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转的意义1

合集下载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C
A
C
三、日出日落时刻比较
例1、如图,已知甲地白昼比丙地白昼长56分钟,完成: (1)乙地白昼比丙地白昼长_______分钟。 (2)甲地日出比乙地日出___(早/晚)______(时间)。 (3)乙地日出比丙地日出____(早/晚)____(时间)。 (4)甲地日出比丙地日出____(早/晚)____(时间)。 (5)在40°N纬线上与丙地相同时间日出的经线度数是_______。



C
D
E
F
1、 读右图回答: (1)该图是__月__日的光照图,它所表示的节气是 。 (2)A、B、C、D 四点昼长分别是 、 、 、 。 (3)C点日出时间是 , D点日出时间是: (地方时)。
A
D
10、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 9 时 0 分 0 秒(北京时间)。据此判断下列各题。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A、22时 B、14时 C、20时 D、16时 (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A、16小时 B、14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3)此时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美国中部小麦黄熟 B、中国江淮流域干热 C、地中海北岸连日阴雨 D、拉普拉塔河正值枯水期
2、我国沿海处30°N的某校地理课外小组,在某日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 6:40、16:40。回答 1)该地此日的夜长时间为: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14小时 2)这一天巴西的阿雷格里港(30°S)的昼长时间为: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14小时 3)学校所在的经度约为: A、120°E B、125°E C、122°E D、116°E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的过程,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也就是一年的长短。

地球公转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地理现象和具有重要地理意义的现象。

首先,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交替的现象。

由于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因此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会有所变化。

当地球距太阳较远时,太阳直射点偏离赤道,形成季节交替。

这就是为什么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会有所差异,而且季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原因。

季节交替对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地球公转影响了地球上的温度分布。

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的直射光线会有所变化,所以地球不同纬度的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量也会有所不同。

赤道地区由于靠近太阳直射点,所以接受的太阳辐射量最大,温度较高,而两极地区则接受的太阳辐射量最小,温度较低。

这种温度差异导致了性质迥异的气候带的形成,例如赤道附近的热带、中纬度地区的温带和两极地区的寒带。

这种温度分布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除此之外,地球公转还影响了地球上的气候变化。

地球公转会引起地球在太阳周围偏离其平面的倾斜,即地球的轴向倾斜。

这个倾斜角度使得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导致地球的季节消长和气候变化。

这也是为什么地球会有冬季和夏季的原因。

地球公转以及轴向倾斜还导致了极地地区长时间的白夜现象和三至极夜现象。

这些气候现象对于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和动物迁徙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地球公转还影响了地球上的海洋运动和气候型态。

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移动,导致了地球上大规模的海洋水流系统形成,包括大洋洋流和近海洋流。

这些水流系统对地球上的气候型态和海洋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地球公转还导致了大规模的风系统形成,包括赤道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和两极地区的极地低压。

这些风系统对于地球上的气候型态和气候事件(如风暴和台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地球公转也对地球上的地形和水文环境产生了影响。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地球公转与黄赤交角》说课稿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地球公转与黄赤交角》说课稿
3.能够分析地球公转带来的地理现象,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方式培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利用模型和图示资料观察、分析地球公转的过程。
2.设计简单的实验或观察活动,验证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地球公转对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旨在培养以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课程体系中,这部分内容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不仅巩固了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认识,而且为后续学习地球气候系统、生物节律等复杂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点:
1.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能够描述其运动特征和周期。
2.认识黄赤交角,并解释其对地球季节变化的影响。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通过提问、讨论和反馈,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2.生生互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观察、实验和问题解决的任务,促进交流与合作。
3.角色扮演:设置模拟情景,如“地球公转新闻发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通过情景模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多媒体展示:播放地球公转的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在空间中的运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概念解释: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地球公转的定义、运动轨迹和周期,让学生对地球公转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如黄赤交角对季节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梳理学习思路,强化记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

1.2 地球公转的意义-新教材高二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自然地理基础

1.2 地球公转的意义-新教材高二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自然地理基础

N
分析题意:即求正午太阳高度最
小时甲楼的影子长度


100M
步骤一:计算此地一年中最小的 正午太阳高度
L
步骤二: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影长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 阳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
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如下图),( α代表太阳能热水 器倾角,H代表正午太阳高度角)。又因H=90º-当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间隔,所 以α =当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间隔。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
与地平面的夹角。
H
一天中,同一地方什么时候
太阳高度(角)最大?
12:00
西
地方时为12时,一天中的太阳高度 (角)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H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读“夏至日地球光照示意图”,回答: (1)太阳光线直射哪条纬线? (2)图中的度数表示什么?这些度数有 什么变化规律?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读“冬至日地球光照示意图”,回答: (1)太阳光线直射哪条纬线? (2)图中的度数表示什么?这些度数有 什么变化规律?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读“春分和秋分日地球光照示意图”,回答: (1)太阳光线直射哪条纬线? (2)图中的度数表示什么?这些度数有什 么变化规律?
冬至
12月22日
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之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专题(图文)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之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专题(图文)

2.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不同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空间图示
出现极昼时,太阳的运转轨迹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 H = 90°—︱ α ± β︱
α=当地纬度 β=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①纬度差是指所求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②若直射点与所求点位于同一半球,则该纬度差为两 地纬度之差; ③若直射点与所求点位于不同半球,则该纬度差 为两地纬度之和。
6.22前后 次年6.22前后
3.21前后
9.23前后 次年3.21前后
12.22前后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正午影子朝向 正北 , 夏至日时影子最 短 ,冬 至日时影子最 长 。南回 归线及其以南情况相反。
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S 北回归线 0 南回归线
为了更好地保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 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
•例2、惠安县(25°N,118ºE)为了相应国家节能 减排的政策,决定引进一批太阳能热水器,以满足 师生日常热水供应。
1、9月23日,为使热水 器有很好的效果,调节支架 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 角为:
25°
二分日:由赤道向南 北两侧递减。
昼半球:大于0°; 夜半球:小于0°; 晨昏线:等于0°。
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 南北两侧递减。
①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 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②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 中的最小值。
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上节回顾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春秋二分、夏至、冬至及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过程中昼夜长短的变化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二)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地球的公转及其意义说课稿1

地球的公转及其意义说课稿1

地球的公转及其意义说课稿大家好,我是地科二班的刘陵,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地球的公转及其意义。

选自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的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这一节分为4个课时,而我要讲的是第三课时,主要内容为:1、地球公转运动基本状况,包括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太阳所处的位置等。

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这节课,主要讲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五带的划分。

这节课的内容在地球的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之后,讲述的是地球的另一种基本运动方式——公转运动。

而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方式,只有全面的掌握这两种运动方式,才能全面,系统的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

同时,这节课学习的知识也是学生正确理解下一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的知识基础。

只有正确的理解黄赤交角的意义和太阳直射点移动等内容,学生才能够理解各地的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以及四季更替等内容。

可以说本节内容在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与这节课相关的基础知识,如数学知识,历法知识,和物理知识,这为他们理解这节课的内容奠定的知识基础。

但他们还缺乏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且他们正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变时期,抽象思维还不十分成熟,这给我们这节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新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根据以上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把目标做了如下安排:1、学生能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以及黄赤交角的大小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学生能分析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关系,学会抽象思维3、学生能熟记地球五带的划分,并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太阳直射点在移动与黄赤交角的内在联系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这对抽象思维尚不完善的高一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它也是解释其他地球公转产生现象的基础,因此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有了目标就应该有相应的方法与之对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本节课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如何将抽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由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策略:既注意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又注意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的丰富理解知识,注意知识的实践性。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基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基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B.东南 D.西南
()
6.北京下一次 06:42(北京时间)日出时,最接近下列哪个节日
()
A.中秋节
B.植树节
C.端午节
D.国庆节
解析:第 5 题,根据两地日出时间判断,甲地比北京更晚日出,故甲地位
于北京的西面。10 月 31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除出现极昼极夜的
地区外,昼长由北向南逐渐变长;此时,北京昼长 10 小时 31 分,甲地昼
3.对称性规律 在太阳直射同一纬度的两个日期时,昼夜长短状况相同。这
时间 两个日期是关于夏至日或冬至日是对称的。如 6 月 12 日(夏 对称 至日前 10 天)与 7 月 2 日(夏至日后 10 天)的两天中,某地的
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 空间 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26′N 对称 的昼长等于 23°26′S 的夜长
机的正上方,C 错,D 正确。 [答案] (1)A (2)D
题点(一) 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如图为某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
图。读图完成 1~2 题。
1.从南北半球来看,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
A.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
B.乙与丙位于同一半球
C.丙位于北半球,丁位于南半球
D.甲与丁不在同一半球
a 与 b 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是相同的,c 与 d 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也 是相同的;b 与 c 两个时间中,b 时间的昼长等于 c 时间的夜长。
[典题例析]
(2021 年 1 月新高考 8 省联考·河北卷)飞机于地方时 5 时
30 分日出时刻从甲地出发,匀速飞行,降落乙地时正值日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导学诱思提纲)
地球的公转(第二课时)
编写:吴海娜审核:彭良国、李伟2009-9-18
【学习目标】
1、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2、掌握昼夜长短(极昼、极夜)的变化规律。

3、知道四季变化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认知】1
1、太阳高度是太阳,一天内白昼的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是:日出为自日出到正午,正午(12时),自正午到日落,日落为。

2、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在直射的纬度最大(等于),自该纬度向南北,到晨昏线上减为。

【问题探究】1
1、北京某日,太阳从正东升起,从正西落下,则天安门广场上旗杆影子长短及
方向变化过程怎样?能绘图标示吗?
2、结合第24页图,总结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公式)。

3、结合第22页图,完成:
①夏至:太阳直射,地区正午太阳高
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地区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②冬至:太阳直射,地区正午太阳
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地区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③春、秋分日,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④北京(约北纬40°)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怎样,能用曲线表
示吗?
【反馈检测】1
1.下列地区中,正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北的是 ( )
A.北半球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C.南半球 D.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2.(1)在右图中,绘出6月22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状况(阳
光、晨昏线、夜半球)。

(2)根据图示,计算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北极点
上的正午太阳高度。

(3)绘出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曲线。

【认知】2
1、昼夜长短的计算
①、根据日出和日落:昼长= ,夜长= 。

②、根据昼弧长和夜弧长:昼长= ,夜长= 。

③、昼越长,日出越(早、晚),日落越(早、晚)。

2、赤道上的昼夜长短特点是。

3、太阳光线与晨昏线的位置关系是。

【问题探究】2
1、由第22页图1—17可以看出,6月22日全球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特点是
,北纬纬线以北出现了极昼现象,该纬度与黄赤交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6月22日到12月22日,内乡的白昼长度变化特点是什么?南极地区呢?
3、7月初,地球公转位于远日点附近,为什么我们这里却是火热的夏季?
4、3月21日,内乡(32.5ºN,112.5ºE)的白昼长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各多少
太阳能热水器的面版倾角约为。

【反馈检测】2
1、下列现象属于自转产生的是
A.太阳日大于恒星日B.广州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C.四季变化D.漠河夏季的白夜现象
2、2009年国庆节,天安门广场将举行建国60年的盛大庆典,这一天,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时间是
A.5点半B.接近6点C.6点稍后D.6点半
3、当晨昏圈与东经20°、西经160°经线圈重合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B.西经70°的地方时可能是12时
C.南半球正从昼长过渡到夜长 D.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4、读右面光照图,回答:
(1)A地的日出时刻是点钟,日落时刻是点
钟,昼长小时。

(2)当A地是星期四3点钟时,B地是星期的
点钟。

(3)此日是月日前后,我国北方处于季。

(4)此刻B地的日影朝向方,D地的日影朝向
方,C地的日影朝向方。

(5)有一架飞机从B地途径C地飞往D时,飞行方向有何
变化?
【梳理总结】
地球公转—黄赤交角—直射点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