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一、概述铸造作业指导书是为了指导铸造工人进行铸造作业,确保铸件质量和生产效率的一种指导性文件。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安全要求,以确保铸造作业的顺利进行。
二、作业准备1. 确定铸造材料和工艺参数:根据铸件的要求和材料特性,确定合适的铸造材料和工艺参数,包括熔炼温度、冷却速度等。
2. 准备模具和模具配件:根据铸件的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模具和模具配件,并进行清洁和涂抹模具释模剂。
3. 准备熔炉和熔炼设备:检查熔炉和熔炼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其正常工作并达到所需温度。
4. 准备铸造辅助设备:准备好铸造辅助设备,如浇注杯、砂箱、浇注系统等。
三、铸造操作步骤1. 模具准备:将模具放置在工作台上,并进行定位和固定。
确保模具表面干净,无杂质和损坏。
2. 预热模具:使用预热炉或者火炬对模具进行预热,以减少热应力和提高铸件表面质量。
3. 准备熔炼材料:根据工艺要求,准备好熔炼材料,并将其放入熔炉中进行熔炼。
4. 熔炼和浇注:根据熔炼温度和时间要求,将熔炼材料熔化并倒入浇注杯中,然后通过浇注系统将熔融金属倒入模具中。
5. 冷却和固化:待铸件充分冷却和固化后,将模具打开,取出铸件。
6. 清理和修整:清理铸件表面的砂砾和毛刺,并进行必要的修整工作,以满足铸件的要求。
7. 检验和质量控制:对铸件进行尺寸、硬度、密度等方面的检验,并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铸件质量符合要求。
四、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进行铸造作业前,必须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护目镜、防护手套等,并确保操作环境的安全。
2. 操作规范:按照操作步骤进行铸造作业,严禁违规操作或者使用破损的模具和设备。
3. 温度控制:严格控制熔炼温度和冷却速度,以保证铸件的质量和性能。
4. 模具维护:定期清洁和维护模具,确保其表面光滑,延长使用寿命。
5. 废料处理:对于废弃的熔炼材料和废弃铸件,应按照环保要求进行正确处理。
五、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铸件表面有气孔:可能是熔炼材料中含有气体或者模具未彻底排气,解决方法是改进熔炼材料的质量和调整模具排气。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引言:铸造作业指导书是为了指导铸造工人进行铸造工艺操作,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从铸造前准备、铸造操作、铸造后处理、安全注意事项和质量控制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铸造作业指导。
一、铸造前准备:1.1 材料准备:在进行铸造作业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铸造材料,包括金属合金、砂型材料、熔炉燃料等。
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并进行必要的试验和检测。
1.2 设备检查:在进行铸造作业之前,需要对铸造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检查包括熔炉、浇注设备、模具等,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1.3 模具准备:根据产品的要求,准备好适当的模具。
模具的制作要符合产品的尺寸和形状要求,并保证模具的耐用性和稳定性。
同时,需要对模具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模具的正常使用。
二、铸造操作:2.1 熔炼金属:将所需的金属合金放入熔炉中进行熔炼。
在熔炼过程中,需要控制熔炉的温度和熔炼时间,确保金属合金的熔化和混合均匀。
2.2 浇注操作:在金属合金熔化后,将熔融金属倒入模具中进行浇注。
在浇注过程中,需要控制浇注速度和浇注温度,确保金属液体填充模具的每个部分。
2.3 冷却处理:在金属倒入模具后,需要进行冷却处理。
冷却时间和冷却方式根据金属的特性和产品的要求来确定,确保产品的硬度和尺寸稳定。
三、铸造后处理:3.1 模具拆除:在产品冷却完全后,需要拆除模具。
拆除模具时要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对产品造成损坏。
3.2 去除余料:在铸造后处理中,需要去除产品上的余料,包括浇口、浇道等。
去除余料时要注意不损坏产品表面。
3.3 表面处理:根据产品的要求,对产品的表面进行处理,包括打磨、抛光等。
表面处理的目的是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和光洁度。
四、安全注意事项:4.1 熔炉操作安全:在进行熔炉操作时,需要戴好防护设备,避免热液体的溅射和烟尘的吸入。
同时,要注意熔炉的稳定性和燃烧安全。
4.2 模具操作安全:在进行模具操作时,需要注意操作的规范和安全。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一、概述铸造是一种将熔化的金属或合金注入到模具中,通过冷却凝固形成所需形状的工艺过程。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铸造作业指导,以确保铸造工艺的高质量和安全性。
二、作业准备1. 准备工具和设备:包括熔炉、铸造模具、熔化金属的容器、金属浇注杆、浇注系统、冷却设备等。
2. 检查模具:确保模具完整、干净,并进行必要的修复和维护。
3. 清理工作区域:确保工作区域干净整洁,清除杂物和危险品。
三、熔炼金属1. 将所需金属或合金按照配方准确称量,并将其放入熔炉中。
2. 打开熔炉并调节温度,使金属完全熔化并达到所需的浇注温度。
3. 检查金属液的温度和成分,确保其符合要求。
四、模具准备1. 涂抹模具表面:使用适当的涂料或涂层,确保模具表面光滑且易于脱模。
2. 安装浇注系统:将金属浇注杆和浇注系统安装到模具上,确保其位置准确并牢固。
五、浇注过程1. 准备浇注:将熔化的金属倒入浇注杆,确保金属流动顺畅且无气泡。
2. 浇注金属:将金属缓慢而均匀地倒入模具中,避免喷溅和溅射。
3. 控制浇注速度:根据模具的形状和尺寸,控制金属的浇注速度,以确保充分填充模具。
4. 冷却和凝固:等待金属冷却和凝固,确保模具中的金属完全固化。
六、脱模和清理1. 脱模:待金属完全凝固后,小心地从模具中取出铸件,确保不损坏铸件和模具。
2. 清理:清除铸件表面的氧化物和杂质,可以使用机械或化学方法进行清洁。
七、质量检验1. 检查尺寸和形状:使用测量工具检查铸件的尺寸和形状是否符合要求。
2. 检查表面质量:检查铸件表面是否平整、光滑,无裂纹和气孔等缺陷。
3. 材料分析:对铸件进行材料分析,确保其成分符合要求。
八、安全注意事项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耐热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等,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2. 遵守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并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指南。
3. 防火措施:确保熔炉周围没有易燃物品,及时处理熔炉中的金属溅射和溅出物。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一、任务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铸造作业指导书,以匡助工人正确进行铸造作业。
铸造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方法,通过将熔化的金属倒入模具中,使其冷却凝固,从而创造出所需的零件或者产品。
本指导书将涵盖铸造的基本概念、工作流程、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铸造的基本概念1. 铸造的定义和分类:铸造是指将金属或者非金属材料加热至熔化状态后,倒入预先准备好的模具中,经过冷却凝固后得到所需形状的工艺过程。
根据铸造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金属铸造和非金属铸造两大类。
2. 铸造的工艺流程:铸造的工艺流程包括模具制备、原料准备、熔炼、浇注、冷却、脱模、修整和检验等步骤。
在每一个步骤中,都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工作安全。
三、铸造作业流程1. 模具制备:1.1 确定所需产品的设计图纸和规格要求。
1.2 根据设计要求,制作模具的芯型和外型。
1.3 检查模具的尺寸和质量,确保其符合要求。
2. 原料准备:2.1 根据产品要求,准备所需的金属或者非金属材料。
2.2 对原料进行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
3. 熔炼:3.1 将原料放入熔炉中,加热至熔化状态。
3.2 控制熔炉的温度和熔化时间,确保原料彻底熔化。
3.3 检查熔化后的金属液的温度和成份,确保其符合要求。
4. 浇注:4.1 将熔化的金属液倒入预先准备好的模具中。
4.2 控制浇注的速度和角度,以避免产生气泡和缺陷。
4.3 确保金属液填充模具的每一个部份,以获得完整的产品形状。
5. 冷却:5.1 等待金属液冷却凝固,使其成为固态。
5.2 控制冷却时间和冷却速度,以确保产品的物理性能。
6. 脱模:6.1 将冷却凝固的产品从模具中取出。
6.2 检查产品的表面和尺寸,确保其完整和符合要求。
7. 修整:7.1 对产品进行修整和加工,以去除可能存在的缺陷和不平整。
7.2 使用各种工具和设备进行修整,确保产品的精度和质量。
8. 检验:8.1 对产品进行外观检查,确保其表面光洁和无明显缺陷。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1. 概述铸造作业指导书是为了规范铸造作业流程、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而编写的文档。
本指导书旨在详细描述铸造作业的各个步骤、要求和注意事项,以便操作人员能够按照标准化的流程进行铸造作业。
2. 作业准备2.1 设备准备2.1.1 确保铸造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如铸造炉、模具等。
2.1.2 检查铸造设备的温度、压力、液位等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2.1.3 确保所使用的工具、模具等配套设备完好无损。
2.2 材料准备2.2.1 根据产品要求,准备合适的铸造材料,如熔炼金属、砂型材料等。
2.2.2 对铸造材料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2.3 人员准备2.3.1 指定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进行铸造作业。
2.3.2 确保操作人员已经接受过相关培训,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2.3.3 分配合适的人员进行监督和质量检查。
3. 铸造作业流程3.1 准备工作3.1.1 清洁铸造设备和工作区域,确保无杂质和污染物。
3.1.2 检查模具和工装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1.3 检查熔炼炉和炉料的温度和质量。
3.2 熔炼和浇注3.2.1 将合适的熔炼金属放入熔炼炉中,控制炉温和炉料的配比。
3.2.2 等待熔炼金属达到合适的温度和液态状态。
3.2.3 检查熔炼金属的质量和成分,确保符合产品要求。
3.2.4 将熔炼金属倒入模具中,控制浇注速度和角度。
3.3 冷却和固化3.3.1 等待铸件冷却到合适的温度,确保其能够从模具中取出。
3.3.2 检查铸件的外观和尺寸,确保其质量和准确性。
3.3.3 将冷却固化的铸件从模具中取出,避免损坏和变形。
3.4 后处理3.4.1 对铸件进行修整、打磨、清洁等处理,以达到产品要求的表面质量。
3.4.2 进行热处理、机加工等工艺,以达到产品要求的物理性能和尺寸精度。
3.4.3 进行质量检查,包括外观检验、尺寸检测、化学成分分析等。
4. 安全注意事项4.1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铸造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方法,通过将熔化的金属注入模具中,使其冷却凝固成为所需的形状。
为了确保铸造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制定一份详细的铸造作业指导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铸造作业的步骤、注意事项和相关数据,以匡助操作人员顺利完成铸造作业。
二、铸造作业步骤1. 准备工作:a. 检查模具的完整性和清洁度,确保模具表面光滑。
b. 准备所需的金属材料,保证其质量和纯度。
c. 准备熔炉和相关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d. 确定铸造作业的工艺参数,包括熔化温度、浇注温度和冷却时间等。
2. 熔炼金属:a. 将金属材料放入熔炉中,加热至熔化温度。
b. 在熔炉中加入合适的熔剂,以提高金属的流动性和浇注性能。
c. 搅拌金属熔液,确保其温度均匀和成份均一。
3. 浇注金属:a. 将熔化的金属熔液倒入预先准备好的模具中。
b. 控制浇注速度和角度,以避免气泡和金属流动不均匀。
c. 注意保持模具的稳定,防止金属溅出和模具变形。
4. 冷却和固化:a. 等待金属冷却和固化,根据工艺参数确定冷却时间。
b. 可以采用冷却剂或者冷却设备加速冷却过程。
c. 确保金属彻底固化后,才干进行后续的处理和加工。
5. 后续处理:a. 将固化的金属件从模具中取出,注意避免损坏金属表面。
b. 进行必要的修整、清理和抛光等加工工序,以提高金属件的质量和外观。
c. 进行金属件的热处理、表面处理或者其他特殊处理,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三、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a. 操作人员必须戴好防护用具,包括手套、眼镜和耳塞等。
b. 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2. 温度控制:a. 严格控制金属熔化和浇注的温度,以避免金属质量不合格。
b. 注意金属熔液的温度变化,及时调整熔炉的加热功率。
3. 模具管理:a. 定期检查和维护模具,确保其完整性和清洁度。
b. 根据模具的使用情况,及时更换损坏的模具。
4. 浇注技巧:a. 控制浇注速度和角度,以保证金属流动的均匀性和浇注质量。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一、引言铸造是一种重要的创造工艺,用于生产各种金属制品。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指导,匡助操作人员正确进行铸造作业,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作业准备1. 确保操作人员已经接受过相关的培训,了解铸造工艺和安全操作规程。
2. 检查所需的原材料和设备是否齐全,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维护。
3. 准备好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眼镜、耳塞、手套和防护服。
三、作业流程1. 准备模具a. 根据产品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具材料,并进行加工和调整。
b. 清洁模具表面,确保无杂质和污垢。
c. 涂抹模具表面润滑剂,以便于后续的铸造操作。
2. 准备熔炉a. 检查熔炉的燃料供应和温度控制系统,确保正常工作。
b. 将所需的金属原料放入熔炉中,并根据需要添加合适的合金元素。
c. 等待金属熔化,并保持熔池温度稳定。
3. 铸造操作a. 将预热的模具放置在铸造台上,确保稳定和水平。
b. 使用合适的工具将熔化的金属倒入模具中,注意避免气泡和杂质的产生。
c. 等待金属冷却凝固,可以使用冷却剂加快冷却速度。
d. 打开模具,取出铸件,并进行必要的后处理,如修整、清洁和热处理。
四、质量控制1. 检查铸件的尺寸和外观,确保符合产品设计要求。
2. 进行必要的材料化学成份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以验证产品质量。
3. 记录和跟踪每一个铸件的质量数据,以便于追溯和改进。
五、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必须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守相关的安全规程。
2. 注意熔炉和铸造台的高温,避免烫伤和火灾。
3. 避免金属溅射和飞溅,确保周围工作区域的安全。
4. 注意金属熔化和冷却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确保通风良好。
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金属熔化不充分或者不均匀:检查熔炉温度和搅拌方式,调整熔炉操作。
2. 模具填充不完整或者产生气孔:检查模具设计和润滑剂使用,调整铸造操作。
3. 铸件尺寸不许确:检查模具和铸造台的精度,调整模具创造和铸造操作。
七、作业总结铸造作业是一项复杂的工艺,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一、引言铸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为了确保铸造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制定一份详细的铸造作业指导书是必要的。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一套标准的操作流程和要求,以确保铸造作业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
二、作业准备1. 设备准备1.1 确保铸造设备完好无损,如铸造炉、模具、浇注设备等。
1.2 检查设备是否具备必要的安全保护装置,如熔炉温度控制装置、熔炉排气装置等。
1.3 确保设备的操作人员已经接受过相应的培训,熟悉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2. 材料准备2.1 根据产品要求,准备合适的铸造材料,如金属合金、砂型材料等。
2.2 对材料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材料符合要求,如金属合金的成份、砂型材料的湿度等。
3. 工艺准备3.1 根据产品要求和设计图纸,制定合适的铸造工艺路线。
3.2 设计合适的模具结构和尺寸,确保产品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3 制定合适的熔炼工艺,如熔炼温度、熔炼时间、熔炼材料比例等。
三、作业流程1. 模具准备1.1 清洁模具,确保模具表面光滑无杂质。
1.2 涂抹模具脱模剂,以便于产品脱模。
2. 熔炼材料准备2.1 准备合适的熔炼炉,根据熔炼工艺要求加入合适的熔炼材料。
2.2 控制熔炼温度和时间,确保熔炼材料充分熔化。
3. 浇注3.1 将熔融金属倒入模具中,确保金属充满整个模具腔体。
3.2 控制浇注速度和角度,以避免产生气泡和缺陷。
4. 冷却4.1 等待铸件冷却至合适的温度,以便于脱模和后续处理。
4.2 控制冷却时间,确保铸件的结构和性能稳定。
5. 脱模5.1 将冷却后的铸件从模具中取出。
5.2 检查铸件的表面和尺寸,确保符合产品要求。
6. 后续处理6.1 进行必要的修磨和打磨,以提高产品的表面光洁度和精度。
6.2 进行热处理或者其他特殊处理,以改善产品的性能。
四、作业安全1.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热手套、防护眼镜等。
2. 确保作业场所通风良好,以排除有害气体和烟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名称定位座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JGYZ01-04A-011Z 页数 4 编制部门技术中心编制日期2013-03-25 版本 A
序号工序特
性等级
作业
名称
作业要求图示检验要求
安全防
控要求
备注
1 蜡
型
1、压蜡温度48-53℃,压蜡压力0.25-0.4MPa,
保压时间10S,起模时间5min。
2、合模前必须将上下模清理干净后合模。
3、蜡模表面不得有缺陷。
1、非加工面必须光滑、平
整、无缺陷。
2、蜡模完全冷却后按左图
示意摆放。
3、模样修整后,不得有飞
边、缺角、气孔、皱纹。
4、蜡屑清理干净。
填写记录
表(蜡模
制造,编
号
JZQ/ZZ-Q
R-02-01)
2 浇
口
道
蜡
模
1、使用05号浇口棒。
2、清理模具,涂分型剂,合模后注入蜡液。
3、将木棒插入半凝固蜡液中,插入深度距
离底部5-20mm。
4、冷却取出,轻擦和模。
5、修刮飞边毛刺,修补少量缺陷的蜡模。
1、浇棒使用是否正确。
2、检查木棒是否放正。
3、检查木棒插入深度是否
符合要求。
3 蜡
模
组
焊
1、焊接蜡件必须放正,焊接牢固。
2、焊接后必须清理蜡屑。
3、模组焊接摆放整齐。
4、蜡型与浇口间距应大于80mm。
1、焊接前检查模样是否合
格、浇口棒是否合格。
2、焊接后检查是否有缝隙
和流蜡。
3、浇口冒口是否焊正。
4、焊接后是否将蜡屑吹干
净。
填写记录
表(蜡模
组焊,编
号:
JZQ/ZZ-Q
R-02-02)
文件名称定位座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JGYZ01-04A-011Z 页数 4 编制部门技术中心编制日期2013-03-25 版本 A
序号工序特
性等级
作业
名称
作业要求图示检验要求
安全防
控要求
备注
4
▲
关键
工序
制壳
1、表面层砂粒40-70目,涂料粘度24-35S
(夏季走下限、冬季走上限),用氯化铵硬化
液比重1.05-1.12,硬化时间10-15min,空干
15-20 min。
2、过渡层砂粒7-10目,涂料粘度45-65s(夏
季走下限、冬季走上限),用氯化铵硬化液
比重1.05-1.12,硬化时间20-30min,空干时
间空干15-20 min。
加固层用氯化铝硬化液
比重1.20-1.25,硬化时间30-40mim。
3、面层撒砂硬化干燥2层,过渡层撒砂硬
化干燥1层,加固层撒砂硬化干燥3层半。
4、面层涂料配置合理,清理涂料表面蜡屑。
5、注意槽孔内的涂料和砂粒到位,每层干
透后才能制备后一层。
1、注意面层和过渡层涂料
粘度,每天至少用粘度计检
测一次,粘度计规格:
100ml,¢6mm。
2、注意氯化铵、氯化铝硬
化液比重,每天至少用比重
计检查一次,比重计规格:
1.0-1.1、1.1-1.2、1.2-1.3。
/
填写记录
表(涂料
制备,编
号:
JZQ/ZZ-Q
R-02-03)
5 脱蜡
及蜡
回收
1、加水调节脱蜡槽水位到适当高度。
2、铲除浇口杯上杂物,并用空压气吹净,
浇口杯上不能重叠模壳,水温大于90℃后,
放入吊篮脱蜡。
3、当浇口棒松动时及时拿出,接着少量放
热水,催赶蜡液溢出回收,回收蜡送至蜡处
理缸。
4、蜡脱净后,立即将吊篮调离脱蜡槽。
5、接着适量放水保持水位。
6、脱蜡后及时将型腔内水倒干净,倒水时
要左右摇晃将内浇口沙粒倒干净,每串模壳
重新用热水清洗1-2次。
1、水温大于90℃,热水脱
蜡时间40-50分钟。
2、制好的型壳自然干燥6
小时以上后方能脱蜡。
3、脱蜡后模壳摆放时将浇
口朝下,堆放整齐。
4、蜡处理时:将回收蜡送
至处理缸内加入3-5%的盐
酸反应1-2小时,使蜡还原
后,沉淀2-3小时后放蜡。
/
填写记录
表(脱蜡、
蜡回收处
理,编号:
JZQ/ZZ-Q
R-02-04,
JZQ/ZZ-Q
R-02-05)
文件名称定位座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JGYZ01-04A-011Z 页数 4 编制部门技术中心编制日期2013-03-25 版本 A
序号工序特
性等级
作业
名称
作业要求图示检验要求
安全防
控要求
备注
6
▲
关键
工序
焙烧
1、按要求将模壳码放在小车上,码放前清
除浇口边缘的残蜡浮砂,并将浇口内砂粒清
除干净,每板车装件数量11个。
2、模壳焙烧温度820--900℃,保温时间
30-40min。
3、模壳出炉保证模壳红色,以烧透为准。
4、模壳浇注温度大于300℃。
5、模壳摆放前应倒砂,摆放后用空压气吸
除冒口型腔内砂粒。
1、温度显示是否达到焙烧
温度,保温时间是否足够,
随时调整。
2、浇口残蜡浮砂是否
清理干净。
/
填写记录
表(模壳
焙烧
JZQ/ZZ-Q
R-02-06)
7
▲
关键
工序
熔炼
浇注
1、合理选用炉料,按炉前光谱化验结果调
整成分元素合格,镇定测温出钢。
2、钢水出炉后,要尽快运送至浇注位置。
3、浇注过程中,要做到先慢浇,待浇道口
中气体外逸后,再快速浇注,尽量使直浇道
口和浇口杯充满,待将近浇注结束时,再放
慢浇注速度,以防钢水外溢。
4、钢水出炉温度为 1600-1610℃,浇注温
度1560-1580℃。
5、每串模壳浇注后,加保温覆盖剂。
6、浇注半小时后才能将产品送到清砂场地。
1、钢水材质化学成分是否
合格。
2、钢水出炉温度、浇注温
度是否正常,热电偶检测。
3、钢水浇注前必须镇定2-3
分钟,测温后达要求后浇
注。
4、浇注时钢水表面是否除
渣干净,目测。
/
填写记录
表(熔炼
浇注
JZQ/ZZ-Q
R-02-07;
化学成分
通知单
JZQ/ZZ-Q
R-12;)
文件名称定位座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JGYZ01-04A-011Z 页数 4 编制部门技术中心编制日期2013-03-25 版本 A
序号工序特
性等级
作业
名称
作业要求图示检验要求
安全防
控要求
备注
8 后处
理
1、震壳清砂:将冷却铸件上模壳型砂清理
干净,震壳时锤击点作用于浇口棒上,注意
不要损伤铸件。
2、气割:用割枪从浇口上将铸件割下,注
意不要割伤铸件。
3、抛丸打砂:对铸件浇口余量初打磨后进
行抛丸打砂,钢丸粒度为0.5-1.0mm,时间为
10-30分钟。
4、对抛丸后铸件初检,废件回炉,成品入
库,可焊补件按焊补工艺进行焊补,焊补后
需对焊补部位进行打磨。
1、清砂是否干净;
2、气割后浇冒口余量是否
2-3mm以内;
3、焊补件是否达到要求;
4、打磨后,非加工面是否
光滑平整,无毛刺飞边等;
/
填写记录
表(焊条
烘干
JZQ/ZZ/Q
R-15;焊
补记录
JZQ/ZZ-Q
R-02-09)
9
▲
关键
工序
热处
理、
抛丸
1、打磨后需热处理对铸件正火,具体见工
艺卡片图JGYR01-04A-011Z。
2、热处理后需进行二次抛丸、终验入库。
1、符合GB/T11352-2009及
TB/T2450-1993中规定要
求;
2、正火、抛丸检验合格后
方可入库。
/
填写记录
表(热处
理
JZQ/ZZ-Q
R-02-08;
热处理装
炉
JZQ/ZZ-Q
R-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