业病的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
3. 良好的职业卫生惯和个人防护知识;
4. 职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讲解。
时长
本次培训为期一天,从上午8点持续到下午4点。
培训目标
通过本次培训,预计能达到以下目标:
1. 提高员工对职业健康卫生的认识和意识;
2. 增强员工的健康保护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3. 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降低企业职业病害发生率;
4. 了解职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确保企业规范运作。
总结
通过本次培训,员工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
企业也将为员工的健康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记录

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记录卫生知识是每个从业人员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通过卫生知识培训,可以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减少卫生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一、卫生知识的重要性卫生知识对从业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良好的卫生习惯能够预防疾病的传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其次,卫生知识能够帮助从业人员正确使用和管理卫生设施,确保工作环境的卫生安全。
再次,卫生知识可以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和责任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职业素质。
二、卫生知识培训的内容卫生知识培训应包括以下内容:1.个人卫生:从业人员应了解日常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如勤洗手、合理饮食、适当锻炼等。
2.工作环境卫生:从业人员需要了解工作环境的卫生要求,如清洁工作区域、定期消毒、垃圾分类等。
3.食品安全:对于从事食品行业的从业人员,应掌握食品安全知识,如食品储存、食品加工、食品留样等。
4.职业卫生:从业人员需要了解与自身工作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如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职业病的预防等。
5.应急处理:从业人员应了解常见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法,如火灾、地震、意外伤害等。
三、卫生知识培训的方法卫生知识培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课堂培训: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卫生知识讲座,向从业人员传授卫生知识。
2.现场演示:在实际工作场所进行现场演示,让从业人员亲身体验和学习卫生操作方法。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从业人员了解卫生事故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4.讨论交流: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的讨论交流,促进相互学习和经验分享。
四、卫生知识培训的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卫生知识培训的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考试评估:通过组织卫生知识考试,测试从业人员对卫生知识的掌握程度。
2.实操检查:对从业人员进行实际操作的检查,评估其卫生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从业人员对卫生知识培训的满意度和改进意见。
五、总结通过卫生知识培训,可以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和职业素质,减少卫生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职业病防治知识讲座简报

职业病防治知识讲座简报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尊敬的同事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举行了一场关于职业病防治的知识讲座。
此次讲座旨在提高大家对职业病防治的认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以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讲座由资深职业病防治专家主讲,他详细介绍了职业病的种类、成因、症状以及防治方法。
专家指出,长期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职业病。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职业病防治知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降低患病风险。
在讲座中,专家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职业病防治技巧,如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保持工作场所清洁卫生、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等。
这些技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护自己的健康。
通过这次讲座,我们深刻认识到职业病防治的重要性。
作为员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同时,企业也应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和健康检查,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最后,感谢专家的精彩演讲和大家的积极参与。
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共创美好未来!
谢谢大家!。
职业健康和安全教育培训记录(2019)

1.毒物控制:从根本上不直接接触,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的化学物质如甲苯、二甲苯代替苯作稀料、生产过程要密闭化、自动化,严防跑、冒、滴、漏。安装毒物超标自动报警系统,严格控制空气中毒物浓度在安全标准内。加强通风,使毒物尽快排出。进入有毒场所,应佩戴防毒面具、送风面罩等。
3、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凡是能使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统称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的声音统称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生产性噪声包括机械性噪声:如冲压、打磨发出的声音;流体动力性噪声:如空气压缩或释放(汽笛)发出的声音和电磁性噪声:如变压器发出的声音。
噪声主要引起听力障碍,也就是说噪音可以造成耳聋.此外,噪音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也可产生影响,长期接触噪音可导致多梦、失眠、记忆力下降、心慌、血压不稳等症状,最严重的危害是噪音性耳聋。
评估
参培人员
签到
备注
安全与职业健康教育培训记录(2015)
培训日期
2016-06-30
培训时间
21:00-23:00
培训课时
2
培训地点
候车大厅
培训方式
内配
培训人数
15
组织部门
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
授课人
熊和章
评估人
谈伟
培训课目/教材
1、职业健康防护知识培训教案
2、《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培训内容
摘要
1、职业健康防护知识
一、劳动者在工作中经常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些?
1、生产过程中存在或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
⑴化学因素:包括毒物和粉尘.常见的有刺激性气体(如氯、氨、氮氧化物)、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有机溶剂(如苯、甲醇、汽油)、农药等;生产性粉尘中的矽尘、煤尘、石棉尘、有机粉尘等。
企业职业卫生宣传周活动会议记录

企业职业卫生宣传周活动会议记录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地点:公司会议室
主持人:XXX
记录人:XXX
出席人员:公司全体员工
一、会议背景和目的
为了提高员工对职业卫生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公司决定举办职业卫生宣传周活动。
本次会议旨在向全体员工介绍活动的背景、目的和安排。
二、会议内容
1、主持人开场致辞
主持人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背景和目的,强调了职业卫生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让员工更加了解职业卫生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2、职业卫生知识讲座
公司邀请了专业的职业卫生专家进行讲座,向大家介绍了职业卫生的基本概念、法律法规、危害因素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通过讲座,员工们对职业卫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职业卫生培训
公司组织了针对不同岗位的职业卫生培训,包括操作规程、防护措施、应急处理等方面。
通过培训,员工们更加熟悉了各自岗位的职业卫生要求,提高了安全操作技能。
4、现场参观和交流
公司组织员工参观了公司的职业卫生设施和设备,了解了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情况。
同时,员工们也进行了交流,分享了各自在工作中遇到的职业卫生问题和解决方法。
5、总结和闭幕式
最后,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
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能够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技能水平,为公司的安全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会议效果
本次会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员工们对职业卫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也增强了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职业健康知识讲座PPT课件

➢ 加强生产设备的管理,防止毒物的跑、冒、滴、漏污染环境; ➢ 进行“三同时”审查,确保这些项目完成后有害因素的浓度
或强度可以达到国家标准; ➢ 制订和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 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有害物质进人体内; ➢ 合理安排休息制度注意营养,增强机体对有害物质的抵抗能
➢ 血液传播:
➢ 通过接受HIV感染者捐献的血液或器官,使用受HIV污染的血 染液制品或与HIV感染者共用注射针头而被感染;
➢ 母婴传播:
➢ 感染HIV者的母亲,可在子宫内或在分娩时将HIV传染给新生 儿,
➢ 除此之外,人与人的一般接触并不会导致HIV的传播,对 此不必过分敏感和恐惧.
13
3-3.爱兹病的预防措施:
4
6-2.常见的职业病种类
目前国家已经规定的职业病有十大类,共115 种
常见的有:
尘肺 职业中毒 :苯中毒 甲苯中毒 二甲苯中毒 职业性眼病:化学性眼病 电光性眼病 职业性肿瘤:苯所致白血病 焦炉工人肺癌
5
6-3.职业病的危害因素
➢化学因素
➢有机溶剂类毒物:铅、锰等金属毒物;粉尘
பைடு நூலகம்➢ 物理因素:
➢ 大多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仍然是健康的, 并能在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疾病的情况下生活 多年.即使他们看起来健康,自己也感觉健康的 时候,他们仍能够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终生具有传染性.
12
3-2.爱兹病的传播途径:
➢ 性传播:
➢ 通过性行为在男同性恋者之间及异性间传播,也可通过人工 授精传播;
➢ 噪声、高频、微波、紫外线、X射线等
➢ 生物因系:
2024年各国职业安全卫生宣传周(月)活动概览

2024年各国职业安全卫生宣传周(月)活动概览
1. 宣传活动:各国可能组织举办安全生产宣传活动,例如发布海报、横幅、宣传册等,用以提高职工对职业安全卫生的认知度。
2. 知识讲座和培训:各国将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和知识讲座,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职业病防治知识、事故应急处置等。
3. 安全检查和评估:各国可能会组织对企业和工地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工作场所符合安全卫生标准,并开展相关培训和指导。
4. 经验交流会议:各国之间可能组织经验交流会议,分享和讨论在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最佳实践,以提高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水平。
5. 社会媒体宣传: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网站和电视广播等渠道,向公众传播有关职业安全卫生的信息,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请注意,上述内容仅为例示,并不对2023年各国职业安全卫生宣传周(月)活动的具体内容做出具体描述。
如需了解更详细的内容,建议参考相关国家或地区的官方公告。
第 1 页共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安全卫生知识讲座目录1.概述1.1职业卫生工作方针与工作内容1.2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病1.3钢铁企业主要职业卫生问题1.4职业病发病规律和临床表现特点1.5职业病诊断原则1.6职业病治疗特点1.7职业病预防1.8职业病管理1.9职业禁忌证1.10职业病及职业性外伤致残程度鉴定1.11女工职业卫生2.职业中毒2.1职业中毒2.2职业中毒的解毒疗法2.3急性化学中毒事故的现场急救2.4锰及其化合物中毒2.5钒及其化合物中毒2.6铁及其化合物中毒2.7钛及其化合物中毒2.8砷及其固体化合物中毒2.9二氧化硫中毒2.10煤气中毒2.11苯中毒2.12中毒性神经损害2.13中毒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生产性粉尘3.1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作用3.2粉尘与尘肺3.3矽肺患者容易合并的其他疾病3.4预防尘肺的主要措施4.物理性有害因素危害4.1高温作业4.2高温对人体的影响4.3中暑与急救4.4高温工人饮水注意事项4.5电离辐射作业4.6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4.7高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4.8生产性噪声的危害与预防4.9振动病及其预防4.10如何保护听力5.职业性皮肤病5.1常见的职业性皮肤病5.2职业性皮肤黑变病6.职业性眼病6.1化学性眼灼伤6.2电光性眼炎7.职业性肿瘤7.1职业性三致作用7.2职业性肿瘤的特点与预防1.概述1.1职业卫生工作方针与工作内容职业卫生,是指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和增进劳动者健康,提高工作生命质量,依法采取的一切卫生技术或者管理措施。
它的首要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职业卫生伴随劳动、生产过程而存在,企业规模愈大,工艺愈复杂,使用的原材料愈多,职业卫生工作也就愈显重要。
现阶段,我国工业经济门类较为完备,生产规模日益状大,职业卫生工作已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职业卫生事宜进行了明确规定,在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中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的职责和劳动者应享有的卫生防护权利。
行将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更是对企事业单位、其他经济组织和劳动者的职业卫生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定。
目前,国家职业卫生工作遵循“为人民健康服务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两为”方针,在业务管理上实行“预防为主,分类管理、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
基本工作有三个层面,即:①职业性有害因素监测评价;②接触有害因素作业工人健康监护;③职业病患者诊断和治疗。
1.2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多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因素,如有毒化学物质、生产性粉尘、有害物理因素或生物因素等,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在一定条件下,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作用于人体,损害健康,所引起的疾病,被称为职业病。
职业性有害因素种类较多,所引起的疾病各不相同,因而职业病并不仅限某一种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总称。
按照国际惯例,凡是经国家政府主管部门明文规定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
法定职业病患者依法享有特定的补偿待遇。
法定职业病划定范围的大小,世界各国并不完全一致。
各个国家主要依据本国经济条件、技术水平和对职业病的认识来确定。
我国1987年修订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规定,现行法定职业病名单分9类102种,其中,职业中毒51种,尘肺12种,职业性物理因素疾病9种,职业性传染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7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疾病2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7种。
法定职业病的诊断权由国家认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行使。
1.3钢铁企业中主要职业卫生问题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从原料到成品生产过程极为复杂,其中矿石开采破碎、矿石粉的选矿烧结、高炉炼铁、炼钢和轧钢等工序是主体部分,均存在有毒有害因素,职业卫生主要问题如下。
高温和辐射热:烧结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和辐射热,夏季可使气温达40℃以上。
炼铁高炉、炼钢转炉无论在冶炼时段还是出铁水、钢水过程,都要产生高温和强辐射热,作业场所温度可达40℃以上。
热轧工艺、耐火材料生产,炼焦过程也都有强大的热源存在。
高温、辐射热的主要危害,是引起职工中暑和烧伤。
认真开展防暑降温、预防中暑和烧伤是首要任务。
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矿石开采、破碎、烧结和高炉炉料等作业环节有大量生产性粉尘逸出,烧结机尾部水冷、高炉炉顶操作,炼焦作业会遇到一氧化碳问题。
因此,认真开展防尘、防毒工作,预防尘肺和一氧化碳中毒十分重要。
此外,耐火材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高含量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炼焦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苯、甲苯、焦油、沥青均为毒害较大物质,应该注意防护。
1.4职业病发病规律与临床表现特点1.职业病由生产中的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故病因明确。
2.危害因素通过各种方式接触,作用于人体到达目标器官(靶器官),在一定剂量(强度)范围,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其严重程度呈剂量(强度)━效应关3.不同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各不相同,因此职业病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可涉及全身各主要器官和系统。
4.个体差异与职业病的发病及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即在相同作业环境中,有的人发病,有的人不发病,有的人受害较重、有的人受害较轻。
5.职业危害因素还是工作有关疾病的病因之一,如腰背痛、腕管综合征,颈肩腕综合征、但不是这类病的唯一病因。
1.5职业病诊断原则职业病诊断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是一项严肃的工作,须由各级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专门医疗卫生机构进行。
一般采取(诊断小组)集体讨论、诊断的方式。
诊断的核心问题是明确职业危害因素与所患疾病是否有确切因果关系,需要收集和分析下述资料。
1.病因资料:确定患者受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程度,包括职业史,现场劳动卫生调查资料,作业场所有害物质强度(浓度)数据,患者体内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数据,以及其他特异测试数据。
2.临床资料:鉴定患者受职业性有害因素损害的后果及其病情程度。
应当收集的资料有:疾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常规、生化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活体组织检查等资料。
3.综合分析:综合分析以上二方面资料,确定:①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作用与临床表现是否相符;②剂量(强度)与疾病严重程度是否一致;③接触时间、方式是否符合职业病发病规律。
一般来说,经过这些步骤即能作出诊断。
对一时不能确诊的可疑职业病,须随访观察,定期复查。
1.6职业病治疗特点职业病是一种病因明确、诊断清楚的疾病,在治疗上有如下特点。
1.职业病病因明确,为及早去除病因,并予以病因治疗提供了依据,使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
2.职业病早期的病理生理变化往往是可逆的,故早期治疗效果好,费用少。
3.以整体观指导治疗。
职业病治疗应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须用整体观原则,选择最优化的治疗方案,使治疗有坚实的基础,以提高整体抗病水平,取得良好的疗效。
4.贯彻个体化治疗原则。
即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修订常规治疗方案,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疗效适时调整。
5.重视对症,支持治疗。
目前很多职业病尚缺乏特异性病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往往是唯一的选择。
6.预见性治疗。
职业病病情演变规律性较强,在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现时情况评价和预见可能的变化,并针对即将发生的病变,包括并发症和后遗症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发生或者减轻其严重程度。
1.7职业病预防原则与基本措施职业病的预防遵循三级预防原则,即:①一级预防,从根本上着手,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或控制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水平在卫生标准允许限度内。
②二级预防,对作业工人实施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损害,及时处理、有效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③三级预防,对乙患职业病的患者积极治疗,促进健康。
三级预防的关系是:突出一级预防,加强二级预防,做好三级预防。
落实三级预防的基本措施有:①实施劳动卫生监督,包括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以及事故性处理。
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的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验收是其重要的内容;②降低有害因素浓(强)度。
常见的卫生技术措施有从工艺上改进、防止有害因素逸散,推广运用低毒,无毒的材料或技术,配置个人防护用品、通风防尘等;③职业性健康筛检。
已成为常规的措施有就业职业性体检,定期职业性体检和离退休职业性定检。
1.8职业病的管理职业病管理已由传统式的行政管理、经验管理转向依法监督管理。
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是管理主体,它依据有关职业卫生法规的授权,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遵守劳动卫生法规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违反职业卫生法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
1.现有的法规。
目前在用的职业卫生法规均为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主要有三类,即:①国务院颁布的有关法规,有防尘防毒,尘肺病防治,女工劳动保护条例,决定或规定等;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有关部门联合颁布的规章。
如劳动卫生标准,职业病诊断标准、健康监护规定、职业病管理办法等;③省级政府或省人大颁布的法规或规章。
如《四川省工业企业劳动卫生管理条例》等。
2.职业病报告管理。
有卫生监督统计报告、重大职业中毒事故紧急报告等制度3.职业病范围及职业病患者的处理办法。
有职业病范围规定,统计报告管理体系,职业病患者待遇规定等项。
1.9职业禁忌证劳动者原有的疾病或潜在的病症,容易因接触职业性因素而加重,或发生职业病或“工作相关疾病”,因而不宜从事某种作业,这些机体异常功能状态或疾病称为职业禁忌证。
如神经精神疾病患者不宜从事锰作业,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者不能从事钒作业。
职工在参加工作(上岗)前应进行健康检查,以确定有无该工种的职业禁忌症,是否适合该工种工作。
在工作岗位变动或长期病假复工前,也应进行健康筛检。
从事某项工作后,每隔一定时间进行体检,与上岗前体检资料作比较,藉以评价有无职业危害的损伤。
对有职业禁忌证的职工,应按规定不得上岗工作。
对在岗职工,一旦发现职业禁忌证,应及时调离,改作其他工作。
对已经治愈的职业禁忌证职工,则可从事原工作。
1.10职业病及职业性外伤致残程度鉴定为配合职工工伤与职业病的保险与赔偿法规实施,我国于1996年颁布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GB-J16180-1996),用以规范有关授权机构对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工伤或患职业病后,于国家社会保险法规所规定的医疗期满时通过医学检查对伤残失能程度的判定。
根据“标准”规定,申办致残程度鉴定须服从2个规定,一是须先获得工伤、职业病证明。
工伤者须由当地劳动部门出具证明,职业病必须由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具有职业病诊断权的医疗卫生机构出具证明。
二是致残程度鉴定权由有关授权机构行使,即由授权机构作出的判定结论才有效。
致残程度主要依据器官损伤、功能障碍及其对医疗与护理的依赖程度,并还考虑由于伤残引起的社会心理因素影响进行综合判定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