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语言的功能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一章 语言得功能答案

第一章语言得功能一、填空1、语言得功能包括( 社会)功能与( 思维)功能。
2、语言得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与(人际互动)功能。
3、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 语言)就是第一性得、最基本得手段。
4、人得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 )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 )半球制约。
5、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独词句)阶段与(双词句 )阶段,这就是儿童学话得关键两步。
二、判断正误( 对 )1、文字就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得再编码形式。
( 错 )2、当说话者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时,话语中不具有主观性。
( 错 )3、书刊上得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 对 )4、抽象思维要以语言为形式依托。
( 错 )5、布洛卡区在大脑得右半球前部。
( 错 )6、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得能力。
( 对 )7、不同语言结构得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得不同。
( 错 )8、汉语名词没有数得变化,所以汉语没有区别单数与多数得概念。
三.思考题1、为什么说语言就是人类最重要得信息传递得手段?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使用其她得信息传递工具:(1)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辅助性得交际工具(2)体态语等伴随性得副语言交际工具,(3)盲文、手语等类语言交际工具。
但这些交际工具或者使用范围得有限,或者运用效率低下,或者使用频率不高,很难与语言这种交际工具相提并论。
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与空间得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得作用,中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就就是教学生识字、阅读、写作。
但就是,文字在交际中得重要性远不能与语言相比。
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就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与发展。
文字就是在语言得基础上产生得,只有几千年得历史。
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
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得语言比有文字得语言多得多。
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得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就是一种辅助得交际工具。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知识点精讲)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知识点精讲】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和说话1.语言是说话时所用的词与规则,是说话和表达思想的工具,而说话(即言语)是说出来的一句一句的话,是人们运用语言这种工具表达思想所产生的结果。
2.语言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言语是开放的。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下去,社会交往就不会中断,语言交际就要不断地持续,新的语句就要不断出现,所以言语是无穷的。
但不论言语总量多么庞大,所使用的材料和规则是极其有限的。
人们不断地说话,实质上对有限的语言材料和规则的不断使用。
3.语言属于社会全体成员,而言语属于说话者个人。
不同的人说出了不同含义或不同所指的无限的语句。
这些语句是说话者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组织词语说出的。
凶此,言语属于个人。
但是所有的言语所使用的材料,如单词和组词成句的规则却属于说这种的社会全体成员。
4.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
语言规则和材料只是一种抽象的体系,我们所听到的都是具体的言语。
二、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2.语言没有阶级性。
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但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与语言相比。
(1)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不能没有语言;没有了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2)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而语言在文字产生之前早已存在,估计已有几十万年。
(3)文字产生以后要适应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2.旗语、红绿灯、电报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各有其特殊的服务领域,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无法与语言、文字的作用相比拟。
它们是只适用于某些特殊领域的辅助性的交际工具。
3.手势表情等也是一种交际工具,但使用的范围非常有限,只能起辅助性的交际作用,以补充语言交际的某些不足。
总之,在上述的种种交际工具当中,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第一章 语言的功能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和思维谁先谁后的问题? A 同时论 以德国的洪堡特和英国的华生为代表。 忽略了非语言的思维。 B 独立论 以柏拉图为代表。 C 先后论 以洛克和爱因斯坦为代表。其中,洛 克的“白板”说最有名(主张认识来源于经验的一种哲学思想。
西方哲学家用它来比喻人类心灵的本来状态像白纸一样没有任何印迹。17 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J.洛克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认为 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源于经验。 )。
距离
大师问他的弟子:“为什么在愤怒的时候我们会大声 喊叫?为什么在烦恼的时候,我们要彼此喊叫?” 一名弟子说,“因为我们不够镇定,所以彼此喊 叫。” “但是,为什么当另一个人就在你旁边,你还是选 择喊叫呢?难道不能以柔和的语气跟对方说吗?”大师 继续问道。 弟子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但没一个让大师满 意。 大师解释道:“当两个人带着愤怒情绪的时候,他 们的心和心距离很远。为了填补这段距离,他们必须喊 叫,这样彼此才能听到。他们越是愤怒,心和心的距离 就越远,他们只能更大声地喊叫,那样他们才听得见。” 大师再次问道:“当两个人相互爱慕,会发生什么 呢?他们不需要彼此喊叫,只要轻声交谈,那是因为心 与心的距离变近了。当他们彼此爱得更深,又会发生什 么呢?两个人相爱的时候,他们的心靠得更近,他们甚 至不需说话,只要看着对方,就够了。”
二、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人际互动功能是指语言是交际双方交际互动的工具。 说话者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在表达着自己的主观情感、 态度和意图,寻求听话者的反馈;而受话者在接收这些 带有说话人主观情感、态度和意图的信息的同时会做出 同样带有自己主观情感、态度和意图的信息反馈。这种 信息反馈有言语反馈和行动反馈两种。如: 班长:张三,李四为什么没来上课? 张三:课后帮你问问好吧?/不知道。/谁知道? --言语反馈 (斜视班长一眼,不置一词。)--行动反馈 人际互动功能存在于话语环境中。不仅限于上述的 人际功能,酬应功能、表情功能等都能带出说话者的主 观情感、态度和意图继而唤起受话者带有自己主观情感、 态度和意图的信息反馈。
语言学纲要 第一章 语言的功能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学习指导书练习参考答案(完整版)

《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修订版)第一章语言的功能一、填空1、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语言)是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4、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5、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独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
二、判断正误(对)1、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错)2、当说话者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时,话语中不具有主观性。
(错)3、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对)4、抽象思维要以语言为形式依托。
(错)5、布洛卡区在大脑的右半球前部。
(错)6、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对)7、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错)8、汉语名词没有数的变化,所以汉语没有区别单数和多数的概念。
三.思考题1、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的手段?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使用其他的信息传递工具:(1)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辅助性的交际工具(2)体态语等伴随性的副语言交际工具,(3)盲文、手语等类语言交际工具。
但这些交际工具或者使用范围的有限,或者运用效率低下,或者使用频率不高,很难与语言这种交际工具相提并论。
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中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教学生识字、阅读、写作。
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
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
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第一讲:语言学纲要(第一章)

思考:
• 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社 会现象?
(一)社会现象
• 社会现象就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一 切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 的现象。
• 社会现象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它是 依赖于社会而存在的,随社会的产生而 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比如我们 最熟悉的如政治、经济、文化、艺术、 法律等,就属于社会现象,与社会密切 相连。
• (三)人类的交际工具多种多样。
• 人类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和交流思 想,除了使用语言外,还有其他的 方式.
• 听觉方式:如音乐、喇叭声、汽笛 声、铃声、钟声、哨声、号角声等;
• 视觉方式:如文字、图画、旗语(一种 通讯方式,使用于航海、军事或野外作 业,手持两面小旗用不同姿势代表字母, 进行传达联络)、红绿灯、电报代码、 化学符号、数学符号、统计图表、舞蹈 语汇、烽火、商标、袖章、徽标以及手 势、身势、表情等;
• 触觉方式:如盲文、握手、抚摸、拥抱、 接吻等。
• 这些交际手段在一定场合使用,可 以弥补语言的一些不足,但是这些 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有限,在功能和 内部结构的复杂性方面以及在信息 量上都不及语言。
• 两种重要的交际方式:
• 1.文字:打破了语言的时空限制, 促进了文明的进程
• 缺点: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仅有 几千年的历史;世界上没有文字的 语言很多;
• 二、语言是最为重要的
• 其他的交际工具,有的仅用于特定 的范围,适用的领域有限;有的携 带的信息有限;有的使用起来要凭 借其他的条件,而语言可以负载的 信息几乎是无限的,几乎适用于一 切社会生活领域。最重要的是,这 些交际工具,都离不开语言,这表 现出两点:
• 1.语言具有基础性特点,所有其 他的交际手段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 产生的,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 没有语言,这些手段的存在没有任 何意义。
第1章语言的功能

第1章语⾔的功能第1章语⾔的功能1.1 复习笔记⼀、语⾔的社会功能(⼀)语⾔的信息传递功能1.信息传递功能语⾔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这⼀功能体现在语⾔上就是内容的表达。
2.语⾔之外的其他信息传递形式(1)⾝势等⾮语⾔的形式,独⾃传递的信息有限,多半是辅助语⾔来传递信息;(2)⽂字是建⽴在语⾔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3)旗语之类则是建⽴在语⾔或⽂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由此可知,语⾔是⼈类社会信息传递第⼀性的、最基本的⼿段。
(⼆)语⾔的⼈际互动功能1.⼈际互动功能语⾔的社会功能的另⼀个重要⽅⾯是建⽴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可称为语⾔的⼈际互动功能。
2.互动包括两个⽅⾯(1)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的情感、态度、意图;(2)这些⼜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或⾏动上的反馈,从⽽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语⾔是说话者和听话者间交际互动的⼯具。
⼆、语⾔的思维功能(⼀)语⾔和思维的关系1.思维功能是语⾔功能的另⼀重要⽅⾯语⾔是社会现象,是社会的交际⼯具,同时也是⼼理现象,是⼈类思维的⼯具。
思维功能是语⾔功能的另⼀重要⽅⾯。
2.⽆论是思维的形式、思维的过程还是思维的⽣理机制都和语⾔密切相关(1)从思维的形式上看语⾔是思维活动的动因和载体,是思维成果的贮存所。
逻辑学把概念、判断和推理看作思维的基本形式。
这些思维的基本形式都要依靠语⾔。
概念表达要依托词语,判断和推理要在话语中实现。
即使使⽤像数学符号那样的表达形式,也是以语⾔为基础的。
(2)从思维的过程上看思维是知识的认知、获取和运⽤的过程,是⼀个信息加⼯的过程。
客观的现实通过认知转化为主观化的信息必须有⼀套符号。
⼈类使⽤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符号是语⾔,语⾔符号帮助⼈达成对外界的认知,储存认知的成果,并且发展⼈的认知能⼒。
(3)从思维的⽣理机制上看⼤脑中有专门控制语⾔功能的区域,和⼈的抽象思维能⼒密切相关。
⽬前新兴的认知神经语⾔学就是综合了语⾔学、认知⼼理学和神经⽣理学的成果,专门探求语⾔、思维和⼤脑神经⽹络之间关系的⼀门交叉学科。
第一章 语言的功能

第一种,认为语言和思维是两个完全分离的个 体
。这种论点有两种可能的解释:(1)语言依 赖于思维,(2)思维依赖于语言。
普遍接受的传统观点认为:人们先有思维,然后
再把思维用语言表达出来。 这种观点充分体现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这类比 喻中,也极好地体现在婴儿的语言习得中,因为 婴儿认知能力的发展问题先于我们对语言的掌握。
其特殊性表现在,它不属于经济基础,
也不属于上层建筑,它不是为某个特 定的阶级或阶层服务的,语言具有全 民性,没有阶级性。
百姓、黎庶、小民
二、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 这一功能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内容的表达。
语言所能传递的信息可以没有穷尽,信息内 容可以跨越时空。
基于这样的原因,聋哑人逐渐的获得了 用其他感觉器官来补偿失去听力的能力 ——视觉符号的应用——仍然是以大脑 的生理机制为基础的。 这就为手语的实现打下了基础,手语成 为聋哑人的重要的表达方式。此外,视 觉符号还包括口头语言的唇语,即看说 话者的口形。 抽象思维总是以某种物质形式作为依托, 最方便、灵活的依托是声音。没有物质 依托的思维是不存在的。
语言是隧道的拱形,而思维就是隧道本身。
二、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
侧化(lateralization)—— 人大脑的两个半球,其功能存在差 异,一定的功能为一侧的大脑半球所 控制,这称为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侧 化”。 右半球:主管形象思维; (音乐、图形、几何空间)
左半球:主管抽象思维;
语言功能分区依据各种失语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脑
部受损区域的对应关系来确定的。这些功能区的界 限不是很清楚。
这些都足以说明语言的生理基础是存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 十七世纪法国上流社会盛行“沙龙语言”, 如把日历叫“未来的记忆”;森林叫“田园 的美景”;耳朵叫“智力之门”;衬衫叫“生 死者永恒的伴侣”;请坐要说“请您满足这 把椅子要想拥抱您的愿望吧”.这种现象能 否说明语言有阶级性?
答案:
• 这些是语言的变体,是全民性的语言的不 同表现形式,它们所用的语言材料和结构 规则都是全民共同的。
第一节 语言的社会功能
• 一、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 1、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 、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的发展而发展。 的发展而发展。 • 鲜卑语的消亡;北魏孝文帝禁用鲜卑语, “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与汉族同化, 鲜卑民族社会终止。 • 《说文解字》收字9353个;《现代汉语词 典》收词七万多条。
思考题:
• “某些高等动物同样存在语言,只不过人类 听不懂罢了”,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请 用语言学观点解释原因。
• 六、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 性 • 1、大脑功能—思维能力没有民族性,正常 的人无论哪个民族,进行思维都遵循同样 的规律。 • 概念 • 判断 • 推理
第二节 语言的思维功能
• 概念(用词表示):马(mǎ)——horse • 判断(用单句表示):我是一个老师。— —I am a teacher. • 推理(用复句表示):因为下雨,所以没 出门。——I didn’t go out because it was raining.
第二节 语言的思维功能
• 二、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 语言和思维的区别:当然,语言和思维并 不对等,不能混为一谈。思维能力是人类 思维能力是人类 共有的,没有民族性, 共有的,没有民族性,而语言却具有民族 性特点。 性特点。
第二节 语言的思维功能
• 二、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 两种极端的观点: • 1)语言和思维是毫无关联的现象 • 2)语言是思维的唯一载体
第一节 语言的社会功能
• • • • • • • 二、语言的全民性 1、语言对全体社会成员来说,都是统一的。 不同语言: 汉语 英语 俄语 日语 风 fēng wind ветер かぜ 同一语言: 现代汉语
第一节 语言的社会功能
• 二、语言的全民性 • 2、语言的全民性并不意味着语言是绝对统 一的。语言要受到民族的、阶级的、阶层 的、职业的等因素的影响,它们使语言的 运用产生了各种变体。 • 隐语(黑话):耕沙——吃饭;歪下—— 睡觉;玉子——酒。 • 阶级习惯语:赤祸;老财
第二节 语言的思维功能
• • • • • • 一、思维 二、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三、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 四、儿童语言习得与思维的发展 五、关于聋哑人的语言和思维 六、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 性
第二节 语言的思维功能
• 一、思维 • 1、思维——思维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在 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 理等认识活动的机能和认识。 • 思想——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 动而产生的结果。 • 思想是思维活动产生的结果,思维是人脑能动地 思想是思维活动产生的结果, 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是认识活动的过程。 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是认识活动的过程。
思考题:
• 为什么感情越激动越说不出话来? • 答:语言和思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离的。思维过 程中用到的语言表现为一种内部语言,随着思维 活动的进展,再借助外部言语把思想信息传递出 来。人感情激动时,情绪活动占据主导地位而抽 象思维活动受到抑制,思维不畅,内部和外部的 言语活动也因此受到制约。情绪越激动,则思维 受限越大,言语活动也越难以形成。
第一章 语言的功能
语言的功能
• 社会功能 • 思维功能
第一节 语言的社会功能
• • • • 一、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二、语言的全民性 三、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 四、语言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 语言的社会功能
• 一、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 语言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现象,它对于 人类社会的价值和意义,是其社会本质的 反映和表现。 • 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一节 语言的社会功能
• 三、语言是特殊 特殊的社会现象 特殊 • 3、语言没有阶级性,既不属于上层建筑, 也不属于经济基础。 • 经济基础:一定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 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第一节 语言的社会功能
• 四、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是人类最重要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 的交际工具) 的交际工具 • 1、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 • 语言交际:语言、文字 • 非语言交际:花卉;红绿灯;旗语; • 声势、表情:点头(同意)、招手(请过 来)……
第一节 语言的社会功能
• 一、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 3、社会也离不开语言,语言是社会存在和 、社会也离不开语言, 发展的必要条件。 发展的必要条件。 • 人与动物的区别;人的经济生产活动离不 开语言;文化传承离不开语言。
第一节 语言的社会功能
• 二、语言的全民性 • 语言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即语 语言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 言具有一视同仁地为一切社会成员服务的 特性。 特性。
课后小测验
• 1、一个中国孩子从小在英国长大,结果他 只会讲英语而不会说汉语,这说明()。 • A、语言具有阶级性 • B、语言是个人现象 • C、语言是社会现象 • D、语言是自然现象
课后小测验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语言可以表达不同阶级的思想意识,所 以是有阶级性的 • B、语言既不属于上层建筑也不属于经济基 础 • C、语言可以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 • D、语言在无阶级社会是没有阶级性的,在 有阶级社会是有阶级性的
第二节 语言的思维功能
• 2、思维方式上,各民族之间存在差异(由语言导 致)。 • 汉语 英语 • 伯父(父亲的哥哥) uncle • 叔父(父亲的弟弟) uncle • 舅父(母亲的兄弟) uncle • 姨父(母亲姐妹的丈夫) uncle • 汉语的谐音禁忌:梨(离)——圆果;空(凶) 铺——吉铺、旺铺
第二节 语言的思维功能
• 二、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 • 2、大脑两半球的专业化与学话的过程一致。
第二节 语言的思维功能
• • • • • 四、儿童语言习得与思维的发展 学话过程:同时认识世界,发展思维。 1、独词句(由具体到概括) 2、两个词的组合(抽象和分析) 3、造句(逐渐掌握词与事物的联系,词与 词的组合规则)
第二节 语言的思维功能
• 2、思维的类型—— • 1)直观动作思维:机器修理、驾驶车辆、机械
设计、球类运动等。 • 2)形象思维(表象思维):运用语言形成表象、 ):运用语言形成表象 )形象思维(表象思维):运用语言形成表象、 唤起表象,并在表象中展开想象, 唤起表象,并在表象中展开想象,反过来对表象 进行加工改造。如文学创作、美术创作、 进行加工改造。如文学创作、美术创作、建筑设 计等。 计等。 • 3)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理论思维):以语言 ):以语言 )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理论思维): 为载体,运用语言来形成逻辑形式进行的思维活 为载体, 如概念、判断、推理。 动。如概念、判断、推理。
第二节 语言的思维功能
• 三、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 • 1、神经生理学依据 • 人类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区别,左半球 掌管着人类的语言活动。 • 大脑的分工:控制语言活动的大脑左半球 大脑的分工:控制语言活动的大脑左半球 掌管语言功能及抽象的、概括的思维, 掌管语言功能及抽象的、概括的思维,右 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大 脑的两半球的分工是人类特有的。 脑的两半球的分工是人类特有的。
第一节 语言的社会功能
• • • • 三、语言是特殊 特殊的社会现象 特殊 1、语言不是自然现象。 语音与自然界的声音不同 语言是后天习得
第一节 语言的社会功能
• • • • 三、语言是特殊 特殊的社会现象 特殊 2、语言不是个人现象。 个人不能左右语言的发展 当然,人们对语言的运用,具有个性特色。
第一节 语言的社会功能
• 二、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 1、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 意图等; • 2、对受话者施加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 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第一节 语言的社会功能
• 二、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 注意: • 1、有相当一部分的话语的主要目的并不是 传递客观信息,而只是用以达到人际互动 的目的。 • 甲:出去啊? • 乙:出去。
第二节 语言的思维功能
• 五、关于聋哑人的语言和思维 • 2、手语:聋哑人之间传递思想、表达意见 的一种非语言交际工具,是在有声语言的 基础上设计和应用的。分为两种: • 手指语:用手指作出姿势,代表字母形状, 进行拼音; • 手势语:用手势作比量,模拟形象,构成 一定的意思。
第二节 语言的思维功能
第二节 语言的思维功能
• 二、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 语言和思维的联系: •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在语言材料的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 基础上进行的。 基础上进行的。
第二节 语言的思维功能
• 思维的时候需要用语言,语言是思维最有 效的工具。
• 语言和思维是两种独立的现象,但形影相随,不 可分离。不管用本族语思维也好,用外族语思维 也好,一个人在思维的时候总得运用一种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认识成果的贮存所。人 们认识客观事物,形成概念,必须用语言中确切 的词语把它“包装”好,否则它会“飞走”。可 可 见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 见思维离不开语言, 行。
• 必备条件:现成的语言环境
第二节 语言的思维功能
• 五、关于聋哑人的语言和思维 • 1、聋哑人能够思维 • (1)聋哑人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在人类社会中, 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大脑也分左、右两半 球,各有专门分工; • (2)聋哑人不能从听觉中得到应有的信息,但可 以通过别的感觉器官得到补偿; • (3)视觉交际效果不如有声语言,给聋哑人思维 能力的发展带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