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一、任务概述铸造作业指导书是为了指导铸造工作人员进行铸造工艺操作而编写的一份详细指南。

本指导书旨在确保铸造作业的安全、高效和质量,提供全面的作业流程和操作要点,匡助工作人员正确理解和掌握铸造工艺,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二、作业环境和安全要求1. 作业环境:铸造作业应在洁净、通风良好的车间内进行,确保作业区域干燥、无杂物,并配备必要的工艺设备和工具。

2. 安全要求:铸造作业人员应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防护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如佩戴安全帽、护目镜、耳塞等。

三、铸造工艺流程1. 原材料准备:a. 确认所需铸造材料的种类和规格,并进行材料检验。

b. 根据产品要求,准备合适的砂型材料、熔炼金属和添加剂。

2. 砂型制备:a. 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选择适合的砂型制备方法,如湿型、干型等。

b. 按照砂型制备工艺要求,进行砂型制备,包括砂型料配比、砂型捣实、模具制作等。

3. 熔炼和浇注:a. 根据产品要求,确定合适的熔炼设备和工艺参数。

b. 将铸造材料加热至熔化温度,并进行熔炼处理,如脱气、除杂等。

c. 按照浇注工艺要求,将熔融金属倒入砂型中,确保浇注过程的稳定和均匀。

4. 冷却和清理:a. 铸件冷却时间根据产品要求进行控制,保证铸件的组织和性能。

b. 铸件冷却后,进行清理和修整工作,如去除砂壳、切割余料等。

5. 检验和质量控制:a. 进行铸件外观质量检验,如表面光洁度、尺寸偏差等。

b. 进行金相组织检验,确保铸件的组织结构符合要求。

c. 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如抗拉强度、硬度等。

d. 根据检验结果,进行质量控制,如返工、修正工艺参数等。

四、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1. 操作要点:a. 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每一个环节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b. 根据产品要求,合理控制砂型湿度和熔炼温度,避免砂芯破裂和铸件缺陷。

c. 在浇注过程中,保持浇注速度和压力的稳定,避免气孔和夹杂物的产生。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引言:铸造作业指导书是为了指导铸造工人进行铸造工艺操作,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从铸造前准备、铸造操作、铸造后处理、安全注意事项和质量控制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铸造作业指导。

一、铸造前准备:1.1 材料准备:在进行铸造作业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铸造材料,包括金属合金、砂型材料、熔炉燃料等。

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并进行必要的试验和检测。

1.2 设备检查:在进行铸造作业之前,需要对铸造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检查包括熔炉、浇注设备、模具等,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1.3 模具准备:根据产品的要求,准备好适当的模具。

模具的制作要符合产品的尺寸和形状要求,并保证模具的耐用性和稳定性。

同时,需要对模具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模具的正常使用。

二、铸造操作:2.1 熔炼金属:将所需的金属合金放入熔炉中进行熔炼。

在熔炼过程中,需要控制熔炉的温度和熔炼时间,确保金属合金的熔化和混合均匀。

2.2 浇注操作:在金属合金熔化后,将熔融金属倒入模具中进行浇注。

在浇注过程中,需要控制浇注速度和浇注温度,确保金属液体填充模具的每个部分。

2.3 冷却处理:在金属倒入模具后,需要进行冷却处理。

冷却时间和冷却方式根据金属的特性和产品的要求来确定,确保产品的硬度和尺寸稳定。

三、铸造后处理:3.1 模具拆除:在产品冷却完全后,需要拆除模具。

拆除模具时要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对产品造成损坏。

3.2 去除余料:在铸造后处理中,需要去除产品上的余料,包括浇口、浇道等。

去除余料时要注意不损坏产品表面。

3.3 表面处理:根据产品的要求,对产品的表面进行处理,包括打磨、抛光等。

表面处理的目的是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和光洁度。

四、安全注意事项:4.1 熔炉操作安全:在进行熔炉操作时,需要戴好防护设备,避免热液体的溅射和烟尘的吸入。

同时,要注意熔炉的稳定性和燃烧安全。

4.2 模具操作安全:在进行模具操作时,需要注意操作的规范和安全。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铸造作业是一种重要的制造工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为了确保铸造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制定一份详细的铸造作业指导书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铸造前的准备工作、铸造过程的操作要点、铸造后的处理措施、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及安全注意事项五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阐述。

一、铸造前的准备工作1.1 材料准备在铸造作业前,需要准备好合适的铸造材料。

根据具体的铸造要求,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或合金材料,并进行材料的检验和质量控制。

确保材料的成分和性能符合要求,以提高铸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1.2 模具准备铸造作业需要使用模具来制造所需的铸件形状。

在铸造前,应仔细检查模具的准备情况,确保模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同时,根据铸件的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模具,并进行模具的涂料处理,以便于铸件的顺利脱模。

1.3 设备准备在铸造作业前,需要准备好相关的设备和工具。

包括熔炉、浇注设备、测温仪器等。

这些设备和工具需要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同时,根据具体的铸造要求,调整设备的参数和工具的设置,以满足铸造过程中的需求。

二、铸造过程的操作要点2.1 熔化金属在铸造过程中,首先需要将金属材料熔化。

熔化金属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具体的铸造材料和铸造要求进行控制。

在熔化过程中,要注意金属的熔化温度和液态保持温度,避免金属的过热或过冷,以免影响铸件的质量。

2.2 浇注铸件熔化金属后,需要将其倒入模具中进行浇注。

在浇注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浇注速度和浇注压力,确保金属能够充分填充模具中的空腔,避免产生气孔和缺陷。

同时,还需要注意浇注的方向和角度,以确保铸件的形状和尺寸符合要求。

2.3 冷却处理浇注完成后,铸件需要进行冷却处理。

冷却的时间和方式需要根据具体的铸造材料和铸造要求进行控制。

在冷却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铸件的过快冷却或过慢冷却,以免产生应力和变形。

同时,还需要进行适当的冷却介质处理,以提高铸件的硬度和耐磨性。

三、铸造后的处理措施3.1 脱模处理铸造完成后,需要对模具进行脱模处理。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一、引言铸造作业指导书是为了规范铸造作业,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和要求。

本指导书适合于铸造作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材料准备、模具制作、熔炼、浇注、冷却、清理等。

二、原材料准备1. 原材料选择根据产品要求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包括金属材料、砂型材料、涂料等。

2. 原材料检验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化学成份分析、物理性能测试等,确保原材料符合要求。

三、模具制作1. 模具设计根据产品要求和铸造工艺要求,进行模具设计,包括模具结构、尺寸、材料等。

2. 模具创造按照设计要求,创造模具,包括模具加工、装配、调试等。

四、熔炼1. 炉前准备对熔炼炉进行清理和检查,确保炉内无杂质。

2. 熔炼操作将合适的原材料放入炉内,按照熔炼工艺要求进行操作,包括加热、熔化、保温等。

五、浇注1. 浇注前准备对模具进行清理和涂料处理,确保模具表面光滑且涂料均匀。

2. 浇注操作将熔炼好的金属液体倒入模具中,控制浇注速度和浇注温度,确保铸件充填完整。

六、冷却1. 冷却时间根据铸件的尺寸和材料,确定适当的冷却时间,确保铸件冷却均匀。

2. 冷却条件控制冷却环境和冷却速度,确保铸件内部和外部温度均匀。

七、清理1. 去除模具将铸件从模具中取出,注意避免损坏铸件表面。

2. 去除余料对铸件进行修整,去除余料和毛刺,使其符合产品要求。

八、质量检验1. 外观检查对铸件进行外观检查,包括表面光洁度、尺寸偏差、孔洞、裂纹等。

2. 物理性能测试对铸件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包括硬度测试、抗拉强度测试等。

九、记录与报告1. 操作记录对每一个环节的操作进行记录,包括操作人员、时间、温度、压力等。

2. 缺陷报告对铸件的缺陷进行报告,包括缺陷类型、原因分析、改进措施等。

十、安全与环保1. 安全措施在铸造作业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防止事故发生。

2. 环保要求铸造作业过程中要遵守环保法规,控制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保护环境。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一、概述铸造是一种将熔化的金属或合金注入到模具中,通过冷却凝固形成所需形状的工艺过程。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铸造作业指导,以确保铸造工艺的高质量和安全性。

二、作业准备1. 准备工具和设备:包括熔炉、铸造模具、熔化金属的容器、金属浇注杆、浇注系统、冷却设备等。

2. 检查模具:确保模具完整、干净,并进行必要的修复和维护。

3. 清理工作区域:确保工作区域干净整洁,清除杂物和危险品。

三、熔炼金属1. 将所需金属或合金按照配方准确称量,并将其放入熔炉中。

2. 打开熔炉并调节温度,使金属完全熔化并达到所需的浇注温度。

3. 检查金属液的温度和成分,确保其符合要求。

四、模具准备1. 涂抹模具表面:使用适当的涂料或涂层,确保模具表面光滑且易于脱模。

2. 安装浇注系统:将金属浇注杆和浇注系统安装到模具上,确保其位置准确并牢固。

五、浇注过程1. 准备浇注:将熔化的金属倒入浇注杆,确保金属流动顺畅且无气泡。

2. 浇注金属:将金属缓慢而均匀地倒入模具中,避免喷溅和溅射。

3. 控制浇注速度:根据模具的形状和尺寸,控制金属的浇注速度,以确保充分填充模具。

4. 冷却和凝固:等待金属冷却和凝固,确保模具中的金属完全固化。

六、脱模和清理1. 脱模:待金属完全凝固后,小心地从模具中取出铸件,确保不损坏铸件和模具。

2. 清理:清除铸件表面的氧化物和杂质,可以使用机械或化学方法进行清洁。

七、质量检验1. 检查尺寸和形状:使用测量工具检查铸件的尺寸和形状是否符合要求。

2. 检查表面质量:检查铸件表面是否平整、光滑,无裂纹和气孔等缺陷。

3. 材料分析:对铸件进行材料分析,确保其成分符合要求。

八、安全注意事项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耐热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等,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2. 遵守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并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指南。

3. 防火措施:确保熔炉周围没有易燃物品,及时处理熔炉中的金属溅射和溅出物。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一、任务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铸造作业指导书,以匡助工人正确进行铸造作业。

铸造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方法,通过将熔化的金属倒入模具中,使其冷却凝固,从而创造出所需的零件或者产品。

本指导书将涵盖铸造的基本概念、工作流程、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铸造的基本概念1. 铸造的定义和分类:铸造是指将金属或者非金属材料加热至熔化状态后,倒入预先准备好的模具中,经过冷却凝固后得到所需形状的工艺过程。

根据铸造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金属铸造和非金属铸造两大类。

2. 铸造的工艺流程:铸造的工艺流程包括模具制备、原料准备、熔炼、浇注、冷却、脱模、修整和检验等步骤。

在每一个步骤中,都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工作安全。

三、铸造作业流程1. 模具制备:1.1 确定所需产品的设计图纸和规格要求。

1.2 根据设计要求,制作模具的芯型和外型。

1.3 检查模具的尺寸和质量,确保其符合要求。

2. 原料准备:2.1 根据产品要求,准备所需的金属或者非金属材料。

2.2 对原料进行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

3. 熔炼:3.1 将原料放入熔炉中,加热至熔化状态。

3.2 控制熔炉的温度和熔化时间,确保原料彻底熔化。

3.3 检查熔化后的金属液的温度和成份,确保其符合要求。

4. 浇注:4.1 将熔化的金属液倒入预先准备好的模具中。

4.2 控制浇注的速度和角度,以避免产生气泡和缺陷。

4.3 确保金属液填充模具的每一个部份,以获得完整的产品形状。

5. 冷却:5.1 等待金属液冷却凝固,使其成为固态。

5.2 控制冷却时间和冷却速度,以确保产品的物理性能。

6. 脱模:6.1 将冷却凝固的产品从模具中取出。

6.2 检查产品的表面和尺寸,确保其完整和符合要求。

7. 修整:7.1 对产品进行修整和加工,以去除可能存在的缺陷和不平整。

7.2 使用各种工具和设备进行修整,确保产品的精度和质量。

8. 检验:8.1 对产品进行外观检查,确保其表面光洁和无明显缺陷。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1. 概述铸造作业指导书是为了规范铸造作业流程、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而编写的文档。

本指导书旨在详细描述铸造作业的各个步骤、要求和注意事项,以便操作人员能够按照标准化的流程进行铸造作业。

2. 作业准备2.1 设备准备2.1.1 确保铸造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如铸造炉、模具等。

2.1.2 检查铸造设备的温度、压力、液位等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2.1.3 确保所使用的工具、模具等配套设备完好无损。

2.2 材料准备2.2.1 根据产品要求,准备合适的铸造材料,如熔炼金属、砂型材料等。

2.2.2 对铸造材料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2.3 人员准备2.3.1 指定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进行铸造作业。

2.3.2 确保操作人员已经接受过相关培训,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2.3.3 分配合适的人员进行监督和质量检查。

3. 铸造作业流程3.1 准备工作3.1.1 清洁铸造设备和工作区域,确保无杂质和污染物。

3.1.2 检查模具和工装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1.3 检查熔炼炉和炉料的温度和质量。

3.2 熔炼和浇注3.2.1 将合适的熔炼金属放入熔炼炉中,控制炉温和炉料的配比。

3.2.2 等待熔炼金属达到合适的温度和液态状态。

3.2.3 检查熔炼金属的质量和成分,确保符合产品要求。

3.2.4 将熔炼金属倒入模具中,控制浇注速度和角度。

3.3 冷却和固化3.3.1 等待铸件冷却到合适的温度,确保其能够从模具中取出。

3.3.2 检查铸件的外观和尺寸,确保其质量和准确性。

3.3.3 将冷却固化的铸件从模具中取出,避免损坏和变形。

3.4 后处理3.4.1 对铸件进行修整、打磨、清洁等处理,以达到产品要求的表面质量。

3.4.2 进行热处理、机加工等工艺,以达到产品要求的物理性能和尺寸精度。

3.4.3 进行质量检查,包括外观检验、尺寸检测、化学成分分析等。

4. 安全注意事项4.1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铸造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方法,通过将熔化的金属注入模具中,使其冷却凝固成为所需的形状。

为了确保铸造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制定一份详细的铸造作业指导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铸造作业的步骤、注意事项和相关数据,以匡助操作人员顺利完成铸造作业。

二、铸造作业步骤1. 准备工作:a. 检查模具的完整性和清洁度,确保模具表面光滑。

b. 准备所需的金属材料,保证其质量和纯度。

c. 准备熔炉和相关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d. 确定铸造作业的工艺参数,包括熔化温度、浇注温度和冷却时间等。

2. 熔炼金属:a. 将金属材料放入熔炉中,加热至熔化温度。

b. 在熔炉中加入合适的熔剂,以提高金属的流动性和浇注性能。

c. 搅拌金属熔液,确保其温度均匀和成份均一。

3. 浇注金属:a. 将熔化的金属熔液倒入预先准备好的模具中。

b. 控制浇注速度和角度,以避免气泡和金属流动不均匀。

c. 注意保持模具的稳定,防止金属溅出和模具变形。

4. 冷却和固化:a. 等待金属冷却和固化,根据工艺参数确定冷却时间。

b. 可以采用冷却剂或者冷却设备加速冷却过程。

c. 确保金属彻底固化后,才干进行后续的处理和加工。

5. 后续处理:a. 将固化的金属件从模具中取出,注意避免损坏金属表面。

b. 进行必要的修整、清理和抛光等加工工序,以提高金属件的质量和外观。

c. 进行金属件的热处理、表面处理或者其他特殊处理,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三、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a. 操作人员必须戴好防护用具,包括手套、眼镜和耳塞等。

b. 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2. 温度控制:a. 严格控制金属熔化和浇注的温度,以避免金属质量不合格。

b. 注意金属熔液的温度变化,及时调整熔炉的加热功率。

3. 模具管理:a. 定期检查和维护模具,确保其完整性和清洁度。

b. 根据模具的使用情况,及时更换损坏的模具。

4. 浇注技巧:a. 控制浇注速度和角度,以保证金属流动的均匀性和浇注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铸造作业指导书
1·上岗之前进行交接,交接班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接方式,提前以书面的形似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表,详细填写清楚需要交接的内容,交接班完成后双方签字认可方生效,不准电话交接班,交接班完成后,接班方必须按照交接内容逐一逐项进行核对、点检,发现问题及时更正,交班方不得故意隐瞒或谎报。

2·交接班内容包括上一班的生产情况、人员动态、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质量、设备运转情况等。

3·对照生产任务单,明确需要的规格、型号、合金牌号、数量以及订单的相关要求,合理的进行生产调度,确保分工明确、明晰、合理。

4·生产之前试运行相关设备,包括铸造机、水泵、冷却塔、行车等,确保设备运行正常,无噪音、调速器仪器表灵敏可靠、传动部位润滑良好无松动、铸造机安全防护网罩完整、齐全、无缺陷,钢丝绳无磨损、液压油路、冷却水塔、气路无堵塞,无跑、冒、漏、滴等情况,铸造机皮带松紧合适、刹车可靠、滑轮、轴承润滑良好、齿轮箱、液压站油位正常,行车限位、制动完好可靠,钢丝绳完好无破损、无打结、吊钩可靠、导绳器完好,水泵供水水压正常无噪音,冷却塔散热正常,铸造机底座水平,上下铸造机确定井内无漏棒、深度够深。

5·彻底清干净流槽、分流盘、过滤箱、导流管内余铝,发现有破损及时进行修补或更换,并涂抹油和滑石粉,缝隙填塞夯实,防止钻铝,检查石墨环是否有划痕或破损,及时更换或修整并用植物油润滑,结晶器水帘是否供水正常无堵塞、并及时清理,引锭头是否有损伤或变形,及时修复并润滑。

6·检查相关工具是否齐全足够,包括耙子、铲子、钩子、铁勺、钎子、堵头、塞头,发现不够及时补全配齐。

7·准备铸造之前放好过滤板并夯扎严实周边,充分预热分流盘、流槽、过滤箱、过滤板,确保铝液通过无堵塞,充分预热生产工具,确保干燥无水分,包括接铝铁锅。

8·吹扫干净引锭头的水分,放下液压翻板,和好模具,夯实连接处,打开分流阀,关闭进水阀,启动冷却水泵,适量向分流盘供水。

9·核实炉内铝液温度,确保铝液温度为铸造需要温度,具体铸造温度为730——745度,关闭过滤板烤枪,打开留眼放流,待铝液充满分流盘2/3时堵住流眼,打开冷却水阀,关闭分流阀,调整到需要水压,确保充液时间后启动铸造机下降开始铸造。

10·铸造过程中应密切关注铸造情况和设备的运行情况。

确保铸锭表面质量。

发现问题必须果断终止铸造,严禁设备带病带伤工作铸造废棒。

11·密切关注铸造长度,快到铸造长度时要提前做好结束铸造的准备工作,铸造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干净流槽、分流盘、过滤箱内的余铝,多余的铝液放入余铝锅内。

翻开液压翻板,上升铝棒1米左右,准备吊出铝棒。

12·吊棒时使用专业吊具,吊棒前要检查吊具是否安全可靠,行车上下左右是否正常、限位是否可靠、钢丝绳是否打结或破损,确保符合安全标准后才可以吊棒。

吊棒过程中必须直上直下,严禁斜拉,人与物必须保证8米以上的安全距离,铝棒必须整齐的摆放在棒架上,铝棒吊完之后必须把行车停放到不影响行人通行的地方,吊钩起到碰不到人头为准。

13·吊完棒之后必须把铸造机底盘上升到露出水面,吹扫干净引锭头内水分并充分润滑维修模具做好下一铸次的准备。

14·认真详细填写《铸造记录表》,要求字迹清晰、数据真实、报表及时。

15·生产现场定置合理规范、物品摆放有序,地面干净整洁无油污、无杂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