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训练.pdf

合集下载

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一)

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一)

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一)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共17分)野骆驼①野骆驼是指野双峰驼,它的同宗野单峰驼六百年前就已灭绝,因此它是世界上惟一幸存的野生骆驼。

几百年前它们还悠闲自得地活动于水草丰美的中亚大草原,是人类活动把它们逼进了戈壁沙漠。

在恶劣的沙尘中,野骆驼逐渐适应了用长长的浓密的鼻毛保护鼻腔,学会了用泪水冲洗沙子。

野骆驼非常机警,总是远远地躲着人。

据说,它们在10公里外便能嗅到人的气息,然后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绝尘而去;在地老天荒之处,野骆驼靠着砂砾中残存的刺状植物渡日。

②科学家对野骆驼极感兴趣。

首先,他们研究了野驼和家驼之间的关系。

他们拿出的DNA分析让我们震惊:野驼与家驼基因差异接近3%,而人与黑猩猩的差异仅仅是1.6%,可见这个物种的基因变异小而又小。

科学家又对其种群规模进行了调查,结果是全球大熊猫数量为1600只,而野骆驼则不到1000只,是唯一种群数量比大熊猫还要小的物种。

除了海鱼,动物生长离不开淡水,但野骆驼仅靠喝盐水也能苟活,可见其生存需求之小。

作为一个古老的物种,它可贵至极。

③2002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宣布将野骆驼的濒危程度由“高度濒危”升级为“极度濒危”。

随即,我国政府将地处新疆的1.5万平方公里的野骆驼自然保护区扩大到7.8万平方公里,接着一系列恢复野骆驼家园的行动正式展开。

首先,环保部门分批培训教育了当地牧民,使他们自觉地改变了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习惯,认识到猎杀野生动物不是一种荣yào,而是一种罪恶。

其次,环保部门配合相关部门共同承担起野骆驼保护工作。

④乐事劝功,推人及物,善莫大焉。

1.根据拼音写汉字:荣yào(2分)2.从第②段看,野骆驼可贵至极是因为:(6分)⑴⑵⑶3.第①段划线的“据说”用得如何,请作出评价和分析(3分)4.第②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是和,其作用是(4分)5.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中,不合理的一项是(2分)A.野骆驼本来不止一个品种。

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不如静对一院秋梁衡①我从不喝酒,却年年为秋色所醉。

进入11月,院子里的树木花草绚烂迷离,早让人醉得一塌糊涂。

②那天在楼下散步,本来是艳艳蓝天,静静的小区,忽起了一阵秋风,所有的树木便发疯地摇摆,比赛着抖落身上的叶子,于是红的、黄的、绿的、橙色的、绛色的,枫树、银杏、柿树、梧桐等树叶瞬间就搅成一场五彩的花雨,从天而降。

正在散步和晒太阳的人们一时都被惊呆了。

等到回过神来,再掏出手机去拍照时,却又恢复了平静。

秋阳艳艳,澄明如水,只是地上多了一块厚厚的地毯,镶嵌着数不清的色块、线条,还散发着落叶的清香。

人们一时晕了神,都不忍心去踩。

秋天就是这样突然降临的吗?如饮美酒,让人心醉。

③红色是喜庆之色。

人有喜事喝了酒,脸色发红,会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激动。

现在的院子正是这种气氛。

柿子树的叶片本就厚实,这时红得像浸过红颜料的布头,裹着黄柿子,露出一脸的憨厚。

枫树,正庆幸他们一年中最露脸的时刻,不管是元宝枫还是鸡爪枫,都尽力伸展开他们的尖叶,鲜红欲滴。

而平时最不注意的爬山虎,学名叫地锦的,本是怯怯地匍匐在墙角、墙头,用它的墨绿去勾线填缝,这时却喷出耀眼的红光,一时墙头便舞着蜿蜒的红飘带,墙角则像是谁刚泼了一桶红油漆,而高楼整面的山墙,则满墙鲜艳,火辣辣地呼喊着大地的浪漫。

④我们常说秋天是金色的季节。

这院子里虽不像丰收的田野有玉米、南瓜的金黄,却也给金色留下了足够的舞台。

阴差阳错,当初设计者在院子的中轴大道旁全部栽上了银杏。

它们干直冲天,枝条上互生着一束束嫩叶,五叶一束,叶开如扇。

春夏时绿风荡漾还不觉有奇,而这时清一色地转黄,挺立路旁,就成了两堵“黄金海岸”。

人们走在路上,脚踏软软的金丝地毯,遥望两条黄线射向蓝天,不知身在何处。

本来工人还是每天照样清扫落叶,后来居民强烈呼吁停扫一周,好留住这些金黄!现在,连环卫工人也偶尔抱着扫帚坐在路边的长椅上,享受上天恩赐的这一年一次的黄金假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训练 (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训练 (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训练【课内阅读】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纪念白求恩①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

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

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

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

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②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③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初中现代文阅读训练一(含答案与解析)

初中现代文阅读训练一(含答案与解析)

初中语文阅读专题训练(一)1.第一篇散步莫怀戚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

但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绿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说。

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精品】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上册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精品】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上册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精品】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让崇尚英雄成为时代风尚余荣华①“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

”5月21日开始,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引发互联网上的传播热潮。

与此同时,全国中小学也正在同步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活动。

“崇尚英雄”并不是要让孩子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而是教导他们从小拥有远大志向、宝贵勇气和拼搏精神。

相信,“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用什么方式去报国”会成为孩子们之间热切讨论的话题。

②国家也在回应着人民的情感与心声。

为了捍卫英烈,《英雄烈士保护法》上月底全票表决通过,并于5月1日起施行。

该法庄严宣告:“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③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英雄情怀更显珍贵。

“崇尚英雄精忠报国”活动中,有一句话被网友反复点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军人、警察、维和战士、消防官兵……他们在这些高风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少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

④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

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

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

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⑤“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无论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

期盼“崇尚英雄”成为风尚,荣光永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

(选自2018年5月2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文章①②两段,从哪三个方面表明“崇尚英雄”正在成为风尚?请简要概括。

(2)第③段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为什么会“被网友反复点赞”?(3)简析第④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现代文二阅读专题训练(讲解版)

现代文二阅读专题训练(讲解版)

现代文二阅读专题训练(讲解版)阅读方法提示:1逐句逐段的细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

2.仔细推敲题干和答案。

一.一个光滑的过程毕淑敏②美丽的手术并不单指表皮缝得平整熨帖,它要求所有的过程光滑而富有节奏。

②说到手术,总是让人联想到血污、脓腥和骨质,好像是秽物的垃圾场。

那实在是凡人的感受。

在医生的眼睛里,新鲜的血是温热而艳丽的,洁净的皮肤是柔润而光泽的。

只有病赘才是垃圾,他们正是要把它清除出去。

完美的手术是对人体的一次大修,手术后的病人是打扫一新的房屋。

【凡人和医生对“手术”不同的认识】③在做手术的时候,我们渐渐练习不把白布单下卧着的那个长方形物体当人,只以为是一个待加工的零件。

这不是对生命的漠视,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珍重。

我们只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才会有砍伐它的勇气。

假如你的每一次切割每一次分离,都想到这是人啊,这是人,近在咫尺的怜悯与哀伤,会使人十指颤抖,泪眼婆娑;而手术的任何迟缓延宕,都是对生命的亵渎。

【医生做“手术”前的心理准备:抛开怜悯与哀伤】④这个磨炼的过程,痛苦而缓慢。

刚刚走进外科的平常心,被闪闪发光的外科器械冷酷地打磨成医者心。

只有练就对生命逝去的无动于衷,才能更敏捷地驮着病人沉重的躯体,游到再生的彼岸。

有人以为医生淡漠。

不要用常人喜怒哀乐的度量衡标准来鉴别医生。

不是说医生的队伍里就没有冷酷的心,而是需要仔细地鉴别。

冷酷的医生和外冷内热的医生,表面上都像冰一样的沉静。

砸开那层坚硬的外壳,才能看到里面的内芯。

假如那个医生周到地询问你的病情,即使他的声音不那么亲切,他是负责的。

假如那个医生详细地检查你的身体,即使他的动作不是那么轻柔,他也是认真的。

【外冷内热的医生是负责而认真地,不能误解他们语言和动作的冷酷】⑤外科医生多爽快。

一个黏黏糊糊的人注定不能成为优秀的外科医生。

手术台上间不容发,每一秒钟都在流血。

人是没有多少血可流的,只是一个小小的水罐。

手术就是在罐子沿上敲了一个口,把罐子里的东西清理一番。

江苏省南通二模(苏北七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PDF含答案

江苏省南通二模(苏北七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PDF含答案

江苏省苏北七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空灵,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崇高境界,也是中国艺术的重要范畴。

在西方没有这样相似的美学观念,这是东方民族独特的美学思想。

中国艺术追求的境界如高山大川之间的一朵幽兰,它似有若无,无人注意,自在开放。

这样的美淡而悠长,空而海涵,小而永恒,其最大的妙处在于:它在“空”中增加人们玩味的空间,在于其空灵中的实有,静穆中的崇高。

中国人认为天地自然都由一气化生,目对气化流荡的世界,他们发现了虚实的奥秘,发现了“有形但为无形造”的哲学原理。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

在虚实二者之间,中国艺术对虚更为重视,唯有虚,才能给欣赏者提供“对物象产生距离”的载体,在赏画、读诗、游园中获得空灵的美的享受。

“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欣赏中国画,不仅要看画在画面上的,而且要看不在画面上的东西,通过画面的有限形式,想象到无形的世界。

诗也如此,诗要沉着,更要空灵,沉着与空灵并重,才会有悠然的韵味;诗要有言外之意,意外之韵,含不尽之意如在言外。

在中国园林艺术中,虚空的世界永远在造园和品园者心中存在着,他们得诗画“空”之精髓,故有灵气往来。

中国园林创造就是引一湾溪水,置几片假山,来引领一个虚空的世界,创造一个灵动的空间。

我们目之所见的世界,在虚空的氤氲中显示出意义。

如果赏园者只是停留在视觉观察中,就有可能错失小园中所包裹的万般景致。

在中国园林中,假山不是山,却有山的巍峨;溪涧不是海,却有大海的渊深。

回廊是狭窄的,它却可以引领人走向宇宙纵深;小桥曲折,却将人度向另外一个世界。

至于云墙偎依着篱落,曲曲地在丛树中逶迤,真把人的心牵向更远。

亭在园林中有着独有的地位,园林无水不活,也可以说,园无亭不灵。

亭子是实用的,它可以供人休憩。

亭子又在园林中起到收摄众景的作用,松散的景物,往往通过亭子的收摄成为一个整体。

(完整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三(含答案)

(完整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三(含答案)

初中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三)(一)幸福铃声①第一次强烈地想和老爸通电话,是在十年前,他生日的那天。

②那时候,我还在南方读书,交了学费,家里已无力支付我的生活费,日常开支基本上依赖学校的特困生补助和一些微薄的奖学金。

我穿的衣服,是我姐姐们的衣服改制而成的;鞋子,是母亲在灯下一针针做好的;盖的被子,是父亲借了亲戚家的棉花,一天一夜时间亲手弹的……③学校离家实在是太远了,为了省下路费,大学四年我没回过一次家。

每个周末我都坐在校园的紫荆树下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又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我在那件从高中时就穿的旧衣服上贴了一朵精致小花,穿在身上仍然漂亮。

还告诉他,我们学校有一种紫色的花,常常在我写信的时候落下一两片,非常美丽温柔,但是在梦里我见到的却是家乡那片白绿交杂的生动的白桦林。

④并不是每封信都会寄出去,毕竟八分钱的邮资,对我来说可能就意味着早上要吃不饱去上课。

何况父母亲并不识字,每次都要走到几里外的二姨家才能"听"到我信中的话。

⑤没有信的日子,父亲是那么盼望能够知道女儿一切安好。

于是,我那能解决一切困难的父亲想出了一个绝妙办法:他让二姨在回信里告诉我,镇上的一个小商店有电话,他和老板很熟,已经说好了,以后每个星期六晚七点我把电话“打”过去,他会准时在那里。

⑥而他,其实并不接那电话,只笑呵呵地张开嘴,贪婪地听着那美妙的来电铃声,直至它最后消失。

他一直觉得那欢快的铃声就是他女儿的笑声,只要女儿的电话铃声准时响起,他就明白女儿在他乡一切都好。

⑦我家所在的村庄离镇子有十里路,中途有一片宽广的白桦林。

每个星期六的黄昏,我的父亲――一个东北汉子,会雄赳赳气昂昂地两次穿过那片白桦林。

母亲说村子里的人这一天都听到他欢快的歌声和笑声。

⑧我还记得那个大雪纷飞的周末,那天是父亲的生日,我多么希望他能接我的电话,我有多少话要亲口对他说呀。

⑨我的论文在一家核心刊物上发表了,稿费我拿来买了马海毛,准备亲自给您织条围巾!我们寝室昨天评比,老爸您获得“最有创意老爸”称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训练:
(一)卖伞姑娘
①有些想念是不需要理由的,就像时常跃入我心中的那个姑娘的身影。

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

②那是一年前的一个雨夜。

路灯在丝丝雨线织成的帷帐里睁着惺忪的睡眼,洒下的光映射在路面的积水上。

在单位加班昏了头的我下了楼,才知道这个城市的一切都猫进了细雨的怀抱里。

我呆望着路灯罩里舒缓而降的雨丝,想起了远在十多公里之外的家,心一横,推着车子撞破了雨雾。

③“先生,您需要一把伞吗?”正准备骑上车子的我,突然听到一个轻盈、温馨的声音。

回过头我才发现单位大门外的路灯下站着一位姑娘,怀里抱着一捆伞。

她有十六七岁的样子,穿着鹅黄色的薄毛衣和黑色的长裙,背光站着,我看不清她的脸庞。

④我的确是需要一把伞呀!我停下来,仔细地把她怀抱中的十几把雨伞挑了一遍。

我那时世俗地想:街头小贩的东西十有八九是假冒伪劣,既然急需,那就买吧,但挑挑拣拣的事儿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⑤那姑娘极有耐心地把我打开包装的雨伞又一一装上。

她蹲下来时,一头长发几乎垂到地上,发梢上一缕缕地淌着雨水。

⑥“姑娘,你卖的是雨伞,为什么不自己用一把?看你,小心淋病了。

”我嘴上这么说,手里却没有停下挑拣的动作。

⑦“一用就卖不出去了,这是我这学期的生活费……”姑娘说了半截,止住了话头。

我才明白,眼前的这个小贩是个学生。

我想接着问她其他的情况,但她再不肯说一句话了,只是细心地拾掇着被我弄乱的雨伞。

⑧事情就这么简单,简单得如同到集贸市场那样。

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

因而,那把雨伞便显得尤为体贴、尤为及时……
⑨隔了两天,我无意中翻阅晚报时,在一版右下角看到了一幅图片报道。

虽然那晚我没有看到卖伞姑娘的面孔,但我从衣着的款式、颜色和报道的内容上立即断定,她就是我遇见的那个卖雨伞的姑娘。

图片报道简练得只有几句说明:“这位贫困大学生昨晚在勤工俭学卖雨伞时,挺着感冒了好几天的病体,因冒雨等待一位付款时掏掉了四百多元钱的顾客,而昏倒在街头……”那个因付款而掏丢了四百多元钱的人不是我。

如果是我,那么我对她的挂念也还有充分的理由。

⑩又是一个下雨天。

我独自走在行色匆匆的人流里,又想起了那个卖雨伞的姑娘。

初春的雨水还有几丝凉意,我没有打伞,潜意识里有一种希冀:那个穿着鹅黄毛衣、黑色长裙、看不清面庞的姑娘会不会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
⑪“先生,你需要一把伞吗?”我真想再次听到那句轻盈温馨的问话。

⑫我没有雨伞,但我总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1.【A+层级】第⑧段“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一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考点九)
环境描写(1分)。

内容上,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瓢泼狂暴的大雨,让“我”庆幸雨伞买得及时,让“我”免遭大雨淋漓,同时也让“我”感受到有雨伞的温暖、安全以及小姑娘的温柔美好(2分);结构上,瓢泼大雨也为下文小姑娘在暴雨中等待失主做铺垫,使文章前后照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分)。

2.下列句子用词准确,富有表现力。

请从词语或修辞手法角度进行赏析。

(3分) 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

一个“裹”字,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写出了雨的细腻缠绵(1分)(或: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思念化作有形的雨),写出了“我”对小姑娘强烈的思念之情(1分)。

3.请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4分)(考点八)
示例:小姑娘既弱小又高大,既平凡又高贵,她心灵的纯洁美好靓丽了自己,也感化了别人,更是美丽了这个世界(2分)。

小姑娘的精神品质让“我”感到无比温馨,伴“我”
走过每一天(2分)。

4.阅读全文,请你说说卖伞姑娘有哪些性格特点。

(2分)(考点十)
自尊自强自立、诚实善良、温柔耐心、心灵纯洁美好,拾金不昧。

(二)割麦
李桂芳
①骄阳似火,热浪滚滚,整个大地像一只熊熊燃烧的火炉。

金黄的麦田里,父子俩头顶烈日,正挥舞着镰刀在割麦。

②“爸,我渴!”儿子觉得嗓子冒烟,渴得憋气。

汗水顺着他的头发往下淌,爬过脸颊,像一条条缓慢流淌的小溪。

几滴汗顽皮地跑进他的眼睛里,像虫子在叮咬,咸咸涩涩的,难受。

③儿子的声音尽管不大,在寂静的麦田里,应该能够清晰地传进父亲的耳朵。

可是父亲没有应声。

他依旧忙碌地埋头割麦。

镰刀挥舞如风,只听到刷刷刷的割麦声。

④“爸,我渴!”在委屈的支使下,儿子的音量大起来,那声音足以和田边树上疯狂嘶叫的知了媲美。

⑤父亲终于直起腰,攥紧拳头,使劲地咚咚捶了几下酸痛难耐的腰部,再狠命地抹一把蒙住了眼睛的汗水。

太阳已将他的皮肤烤成了麦麸一样的颜色,黑糊糊的,亮闪闪的,仿佛还能闻到皮肉在烈日下炸裂燃烧的味道。

⑥“爸,我渴死了!”儿子焦躁起来,如一头面临宰杀的困兽。

父亲依旧面无表情地看看他,再迅疾地抹一把汗水。

⑦“爸,我受不了了!”儿子咚地一下将镰刀扔在地上,一屁股跌坐在田埂上,呼哧呼哧直喘气,四肢瘫软着,像一堆烂泥。

⑧“坚持!”父亲边割麦,边吼道。

这是父亲从清晨割麦以来,对儿子说的第一句话。

那两个字像从父亲嘴里迸射出来的,掷地有声。

⑨父亲的脸一半隐在麦丛里,看不到表情。

可那声音,儿子听明白了。

⑩父亲的那句话就像催泪弹,一下子轰出了儿子的泪,肆意横流。

泪光里,儿子想到了往年的麦收时节,如果赶上放假,父亲总不让他下地,说怕晒中暑了,让他在家吹着电扇做作业。

他其实没做作业,更多的时间消耗在电视上了。

11自从母亲病逝后,父亲身兼父母两职,给他缝书包,钉扣子,削铅笔,灌墨水。

小时候,父亲总是早起做饭,等候他吃好,然后背着他,走过崎岖的山路,目送他进了校门,再回家下地劳动。

12这个碰巧赶上的麦收天,刚好放假,父亲怎么就这样残忍地让自己经受如此的磨砺,儿子不明白。

儿子想着想着,嗓子里就发出呜呜的哭声,如一只失去母亲的小兽的哀鸣。

“快割,哭啥?你16岁了,以为还是孩子吗?”父亲声震如雷。

儿子的哭声被父亲粗壮的吼叫生生地堵了回去,只剩下低低的呜咽。

儿子无奈地拿起镰刀,又蹒跚着走回麦田,弯腰和父亲并肩割起来。

13“知道吗?每年给你的那几千元学费,就是爸这样苦出来的。

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你爷爷不让读了,家里缺少劳力,非得让我回家劳动……”刷刷的割麦声里,父亲的话时隐时现,像在风浪里颠簸的一条小船,但还是字字句句灌进了儿子的耳鼓。

“那时候,我就想,如果将来我有了孩子,我一定不让他失学,卖命我也送他!可是,你在好好读书吗?”父亲
沉默了半晌,直起腰抹把汗说:“娃,人一辈子只有一次十五六岁呀!”
14父亲的话,如一阵轻风,儿子心头有了舒服的凉意。

儿子第一次想到了自己的学业。

三天后,儿子帮父亲收割完了所有的麦子。

父子俩都成了非洲黑人,尤其是儿子,满脸的皮肤黝黑黝黑的,只剩下眼睛在闪闪发亮。

临上学的前一天晚上,吃完饭,儿子默默走上前,替父亲搓掉了晒得褪壳的皮肤。

那些皮肤,炸裂开来,像皴裂的松树皮,一片又一片。

儿子动作舒缓,轻轻地,细细地,像侍弄婴儿。

儿子的眼里盈满泪,快要滚落。

15一个月后,父亲再次给老师打去了电话。

老师在电话里欣喜地告诉父亲:“你儿子变化挺大的,不知为什么,那次收假后,他突然就不打游戏不上网了,成绩直线上升,老师们都夸他呢!”
16父亲听完电话,眼眶里汪满了泪……
5.文中②—⑦段写儿子与父亲交流时共有4处语言描写,梳理其中儿子不同感情变化的过程。

(2分)
憋气难受→委屈不满→焦躁不安→崩溃无奈(答案应为四字词语,只答出“委屈”“焦躁”给一半分。

)
6.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好在哪里?(4分)
(1)儿子的眼里盈.满泪,快要滚落。

(2分)
“盈”是“充满”的意思(0.5分),这里生动地写出了儿子眼里饱含泪水的情形(0.5分),表现了儿子看到父亲的皮肤被晒得褪壳,十分心疼,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爱(1分)。

(2)父亲听完电话,眼眶里汪.满了泪……(2分)
“汪”原指液体聚集在一个地方(0.5分),在文中生动地写出了父亲眼里充满眼泪的样子(0.5分),表现了父亲得知儿子改变后的欣慰之情(1分)。

7.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3分)
父亲终于直起腰,攥紧拳头,使劲地咚咚捶了几下酸痛难耐的腰部,再狠命地抹一把蒙住了眼睛的汗水。

动作(细节)描写(1分),生动传神地刻画出父亲在烈日下腰部酸痛仍坚持割麦的样子(1分),表现了父亲的艰辛和劳苦(1分)。

8.【A+层级】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考点十)
文章通过写父亲在割麦时言传身教引导儿子学会坚持,教育儿子要努力读书的故事(1分),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关爱孩子、教子有方的父亲形象(1分),表达了对深沉父爱的赞颂之情(1分)。

(结合文章内容1分,父亲形象1分,表达的情感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