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及其意义

合集下载

地球公转的四个意义

地球公转的四个意义

地球公转的四个意义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运动。

这一运动在宇宙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影响着地球上的生物和生态系统,还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科学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地球公转的意义。

一、季节变化地球公转的意义之一是季节变化。

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近似椭圆的,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并不是始终一样。

当地球离太阳较近时,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更强,这就是夏季;而当地球离太阳较远时,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较弱,这就是冬季。

地球公转带来的季节变化对于生物和生态系统的生长、繁衍和适应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二、日晷和日历地球公转的意义之二是日晷和日历。

地球公转使得太阳的位置在天空中有规律地发生变化,通过观测太阳的位置和阴影的变化,人类可以制作日晷,利用太阳的位置判断时间。

同时,地球公转也是人类制定日历的基础,我们通常一年有365天,就是根据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来计算的。

三、时间标准地球公转的意义之三是时间标准。

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不同地区的日出日落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为了统一时间,人们需要制定时间标准。

国际协定将英国的格林威治天文台经过的子午线定为起点,设立全球统一的时间标准,即世界协调时(UTC)。

地球公转提供了统一时间的基础,使人类的社会生活更加便利。

四、天文学研究地球公转的意义之四是天文学研究。

地球公转和地球自转相结合,使地球上的观测者能够观测到不同的天空景象。

地球公转带来了四季交替、星空变换等变化,这为天文学家提供了研究宇宙的宝贵资源。

通过观测地球上观测站的位置相对于太阳的变化,可以精确测量地球和其他天体的距离,并揭示出宇宙中更多的奥秘。

结论:地球公转的四个意义分别是季节变化、日晷和日历、时间标准以及天文学研究。

地球公转不仅在自然界中对生物和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人们应该认识到地球公转的重要性,进一步探索和了解宇宙的奥秘。

只有保护好地球,才能让地球公转的意义得到更好的体现。

地球公转及意义

地球公转及意义

地球公转及意义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这个运动是地球与其他天体之间的重要关系,对地球生物和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地球公转的过程和它对地球的意义。

一、地球公转的过程地球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结果。

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形的,这是由于引力的作用造成的。

地球在绕太阳的过程中保持着一个恒定的角速度,称为一年,它约为365.25日。

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被称为黄道。

地球的公转使得地球的各个地区在不同的时间和季节中接收到不同的阳光照射。

当地球公转到达近日点时,地球距离太阳最近,这时太阳的光线更加强烈,导致该地区的天气较为炎热。

而当地球公转到达远日点时,地球距离太阳最远,导致该地区的天气较为寒冷。

二、地球公转的意义1. 导致季节变化地球公转使得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发生变化,这导致了地球的季节变化。

当地球公转到达近日点时,夏季开始;而当地球公转到达远日点时,冬季开始。

这种季节变化对地球上的生物和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冬季的寒冷使得一些动物冬眠,而夏季的温暖则有利于生物的繁衍和生长。

2. 影响气候地球的公转对全球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地球公转使得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接收到的阳光量不同,这导致了地球表面的温度差异。

这种温度差异引起了空气的流动,形成了大气环流和风。

地球公转还导致了气候带的形成,例如赤道附近气候炎热,而极地地区气候寒冷。

3. 确定时间和历法地球公转的周期确定了一年的长度,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时间的基础。

基于地球公转周期的变化,人们制定了历法来记录和安排时间。

历法的制定对于农业、商业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至关重要。

4. 影响导航和定位地球公转对于导航和定位至关重要。

地球自转和公转使得地球表面上的不同地区对应着不同的经度和纬度。

这使得我们可以通过GPS系统等技术来准确测量位置,并进行定位和导航。

总结:地球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重要过程,它导致了季节变化、影响气候、确定时间和历法,以及对导航和定位产生影响。

地球公转及其意义

地球公转及其意义
指导农业活动
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农民可以判断何时适合播种、施肥、 除草和收割,从而提理解加深,农业技术也在不 断进步,例如改进灌溉系统、推广耐候作物品种等。
影响地球的气候和环境
气候变化
地球公转导致太阳辐射在各地区分布不均,引起气候变化。例如,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会导致温度、降雨等气候条件的差异。
昼夜交替的规律
昼夜交替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地球自转一周大约需要24小时,因此昼夜交替的周期也是 24小时。在地球上,同一地点在不同时间会经历日出、日落、白天、黑夜的循环。
昼夜交替的意义
昼夜交替对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许多动物会根据昼夜交替 进行活动和休息;人类也会根据昼夜交替调整工作和休息时间,以及利用太阳能资源等。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地球公转探索的影响
观测工具的改进
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太空探测器等观测工具的发明和应用,使 得科学家能够更加精确地观测和测量地球公转的相关数据。
理论模型的建立
科学家通过观测数据和实验结果,建立了地球公转的理论模型,为 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地球公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
数值模拟技术能够模拟地球公转的运动过程,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 解地球公转的规律和特点。
1 2
古代天文学
古代人类通过观察天空中的星星、太阳、月亮等 天体运动,逐渐形成了对天文学的基本认识。
近代天文学
随着望远镜等观测工具的发明和应用,近代天文 学得以快速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也更加深入。
3
现代天文学
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射电望远镜、太空探测 器等,现代天文学已经能够探索更遥远的天体和 宇宙现象。
地球公转对地球的影
02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转动。

地球环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

因为同地球一起环绕太阳的还有太阳系的其他天体,太阳是它们共有的中心天体。

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所以太阳公转也会给我们带来四季的变化,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地球的公转的力来自太阳的自传,就像轴带动轮子转动一样,而太阳的重力(万有引力)又让地球不能飞离太阳。

地球的公转速度地球公转是一种周期性的圆周运动,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包含着角速度和线速度两个方面。

如果我们采用恒星年作地球公转周期的话,那么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就是每年360°,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360°,即每日约0.986°,亦即每日约59′8″。

地球轨道总长度是940,000,000千米,因此,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就是每年9.4亿千米,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了9.4亿千米,即每秒钟29.8千米,约每秒30千米(线速度=940,000,000KM/365天=940,000,000秒/(365x24x3600)秒=29.8千米(近似为30千米/秒)。

依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可知,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有关。

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是固定的值,随着日地距离的变化而改变。

地球在过近日点时,公转的速度快,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超过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1°1′11″/日,线速度为30.3千米/秒;地球在过远日点时,公转的速度慢,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低于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57′11″/日,线速度为29.3千米/秒。

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阳光照射:地球公转的结果就是一些地理区域会经历着天光的变化,一天中的昼夜更迭也就产生了。

光的变化也将造成各种生物繁衍。

2、大气温度变化:地球公转使内衬地球表面以及海洋水面接收能量和
热量的不均衡,并形成大气温度分布型。

由此带来的季风系统、气候
转折也就产生了。

3、海岸线形成:地球公转导致太阳、月亮和其它行星之间的重力的变化,也对海洋的潮水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产生了全球性的潮水正负差,有利于海岸线形成。

4、北极磁极翻转: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磁力线也会产生明显变化,并可
以引发北极磁极翻转,并影响到全球海洋的气候变化。

5、月相变化:由于地球公转,月亮在时间中呈现出月相变化,每隔一
段时间就会出现新月、朔月、上弦月、满月四个阶段,而这些月相变
化也影响到海洋的水流特征和物种的生活节律。

6、地壳的微细变化:地球公转产生的转动力量也会影响到地下岩石层
的细微变化,产生弹性变形,或者在深处引发地壳对深层移动、熔解
以及熔盐水形成。

7、海洋物种迁徙:由于长年公转,海洋里物种种类比较丰富。

各种海
洋动物爱栖息的温度会受到公转轨道的影响,从而不惜牺牲一段时间,携带自身物质做大范围的迁徙活动。

8、大地构造形成:太阳的公转会影响到地球的赤道的变暖,并影响到
大陆气体的分布特点,改变了地表以及大地构造形式,从而影响到物
种的发展,改变了大陆形态。

地球公转的四个意义

地球公转的四个意义

地球公转的四个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主要有四个,分别是正午太阳⾼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即春、夏、秋、冬);五带的形成(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详解(1)引起正午太阳⾼度的变化①太阳光线对于地平⾯的交⾓,叫做太阳⾼度⾓,简称太阳⾼度(⽤H表⽰)。

同⼀时刻正午太阳⾼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个地⽅的正午太阳⾼度的⼤⼩。

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度为90°,在晨昏线上,太阳⾼度是0°。

②正午太阳⾼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交⾓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度的变化。

③正午太阳⾼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度就是⼀⽇内最⼤的太阳⾼度,它的⼤⼩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有规律地变化。

例: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呢?(太阳⾼度⾓⼩,冰雪反射率⼤,冰层厚海拔⾼)。

(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由于黄⾚交⾓的存在,除⼆分⽇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道除外)。

地球⾃转⼀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天长;夜弧长,则⽩昼短。

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3)四季更替①从天⽂四季:夏季就是⼀年中⽩昼最长、正午太阳⾼度最⾼的季节。

以24节⽓中的⽴春、⽴夏、⽴秋、⽴冬为起点。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会产⽣天⽓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农业⽣产,有如:“⾕⾬前后种⽠点⾖”的谚语。

黄⾚交⾓是影响天⽂四季的直接原因。

这是因为:正午太阳⾼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纬⼩,春秋⼆分,从⾚道向两极递减;夏⾄⽇,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前后正午太阳⾼度达最⼤值,冬⾄⽇前后达最⼩值。

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地球公转意义

地球公转意义

地球公转意义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过程,每年公转一周,周期为365.25天。

地球公转的意义深远而重要,对人类社会、生物圈和整个宇宙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地球公转的意义。

一、对人类社会的意义1. 确定时间和季节:地球公转使人类能够确定时间和季节。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年四季的变化。

人们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来种植农作物、安排节假日、进行天文观测等。

此外,地球公转也使我们能够确定一天的时间长度,将时间分割成小时、分钟和秒钟,为人类社会的组织和运作提供基础。

2. 影响气候和天气:地球公转使得太阳的辐射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均匀,从而影响地球的气候和天气。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使得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会发生变化。

这就导致了季节的交替和气候的变化。

例如,地球公转使得赤道附近的地区气候较为炎热,而极地附近的地区则比较寒冷。

3. 提供能量和光明:地球公转使得地球能够接收到太阳的光照和能量。

太阳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它提供的光和热能维持了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太阳能的利用也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对生物圈的意义1. 维持生物多样性:地球公转的季节变化对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起到重要的影响。

不同季节的气温和降水条件,使得不同植物和动物适应其生态环境。

地球公转确定了种植物种子、生物生长和迁徙的时机,维持了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

2. 影响动植物行为节律:地球公转的光照变化对动植物的行为节律起到重要影响。

光照的变化可以调控动植物的生理活动,例如植物的开花和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动物的觅食和繁殖行为的调整等。

三、对宇宙的意义1. 地球的定位和导航:地球公转提供了地球在宇宙中的定位依据。

通过观测不同恒星的位置和行动规律,我们可以确定地球所处的位置,并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导航和航天工作。

2. 推动宇宙科学研究:地球公转的运动是宇宙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一。

通过观测地球的公转轨道和太阳的活动,科学家可以深入研究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探索宇宙中的其他星球和行星,了解宇宙的奥秘。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首先,地球的公转是造成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呈椭圆形状,使得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会发生变化,这就导致了地球不同季节的出现。

当地球远离太阳时,阳光的照射面积较大,而且太阳光经过大气层的路径较长,导致辐射能量的衰减,此时出现寒冷的冬季;而当地球靠近太阳时,阳光的照射面积较小,太阳光经过大气层的路径较短,辐射能量较强,此时出现温暖的夏季。

地球公转导致了不同季节的交替出现,为生物提供了不同的生活环境。

其次,地球的公转还影响了地球的气候。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倾角,使得太阳光直射的位置在赤道附近,赤道附近的地区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大,故气温较高;而在地球的两极地区,由于太阳光以较小的角度照射,故气温较低。

这种温度差异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的季节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形成。

此外,地球的公转还影响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面上的一部分始终处于太阳照射之下,而另一部分则处于太阳照射之外。

随着地球的公转,地球上各地的昼夜交替出现。

在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导致昼长夜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日照时间的差异,影响了生物的生长与繁衍。

此外,地球的公转还对地球上一些自然现象的发生产生了影响。

例如,地球公转轨道的倾角导致了地球上的地理带的出现。

这些地理带因温度与降水变化而有所不同,从而对动植物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影响。

此外,由于地球的公转,地球上的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等的分布也受到地球公转轨道的影响。

总结起来,地球的公转对地球上的生物、气候、昼夜变化以及自然现象等有着重要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公转给地球带来了四季变化、不同地理带的形成、昼夜交替等自然现象,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丰富的生存环境。

地球的公转还对地球上的气候产生影响,影响动植物的分布和生态系统的运行。

地球的公转是地理研究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以及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变化:由 太阳直射点 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
一年中最大值:北回归线 及其以北地区 ①北半球夏至日 一年中最小值: 南半球 各纬度 一年中最大值:南回归线 及其以南地区 ②北半球冬至日 一年中最小值: 北半球 各纬度
③春、秋分日: 赤道 上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 与最小值之间。
B
N
C F D B
S C
N
S
1 1 D
N
S
E
N
S
F
N
南北回归线上,每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最大为90°。 赤道、北回归线、15°N、40° N、北极圈、北极
(3)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一年中有两个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图甲)。
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一年中有一个正 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图乙) 回归线至极点之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一年 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图丙)。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23°26´N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秋分日 9月23日前后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23°26´S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北半球
3月21日 春分 昼夜平分
6月 昼最长 22日 夏至 夜最短
昼最短 冬至 12月 夜最长 22日
昼夜平分 秋分 9月23日
1.图示中哪颗行星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 A.水星 B.金星 C.地球
( A )
D.月球
2.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示判断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C ) A.地球从图示位置公转一周再回到原地所用时间为 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 B.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指向牛郎星 C.地球公转到图示位置时,速度较快 D.此时华北地区高温多雨 解析 第 1 题,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具有共同的特点,读图可 以发现水星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第 2 题,此时地球 公转到近日点附近,速度较快。
2
② =90°-2 =北(南)温带范围。
1 ③ = =90°-极圈的纬度数= 2 晨昏线的移动角 度范围=北(南)寒带的范围。
(2)黄赤交角带来的影响 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晨昏线的移动过程。
夏至日 春秋分日
冬至日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
赤道
黄道
23°26′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 之间往返运动。
夏至 9月23日 3月21日 冬至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时间 太阳直射 点的位置 变化特点 特殊日期 北半球夏至 北半球夏 半年(春分 日至秋分 日) 北半球各纬度 地昼长达一 昼长夜短 , 年中最大值, 纬度越高, 昼越长,夜 北极圈及其 以内出现 极 越短 日, 北半球各 图示
答案
3.D
4.B
5.C
方法技巧 1.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 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 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 3.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则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4.同一纬线上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昼长时间相同;南 北半球对应的纬线昼长等于夜长。极点将近半年是极昼或极 夜,极圈仅出现一天极昼或极夜。
(4)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判断所在地区, 进而判断该地区的其他 地理特征。 (5)计算楼距 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一般来说,纬度较低 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解题的关 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 (6)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 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应该合理设计太阳能热水器 的倾斜角度,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提高 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 H,则太阳能 热水器的集热板与地面夹角应为 90° -H。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同一时刻,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同一地点,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点近角大,点远角小”; 纬度相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角就相差多少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如下图北半球)
太阳直射点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最大,冬至日最小;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最大,夏至日最小;南北
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最大为90°;
3、根据特殊节气的阳光照射图推断其纬度位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0°N
66°34′N
23°26 ′N

23°26 ′S
66°34′S
90°S
夏至日
春、秋分 冬至日
练习:
下图为二至日时的阳光照射图,结合相关理论推断出下列 各点的地理位置。并把它们填到右图中相应的位置。 E A S A N S
( C)
解析
第 3 题,根据右图可知,这是一幅从极点上空观察的
俯视图,可能是从丙或丁角度观察到的;再根据此时极圈内 发生的极昼现象可知, 这必定是从丁角度观察到的。 第 4 题, 由于图中的极点为南极点,故从 a 到 b 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第 5 题,结合上题条件可判断 135° E 为 12 点,从而可求得 北京时间为 11 点。
考查点二
地球公转的意义
下面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完成 3~5 题。
3.观测者从甲、乙、丙、丁四个角度能够观察到上面右图 所示昼夜状况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 D )
4.从 a 到 b 的方向是 A.向东 C.向西 B.先西南后西北 D.先东南后东北
( B)
5.关于对图示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A.此时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 B.东北平原正播种春小麦 C.北京时间是 11 点 D.整个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第5讲
一、地球的公转 1.公转特征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基础自主落实
(1)方向: 自西向东 。(在上图中用箭头标出) (2)周期:一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 (3)速度 公转位置 A点 B点 近日点 时间 公转速度 最快 最慢
1月初
7月初
远日点
课堂对点落实
考查点一 地球公转的一般规律 读下面“太阳系部分示意图”,回答 1~2 题。
思考:
1、夏至日时,地球上哪些地方的昼长达到全年最大值? 0°——90°N (北半球) 地球上哪些地方的昼长达到全年最小值? 0°——90°S(南半球) 2、北极圈上只有哪一天出现极昼? 夏至日(6月22日) 3、只有哪几天,全球昼夜平分? 春分日和秋分日
练习:
1、“五一”这一天,北半球昼夜长短有何特点? 2、“十一”长假期间,惠阳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如何? 3、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时,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 如何?
5、计算楼距
一般而言,纬度越低,楼距越短;纬度 越高,楼距越长。
房地产开发中前后楼间距与楼高的关系
楼高H与楼间距最小值L(保证冬至日后楼 能够得到光照)的关系是:tanα= H/L
后楼
前楼
H
α
L
例.某地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高相等,据此完成 下列各题。 ⑴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是-------------------( D ) A.23º 26 B.66º 34 C.90º D.45º ⑵该地的纬度是----------------------- -( D ) ① 23º 26′N ② 21º 34′N ③ 25º 26′S ④ 68º 26′S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示意图中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 所以通过该点的经线地 方时为 12 时,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 其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90° 。根据该纬线可以推知此时太阳直 射点所在的半球和季节。 (4)就南北方向而言,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角相差 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就东西方向而言,如果太阳直 射赤道, 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 经度就相差多少度。 (5)由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 180° , 因 此昼半球上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纬度跨度也是 180° 。
5.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值时, 此时日影最短, 当地地方时为 12 点。 (2)确定房屋朝向 为了冬季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 所在的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 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 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越长,且日影方向总 是背向太阳。
北半球
昼 现象
北半球冬至 北半球冬半 年(秋分日至 次年春分日) 北半球各纬度 日,北半球各
南 半 昼短夜长,纬 地昼长达一年 球 度越高,昼越 中最小值 ,南 短,夜越长
全球各地 极圈及其以内 出现极昼现象
春秋分日
赤道
昼夜等长
规律总结 1.昼夜长短状况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 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与太阳直射 点的移动方向无关。如下图所示:
地球绕日运行的椭圆路线叫公转轨道
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叫黄道平面
地球赤道的平面叫赤道平面,与地轴垂直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称黄赤交角
地轴、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关系
2×23°26′
∠2 ∠4 ∠1
∠3
直射点的纬度 与极昼(极夜) 出现的 纬度互余
1 ① =黄赤交角=回归线的纬度数=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围 2 1 =极昼(夜)的最大纬度跨度范围= 热带范围。
冬至日和夏至日北京(39°54′)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多少?
①就某地而言,时间不同正午太阳高度可能不同也可能 相同如:春秋分,时间不同,但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②不同两地,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如:若两地以直射点为对称点,则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