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自检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一、概述铸造作业指导书是为了指导铸造工人进行铸造作业,确保铸件质量和生产效率的一种指导性文件。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安全要求,以确保铸造作业的顺利进行。

二、作业准备1. 确定铸造材料和工艺参数:根据铸件的要求和材料特性,确定合适的铸造材料和工艺参数,包括熔炼温度、冷却速度等。

2. 准备模具和模具配件:根据铸件的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模具和模具配件,并进行清洁和涂抹模具释模剂。

3. 准备熔炉和熔炼设备:检查熔炉和熔炼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其正常工作并达到所需温度。

4. 准备铸造辅助设备:准备好铸造辅助设备,如浇注杯、砂箱、浇注系统等。

三、铸造操作步骤1. 模具准备:将模具放置在工作台上,并进行定位和固定。

确保模具表面干净,无杂质和损坏。

2. 预热模具:使用预热炉或者火炬对模具进行预热,以减少热应力和提高铸件表面质量。

3. 准备熔炼材料:根据工艺要求,准备好熔炼材料,并将其放入熔炉中进行熔炼。

4. 熔炼和浇注:根据熔炼温度和时间要求,将熔炼材料熔化并倒入浇注杯中,然后通过浇注系统将熔融金属倒入模具中。

5. 冷却和固化:待铸件充分冷却和固化后,将模具打开,取出铸件。

6. 清理和修整:清理铸件表面的砂砾和毛刺,并进行必要的修整工作,以满足铸件的要求。

7. 检验和质量控制:对铸件进行尺寸、硬度、密度等方面的检验,并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铸件质量符合要求。

四、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进行铸造作业前,必须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护目镜、防护手套等,并确保操作环境的安全。

2. 操作规范:按照操作步骤进行铸造作业,严禁违规操作或者使用破损的模具和设备。

3. 温度控制:严格控制熔炼温度和冷却速度,以保证铸件的质量和性能。

4. 模具维护:定期清洁和维护模具,确保其表面光滑,延长使用寿命。

5. 废料处理:对于废弃的熔炼材料和废弃铸件,应按照环保要求进行正确处理。

五、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铸件表面有气孔:可能是熔炼材料中含有气体或者模具未彻底排气,解决方法是改进熔炼材料的质量和调整模具排气。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一、任务概述铸造作业指导书是为了指导铸造工作人员进行铸造工艺操作而编写的一份详细指南。

本指导书旨在确保铸造作业的安全、高效和质量,提供全面的作业流程和操作要点,匡助工作人员正确理解和掌握铸造工艺,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二、作业环境和安全要求1. 作业环境:铸造作业应在洁净、通风良好的车间内进行,确保作业区域干燥、无杂物,并配备必要的工艺设备和工具。

2. 安全要求:铸造作业人员应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防护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如佩戴安全帽、护目镜、耳塞等。

三、铸造工艺流程1. 原材料准备:a. 确认所需铸造材料的种类和规格,并进行材料检验。

b. 根据产品要求,准备合适的砂型材料、熔炼金属和添加剂。

2. 砂型制备:a. 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选择适合的砂型制备方法,如湿型、干型等。

b. 按照砂型制备工艺要求,进行砂型制备,包括砂型料配比、砂型捣实、模具制作等。

3. 熔炼和浇注:a. 根据产品要求,确定合适的熔炼设备和工艺参数。

b. 将铸造材料加热至熔化温度,并进行熔炼处理,如脱气、除杂等。

c. 按照浇注工艺要求,将熔融金属倒入砂型中,确保浇注过程的稳定和均匀。

4. 冷却和清理:a. 铸件冷却时间根据产品要求进行控制,保证铸件的组织和性能。

b. 铸件冷却后,进行清理和修整工作,如去除砂壳、切割余料等。

5. 检验和质量控制:a. 进行铸件外观质量检验,如表面光洁度、尺寸偏差等。

b. 进行金相组织检验,确保铸件的组织结构符合要求。

c. 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如抗拉强度、硬度等。

d. 根据检验结果,进行质量控制,如返工、修正工艺参数等。

四、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1. 操作要点:a. 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每一个环节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b. 根据产品要求,合理控制砂型湿度和熔炼温度,避免砂芯破裂和铸件缺陷。

c. 在浇注过程中,保持浇注速度和压力的稳定,避免气孔和夹杂物的产生。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铸造作业是一种重要的制造工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为了确保铸造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制定一份详细的铸造作业指导书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铸造前的准备工作、铸造过程的操作要点、铸造后的处理措施、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及安全注意事项五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阐述。

一、铸造前的准备工作1.1 材料准备在铸造作业前,需要准备好合适的铸造材料。

根据具体的铸造要求,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或合金材料,并进行材料的检验和质量控制。

确保材料的成分和性能符合要求,以提高铸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1.2 模具准备铸造作业需要使用模具来制造所需的铸件形状。

在铸造前,应仔细检查模具的准备情况,确保模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同时,根据铸件的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模具,并进行模具的涂料处理,以便于铸件的顺利脱模。

1.3 设备准备在铸造作业前,需要准备好相关的设备和工具。

包括熔炉、浇注设备、测温仪器等。

这些设备和工具需要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同时,根据具体的铸造要求,调整设备的参数和工具的设置,以满足铸造过程中的需求。

二、铸造过程的操作要点2.1 熔化金属在铸造过程中,首先需要将金属材料熔化。

熔化金属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具体的铸造材料和铸造要求进行控制。

在熔化过程中,要注意金属的熔化温度和液态保持温度,避免金属的过热或过冷,以免影响铸件的质量。

2.2 浇注铸件熔化金属后,需要将其倒入模具中进行浇注。

在浇注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浇注速度和浇注压力,确保金属能够充分填充模具中的空腔,避免产生气孔和缺陷。

同时,还需要注意浇注的方向和角度,以确保铸件的形状和尺寸符合要求。

2.3 冷却处理浇注完成后,铸件需要进行冷却处理。

冷却的时间和方式需要根据具体的铸造材料和铸造要求进行控制。

在冷却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铸件的过快冷却或过慢冷却,以免产生应力和变形。

同时,还需要进行适当的冷却介质处理,以提高铸件的硬度和耐磨性。

三、铸造后的处理措施3.1 脱模处理铸造完成后,需要对模具进行脱模处理。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一、概述铸造是一种将熔化的金属或合金注入到模具中,通过冷却凝固形成所需形状的工艺过程。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铸造作业指导,以确保铸造工艺的高质量和安全性。

二、作业准备1. 准备工具和设备:包括熔炉、铸造模具、熔化金属的容器、金属浇注杆、浇注系统、冷却设备等。

2. 检查模具:确保模具完整、干净,并进行必要的修复和维护。

3. 清理工作区域:确保工作区域干净整洁,清除杂物和危险品。

三、熔炼金属1. 将所需金属或合金按照配方准确称量,并将其放入熔炉中。

2. 打开熔炉并调节温度,使金属完全熔化并达到所需的浇注温度。

3. 检查金属液的温度和成分,确保其符合要求。

四、模具准备1. 涂抹模具表面:使用适当的涂料或涂层,确保模具表面光滑且易于脱模。

2. 安装浇注系统:将金属浇注杆和浇注系统安装到模具上,确保其位置准确并牢固。

五、浇注过程1. 准备浇注:将熔化的金属倒入浇注杆,确保金属流动顺畅且无气泡。

2. 浇注金属:将金属缓慢而均匀地倒入模具中,避免喷溅和溅射。

3. 控制浇注速度:根据模具的形状和尺寸,控制金属的浇注速度,以确保充分填充模具。

4. 冷却和凝固:等待金属冷却和凝固,确保模具中的金属完全固化。

六、脱模和清理1. 脱模:待金属完全凝固后,小心地从模具中取出铸件,确保不损坏铸件和模具。

2. 清理:清除铸件表面的氧化物和杂质,可以使用机械或化学方法进行清洁。

七、质量检验1. 检查尺寸和形状:使用测量工具检查铸件的尺寸和形状是否符合要求。

2. 检查表面质量:检查铸件表面是否平整、光滑,无裂纹和气孔等缺陷。

3. 材料分析:对铸件进行材料分析,确保其成分符合要求。

八、安全注意事项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耐热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等,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2. 遵守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并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指南。

3. 防火措施:确保熔炉周围没有易燃物品,及时处理熔炉中的金属溅射和溅出物。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一、任务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铸造作业指导书,以匡助工人正确进行铸造作业。

铸造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方法,通过将熔化的金属倒入模具中,使其冷却凝固,从而创造出所需的零件或者产品。

本指导书将涵盖铸造的基本概念、工作流程、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铸造的基本概念1. 铸造的定义和分类:铸造是指将金属或者非金属材料加热至熔化状态后,倒入预先准备好的模具中,经过冷却凝固后得到所需形状的工艺过程。

根据铸造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金属铸造和非金属铸造两大类。

2. 铸造的工艺流程:铸造的工艺流程包括模具制备、原料准备、熔炼、浇注、冷却、脱模、修整和检验等步骤。

在每一个步骤中,都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工作安全。

三、铸造作业流程1. 模具制备:1.1 确定所需产品的设计图纸和规格要求。

1.2 根据设计要求,制作模具的芯型和外型。

1.3 检查模具的尺寸和质量,确保其符合要求。

2. 原料准备:2.1 根据产品要求,准备所需的金属或者非金属材料。

2.2 对原料进行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

3. 熔炼:3.1 将原料放入熔炉中,加热至熔化状态。

3.2 控制熔炉的温度和熔化时间,确保原料彻底熔化。

3.3 检查熔化后的金属液的温度和成份,确保其符合要求。

4. 浇注:4.1 将熔化的金属液倒入预先准备好的模具中。

4.2 控制浇注的速度和角度,以避免产生气泡和缺陷。

4.3 确保金属液填充模具的每一个部份,以获得完整的产品形状。

5. 冷却:5.1 等待金属液冷却凝固,使其成为固态。

5.2 控制冷却时间和冷却速度,以确保产品的物理性能。

6. 脱模:6.1 将冷却凝固的产品从模具中取出。

6.2 检查产品的表面和尺寸,确保其完整和符合要求。

7. 修整:7.1 对产品进行修整和加工,以去除可能存在的缺陷和不平整。

7.2 使用各种工具和设备进行修整,确保产品的精度和质量。

8. 检验:8.1 对产品进行外观检查,确保其表面光洁和无明显缺陷。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铸造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用于制造各种金属零件和构件。

为了确保铸造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制定一份详细的铸造作业指导书是必要的。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要求,以确保铸造作业的顺利进行。

二、作业环境和设备要求1. 作业环境:a. 温度:在铸造作业过程中,室温应保持在20-25摄氏度,以确保金属液体的流动性和凝固过程的稳定性。

b. 通风:作业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以排除金属熔融时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

c. 照明:作业场所应提供充足的照明,以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清晰地观察和操作。

d. 干净整洁:作业场所应保持干净整洁,避免杂物和垃圾对作业造成干扰。

2. 设备要求:a. 熔炉:应选用适当的熔炉设备,确保金属能够均匀加热至熔点以上,并能够满足所需的熔化温度和熔化时间。

b. 铸型设备:根据零件的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铸型设备,确保能够得到满足要求的铸型。

c. 浇注设备:选择合适的浇注设备,确保金属液体能够顺利地流入铸型中,并避免产生气孔和夹杂物。

d. 冷却设备:根据铸件的尺寸和材料选择合适的冷却设备,以确保铸件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冷却到适当的温度。

三、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a. 检查设备:确保熔炉、铸型设备、浇注设备和冷却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如有异常应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

b. 准备材料:根据铸件的要求,准备适当的金属材料和辅助材料,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除杂、除气等。

c. 安全措施:操作人员应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如防火服、防护眼镜、耳塞等,确保作业安全。

2. 熔炼金属:a. 加料:根据所需铸件的材料要求,将金属材料按照一定比例加入熔炉中。

b. 加热:启动熔炉,将金属材料加热至熔点以上,确保金属完全熔化,并保持适当的熔化温度一段时间。

c. 熔炼控制:在熔炉操作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的控制和调整,以确保金属液体的质量和稳定性。

3. 铸型准备:a. 模具准备:根据铸件的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模具,并进行必要的涂料处理,以保证铸件表面的质量。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1. 概述铸造作业指导书是为了规范铸造作业流程、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而编写的文档。

本指导书旨在详细描述铸造作业的各个步骤、要求和注意事项,以便操作人员能够按照标准化的流程进行铸造作业。

2. 作业准备2.1 设备准备2.1.1 确保铸造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如铸造炉、模具等。

2.1.2 检查铸造设备的温度、压力、液位等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2.1.3 确保所使用的工具、模具等配套设备完好无损。

2.2 材料准备2.2.1 根据产品要求,准备合适的铸造材料,如熔炼金属、砂型材料等。

2.2.2 对铸造材料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2.3 人员准备2.3.1 指定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进行铸造作业。

2.3.2 确保操作人员已经接受过相关培训,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2.3.3 分配合适的人员进行监督和质量检查。

3. 铸造作业流程3.1 准备工作3.1.1 清洁铸造设备和工作区域,确保无杂质和污染物。

3.1.2 检查模具和工装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1.3 检查熔炼炉和炉料的温度和质量。

3.2 熔炼和浇注3.2.1 将合适的熔炼金属放入熔炼炉中,控制炉温和炉料的配比。

3.2.2 等待熔炼金属达到合适的温度和液态状态。

3.2.3 检查熔炼金属的质量和成分,确保符合产品要求。

3.2.4 将熔炼金属倒入模具中,控制浇注速度和角度。

3.3 冷却和固化3.3.1 等待铸件冷却到合适的温度,确保其能够从模具中取出。

3.3.2 检查铸件的外观和尺寸,确保其质量和准确性。

3.3.3 将冷却固化的铸件从模具中取出,避免损坏和变形。

3.4 后处理3.4.1 对铸件进行修整、打磨、清洁等处理,以达到产品要求的表面质量。

3.4.2 进行热处理、机加工等工艺,以达到产品要求的物理性能和尺寸精度。

3.4.3 进行质量检查,包括外观检验、尺寸检测、化学成分分析等。

4. 安全注意事项4.1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铸造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方法,通过将熔化的金属注入模具中,使其冷却凝固成为所需的形状。

为了确保铸造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制定一份详细的铸造作业指导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铸造作业的步骤、注意事项和相关数据,以匡助操作人员顺利完成铸造作业。

二、铸造作业步骤1. 准备工作:a. 检查模具的完整性和清洁度,确保模具表面光滑。

b. 准备所需的金属材料,保证其质量和纯度。

c. 准备熔炉和相关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d. 确定铸造作业的工艺参数,包括熔化温度、浇注温度和冷却时间等。

2. 熔炼金属:a. 将金属材料放入熔炉中,加热至熔化温度。

b. 在熔炉中加入合适的熔剂,以提高金属的流动性和浇注性能。

c. 搅拌金属熔液,确保其温度均匀和成份均一。

3. 浇注金属:a. 将熔化的金属熔液倒入预先准备好的模具中。

b. 控制浇注速度和角度,以避免气泡和金属流动不均匀。

c. 注意保持模具的稳定,防止金属溅出和模具变形。

4. 冷却和固化:a. 等待金属冷却和固化,根据工艺参数确定冷却时间。

b. 可以采用冷却剂或者冷却设备加速冷却过程。

c. 确保金属彻底固化后,才干进行后续的处理和加工。

5. 后续处理:a. 将固化的金属件从模具中取出,注意避免损坏金属表面。

b. 进行必要的修整、清理和抛光等加工工序,以提高金属件的质量和外观。

c. 进行金属件的热处理、表面处理或者其他特殊处理,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三、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a. 操作人员必须戴好防护用具,包括手套、眼镜和耳塞等。

b. 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2. 温度控制:a. 严格控制金属熔化和浇注的温度,以避免金属质量不合格。

b. 注意金属熔液的温度变化,及时调整熔炉的加热功率。

3. 模具管理:a. 定期检查和维护模具,确保其完整性和清洁度。

b. 根据模具的使用情况,及时更换损坏的模具。

4. 浇注技巧:a. 控制浇注速度和角度,以保证金属流动的均匀性和浇注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铸造自检作业指导书
1、目的
用于提高铸造毛坯质量,增强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防止不合产品流转到下道工序,指导员工正确进行作业质量和毛坯外观的自检。

2 操作工艺
2.1低压铸造操作手在每次倒铝液前必须首先关闭“预压”,确保炉内无压。

然后方可打开炉门,加扒渣剂500克,清炉壁、扒渣后添加铝液。

2.2低压铸造机炉内铝液化学成分要确认合格,不合格时不得生产。

2.3低压铸造机内铝液温度不合格(在690~720℃之外)不得生产。

2.4低压铸造机总风压<4Mpa时应立即停机,不得生产。

2.5连续停机4小时以上时,化学成分和氢含量必须重新进行检查,均合格则可继续压铸。

2.6生产工艺参数要遵守工艺卡的规定。

3 工艺质量记录
生产过程中,操作手要详细随时记录生产中的异常情况,如:设备故障、模具故障、X光缺陷、抽检情况等,清楚记录所采取的措施。

准确记录模具、升液管使用班次,记录要与本机台生产实际状况一致,不得填写虚假的质量记录。

4 质量检查
4.1模具装机首件毛坯检查(压铸当班段长检查):新上机模具(包括新模具、维修后重新上机模具)生产的首件,因模具故障、模具修磨等原因影响生产中断重新生产时的首件,都需要技术/质量部门进行(首件/再次)确认,需确认
的内容包括:外观、尺寸、X光等。

当不符合要求时,要进行调整,调整无效的要停机卸模。

4.2毛坯尺寸自检(压铸当班段长检查)
班首件和班中件必须进行尺寸检查,如不合格要及时调整,调整无效的要立即停机。

4.3轮辋深度抽检:
根据毛坯图纸的尺寸,使用深度尺进行后距抽检,如不合格要及时调整,并连续检查,调整无效的要立即停机。

4.4外观自检(目测)
4.4.1操作手必须100%进行外观自检,检查冒口长短、粗糙度、裂纹、顶杆深、粘铝、划伤、错模、变形、未充满、封层厚、刻字等项。

4.4.2冒口长短适中,且无外观裂纹,无外观缩松现象。

4.4.3非加工装饰面各部位(装饰面、窗口部位、螺栓孔沉孔侧面、装饰孔或凸台、扣盖子部位等)要对称均匀一致,并不得有变形,不得有外观裂纹、粘铝、磕碰伤等造成的凹坑、凸起、划痕等缺陷。

经打磨后的部分表面要与其他部位相吻合,不得造成新的突起或凹陷。

装饰面粗糙的,要精心打磨并调整模具。

4.4.4毛坯加工表面的粘铝、欠铸、模具腐蚀裂纹等原因造成的缺肉深度≤0.5mm,面积≤3mm²。

4.4.5背面轮辐部减重窝内不允许有缺肉、欠铸、粘铝等缺陷;背面安装面减重窝内,圆弧部位和侧面缺肉≤0.5mm。

4.4.6毛坯顶杆深应低于铸面≤0.2mm,高于铸面应≤2.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