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光学复习提纲.doc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光学复习提纲doc

初中物理光学复习提纲doc

初中物理光学复习提纲doc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一、光的直线传播光源: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光的传播①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②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轨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光线实际上不存在的。

③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及形成的现象:a激光准直b影子的形成(透明的物体不能形成影子)c日食月食的形成(发生日食时,月球在太阳与地球之间)d小孔成像。

区别镜面反射和漫射的方法:站在不同的方位看物体,如亮度差不多,则是漫反射,如明亮程度不同,则是镜面反射。

4、凹面镜和凸面镜(1)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①物和像大小相等②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③物和像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像和物的左右相反。

⑤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作图时用虚线)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注意: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只与物体有关,只要物体的大小不变,那么像的大小就不会变)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定理2、实像和虚像:发生的是光的反射,实像:实际光线会聚所成的像,可用光屏承接虚像: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所成的像,不能有光屏承接。

四、光的折射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在哪种介质中传播速度越大,那么光在这种介质中与法线的夹角越大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不是真实的鱼,而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鱼的虚像,真的的鱼在像的下方。

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五、光的色散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光的色散现象本质是发生了光的折射,其中紫光偏折最大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白光=红光+绿光+蓝光黑颜料=红颜料+黄颜料+蓝颜料3、物体的颜色:①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的色光决定。

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人教版八年级).doc

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人教版八年级).doc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是因为光从 水中斜射向 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虚像 ,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虚像。

二、透镜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典型光路3、填表: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 分虚实,2f 大小,实倒虚正, 具体见下表: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⑴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⑸成虚像时:四、眼睛和眼镜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提纲初中物理复习提纲(光的传播)一、光源1、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都称为光源。

例如太阳、恒星、点燃的蜡烛、发亮的电灯等。

而像月亮、电影银幕、宝石、平面镜等物体,本身并不能发光,因而它们都不是光源。

注意:依靠反射光而发亮的物体不是光源。

2、光源的分类:⑴按来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最重要的自然光源是太阳。

⑵按是否具有发热特性可分为发热光源和冷光源。

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光线: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许多光线在一起称为光束。

⑴画光线时必须用箭头标明光的传播方向。

⑵光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了研究方便,人们假想的物理模型。

三、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及应用1、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产生影子。

手影表演就是利用了影子形成的原理。

2、日食和月食的成因⑴日食:当月球转到地球的太阳之间,并且当三者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太阳光,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地球的部分地区就发生了日食。

⑵月食:当地球转到地球的太阳之间,并且当三者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时,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太阳光,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月球的部分地区就发生了日食。

3、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小孔成像:物体上的光线穿过小孔射到光屏上所成的像。

小孔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物体离小孔越近,光屏离小孔越远,所成的像就越大。

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4、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挖掘队利用激光准直挖掘隧道、士兵射击瞄准、站队时队列排直、木工检查木块是否平直等。

四、光的传播速度1、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用符号c表示,c=3108m/s。

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在真空中相差不多,也近似为3108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是真空中的;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是真空中的。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

第二章:光现象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3、应用及其现象: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4、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8m s310/(1)、基本概念:一点,两角,三线1、反射定律:②、两线分居(2)、光的反射定律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镜面反射④、光路可逆光的反射定律2、分类漫反射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1)平面镜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3、面镜(2)球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1、折射规律(4)、光从水中(其他透明介质)进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的折射(5)、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6)、光垂直射向界面的时候,传播方向不变2、应用: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光的色散及看不见的光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一、光的传播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2.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

②日食月食的形成③射击时瞄准目标。

④小孔成像。

(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⑤影子的形成。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⑥排纵队看齐。

⑦木匠检查木条刨得直不直。

4.光速:在我们的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为8。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m s310/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与声速相反,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一般情况下,v气>v液>v固。

二、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上都会发生反射。

初中物理《光学》总复习资料共74页

初中物理《光学》总复习资料共74页
初中物理《光学》总复习资料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74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

第二章《光现象》提问试复习提纲一、光源:1.什么叫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源分为那两类?①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水母. 斧头鱼②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火把注: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二、光的传播1、光是怎样传播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例如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2、什么叫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3、光沿直线传播应用及现象有那些?①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当月亮在中间时可形成日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⑤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4、光速的速度是多少?(1)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3×105km/s;(2)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3)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5.什么是光年?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三、光的反射1、什么叫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的内容有那些?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物理总复习:光学复习提纲

物理总复习:光学复习提纲

中考复习资料光学总复习一、光的传播●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

不是光源的物体有:月亮、人的眼睛、珠宝(夜明珠除外)●规律:光在______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具体应用有: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

●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_____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______。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______。

二、光的反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____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如地面、书本等)是因为这些物体______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反射定律:____光线与____光线、____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____线的两侧,反射角____入射角。

●入射角增加时,反射角也随之____。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____的。

三、平面镜成像●平面镜的作用:成像、改变光路。

●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____(2)像到镜面的距离____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 (4)平面镜成的是____像,只能用____观察,不能用____承接。

●实际应用: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个____,岸上的物体在水中的倒影(倒映)。

●成像原理:光的_____定律。

如图,物体发出的光线射到镜面后,发生____,作出反射光线,并将反射光线的____线在镜面后相交,形成镜后的虚像。

四、光的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偏转的现象。

●折射规律:____光线与____光线、____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____线的两侧。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____。

空气中角度大:光倾斜入射时,无论是从空气到水(或玻璃),还是从水(或玻璃)到空气中,光在空气中角度____。

●入射角增加时,折射角也随之____。

光的折射过程中,光路是____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 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 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
一、光的直线传播
光源: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光的传播
①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②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轨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光线实际上不存在的。

③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及形成的现象:
a激光准直
b影子的形成(透明的物体不能形成影子)
c日食月食的形成(发生日食时,月球在太阳与地球之间)d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的特点:倒立的实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2、光的速度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3×105km/s。

在水中为真空中的3/4。

玻璃中为真空中的2/3。

1光年=9.46×1015m 光年是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反射要说在前面)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反射的分类:
⑴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平整的物体表面上,反射光线仍平行的反射。

镜面反射的条件:反射面光滑平整。

⑵漫反射——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反射光线向着不同方向的反射。

漫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区别镜面反射和漫射的方法:站在不同的方位看物体,如亮度差不多,则是漫反射,如明亮程度不同,则是镜面反射。

4、凹面镜和凸面镜
(1)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物和像大小相等②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③物和像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像和物的左右相反。

⑤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作图时用虚线)
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注意: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只与物体有关,只要物体的大小不变,那么像的大小就不会变)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2、实像和虚像:
发生的是光的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所成的像,可用光屏承接
虚像: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所成的像,不能有光屏承接。

四、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规律:
(1)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光在哪种介质中传播速度越大,那么光在这种介质中与法线的夹角越大
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不是真实的鱼,而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鱼的虚像,真的的鱼在像的下方。

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五、光的色散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光的色散现象本质是发生了光的折射,其中紫光偏折最大
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白光=红光+绿光+蓝光黑颜料=红颜料+黄颜料+蓝颜料
3、物体的颜色:
①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的色光决定。

②不透明的颜色:由反射的色光决定。

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六、看不见的光
1、光谱:把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任何物体都能产生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产生的红外线越强。

红外线的特性:(1)热效应强(2)穿透云雾能力强只有高温炙热的物体才能产生紫外线。

紫外线的特性:(1)化学左右强(2)辐射左右强(3)生理左右强(4)具有荧光效应。

★我们能看见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进入了眼睛。

★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眼睛。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一、透镜
1、分类:凸透镜、凹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如:老花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如:近视镜。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会聚与发散是折射光相对于入射光而言的)
4、焦点和焦距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F
F
凸透镜中间越厚,焦距越短,折光能力越强。

二、生活中的的透镜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要使底片的像增大,则减小物距,增大像距。

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要使屏幕的像增大,则增大像距,减小物距。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像和物体在同侧。

放大镜焦距越短,放大本领越强。

三、探索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及光路图:
物距倒正放缩虚实像距应用
u>2f 倒立缩小实像f<v<2f 照相机
u=2f 倒立等大实像v=2f
f<u<2f 倒立放大实像v>2f 投影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