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务公开实施细则

合集下载

司务公开实施细则

司务公开实施细则

司务公开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司务公开是指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将其工作中的相关信息、决策过程、执行情况等主动向社会公开的行为。

司务公开的目的是增加政府的透明度,提高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能力,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二、司务公开的意义1. 增加政府的透明度:司务公开可以让公众了解政府的工作内容、决策过程和执行情况,增加政府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

2. 提高公众的监督能力:司务公开可以让公众对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促使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责。

3. 促进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司务公开可以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平台,促进双方的沟通和交流,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三、司务公开的内容和范围司务公开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应当定期向公众公开工作报告,包括工作目标、工作进展、工作成果等内容。

2. 决策过程公开:政府应当公开重大决策的决策过程,包括决策的依据、参与决策的人员和机构、决策的结果等。

3. 行政执法公开:政府应当公开行政执法的依据、执法的程序和结果,接受公众的监督。

4. 财务公开:政府应当公开财务预算、财务报表等财务信息,接受公众的监督。

5. 重大事故公开:政府应当公开重大事故的发生原因、处理过程和结果,及时向公众通报相关情况。

6. 其他相关信息公开:政府还应当公开其他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如环境数据、社会福利政策等。

四、司务公开的实施步骤1. 确定公开的内容和范围:政府应当明确需要公开的信息内容和范围,制定相应的公开标准和指南。

2. 建立公开机制: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司务公开机制,包括公开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和更新等环节。

3. 发布公开信息:政府应当通过官方网站、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等途径发布公开信息,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 接受公众监督:政府应当接受公众的监督,建立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处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5. 定期评估和改进:政府应当定期评估司务公开的效果,及时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公众满意度。

司务公开实施细则

司务公开实施细则

司务公开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司务公开是指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组织主动公开与公众利益相关的信息,以增加政府的透明度、促进公众参与和监督,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为了规范司务公开工作,制定本细则,以确保司务公开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司务公开的范围1. 司务公开的主体范围:a. 政府机关: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机关。

b. 企事业单位: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事业单位等。

2. 司务公开的内容范围:a. 政府机关:政府机关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决策依据、政策解读等。

b. 企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经营状况、财务情况、人事管理等。

三、司务公开的形式1. 司务公开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a. 网络公开:通过政府官方网站、企事业单位官方网站等渠道,发布相关信息。

b. 纸质公开:通过报纸、杂志、刊物等媒体形式,发布相关信息。

c. 会议公开:通过召开公开会议的形式,向公众通报相关信息。

d. 咨询公开:通过接受公众咨询的方式,回答相关问题。

2. 司务公开的信息发布要求:a. 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相关情况。

b. 信息应当及时发布,确保公众能够及时了解相关情况。

c. 信息应当易于理解,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表达方式。

四、司务公开的程序1. 政府机关的司务公开程序:a. 确定公开范围:政府机关应当确定需要公开的信息范围。

b. 编制公开计划:政府机关应当制定公开计划,明确公开的内容、形式和时间节点。

c. 审核公开信息:政府机关应当对公开信息进行审核,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d. 发布公开信息:政府机关应当通过合适的渠道发布公开信息,确保公众能够获取到相关信息。

e. 监督和评估:政府机关应当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监督司务公开工作的执行情况。

2. 企事业单位的司务公开程序:a. 确定公开范围:企事业单位应当确定需要公开的信息范围。

b. 编制公开计划:企事业单位应当制定公开计划,明确公开的内容、形式和时间节点。

司务公开实施细则

司务公开实施细则

司务公开实施细则一、前言为了保障司法公正和透明,提高司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司法机关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合作,特制定本司务公开实施细则。

二、目标1.促进司法公正和透明。

2.提高司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加强司法机关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合作。

三、内容1.司务公开的范围司务公开包括司法机关的组织结构、干部人员、业务工作、内部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2.司务公开的形式(1)信息公开:司法机关应当主动向社会公布组织结构、干部任免、重大判决等与公众有关的信息,通过互联网、报纸、电视等媒体发布。

(2)接待公开:司法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开接待业务,如律师、当事人等的接待时间、地点等信息,方便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办理业务。

(3)活动公开:司法机关组织的重要活动,如庭审、庭前会议等均应当公开,让公众了解司法机关的工作实践和成果。

3.司务公开的程序(1)信息公开:司法机关应当设立信息公开办公室,负责整理和发布相关信息,制定信息公开的具体程序和规定,确保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进行。

(2)接待公开:司法机关接待业务应当在办公场所的明显位置设置接待公开告示,告知社会各界人士接待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

(3)活动公开:司法机关应当及时发布活动公开信息,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等,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前来观摩。

4.司务公开的监督(1)社会监督:各界人士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对司法机关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并向司法机关提出建议和意见。

(2)内部监督:司法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和纪律检查,确保司法机关的工作规范、廉洁。

五、实施效果司务公开的实施将会产生以下效果:(1)提高司法机关工作透明度,增强社会各界对司法机关的信任度。

(2)加强司法机关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共治共建的局面。

(3)提高司法机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司法公正及法治建设的进程。

(4)促使司法机关增强自身建设,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六、总结司务公开是现代司法机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社会公众权益,提高司法公正和透明具有重要意义。

司务公开实施细则

司务公开实施细则

司务公开实施细则司务公开实施细则是为了促进政府机构的透明度和公开性,确保公众对政府决策的了解和参预。

本细则旨在规范司务公开的程序和标准,以便公众能够方便地获取相关信息并行使监督权利。

一、司务公开的范围司务公开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政府机构的组织结构和职责;2. 政府机构的工作计划和年度报告;3. 政府机构的决策过程和决策依据;4. 政府机构的预算和财务状况;5. 政府机构的行政许可和监管事项;6. 政府机构的政策解读和政策文件;7. 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名单和联系方式;8. 其他与公众权益密切相关的信息。

二、司务公开的方式司务公开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信息公告栏:政府机构应当设立信息公告栏,发布重要决策、政策文件、工作计划等信息;2. 网络平台:政府机构应当建立官方网站,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并提供搜索和下载功能;3. 新闻发布会:政府机构应当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和公众介绍重要决策和工作发展;4. 社会媒体:政府机构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会媒体平台,与公众进行互动和信息发布;5. 公众参预会议:政府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公众参预会议,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6. 信息公开申请:公众可以通过书面或者电子邮件形式向政府机构提出信息公开申请。

三、司务公开的程序司务公开的程序应当遵循以下步骤:1. 政府机构确定公开信息的范围和内容;2. 政府机构编制信息公开计划,明确公开的时间和方式;3. 政府机构发布信息公开计划,并告知公众如何获取相关信息;4. 政府机构按照计划公开信息,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5. 公众可以通过信息公开申请的方式获取未公开的信息;6. 政府机构应当及时回复公众的信息公开申请,并提供相关信息。

四、司务公开的标准司务公开的标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公开原则:政府机构应当依法公开信息,不得隐瞒、篡改或者删除相关信息;2. 及时性原则:政府机构应当及时公开相关信息,确保公众能够及时了解和参预;3. 全面性原则:政府机构应当全面公开相关信息,不得有选择性地公开;4. 真实性原则:政府机构应当确保公开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5. 方便性原则:政府机构应当提供多种方式和渠道,方便公众获取相关信息;6. 公众参预原则:政府机构应当积极倾听公众意见和建议,加强与公众的互动。

司务公开实施细则

司务公开实施细则

司务公开实施细则引言概述:司务公开是指政府或组织将相关信息、政策、决策等公开给社会公众,以增加透明度、提高公众参与度的一种行为。

司务公开实施细则是指明具体操作步骤和规范,确保司务公开的有效实施。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司务公开实施细则的内容。

一、信息公开1.1 公开政府组织的基本信息:包括组织机构、职责范围、联系方式等,使公众了解其运作情况。

1.2 公开政策和法律法规:将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公开,使公众了解政策的制定背景和依据。

1.3 公开决策过程和结果:公开政府决策的程序、参与方和决策结果,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二、预算公开2.1 公开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公布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和支出用途,使公众了解政府的财政状况。

2.2 公开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公开政府预算的编制原则、过程和执行情况,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透明度。

2.3 公开重大项目投资情况:公布政府重大项目的投资计划、进展和效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公众监督能力。

三、行政许可公开3.1 公开行政许可的依据和程序:公布行政许可的法律法规依据和办理流程,保障公众合法权益。

3.2 公开行政许可的结果和决定:公开行政许可的结果和决定,使公众了解许可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3.3 公开行政许可的监督和投诉渠道:公布行政许可的监督机构和投诉渠道,方便公众监督和维权。

四、公共服务公开4.1 公开公共服务的内容和标准:公布政府提供的各类公共服务的内容和标准,使公众了解服务的范围和质量。

4.2 公开公共服务的办理流程和时限:公开公共服务的办理流程和时限,提高服务效率和公众满意度。

4.3 公开公共服务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建立公共服务的评价和反馈机制,接受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服务质量。

五、监督与问责5.1 建立监督机制:建立监督机制,监督司务公开的实施情况,确保公开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5.2 加强问责机制:对未按规定公开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推动司务公开的落实。

5.3 推动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司务公开的监督和评价,提高公众参与度和满意度。

司务公开实施细则

司务公开实施细则

司务公开实施细则引言概述:司务公开是指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公开其管理和运作的相关信息,以提高透明度、促进公众参与和监督。

为了确保司务公开的有效实施,制定司务公开实施细则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司务公开实施细则的内容和重要性。

正文内容:1. 法律依据1.1 相关法律法规:司务公开实施细则应基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

1.2 法律责任:司务公开实施细则应明确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包括公开信息不准确、不及时、不完整等情况的处理办法,以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2. 公开范围和内容2.1 公开范围:司务公开实施细则应明确公开的范围,包括政府部门的决策过程、预算执行情况、行政许可和执法等方面。

2.2 公开内容:司务公开实施细则应规定公开的具体内容,如政府部门的工作报告、决策依据、财务收支情况等,以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

3. 公开方式和渠道3.1 公开方式:司务公开实施细则应明确公开的方式,包括网站公开、文件公示、媒体发布等多种方式,以便公众获取信息。

3.2 公开渠道:司务公开实施细则应规定公开的渠道,包括政府网站、报纸、电视等多种媒体,以便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

4. 公众参与和监督4.1 公众参与:司务公开实施细则应鼓励公众参与决策过程,如通过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征求公众意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4.2 公众监督:司务公开实施细则应明确公众监督的渠道和方式,如举报电话、信访渠道等,以确保公众对司务公开的监督权利。

5. 效果评估和改进5.1 效果评估:司务公开实施细则应规定对公开效果进行评估的方法和指标,以了解公众对公开信息的满意度和使用情况,为改进提供依据。

5.2 改进机制:司务公开实施细则应建立改进机制,包括定期听取公众意见、修订公开内容和方式等,以不断提升司务公开的质量和效果。

总结:司务公开实施细则的制定对于提高司务公开的透明度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司务公开实施细则

司务公开实施细则

司务公开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司务公开是指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主动向社会公开其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成果等信息的一种制度。

司务公开的实施细则是为了规范司务公开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要求,确保司务公开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二、目的和意义1. 目的:- 促进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信息公开工作;- 增加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提高社会公众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2. 意义:- 促进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依法行政;- 提高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增强社会公众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监督能力。

三、实施细则内容1. 信息公开范围:- 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工作内容;- 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工作方式;- 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工作成果;- 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财务状况;- 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人事安排。

2. 信息公开方式:- 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公开;- 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办公场所公示;- 通过媒体发布。

3. 信息公开内容:- 工作计划和年度报告;- 重大决策和政策文件;- 重要会议的召开情况和会议记要;- 重要项目的发展情况和评估结果;- 财务预算和财务报表;- 人事安排和选拔任用情况。

4. 信息公开程序:- 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应建立信息公开的申请渠道;- 申请人可通过书面或者电子邮件方式向相关部门提出信息公开申请;- 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应在规定时间内回复申请人的信息公开申请。

5. 信息公开监督:- 社会公众可通过举报电话、举报信件等方式对信息公开违法行为进行举报;- 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应建立信息公开监督机制,及时处理举报信息;- 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应定期发布信息公开违法行为的处理结果。

四、实施效果评估1. 实施效果评估指标:- 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社会公众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满意度;- 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司务公开实施细则

司务公开实施细则

司务公开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司务公开是指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将其管理和服务的相关信息、决策过程、执行情况以及相关数据向社会公众公开,以增加透明度、提升公信力、促进社会监督和参与。

为了规范司务公开的实施,制定本细则。

二、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所有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括但不限于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社会组织等。

三、司务公开内容1. 组织机构公开组织机构的名称、职能、设置情况、人员编制等信息,包括各级机构和下设部门、科室等。

2. 决策过程公开决策的程序、依据、参与人员、决策结果等信息,包括政策制定、项目审批、人事任免等方面的决策。

3. 执行情况公开决策的执行情况,包括执行进度、执行结果、执行效果等信息,以便社会公众了解决策的实际落实情况。

4. 监督机制公开监督机制的设置和运行情况,包括监督部门、监督方式、监督结果等信息,以便社会公众对司务公开进行监督。

5. 服务内容公开提供的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服务流程等信息,以便社会公众了解和享受相关服务。

6. 经费预算公开经费预算的编制、使用情况,包括预算金额、支出情况、资金来源等信息,以便社会公众对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

7. 重大事项公开重大事项的通知、公告、解释等信息,包括重要政策、重大项目等,以便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和参与。

四、公开方式1. 网络公开通过政府或组织的官方网站、门户网站等途径,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进行公开。

2. 纸质公开通过报纸、杂志、宣传册、公告栏等形式进行公开。

3. 会议公开通过召开公开会议、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公开,邀请社会公众参与。

4. 媒体公开通过新闻发布会、采访报道等形式进行公开,邀请媒体参与。

五、公开频率1. 组织机构和服务内容的公开频率为每年至少一次。

2. 决策过程、执行情况、监督机制的公开频率为每个决策周期至少一次。

3. 经费预算的公开频率为每年至少一次。

4. 重大事项的公开频率为事发或决策后立即公开。

六、监督与反馈1. 社会公众可以通过电话、邮件、信函等方式对司务公开提出意见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务公开实施细则
按照省、市总工会关于开展司务公开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为进一步落实全心全意依靠群众的方针,确保职工行使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加强企业民主政治建设和民主管理,促进公司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调动广大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结合公司司务公开实际工作情况,制定以下实施细则。

一、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
(一)公司成立司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司务公开工作规划、方案的制定及重大问题的协调和考核。

(二)司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有关文件的起草、修订,方案的实施,信息反馈和工作协调等事务性工作,具体组织落实司务公开的开展和考核工作。

(三)司务公开监督评议小组负责监督检查司务公开工作的落实情况。

领导小组、办公室、监督评议小组按照职责分工抓好相应部门的司务公开工作。

二、公开的内容
(一)公司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决策问题。

主要包括经党委会、办公会研究通过的公司发展规划、投资和生产经营决策方案,改革方案经营管理层对其实施情况。

(二)公司经营管理方面的重要问题。

主要包括经党委
会、办公会通过的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及完成情况、财务预决算执行情况、承包租赁合同执行情况;公司经营管理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等。

(三)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由公司负责的工程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及大宗物资、设备的采购供应。

(四)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按职工工资、人事关系所在范围公开。

主要包括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员工的提薪晋级和奖惩;员工招聘,专业技术职称的评聘;党员的发展;评优选先的条件、数量和结果等。

(五)与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相关的问题。

主要包括按干部管理权限管辖范围内干部的任免;重要岗位人员的选聘和任用情况;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的执行情况等。

(六)四项费用开支情况。

各企业每季度汽车费、水电费、电话费、招待费在司务公开栏张榜公开。

(七)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及时公布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

三、公开的程序
(一)公司按分级管理,由各职能部门负责,将需公开的内容,以要点形式形成书面材料,经公司领导审定后填写《司务公开审批单》,经分管领导把关后,提交办公室。

办公室报请司务公开领导小组审批,按照审批意见实施公开。

(二)公开结束后,司务公开办公室要及时搜集和整理职工反馈意见,向司务公开领导小组汇报,并将领导小组研究和提出的处理意见通知相关部门,督促落实。

(三)相关部门按照领导小组处理意见办理,并将落实情况及结果反馈办公室。

办公室填写《司务公开职工意见反馈及处理情况表》,并负责将有关资料建档保存。

四、司务公开的实现形式
根据司务公开的内容、性质、要求、对象等,采取多种形式和多层次予以公开。

(一)职工代表大会是司务公开的主要载体,职工代表大会原则上每年召开一次。

(二)司务公开的日常形式包括“司务公开栏”、办公会、文件等。

五、职工参与和监督
(一)群众评议。

由司务公开办公室同监督评议小组,采取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座谈会、问卷调查、民意测评、跟踪监督等形式,广泛听取员工群众意见。

组织职工填写《司务公开民意满意度调查问卷》,以量化指标来测评职工对司务公开的满意程度,测评结果要向司务公开领导小组报告,并向职工公布。

(二)设立“司务公开意见箱”。

“司务公开意见箱”由司务公开监督评议小组指定专人定期开启,对职工提出的意
见、建议和问题负责归纳整理,反馈给相关部门,并督促落实。

(三)公司各部门从职工代表中选出1人,作为公司的司务公开义务监督员。

义务监督员在公司司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监督评议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提供信息和监督分公司的司务公开工作。

对于义务监督员反映的问题,由公司司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在10日内予以书面答复。

(四)对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有关部门能够答复或解决但不予以答复或解决的,司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征得公司司务公开领导小组同意后,将在全公司范围内通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