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系统功能语言学功能语法语篇功能

合集下载

系统功能语法介绍

系统功能语法介绍
系统功能语法
#O1
02
语言系统和语言结构被看成是社会系统和社会结构的体现形式,语言成了一种“社会的产物。语篇的环境是情景语境.
语境的符号结构可由语场、语旨、语式表现出来,决定了语义系统的功能成分,语场决定了概念功能,语旨决定了人际功能,语式决定了语篇功能,因此也就决定了语域,决定了与语境有密切联系的意义潜势,并体现在语篇里。
02
Halliday(1978)用语言发展(language development)来指语言学习过程。语言是通过互动而学会的。
功能语言学研究的不是母语学习中的心理过程,而是社会过程。他(1975)从功能的角度观察语言发展的初期阶段,研究儿童逐渐学会表达意义的过程。儿童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了语言的一些基本功能以及一些意义选择。儿童在开始时学会的选择很有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出的声音在一些情况下取得了效果,这激发了他们推进使用声音表达意义的过程。
他观察了自己的儿子Nigel的学习情况,在9个月的时候,Nigel只会两种功能,只知道用每种功能来表达一两个意义。在10个半月时,Nigel掌握了四种功能,能表达十二种不同的意义。到了1岁零4个半月时,Nigel掌握了六种功能,能表达50种意义,开始进入母语。
Halliday(Halliday & Hasan 1985:5)认为功能语言学能解决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他把学习看作是个社会过程,把学习环境看作社会机构。识读教学一直是功能语言学关注的重点。识读能力是语言功能潜势的扩展。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和功能思想被广泛应用于课程设置、教材的编写和大纲的设计。
多模态语篇分析
01
翻译
02
语篇对比
03
从中国期刊网(CNKI)的论文发表情况看,从1965年至2008年我国的功能语言学研究可分为四个时期(杨信彰 2009),第一时期从1965年至1977年;第二时期从1978年至1990年;第三时期从1991年至1999年。第四时期从2000年至今。

功能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

功能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

功能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1.引言1.1 概述功能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功能和结构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语言是如何用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意义的。

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基础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交际学派的兴起,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研究领域。

在功能语言学中,语言被看作是一个交际工具,通过语言交际,人们能够相互理解和沟通。

因此,功能语言学的研究关注的是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强调语言与社会、文化背景之间的相互影响。

功能语言学试图回答以下问题:语言是如何适应不同的交际环境的?语言中的语法结构和词汇选择是如何受到交际意图的影响的?与传统的语言学研究相比,功能语言学更加注重语言的功能和使用,而不仅仅是关注语言的形式和结构。

它关注的是语言的目的和意义,研究语言在特定语境下的功能和作用。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功能语言学的一种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它强调语言与社会系统、文化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言被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

本文将首先介绍功能语言学的定义和背景,探讨它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随后,将引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念,介绍其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

最后,将总结功能语言学的意义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应用,探讨它们在语言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以及各部分下的子章节。

下面对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1. 引言部分(Introduction):1.1 概述(Overview):介绍功能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背景和基本概念,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

1.2 文章结构(Structure of the Article):本节将详细说明本文的整体结构,包括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1.3 目的(Purpose):明确本文的目的,即探讨功能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意义和应用,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 正文部分(Main Body):2.1 功能语言学(Functional Linguistics):2.1.1 定义与背景(Definition and Background):介绍功能语言学的起源和发展背景,阐述其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及相关学者的主要观点和理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语篇教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语篇教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语篇教学摘要:继续教育突显在外语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影响了继续教育作用的充分发挥。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侧重句法分析及语言讲解,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系统语篇分析为英语教学提供理论框架,并且能够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着深远意义。

关键词:继续教育;系统功能;英语;语篇教学一、引言继续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

知识经济时代继续教育又是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手段,是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随着继续教育不断发展,其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突显的问题尤其引人关注。

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本质上是一个语义系统网络,并通过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某篇功能提供意义潜势。

语言交际不是通过孤立的句子来实现的,而是通过语篇去实现的。

本文集中讨论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语篇分析在继续教育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语篇分析研究中的成果,可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着深远意义。

二、系统功能语篇分析对英语教学的理论指导语篇分析的目的不是理解语篇表示什么意义,而是说明对于读者或受话者来说语篇是如何并且为什么表达它所表达的意义的。

著名语言学专家z,Harris在论述语篇分析理论时指出:“语言不是存在于零散的词或句中,而存在于相互衔接、连贯的语篇中。

”韩礼德(Halliday,1994)进一步指出,语篇分析的目标总是有两个可能的层面。

语篇分析的第一个层面需要说明语篇是如何并且为什么表达它所表达的意义的。

鉴于这点,必须将语篇和语法系统结合起来,以说明语篇是如何通过语言的选择将意义现实化的。

任何一个语篇都是通过表达语言的三个语义功能将语义系统现实化的:概念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经历的表达,又称作经验功能,主要体现为及物系统;人际功能指的是语言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动机,并建立和维持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功能,主要体现为语法中的语气和情态;语篇功能指的是语言成分组织成为语篇的功能,体现为语法中的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手段。

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

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

4.3系统语法在系统语法巾,系统的概念是由一条基本的解释性原则构成的,语言被认为是“系统的系统”(system of systems)。

系统语法试图建立各种相互关联的系统的网络,从而解释在语言中各种与语义相关的选择。

笼统地讲,系统中存在链锁系统(chain system)和选择系统(choice system):轴一个系统为我们提供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

例如,我们可以在包括过去时和非过去时两个选项的时态系统中进行选择。

我们还可以在非过去时这个子系统中进一步进行选择,即选择现在时或是将来时。

过去时时态{ 现在时、非过去时{将来时韩礼德的系统语法与其他语言学家的理论有所不IN,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语法十分重视语言的社会学特征。

(2)系统语法认为语言是“做事”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知识”的表现形式。

它区分了“语言行为潜势‟‟和“实际语言行为”。

(3)系统语法非常重视对个别语言以及个别变体的描写。

(4)系统语法用“连续体”这一概念来解释众多语言现象(例如:不符合语法的——反常——一不太反常一一不太惯常一符合语法)。

(5)系统语法依靠对各种文本的观察和统计学的手段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6)系统语法把“系统”范畴作为基本范畴。

由于语言现象十分复杂,所以很难进行精确的分析。

语言学家试图将语言分成不同范畴以便于分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最终发现这些范畴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

一些语言现象可以很容易地被划分到某个范畴中去,但是还有很多语言现象很难判断是属于哪个范畴的。

这些范畴的界限十分模糊,而且一个范畴与其他范畴常有重叠之处。

研究系统语法的语言学家非常重视语言的这种模糊性,他们认为引人c·渐变,,(cline)的概念有利于更好的描述语言的这种特性。

但是,在分析语言现象时,我们必须假设在语言这个渐变体上存在着明确的界点,这样我们才可以把某种语言现象归人某个范畴中去。

一个系统就是一组选择项,即使是特定系统中的项目也有其共同之处,它们都属于同一语义范畴。

第六讲系统功能语言学

第六讲系统功能语言学



Another approach sees language first and foremost as a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and analyze grammar to discover how it is organized to allow speakers and writers to make and exchange meanings. The focus is usually on the appropriateness of a form for a particular communicative purpose in a particular context. A grammarian interested in this kind of description is likely to use data from authentic texts (both spoken and written language) in specific contexts. They are not mutually exclusive. Formal analyses must at some stage take account of meaning and function, and functional analyses must at some stage take account of form.
1. 胡壮麟等,1989,《系统功能语法概论》,湖南: 湖南教育出版社. 2.《功能主义纵横谈》胡壮麟,北京:外语教学 与研究出版社,2000. 3. 胡壮麟等,2005,《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北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 张德禄等,2005,《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北 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 朱永生、严世清,2001,《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 思考》,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6. 李美霞,2006, 《功能语法教程》,北京:外 文出版社。

系统功能语法

系统功能语法

物性系统可以分为 6 个过程 (Processes), 分别是: 物质过程 (material process), 心理过程 (mental process), 关系过程 (relational process), 行为过程 (behavioral process), 言语过程 (verbal process), 存在过程 (existential process).
组成部分: 概念功能 (ideational function)、 人际功能 (interpersonal functions)、
语篇功能 (textual function).
I. 概念功能
概念功能由两个子功能组成,分别是经 验功能 (Experiential Function) 和逻辑功 能 (Logical Function). 概念功能就是用来向听话人传递新信息 的。 概念功能的两个部分当中,经验功能主 要由及物性系统 (Transitivity System) 和 语态 (Voice) 构成
1. 给予物品和服务,也就是提供 (offer). 对 于提供,对方可以有接受 (acceptance) 和退 回 (rejection) 两种回应。 2. 求取物品和服务,也就是命令 (command). 对于命令,对方可以有执行 (undertaking) 和拒绝 (refusal) 两种回应。 3. 给予信息,也就是陈述 (statement). 对于 陈述,对方可以有认可 (acknowledgement) 和驳回 (contradiction) 两种回应。 4. 求取信息,也就是提问 (question). 对于提 问,对方可以有回答 (answer) 和拒答 (disclaimer) 两种回应。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语言.语篇.语境.语域

语言.语篇.语境.语域

语言.语篇.语境.语域语言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其基本单位是语篇。

语篇所处的环境是情景语境,它属于一定类型的文化语境。

语场、语旨与语式这三个情景变量分别与语义系统中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相联系。

语域是以语篇为实例的语言变体,是特定情景类型所特有的意义潜势。

标签:语言语篇语境语域一、语言与社会符号系统功能语言学关注的问题是“人们是怎样使用语言来进行社会交往中的各种活动的”。

韩礼德多次强调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应该用符号学的观点来解释语言,并通过把语言看成一种社会符号来研究语言在使用中是如何产生意义的。

“社会”的意思是“从社会角度来看语言”。

“符号系统”的意思是“语言是符号,但它不是孤立的符号的组合,而是一个符号系统,是众多语言交际符号系统之一。

”韩礼德的社会符号学理论包括六个基本元素:语篇、情景、语域、语码、系统和社会结构。

(一)语篇:是人们所从事的语言交际的范例,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

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是不断的意义选择的结果,是意义潜势的一种实现。

语篇同时还可以看成是一种社会符号过程,是构成社会系统的各种意义进行交换的符号过程。

(二)情景:社会符号学的情景是指赋予语篇以生命的环境。

从本质上讲,社会符号学的情景概念是一种符号结构,是构成文化的符号系统的意义集合体。

这一符号结构可以解释为由语场、语旨与语式三个维度构成的复合体,分别指伴随语言正在进行的社会活动、所设计的人物角色以及语言所采用的符号。

这三个维度共同构成了人们交换意义的社会符号环境。

(三)语域:韩礼德用语域来指语篇的语义变体。

语域是某一种文化成员通常赋予某一社会语境的语义资源配置,是某一社会语境可以得到的意义潜势。

(四)语码:指掌控说话者选择意义、听话者解释意义的符号组织原则。

韩礼德认为,语码不是语言的变体,而是位于语言系统之上的社会符号,它通过语域来实现。

(五)系统:韩礼德认为,在社会语言学环境下最重要的语言系统是“语义系统”。

语义系统由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组成。

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三大元功能(three metafunction)概念功能中的经验功能通过及物性结构得以体现,反映的是经验关系;人际功能通过语气结构得以体现,反映的是语法关系;而谋篇功能则通过主位结构、信息结构与衔接得以体现,反映的是顺序关系而不是逻辑或语法关系。

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四种功能结构上,即:主位结构、语气结构、情态结构和及物性结构。

主位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主位和述位。

符合人们日常表达习惯的句子结构构成了无标记主位结构;不符合人们日常表达习惯的就构成了有标记主位结构。

语气结构体现人际功能中的话语角色关系,共有四种言语功能(陈述、提供、提问和命令)和三种语气(陈述、疑问和祈使)。

在句子上主要通过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体现。

及物性结构主要体现语言的概念功能,及物性结构主要通过及物性小句,即带宾语的小句来体现。

概念元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话语范围(field of discourse)语场(话题(topic)以及场地(setting))经验功能(experiential function)和逻辑功能(logical function)经验功能主要是通过“及物性”和“语态”得到体现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行为过程(behavioral process);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和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物质过程是表示做某事件的过程( a process of doing)。

这个过程本身一般由动态动词(如)来表示,“动作者”(actor,即逻辑上的主语)和动作的目标(goal逻辑上的直接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来表示,如图1:图1:物质过程我吃了一个苹果。

(动作者)(物质过程)(目标)心理过程是表示“感觉”(perception )、“反应”(reaction)和“认知”(recognition)等心理活动的过程( a process of sensin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替代:用替代词去取代某一个成分,它的语义要 从所替代的成分中寻找。分为:名词性替代、动词性 替代、小句性替代。如:
I have lost my watch./ Get a new one. Mary didn’t come, did she?/ Yes, she did. Are the Browns coming to dinner?/ I hope so.
• 信息中心,也就是新信息的“最高点”,标志着所 在信息单位的新信息至此结束。如: //It /needs to have /love.//
• 其中,//是信息音位分界线,/是音步,下划线为重 音突出,即新信息最高点。
• 信息中心所传递的信息,比其他部分所传递的信息 更加突出、更加重要。它是最重要的信息。
• 人际成分包括“certainly, to be frank, broadly speaking”等 “情态成分”,一般疑问句中的“限定成分”,“John, Mrs. Jones, ladies and gentlemen”等“称呼成分”。
• 概念成分如前所述。 如:
Well but then Ann surely wouldn’t the best idea//T be to join the group.//R
•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都将通过语言来表现, 必然受到语言本身某些特征的制约。语言符 号在一定语境下都是有联系的,从而形成一 个完整的集合体,这就是语篇。 •语篇有简单也有复杂。 •在语义层中,把语言成分组织成为语篇的功 能叫语篇功能。
一、主位结构
•布拉格学派马泰休斯认为,一个句子可以划分为 “主位”(theme)“述位”(rheme)和“连 位”(transition)三个部分。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 述位是围绕主位所说的话,是话语的核心内容;连 位是把主位和述位连接起来的过渡成分。 •后人大都主张合并为主位和述位两大部分,把连位 看作述位的一个组成部分。
(2)喀什是祖国西部边陲小城。这座城市拥有古老 的文化。她拥有深厚的现代民族气息。
(3)Tokyo is a city. It is a big city. It is the capital of Japan.
• 第二种是聚合型,即几个句子的主位各不相同,但 述位一致。图示为:
T1
T2
R
• 如:
(2)他选择了学术研究。选择了学术研究就意味着甘于寂寞。
• 第四种是交叉型,即后一个句子的主位和述位与前 一个句子的主位和述位交叉或部分交叉。汉语中的 回环与此相当。图示为:
T1
R1
• 如:
T2
R2
(1)Mary love John. And John love Mary too.
(2)他选择了学术。学术也就选择了他。
1、信息结构的基本含义
• 信息结构是把语言组织成为“信息单位” (information unit)的结构。
• 信息单位是信息交流的基本成分。信息交流 是言语活动过程中,已知信息与新信息之间 的相互作用。
• 已知信息是言语活动中已经出现过的或根据 语境可以断定的成分;新信息是言语活动中 尚未出现或根据语境难以断定的成分。
照应:语篇中一个成分作为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 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表示比较的词可以起到照应的 作用。如:
Peter had a wife but couldn’t keep her. 吃了一个,还想再来一个?你说的是?苹果。 照应可分为内指(语篇中某个成分的参照点存在 于语篇之中)、外指(语篇中某个成分的参照点不在 语篇本身内部,而在语篇之外);前指(参照点在 前)、后指(参照点在后)。
• 标点符号也是一种信息标记,但它不能完全表达信 息。
3、信息结构的基本特点 (1)信息单位的构成形成:(已知信息)+新信息 “已知信息”可以不出现,但“新信息”一定要出现。
“新信息”后于“已知信息”。“新信息”可以转 化为“已知信息”。如: 谁去看表演? 去看表演的是张三。 哦,张三去看表演。
新信息的的最高点是信息中心,也往往是信息单 位的最后一个位置,即最后一个“实义词项”。如:
• 主位的分类
• 韩礼德根据主位本身结构的复杂程度,把主位分成单项主位、 复项主位和句项主位三种。
• 单项主位,指的是那些只包含概念成分的主位。有名词词组、 副词词组、介词词组、小句。小句主位又含主位。如:
The man in the wilderness //T said to me.//R Slowly and quietly//T he pushed the door open.//R For want of a nail //T the shoe was lost.//R Give me that teapot away //T if you don’t like it.//R(小句) If you don’t like that teapot //T give it away. //R(小句)
重复:某个语言成分多次出现的现象。如: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Peter met a bear. The bear was very strong. 同义/反义:运用同义词或反义词,从而起到衔接 的作用。如: 我们来到了北京,也就是说,来到了我们伟大祖 国的首都。 她很无聊,也可以说一点儿也不开心。
T3
• China is in Asia. Japan is in Asia. And India is in Asia, too.
• 张三喜欢运动。李四喜欢运动。王五也喜欢运动。
• 第三种是阶梯型,即后一个句子的主位是前一句子 的述位。汉语中的顶针与此相当。图示为:
T1
R1
• 如:
T2
R2
(1)Mary bought a carpet. It was made in Turkey. Turkey is a country in Asia.
上下义/局部-整体关系:即上义词和下义词,表 局部的词和表整体的词之间的关系。如:
颜色与红色、蓝色等。 手、脚等与身体。 搭配:词汇同现也具有连句成篇的作用。如: “吃”与“喝”,“太阳”与“光明”“温暖”等。
作业
1、阅读教材P161-195,结合功能理论理解 “汉语的语篇功能”。
2、如何理解语篇功能中的“信息中心”
1、阅读教材P115-160,结合功能理论理解“汉语 的人际功能”。
2、如何理解人际功能中的“语气成分”? 3、论文:分析汉语语气词(或语气副词、情态副词、
叹词)在语气表达中的功能特征。
第六章 功能语法之语篇功能
•韩礼德把语言的纯理功能分为:概念功能 (ideational function)、人际功能 (interpersonal function)和语篇功能 (textual function)。
• 主位推进与信息流动
• 仅仅知道语篇主位是不够,它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知 道语篇是如何向前推进的。这种主位推进也促成了 信息的向前流动。
• 常见的主位推进模式有四种:
• 第一种是放射型,即几个句子的主位相同,而述位
各不相同。图示为:
R1
• 如:
T
R2
R3
(1)陈力来自东北。她是一位歌手。她唱过很多 《红楼梦》插曲。
他已经走了。 但在言语过程中,有时会改变语序。如: 已经走了,他。 他……/别说了,我知道了。 这个问题可以作进一步的探讨。
无标记信息中心和有标记信息中心 如果信息中心是最后一个实义词项,则称为无标 记信息中心。反之,称为有标记信息中心,这种标记 常常是靠重音来实现的。如: 他掉进了池塘。(无标记信息中心) 他掉进了池塘。(有标记信息中心) 他掉进了池塘。(有标记信息中心)
• 复项主位,是由多种语义成分构成的主位。一个概 念意义的成分,再加语篇或人际意义的成分。如果 三种意义同时出现于同一主位中,其次序为:语篇 +人际+概念。
• 语篇成分包括“yes, no, well, oh, now”等“连续成分”, “and yet, so, even if, however”等“结构成分”, “therefore, in other words, as far as that is concerned”等 “连接成分”。
三、衔 接
•请看实例: •(1)I bought six apples yesterday. I put them in the refrigerator. •(2)I bought six apples yesterday. So the weather cleared up. •例(1)前后两句语义连贯,先后次序分明。例(2) 前后不连贯,语义关系不明显。
省略:把语篇中的某个成分省去不提。目的是避 免重复,突出新作息,并使语篇上下紧凑的一种语法 手段。分为三种: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小句性 省略。根据省略成分的位置,可分为承前省略、蒙后 省略。如:
走了,他永远地走了。 他走了,永远地走了。
Do you understand? / Yes. (I understand.)
(1)衔接 衔接是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或者说 是语篇中一个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 之间的关系。当语篇中一个成分的含义依赖于另一个 成分的解释时,便产生了衔接关系。如: (1)他来了但她却走了。 (2)因为天下雨,所以活动取消。
(2)衔接的手段 韩礼德把衔接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种。 语法衔接分为四种:照应、省略、替代、连接。 词汇衔接分为四种:重复、同义/反义、上下文/ 局部-整体关系、搭配。
• 句项主位,通常只包含概念成分,因而本质上也是 单项主位(这一点需要斟酌)。也可理解为小句作 主位。如: 他来//T是合适的//R。 你参加会议//T可以//R。
• 无标记主位和有标记主位 • 无标记主位:充当小句主位的成分同时充当小句的主语。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