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的表面张力及应用
pvdf表面张力

PVDF表面张力1. 引言PVDF(聚偏氟乙烯)是一种重要的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电气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PVDF的表面性质对其功能和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表面张力是衡量材料表面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
本文将从基础概念开始,详细介绍PVDF表面张力的相关知识。
2. 表面张力基础概念2.1 表面张力定义表面张力是指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引起的液体表面收缩趋势。
在液体中,分子间存在吸引力,使得液体分子在表面层受到拉力,导致液体呈现出收缩状态。
2.2 表面张力测量方法常见的测量方法包括静态方法和动态方法。
静态方法包括珠泡法、滴下法和平衡法等;动态方法包括振荡法、悬滴法和旋转滴片法等。
3. PVDF材料特性3.1 PVDF简介PVDF是一种具有高结晶度的聚合物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耐化学腐蚀性和电绝缘性能。
它在航空航天、电子器件、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3.2 PVDF表面性质PVDF的表面性质直接影响其应用效果。
其中,表面张力是衡量PVDF表面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较低的表面张力可以提高涂层润湿性和抗粘附性。
4. PVDF表面张力调控方法4.1 添加剂调控通过添加特定的添加剂,如表面活性剂和纳米颗粒等,可以改变PVDF材料的表面张力。
这些添加剂与PVDF分子相互作用,改变其分子排列和表面结构,从而影响表面张力。
4.2 表面处理方法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对PVDF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可以显著改变其表面性质和表面张力。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等离子体处理、溶液浸渍、光氧化和热处理等。
5. PVDF应用案例5.1 PVDF薄膜PVDF薄膜具有优异的电气性能和机械强度,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传感器和能源领域。
通过调控PVDF薄膜的表面张力,可以改善其润湿性和抗粘附性。
5.2 PVDF涂层PVDF涂层具有耐化学腐蚀性、耐候性和耐磨损性等优良特性,在建筑、航空航天和汽车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表面张力的调控可以影响涂层的附着力和抗污染能力。
磷酸酯表面张力-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磷酸酯表面张力-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磷酸酯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工合成中的化合物,其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磷酸酯分子结构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磷酸基团,这些磷酸基团与有机或无机醇类化合物结合而形成,构成了磷酸酯化合物。
磷酸酯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良好的可溶性和较低的毒性,这使得它们在许多行业和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磷酸酯表面张力是指磷酸酯溶液或磷酸酯界面上的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表面张力对液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磷酸酯来说,磷酸酯表面张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磷酸酯表面张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磷酸酯的分子结构和组成会直接影响其表面张力的大小和性质。
不同结构和类型的磷酸酯在表面张力方面会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如分子链的长度、取代基的类型和位置等。
其次,溶液的浓度、温度和pH值等条件也会对磷酸酯表面张力产生影响。
此外,外加的电场、压力和表面活性剂等也能改变磷酸酯界面的表面张力特性。
磷酸酯表面张力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磷酸酯表面张力对于磷酸酯的传输、吸附和沉积等过程有着直接的影响。
其次,磷酸酯表面张力在生物界面活性物质、胶体稳定和乳化液等方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此外,磷酸酯表面张力的研究对于了解磷酸酯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开发新型功能材料和应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综述磷酸酯表面张力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探讨磷酸酯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和重要性,并介绍磷酸酯表面张力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通过对磷酸酯表面张力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磷酸酯这一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特点。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是关于整篇文章的逻辑结构和组织框架的介绍。
文章结构是指整篇文章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组织方式展开观点和论证的框架。
一个良好的文章结构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理解文章的内容。
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方式组织文章的结构。
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本文的背景和目的。
常见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表面张力

常见高聚物的名称、重复结构单元、熔点与玻璃化转变温度Names, Constitutional Repeating Units, Melting Points and Glass-transition Temperaturesof Common High Polymers序号(No.) , 名称(Name) , 重复结构单元(Constitutional repeating unit) , 熔点T m/℃, 玻璃化转变温度T g/℃1 , 聚甲醛, , 182.5 , -30.02 , 聚乙烯, , 140.0,95.0 , -125.0,-20.03 , 聚乙烯基甲醚, , 150.0 , -13.04 , 聚乙烯基乙醚, , - , -42.05 , 乙烯丙烯共聚物,乙丙橡胶, ,, - , -60.06 , 聚乙烯醇, , 258.0 , 99.07 , 聚乙烯基咔唑, , - , 200.08 , 聚醋酸乙烯酯, , - , 30.09 , 聚氟乙烯, , 200.0 , -10 , 聚四氟乙烯(Teflon) , , 327.0 , 130.011 , 聚偏二氟乙烯, , 171.0 , 39.012 , 偏二氟乙烯与六氟丙烯共聚物(Viton) , ,, - , -55.013 , 聚氯乙烯(PVC) , , - , 78.0-81.014 , 聚偏二氯乙烯, , 210.0 , -18.015 , 聚丙烯, , 183.0,130.0 , 26.0,-35.016 , 聚丙烯酸, , - , 106.017 ,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 , 160.0 , 105.018 , 聚丙烯酸乙酯, , - , -22.019 , 聚(α-腈基丙烯酸丁酯), , - , 85.020 , 聚丙烯酰胺, , - , 165.021 , 聚丙烯腈, , 317.0 , 85.022 , 聚异丁烯基橡胶, , 1.5 , -70.023 , 聚氯代丁二烯,氯丁橡胶, , 43.0 , -45.024 , 聚顺式-1,4-异戊二烯,天然橡胶, , 36.0 , -70.025 , 聚反式-1,4-异戊二烯,古塔橡胶, , 74.0 , -68.026 , 苯乙烯和丁二烯共聚物,丁苯橡胶, ,,, - , -56.027 , 聚己内酰胺,尼龙-6 , , 223.0 , -28 , 聚亚癸基甲酰胺,尼龙-11 , , 198.0 , 46.029 , 聚己二酰己二胺,尼龙-66 , , 267.0 , 45.030 , 聚癸二酰己二胺,尼龙-610 , , 165.0 , 50.031 , 聚亚壬基脲, , 236.0 , -32 , 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 , 390.0 , -33 ,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 270.0 , 69.034 , 聚碳酸酯, , 267.0 , 150.035 , 聚环氧乙烷, , 66.2 , -67.036 , 聚2,6-二甲基对苯醚, , 338.0 , -37 , 聚苯硫醚, , 288.0 , 85.038 , 聚[双(甲基胺基)膦腈] , , - , 14.039 , 聚[双(三氟代乙氧基)膦腈] , , 242.0 , -66.040 , 聚二甲基硅氧烷,硅橡胶, , -29.0 , -123.041 , 赛璐珞纤维素, , >270.0 , -42 , 聚二苯醚砜, , 230.0 , -一些聚合物的临界表面张力系数参考值一些聚合物的临界表面张力r c(20℃)[3][4]聚合物Yc(达因/厘米)脲醛树脂61纤维素45聚丙烯腈44聚氧化乙烯43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43尼龙66 42.5尼龙6 42聚砜41聚甲基丙烯酸甲酯40聚偏氯乙烯40聚氯乙烯39聚乙烯醇缩甲醛38氯磺化聚乙烯37聚醋酸乙烯酯37聚乙烯醇37聚苯乙烯32.8尼龙1010 32聚丁二烯(顺式) 32表2-2常用粘合剂的表面张力[5][6]注:*通用环氧树脂,**未加说明浸润性主要决定于胶粘剂和被粘物的表面张力,还与工艺条件、环境因素等有关。
改变聚合物表面张力的方法与案例

作者简介:陶永亮(1956-),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高分子材料先进应用与模塑一体化成型工艺研究。
收稿日期:2023-03-27高分子材料具有其独特的性能,在工业、农业、国防、民用生活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聚合物产品表面性能与其本体的性能同样重要,随着人们对产品表面质量和功能的追求,需对塑料表面要做些镀膜(涂层),油墨印刷、黏接等二次处理提高其表面质量与应用,在与其处理过程中,都与塑料表面张力有着重要的关系。
表面张力是材料界面的最基本性能之一。
表面张力与聚合物表面理化性质对其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就塑料产品二次加工中对塑料表面张力测试与处理等,将作出相应的措施,以大家了解与掌握。
1 聚合物表面张力定义与测试1.1 表面张力定义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 )定义:液体表面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线上的张力。
水等液体会产生使表面尽可能缩小的力,这个力称为“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是一种物理效应,它使得液体的表面总是试图获得最小的、光滑的面积,就好像它是一层弹性的薄膜一样。
其原因是液体的表面总是试图达到能量最低的状态。
广义地所有两种不同物态的物质之间界面上的张力被称为表面张力。
生活中清晨凝聚在叶片上的水滴、水龙头缓缓垂下的水滴,都是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的。
此外,水黾之所以能站在水面上,也是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2~3]。
聚合物表面张力研究是较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聚改变聚合物表面张力的方法与案例陶永亮(重庆川仪工程塑料有限公司,重庆 400712)摘要:了解聚合物表面张力(或表面能),对研究聚合物在涂层、印刷、黏接等方面的操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
本文介绍了聚合物表面张力定义和部分聚合物表面张力测试方法,分别对涂层、印刷、黏接过程中聚合物表面张力不适时,做出了改变聚合物表面张力的对应措施,结合案例进行一定的描述。
解释了对涂层、印刷、黏接后样件检测其结果的主要试验方法。
常见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表面张力

常见高聚物的名称、重复结构单元、熔点与玻璃化转变温度Names, Constitutional Repeating Units, Melting Points and Glass-transitionTemperatures of Common High Polymers序号(No.) , 名称(Name) , 重复结构单元(Constitutional repeating unit) , 熔点T m/℃, 玻璃化转变温度T g/℃1 , 聚甲醛, , 182.5 , -30.02 , 聚乙烯, , 140.0,95.0 ,-125.0,-20.03 , 聚乙烯基甲醚, , 150.0 , -13.04 , 聚乙烯基乙醚, , - , -42.05 , 乙烯丙烯共聚物,乙丙橡胶, ,, - , -60.06 , 聚乙烯醇, , 258.0 , 99.07 , 聚乙烯基咔唑, , - , 200.08 , 聚醋酸乙烯酯, , - , 30.09 , 聚氟乙烯, , 200.0 , -10 , 聚四氟乙烯(Teflon) , , 327.0 , 130.011 , 聚偏二氟乙烯, , 171.0 , 39.012 , 偏二氟乙烯与六氟丙烯共聚物(Viton) , ,, - , -55.013 , 聚氯乙烯(PVC) , , - , 78.0-81.014 , 聚偏二氯乙烯, , 210.0 , -18.015 , 聚丙烯, , 183.0,130.0 ,26.0,-35.016 , 聚丙烯酸, , - , 106.017 ,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 , 160.0 , 105.018 , 聚丙烯酸乙酯, , - , -22.019 , 聚(α-腈基丙烯酸丁酯), , - , 85.020 , 聚丙烯酰胺, , - , 165.021 , 聚丙烯腈, , 317.0 , 85.022 , 聚异丁烯基橡胶, , 1.5 , -70.023 , 聚氯代丁二烯,氯丁橡胶, , 43.0 , -45.024 , 聚顺式-1,4-异戊二烯,天然橡胶, , 36.0 , -70.025 , 聚反式-1,4-异戊二烯,古塔橡胶, , 74.0 , -68.026 , 苯乙烯和丁二烯共聚物,丁苯橡胶, ,,, - , -56.027 , 聚己内酰胺,尼龙-6 , , 223.0 , -28 , 聚亚癸基甲酰胺,尼龙-11 , , 198.0 ,46.029 , 聚己二酰己二胺,尼龙-66 , , 267.0 , 45.030 , 聚癸二酰己二胺,尼龙-610 , ,165.0 , 50.031 , 聚亚壬基脲, , 236.0 , -32 , 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 , 390.0 , -33 ,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270.0 , 69.034 , 聚碳酸酯, , 267.0 , 150.035 , 聚环氧乙烷, , 66.2 , -67.036 , 聚2,6-二甲基对苯醚, , 338.0 , -37 , 聚苯硫醚, , 288.0 , 85.038 , 聚[双(甲基胺基)膦腈] , , - , 14.039 , 聚[双(三氟代乙氧基)膦腈] , , 242.0 , -66.040 , 聚二甲基硅氧烷,硅橡胶, , -29.0 , -123.041 , 赛璐珞纤维素, , >270.0 , -42 , 聚二苯醚砜, , 230.0 , -一些聚合物的临界表面张力系数参考值一些聚合物的临界表面张力r c(20℃)[3][4]聚合物Yc(达因/厘米)脲醛树脂61纤维素45聚丙烯腈44聚氧化乙烯43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43尼龙6642.5尼龙642聚砜41聚甲基丙烯酸甲酯40表2-2常用粘合剂的表面张力[5][6]注:*通用环氧树脂,**未加说明浸润性主要决定于胶粘剂和被粘物的表面张力,还与工艺条件、环境因素等有关。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表面张力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表面张力1. 引言1.1 概述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材料,在医学、生物技术和环境工程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独特的凝胶性质和可调控的物理化学性能使其成为各种应用领域中的理想选择。
表面张力作为液体界面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一种表征,对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基础知识,包括聚丙烯酰胺的定义与特性以及凝胶的概念与分类。
接下来将介绍表面张力的基本理论和测定方法,包括表面张力的定义与起因、测定方法及原理,以及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和调控方法。
然后,本文将详细研究聚丙烯酰胺凝胶的表面张力特性,并介绍实验材料与方法、测试结果与分析讨论以及影响聚丙烯酰胺凝胶表面张力的因素探究。
最后,本文将总结主要发现并展望聚丙烯酰胺凝胶表面张力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究聚丙烯酰胺凝胶的表面张力特性,并揭示影响其表面张力的因素。
通过对表面张力进行测定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聚丙烯酰胺凝胶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性能和潜在应用价值。
同时,本文还将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具有优异表面张力特性的聚丙烯酰胺凝胶提供参考和指导。
2. 聚丙烯酰胺凝胶基础知识2.1 聚丙烯酰胺的定义与特性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简称PAM)是一种由丙烯酰胺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它具有线性结构和无色透明的外观。
主要特性包括:具有良好的水解稳定性、可溶于水和多种有机溶剂、不易发生结晶、呈现为无定形固体或可逆软化凝胶状态。
2.2 凝胶的概念与分类凝胶是一种由连续的液态相中网络结构组成的三维空间几何结构。
通常,凝胶被认为是由高分子聚合物在溶液中形成交联网络所产生的。
根据其制备方法和组成成分,凝胶可以分为化学凝胶、物理凝胶和生物凝胶等。
2.3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应用领域聚丙烯酰胺凝胶由于其优异的特性,在众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水净化:聚丙烯酰胺凝胶可作为高效的絮凝剂和沉淀剂,用于水处理过程中的悬浮物去除。
表面能

--提高油墨附着力的电晕处理基础知识--提高油墨附着力的电晕处理基础知识电晕处理是广泛用于对塑料、纸张及金属箔作表面处理以改进油墨、油漆、连接剂及涂料的附着力。
它被广泛采用的原因是效果好、能控制及便于掌握。
尤其是因为电晕处理设备的效率及作用不断改进,与高产的加工设备保持着同步并进。
一、可湿性与附着力电晕处理是改变不少非吸收性基材表面特性的一种有效手段,能使油墨有更好的湿润及附着性能,即所谓可湿性,这就是诸如油墨、底胶、涂料等对塑料、纸张或金属箔附着的基础。
可湿性决定一种液体在一种固体表面上的展延性。
水滴在亲水性表面就展延成一薄水层,而在亲油性表面却形成小水滴。
水滴外表层的切线与固体表面间所形成的接触角(夹角),即表示该表面润湿性能的强弱,接触角越大,润湿性能越差。
润湿性视化学组成及表面结构而异。
对塑料进行印刷或烫箔时,塑料表面的可湿性必须比油墨或箔的可湿性高,否则其展延、转移及附着均会发生困难。
几种聚合物的表面性能大致如下:聚乙烯(PE)31-33mN/m聚丙烯(PP)29-30mN/m涤纶聚酯(PET)41-42mN/m通常用作油墨溶剂的表面能为:乙醇22mN/m、醋酸乙酯24mN/m,而水为72mN/m,就难以湿润塑料,所以水基油墨一般不用来印塑料。
塑料是一种复合物质,含一种或多种聚合物及多种添加剂,如填充料、抗氧化剂、润滑剂、抗静电剂、颜料等。
虽然塑料的主体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基团)决定油墨或底胶的可湿性和附着力,但其添加剂会从塑料内部向表面迁移,而影响塑料的表面能。
所以,塑料存放的时间越长,或某些添加剂的含量(如润滑剂)越高时,其表面能的变化也越大。
故塑料在印刷前还需对其表面能进行测试,并作电晕处理,以免发生转移或附着力不足的问题。
一般来说,20-40千赫的中频处理大多就可以了。
特殊处理(如复杂的产品)则可采用特定的电极进行处理。
UV油墨比溶剂性油墨要求塑料薄膜有更高的表面能,水基油墨系统含醇量高的也要求较高的表面能力,而且要求在狭的范围内,才能有好的附着力。
常见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表面张力

罕见高聚物的名称、重复结构单元、熔点与玻璃化转变温度宇文皓月Names, Constitutional Repeating Units, Melting Points and Glass-transition Temperatures of Common HighPolymers序号(No.) , 名称(Name) , 重复结构单元(Constitutional repeating unit) , 熔点T m/℃ , 玻璃化转变温度T g/℃1 , 聚甲醛, , 182.5 , -30.02 , 聚乙烯, , 140.0,95.0 , -125.0,-20.03 , 聚乙烯基甲醚, , 150.0 , -13.04 , 聚乙烯基乙醚, , - , -42.05 , 乙烯丙烯共聚物,乙丙橡胶, ,, - , -60.06 , 聚乙烯醇, , 258.0 , 99.07 , 聚乙烯基咔唑, , - , 200.08 , 聚醋酸乙烯酯, , - ,30.09 , 聚氟乙烯, , 200.0 , -10 , 聚四氟乙烯(Teflon) , , 327.0 , 130.011 , 聚偏二氟乙烯, , 171.0 , 39.012 , 偏二氟乙烯与六氟丙烯共聚物(Viton) ,,, - , -55.013 , 聚氯乙烯(PVC) , , - , 78.0-81.014 , 聚偏二氯乙烯, , 210.0 , -18.015 , 聚丙烯, , 183.0,130.0 , 26.0,-35.016 , 聚丙烯酸, , - , 106.017 ,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 , 160.0 , 105.018 , 聚丙烯酸乙酯, , - , -22.019 , 聚(α-腈基丙烯酸丁酯) , , - , 85.020 , 聚丙烯酰胺, , - , 165.021 , 聚丙烯腈, , 317.0 , 85.022 , 聚异丁烯基橡胶, , 1.5 , -70.023 , 聚氯代丁二烯,氯丁橡胶, , 43.0 , -45.024 , 聚顺式-1,4-异戊二烯,天然橡胶 ,, 36.0 , -70.025 , 聚反式-1,4-异戊二烯,古塔橡胶 ,, 74.0 , -68.026 , 苯乙烯和丁二烯共聚物,丁苯橡胶, ,,, - , -56.027 , 聚己内酰胺,尼龙-6 , , 223.0 , -28 , 聚亚癸基甲酰胺,尼龙-11 , , 198.0 , 46.029 , 聚己二酰己二胺,尼龙-66 , , 267.0 , 45.030 , 聚癸二酰己二胺,尼龙-610 , , 165.0 , 50.031 , 聚亚壬基脲, , 236.0 , -32 , 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 , 390.0 , -33 ,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 270.0 , 69.034 , 聚碳酸酯, , 267.0 , 150.035 , 聚环氧乙烷, , 66.2 , -67.036 , 聚2,6-二甲基对苯醚 , , 338.0 , -37 , 聚苯硫醚, , 288.0 , 85.038 , 聚[双(甲基胺基)膦腈] , , - , 14.039 , 聚[双(三氟代乙氧基)膦腈] , , 242.0 , -66.040 , 聚二甲基硅氧烷,硅橡胶, , -29.0 , -123.041 , 赛璐珞纤维素, , >270.0 , -42 , 聚二苯醚砜, , 230.0 , -一些聚合物的临界概况张力系数参考值一些聚合物的临界概况张力r c(20℃)[3][4]表2-2经常使用粘合剂的概况张力[5][6]注:*通用环氧树脂,**未加说明浸润性主要决定于胶粘剂和被粘物的概况张力,还与工艺条件、环境因素等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接触角大于90°,说明液体不能润 湿固体,如汞在玻璃表面; 若接触角小于90°,液体能润湿固体, 如水在洁净的玻璃表面。
接触角(contact angle)
l-g
M
g
s-g
A
s
l
N s-l
sg dl sl dl l g dl cos s g s l Young方程: cos lg
(3)不润湿
固体不能为液体所润湿; 注:1. 接触角为平衡接触角;
2.
s g s v
铺展过程
s
润湿作用应用
1.增加润湿作用 2.降低润湿作用
3.矿物浮选
液-固界面现象
接触角(contact angle)
接触角的示意图:
g
l-g
M
s-g
A
s
l
N
s-l
润湿 亲液性固体
接触角(contact angle)
l-g
M
g
s-g
A
s
l
N s-l
பைடு நூலகம்不润湿 憎液性固体
接触角(contact angle)
在气、液、固三相交界点,气-液与气 -固界面张力之间的夹角称 为接触角,通常用表示。
聚合物的表面张力及应用
表面现象
水滴为什么是圆 形而不是方形
表面现象
它们为什么可以 漂在水面上
ps
水在毛细管中为 什么会上升
水
表面现象的微观成因
气相
微观成因
表面相分子受力不均 匀,其分子有被拉入 液相的趋势。 这种受力不均匀性是 液相 表面现象产生的微观 成因。 液体的表面积因而有 这解释了为什么液滴会以 自发收缩的趋势。 球形的形态存在
接触角(contact angle) s g s l Young方程 cos lg
(1)完全润湿 sg sl l g时 cos 1, 0
s g sl l g 时,Young方程不成立,
但液体仍然可以在固体表面完全铺展开来;
(2)润湿 0 sg sl l g时, 1>cos 0, 90
固体能为液体所润湿;
接触角(contact angle)
Young方程
s g s l cos lg
sg sl时, cos 0,90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