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系统的设计

合集下载

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企业对供应链的管理需求越来越迫切。

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已成为现代企业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围绕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和需求。

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应该是一个集各个环节数据交互、流程协同和决策支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

通过系统的设计,可以实现从采购、生产、运输到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共享和流程优化,提高整体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响应能力。

其次,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实现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来支撑。

其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可以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实时数据采集和传输的系统架构,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信息的准确、及时和可靠的共享。

此外,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算法的应用,企业可以更好地进行供应链规划和决策,降低库存成本、运输成本和订单滞销的风险。

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还需要注重流程优化和标准化。

企业应该对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业务流程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不合理或低效的环节,并进行重构和优化。

同时,制定统一的流程管理标准和操作规程,确保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畅和高效。

通过流程优化和标准化,企业可以减少沟通成本和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供应链的管理效果。

此外,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还需要注重合作伙伴的参与和协同。

现代企业无法独立完成整个供应链过程,需要与供应商、分销商和物流公司等合作伙伴进行紧密协作。

因此,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实现与合作伙伴的数据交换、业务协同和共同决策。

通过建立统一的供应链平台,企业和合作伙伴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与沟通,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能。

最后,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还需要注重风险管理和持续改进。

供应链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如物流延迟、供应商破产等。

因此,企业需要在系统中设置相关的风险预警机制和应对策略,及时应对潜在的风险。

供应链智能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供应链智能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供应链智能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现代供应链的复杂性和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于供应链管理的需求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

为了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可靠性,许多企业开始采用智能化的供应链管理系统。

本文将介绍供应链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括系统的架构设计、功能模块划分以及实际案例的应用。

二、系统架构设计1. 系统目标和功能供应链智能管理系统的目标是提高供应链的可见性、协同性和快速响应能力。

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物流管理:跟踪货物的运输情况,实时显示货物的位置和状态,提供预警和异常处理功能。

- 供应商管理:建立供应商数据库,实现供应商信息的录入、查询和评估。

- 订单管理:跟踪订单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订单的生成、分配、执行和结算。

- 库存管理:实时监控库存的数量和位置,提供库存调度和库存预警功能。

- 数据分析:对供应链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供报表和可视化的数据展示。

2. 系统架构供应链智能管理系统的架构可以分为前端界面、后端服务器和数据库三个部分。

- 前端界面: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操作和查询。

界面需要支持多种终端,如PC、手机和平板等。

- 后端服务器:处理用户请求并与数据库进行交互,提供系统的核心功能。

服务器需要具备高并发、高可用和安全性能。

- 数据库:存储和管理用户的数据,如供应商信息、订单数据和库存数据等。

数据库需要支持高效的数据存储和查询。

三、功能模块划分1. 物流管理模块物流管理模块是供应链智能管理系统的基础功能模块,其主要功能包括:- 货物跟踪:通过无线传感器和GPS技术,实时获取货物的位置和状态,提供货物跟踪功能。

- 预警管理:根据实时数据和事先设定的规则,提供异常预警和处理功能。

- 运输优化:基于货物的位置和运输规划,提供运输路径和调度优化功能,以提高运输效率。

2. 供应商管理模块供应商管理模块是管理供应链中各个供应商信息的核心功能模块,其主要功能包括:- 供应商信息录入:将各个供应商的基本信息录入系统,并进行有效管理和查询。

供应链系统的设计

供应链系统的设计

2021/6/18
20
在计算机上用优化软件运算: 结果如下:
工厂
分销中心 W1 W2
P1
140000 0
P2
0 60000
C1
C2
50000 0
40000 60000
C3
50000 0
比方法一节约34% 比方法二节约20%
以上例子说明,供应链系统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借助先进的技术与方法解决供应 链设计中的问题。
0.76
2451.00
612.00
0.06
2021/6/18
15
根据价格、质量成本、交货期的综合评价结果为:
供应商 A B C
价格(元/件)
质量成本(元/件)
交货期成本(元/ 件)
总成本(元/ 件)
9.50
0.72
0.43
10.65
10.00
0.18
0.76
10.94
10.50
0.06
0.06
10.62
2021/6/18
14
再考虑与零件库存有关的维持费用,如库房租赁费、货物保险费等,按库存价值的25%计算 (这个系数根据企业的不同而不同)。计算结果如下:
供应商 A B C
实际总库存价值(元)
维持费用(元) 单位零件成本(元/件)
17148.00
4312.00
0.43
30233.00
7558.00
10000 R3
R4 2021/6/18
4
6 4
5 8 3 2 4 6
供应商
S1 5
3 S2
2 S3
制造商
50000 M
22
最优解:

供应链信息化系统规划

供应链信息化系统规划

供应链信息化系统规划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和提升竞争力,建立一套完善的供应链信息化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探讨供应链信息化系统的规划,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实施策略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

一、需求分析1、业务流程评估首先,需要对企业现有的供应链业务流程进行全面评估。

了解采购、生产、库存管理、物流配送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运作方式,找出其中的痛点和瓶颈。

例如,是否存在订单处理延误、库存不准确、物流成本过高等问题。

2、数据需求确定明确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所需的数据类型和精度。

这包括产品信息、供应商信息、客户需求、库存水平、运输跟踪等。

同时,考虑如何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3、协同需求分析分析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与外部供应商、客户之间的协同需求。

确定需要实现的信息共享程度和沟通机制,以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

二、系统设计1、功能模块规划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规划供应链信息化系统的功能模块。

常见的模块包括采购管理、生产计划与调度、库存管理、物流管理、销售管理和数据分析等。

每个模块应具备相应的功能,如采购订单的生成与跟踪、生产排程的优化、库存的实时监控、物流路径的规划和销售预测等。

2、技术架构选择选择适合企业规模和业务需求的技术架构。

可以考虑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可扩展性和安全性。

同时,要确保系统能够与企业现有的 IT 基础设施进行集成。

3、数据管理设计设计合理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方案,包括数据库结构、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等。

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同时便于数据的查询和分析。

三、实施策略1、项目计划制定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包括时间表、里程碑和责任分配。

合理安排各个阶段的工作,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2、培训与变革管理为员工提供系统使用的培训,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工作方式。

同时,要做好变革管理,解决员工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抵触情绪,促进企业文化的转变。

供应链设计的步骤

供应链设计的步骤

供应链设计的步骤供应链是指物流、采购、生产等一系列活动的全过程,包括物流、采购、生产和销售等方面。

供应链设计是指为了满足公司战略目标和顾客需求,构建和优化供应链体系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供应链设计的步骤,并分析其重要性。

一、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顾客需求供应链设计的第一步是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顾客的需求。

企业的战略目标是指企业希望通过供应链实现的目标,而顾客需求则是指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要求。

只有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顾客需求,才能为供应链设计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识别关键业务流程在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顾客需求的基础上,供应链设计的下一步是识别关键业务流程。

关键业务流程是指与供应链相关的重要活动和流程,包括采购、生产、仓储、物流等。

通过识别关键业务流程,可以对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分析和优化。

三、建立供应链网络在识别关键业务流程后,供应链设计的下一步是建立供应链网络。

供应链网络是指企业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和顾客之间的关系网。

通过建立供应链网络,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提高供应链效率和灵活性。

四、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建立供应链网络后,供应链设计的下一步是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

供应链合作伙伴是指与企业合作的供应商、承运商等,他们对供应链的稳定运作和效率至关重要。

选择合适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可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能,并降低成本。

五、优化供应链流程建立供应链网络和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后,供应链设计的下一步是优化供应链流程。

优化供应链流程是指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协同创新,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

这包括优化物流运输、减少库存、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

六、整合供应链信息系统优化供应链流程后,供应链设计的下一步是整合供应链信息系统。

供应链信息系统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软件工具,实现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和协同。

通过整合供应链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决策能力。

七、持续改进和创新供应链设计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需要持续改进和创新的过程。

供应链系统设计的原则

供应链系统设计的原则

供应链系统设计的原则是为了实现供应链的有效和高效运作。

以下是供应链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一些关键原则:客户导向:供应链系统的设计需要始终以客户需求为核心,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客户的期望。

供应链整体优化:在设计和实施供应链系统时,应该重点关注全局效益,而非局部效益。

任何供应链决策应该以最大化整体绩效为准则。

敏捷性:供应链系统需要能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和波动,以及不确定性因素。

设计应该考虑提高供应链的敏捷性和适应性。

协同与信息共享:设计供应链系统时,应着重考虑供应链各参与方(如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协同和信息共享,以加快运作速度并降低整体成本。

系统集成:供应链系统的各个环节需要能协同工作并无缝连接。

考虑采用集成方法和技术,例如企业资源规划(ERP)和供应链管理(SCM)软件,以实现从供应商到客户的端到端流程优化。

可持续性:设计供应链系统时,需要关注环境问责、社会责任和长期可持续性。

从资源利用、运输至废物处理等方面,制定符合环保原则的计划和政策。

风险管理:供应链系统设计应该考虑识别、评估和控制种类繁多的潜在风险。

建立弹性和备份策略来提高供应链对风险冲击的抵御能力。

引入创新:在供应链系统设计中,引入新技术、方法和理念是不断提高供应链性能的关键。

大胆尝试创新、改进现有过程和采用先进技术以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

持续改进:供应链系统设计应当不断改进并优化,以实现供应链绩效的持续提高。

鼓励跨部门的持续改进活动,关注效率、准确性和客户满意度。

数据驱动:供应链系统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数据分析。

运用大数据和分析工具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预测和规划,从而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可以确保有效设计一个具备适应能力、灵活性和高效运营的供应链系统。

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企业经营的日趋复杂化,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已成为企业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深入探讨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包括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关键功能模块的实现等方面。

一、需求分析在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明确系统的功能和业务流程。

1.1 系统功能需求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订单管理:包括订单接收、处理、跟踪和交付等环节的管理,以实现交易的高效进行。

- 库存管理:通过实时监控和统计,对库存进行合理配置和控制,避免过剩或缺货现象。

- 采购管理:管理供应商信息、采购订单、供应商评价等,确保物料的及时供应和质量的可控。

- 仓储管理:包括仓库布局、入库管理、出库管理等,提高仓库的利用率和物流运作效率。

- 运输管理:实现运输计划的编制和优化,提高运输效益和客户满意度。

1.2 业务流程需求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系统应覆盖从采购、生产、仓储到销售等环节的完整业务流程,涉及到的主要环节有:- 采购流程:供应商选择、采购合同签订、采购订单生成、供货验收等。

- 生产流程: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订单发布、生产调度、生产过程监控等。

- 仓储流程:入库验收、库存管理、出库配送、库存盘点等。

- 销售流程:销售订单接收、订单处理、发货跟踪、售后服务等。

二、系统架构设计在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系统架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一个合理的系统架构能够保证系统的扩展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2.1 整体架构设计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应包括前端展示层、服务层和数据层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 前端展示层:通过网页、手机App等形式,向用户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包括订单管理、库存查询、数据报表等功能。

- 服务层:负责接收用户的请求,处理业务逻辑,调用数据层进行数据存取,向前端展示层返回结果。

工程供应链系统设计方案

工程供应链系统设计方案

工程供应链系统设计方案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供应链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工程供应链系统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工程供应链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阐述,包括系统的架构设计、数据管理、流程优化、安全保障以及系统集成等方面。

二、系统概述工程供应链系统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从供应商、物流、生产、采购、仓储等全过程的管理系统。

该系统将涉及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整个流程,涉及到的企业包括供应商、制造商、运输商和零售商等。

系统的目标是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数据分析,从而提高工程项目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优化服务。

三、系统架构设计工程供应链系统的架构设计需要考虑到系统的整体性、稳定性、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

在系统架构设计上,可以采用微服务架构,将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具有独立的数据库和业务逻辑,通过接口进行通信。

此外,系统还需要考虑到多层架构、分布式架构、云计算等技术,以满足系统对于高并发、大数据、高性能等方面的需求。

四、数据管理工程供应链系统的数据管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清洗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在数据采集方面,系统可以通过接口、传感器、RFID等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在数据存储方面,可以选择关系型数据库、NoSQL数据库、分布式文件系统等方式进行存储;在数据清洗和数据分析方面,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提供决策支持。

五、流程优化工程供应链系统的流程优化包括采购流程、生产流程、物流流程和销售流程等方面。

在采购流程方面,系统可以通过采购订单的自动化生成、供应商评价体系、货物跟踪系统等方式进行优化;在生产流程方面,系统可以通过生产计划的优化、生产线的自动化管理、生产进度的实时监控等方式进行优化;在物流流程方面,系统可以通过仓库管理系统、运输调度系统、路径规划系统等方式进行优化;在销售流程方面,系统可以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订单管理系统、售后服务系统等方式进行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按1价% 格+质10量0.水00 平+交货时60间0.0排0 序 0.06
10.50+0.06=10.56 3
每周零件需求数量的标准差 =80
安全库存 SS Z L Ls
(a=95%,Za=1.64)
订货批量库存(批量的一半)、预防缺陷库存
供应商
安 全零库件存的安库值全存库(元存费)价用订(存货维成批持量本费库用预存成防)缺本按陷(元库库)存实价价际值值总(的库元存)25%维计(持算元费)用
理成本为6元,主要是用于返工的费用。
供应商
价格 (元/件)
合格品率
提前期 提前期的 采购批量 L(周) 安全期Ls(周) (件)
A
9.50
88%
6
2
2500
B
10.00
97%
8
3
5000
C
10.50
99%
1
1
200
–为了比较评价结果,共分为三个级别评价供应成本和排序:
第一级:仅按零件价格排序; 第二级:按价格+质量水平排序; 第三级:按价格+质量水平+交货时间排序。
• 简洁性原则:合作伙伴少而精,精细供应链 • 集优原则:互补性原则,强-强联合实现资源外用 • 协调性原则:有序协调实现整体功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动态性原则: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动态重组 • 创新性原则:从顾客需求出发进行流程重组;改进完善,彻底变革 • 战略性原则:整体性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谋求长远性发展
·..
·..
·..
Bn
Dm
Ck
–入点(源)和出点(汇) –子网
第二节 供应链运作的框架
• 供应链运作结构模型
流程运作能力
A5 供

应 商
应伙
商伴


物料需求
A6 集成绩效评价
A3 需求驱动的生产计划
ERP
MPS
销售预测
采购
A2 有效物流 生产 包装
订单处理
库存管A4理精细生产 管
分销 理
A1 顾
客 化
业务重组
价值增值性 面向对象过程控制
创造性 团队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
信息 共享
集成化计划 同步性评价
顾客化需求
满意度评价
顾客化 策略
作业 回路
性能评 价回路
策略 回路
第三节 供应链设计思想与原则
一、了解供应链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没引 进供 应链 管理 机制
引进 供应 链管 理的 机制
供应商
厂家过紧的交货期 所有商品库存过量
第四节 供应链系统构建
• 供应链上游(供应商)设计举例
某企业生产的机器上有一种零件需要从供应链上的其它企
业购进,年需求量为10000件。有三个供应商可以提供该种零件,它们
的价格不同,三个供应商提供的零件的质量也有所不同。另外,这三
个供应商的交货提前期、提前期的安全期及要求的采购批量均不同。
如果零件出现缺陷,需要进一步处理才能使用。每个有缺陷的零件处
–仓储
低库存 减少运输成本 快速补货的能力
–用户
非常短的订货周期 有很多库存 有很多品种 低价格
第三节 供应链设计思想与原则
五、供应链管理设计的三个层次
–供应链管理的战略计划
合作伙伴的选择 供应链/物流网络的设计 每一个节点企业的工作设计
–供应链管理的战术计划
评价标准
选择标准 绩效报告
满足?
绩效可 改进?
改变供应 链结构?
供应链能 改变?
第四节 供应链系统构建
三、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
• 竞争方式差异很大的产品类型
– 功能性产品:长期生产的产品 – 创新性产品:满足特定需求生产的产品
需求特征 产品寿命周期 边际贡献率 产品多样性 平均预测失误率 平均缺货率 季末降价率 按订单生产的提前期
单位零件成本 (元/件)
A
371
3525
11875
1848
17248.00 4312.00
0.43
B
435
4351
25000
881
30233.00 7558.00
0.76
C
186
1948
1050
30
3028.00 757.00
0.08
第四节 供应链系统构建
–根据价格、质量成本、交货期的综合评价结果为:
第四节 供应链系统构建
–按价格和质量成本的绩效排序
供应商 缺陷率 缺陷量(件/年) 缺陷处理成本(元)
质量成本(元/ 件)
价格+质量成本(元/件)排名
A 12%
1200.00
7200.00
0.72
9.50+0.72=10.22 2
B
3%
300.00
1800.00
0.18
10.00+0.18=10.18 1
第三节 供应链设计思想与原则
三、供应链设计的指导思想
– 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划分顾客,以使供应链适应市场面需 求并保证利润。
– 按市场面进行物流网络的顾客化改造,满足不同顾客群需 求及确保赢利。
– 根据市场动态使整个供应链需求计划成为一体,保证资源 的最优配置。
– 产品差异化尽量靠近用户,并通过供应链实现快速响应。 – 对供应资源实施战略管理,减少物流与服务的成本。 – 实施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技术开发战略,以支持多层决策,
供应链管理(SCM)
第四讲 供应链系统的设计
Design for Supply Chain System
第一节 供应链结构模型
• 直链模式
链状模型I
A
B
C
DE






链状模型II
A
B
–供应链的方向
–供应链的级








C
D
E
第一节 供应链结构模型
• 网链模式
B1C1 D1Fra bibliotekB1C2
D2
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客户价值,满足或超越顾客需求,恰当提供客户所需服务
生产进度、供应商管理以及销售、运作计划中,做到整个系统的产品数量和混合投 放的准确性
A4 JIT/精细生产 A5 供应商伙伴关系
A6 集成绩效评价
制造资源的有效产出,同时保证较高的柔性和质量(设备可靠、低库存、时间变动小)
集成核心的供应商和制造商的供应链行为以实现价值和成本的最优化 确保组织的商业目标转化为特定运作及财务目标,评价和分析供应链绩效对顾客和 供应商的利益增值性
信息技术
B1 集成信息系统 B2 先进技术 B3 产品设计系统
在同一个信息平台上提高商业数据的质量和时效性及共享度,以提高供应链计划、 执行的绩效,达到供应链决策的高度整合与一致。
改进工作流效率,以及保证管理供应链的新的方式、技术
改进产品设计的思路,将设计系统建立于整个供应链的管理范畴之中,兼顾客户的 需求响应和供应商的参与需求。
组织能力
C1 集成供应链管理 C2 团队工作 C3 敏捷组织结构
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战略,企业外部供应链的管理战略 强调通过团队模式进行问题的有效解决机制,增加共同高效工作的能力 跨功能、流程的广义的生产组织结构,用以支持业务流程
第二节 供应链运作的框架
•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模式
协调性评价
调整 适应性
匹配
不匹配
市不场可预需测求
变化很多 品种多
价格先高后低 提前期长
利润高 创新性产品
第四节 供应链系统构建
四、供应链网络设计
• 网络结构问题
–确定产品从供货点到需求点流动的结构 –包括决定使用什么设施、设施数量、设施位置、分派给各设
施产品和客户、设施之间应使用什么运输服务、如何进行服 务。 –空间设计问题
第四节 供应链系统构建
新产品
缺乏绩效 消费者需求变化 消费市场结构变化
企业强项和弱项
客户评价 可能的目标市场
企业目标和战略
营销目标和战略
产品 价格 促销 渠道
目标市场评估 目标市场选择 构造供应链目标和战略 确定供应链结构方案与评价 选择供应链结构 构造物流战略方案 产生供应链成员方案 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 绩效的测量与评价

延客

技术能力:B1集成化信息系统
B2 先进技术
B3 产品设计系
组织能力:C1集成供应链管理
C2 团队工作
C3 敏捷组织
第二节 供应链运作的框架
流程运作能力
A1 客户化延迟 A2 有效物流 A3 需求驱动的生产计划
制造商能够加强理解客户需求,主动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增加供应链的服务价值, 同时大量定制生产对于供应链的敏捷性和响应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供应商 价格(元/件) 质量成本(元/件) 交货期成本(元/件) 总成本(元/件) 排序
A
9.50
0.72
0.43
10.65
2
B
10.00
0.18
0.76
10.94
3
C
10.50
0.06
0.08
10.64
1
–在价格、质量、交货时间及订货批量方面,供应商C最有优势, 最后选择供应商C为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
– 创新性产品的边际贡献率高,缺货的边际利润损失大,目标在于快速响应 市场需求变化,采取反应性供应链。
第四节 供应链系统构建
• 两种不同供应链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